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爱情诗歌

2022-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最美爱情诗歌

浅议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

摘 要: 爱情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回避的情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或多或少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文章以《氓》为例,探讨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爱情教育 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工作经验表明,对男女青年谈谈什么是爱情,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1]可见,他对爱情教育的重视。爱情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情感,会影响每一个人现在或者将来的生活。因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或多或少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高中语文课本选录了各个时代、各种题材的爱情作品,像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优秀的爱情作品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每个作品的题材、内容不同,决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诗经>二首》中的《氓》为例,谈谈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

一、《氓》的爱情主题解析

《氓》讲述了女主人公在没有“良媒”的情况下,与男主人公定下了“秋以为期”的爱情誓约。然而,婚后才发现男主人公“士贰其行”。女主人公在无限悲哀中控诉了丈夫的薄情寡性,同时道出了自己无比悔恨的心情。最后还给其他女子敲响警钟:“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告诉女孩子要谨慎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以免抱憾余生。

学过这篇诗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诗中的女主人公面对被丈夫抛弃的事实之后,没有像李清照《醉花阴》里的描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她表现得不卑不亢、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自己的境况,找出自己痛苦的根源,并决绝地向过去挥手告别。她的爱情虽然失败,她的婚姻虽然痛苦,但是她表现出了一个女子应有的自尊和坚强。从侧面可以看出:该女主人公具有爱情的道德感和理智感,她没有任何过激想法,也没有做出任何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她只是勇敢地面对自己失败的过去,揭露自己丈夫前后不一的行为,并且告诉其他女孩子谨慎地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

二、以《氓》为例,谈谈爱情诗歌的教学方法

《氓》这篇诗歌中蕴涵了丰富的爱情教育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爱情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出来,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享受最好的爱情教育。如何才能将诗歌中的爱情教育传达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诗歌的特征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诗歌是饱含深情的文学作品,在诗歌教学中渗透爱情教育,毫无疑问需要教师运用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力量,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情节进行深度教学。所以,针对类似爱情作品可以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动情吟诵,感受诗境。

朱熹在《诗集传序》中写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磋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2]可见,中国诗歌十分重视音律节奏,强调诗歌的音乐美。所以,把握诗歌的情感内容,有必要反复朗读作品,在朗读过程中慢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反复朗读作品,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动情吟诵对理解诗歌情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让学生运用感情朗读诗歌,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诗情、理解诗境。

2.凝神关照,渐入佳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学习作品的时候,要遵循作者的思路,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分析到:“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纯粹的诗的诗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时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欣和无间。”[3]因此,在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歌之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凝神关照,这样头脑中才会有诗歌中的完整画面,学生才渐渐进入学习诗歌的佳境。

3.启发想象,展开交流。

在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歌、把握作品思路之后,还要适时启发学生的想象。正如学者左健所写:“鉴赏中由虚静到想象、由想象到自得的过程,成为文学鉴赏的审美价值实现的一条主要线索。”[4]在《氓》这篇作品的教学中,当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和诗境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打开丰富的想象:女主人公由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投入家庭劳作的少妇。她每天都在为家庭琐事奔波着,双手慢慢粗糙、皮肤慢慢干燥、头发不再光亮,等等,这期间氓又在做些什么?他在家庭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他是不是只爱着女主人公的美貌?诗歌之所以这么容易打动人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内在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情感往往比较含蓄地表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借助想象,更深刻地品味作品。

4.总结爱情,正面引导。

诗歌教学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之后,就需要教师适时总结诗歌反映的爱情内容,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慢慢体味爱的真谛,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及时反思爱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像《氓》这首诗歌中女主人公渴望的是婚前和婚后表现如一的丈夫,但是婚后才发现丈夫“士贰其行”,因此打破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的向往,毅然决然地要结束和丈夫的婚姻关系。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爱情中的种种问题。从道德上认识到爱情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5.师生讨论,探讨爱情。

爱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育力量,让美好的爱情观念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内心。如何根植于学生内心,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魅力。面对爱情这个话题,相信每个人最初的内心都是美好的,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不幸的婚姻,这就需要师生都发出声音,在反复讨论中强化学生的爱情观。如学习《氓》这篇诗歌的过程中师生可以探讨一个问题:当婚姻出现裂痕的时候,夫妻双方应该如何修补?当然师生观点不尽相同,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每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及时进行引导。

6.置身当下,解读爱情。

很长时间以来,《氓》这篇文章一直保留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这篇文章的课程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背会这篇文言文,并非让学生知道一个被抛弃的悲惨女子的故事,更不在于让学生体察五千多年前的婚姻生活。而在于让学生学会置身当下,学着如何解读爱情问题。对当下高中生而言,这篇文章的灵魂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这其中,必然少不了对高中生爱的责任心的培养。

