封面与目录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封面与目录

高职专业目录与职业分类目录的谱系变迁研究

摘 要 高职专业目录与职业分类目录的谱系图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出特定的变迁趋势与特征,二者均在回应特定时空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中进行着动态变化与调整,并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性。为消解高职专业设置过程中出现的专业设置同质性、人才培养单面性、人才培养环境封闭性等实践困境,应处理好国家宏观层面专业制度设计与院校自主性发挥、专业设置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建设等关系,同时,要加强专业群建设,促进群内专业交叉融合,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职业分类目录;谱系变迁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目录是高职院校组织招生、进行人才培养、指导学生就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的基本依据。职业分类是对现有职业体系进行的科学系统分类,是统一规范社会职业体系、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进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目录调整的重要參照。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首批短期职业大学诞生,到2006年的示范校、2010年的骨干校、2015年的优质校,再到2019年首批“双高”校的诞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向[1],更加注重特色优质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专业(群)建设正是高职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

高职专业目录的设置有其特定的历史变迁轨迹,从2004年之前参考本科院校专业目录时期出现的专业种类繁多、分类过细、地方特色过于突出等问题,到2004年高职高专院校专门专业目录的诞生,再到2015年专业目录的出台和后续增补专业,再到202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的发布。高职专业目录都与特定时空下的经济社会背景相联系,在回应时代需求的过程中进行着动态变化与调整。与此同时,作为高职专业目录设置重要参考依据的社会职业分类体系也呈现出时间维度上的变迁轨迹。谱系是依托客观事物类型而产生的一种隐含的内在相互关系,能够形成谱系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与历史时间性是谱系最典型的特征。在本研究中,高职专业目录与职业分类目录将形成特定时空下的谱系,并呈现时间维度的变迁趋势,体现出具体的关联性与历史时间性。职业的谱系图反映了职业类别、职业层次和职业级别等职业体系的综合特征,也反映了职业体系的历史与发展演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谱系图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类别、专业口径、专业层次、专业级别的反映,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历史与发展演化的反映。

高等职业院校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进入新时期,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设150个骨干专业(群)和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配套方案,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12月公布了“双高”建设单位名单,名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入了“双高”建设时代。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与趋势之一。在“双高”背景下,为清晰溯源职业和专业的发展演进脉络,科学分析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将以我国历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通过收集历年专业目录与职业目录,形成本研究的“专业与职业谱系库”,见图1,然后通过对相关目录文件的文本分析,得出职业分类目录与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谱系变迁轨迹,在厘清二者变迁谱系全景图的基础上,探究高职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及其优化策略。

二、职业分类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一)1995-2010年职业分类目录的变迁

为对我国的社会职业进行科学分类,国家相关部门于1995年开始编制我国首部《职业分类大典》,并于1999年5月颁布,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职业分类体系基本建立。1999年版首部《职业分类大典》主要包括大类、中类、小类、细类(职业)四个层次,其中大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工作性质的同一性,同时兼顾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管理体制、科技水平、产业结构等要素;中类则主要根据职业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与设备、采用的技术与方法、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种类的同一性进行划分;小类则主要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技术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划分;职业(细类)则主要根据工作对象、工艺技术、操作方法等要素的同一性进行划分。根据上述原则,同时借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内组织机构分类、行业划分、学科分类、职位职称分类、工种分类等要素,形成了我国首部《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该大典主要包括职业大类8个、职业中类66个、职业小类413个、职业1838个。

首部《职业分类大典》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其中的职业类别进行了调整与增补。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7年进行了增补,职业大类、中类、小类保持不变,职业(细类)由1999年的1838个增加到了2007年的2028个,其中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细类)保持不变,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61个,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8个,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50个,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14个,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职业(细类)增加了57个,3年共计增补职业(细类)190个,具体分类与职业数量见表1。

(二)2010-2020年职业分类目录的变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职业体系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一些新的职业开始涌现,一些旧的传统职业则开始衰落与消失。虽然国家分别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对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增补,但仍然难以全面准确反映职业领域的变化。为此,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基于“工作性质相似性为主、技术水平相似性为辅”的职业分类原则,按照“客观性、继承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于2010年开始编制新的《职业分类大典》,历时5年于2015年发布。2015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包含了8个职业大类、75个职业中类、434个职业小类、1481个职业、2670个工种,见表2。与1999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包括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增补内容)相比,继续保持8个职业大类不变,但增加了9个职业种类和21个职业小类,减少了205个职业,同时取消了342个“其他”類职业。与1999年版《职业分类大典》相比,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绿色职业标识”,这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首次尝试,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就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又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对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增补。2019年4月在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中新增了13个新职业信息,新增了3个工种信息,调整变更了4个职业(工种)信息。其中,新职业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新增工种为母婴护理员、茶园管理员、蜂产品品评员。2020年2月,在2019年增补的基础上,新增了16个新职业信息,调整变更了11个职业信息。其中,新职业为:人工智能训练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呼吸治疗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等。从近几年增补的职业中可以看出,增补职业主要与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同时也新增了与医疗康复等行业相关的职业。

三、高职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一)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颁布与变迁

从高职专业目录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主要有两次大的调整,即2004年和2015年发布了新的专业目录,见图2。与此同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专业目录进行过增补。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设置虽然经过了多次调整与优化,但主要是针对普通本科教育,在2004年之前并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专业目录,例如江苏、上海、湖南、辽宁等省份都发布了地方性的高职专业目录[2]。地方性的专业目录虽然能够与地方经济较好地对接起来,但其规范性、科学性和统一性得不到保障。据统计,在2004年前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名称有1500多个,专业名称相同但专业内涵不同、专业内涵相同但专业名称又不相同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等不同方面的工作。为了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育部在2000年将制定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作为当年的工作要点之一。2003年,教育部成立了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课题组。2004年6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当年10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专业管理方面,教育部按照“专业目录基本放开、专业类目录相对稳定、专业大类目录原则不变”的原则对高职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2004年版的高职专业目录在设计过程中以行业或岗位群为主并兼顾学科分类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了与本科目录的衔接,呈现出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特征,也进一步凸显了高职高专的特点。2004版高职专业目录分设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等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3],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职业性的特征,将管理类专业分归于不同的专业大类中。

(二)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颁布与变迁

在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发布11年后,教育部又于2015年10月发布了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即《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版高职专业目录的修订按照“主动适应、服务发展”“科学规范、体现特色”“继承创新、灵活设置”“推进衔接、构建体系”等原则,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在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版高职专业目录,新版高职专业目录的修订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文件,并以行业、产业分类作为专业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兼顾了学科的分类。整体的对应关系是“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对应专业、行业对应专业类、产业对应产业大类”,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的专业大类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8个;列举专业方向746个、主要对应职业类别291个、衔接中职专业306个、接续普通本科专业343个[4]。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通过调整和修订相关内容,进一步确保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

