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大学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理想大学

“两岸和平统一是我的理想”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也是中国的台湾人”,62岁的王津平这样介绍自己。出身于台北的王津平,自1975年从美国留学返台后,先后任教于淡江大学、台湾世界新闻大学。

2008年,大概是王津平往来海峡两岸最频繁的一年,从四川赈灾、观看奥运会、到北京参加国庆59年招待会,大陆发生的一切都令他感同身受。

想到北京过退休生活

“早在1979年,大陆发出《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我就开始踏上祖国大陆,应该是较早到大陆的台湾人”。

王津平津津有味地回忆起最初到北京时的印象。“那次,我住在北京西边的西苑饭店。在我走进饭店顶层上的旋转餐厅时,左边听到乡音,是台湾来的一堆儿人,再走一步,右边又是讲闽南话的人。好亲切啊。用闽南话讲,就像是走自家的厨房一样。”

北京的一切让他感到新鲜和欢喜。街上汽车稀少,在城乡接合的地方有“嘚、嘚”的马车不时驶过。长安街上特有的宁静氛围,道路两旁树荫下,老人们谈天说笑、含饴弄孙的情景,竞让王津平不由得产生了退休后到北京颐养天年的念头。

“没有想到,这才过多少年,北京就换了新面貌了,车子多到拥挤堵塞的地步,长安街也变成了花园大道。”王津平说自己见证了北京的变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让王津平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国际化,“那些志愿者讲着流利的英语,落落大方,充满了自信,真的体现出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其中,最让王津平感慨的是“和谐无所不在”。

与《中国建设》的一段渊源

“人嘛,从感性的开始才会理性的思考。”王津平说,1972年,他去美国留学,专门研究当代美国文学。“这期间发生了影响我一生的事情,那就是,看到了大陆的《中国建设》杂志(本刊的前身——作者注)”,说到这儿,王津平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杂志的图片和文章很吸引人。我从《中国建设》了解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当我看到杂志的创办人是宋庆龄时,更是爱不释手。”

“我非常崇敬宋庆龄女士,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战时期,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在重庆播音的故事。她们一边抱着儿童,走过正在被轰炸的重庆的瓦砾堆,一边告诉听众,‘您们听,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轰炸机,他们残杀我们的儿童’。”王津平激动地说:“这声音,足以让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动容!宋庆龄如此爱护中国的孩子,实在太伟大了!”

怀着这样的敬仰,年轻的王津平几乎每月都迫不及待地等着新杂志的到来。只要有一期看不到,他就会到处找,到处问,“谁拿去了,怎么不见了?”从1972年到1975年的三年留美生涯,王津平整整看了3年《中国建设》。“看这本杂志,让我看出感受和心得。这本杂志赋予了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对祖国大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海峡两岸有了思考。”

闯进张学良的生活

1975年,被王津平认为是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在美国,他从英文以及英文原版的大百科全书中看到了中国现代的历史,以及百年中国落后的原因。“因此留美结束后,我决定回台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些事情。”

1988年,王津平与人一同发起成立的“中国统一联盟”,简称“统联”。在这个团体内,集合着不同政治背景和身份的人士,但大家有一个共识: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分裂。

在反对“台独”的活动中,王津平曾经被“台独”分子打伤。但是,这并没有动摇王津平的追求。“这条路走下来,大概与我的家庭背景和小时的经历有关系”。

“古人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没有国,哪有家?”王津平不会忘记年少时的情景:父亲带他到海边玩,在沙滩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中国地图,然后,父亲抓住王津平的小手,指着地图,一遍遍地教他“这里是北平、这里是天津,我给你起的名字就是天津的‘津’、北平的‘平’,你要记住这个地方。”王津平说,也就是在那时,西安、泉州等地名,以及整个中国的地理概念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而一件奇人奇事,也给王津平留下永恒的记忆。

一天,在王津平家的花园,他看到隔壁的房子里,有一个英俊潇洒的人捧读一本书,他好奇地走过去,问那人看的是什么书,那人拿起他的小手,在手心里一边写。一边说:“是《明史》。明是日、月、明。日,是太阳。月,是月亮。”还画出一个月亮,王津平一下子看懂了。说着,王津平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我现在的手上还有暖和和的感觉。当时我只有5岁。”

那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大陆出版的一本张学良的传记中写道,‘在他(张学良)幽闭的日子里,隔壁的小孩儿闯进他的生活’。而那个小孩就是我。”

“就这么巧,我童年的时候,无意中就接触到了这些东西。”王津平坚持认为,他比一般人幸运,尽管小时候并不晓得海峡两岸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些经历促成他日后坚持为祖国统一而努力。

让年轻人了解祖国大陆

在王津平看来,海峡两岸交流中有三个浪潮是谁都挡不住的。

第一个,是台湾老兵返乡探亲。那时,从大陆来台湾的老兵们经常眼巴巴地眺望海峡对面,“我的家在对面,但是回不去”。老兵们“我要回家”的呼唤,让他下决心推动这件事。

很快,台商能够到大陆办厂,寻找到了企业的第二春。

第三个,是台湾的学生到大陆念书。大陆成了台湾同胞寻找发展的地方。

1998年,王津平首次带领40多个台湾青年学生到大陆踏上了“闽南文化寻根之旅”。他们走访了北京、西安、洛阳、泉州、厦门等地。一路上,教授们在摇摇晃晃的车子上当场讲课,学生们个个听得全神贯注。在时空交错中,大家仿佛走进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隧道中。一切显得那样陌生而熟悉。

“我告诉你一个镜头,我们在黄帝陵轩辕庙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几乎所有的人泪洒黄陵,我写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诗《祭黄陵》。那次,中央电视台分四次才把节目播放完。”在王津平看来,这一趟探源寻根之旅,意义深远,“我们获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更感到祖国的伟大。我们寻到了自己的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属于这里!”

在这之后,王津平及他所在的中国统一联盟,展开了一系列推动台湾年轻人了解祖国大陆的活动,开创了两岸交流的许多个第一。例如,为使中小学教师教授巴蜀文化储备必要的知识背景,组织了第一个台湾教师访问团,第一次去看熊猫,参观兵马俑、三星堆、都江堰、九寨沟等;举办大陆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台湾的第一场演出等。

王津平说他喜欢抗战时候的一首诗:“假如把自己当作一颗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何不把自己演化为泥土,让众人踩出一条道路。”在他看来,路要越走越宽,自己这一代的努力,要成为下一代的沃土和养料。

惦记灾区的女儿

四川地震让远在台湾的王津平异常揪心。2008年7月8日,王津平带领“2008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重庆分营”来到重庆肿瘤医院护理来自地震灾区的伤员。