教师有责任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自由欢乐的学习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以后人生中学会如何“爱”。

三、爱情诗歌教学的启示

1.把“诗歌”当“诗歌”来教。

课堂教学中,立足诗歌独特的魅力,教会学生鉴赏品味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真切的情感,在字字斟酌中体会诗歌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像《氓》这篇诗歌是《诗经》中的一首,《诗经》以赋比兴的手法为后人称赞,因此这首诗歌的教学必然少不了对这种手法的讲解,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章、分句地一一给学生讲解。虽然这首诗歌讲的是爱情教育,但是教师不能只关注诗歌的内容,而忽视诗歌教学的重点,要做到把“诗歌”当“诗歌”来讲。

2.正视答案的不确定性,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爱情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采用一分为二的哲学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态度。关于《氓》这篇文章的解读,学生从拿到课本就被告诉男主人公氓是一个虚伪薄情的负心汉,是一个背信弃义的男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等等。很少有教师站在男人角度告诉女学生关于婚姻的认知问题,像刘祥老师就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他认为:“妻子,绝不等于保姆,不是把所有家务活承担起来,就能够经营好一份爱情的。”[5]当下对这些爱情诗歌的引读,教师要正视讨论的问题,其答案都会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诗歌教学中既要注重爱情教育的共性价值,又要突出爱情教育的个性价值。

3.结合其他爱情诗歌教学,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关于爱情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可以做到“不教”呢,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氓》这篇课文被收录在人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在这之前学生学过了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这之后学生还会学习到李商隐的《锦瑟》,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等等,在这些爱情诗歌全部讲完之后,教师可以上一堂关于爱情教育的专题课,让学生慢慢体味爱情的各种滋味。

爱情婚姻问题看似离高中生的生活非常遥远,其实不然,这些来自诗歌文本中的爱情问题,在学生中间俯拾即是,像“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单恋感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恋誓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分离痛苦,等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有深切的感受。因此,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这些关于爱情的教育,会对他们的思想感情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成为他们日后生活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世敏,寒薇,译.爱情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

[2]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1.

[3]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4.

[4]左健.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4.

[5]刘祥.中学语文经典文本解读—第三只眼睛看课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9.

作者:沈沉沉 粟斌

第2篇:于诗歌中回望道不尽的爱情

【摘要】诗歌中的爱情是不竭的创作源泉,诗人用或精巧或朴拙的修辞来表达自己关于爱情的理解,代入自身关于爱情之路的感叹。在不同时空的诗人笔下,爱情的呈现和理解各有异同,可以说在爱情的反复无常的外衣之下,诗人们殊途同归的展现出了爱情永恒缠绵的内核。李商隐和穆旦是不同时期不同经历下的古典与新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典型意象均有超越多数诗人的敏感性,对于语言的序列也有如同密码一般的重组和演绎。本文试图由分析《锦瑟》与《春》中语言和意象的不同形式,来探寻两位诗人的爱情理解。

【关键词】《春》  《锦瑟》  意象  想象  联想  爱情

一、古典诗歌侧重典型意象的个人化阐述,现代诗侧重意象的个性化。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 《锦瑟》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一团花朵挣出了土地,

如果你是女郎,把脸仰起,

看你鲜红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為关紧的世界迷惑着

是一株廿岁的燃烧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穆旦《春》

《春》中的“泥土”显而易见的带有发掘和启示的功能,被赋予了某种思想和特性。“绿色的火焰”“花朵”都是泥土中来,这是新的希望和春天的生命得以绽放的根基,与此同时,泥土还是那“鸟的歌”,是“谁家新燕啄春泥”中鸟儿的新巢,新的希望。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泥土是女娲造人的来源,是落地即活的肉体。泥土是肉体,在其中生长蔓延的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都是新鲜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欲望。在这浓烈的颜色撞击中,诞生了一尊廿岁的青年人的肉体。这新鲜的肉体在花草之间,恰如苏轼所言春天之美是“一朵妖红翠欲流”,是新鲜奔腾的色彩。年青人的灵与肉不断对抗和消解,探索着爱的意义,然后陷入长久的迷茫和痛苦。肉体承载了诗人的幻想,与此同时又是禁忌而难以突破的。肉体若没有承载着爱情,就是贫瘠而苍白的,是一座荒城,而现如今爱情这一肉体的春天蓦然奔袭而来,在天地间所感而开合,恰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生命从此有了依托。落地生根,蓬勃不息。