(三)2016-2019年高职专业目录的增补与变迁

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发布之后,对专业目录没有作出较大的调整,更多的是小范围的增补。从时间维度来看,2016年度增补专业涉及11个专业大类、12个专业类、13个具体专业,分别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权籍信息化管理、机场电工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管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音乐传播、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2017年度增补专业涉及3个专业大类,增补最多的专业大类为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占2017年增补专业大类的66.67%。增补专业涉及3个专业类,增补最多的专业类为药品制造类,增补的具体专业为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朝医学、宠物临床诊疗技术6个相关专业。2018年度增补专业涉及3个专业大类、3个专业类,具体增补专业为水净化与安全技术、储能材料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3个专业。2019年度增补的专业涉及7个专业大类、8个专业类,具体增补的专业为氢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葡萄酒营销与服务、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陵园服务与管理9个专业。从2016-2020年增补的专业中可以发现,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互联技术相关的专业和养老医疗服务类专业是近些年增补的热门专业。

四、衔接高职专业目录的中职与本科专业目录变迁历程

(一)中职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中职专业目录是高职专业目录“向下”衔接的目录,从中职专业目录的变迁历程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1963年发布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随着国家中专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中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于1992年开始修订专业目录,专业的划分主要依据工艺和技术的领域以及服务领域,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5],最终于1993年形成了新版中专学校专业目录,见图3。这次的专业目录按照学科分类的方式划分专业,主要包括工科、医药卫生科、农科、林科、政法科、财经科、管理科、体育科、艺术科9科,每科又包括不同的专业类49种,具体专业518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1993年版专业目录的学科化与去行业化特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于2000年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00年版的专业目录改变了之前按照学科进行划分的方式,开始按照产业划分专业,将专业分为加工制造类、资源与环境类、商贸旅游类等13个大类,270个专业,470个具体专业方向[6]。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2010年教育主管部门又出台了新的中职专业目录,该专业目录与2004年版的高职专业目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接,将专业大类调整为19个,具体包括321个专业,900多个专业方向。2019年又在2010年版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增补了46个新专业,新增补的专业分布在14个专业类。

(二)本科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本科专业目录是高职专业目录“向上”衔接的目录,从本科专业目录的变迁历程看,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教育主管部門于1954年制定了《高等学校专业分类设置草案》,《草案》中的专业主要依据我国行业部门进行划分,基于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主要设有工科、理科、文科、农科、林科、政法、财经、师范、医药、艺术、体育等科类。各科类下共设200多种不同专业,这些专业大多是依据职业和产品进行设置,只有少部分是依据学科知识的分类逻辑设置。1955年第二次院校调整和专业结构调整,使得专业结构呈现重工科轻文科、工科中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特征,文科类专业比重下降。

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下,专业设置开始追求小而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点数和专业种类数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增长,由1954年的200多个专业增加到了1962年的600多个[7],专业数量剧烈膨胀,专业设置较为无序和混乱。为改变这一状况,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前期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1963年发布《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与《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以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统一专业名称、删减不合理专业、增设国家需求的新专业,最终形成的专业目录中主要科类包括工科、理科、文科、农科、林科、政法、财经、师范、医药、艺术、体育等,各科类下的专业数达到430多种,其中工科类专业占各类专业总数的40%。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87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改变“文革”期间形成的专业设置“缺、乱、窄、旧”等问题[8],开始修订1963年版的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历时5年,于1987年年底形成了新的专业目录,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包含理科、工科、农科、林科、文科、师范、医科等科类下的600多个专业,相较于之前的专业设置,此次修订的专业中,文科的比例进一步上升,且专业口径进一步变宽,专业名称和专业简介进一步规范化与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的宏观管理和优化专业结构,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于1993年发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1993年的本科专业目录相较于之前专业目录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将原来按照行业划分的科类变成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下的专业数累计500多种。

我国第四次全国性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是在20世纪末进行的,并于1998年发布了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在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进一步减少了专业种数,柔性设计了具体的专业方向,拓宽了专业基础。此次专业设置进一步强调了按照学科知识进行划分的逻辑。同时为了与研究生的专业目录相衔接,又增设了管理学门类。从专业数量看,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包括11个学科门类,下设249个具体专业。

进入新世纪,直到2012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才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的本科专业目录相较于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了艺术学门类,共计12个学科门类(军事学仅保留代码,未设置该门类),各门类共计92个专业类和506种专业,这些专业又细分为352种基本专业、154种特设专业和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五、高职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一)高职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

1.过度强调专业目录的细化类别

严格按照专业细类划分开展的招生、培养、实践等环节,使得学生只能在特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学习,专业培养口径较小,且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往壁垒,很难实现跨专业、跨大类、多学科的人才培养[9]。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业链、岗位群对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专业目录细类的过度强调将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呈现单面性倾向,很难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专业设置的同质性问题

对专业目录规范性与统一性的强调,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面临着“同质化”的倾向[10]。过度关注专业目录的统一性将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很难结合所在区域的特色资源办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这种特色缺失的现象会使得高职院校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而出现专业定位不清、专业设置重复、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匹配性欠佳等问题[11]。

3.专业组织开放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以专业为载体形成的二级院系组织和各类实体平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得以开展的主要依托,由于专业之间的界限,使得不同组织之间壁垒重重,很难实现广泛的互动交流。以专业为基础组建的高职院校二级组织机构,在其实践过程中将面临人才培养环境封闭性增大的弊端。人才培养的环境较为封闭,不利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专业设置的优化策略

1.处理好国家宏观层面专业制度设计与院校自主性发挥的关系

专业目录的出台与修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专业设置、组织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要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各院校能够结合自身特色,做好院校层面的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专业,及时动态调整专业,发挥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

2.处理好专业设置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建设的关系

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以专业目录为依据,有利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国家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与统计,为科学预测各类人才培养规模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按照特定的目录做好不同层次的专业衔接,做好专业目录与职业体系的有效对接、科学衔接,进而打造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如果过于强调这种统一性,将使得专业设置面临同质化的倾向,专业特色将很难凝练。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在专业目录的指导下,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广泛调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等要素的基础上,设置有区域特色与院校特色的专业(方向)。

3.加强专业群建设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消解其在专业设置实践中面临的人才培养单面性、人才培养环境封闭性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各高職院校应在现有专业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专业范围,将3~5个专业进行组群建设,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群内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适应产业链和岗位群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凝聚的重要载体[12]。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在科学布局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实现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质增效,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满足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宋亚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实践样态与优化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0(7):6-12.