伤口上还打着钢钉的灾民,见到远道而来的台湾同胞,高兴地与他们聊天。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震撼着王津平。当听说隔壁有个“微笑天使”时,王津平急切地过去,原来是个眼睛大大的微笑着的女孩子。听医生介绍,她的双腿在地震中被砸伤,必须截肢。为了不让爸爸妈妈伤心,她反而说服他们同意截肢。在做手术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微笑天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当得知女孩子的名字叫王丽时,王津平不禁大呼一声“啊,跟我女儿一样!”全场的人赶紧说,赶快叫“干爹!”王丽很自然地叫王津平“干爹!”“我忍不住就把她抱起来了。干爹会照顾你一辈子!”恰巧王津平的儿子王正也是营员,在一旁马上说:“我年纪比你大,你就是我的干妹妹了,我就是你的干哥哥了”。王津平告诉王正,要好好跟妹妹学习,她能微笑着面对灾难,说明她灵魂美好。“我希望如此美丽的笑容不仅要奉献给父母和亲人,也要奉献给社会。”

离开四川灾区以后,王津平心里开始酝酿一个计划,“通过中华基金会,想办法在四川办个农业基地,鼓励愿意来四川的台商投资。”

本文责编 张 桦

作者:张 桦

第2篇:我的理想可以和四方美术馆产生“化学反应”

主持语: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是由国内首家专门面向中国当代艺术,

成立于2005年8月。

展馆分别座落在南京的玄武区、浦口区与江宁区。

以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为主要功能

的复合型非营利性民营美术馆。

时间:2010年1月19日15:00

地点: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区办公室

受访人:朱彤

采访人:陈瑞

SHMJ:四方美术馆新馆是一个建筑群啊?

朱 彤:对,是一个由来自全世界的顶级建筑师设计的24幢建筑的群落。

SHMJ:您是什么时候来的四方美术馆的?

朱 彤:09年吧,已经一年多了。

SHMJ:您之前是以一个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出现在当代艺术活动中,策划了很多重要展览,比如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2010年南京国际双年展……

朱 彤:是的,在欧洲、在国内策划了很多当代艺术展览。

SHMJ:听说四方美术馆有很丰富的当代艺术收藏。

朱 彤:四方美术馆可能是中国收藏当代艺术最全最系统的美术馆。你能报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几乎人均两件作品以上,包括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国际级的收藏,比如上个月,我们刚刚花了250万美元,收购了一件村上隆的两米乘一米九的雕塑,我们有达明•赫斯特、玛兰•杜马斯、基弗、安迪•沃霍尔等许多世界级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

SHMJ:四方美术馆投入这么大的资金,收藏这么多的作品,目的是什么?

朱 彤:目的很简单啊,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总会需要有一些人去做这些事,去做推动文化发展的事儿。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像洛克菲勒家族、像古根海姆家族都是这样。人赚这么多钱干什么?总会有一部分有文化理想的人,去努力做一些对文化有贡献的事情。

SHMJ:从文艺复兴时的美第奇家族就开始了这样的收藏传统。

朱 彤: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人去做这种推动文化发展的事。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迅猛,但文化的缺失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就跟我们眼中的“煤老板”一样——有钱,但没文化。那就需要有一部分人,来发展文化这块,现在政府也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民间有识之士来做这件事情,体现在各个领域,美术馆不止我们一家,国内也有很多做得不错的。

SHMJ: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在初期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被外国人所掌握,像乌里•希克、尤仑斯夫妇等等。

朱 彤:这种状况在慢慢的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在国内已经非常普遍,像我们就有700多件。

SHMJ:所以四方美术馆已经面向国际做的收藏了。

朱 彤:对,我们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国内当代艺术的收藏,我们收藏张晓刚作品的时候是几十万,现在都是上千万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现在重点放到国外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国内的艺术品也会收藏,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收藏了,大规模的收藏已经完成。过去是九件中国的,一件外国的。可能未来我们每收藏十件作品中,有七件是国外的,三件是国内的。但我们收藏的代价要远远超过西方人收藏的代价,因为他们收藏的早,买的时候很便宜,然后再加价卖给我们。

SHMJ:以前四方美术馆有每四年做一次文献展的计划,实施的怎么样?

朱 彤:那是很久以前的规划,现在我已经重新规划了。四方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纯当代艺术的概念,而是一个大艺术的概念:时尚、艺术、设计、音乐,都会涉及,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性的美术馆,而且还是一个充满艺术生活方式的群落……

SHMJ:刚才提到您来到四方美术馆后,对美术馆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有什么具体的设想?有一段时间没有做展览了。

朱 彤:是,因为四方美术馆之前还像中国大多数美术馆做的展览一样,可以讲中国绝大部分的美术馆已经开始变成场地的房东了。我来了之后美术馆做了些调整,试图要改变这种现状。现在很多的美术馆的展览只是一个星期、十天,甚至有的还是三五天,这在国际成熟美术馆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怎么做一个展览一个星期就结束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呢?是因为场租费的问题,没这么多钱付场租费,所以他就不可能长。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没有真正的美术馆,第一个方面,美术馆没有自己的学术定位和学术价值取向,什么展览都做,有点像博物馆,但又不是博物馆。第二没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做保证,导致出租场地,只要出租场地,学术质量就没法控制。还有就是中国美术馆展览的机制,也不是一个真正美术馆展览的机制。

SHMJ:你认为真正的美术馆应该是什么样的?

朱 彤:一个真正的美术馆,具体有几个功能,第一是学术性,第二是公众性,第三收藏,第四教育,这是美术馆的四大功能。既然请我来做这个四方美术馆的馆长,那我就想做一个具有真正国际意义的美术馆,不一定非得做到一步到位,但能不能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所以说,在新馆没有开始之前,我就做了重大的对美术馆的改革和调整。

SHMJ:您打算做怎样的调整?

朱 彤:四方新馆开馆后,将以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按照我刚才讲的,第一,我们绝不出租场地,我们不愿做的展览,你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做,第二,我们的展期,不会一个展览只展个十天八天,最少一个月两个月,好的展览是三个月甚至半年,第三,我们有完整的收藏,这个完整的收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完整的系统的收藏,我讲的完整的收藏是从伤痕美术以后,到八五新潮、到九十年代的玩世波普,甚至到年轻一代的卡通,沿着这个脉络,对中国当代美术史做一个收藏。另外就是对全球当代艺术的收藏。其他的我们不涉及,我们学术的立场是沿着这个点来做。

SHMJ:只收藏当代艺术?