“锦瑟”是开篇之物,这是《汉书·郊祀志》中素女的瑟,是传说中的瑟。素女用此瑟弹奏哀伤的歌曲,而这种哀伤凡人难以承受。这一传说在观念上已经确定了锦瑟的器型和内核:哀伤之物。而弦乐器在古代诗歌意象中一直以来和爱情均有联系,爱情的落空恰如弦断无人听,在中国古人关于婚姻的叙述中,亦有续弦一词。弦之器物独有的幽深绵密的声音被认为触动心灵之音。由锦瑟发端,显见叙述之情是哀情。也可见这是荡涤了岁月后的曲调,深沉缥缈,不似年青人的炽烈和反复,已经停止了追寻,而是静默的喃喃自语。开篇“无端”二字,无理之问,仿若思念情人至极而百无聊赖的下意识的低吟,似一声叹息,但听不到,为锦瑟的弦音所掩。如同一切无可言证的感情,于缥缈里暗藏浓烈。先秦诗作《越人歌》里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先从山上的树木起兴,也是无端之言,这一如爱的萌发,不知为何而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无法用逻辑来推导说明。然而听来不觉无理,反而心证其理,理所应当,那山上的木枝在春天也会萌蘖,上古歌谣里,人们已经发现了木枝本身暗含着的生命力,并将其和人相比,人内心关于爱的体悟也如林木不断滋生发展,呈现多种形态。《锦瑟》中的蓝田玉暖,暗合《搜神记》中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故事,紫玉由爱而死,无法回应韩重的拥抱,化为了烟尘,爱而不得,无望无着。可以看到,《锦瑟》通篇都用这种极致之美的事物和传说来展现内心对于爱的理解——这爱是回忆中的爱,隔着茫茫的时空,蒙上了怅然若失的迷离意味。李商隐在他的另一首《马嵬(其二)》中谈到对于杨贵妃和唐明皇之间生死两隔的爱情的理解,说是“他生未卜此生休”,异曲同工的表达了他对于无望之爱的深刻解读,或许可以认为李商隐诗中的爱的最高形式就是未完成。《锦瑟》之爱未曾道尽,没有具象,或许是诗人自身爱的过往,又或者是无数个爱的故事中抽离而出的岁月的歌谣。

二、传统诗歌重联想与想象,现代诗歌重直觉与幻想。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一团花朵挣出了土地,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女郎,把脸仰起,

看你鲜红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关紧的世界迷惑着

是一株廿岁的燃烧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是火焰卷曲又卷曲。

呵,光、影、声、色,现在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穆旦《春》

诗歌主情。传统诗歌尤忠于此。

李商隐诗歌纯为抒情体,全诗整体为一。其中四句似不可读,也不能解,解读即是美的毁灭。其意象的神秘和统一使其成为唯美典范。庄周梦蝶,杜宇化鹃,人与物合二为一,我是周遭之物,物也即我,不分彼此,相互融合。古典诗歌含蓄唯美,用山水来托情,用典故来遮盖未尽之言,留下迷思,催人一读再读。让读者得以拥有多层欣赏视角,人人皆可通过这一语言密码来打开内心,比照自身关于爱的理解,若合一契,不能不有所感慨。“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意境扩大,虚实幻境,海天一色,珠玉相合。重的是意境的营造,情已无人诉说,但一如爱情的如泣如诉,珠泪之美,玉烟之暖,读来从舌尖渗透进骨髓,通体都柔软起来,进入迷离之境。如一头扎进太虚幻境的贾宝玉,俗舌眼饧,悠悠荡荡。在迷幻和想象里荡涤身心,忘却凡俗之事。真真假假,无人追寻意象的一一指应,而是通篇读来顿感万千红尘中柔情万丈,不禁心碎至此。

穆旦的《春》对于爱情的描绘,更多是依靠直觉的搜索。意象中的象,即为形象与视觉现象中的投射。诗人让春天的典型意象悉数登场,看似如朱自清的《春》一般热闹喧腾,而细究这些意象的刻画,却超越平常的认知。他没有选择传统意象中唯美的存在,反而单刀直入,只取春天的景物来描绘。按照常规的阅读顺序,绿色的火焰对应着燃烧的肉体,都在拥抱、摇曳、卷曲;女郎的脸是花朵,是鲜红的欲望,它们在关紧的世界里赤裸的展现着,又欢乐又痛苦。诗歌用散文化的方式打乱了排列,凭借着幻想让爱从土里挣扎着冒出来,让爱情的无望和诱惑沾染到春天的一切事物之中。把意象的封闭静止完全打破。让二十岁的青年爱情有了温度和质地。好比握雪之后的触感,痛苦而炙热,这种奇异性在文本中自然的排列铺陈,用身体的经验来直接抒写,新颖奇异,扩大了文本张力。文中点明的:光、影、声、色,是感官的一次集体释放,由“火焰”而产生了动态感,大地上生长的一切本来就有动态性,而此时的火焰更是加深了颜色的对比,空间的折叠,人和物在火焰之光中变形,展现出其他的形态。原本一目了然的油画变得抽象离奇。“光、影、声、色,现在已经赤裸”直接大胆的表达了青年人在爱欲中的沉沦,年轻的诗人在模糊重叠的意象里铺陈思想的矛盾,拉着读者一起进入焦灼而热烈的心理世界。这一“燃烧的肉体”中有绿草,有红花,有暖风和鸟鸣,这一身体就是春天,诗人将两者糅杂一起,不分彼此,眼前之景就是心中之境。