[2]谢勇旗,孙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1):25-27.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EB/OL].(2004-10-19)[2020-06-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7/201010/xxgk_110109.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EB/OL].(2015-10-26)[2020-06-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

[5]韦君.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拉开帷幕[J].中国高等教育,1992(4):40.

[6]邓泽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2-25+32.

[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239.

[8]周光礼,吴越.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62-75.

[9]陈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检视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7-11.

[10]宋亚峰.“双高”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建设的优化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22-29.

[11]杜怡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19-22.

[12]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作者:宋亚峰

第2篇:浅谈书籍封面设计与出版

摘 要:书籍封面设计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本书籍有什么样的内容就应有什么样的封面设计与之相匹配。书籍封面设计对于书籍编辑加工来说是一种延续,是书籍出版整体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封面设计是图书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它用无声的语言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向读者推销书籍。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出版的社会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好的封面设计可以使出版物更有生气,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书籍如果没有好的封面设计,就会黯然失色。因此,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书籍出版产生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书籍封面设计;出版;设计要素

1 封面设计的构思

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要紧扣书籍内容,充分体现主题思想。要选用最直观、最贴切、最易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形式,所以封面设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封面设计的成败。因此,在构思之前首先要对所要出版书籍讲述的内容,以及体裁和格调等进行充分的理解,力求做到构思独特、与内容相符,具有感染力。下面对构思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简要地介绍:第一,想象。想象是设计构思的源泉,通过想象可以产生直观的能表达设计灵感的形象。这里所说的灵感,就是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与想象结晶。第二,舍弃。在构思过程中,通常是“容易叠加,不容易舍弃”,设计者在构思时都会充分发挥想象,不停地进行堆砌,对任何细节都不舍得放弃。张光宇先生曾经说过“多做减法,少做加法”,这就是对整个构思过程的经验之谈。所以,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与形象,要坚决舍弃。第三,象征。象征性的手法在艺术表现中是十分得力的语言,在封面设计中用具象的元素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或者用抽象的元素来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第四,探索创新。构思想要独特、新颖,就必须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书籍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外观上赢得读者的喜爱,同时还应该“引人入胜 ”,让人回味无穷。这就要求设计者构思新奇、立意不凡,从而使书籍的封面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因而在封面设计中,无论是一个字符、一根线条、一个图形或者是色彩的选择与搭配,都应该运用创新的思维进行设计,让读者在获取文字内容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惯用的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缺乏内涵的语言应尽量避开不用;常用的构思方法,缺乏创意的构图,经常运用的技巧,都会影响创新构思的表现。

2 封面的文字设计

文字是封面设计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内容,也是准确传达书籍意境和格调的元素。封面设计中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这些文字不能随意设置、摆放,而是需要设计者运筹帷幄,将所有文字的字形、字号、字距、排列方向、组合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设计者要通过阅读、了解书籍的整体内容,并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对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形象的设计。例如,书名的设计并非只能运用某一种字体、色彩或字号来表现,如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体、色彩、字号加以组合会让人耳目一新。在封面有限的展示空间里,书名文字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手法和组合方式,都应该突出书名的主体地位,在这里主要从字体的选择方面对书名所用文字的设计作详细的介绍,一般用于书名的字体包括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三大类。其中,书法体一笔一画间显示出无穷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此外,书法体字迹很多都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因而赋予其名人效应,深得读者的喜爱。美术体可分为两种: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规则美术体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点变化统一,且外形要求规整,具有易于阅读、设计起来比较简单的特点,但其形式缺乏变化,比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与之有所区别。它强调变形自由、随意,不管是从点划的处理或是字体的外形方面都要求体现出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形式丰富、个性明显、设计感强、装饰性突出等特点。不规则美术体较之规则美术体和书法体而言,具有更鲜明的个性,且更具有适应性,所以被许多书刊优先选用。印刷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与规则美术体有些类似,比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则有所改进,融合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其形式感上的不足。

不同种类的书籍对文字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少儿读物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生动活泼,具有稚拙感和趣味性;工具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工整、严谨,具有较强的秩序感,等等。在书籍设计中,将文字进行变形和组合设计,可以形象地传达书籍的内容信息,并让读者体会到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

3 封面的图形设计

图形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是强化主题的重要元素,也是封面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画面中往往占有很大的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书籍出版的整体效果。优秀的封面图形设计应该是在具有美感的同时让读者过目不忘、为之震撼。如果想让封面图形设计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就必须使设计出的图形与书籍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的休闲类书刊。例如,时尚杂志、女性杂志,其标准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要求与时尚接轨,所以会选用当红影星、歌星等的图片做封面;科普读物选择封面图片的标准是具有科技性、知识性。因此,通常选用与先进科技成果相关的各种图片;新闻杂志常选择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作为杂志封面,其标准不是时尚,也不是饱含科技性,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美术、摄影类刊物通常选用有代表性的、优秀的艺术和摄影作品作为封面,其标准是具有艺术价值;而体育杂志则会选用体坛风云人物的图片作为封面。优秀的封面图形设计不仅仅是图案元素的华丽拼接,而是书籍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可以提高书籍的整体格调。

4 封面的色彩设计

封面的色彩设计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拿捏有度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目光。色彩的运用要做到与内容相适应,要善于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来表达出内容和思想的不同。同时也应注重在对比中求协调、统一,这就需要用间色互相配置,使对比色统一于和谐的整体之中。书名色彩的运用在封面上应略微突出,必须具有一定的纯度,这样才能显著夺目,让读者一目了然。此外,在封面设计中既可以运用绘画色彩,也可以运用装饰性的色彩来表现。在封面色彩设计中还需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书籍,其色彩的运用应有所差别。例如,儿童读物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用于教科书。色彩,不需要明确的轮廓勾画,却极富情感表现力。色彩元素地融入,可以引导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籍之美,但只有与书籍主题内容相协调的色彩设计,才能获得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认可并接受。

5 小结

文中论述了书籍封面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只有将各个要素精心地设计、有机地组合才能构成书籍的封面。进行封面设计,绝不能按部就班,而应该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书籍封面,让读者一见倾心,爱不释手。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2]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 毛德宝.书籍设计[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毓(1986—),女,湖北人,硕士,艺术学专业,就职于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毓

第3篇:AD活动目录灾难恢复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逐步增长与管理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表现对整个网络的运营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本身是一项不容易被用户感知的网络应用,但却切切实实承担着网络架构的核心支持工作,邮件交换、VPN接入、RADIUS认证等皆依赖于其服务。当其出现故障且不能恢复时,将出现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本文从实践出发,以活动目录的故障为源点、恢复为目标,通过从备份策略到活动目录迁移方式的研究,结合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的恢复策略与具体恢复实施方法的探讨与实践,试图对活动目录的灾难恢复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扩展。