朱 彤:对,我们以后做的所有的展览,都是当代艺术的展览,不仅仅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全球的当代艺术都有关系,这是我们美术馆的一个定位。另外,我们美术馆将有很多学术交流,不仅仅是做展览,我们每年将会请一到两个国际顶尖级的艺术家、策划人、学者来做讲座,做展览的时候通过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们收藏了700多件国内的作品,2011年我们计划投入两个亿在国际的收藏,过来的这一年花了一个亿,我们的决心是很大的。

SHMJ:之前也听说四方美术馆要有大动作,要面向全球做一些国际性的高端展览。

朱 彤:所以说为什么你最近看不到四方的展览,现在没有展览是为了准备更好的展览。因为再做普通的常规的展览对我们毫无意义。我们美术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国际化,国际化的概念也是这一年来我一直强调的。为什么要国际化呢,可能有些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误解,说我们是崇洋媚外,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去购买世界上所谓大师的作品,为什么不拿这些钱来做中国的艺术?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我们的想法和目的很简单。我首先要谈中国的文化,中国人从清代以后就把我们老祖宗最重要的“中国人的精神”——宽容和分享——给丧失掉了,渐渐就形成了一种很狭隘的局面。我一直在想,中国文化近三十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在全球越来越高,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有钱,但是就在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走向强大的同时我们的文化没跟上。

SHMJ:是文化的缺失。

朱 彤:是的,当然文化概念涵盖的点很多,但是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我们要体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精神——分享。如果一个国家对异域文化没有一个分享和接纳的态度,实际上是不自信的。只有自信的人才会说:“来吧!我们一起,你表达你的观点,我阐述我的观点。”只有自信的人才会做到这一点。所以说要有大国的气度、大国的胸怀,来面对全球的各种文化。这也是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最看不懂的地方,说你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特别是在当代艺术领域,对西方一直是索取,蓬皮杜、卢浮宫、MOMA、古根海姆等等帮中国做些展览,那么别人会反问你中国的美术馆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捷克艺术的展览呢?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越南艺术的展览呢?你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菲律宾的展览呢?

SHMJ:国内似乎很少有人有这种想法。

朱 彤:现在中国是一个大国,已经有这个能力来做这样的事情了,所以现在必须有人站出来,要有一批有觉悟的知识分子站出来带领中国改变这种形象。其实美术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家形象的完善。我们要体现中国人的胸怀,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就是要交流,现在有这个实力了,为什么不去做?

SHMJ:还是话语权的问题。

朱 彤:在近三十年来,西方的文化、艺术的的确确对我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我们选择收藏和展览西方艺术品的时候,我们是有底线和标准的。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我们都去购买他的作品,一是没有这么多钱,二是这样就失去了判断的标准。我们的选择点就是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当代艺术家。我们为什么会收藏村上隆和奈良美智?中国新一代的年轻当代艺术家相当一部分受到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的影响。为什么选择杜马斯和里希特?他们对中国80年代以来的当代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无比的号召力。我们为什么选择达明•赫斯特?现在中国做装置艺术的前卫艺术家许多就是受到赫斯特的影响。我们为什么收藏安迪•沃霍尔?因为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对中国的波普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为什么收藏基弗?因为他确实对中国当代很多艺术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说南京的丁方、管策等等,基弗那种苍凉、深沉、悲壮的诗人般的气质影响了那批人。

SHMJ:是的,都有西方的影子。

朱 彤:所以说看我们收藏的名单,不是没有目的的,是按一个相关的脉络去收藏,不是乱花钱。这样完整的收藏会让西方的主流画廊、美术馆、策展人和媒体对中国刮目相看。其实现在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经济一点都不对等,西方人看中国人就是“煤老板”,就跟我们看山西煤老板一样,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SHMJ:还是需要有人去做。

朱 彤:做这样的事对我个人来讲是有一定情结的,四方美术馆为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让我能做这样带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动力,我的理念得到了投资方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让我觉得不是在做一个美术馆,而是在做一个文化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格局可能会产生影响。

SHMJ:这点我很认同,我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比如说西方著名的博物馆会有东方馆、亚洲馆,但我们的博物馆却仅仅是自己的东西。

朱 彤:对,我们没有欧洲馆、没有美洲馆,如果这样下去就是逆时的,会越来越封闭,是孤芳自赏,是弱势的。强势的人一定是开放的。美国的文化是强势的,美国的文化是最自信的。他会张开怀抱,也是这样体现他们国家的魅力和激情。中国人今天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自信,不是在巴黎的街头,在LV的专卖店一掷千金,就有自信了。

SHMJ:那是去“扫货”。

朱 彤:“扫货”这样的“自信”会让人很瞧不起,必须让人了解到自己国家的气魄和胸怀。

SHMJ:刚才您说投资方对您的想法很支持,那么投资方有没有对您有利益回报的要求?

朱 彤:没有,我们的定位就是以当代艺术为核心的美术馆,而且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美术馆。四方文化集团有很开放的理念,认为支持艺术收藏与提升自身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支持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选择。像洛克菲勒家族、古根海姆家族都是这样的。

SHMJ:刚才您提到目前中国国内文化的缺失以及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失衡的现状,也是您在前段时间策划的首届南京双年展上提出的“书写”这一主题的语境吧?

朱 彤:对的,这是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寻求中国文化的定位,这种定位绝对不是盲目的自大,不是说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到一个多高的高度,但是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个里面发掘,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折射出来的某种现象,可以和世界的文化发生碰撞,这种文化是我们自身的,当然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的方法论、学习西方的发展模式,初期的时候可以这样,就像婴儿对家长给的东西都会接受,但成熟之后就会选择了,会有自己的判断。民族和国家也一样,必须要有骨子里的判断。

SHMJ:但当今的全球化、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单一的西方化。

朱 彤:什么叫做国际化?国际化不是国际一体化、不是国际趋同化,不是让美国文化去取代欧洲文化、取代中国文化,让世界到最后只有一种文化,不可能。美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我们可以吸取,但是你骨子里的东西必须拿出来,去与其对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当然不止是美国文化,我指的是全球所有文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球文化的现代性,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现代性。

SHMJ:在全球文化现代性下体现民族特色,才能去与其他文化对话。

朱 彤:是的,我举个例子,我们不可能再去穿过去传统的旗袍,很不方便,但是经过现代改良后的旗袍可以穿嘛!这只是文化折射到服装上的一个小小的节点,一个很具体的东西,就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相对来说已经到了极致,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进行了完美的视觉呈现,当代科技是不能回避的,我们能回避投影机吗?能回避电脑吗?能回避美国团队带来的高科技吗?但是必须植入中国的元素。

SHMJ:您讲过四方美术馆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美术馆,在面向国际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立足本土?

朱 彤:你讲的本土是中国还是南京?

