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事迹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幸福家庭事迹

为千万癌症患者家庭重新找回幸福

据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肿瘤年发病率高于300/10万,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够200/10万,而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这个数字接近了200/10万,排在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目前64岁以下的死亡人群中,1/4死于肿瘤病,全国因为癌症死亡的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0%,而在肿瘤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疗效比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更好,彰显了其独到之处。

走进河南省肿瘤医院,可以看到门诊大楼南侧有一幢整洁的5层楼,这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楼。大楼横匾上“河南省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赫然在目。这是新近经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审核批准,依托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成立的我省唯一的由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权威机构。大厅内一排红色的大字“传承中医药学精华,汲取现代科学文明,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掘肿瘤治疗新方法”显得格外醒目。相信肿瘤病人置身其中,他们战胜癌症的勇气和信心一定会骤然大增,恐癌心理会大大减轻。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拥有一流的技术力量,高超的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综合治疗手段,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现有开放性床位160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2000余人次,年门诊量6000人次,是目前国内所有医疗单位中床位最多、门诊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科室。近年来,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在杨峰主任的带领下,秉承“团结、奉献、探索、创新”的精神,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赢得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2007年,荣获“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示范科室”。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63人。19名医师中,硕士以上学历13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2名,高级职称11名,中级职称13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占2/3,西医占1/3。科室大多数医师具有10~20年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基础理论扎实,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方法治疗肿瘤内科疾病。现在全科室医务人员,在主任杨峰的带领下,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医师的水平均已达到西医治疗规范、中医治疗辨证准确、能融合中西医的肿瘤专科医师水平。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在化疗、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中药、针灸、穴位贴敷、中药抗癌食疗等方法实施治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

目前开展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项目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抗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晚期肿瘤的治疗;不耐常规化疗肿瘤的治疗;抗肿瘤复发转移的治疗;年老体弱患者的治疗;化疗无效病人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延长术后放化疗无病进展期的治疗;中医药非药物疗法(包括穴位注射、耳穴贴敷、放血疗法等);癌前病变治疗等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国内也享有较高知名度。

近年来科室以提高疗效为目的、以探索中西医各疗法综合运用作为主攻方向,在专科水平上突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了“一个基本,五个坚持,两个突出”的治疗特点。“一个基本”,即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五个坚持”,即坚持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原则,坚持杀灭肿瘤与调动机体抗癌能力相结合原则,坚持综合治疗中西并重原则,无毒或微毒原则,定期评价及经济有效原则。“两个突出”,即突出中医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突出在不耐常规放化疗病人及传统放化疗无效病人的治疗优势。全科人员一直在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为提高临床疗效而努力。经过反复验证,已初步总结出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及癌症抗复发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无毒抗癌多元综合疗法”。该疗法以人为本,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在无毒或微毒的框架内,实施科学综合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诱导分化疗法、激素疗法、中医中药治疗、营养疗法及中药食疗等治疗方法,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病种及疾病分期,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其不同于传统的以损害正常细胞、牺牲体质为代价的攻击性疗法,重在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重视各疗法之间优势互补,增效减毒,力求使病人达到长期稳定。并以其微毒、可长期应用的疗法特点,使癌症抗复发治疗可行有效。经全科反复研究验证、不断完善,已在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胆管癌、肺癌、卵巢癌、子宫癌、恶性淋巴瘤等病种方面,取得较好疗效。该疗法为年老体弱、有较严重合并症、反复治疗体质虚弱、不耐常规化疗及放化疗无效病人找到一条延长生命之路。已使不少无望长期存活的病人,在经过抗复发转移治疗后,迈过了5年大关,并得到了省内外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全省慕名来中西医结合科求治的癌症病人逐年增加。

科室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做到了千方百计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这种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杨峰主任告诉记者,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肿瘤综合治疗医学模式,特别是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效果优于单纯化疗或单纯的中医治疗。使病人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高。中西医结合代表了整体医学和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对癌症治疗做出较大贡献和最具希望的领域。河南省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在我科成立,是对我科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水平的肯定和信任,也使我们感到肩上的压力和责任重大。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决不辜负全省人民和上级领导的期望,团结奋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发掘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新方法、新路子,为千万个癌症患者的家庭重新找回幸福而贡献出我们全部的力量。

专家简介:

杨峰,医学硕士,现任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河南省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科技成果奖2项。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协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保健委保健专家组成员。

作者:高 丽

第2篇:现实幼教,许多家庭为什么感觉不到幸福?