【关键词】活动目录 域控制器 FSMO角色 迁移 恢复

AD(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是笔者学校校园网的关键网络服务之一,承担着域用户登录认证、校内DNS解析及配合RADIUS完成拨入认证等重要工作。随着本校网络硬件水平逐年提升,由于服务器组更新原因曾完成过一次活动目录迁移,正常运行将近两年未发生故障。但因当初迁移任务紧迫且实施工作过程较为顺利,因此对灾难控制与恢复方面一直不够重视。直到故障发生,使笔者充分认识到对于AD各种灾难恢复的重要性,故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对DC(Domain Controller)域控制器出现故障以及域对象被删除这两种最为常见的灾难恢复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试图将简单灾难恢复中的思路与技巧应用于重大灾难恢复之中,希望对兄弟院校及后来者有所帮助或借鉴作用。

一、备份策略

(一)系统备份策略

无论是服务器系统还是数据库,备份的策略就意味着另两字,“冗余”,即至少保证域内有两个域控制器,所幸本校的DC结构(DNS Server+Mail Server)恰好满足了这种备份策略的最低限度,不必再占用更多的硬件资源。如图1为本文实践的拓扑结构及主要应用功能,而之后本文所探讨的也主要是虚线框内DC间相互操作的情况。(见图1)

此外,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策略是必须具有良好的系统状态恢复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被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津津乐道、百试不厌的Ghost在恢复域控制器时显得不如它在其它环境中那样得心应手,由于USN Rollback情况的存在,依赖于磁盘镜像或虚拟机快照技术的备份工具会出现与AD不兼容的情况,还是更建议使用基于VSS的备份工具。笔者亲身遇到的情况是使用Ghost 11恢复DC后会出现部分客户端无法正常使用域账户登录的问题,有时还会发生其它DC域连接出错的情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服务器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3R2时,其自带的备份工具为NTBackup,而在2008中,其自带的备份工具已变更为Windows Server Backup,两者皆是基于VSS的。

(二)文件备份策略

两个DC的数据信息及文件相互备份,互为冗余。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局域网共享配合脚本自动备份工具实现,不过如今云备份的崛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便利、有效的方式与途径。这样当一台DC发生故障时,另一台可以立即通过本地的备份进行还原,而不需要依赖于下线DC的强行恢复。

二,活动目录的迁移方式

(一)主控角色FSMO(灵活单主机操作)

首先,AD定义了五种操作主控角色(FSMO),分别为架构主控Schema Master(作用于林级别)、域命名主控Domain Naming Maseter(作用于林级别)、相对标识号(RID)主控RID Master(作用于域级别)、主域控制器模拟器PDC(作用于域级别)以及基础结构主控Infrastructure Master。

架构主控:控制对架构的所有更新和修改。若要更新目录林的架构,必须有权访问架构主机。在整个目录林中只能有一个架构主机。

域命名主控:控制目录林中域的添加或删除。在整个目录林中只能有一个域命名主机。

结构主控:负责将参考从其域中的对象更新到其他域中的对象。任何时刻,在每一域中只能有一个域控制器充当结构主机。

相对标识号(RID)主控:负责处理来自特定域中所有域控制器的 RID 池请求。任何时刻,在域中只能有一个域控制器充当 RID 主机。

PDC 模拟器:将自身作为PDC,并向运行Windows早期版本的工作站、成员服务器和域控制器公布。例如,如果该域包含未运行XP或2000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或者如果包含NT备份域控制器,则PDC模拟器主机充当Windows NT PDC。它还是“域主浏览器”并负责处理密码差异。任何时刻,在目录林的每个域中只能有一个域控制器充当 PDC 模拟器主机。

(二)活动目录迁移策略

当一台DC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的严重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DC还能正常启动与DC已无法正常工作。根据两种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1.Transfer:转移,在旧的DC还能正常工作或者还能启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Transfer操作,转移可以分别在图形化界面和命令行下完成。在转移之后旧的DC可以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其原有的FSMO角色能正常移交到其它DC上。

2.Seize:抓取(也可译为捕获),是指旧的DC已经不能正常工作,或已经不能启动,那么此时域中的部分计算机可能已经不能正常登录到域中,transfer操作不再完全适用,此时便需要使用强行抓取,將五种操作主机角色都强制捕获到可用的DC上。

(三)迁移实施过程

此处以Transfer为例,Seize的实施过程基本相同,只是方式不同,且操作均在抢夺(或称捕鱼)域控制器上发生。假设原主域控服务器(192.168.6.9/24)发生故障但还能正常启动,需要将其拥有的五种FSMO角色(此处我们考虑最坏情况,5个角色全在故障DC之中)transfer到另一台备份域控服务器(192.168.6.7/24)上,如图2所示:

图2活动目录迁移

1.查看FSMO(五种主控角色)的Owner(拥有者)

安装Support Tools工具(Windows Server 2003自带,位于系统安装盘中Support目录下),打开提示符输入:netdom query fsmo,查看五种主控角色的分布情况。

2.将域控角色转移到备份域控服务器

(192.168.6.7/24)

在主域控服务器(192.168.6.9/24)进行如下操作:

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

ntdsutil 回车

roles 回车

connections 回车

connect to server 192.168.6.7(连接到额外域控制器)

提示绑定成功后,输入quit退出。再依次输入以下命令:

Transfer domain naming master

Transfer infrastructure master

Transfer PDC

Transfer RID master

Transfer schema master

以上的每一条命令在输入完成后都会有提示“是否传送角色到新的服务器”,选择yes,完成后输入quit退出界面。五个步骤完成以后,进入192.168.6.7,检查确认是否全部FSMO角色均已转移到备份服务器上,打开提示符输入:netdom query fsmo,再次查看域控制器的5个FSMO主控角色分布。

3.转移全局编录:

打开“活动目录站点和服务”,展开site->default-first-site-name->servers,展开新主域控服务器DC(192.168.6.7),修改其NTDS Settings属性,设为全局编录。然后展开旧主域控服务器(192.168.6.9),修改NTDS Settings属性,去掉全局编录设置。

(四)注意事项

当遇到DC损坏时,往往DC也是DNS服务器(事实上笔者遇到的情况正是如此),那么意味着DNS服务器也损坏了,如果创建额外的DC,那么同时还需再创建一个额外的DNS(不是辅助的),在DNS创建时选择“与AD集成的区域”, 使DNS的数据可自动复制到额外的DNS中,这样也可避免DNS损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三、域控制器恢复策略

域控制器DC可以担任一个或多个FSMO角色,在拥有两个以上的DC时其实可以完成互为副本匹配。当某个DC因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运行时,可以不需要从系统备份来进行复杂的还原,而只需要重新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dcpromo将服务器升级为域控制器,将所有数据复制回来即可,这种方式更为稳妥且不容易出错。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恢复原理是基于冗余DC的数据通过网络复制,因此恢复速度取决于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硬件通信设备的传输速率。