SHMJ:具体到南京。

朱 彤:我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这个美术馆是南京的美术馆,我们即将开的新馆,绝对不是代表南京,我们最基础的起点也是在中国,甚至亚洲。但四方美术馆在南京,客观上肯定会对南京有所影响,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南艺有多少人学生看过奈良美智的原作?有多少人看过杜马斯的原作?有多少人看过村上隆的原作,基弗原作的?那他们坐车到珍珠泉来,就能看到这些原作。

SHMJ:外国双年展绝大部分都是装置与影像,而南京双年展很多还是架上作品。

朱 彤:就是架上都已经看不懂了,要都是装置和影像,还不知会怎样。南京双年展已经很温和了,已经到了我的底线,并不是我没有水平做那种最高端的展览,是因为没办法做。双年展是一个策划人跟政府、艺术家妥协的产物,尤其是在中国。那个真实的东西并不是展览呈现的东西。就是这样,对南京这样一个城市,这样一个近乎保守的当代艺术展览,说老百姓看不懂……我认为老百姓看不懂是正常的,周杰伦老百姓都不一定能懂,宋祖英差不多,小沈阳可以,一个老百姓都能看懂的文化,那一定是通俗文化,或者说是大众文化。

SHMJ:听说您也是川美的客座教授。

朱 彤:对,我每年在四川美院讲座两次,打个比方,我这次出国,去巴塞尔,四川美院知道了,就会请我去给他们介绍一下世界上最新的艺术潮流、方向。就是放一些幻灯片,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讲讲。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资讯和世界的艺术现状。

SHMJ:这是教育的问题,南艺比较注重传统艺术研究,像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书画美学、佛教美术这些都很强,当代艺术的研究比较少。

朱 彤:南艺的传统势力太强大。当然我完全不是否定传统,我只是认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院校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知识面和各类开放的艺术思想。像南艺、南师大这类南京本土艺术院校太忽视这方面了。但像李小山、顾丞峰都是很懂的,但他们个人的力量没法跟这个传统抗衡,所以实际上他的力量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

SHMJ:您的看法很犀利。

朱 彤:我对教育体制的问题从来是不回避的。五年前我正在策划一个很大的展览,《现代快报》就问我为什么不在江苏省美术馆办,我说“江苏省美术馆还能叫美术馆么?”后来他们题目用的也是这个,黑体大字,连续三个头版,连续三天整版报道。最后逼得当时美术馆馆长宋玉麟也接受采访,我对这些问题从不回避。

SHMJ:这次南京双年展是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吗?

朱 彤:这个是主办方和投资方定的,我是他们聘请的策展人,我没权利选择场地,新的省美术馆的场地硬件还是很好的。

SHMJ:有没有考虑过四方美术馆的地缘问题,它坐落在南京的浦口,会不会有许多人去?

朱 彤:其实欧洲很多美术馆都不在市区,在郊外的森林里面,开车要一两个小时,但他们美术馆每年接待的观众数量有上百万。我们现在做的真的是有点超前的事情。两年以后看浦口就不一样了,当年上海看浦东就是农村,怎么会在浦东买房子?现在浦东的房价远远超过上海市区。上海最好的建筑、最好的酒店、最好的艺术馆全在浦东。我不认为会有地缘问题,因为我们不是做麦当劳、肯德基,需要在闹市区开店,我们做的是最奢侈品,不需要南京的老百姓都要去,他们愿意去就去。我们做每一个展览都是让全中国知道的,艺术圈的人,如果到南京来,一定会来我们美术馆。我们面向的是整个中国,每天不要多,几百个人,周末的时候多一点就够了。国外的很多大的美术馆都是这样,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艺术。我们在这里可以大谈艺术,但如果跟一个每天上班累得话都不想说的工人谈艺术,怎么可能呢?

SHMJ:出了门就没艺术了。

朱 彤:这是一个现实。

SHMJ:您现在付出这么多心血做这些事,觉得多长时间可以见到效果?

朱 彤:我觉得三年,就可以看到效果。

SHMJ:三年?这么乐观?

朱 彤:我曾经对投资方说,再给我三年时间,但在这之前已有了几年的积累,我一定要把四方美术馆打造成亚洲一流的美术馆。

SHMJ:美术馆开幕展准备怎么做,方便透露么?

朱 彤:开幕展还是当代艺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美术馆的常规展览,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第二是公共艺术,户外的公共艺术与建筑的关系,第三是建筑师和艺术家之间的创作,空间与艺术家的对话。这三个板块都是极其学术的,三个板块构成整个的开幕展,同时配一场最时尚的秀。世界最大品牌的时尚秀,和一个很大的party,把时尚和艺术进行结合。我希望观众和媒体都开心。

SHMJ:现在很少听到像您这样大视野的充满理想主义的想法。

朱 彤:这就是支撑我做这个美术馆的原动力。我一直是喜欢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状态,我为什么会从一个独立的策划人来做四方的馆长,是因为四方给我的平台可以支撑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可以和这个地方发生化学反应。现在每天这么忙,这么多事情,以前做独立策划人很自由不用这么烦的,但做事情总要付出代价。

SHMJ:从自由状态到现在这种状态的转变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吧?

朱 彤:是会遇到,需要很多磨合。我当时也很简单,磨合的好我就做,磨合的不好我可能就不适合这个职位。但是现在的磨合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我觉得很好,一样很自由……

第3篇:我的理想 我的大学

我的理想

我的大学

时钟滴答滴答不停地转动,不知不觉,我们慢慢适应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而在这里,我们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开始不知所措了,甚至与我们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奋斗过的日子,在繁忙而紧张的日子里,我们每天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不断重复写着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那么我想问那时的你快乐吗?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那段日子很苦很累,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考上大学。因此只要有理想有目标,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时我们就在想等我们考上大学就把所有令人头疼的书全部卖掉。最终我们梦想成真拿到了合肥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了我们漫漫大学路程。

上了大学过后,我们开始思考大学的意义。有人说大学是我们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是智慧的时期也是愚蠢的时期,反正不管怎么说,你在大学四年好好学习,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那么毕业后你回首往事你可以说“我无悔”。如果你整天昏昏噩噩无所事事,那么你毕业后你回忆时你一定会悔恨万分的。当我们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市前,父母对我们千叮呤万嘱咐地说:“虽然现在上了大学,但也不能放松学习。要知道学习依然是大学的主旋律。”而我们都信誓旦旦地对父母许下了诺。 当我们来到合肥师范学院的校门口时,我们曾经对父母的承诺都历历在目。“对,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上了大学过后,我们开始了大学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在这堂课里有人喊苦有人喊累,渐渐地我们开始适应大学生活,对学校内的组织有了一定认识,本着好奇的心情我们加入了一些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并希望能够在该组织里锻炼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满心期待走进大学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小院中,不断重复的生活不断重复着的人们。周围似乎没有多少目的与行动的大众,但我们是否与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但是经过空虚的大学生活的洗礼,我们开始慢慢堕落,我们打游戏把自己置身与虚拟世界之中,我们逃课认为那些课程与自己无关,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学期结束了。下星期就要考试了,我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着老师给我们划的重点,一直到深夜。彼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考试不能挂科,更不能让父母知道我们平时都在干些什么,因为父母为我们操劳太多了,我们不能让他们再一次地受到伤害,即使如此挂科离我们依然很近。不出所料有人挂科了,这个年不好过啊!还得好好准备补考。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还在迷茫,我又不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未来在哪。当然对于情感也依然如此,大学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每天围绕着手机和电脑转,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并编织着一些荒唐的理由来欺骗自己,大学生活我们真的要如此无奈吗?