三、作为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传统诗歌侧重于含蓄写意,现代诗歌更加直白。

《锦瑟》开篇和结尾直接抒情,传达对于华年逝去的追思和情感的惘然。由身边围绕的天地万物发端,可心里眼里不见万物,一个劲的只指内心,这才可见“为情所困”,将抽象之情爱寄寓具象之万物。让情感有迹可循,落地寻踪。但这种“情”不知具体年月,也不能确定深度重量。最妙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待指向未来,追忆暗合现在,当时又指过去。一句之中,过往如今未来三个时间点纷繁交错,避无可避,正如《百年孤独》首句的撰写“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由时态的多重复合来扩大空间和时间的边界,此情的厚度和广度无边无际,这才证明情网恢恢,难以消解。张爱玲的散文诗《爱》里,也将这爱形容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用时空的广袤拉长爱的阈值。作者自己对于爱也难以捉摸,这和《锦瑟》的无端之爱,有所照应。

相对于《锦瑟》里无可发端,充盈天地的情愫,穆旦的《春》却是把情感倏忽拉下,寄托在沉重的肉身之上。这恰是“灵与肉”的分界,《锦瑟》之美在于空中楼阁,半壁海日。《春》中处处都是招摇的情爱,“渴求着拥抱你”“鲜红的欲望”“燃烧的肉体”,分明是二十岁的青年炙热的爱,是情欲,是泥土里的原始欲火。这爱不是“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的哀怨缠绵,而是充满了初次感受爱的滋味的新奇和苦痛,青年之爱是冒失无理的,缺乏考量,随心所欲。但这爱让初尝滋味的诗人并不好受,“一团花朵挣出了土地”中的“挣出”是肉体的自我觉醒,是生命的力量。而“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快乐”则暗示着“暖风”作为外因在诱导着诗人的爱的觉醒。作为二十岁的青年,对于世界还是外放型的,他们不停的感受身邊之物,由他物而观照自我。《春》中的爱并不收敛,但却单纯。它藉由春天的景色而尽情挥发。“女郎”“泥土”“花朵”的组合,并不是穆旦这一新派诗人的独创,而是糅合了古典美学和新派主义的一次尝试。中国戏曲史上的杰作《牡丹亭》中杜丽娘第一次踏入家中花园,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这是生命的感叹,杜丽娘这一怀春的女郎,游园惊梦,为这春花春情而感动,她眼中所见也即自身之美,那千古一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不正是“燃烧的肉体”和“鲜红的欲望”的胶着。在这一刻人和春天之物合二为一,由赏春景中惊觉自己也是春的一部分,在她的身体中原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未曾展露于世的春天。而我们的诗人穆旦沿袭了古典美学中关于春情的颂扬,但是他大胆的将这一内心中的春天泼洒出来,他不再隐晦,而是直言春天的美,那美便是春情,便是年轻人熊熊燃烧的心火,他直接道出这哪里是满园的花朵,分明就是满园的欲望。那“为关紧的世界迷惑着”的肉体也正是为爱苏醒的蓬勃的欲望的载体。诗人穆旦将古诗歌中隐藏的情感从意象的掩映里解放出来,让花、草、女郎、鸟等蓬勃的春天之物象悉数出场来佐证这情意,诗人眼中可见之物全是爱情,全是色彩,全都动起来,探索着爱。而意象的选择甚为巧妙,让这万物都在燃烧。爱情一如吻火,光热太甚,疼痛也甚,却光芒大盛,无法回避。这是大胆的爱情之火的纵情高歌,待火烧尽,人也老去。暮年的诗人李商隐早已不是需要他物来印证自身的青年,藉由阅历,他已和世界相融,那汹涌的爱也静止下来,在爱的灰烬里回望的才是《锦瑟》。

参考文献:

[1]裂帛:现代诗与思维的野性

[2]《穆旦诗文集》(修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3]《叶嘉莹说中晚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148—156.