记者采访时曾问过我,作为全国知名幼教专家,您认为教育幼儿最大的困难有哪些?我的回答出乎他们的预料:在幼教上,最难的地方是如何说服家长和说服现实社会。

家长都希望自已的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成为无所不能的“小学霸”,不少社会学前办学机构和牟利型幼儿园也以提前小学化教育来诱惑家长,提前让孩子学艺术、学文化,美其名曰“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本庶佑说:“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可能与童年有关,尤其是好奇心、观察力和专注的耐性。”他的说法备受世界教育界的关注。

本庶佑先生的说法,与我经常性倡导的“认知力、想象力、意志力、控制力、沟通力”五能力培养有相通之处。本庶佑教育孩子重视六个“C”:即“珍惜好奇心(Curiosity)、满怀勇气(Courage)、敢于挑战(Challenge)、坚持所信(Confidence)、全神贯注(Concentrate)、持之以恒(Continuation)”。

而在实际教育当中,对于现实社会和孩子家长来说,只顾强迫孩子学习文化艺术知识,却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正当兴趣置之不理,早早扼杀了孩子的天赋。所以,全国大多数家庭在幼儿教育上都备感压力,孩子和大人都感觉不到受教育的乐趣和幸福。

家长和社会大环境的误判与误导,让正常的幼儿教育在急功近利中迷失了自我。

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伤仲永》的故事。仲永无疑是个早慧儿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等,让他的父母沾沾自喜,除了到处炫耀,还把他当成“摇钱树”,但仲永最终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成为平常人,仲永的失败主要是其父母教育的失败。

或许填鸭式教育会让孩子在某些阶段成为小学霸,但也会造成孩子心灵和性格扭曲。最坏的结果是,有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好的结果则是,有的人用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教育方法和理念不同,会让孩子走向截然相反的人生路。

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初期,我曾遇到过一个极端案例。孩子的父母都有文化,孩子也早慧聪明,在没到幼儿园之前,父母便让孩子超前学习英语、数学、音乐、舞蹈、绘画等类小学化课程。当然,这样的孩子会在同龄的幼儿当中鹤立鸡群,不仅受到孩子们的羡慕,也被其他家长作为教育自己孩子的榜样。为了挖掘内在学习潜力,夫妻俩对孩子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天排满了各种学习任务,只要有少许懈怠,便从语言和行为上对其进行惩罚。

我与他的父母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冲突,孩子的父母以在幼儿园学不到知识为由,让孩子退出了幼儿园,到社会各种学前班请名师自主教学。如孩子父母所愿,小学和初中他在班级甚至年级都名列前茅,参加各种比賽获奖无数,如果每学期拿不到全班第一,学习还要层层加码,孩子后来考入了省级重点高中。之后各种问题来了,高中排名竞争激烈,名次下滑及父母的外在压力,让他所有的骄傲化为乌有,自信心被摧毁,患上了抑郁症,丧失了学习和生活能力,至今仍休学在家,日常生活需要父母照顾,自理都成问题。孩子的父母现在追悔莫及,经常陷入深深的自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最重要的“其它综合因素”占到了80%,而这“其它因素”就是幼儿教育阶段的情商培养。

当前的幼儿教育因为各种社会办学机构的介入,跳出国家幼儿教学大纲,变换各种花样开展小学化教育,学写字,背外语单词,学小学算术等等。这些当然会立竿见影,却也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想象能力,把小学该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肯定对家长具有迷惑性。

近20年来,我曾到日本、新加坡和欧洲考察和学习幼儿教育,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并结合本人创建的幼教机构中不同的幼教实际案例,总结出在幼儿教育阶段必须从“认知力、想象力、意志力、控制力、沟通力”五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为创建特色幼教铺下基石。

孩子的头脑,为什么会让家长产生烦恼

在白莉(化名)没向我正式求助之前,人们很难从表面看到她生活中的慌乱和失败。作为事业有成、精明干练的公司老总,白莉在商场上雷厉风行,攻无不克,但在人们看不到的生活另一面,白莉却说:“我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白莉与丈夫都是职业白领,工作节奏快,聚少离多。从怀孕到生产,白莉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孩子也让人省心,不哭不闹,从小就独自躺在婴儿床上玩耍。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超常能力、心理取向都在7岁前预设完毕。这一科学判断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不谋而合,中国有句俗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弗洛伊德诠释了人类在3~6岁俄狄浦斯期的性格塑造,这时候如果三元关系建立不好,容易在未来得精神症。忽略3岁之前,把孩子的一切当做动物本能看待。如果母亲与孩子的共情做得不好,孩子心理容易产生问题,或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除了遗传因素,许多自闭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等与脑神经相关的疾病,往往发生在这个时期。