NO!!! 我认为在大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算完美,学习、运动、思考、实践!

对于学习而言,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实现理想进入社会的一个平台,也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因此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将学习丢弃,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学习都是我们前进的力量,而我们进入大学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性的学习,相对于高中时期的教条主义的学习,我们对于现在的学习应该感到庆幸。

说到运动,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对于我们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体魄怎么可能把其他事情做好,怎么会成功呢?我认为在大学四年中应该选择一两项运动来锻炼身体,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这样才会终身受益。要知道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应该充满朝气阳光对待生活。

小平同志曾经就说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时间是多么重要,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里相遇相识的差距。让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努力。比如说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同时也可以到校外做一些兼职工作,增强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一个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把梦想与我的大学生活拉的更近。

相对于高中时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当一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要一味的被动去接受,而是加以自己的思考和加工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更不要一味的迷信权威。对于迷茫时期的我们,我们更需要思考,思考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与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经过这些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些有理想有抱负有思考有追求有信念的大学生。展现属于我们的风采。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第4篇:我的大学理想

理想,一个意味着付出与收获的词汇,一个包含着鲜花与荆棘的词汇,一个能令人为之热血沸腾不倦追求的词汇,如果说人生就像在一条未知的路上行走的话,理想则无异于一块指示明确的方向牌,她将使你不至迷失人生的方向。

坚强与执着,一对能将一个人的一生从平淡演化至悲怆的词汇,一对能将一个人的意志从懦弱冶炼至如钢似铁般硬朗的词汇,很多时候,她们能支撑着你在功败垂成的生死关头杀出一条通向辉煌的血路,很多时候,她们能使身处困境的你焕发出永不向生活妥协的斗志。

我想,我们不该怀疑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有着美好的生活机会。

我想,我们更不该怀疑一个毅力坚强同时又理想远大的人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机会。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远大的理想还是过人的坚强与执着都只是幸福生活的一种有力但却非绝对的保障,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远大得过于沉重,那么他必将会因执着得几近顽固的坚毅在这条绝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于会残忍的自我毁灭。

也许最适合放在我的故事开篇的便是我的人生简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八月十一日,我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里。因为一九七九年正值羊年,于是父母便给我取了一个带羊的名,我的名字叫:江洋。

在我度过弱不禁风的襁褓之期后,我的母亲便离开我去西藏陪我父亲去了。于是,在人生最开始的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记忆的童年,我被寄养在了奶奶家。等我渐渐大了几岁后,我的母亲终于从遥远的西藏回来了,在资中县下辖的苏家湾乡广播站任广播员,我自然就被她带回身边抚养。再过了几年,我父亲也从西藏转业回到了苏家湾乡,在乡上的供销合作社任出纳员,这时的我也渐渐有了生命里最初同时也是最珍贵的记忆,我生命长河里的渚多构成元素也就如婉延穿行于苏家湾乡境内的沱江水一样滚滚而来。不过,这时期的我除了比别的孩子显得聪明伶俐一点外几无二致,很显然,命运之神并不想将我刻意塑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然而,我生命里的一次重大转变很快就来到了,小学毕业后,我在内江市里的一户亲戚非常热心的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我去他们家附近一所很不错的初中借读,并愿意接纳我住在他们家里,正为我的学业焦虑万分的父母便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乡下孩子便可以到繁华的都市里开开眼界了。

虽然在异地求学的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认真读书,但从乡村到城市这种巨大的生活跃迁给我的生活带来的转变恐怕是谁也无法料到的,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全面成长期的少年,一旦身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其性格及至于人生的价值取向势必会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我自然也不例外。而求学生涯在我的性格里打下的最重的以至沿袭至今的烙印无疑则是沉默,求学伊始,没有朋友没有伙伴,一切都那么陌生,有什么心事也只能憋在心里,在亲威家里,孤独的感觉更为强烈,姑父姑母的生活和我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任何交点,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性格变得忧郁沉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过,城乡混杂生活对我的性格影响决非只是沉默寡言这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有一种被人轻视的感觉吧,再加上我自己也清楚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反正,每

当我感受到周围人们居高临下的冷落以及想起父母的教诲时,我都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知道,我唯一能用来回击别人的轻视与报答父母的就是优异的成绩,我唯一能让人刮目相看的也只能是优异的成绩,如果我想推倒城乡差异这堵压在我倔强的自尊心上的重墙,我只有凭借优异的成绩。否则,不仅是那些城里同学会不在乎我,我自己也会失去挺起胸膛与他们平等交往的信心。实际上,与其说我努力去获取优异的成绩是为了完成长辈们交给我的任务的话,还不如说我是在努力打造决不服输的人生性格,即使这个目标的实现会因为我和我的对手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差异而困难重重。但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所以我的目标在我努力的付出后终究会得到实现,在1993年初借读生涯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在全班四五十人中,我拿了第五名,而第二个学期我则考了第六名。

然而,我的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95年春节后,我本该三年的借读生涯便由于一些误会提前半年而终结了。而事实证明我转回到家乡的初中继续学习完全是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家乡镇上的初中从来就没有过严谨的治学风格,我那经过城市初中两年半的调教已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的成绩经过半年的放纵便一落千丈,初中毕业时我连县上的普通高中都没考上,这无疑很是让人失望。

由于没能考上高中,父母只能出议价供我读书,他们为我选择的是资中县球溪镇上一所正好声名鹊起的高中,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一所全闭封式的学校。三年高中生涯对我来说是极为单调苦闷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三年时光在我的人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在此之前我的人生走向还杂乱无章无迹可寻的话,那么正是在这三年里我决定了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我那一开始就拘束不安的初中借读生涯不同,在高中里我再也不是鸡立鹤群的借读生了。不过,还是有一种隔阂强烈的存在于我和我的那些同学之间,不要忘记,我能够在这所高中学习并不是因为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足够的分数而是因为我家里出了一笔议价费,在全班七十多个学生中我的进校成绩排在将近五十名。也许学生时代的我总是陷于必须依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怪圈,初中如此,高中亦如此,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学生时代的少年唯一能向世人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除了优异的成绩外又还有什么呢?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直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付出努力之后也一定能做到,或者说当我的生命之舟行驶到那个阶段时,我的骨髓里早已沉淀下足够的决不随遇而安的决心与毅力,这种执着的决心与毅力足够使我做成功我为自己定下的任何目标。于是,我在初中借读时努力获得优异成绩的历史在我一进入高中时便再度重演。结果自然以聪明好学而又毅力非凡的我大获全胜而告终,在1996年春节高中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我考了班上第九名,是全班进步最大的人。