[4]张丹.重弹《锦瑟》——一种文本中心主义的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52-54.

[5]吴投文.在生命的限制中对自由的张望——穆旦诗歌《春》导读及相关问题[J].北方论丛,2016(06):36-41.

[6]《牡丹亭》(明)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7]《张爱玲散文》张爱玲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张铮

第3篇:略论中西诗歌中的爱情观差异

【摘要】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两首诗中生动细腻的创作手法让读者忽视了背后的爱情观,每个人对于爱情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愿意为爱情牺牲一切,而有些人面对爱情是无比自私的,这两首诗完美地阐释了现实中两种不一样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的解读,主要从思想内容以及不同的爱情观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这两首诗背后的爱情观。

【关键词】 舒婷;裴多菲;爱情观;独立

《我愿意是急流》是诗人裴多菲于1847年给他的爱人森德莱·尤丽娅写的一首诗。《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在1979年发表的作品,是舒婷爱情诗中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对《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这两个作品中表达的两种不一样爱情所产生的观点差异进行分析。

一、思想内容不同

《致橡树》这首诗是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橡树表达热情又真诚的爱情和彼此独立又深情的爱情观。舒婷在自我情感律动中的内省上比较擅长,在捕捉复杂细腻的情感经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的许多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色彩,对人生中的任何事物既平和又有着激情。她的作品在表达内心情感时擅长用联想、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在朦胧模糊的氛围中表现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暗,是现代风格中的浪漫主义产物。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以通畅的语言和激情表现了作者心里对爱人真诚的爱。诗中叠加在一起的意象里透露着悲凉。一面看起来悲凉但另一面则是一种心灵的崇高和对爱情的执着。诗中所表达的是作者眼中的爱人形象——既美丽又贤德,对爱热情;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诗人爱情的理想。作者不惧风吹雨打也要和恋人在一起,体现出诚挚忠诚的爱情理念。之所以使得诗人与他的诗刻在了一代代理想主义和渴望自由的人们心中,正是因为这种对自由的坚贞追求,对爱情观的不断追求。

二、两种感情基调

舒婷和裴多菲隔着许多年表达着爱情的对抗,男性埋没了许多年的裴多菲式的爱情理想,沉醉女性许多年的裴多菲式的爱情神话被舒婷打破并毁灭了。

《我愿意是急流》是一首表白诗,写于裴多菲与尤丽娅的热恋期,23岁的裴多菲在晚会上与尤丽娅相识。让他一见钟情的不是尤丽娅的美貌,而是她的真诚与清纯,尤麗娅父亲认为裴多菲是穷诗人,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感情坚不可摧,在半年的时间里创作出了很多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尤丽娅终于说服父亲,一年后与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其中《我愿意是急流》是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

裴多菲·山陀尔这个名字让几代中国青年心里像浪潮翻腾。“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①就像一道劲风吹鼓着人们的成长风帆,鼓励着人们为实现时代理想、民族前途、生命真谛,奋不顾身,奋勇向前。

在《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中所勾勒出的许多意象,即“急流”与“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草屋”与“火焰”、“云朵”“破旗”与“夕阳”,表达出她的端庄贤淑是为配得上他的坚不可摧,她的安逸鲜艳是为见证他有力的庇护。

这六组意象分别象征男女爱情角色,女性之所以在感情中迷失自我,成为男人的俘虏,是因为处在这种爱情主张中。女性之所以压抑自己的个性,是因为她以为是为了保护爱,从而导致迷失自我。就爱情观而言,人有高矮胖瘦,亦有美丑,以往外表的美丑是次要的,现在外貌也成了主要的,但从心灵美的角度来看,爱情观有崇高、平凡和陋俗之分。

代表纯正洁白、忠诚真挚和无私奉献等诸多人性美的爱情观往往是崇高的。反映出一个人自私自利之心、强词夺理、欺骗捉弄等人性中诸多丑恶的一面的爱情观通常是陋俗的。而平凡的爱情观是一般人对爱情的理解,它通常表达出人对生活的简单认识,它含有人性纯洁的一面,也有着一些人性本能的东西。

许多读者将《我愿意是急流》的思想定位在为爱情无私奉献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如需要赢得爱人的真心,必须坦荡,必须做自己,并且证明自己,这就是裴多菲的爱情观。于是,我坚强,我勇敢,我沉静,我坚韧,我坦荡;于是,我的爱人快乐、温馨,进步、成功、辉煌;于是我赢得了爱,赢得了幸福。

《致橡树》中的“我”是“木棉”,这一形象昭示的“她”,既充满着刚硬的生命气息,又保留了男性主张中女性的那种温柔妩媚的个性,与她相映成趣的是橡树形象所象征刚硬的男性气质,诗中的“他/她们”同样以橡树的形象共同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爱情,表现了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