生命再渺小也需要情感抚慰,从十月怀胎开始,胎儿在母亲腹中便能感受到父母的悲欢。那一段时间,白莉的心情特别不好,丈夫总是出差,两人经常吵闹不休。等孩子生下来,就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夫妻同上职场拼搏,与孩子共情根本没有时间。

脑神经类精神病不是立即显现,大多在上学和工作之后才愈加明显。特别多的边缘性人格产生的原因,就在父母忽略共情阶段,等到白莉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一切都已经晚了。

孩子的父母往往重视3~7岁的幼儿教育。我认为,从科学的理论上,教育孩子应该从家长准备结婚时开始。在孩子情感塑型“窗口期”,心理成熟的父母才会有一个心态自然成熟的孩子。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判断。

科学证明,人脑大约由140万亿个脑细胞组成,孩子的大脑在母亲体内孕育,刚刚形成的脑细胞是绝缘的,相互之间无法传递信息,只有通过脑突触才能进行转换和传递。突触越多,说明脑细胞使用率越高;突触越少,说明脑细胞使用率越低。突触越多,传递信息的能力就越强,脑细胞之间建立网络的范围越大,通路越宽,脑机能就越发达,人的智能也就越高,这就是有些孩子智商高,而有些孩子智商低的根本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神经突触形成。当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时,脑细胞间会形成突触,传递相应信息。脑突触就像藤蔓,外界信息刺激越多,脑突触成长越快、越密,这就是幼教机构强调孩子日常游戏比灌输和学习文化更重要的原因。

0~3岁是突触快速增加和积累的关键期,突触数量呈爆炸式剧增,“三岁看到大”是有科学依据的。

孩子聪不聪明,与神经突触连接有直接关系,婴儿出生后一年内,会在神经细胞间形成几万亿个连接,多余的神经细胞被消灭,没有连接的神经突触被修整或剪除或消失。突触密度在5岁达到全盛期,我所在的幼教机构强调孩子在自然环境里玩耍、游戏、体验,就是要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練,增强他们的智商、情商、智力和各种行为能力。

家长的雄心,为什么没有地方安放

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形成受家长影响最大。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在孩子成年之前,各种决定都是由父母替他们作出的。

魏远征(化名)年轻时到城里打工,经过努力奋斗和拼搏,成为了当地小有知名度的企业家。魏先生第一次把孩子送到我管理的幼教机构时,就曾问过我们的老师,能教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文化知识。

就在孩子幼儿园毕业的前一年,魏先生执意让孩子退园,要把孩子送到社会上一家学茶道、学绘画、学国学、学语文数学的学前班学习。那边已经承诺,如果达不到魏先生的教学要求,可以全额退回学费。

我说:“魏先生,我们幼儿园实行的是启蒙素质教育,您也能看到,您的孩子在我们幼儿园阳光快乐,聪明懂礼貌,6岁的孩子提前开始小学化教育,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让他掌握学习技能,那以后呢?”

魏先生根本听不进去,奚落我说:“你们就会带孩子玩,一点文化知识都不教,如果在你们幼儿园待下去,更赶不上学习进度了。”

与魏先生持相同观念的家长并非少数,而某些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就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家长想要什么,他们就承诺什么,很有迷惑性。

我曾专门找专业的小学老师考察过相关情况。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书写姿势不规范,形成习惯之后就很难纠正。再比如,一些学会和掌握了一二年级学习内容的幼儿,以为自己都会了,上小学以后就不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同样很难纠正,许多人会因此掉队跟不上学习。

那位望子成龙的魏先生,他的孩子在读完初中以后,只考入一所普通高中,再后来就辍学跟父亲一起做生意去了。

中国的幼儿教育要改变现在的大环境,需要有识之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省。在具体的幼教实践中,表现为教育指向性不清晰、教育目的不明朗、教育有效性不明确等。这“三不”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既花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甚至还影响到孩子们面向未来、深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培养。