我想,对于我的成长经历的全面描述是必定不能缺少我的家乡环境那部分的,在我刚去内江市里的初中借读时,我的生长地还叫做苏家湾乡,而等到我开始我的高中生涯时,昔日的苏家湾乡已经同周围几个更小更穷的乡镇合并成了苏家湾镇。一句话,做为我的故乡的苏家湾镇完全就是属于那种可以用穷乡僻壤来形容的小乡镇。2600

虽然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而不是在家里,但我的身影还是会不时出现在苏家湾镇四四方方的政俯大院里,当时给我以极为强烈印象的就是有会议召开时的中午响彻在政俯大院里的某些嘹亮口号,“走哇,吃gcd!”就是其中使用得最为通俗的一种,喊出这种口号的人都是镇上的部门负责人或者是下面各村的头头脑脑,这些gcd员似乎对会议有着先天的好感。因为会后有一顿官饭招待,当与会者们在会后互相拾掇着满面喜悦的大声说道

“走哇,吃gcd!”的时候,我想他们一定毫无愧疚之心,因为他们吃喝的对象并不是苏家湾镇那些有血有肉的民众,而是顶天立地的zggcd。不过,如果说苏家湾镇某些下层党员会后吃喝的做法正好顺应了当时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吃喝风的话,那么苏家湾镇上的另一些gcd员的所做所为则无疑有点过分。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当我从学校兴高采烈的回到家里时,我突然发现在政俯大院内最为显眼的一张桌子前聚集了一堆人,他们居然在赌博,我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准确叙述出如下事实,在我的高中时代,四川省资中县苏家湾镇的某些gcd员们经常在上班时间上班地点正大光明的敞开着办公室的门聚众赌博,任何一个在政俯大院里出入的人首先看到的都会是这个喧嚣的群体。我并不清楚那些参与赌博的人是怎么看待自身行为与他们所属的政党在群众眼中形象之间的关系的,也许他们和那些高喝着“吃gcd”的人抱有同样满不在乎的想法,zggcd博大的基业是不会被几个十几个人吃垮的,同样,zggcd高大的形象也不会毁于几个党员的聚众赌博。于是,这一切便在一种心安理得的状况下合情合理的长期存在。但这些行为给予我的却是极为强烈的震憾,那个时候的我对于zggcd的认识还处于对正统教育深信不疑的状况,我甚至还会对周围传来的对中国官场事故而又辛辣的讽刺嗤之以鼻,但我必须迫于眼前的事惊讶的感慨,为什么一直以来在我的精神领域之中光辉伟大的zggcd一跌落到现实中却会如此的粗俗不堪。

同错综复杂的家庭周围生活相比,占据了我绝大多数时间的学校生活无疑则单纯得多,但是学校也绝非纯粹理想的世外桃源,许多社会问题同样也会渗透进来,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无疑则是对于贫穷的思考。球溪中学本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高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纯粹的农村子弟,家境都不富裕。而我的一位同学的故事更是将我对贫穷的认识加深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在一段不短的时期里,这位同学经常是中午打了饭只吃一半,另一半晚上吃,而早饭他经常是不吃的。面对这种近在咫尺的不幸事实,任何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到震惊,我当然也不例外。后来好多次从学校放假回家时,我宁愿步行半个小时穿越整个县城到另一边去坐回家的客车也不愿花一元钱以车代步,因为每当我想起这一元钱就是那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时,就免不了对这么轻易的花费掉这一元钱感到于心不忍。

也许我对自己人生的述说已经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因为我仍末提及自己是如何决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但我必须为怎样选择一件能够说明我的人生取向的标志性事件而万分踌躇。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从来就不是从一件两件孤立的事件中领悟出的,在此之前,无论是对于我坚强自信的性格塑造,还是我对于贫困以及吃喝赌博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思考,这所有的一切都对我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准确的说,决定我人生的不应该是某一个时刻而应该是某一个时段。为了真正说清楚我的人生选择,我必须插入强调几个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国家,zggc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国家,一个至高无尚的词汇,一个从儿时起就被反复教育要为之捍卫拼搏的词汇,如果要问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最为神圣的话,那无疑便是国家。一个人可以背叛家庭背叛阶级背叛爱情以及于背叛一切但就是不能背叛国家,一个人一生所能拥有的其它一切,无论是名誉地位金钱甚至于生命本身对于国家来说都应该是渺小而又微不足道的。可以说,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乃是一个人所有情感之中最为崇高的一部分。

zggcd,一个神灵一般的词汇,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对其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做过十分贴切的描述,“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一直以来,zggcd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与领导者的身分屹立于世,她的耀眼光芒早已焕发至中国历史上对任何一个团体所

给定的荣誉尺度之外。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对冤家一般的词汇,从儿时起,我们就被无数次的告知,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完美的政治制度,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中人民才能当家做主行使自己的权力,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幸福。而资本主义完全就是罪恶的化身,一提到这四个字就使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侵略压迫剥削等等恶贯满盈的词汇,资本主义发达亮丽的外壳之下根本就是奢华糜烂腐朽堕落的躯体,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罪恶,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根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或者在今天看来,我对于上面某些词汇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但在对于正统宣传深信不疑的少年时代,我是不可能拥有当权者所希望我们拥有的认识之外的看法的,而对于以上词汇先入为主的认识,对我的人生选择又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前面我已经说过,没有哪一件事能全面阐述清楚我是如何选择人生的,但仍有某些事能说明其中最重要的那部分,而在我的生命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生教育则可以用一部电视记录片来说明。记录片讲述的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的真实故事。众所周知,川藏线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记录片中描述的各种场景确实令人为之动容。便真正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记录片里两位汽车兵的故事,非常不幸的是,在记者随团采访的同时有一辆车出了事故,牺牲了两位汽车兵。车队回到驻地后,部队领导找到了两位汽车兵的家属,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应该是一位父亲和一位妻子,当部队领导告知了他们不幸的消息之后,气氛一瞬间就凝固了,就连屏幕前的我也屏住了呼吸。那位父亲先是懊丧的拍了一下脑门,然后支撑不住坐了下去,将营区里整齐的灌木丛压倒了一大片,那位妻子先是一怔,随即嚎啕大哭,人也立即瘫倒了下去。其实在那一刻,我也有止不住眼内热泪的冲动,那种感觉就好像失去了挚爱的兄长一般,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因为我根本与他们素不相识,便我想有一个词汇能很好的解释我的行为,这个词汇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国家”5200