(一)清理活动目录

首先,在任何操作前还是需要使用netdom query fsmo查看当前的5个FSMO角色分布。接着需要在进行重新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并重新升级到域控制器之前清理活动目录。

先使用Ntdsutil来Seize故障DC中的FSMO角色(此处我们已认为一台DC已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Seize时,最好不要让担任原始角色的故障DC恢复运行,这样便可放心地对AD中失效的DC进行清理数据,这一步同样可以用Ntdsutil来完成。(P.S.根据微软对WinServer 2008的功能介绍,其之后版本的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Active Directory Users and Computers)管理单元,只要在域控制器组织单元中删除域控制器的计算机帐户,就可以完成这一步)。

(二)活动目录对象的生存时间

当删除了一个AD对象时,后台其实会完成一系列操作。删除对象与从AD数据库删除记录并没有直接关联。为了保持活动目录复制模型的一致性,对象先要转变成tombstoned(逻辑删除)状态。从AD删除一个对象后,isDeleted属性被设成True,几乎该对象所有的属性都会被删除,且当该对象被转移到Deleted Objects容器后,它的lastKnownParent屬性被修改为父对象的可辨别名称(DN),之后再删除对象。对象被标记为已删除后,查询AD的任何工具都看不到它。这时,对象仍作为逻辑删除对象存留一段时间。其实这有点类似于硬盘删除文件的原理,只是暂时删除了其逻辑索引。

活动目录林(forest)的默认逻辑删除生存时间取决于活动目录林中第一个DC的操作系统,升级AD不会改变活动目录林的逻辑删除生存时间。默认逻辑删除生存时间可从微软官方支持查到,2000S为60天,2003为180天,2003R2为60天,2008及R2均为180天。

此外,在每个DC上还存在着一个垃圾收集的机制,垃圾收集进程(或叫垃圾收集器)会搜索数据库,查找存留期比活动目录林的逻辑删除生存时间更久的逻辑删除对象,然后将它们从AD数据库中删除。直到某个逻辑删除对象被垃圾收集器清除后,才可以使用tombstone reanimation(逻辑删除恢复)的过程来恢复对象。恢复逻辑删除对象时,只能恢复在逻辑删除过程中保留的几个属性,如用户的SID、SID历史和SAMAccountName。

不过在2008R2活动目录功能级别(FFL)层面运行的活动目录林中,新增了一项名为活动目录回收站的新特性。活动目录回收站在对象被删除与被逻辑删除之间添加了一个中间状态。当对象处于这个新的删除状态时,被隐藏起来且不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中,但它的所有属性(包括组成员关系等链接属性)都会被保留,可以将删除对象阶段的对象恢复到删除时的状态。

默认情况下,对象留在删除对象阶段的时间与活动目录林的逻辑删除生存时间一样长,但活动目录林的msDS-deletedObjectLifetime属性是可以更改这个时间段的。逻辑删除对象生存时间到期后,垃圾收集器将对象移到回收对象阶段。回收对象的功能相当于原来的逻辑删除对象,不过有一个重要区别:无法恢复回收对象,也无法从备份来还原。

(三)对象恢复机制

隨着AD版本的升级,从Server 2003开始引入了逻辑删除恢复的概念,这样不需要从备份来还原,就可以恢复删除对象的部分拷贝。2008R2则增加了活动目录回收站,这样不需要还原便可完全恢复删除对象。但是,活动目录备份的搁置时间与逻辑删除生存时间一样,如果启用了活动目录回收站,搁置时间是删除对象生存时间或回收对象生存时间中较短的那个。因而,不可能从时间比其中一个都远的备份来还原删除对象。

四、域控制器恢复实施

需要从备份恢复一个对象或一组对象时,强制性还原仍然是最为直接的办法。开机F8选目录服务还原模式(DSRM),在该模式下启动时AD不会开启,数据库处于离线状态。因此可以在进入到DSRM模式后,从备份还原活动目录数据库,然后使用Ntdsutil选择需要还原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禁止了2008及以后版本DC上的活动目录NTDS服务后,就无法进行还原。进行强制性还原时,AD会提高还原对象的内部版本号,这确保DC重新使用后,那些对象被复制到域的其余部分,还原后的版本变成全局有效。

强制性还原最大的长处在于恢复含有大量对象(如用户、用户组、计算机及其他组织单元)的组织单元(OU)。举例来说,假设不小心删除了本校sjdc.edu.cn域中的Executives OU。如果需要还原该OU及里面的所有对象,步骤如下:

(一)进入DSRM模式,用dcpromo时设置的DSRM密码登录;

(二)还原删除操作前创建的系统状态备份(此时不要重启);

(三)开启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Ntdsutil;

(四)运行命令:authoritative restore

(五)运行命令:restore subtree OU=Executives,DC=sjdc,DC=edu,DC=cn(如果只要还原一个对象,可以使用restore object命令)

(六)检查并核实确认安全提示符,收到响应消息后存下文本和生成的LDAP数据交换格式(LDIF)文件。

(七)重启DC,进入到正常的操作模式。

(八)登录到DC,使用命令ldifde -i –f ar_20130114-151411_links_sjdc.edu.cn.ldf导入步骤6导出的LDIF文件。

五、结语

本文通过实践经验及结果,首先确立了活动目录系统及文件备份策略的基本思路。接着运用迁移的方式给出了当域控制器出现故障时的解决方案与操作方式,使网络管理人员在发生DC故障时能够从容地将网络功能有效恢复。之后又对域控制器的恢复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与实践,配合对于对象删除机制与逻辑删除生存时间的研究,总结出活动目录灾难恢复的基本策略,并给出了最为直接的恢复实施方案。总体而言,活动目录的灾难恢复工作是极为复杂的,因为存在着太多的出错可能及故障现象,但只要确立了基本的恢复思路及策略,掌握故障DC和对象删除的恢复操作方法,并有效变通,那所有故障均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王淑江. Windows Server 2008 R2活动目录内幕.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商宏图. Windows Server2003活动目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戴有炜. Windows Server 2008 R2网络管理与架站.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微软公司. Microsoft官方支持网站. http:// support.microsoft.com,2013

[5](美)Brian Desmond. 个人主页. http://briandesmond.com,2013

作者:曹俊捷

第4篇:知网获取目录与封面

笔者前不久接到一个求助,希望提供某期刊某期的封面及目录页信息,该刊有其发表的论文,现急需。所在馆2012年期刊已经下架打捆(尚未送出装订),无功而返。笔者另行求助,得到中国知网产品经理吕蜜女士的帮助。她根据我提供的题录信息,迅速得到检索结果,发给我一个相应的网址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满足了需求。