诗中“她”与“他”:用“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表达灵肉共舞;用“分担”与“共享”表达同甘共苦;用“你有你的”,“我有我的”表达彼此独立;用“仿佛永远分离”表达享受自由;用“却又终身相依”表达体味默契。②

否定了传统的相互依赖性和无私奉献的爱情,表达了作者对爱的追求,支持了平等独立的、有难同当有福共享的爱情观,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谈到这种爱情观不得不说和现在的AA制爱情观有些相似。

“AA”比较形象的称呼概括了两个独立的人,互相依赖,互相靠拢,又各不牵连。婚姻里的两个人就像家里的两根顶梁柱,各行其是。有难同当,有福共享,指的就是诗中的“木棉”和“橡树”。女性不做男性的附庸,有独立的人格。这是AA制生活的出发点。婚姻里的两个人,生活中采用AA制,让女性走向独立。AA制的爱情不主张单纯的奉献,主张有回报的付出。单纯奉献的爱情观,都是以一方为牺牲,是当代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作者用排比句、否定语句,表达了肯定的态度。在否定依赖性的爱情观点时,作者用了“绝不”;在否定无私奉献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③“作为树的形象”,与这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面的“凌霄花”和“鸟儿”,虽然与对方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但突出了双方是两个独立的形象。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这种爱,互相尊敬而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终身相依为命。

《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情观,至今仍然具有时代意义,正好与现在社会AA制的爱情观相吻合。

三、结语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曾经说过“诗品出于人品”。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大诗人”这一称号的,概莫能外。而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较为卓绝的一位,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裴多菲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还说:“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④

通过上述两种爱情观的比较分析,像《致橡树》这样的爱情观: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人,不论我多么丑陋、懒惰、懦弱不堪,都待我如初,这才是真爱。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发现世界上是没有无条件的爱,一个人可以一瞬间爱上你,但是当荷尔蒙消散的时候,一个人依然爱你,你是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的。

每个人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不一样,都有着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基础。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爱情观都可能受到影响或者被潜移默化。因此,每个人爱情观的产生都与自己所受到的社会经验、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注释:

①出自于《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1929年经过我国著名诗人殷夫的翻译,通过鲁迅的传播,受到广大中国读者认知。

②皮訪贫、王莉:《非常女人与绝对男人之爱情对话——比较赏析〈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高中生》2003年第12期。

③张玉庭:《重读〈致橡树〉——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致橡树〉阅读指要》,《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3年第07期。

④董乃斌:《〈艺概·诗概〉的诗歌叙事理论——刘熙载叙事观探索之一》,《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第122-129页。

参考文献:

[1]涂成凤.《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比较阅读创新微型教案[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

[2]李都明.《致橡树》为什么是一首爱情诗[J].中学语文教学,2006,(05).

[3]江来军,刘学瑶.一场男性与女性爱情对话的现实意义——《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解读[J].中学语文,2003,(21).

[4]朱新敏.《我愿意是急流》品读[J].语文教学通讯,2001,(10).

[5]张玉庭.重读《致橡树》——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致橡树》阅读指要[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3,(07).

作者:艾迪娅·帕尔哈提

第4篇:你最美爱情诗歌

爱过我从没有后悔不要去怪谁是谁非

当一切成为泼去的水

幸好还有回忆可追

真情付出了 已经收不回

这条感情路

我可能无路可退

想努力去笑的更美

尽管眼中含满泪

弹走指尖的烟灰

让心随风吹碎

自由不是憔悴

烟不能让我心静如水

浸满的泪是烟的灰

得不到追不回我该如何去面对

空无一人的路上我不敢回

前面为何那么多的苦行曾人

你是否觉得赢得那么完美

我又败的那么颓废

我苦苦思索最想的人

我苦苦追问最爱的人

我曾把真爱给了谁

我又把痴情给了谁

我把难过融入哪滴眼泪

我又把想念在哪个梦里轮回

当我的心慢慢碎

当我的话自我安慰

闭上双眼流出最后一滴眼泪

就让今夜的酒伴我独醉

明天不再错过祝你最美

第5篇:最美的遇见爱情诗歌

我是一团火焰你是一缕青烟

每一次燃烧

都想让你感到

感到那跳动的火焰

只为你灿烂

只为你灿烂

哪怕只剩下灰烬

在余烟里叹息

我的温暖

我是一朵青莲

你是一池幽水

每一次绽放

都想让你感到

感到那份诧紫嫣然

只为你浪漫

只为你浪漫

哪怕只剩下落红片片

在水波里婉转

我的心愿

我是一朵浮云

你是一缕清风

每一次相遇

都想与你相伴

相伴永远

永远相伴

哪怕只剩下雨滴

在狂风中黯然

洒落心田

只因为在茫茫人海中

多看了你一眼

那一眼

穿透了万年

只因为在滚滚红尘中

撩动了我的心弦

那一刹那

便是永远

第6篇:最美的回忆爱情诗歌

静下心来想一想!谁在你心里一直被珍藏?