国家是什么?在我看来,构成国家的要素不仅仅是不容丢失的国土与高高飘扬的旗帜,不只是风光无限的名流与声威显赫的领袖,他们只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更包括了每一个平凡得以及于终生都不为人所知的国民。国家这个词汇可以说是神圣而又遥不可及的,也可以说是朴实而又触手可及的,你可以说天安门广场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代表着国家,但你也可以认为你本身的行为也同样代表着国家。可以这样说,国家就是一份公共而非私有的财产,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主人,但每一个人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部的拥有她。如果国家得到了增益,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如果国家受到了损害,则我们也同样受损,如果国家都衰弱得奄奄一息,那么离我们大祸临头的日子也不远了。爱国教育之所以能名正言顺的荣登人生教育之冠,正在于国家正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无国何以为家?作为一个年青热血的少年,在那个关键的人生时刻,对于“国家”的一种先天性的崇尚便凸现出极具偏向性的影响。因此,我觉得自己是完全有理由因为那两个汽车兵的牺牲感到伤痛的。他们不正是为了国家牺牲的吗?他们难道不值得我竖然起敬?也许正是在那一刻,对于他们的某种敬仰便得以不受抑制的产生,正是在这种崇高敬仰推波助澜的情感升华之中,我也得到了有关于人生最大诘问的答案,怎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我告诉自己,最有意义的人生乃是把国家远远置于个人之前的人生,这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追求。

第5篇:我的理想大学

踏入宽广明亮的教师,同学们不停地忙碌着纺织着自己的未来,用渴求的目光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人生的坐标。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授,手里拿着生命燃烧的轨迹,用他那双辛勤的双手,在黑板上书写着对党和人民忠贞的诺言。这里没有同学之间的无休争论,这里没有师生们的各抒己见。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宁静。忽然之间感觉自己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转眼间已至中午时分,在同学们的带领下,进入我们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地方—食堂。

宽敞明亮的门窗,典雅和谐的装饰,干净整齐的桌椅,搭配得体,相映成辉,便使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是哪位哲人创造了“民以食为天”的千古名句。太阳西斜,带走喧闹,给校园留下了宁静的黄昏,毛茸茸的孔雀松在夕阳光辉的临照下,显出不甚清晰的轮廓。柳树累了似的,低垂柳条,仿佛已沉入瑰丽的黄昏梦。此刻,校园充满了幽静,和谐。天边燃起了红色的火焰,慢慢地向西边扩散,最后变成了不知时哪位旷世丹表像画家给天空精心地,有层次地涂上了偏偏朱红,让人沉醉不知归路。当红色的火焰燃尽的时候,萨克斯曲也慢慢地沉寂下去了。

月亮升起来了,倾下皎洁如水的光华。整个校园像是笼罩了一层银色,忽闪忽闪的,美丽极了。树木托着长长的影子,教室里也映射出明亮的灯光。夜深了,结束了一天的同学们已进入梦的海洋。在那里憧憬自己的梦想,在那里自由的翱翔,在那里尽情地歌唱。

我爱大学的校园,偏爱她的言之不尽,偏爱她的妙不可言。大学生活里,我有更多的企盼,企盼自己的生活如同校园一样,五彩斑斓。大学生活里,不有更多的的渴望,渴望自己的学业如同校园一样,硕果累累。

第6篇:大学我的理想

——潘双有

每个人在大学都有着他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一直来的梦想是考研;那是我大学的最终梦想。

生活中的奋斗目标;一;在班上当个班委;二;社团里做个部长;(或会长)责任大一点的干事。三;在校里(院系)里做个辅导员;四;为学校做点贡献;

课余生活;我参加的社团中;在努力中能学习一技之长,如学好书法,练好双击棍;活学一门乐器,培养自己的音乐细胞(萧或笛子);大学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我喜欢练双截棍。他可以强身健体,把身体搞好。而双截棍是一项比较难炼但成就感强的动作优美的运动,他随时可以练习。同时,在学习之余做些兼职,减轻家庭的负担;或从中磨砺自己。用电脑学习一些软件。对以后绝对有用。大三或大四考上英语四级(如果不过的话就拿不到学士学位呀就别想考研了)所以;你可以每天抓紧时间去自修;还有两年半的时间;只要坚持,用心与恒心你会慢慢向四级靠近并超越它的;还有在利用一个假期之余能考个驾驶证(因为是在课余。在学校也方便.以后迟早都要考的嘛;但最好是自己赚取学费)。

在学习上还是要多读些书的,要知道主次分明。但不要做个书呆子;学校的图书馆是个学习的理想境地;那也是我经常出没的地方,不要大学毕业了;连《红楼梦》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中国的国学;是一门历史的参考书,可以把他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大学毕业后即使你一无所成。但他能使你不至于留下一身的空躯。

“克己复礼,修身养性”一直是我要追求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做事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想一步登天(达到目的)做什么事都是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性养。性养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至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还有;尽自己的努力学习好专业文化课;能拿次奖学金,那也是大学的一份成就。或是拿个学校院系的奖励或名次。设计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勤动手,把手力提升上来,也可以最求自己的品牌;你以后不一定要做设计师;你也许是做学问的;但是你是学习该专业的就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

争取加入党员吧。(这样你会更加的会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才会知道如何一步步的实现远大的目标)你不一定要定个十几二十年的目标;但你在大学四年的理想。你努力的一步一步的为实现自己大学理想而去奋斗;我想你会从中受益匪浅;感悟到更深刻的道理的;也为实现以后的目标做个参考;”要知道;冬天因下雪而美丽。大学因拼搏而精彩。 有机会的话,就轰轰烈烈的汤一次恋爱吧;(不一定要长得漂亮;但她至少是欣赏我的)大学没能谈一场恋爱也算是一个人生中感情的空白吧。(但不要因情感误事;但我相信有永久真爱;也希望能得到这真爱。因为我不会因为自己而去误了别人)因为你还要努力的去实现你的目标;“她”也是。(学习生活中,奋斗过程中,有个人的支持与陪伴是件多么幸福与快乐的事;而我就希望我们能一起达成我们的理想;呵呵;)人生没有奋斗目标,和去实现理想的愿望。那他的生活定是过在低俗的无聊的生活当中。所以要懂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付出行动,每天都会是在进步当中;

或许我不可能把我想的这些事都做得很完美。但我会从中各个突破;同步前进;步步向前的实现理想;这也是我大学中修身养性的过程吧;但我最终的目标,理想是考上研究生;其余也是辅助我成功的必须;丰富大学生活的必须(提高自己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情商,礼仪的必须)就像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样;是不断的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但同时要“经济,政治,文化,技能”同步的提高。最终才可以达到完善的共产主义的一个过程;做个有真正实践经历的硕士研究生。

好!桌面上的花生米吃完了!就要看你接下来充实而实际的大学生活了!记住哦!大学剩下的三年里,你每天的付出都是向着目标靠近,每天进步一毫里!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向他靠近,你会赶上甚至超越他的。因为是你在行动!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六日

第7篇:理想·信念·我的大学

踏进一个新的征程,人生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又一轮的奋斗。为理想而活,为信念而活,为人生的大学而充实自己。

理想像满天繁星,驱散夜空的黑暗;理想像猎猎劲风,鼓起生命的风帆;理想像灰姑娘的水晶鞋,展现生命的光辉;理想像展翅高飞的海燕,呼唤着生命风暴的更加猛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理想更像高悬天际的启明星,指引我们攻坚克难,占领人生的制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掌握前行的方向。才步入大学的校园,理想不能好高骛远,切实际比较现实。我的人生理想是自己当一个老板,但我必须把它分成许多小块,让每一个小理想慢慢实现。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就、一点点满足,都会让自己希望更大,让自己动力更大。所以在这所大学里,必须努力奋斗,学分拿足,等级全过,为奋斗而奋斗,坚持奋斗!