在科研成果统计及职称申报材料准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提供封面及目录页(有的单位还需要提供封底)复印件。图书馆及期刊编辑部经常会被求助。当前江苏省高校已进入职称申报季。笔者特此粗略介绍如何通过中国知网获取期刊封面及目录页。

据悉,中国知网(CNKI)针对2010年以后的文献扫描的封面和目录信息可以直接打印。检索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找到任何一本期刊,点击期刊名称,会进入该刊的详情页,然后选择具体的刊期,会有“目录页浏览”的功能项。使用该功能需要安装FLASH插件,“如果该页不能正常显示或者目录下的文献没有链接,请下载完整安装 V7.2版或以上版本CAJViewer全文浏览器”,目前无法只保存图片,提示是安装CAJ7.2以上的版本可以显示检索出来的结果,可以“原版预览”、“打印本页”、“打印全部页”。也就是结合该功能,可以获取封面、目录、正文,暂无封底。可以按需打印出来,因扫描清晰度比较高,打印出来的效果要比复印的效果要好得多。

需要补充的是,在任何一篇文献的知网节页面,也会有目录页浏览的功能钮。现在的目录浏览功能,大部分2008年以后的刊期都可以实现。除了找到一个期刊具体的刊期点击目录页浏览之外,在文献检索结果页面点击2008年以后的文献,弹出的文献知网节页面中,也会有目录页浏览的功能。两处都可以获取。

又悉,期刊封面及目录页,在职称评定的时候用的较多,翻纸刊工作量比较大啊。有些图书馆想做期刊封面数据库,为了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好查。目前是否有图书馆做了,做出来的具体效果如何不详。这样的数据库价值多大,个人存疑。因为个体的某一馆,所购期刊非常有限。但也有人认为,一方面可以丰富馆藏,一方面封面信息也的确有检索的价值。

在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中,有的馆的期刊架位上,直接撕下某期的封面贴在架位上,方便读者利用。这种做法,个人赞同。因为合订本的时候,第一期的封面,一定程度上起的作用仍为封面,第一期封面不能撕掉。今后,但凡中国知网能找到封面的期刊,将其打印(彩打也许更美观)出来,效果也许更好。至于目录页功能,在文献计量学等方面亦有一定应用价值。

第5篇:实习报告封面与目录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 毕 业 实 习 报 告

题目:(以下各项均用3号楷体,文字居于下划线中间)姓名:学院:专业:(专业必须为全称)班级:(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学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1. 公司概述

2. 毕业实习情况概述(实习内容、要求与安排)

3. 实习情况综合分析(实习具体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存在问题等)

4. 实习总结(收获与体会、问题与探讨)

5. 小结

第6篇:创业计划书封面与目录范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公司或项目名称]

[出版时间:年月]

[指定联系人]

[单位]

[电话]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网址]

保密须知:

本计划书属于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本公司或项目名称]。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只限于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使用者使用。受到本计划后,收件人应即刻确认,并遵守以下的规定:

1)、若收件人不希望涉足本计划书所述项目,请按上述地址尽快将本计划书

完整退回。

2)、再没有取得[公司]的同意之前,受件人不得将本计划复制、传给他人、

影印或泄漏。

3)、应该对待贵公司机密一样对待本计划述所提供的所有机密材料。本商业

计划书不得做商业报价使用,也不得作购买时的报价使用。

商业计划编号:

授权方:

签字:

公司:

日期:

目录

(以下是样本目录表。注意:当你做好商业计划书后,重新编号页码.)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公司介绍

一、宗旨(任务)

二、公司简介

三、公司战略

产品及服务A

产品及服务B

客户合同的开发、培训及咨询业务

四、技术

专利技术

相关技术的使用情况(技术间的关系)

五、价值评估

六、公司管理

管理队伍状况

外部支持

董事会

七、组织、协作及对外关系

八、知识产权策略

九、场地与设施

十、风险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介绍

二、目标市场

三、顾客的购买标准

四、销售策略

五、市场渗透和销售量

第四章 竞争性分析

一、竞争者

二、竞争策略或消除壁垒

第五章 产品与服务

一、产品品种规划

二、研究与开发

三、未来产品和服务规划

四、生产与储运

五、包装

六、实施阶段

七、服务与支持

一、市场计划

二、销售策略

适时销售方法

产品定位

三、销售渠道与伙伴

四、销售周期

五、定位策略

六、市场联络

贸易展销会

广告宣传

新闻发布会

会议/学术研讨会

国际互联网促销

贸易刊物、文章报道

其他促销策略

一、财务汇总

二、财务报表 第六章 市场与销售 第七章 财务计划

三、资金需求

四、预计收入报表

五、资产负债预计表

六、先进流量表

第八章附 录

一、[公司或项目名称]的背景与机构设置

二、市场前景

三、管理层人员简历

四、行业关系

五、竞争对手的文件资料

六、公司现况

七、顾客名单

八、新闻简报与发行物

九、市场营销

十、专业术语

第九章表 图

第7篇:目录封面

目 录

C1

1、织金县白泥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织金县白泥小学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方向

目 录

C2

1、织金县白泥小学领导班子分工情况

2、白泥小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

3、白泥小学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目 录

C3

1、白泥小学发展规划群众代表座谈会会议记录

2、白泥小学发展规划家长代表座谈会会议记录

3、白泥小学发展规划教职工代表座谈会会议记录

4、白泥小学发展规划汇报会会议记录

5、白泥小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6、白泥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目 录

C4

1、白泥小学发展规划班子成员分工情况

2、白泥小学发展规划教职工岗位职责

3、白泥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监测与评估方案

4、白泥小学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小组

5、白泥小学发展规划自评机制

目 录

C5

1、白泥小学发展规划个人工作总结

2、白泥小学发展规划自评报告

3、白泥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4、白泥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5、白泥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点改进意见

目 录

C6

1、织金县白泥小学校委会

2、白泥小学发展规划班子成员分工情况

3、白泥小学教师工作情况一览表

4、白泥小学发展规划教职工岗位职责

目 录

C7

1、织金县白泥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2、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制度

3、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目 录

C8

1、白泥小学教师岗位职责制度

2、白泥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3、白泥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4、白泥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5、白泥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检查评估制度

6、织金县白泥小学安全保卫制度

7、白泥小学学籍信息管理实施细则

8、白泥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9、白泥小学教师竞聘上岗制度

10、白泥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11、白泥小学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制度

12、白泥小学校务委员会工作制度

13、白泥小学教职工考勤制度

14、白泥小学教师研修制度

15、白泥小学教师关爱学生制度

16、白泥小学发展规划各项制度

17、白泥小学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

18、白泥小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19、白泥小学教代会会议记录

20、白泥小学校务公开图片资料

21、白泥小学营养餐经费公开图片资料

目 录

C9

1、白泥小学学校民主理财制度

2、学校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管理制度

3、白泥小学财产管理制度

4、白泥小学班级财产管理制度

5、白泥小学物品设备购置制度

6、白泥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7、白泥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8、白泥小学财务公开制度