谁又真正的爱过你?

当你需要他的时候,

爱又在哪里?

伤心的记忆!

漂亮的日记!

密密麻麻记的都是你!

大大的眼睛漂亮的女生,

傻傻的男生还流着鼻涕!

已经抹亮了袖子!

优秀的成绩,

对你产生了好奇!

不知道是爱还是羡慕你的成绩?

对你生了情!

可我们什么都不懂!

却对性充满了朦胧!

想了好多次!

把单词都忘记!

还是不敢去尝试!

害怕吻你就会怀上孩子!

还的背单词!

还的换尿不湿!

所有的想法不的不放弃!

专心去学习让当上状元妻!

可是考完了!

我们分东西!

没能在一起!

这只是友谊!

想想多滑稽!

离的那么近都不敢碰你!

当初的男生女生你们在哪里?

最美的回忆都是你。

第7篇:最美爱情句子

1、今生,总有一种渴望将真情祈盼;今生,总有一种缘分将痴情折弯。一场心灵的舞宴,醉出了霁雪沾花般的浪漫。我轻轻走近你回旋在岁月里的呼唤,去迎接那一幕连着一幕的悲欢,纵然身后霜凝泪眸,斑驳了前世的花影,也依然守着那个最美的期待在寂寞的风里唱和着琴瑟相依的心恋。

2、思念的花,开在寂寞的心谷,缀满迷茫的美丽;风吹来,叠荡的呼声响起,仿佛我沉重的呐喊,回荡在谷底。清音空谷,思如落花,芳踪难寻。光阴如水漫了思绪,一袭浅香萦绕在谁的记忆,兀自徜徉在尘世里的那一幕幕悲欢烟雨中,浸润尘缘千丈。

3、一切终将逝去,飘远的感情,飘远的身影,如醉人的清香,诉说着永恒的美丽。我们遗忘的太多太多,记住的却寥寥无几。草木一秋,年华更迭,经历了很多,也看到过很多,才终于明白,相遇,不是一段开始。

4、思念也会痛,一颗心,仿佛掉进寰宇,无尽的黑暗里,你轻轻的呼唤划破尘埃,唤醒了我藏在影子里的魂,风沉默,月色褪去皎华,在风月相拥的霎那,谁会懂,超于凡俗的两颗心,正用一世的痴傻,编织着绚烂的绝美年华。

5、走进心灵的花园,簪一串珠花与你共赏,弹一曲琴心与你共醉。一抹淡淡的记忆在往事的秋千上飘来荡去,轻随心绪升腾的紫烟,淡薄在长满青苔的光阴里。我摊开印着我的笑靥的双手,向着你的方向尽力摇摆,让那蔓延的温暖漾出指尖,铺满你坚强的步履……

6、折枝红梅,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纵然人间没个安排处,又能千与千寻?佛祖前求了五百年,祈祷遇见你。若是缘,你是谁的缘?一棵开花的树,写满人间四月天。缘,你是依然,是仍然!你不是偶然,你是梦里的唯一。

7、曾经的回忆,将爱情带入沉静,心事掩埋,无关悲戚。如今的你,终究不再是你,而如今的我,却一如往昔。或许,只有沙漏记得,那些消失的心情,关于那时的世界,关于那时的思绪,关于那时的你。

8、每当回忆起她的时候,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想念,那种想念,把我推到几年前的一次美丽的邂逅中,让我不能自拔。

9、很多时候,很多事,无法改变,就像微雨的夜,点点轻痕,一任昨天在心的最柔软处,轻轻的来过,又静静的走远。油纸伞撑得走岁月,又如何撑的走心灵深处的晓月眉弯?劳燕分飞,你的一个转身,定格在我的记忆,终迷离成永恒。

10、爱情之美的含金量就在于无法一起却心在一起的深度与考验。如今,心已远走,悔之晚矣。这个夏,很热;那颗心,很冷,南北磁情终成殇。

11、光阴的红袖飞起,洒落一笺诗语在我望向你的目光里。爱的和弦,萦绕着兮兮相牵的魅惑,温柔成今生最美的纠缠。当天边彩云飞起,你可知那是我深情的双眸将你遥望?眉头,清愁紧蹙,思念迭起;心间,飞花穿庭,秋水横波。