从现实表现上来看,许多家长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一方面注重幼儿的情操、艺术和情感培养,一方面又试图不断强化孩子的文化技能训练,幼儿教育缺乏系统、科学、适时、分阶段的培训计划与教育安排。

很多家长缺乏理性,人云亦云,习惯以多数人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依据;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则缺乏必要的教育研究,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甚至将一些尚不理解的新概念、新方法作为招生噱头,引进学前教育活动中,也导致许多家长走进了一个又一个误区。

孩子的性格能力,潜在的家长社会焦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的传统经验和实证研究都表明,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儿童3~7周岁阶段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可能推测到幼儿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雏形。

现代发展心理学用“气质”“人格”等术语来形容婴儿和幼儿的行为及心理特点。弗洛伊德也认为,人格在儿童5、6岁时就已经完全形成,现实的人格扎根于童年。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美国和日本的育儿方式进行了比较后,写道:“从前,所有西方人所描绘的日本人的矛盾性格,都可以从日本人的儿童教养中得到理解。”

每年新接受幼儿入园时我一定在场,既观察幼儿,更观察家长送孩子的表现。这时候,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哭闹,家长当然也会有各种舍不得。那一天,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家长和孩子。

据家长介绍,孩子智商很高,非常聪明,但就怕见到陌生人。孩子已经3岁了,却连同一个小区的小朋友也不愿意一起玩。遇到陌生人就会脸红心跳、张口结舌,立即逃跑。家里来个陌生的叔叔或阿姨,人家逗他,他会哭闹不停,哭声撕心裂肺,地动山摇。

我抱起那个孩子,孩子条件反射般开始大哭,孩子妈妈想抱回孩子,但我用眼光阻止了她。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同时,我对孩子说:“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你哭声那么大,真有力气,真勇敢,像天不怕地不怕的勇士一样啊?有这样的勇敢,幼儿园小朋友都会为你鼓掌的。”

孩子的父母和孩子听后都有不同的情感表现,他妈妈过了很久才回过神来说:“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教育过孩子。”

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的感情宣泄是由父母日常传递给他的。首先,是他的父母没有安全感,从而也认为孩子敏感和胆小,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孩子7岁之前的性格养成,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都很重要。幼儿园的启蒙教育主要不是學习文化知识,既要看到幼儿性格的恒定性,又要看到他的可变性。如果只承认恒定性而看不到可变性,那我们的幼儿教育不是多余的吗?

有些幼儿与人和社会交流的能力不足,大多是由父母和家庭的不正确影响造成的。这个哭闹的孩子很幸运,这类幼儿社交焦虑性质的性格扭曲,越早实施有效干预和能力塑造,效果就越好。

如孩子的父母所言,在家带大这个孩子,会造成幼儿社交能力的长期缺失,到了少年阶段、青年阶段,这种缺失或许会变成一种心理状态,被他记忆下来,成为一种“储存意识”。经过长期积累或再遇挫折,总有一天会在潜意识中浮现出来,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

这个孩子经过我们的教育,已经成为了正常的孩子。我和老师还有针对性地让他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上台讲故事,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让他在各种活动中变得自信。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强化训练,能使之产生“能力记忆”“信心记忆”,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终生。

中西幼教比较,防止小学化教育泛滥

在科学育儿和幼教上,欧美幼儿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严谨的多学科研究成果之上的。

而在我国,当前还多是在经验性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幼儿教育。这让一些不科学、不懂幼教的幼教机构和幼儿园有了可乘之机。多元的含义非常宽泛,也比较随意。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国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脑十年”研究计划,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既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又能指导幼儿教育在改革实践中获得具体的成果。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在1987年颁布了《与0到8岁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教育》,该文件提出了制定课程内容的20条指南,这些做法对提升中国幼儿能力也有很大的启发价值。

没有理性科学的认识,自然会导致行动上的盲目。在我的教育实践当中,除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许多家长把孩子带离幼儿园之后,便如赶场般奔波于各种特长班、训练班和补课班之间,不仅花费很大,还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更为严重的是,错过了幼儿大脑的正常开发期和能力训练的最佳黄金期,让孩子们过早地承受了不该有的压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固化脑神经元,并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命运走向。