9、白泥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10、白泥小学2014年学校治理乱收费制度

目 录

C10

1、白泥小学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制度

2、白泥小学仪器室管理制度

3、白泥小学图书室借阅登记册

4、白泥小学实验室登记记录

5、白泥小学体育器材借还登记表

6、白泥小学教学器材借还登记表

7、白泥小学实验室仪器借还登记表

8、白泥小学实验室仪器登记册

9、白泥小学阅览室开放记录

10、白泥小学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表

11、白泥小学微机室使用登记表

目 录 C1

12、白泥小学课程总表

3、白泥小学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

4、白泥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施方案

5、织金县白泥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1、白泥小学关于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实施方案

目 录 C12

1、 白泥小学教师岗位工作职责

2、白泥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3、白泥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4、白泥小学考核实施细则

5、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上课制度

6、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备课制度

7、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

8、织金县白泥小学各类规章制度

9、白泥小学教学计划检查记录

10、白泥小学常规工作月检查记录

11、白泥小学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资料

12、白泥小学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活动记录

13、织金县白泥小学阅览室开放记录

14、织金县白泥小学阅览室开放图片资料

15、织金县白泥小学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

16、织金县白泥小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目 录 C13

1、白泥小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2、织金县白泥小学课堂教学原则观

3、白泥小学课堂教学学生观

4、白泥小学教师课堂调控策略

5、白泥小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6、白泥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措施

7、织金县白泥小学特长生培养措施

8、织金县白泥小学后进生转化措施

9、白泥小学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

10、白泥小学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习惯的措施

1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教学实例

目 录 C14

1、白泥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白泥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3、白泥小学教师个人教学和成长反思

4、白泥小学教师个人教学和成长反思及自我评价

5、白泥小学教师个人成长反思及改进意见

6、白泥小学备课制度

7、白泥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

8、白泥小学关爱学生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目 录 C15

1、 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备课制度

2、 织金县白泥小学教师课堂调控策略

3、 织金县白泥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登记表

4、 织金县白泥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记录

5、 白泥小学教师教学实例

6、 白泥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7、 白泥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及自我改进的意见

8、 织金县白泥小学实验室登记表

9、 织金县白泥小学阅览室开放记录

10、 织金县白泥小学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

11、 白泥小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12、 白泥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所采取的措施

13、白泥小学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习惯和能力的措施

目 录 C16

1、白泥小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2、白泥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所采取的措施

3、白泥小学学生学习图片

4、白泥小学学生对教师教学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目 录

C17

1、白泥小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2、白泥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所采取的措施

3、白泥小学学生学习图片

4、白泥小学学生学习计划

5、白泥小学学生作业

目 录

C18

1、白泥小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规定

目 录

C19

1、白泥小学贫困学生帮扶措施

2、白泥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3、白泥小学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登记表

4、白泥小学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图片资料

5、白泥小学“六一”活动实施方案

6、白泥小学“六一”活动工作总结

7、白泥小学“六一”活动图片资料

8、白泥小学“六一”活动工作简报

目 录

C20

1、白泥小学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措施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3、白泥小学个人及班级卫生检查记录

目 录 C21

1、白泥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2、白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3、白泥小学学生安全教育讲稿

4、白泥小学预防爱滋病教育讲稿

5、白泥小学开学安全教育讲稿

6、白泥小学国庆长假前安全教育讲稿

7、白泥小学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讲稿

8、白泥小学学生环保教育讲稿

9、白泥小学法制教育讲稿

10、白泥小学珍爱生命教育讲稿

11、白泥小学安全制度

12、白泥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13、白泥小学各种安全预案

14、白泥小学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15、白泥小学安全演练图片资料

16、白泥小学安全演练活动总结

17、白泥小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18、白泥小学安全教案

19、白泥小学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20、白泥小学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制度

21、白泥小学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承诺书

目 录 C22

1、白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白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谈话记录

3、白泥小学照明设施统计表

4、白泥小学预防学生近视的措施

5、白泥小学体质健康资料

目 录

C24

1、织金县白泥小学六化四园实施方案

2、织金县白泥小学六化四园图片资料

3、织金县白泥小学六化四园总结

4、织金县白泥小学优美教室评比方案

5、织金县白泥小学优美教室评分表

6、织金县白泥小学优美教室建设图片资料

7、织金县白泥小学优美教室建设总结

8、织金县白泥小学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措施

9、织金县白泥小学卫生检查评比方案

10、织金县白泥小学卫生检查评分表

11、织金县白泥小学体育器材登记表

12、白泥小学少年宫音乐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13、白泥小学少年宫音乐室活动记录

14、白泥小学少年宫体育器材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15、白泥小学少年宫舞蹈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16、白泥小学少年宫舞蹈室活动记录

17、白泥小学少年宫书法室活动记录

18、白泥小学少年宫棋艺室活动记录

19、白泥小学各类艺术课程开展图片资料

目 录 C25

1、织金县白泥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2、织金县白泥小学班级岗位责任制

3、织金县白泥小学特长生培养计划及要求

4、织金县白泥小学特长培养措施

5、织金县白泥小学班级特色活动方案

6、白泥小学学生组织特色活动记录

7、白泥小学学生组织特色活动图片资料

8、白泥小学音乐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9、

目 录 C27

1、白泥小学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2、《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3、《小学生守则》

4、《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白泥小学学生学习计划

目 录 C29

1、白泥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白泥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图片资料

3、白泥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总结

目 录 C30

1、白泥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方案

2、白泥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目 录 C31

1、白泥小学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2、白泥小学作息时间制度

3、白泥小学课间操管理制度

4、白泥小学突发疾病防控应急预案

目 录 C32

1、白泥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方案

2、白泥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记录

3、白泥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图片资料

4、白泥小学学生健康行为教育讲稿

目 录 C33

1、白泥小学关于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实施方案

2、白泥小学艺术教育实施方案

3、白泥小学课程总表

4、白泥小学书法竞赛实施方案

5、白泥小学书法竞赛图片资料

6、白泥小学书法竞赛活动总结

7、白泥小学文艺汇演活动方案

8、白泥小学文艺汇演图片资料

9、白泥小学文艺汇演活动总结

目 录 C35

1、白泥小学近三年学生成绩统计表

目 录 C36

1、白泥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2、白泥小学关于禁止乱收费的规定

3、白泥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经费使用计划

4、白泥小学收费制度

5、白泥小学资金管理制度

6、白泥小学2014年秋季学期经费使用计划

目 录 C37

1、白泥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登记表

目 录 C38

1、白泥小学按时发放教师工资的规定

2、白泥小学严禁克扣教师工资的规定

3、白泥小学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清册

目 录 C40

1、白泥小学图书登记册

2、白泥小学教学仪器登记册

目 录 C41

1、白泥小学音乐器材登记表

2、白泥小学美术器材登记表

3、白泥小学体育器材登记表

4、白泥小学书法器材登记表

5、白泥小学棋艺材登记表

目 录 C42

1、白泥小学食堂生活设施登记表

目 录 C43

1、白泥小学校产登记表

目 录 C44

1、白泥小学食堂生活卫生设施登记表

2、白泥小学体育卫生设施登记表

目 录 C45

1、白泥小学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目 录 C46

2、白泥小学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目 录 C47

1、白泥小学校舍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

目 录 C48

1、白泥小学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

目 录 C49

1、白泥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白泥小学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制度