12、爱你,是一种流泪的幸福,一简素笺,一窗瘦影,韶光散尽,半卷经年,走过万千山水,你的微笑,依然是我灯暖不眠的牵绊。

13、一弦一柱思华年,月下待杜鹃不来。她一笑,笑了千年,他却是等了一万年。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他已白发苍苍,用自己的手掌赎一个轮回,她醒了。

14、是谁说过,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红尘一梦,终是为你覆了青春,气若长虹,独饮寂寞,遥遥天涯,你是我再也无法触及的目光;茫茫沧海,你终是我无法逾越的泅渡……

15、一切都将不复返,只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开始习惯感怀,只是你想念的人,我想念的你,都在演绎错过的旋律。我敲打着键盘,写下落泪的文字,痛过了,迷茫了,这尘世间,多少当年事,都早已物是人非。

16、爱与不爱,都是回忆,沉默欢喜,只是曾经。就这样默默的记住你,默默的开始相信爱情。当懵懂的青春离去,我开始措手不及,那些凋零的时光,遗留在青涩的花季雨季。

17、花开时节,我知道我指尖的风声,依然是灵魂深处最遥远的张望,穿过我的长发你的眼,执一阕相思,饱蘸我颠沛流离的呼唤,为你,站成一株执念的树,婉约落英缤纷。

18、仰望长天,烟波云水,余音空远,唯有心头那一直挥之不去的依恋,始终在思绪中呈现出一片醉人的芬芳,付与流水,回顾无言。

19、散在风里的记忆,是一个经年流传的故事,你娓娓如诉,笑靥凝香婉转在青丝纤指间。回首时,那琉璃的心音,如何载得动我绵延今世的萧梦。月缺难圆,一语成戳,岁月的雾霭迷蒙了你久醉诗行的柔情,我只能在回忆里重温你凝在眉间的那一溪风月。

20、等一个人,寻一个梦,泪湿风凉,醒过方知人不在,成了无处告别写忧伤。最终,燃尽了激情,荒凉了尘烟,独留空白西风冷。但愿雨洗灰尘,能再换得一心清凉,再写人生。

第8篇:最美爱情古诗词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词很多,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最美爱情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

唐代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也有这个版本: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点评:单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年长很多于自己的爱人的一种遗憾和眷恋。但由一篇凄美的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让这首诗得到升华,大家可以搜一搜,这篇文章是最好的注解。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含着愁意,我向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际。油然而生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第9篇:最美的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译文】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们年龄相差悬殊,不能谈婚论嫁,所以当我们相逢时,您遗憾我出生的太迟,而我遗憾您出生的太早。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遗憾不是同一时期出生,年龄相差不大,可以天天与您相携手而行。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在天涯遥望着您,您远在海角。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恨不能一天化为美丽的蝴蝶,夜夜歇在花草上。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这首诗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我觉得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此诗和流传于网络的《最远的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远的距离》全诗如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出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做毫不在意。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却还装做毫不在意,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无法相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友谊,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的誓言:‚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几乎成为了成语或习语。该诗叙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执手千山万水骤然缩短,执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执手泪眼不忍相看,执手相思,相思难眠。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执手之时,悲喜两忘。无奈的是执手后的悲哀,无奈的是分手时的凄绝。执手因为爱。爱的越真,心越清纯;爱的越深,情越质朴。执手时,绝不疯狂,绝不偏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生死两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四、《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磨平峰棱,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翻飞白雪,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之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长沙王吴芮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妃子叫毛苹,在去世那年过生日时,吴芮与毛氏苹泛舟湘江。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想想这么多年征战在外,打打杀杀,夫妻聚聚散散,毛氏和吴芮都陷入了一种未可名状的伤感境界。毛氏对着丈夫即兴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竟然想到了死,称:‚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六、《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转载]最美的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七、《雁邱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译文】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更是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思君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元老夫子在为殉情于他面前的两只大雁写下这首词时,不会想到它成了现在男女失恋时的自我慰籍之语。经过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广为人知,看到痴男怨女的总代表李莫愁毅然跳进火坑时,夫复何语?爱情真是一个火坑?不管怎样,要感谢那两只大雁,感谢它们引出了这首经典的问情妙词!

八、《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我已然尘土满面,鬓如寒霜。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泪千行。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九、《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义。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取次花丛懒回顾‚。自己信步经过‚花丛‛,却懒于顾视,表示自己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元稹一生精修佛学,尊佛奉道。‚修道‛也可理解为研习品行学问。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十、《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含着愁意,我向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际。油然而生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上一篇:夸奖孩子进步的话下一篇:公务员岗前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