理想其实也是个挺虚幻的东西,它似飘渺的烟云,时隐时现。大学的生活也很轻松,有时会让你醉生梦死。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生命,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生命或许在平庸中沉溺,但绝不会在坎坷中褪色。艳丽的光彩,是坎坷凝聚而成的不朽,而非平庸流淌出的音律。因为不甘平庸,所以要奋斗,更要追求梦想,因此就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要相信自己,学会拒绝诱惑,不要被外界所迷惘,学会在各种困境中磨练自己,以使自己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仍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也不要到处逞强,太过于锋芒毕露,有时也会遭到打压,要学会示弱,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也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不要放弃,坚定信念,永不言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次次洒脱掉头便走,难道不怕忙碌一生?更何况正处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何来让人心碎放弃的理由?做一只蜘蛛吧!虽有狂风的呼叫、暴风雨的侵袭、丝网的破裂,但它仍不放弃,坚持到底,无论多少次失败,仍是屡败屡战,赢得最后的胜利。梦想就是一颗种子,一旦被埋在沃土中,就会为萌芽生长而不懈努力,勇敢向前,坚定信念,战胜道道难关,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那道道关口,就是那密密的网线,将我们裹在残酷的现实里。是奋力挣脱,还是坐以待毙,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突破口就在我们脚下。

大学生活,会让自己成为环境的囚徒,就像花儿一样,没有培养就会枯萎;就心灵一样,没有呵护就会干涸。但你也可以像在气球里一样改变高度,改变了高度,也就改变了方向,就不再是囚徒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我们四处碰壁,灰心丧气。繁芜的城市,美好的校园生活会让我们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这时就需要改变心态,改变高度,找到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做一只会飞的气球。 每个人的心都充满希望,都要飞,飞向黎明,飞向太阳,迎接自由曙光,寻找自己的天堂。来到这梦想中的大学,就为了我们能够顺利毕业。毕业,是一个沉重的动词,一个让人生难忘的名词,一个让人感动时流泪的形容词,一个让人带着微笑去回忆的副词······千万不要“毕业”成为遗憾和后悔的代词,那样岂不是虚度了此生了吗?

放飞吧!心灵。追梦吧!梦想。奋斗吧!我的大学。

第8篇: 我的理想大学生活

有人说人生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那么毫无疑问理想便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有了这明亮的灯塔,我们就不会迷航,不会气馁,坚定果敢地向前,最终才会乘风破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雄鹰的理想是振翅长空翱翔九天;海燕的理想是搏击风浪穿越茫茫海面;蛟龙的理想是行云布雨畅游深潭;当代青年的理想是与时俱进屹立风口浪尖。

回想往昔,我还是一个只会玩的茫童。眼里只有无忧无虑的玩耍,当时老师是就是我们心中圣神的天使,我们是老师眼里的精灵,彼此的向往只藏在彼此的内心深处,理想的种子也悠然在心里发了芽!!为了实现精灵语天使的蜕变,对大学的向往成了推舟助航的帆,航向那人生的象牙塔!——大学!

小时候,对大学的生活可以说一直很向往,在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听哥哥姐姐们,听长辈们说大学是个什么样子,是个多么神圣的知识殿堂,是多么舒服悠闲而有别于初中高中高节奏的大学生活。在我大学之前,我的理想大学是梦幻的,哪里没有繁重的作业,没有关系复杂的情感,谈恋爱不用躲在角落里,那里的天空很蓝,草很绿,花很香。。。。早上被鸟叫惊醒,然而又莞尔一笑,继续甜甜的睡去,睡梦中,鸟儿还是会飞来,嘻嘻的对你鸣唱春天里的摇篮曲!理想,什么是理想呢,或许就是无忧无虑的天真浪漫的生活吧!大学是个梦,美丽的梦。我的理想大学不是梦,便此番。因为我已经不再稚嫩,不再那么天真!

大一,我的理想大学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色!?呵呵,理想一直是个很美好的事物,我的理想大学是学习氛围浓厚,老师不会再像高中那样逼着我们学习,学校也不会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压迫学生学习,我也不会每天六点起床读书,晚上十点放学.不会再那么累.我会拥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每天都扎在题海书堆里.我的理想大学生活是这样的简单而又丰富多彩。

大二,我的理想大学生活又发生改变,或许是我已不再那么简单的认为,那么简单的进行思考了,可以说吧理想二字换成了对未来的追求,对自己的要求,理性更加接近实践了吧,诚然,大学的理想生活,,还是学校对我们的学习计划安排合理有章法,既让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专业技能也不错。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样避免出现现在社会上的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大学是年轻学子在稚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融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在当代大学生学习当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动词。相比较一些专科生的技能学习,大学本科学生更多的是在大学里学习理论知识,专业与非专业的技能知识极其匮乏。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在大学时代的生活当中注意自身综合实力的加强。此时,不论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还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技能社会实践的学习,要统筹兼顾,多方发展。

此刻,我明白有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其实理想与现实也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终于成为大学生的我。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我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此刻,那个理想中的生活就要在这里度过,理想中的大学生,满腹才纶,无所不能,夸张了些,但离此也不远吧?我想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因为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一开始怀抱雄心壮志,想要一展抱负,鹏程万里,可惜的是充满挫折的现实,会将人的锐气消磨殆尽!有多少人能找到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赚进更多RMB的工作呢?事实上更多的人只能抱着“行行出状元”的心态,只求温饱,早先的什么精神追求,已经抛诸脑后了。!作为一名大学生,身份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唯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如今的社会中屹立不倒,尽吾才,奋吾志了。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最现实、最需要所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乘见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我相信,人总是要有梦,才会去追求,才会渴望生存。要实现理想,也许十分艰难,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早已从祖祖辈辈的先人那里得到了证实。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不应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要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不要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不要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所以呢,我们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担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未来的路还好漫长,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开始了。我又要扬帆启航,去寻找又一个彼岸了。

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尚还弱小的我们生活在大学里,已然是已踏上了半个社会。这预示着我们将正式迎接命运的挑战,有很多不能预料的困难等待着我们,我们会迷茫会痛苦会讨厌自己的改变,但这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此刻,我不在做理想主义者,我要做勇敢的实践家,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如果不努力,他永远都是一个理想,一个梦,此刻我想起了,詹东妮克的一句话,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

上一篇:高中生自我陈述500字下一篇:tuqmdp日语工厂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