3、白泥小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4、白泥小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方案

5、白泥小学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6、白泥小学学校与教师签定的安全责任书

7、白泥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签定的安全责任书

8、白泥小学与周边小卖部的安全管理责任书

9、白泥小学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统计表

10、白泥小学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

11、白泥小学学生来源路段安全监管教师名单

第8篇:封面目录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选编

第二辑

社会科学部

二0一三年三月

目 录

1.“以山为龙,以村为井”——龙井村的发展传奇„„„„„„„„冯红梅等(1) 2.杭州几大交通枢纽拥堵的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陈筱贝等(14) 3.我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需费用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适应情况

„„„„„„„„„„„„„„„„„„„„„„„„„„„陈伟伟等(26) 4.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与动力的调查报告„„魏晨明等(35) 5.调查分析杭州市过去五年农产品物价情况及民意反映„„„„朱首杰等(52) 6.2012年暑期金华塔石之旅之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报告„„„„„„徐滨等(65) 7.杭州自助旅游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赵腾飞等(73) 8.丽水市庆元县松源镇农民收入变化的调查与思考„„„„„„„林杰等(77) 9.绿色出行-杭州公共自行车现状及前景调查报告„„„„„„„路玉行等(85) 10.大学生就业观念市场调研分析„„„„„„„„„„„„„„金芳芳等(96) 11.高校大学毕业生求职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孙攀等(108) 12.校园内闲置自行车处理的调查与分析„„„„„„„„„„„求烨等(116) 13.关于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红色电影的调查报告„„„„„„金婷丽等(123) 14.翰墨香林小区居民法律意识调查与分析„„„„„„„„„张星星等(129) 15.翰墨香林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包国强等(141) 16翰墨香林小区近年环保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沈琦丹等(150) 17九寨沟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调查„„„„„„„„„„„„„徐雪霁等(156) 18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调查分析与对策„„„„„„„陈婉晶等(168) 19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李平莉等(174) 20浙江科技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调查„„„„„„朱丽丹等(185) 21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徐颖萍等(207) 22.关于蒋介石及其故居的调查 „„„„„„„„„„„„„„„王斌等(223) 23.关于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 王广翔等(238) 24.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研究报告„„„„„„„„„„顾哲豪等(251) 25.柳州/杭州/北京三地利用人文/历史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的现状调查

„„„„„„„„„„„„„„„„„„„„„„„„„„„„ 张雁蕾等(293) 26.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生活现状调查„„„„„„„„„南瑶等(306) 27.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调查分析及对策„„„„„„„田晨等(339) 28.关于爱国主义&国防观念的调查„„„„„„„„„„„„„张慧敏等(362) 29.家乡近年环保问题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姚将棋等(384) 30.中韩教育对比„„„„„„„„„„„„„„„„„„„„„„„姜阿慧(392) 31.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治安情况调查„„„„„„„„„„刘小芳等(395) 32.小和山高教园区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胡丹丹等(412) 33.关于浙江科技学院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调查报告„„„„„„徐明瑜等(454) 34.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胡婷婷等(467) 35.家乡近年环境问题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周于强等(478) 36.对杭州居民道德素质现状调查„„„„„„„„„„„„„„陶利勇等(486) 37.农村风俗习惯状况的调查„„„„„„„„„„„„„„„„吕诗颖等(497) 38.家乡近年环保问题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林驰婧等(511) 39.杭州余杭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丽珍等(518) 40.关于大学生村官状况的调查„„„„„„„„„„„„„„„马丹云等(523) 41.农村考生高考“边缘化”现象的调查„„„„„„„„„„„„„卢敏等(529) 42.关爱留守儿童 托起明天的太阳„„„„„„„„„„„„„余苗岩等(544) 43.关于浙江科技学院校园周边及社区的安全调查报告„„„„岑佳申等(557) 44.小和山敬老院老年人幸福感调查„„„„„„„„„„„„„陈逸君等(563) 45.浙江科技学院自行车失盗情况调查 „„„„„„„„„„„曾剑锋等(570) 46.浙江科技学院大一新生一年之间的思想观念变化的„„„„„董学雷等(577) 47.关于浙江科技学院机制专业毕业生求职就业存在的问题调„李跃宗等(583) 48.浙科院同学每学年纸质书籍阅读量调查„„„„„„„„„吴鼎强等(591) 49.对小和山高教园区重视环境的调查报告„„„„„„„„„王华锋等(596) 50.关于梅家坞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徐貌等(601) 51.杭州市西湖区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施诗等(609) 52.在杭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胡卉等(617) 53.浙江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创业蓝图调查报告„„„„„„„„金璇等(629) 54.关于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华蓓等(638) 55.石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黄小君等(642) 56.关于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研究报告„„„„„„„„„李俊来等(646) 57.关于绍兴百姓最关心的食品问题的调查„„„„„„„„„„易颖等(652) 58.在杭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相关调研„„„„„„„„„„„„„平盛健等(658) 59.浙江科技学院西和街道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程堃等(676) 60.杭州地区聋人的生活和就业现状(包括在校聋生和社会聋人)华雪敏等(684) 61.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周洁等(692) 62.对杭州向千岛湖引水的调研„„„„„„„„„„„„„„„„周杨等(699) 63.关于黄山市歙县金川乡金川村子女就学情况的调查报告„„章淼琴等(709) 64.对浙江省临安市龙岗镇林坑村村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谢晓燕等(715) 66.台州黄岩当地农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张佳辉等(731) 67.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王娅婷等(743) 68.“小和山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代成雷等(758) 后记

第9篇:教案封面、目录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

教案

科:美

级:三 (1)班

“美丽校园”班级活动材料

目 录

一、“三员”职责及名单

二、班级开展垃圾清扫、治理活动图片

三、垃圾治理常识课主题班会图片、教案

四、本班特色材料

上一篇:化工企业车间安全教育下一篇:大学生应届生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