王紫娇(化名)的父母受到艺术学前教育的蛊惑,孩子4岁时就送去学钢琴和英语,5岁学舞蹈和绘画……某些办学机构的所谓专家说,艺术能更早开发幼儿的智力,孩子家长对此深信不疑,除了幼儿园正常的艺术课程,业余和周末时间,各种艺术学前培训班的课程几乎排满了。王紫娇就是这样,密集的艺术技能训练让她根本没有任何玩耍时间。我专门找过王紫娇父母,告诉他们,如此频繁的艺术技能训练,非但不会让孩子得到科学教育启蒙,长久下去,还会让孩子压力过大,而厌倦学习,形成逆反,甚至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什么病都能治的药肯定是假药,艺术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如果艺术可以让幼儿立即成长,大家都去学艺术好了,还要幼儿园干嘛?遗憾的是,王紫娇的父母没有听从我的劝告,坚持把孩子送到了一家艺术幼儿园。

这个孩子非常可惜,由于父母迷信艺术万能,上学以后偏科,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报考艺术专业因为文化分数较低,只能进入一家职业学校。她现在的职业是高铁乘务员,以前学到的艺术技能毫无用武之地。

幼儿教育盲目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差异。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形象思维,感性多于理性,在科学逻辑思维上较弱。科学的幼教方案设定是构建在幼儿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对幼儿成长发展规律性的理性认知,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二是社会差异。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变革期,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呈现多元化,商业化特征明显。一些错误的思潮干扰和误导了人们正确的选择。三是能力差异。许多人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想一步登天,却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知识能力,为了尽快达到目的,不惜揠苗助长,结果却适得其反。

教育部曾多次强调,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并提出:“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我认为,在幼教实践中应该本着“中西合体,中西合用”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开展幼儿智力和能力应用研究,科学地制定幼儿教育方案。彻底摒弃传统和市场化的非理性幼教思想,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作者:隋俊峰

第3篇:袁仕忠:家庭教育,为孩子幸福人生储备能量

经过多年调研,学习和積累,尤其是近几年的家庭教育专业培训学习,袁仕忠已经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任职资格证书,并已经开始在他的班级家长中,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袁仕忠也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在日常教学中,他喜欢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去执行教育和教学任务。备课开始,他便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孩子的认知范围有多少,这些都是他必须思考的。

课堂上,袁仕忠总是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通常我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和孩子们一起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时唱,有时跳,有时放声大笑,有时掩面叹息,孩子们说我是‘表情包’,家长说我是‘老顽童’,同事说我是‘老男孩儿’。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王’。”袁仕忠说道。

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让学生们更集中精力。袁仕忠的课堂,一节课就围绕一个问题师生一起来探究,从作者本身聊到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课文的文字内容窥探作者深邃的思想认识,从课堂教学延展到社会生活实际……很多时候,当下课铃响起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争抢着问袁仕忠各类问题。

多年前,在乡镇中学教书的袁仕忠通过身边的学生,发现了农村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结合实际,他开始了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研究。

农村教育面临的难点之一,是留守学生的管教问题。袁仕忠表示:“面对一群父母管不了,老人看不住,老师管不听的孩子时,我强烈感觉到学校教育的苍白与脆弱。作为老师我总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起初,袁仕忠只是出于对缺失家庭管教的孩子的一种同情,抱着试图帮一帮他们的想法,跟他们远在外地的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随着了解越来越深入,了解的人数越来越多,袁仕忠发现,对孩子疏于管教的主要原因并非经济落后、物质贫困。思想落后、文化落后、家庭教育意识落后才是掣肘学校教育,致使教育效能低下,贻误孩子正向成长的致命因素。“于是我开始探索家庭文化建设,思考帮助家庭构建和谐氛围、建设书香家庭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帮助父母转变教育观念,并帮助制定对孩子教育的长远规划。”袁仕忠介绍,“很多家庭在我的说服和影响下,都将原来的夫妻双双外出打工的状况进行调整,夫妻双方在家发展同时教育孩子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教育孩子。”

在家庭文化建设理论方面的探索,最初,袁仕忠从传统文化着手,即从国学内容中进行提炼,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他又开始思考、寻觅,试图找到一种能直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

此时,袁仕忠了解并认真学习了由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明白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掌握了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各年段孩子的不同特征进行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后来更结识了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创始人、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认证培训导师孙景祥老师,并加入他的团队,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并将所学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经过多年调研,学习和积累,尤其是近几年的家庭教育专业培训学习,袁仕忠已经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任职资格证书,并已经开始在他的班级家长中,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每月组织一次班级家庭教育沙龙,分享家庭教育的心得与困惑。“同时我也在全校教师以及家长学生中,开始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每一次讲座之后,每一次交流之余,看到同事和家长们学有所获,听有所得,我更加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的付出是有意义的。”袁仕忠说道。

第4篇: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在广平,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其乐融融;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感情笃深;他们敬业爱岗,勤奋朴诚,乐于奉献;他们孝老爱幼,和睦邻里,热心助人。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做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这就是广平县教育体育局干部吕月锋的家庭。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今年34岁的吕月锋是广平县教育体育局一名干部,他的家庭是一个传统的五口之家,父母都已退休,妻子谢爱英在县交通局工作,活泼顽皮的儿子正上小学。可以这样说,对于吕月锋夫妇来讲,无论是从家庭,还是从社会,现在都是一个肩担重任的时候。在家,他们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之身”;在外,他们是社会担当、单位倚重的中坚力量。

吕月锋1996年河北曲师毕业后在老家宋固中学任教,由于教学成绩优异2000年被调入县城广平二中,2009年又被调入局办公室工作,他在学校工作多年,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还一直从事学校的行政工作,多年来连年荣获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在各类教育教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荣誉的取得既凝聚

1 着吕月锋多年的心血汗水,更饱含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每当看到这些成绩,妻子谢爱英总会露出舒心的笑容。为了支持丈夫工作,爱英主动承担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在工作岗位上爱英也不甘落后,作为交通局路政大队副队长,在工作中也是一个要强的人,她先是在内勤,并多年担任出纳,工作从未出过一点差错,后来又分管外勤,她虚心学习,迅速进入角色,不怕苦不怕累,以身作则,处处带头,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受到一致好评,连年被评为全系统先进工作者。他们夫妇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侣,又是事业中的好搭挡,经常探讨交流,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敬老爱老,以孝为先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吕月锋的家中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吕月锋没有兄弟姐妹,是两位老人唯一的依靠。月锋夫妇1999年结婚一直在老家居住,直到 2004年全家才搬到县城,夫妇俩虽都在县城工作,却风风雨雨从县城到老家跑了五年,目的就是同老人在一起,跟老人做伴,照顾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腊月的一天,吕月锋的父亲突发脑溢血面临生命危险,先到县医院后又转入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在此期间爱英跑前跑后、家里家外张罗大事小情,月锋衣不解带床前伺候照料,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老人病情痊愈

2 而且一点也没落下后遗症。还有一次月锋母亲重感冒卧病在床,月锋又在外地出差,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爱英身上,还要上班、做家务,有一次因为太累竞趴在婆婆的床头睡着了。邻居和亲戚都夸她是好媳妇,她却总说:“这是应该的”。她精心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婆媳关系十分和睦,亲如母女。同样两们老人对他们也很好,帮他们整理家务、接送孩子等等,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吕月锋成家十余年来,一家人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从没因任何事情吵过架,闹过别扭。对老人,他们夫妇既尊重又孝敬,遇到不懂的事情多请教,听取老人的意见,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平时从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孝敬老人,如出差在外买好吃的食物、买好的衣服送给老人,逢年过节向老人送上礼物等。同样,两位老人对他们夫妇和小孙子更是关爱有加,有什么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孩子,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让大家下班后马上吃上很香的饭菜,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就象催化剂使他们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在日常生活中,两位老人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月锋夫妇都忙于工作,儿子又还小,经常加班加点,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两位老人主动承担了带孙子、做家务等责任,家里家

3 外操持得有条不紊。在他们这个家庭里,虽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从没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和谐家庭。

夫妻恩爱,精心育子

1999年他们结婚以来,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夫妻俩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重压。他们都在机关工作,平常工作繁重,特别是月锋,由于工作性质有时不能回家,爱英也毫无怨言,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事业互相鼓励,不弃不离,下班回家后为了让劳累的老人多休息一会,有时夫妻两人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商量生活事情,沟通感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就主动承担家务事,减轻对方的工作负担,从未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夫妻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孩子,全家统一教育思想,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他们夫妇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给

4 机会让儿子孝敬长辈;发现儿子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其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教他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他参与做。同时培养良好的家风,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晚年快乐生活、孩子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第5篇: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赵艳强、朱长霞夫妇,家庭幸福美满,在村里可谓是家喻户晓。提起他们,村民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们孝敬老人、夫妇恩爱、家庭和谐、一对儿女可爱好学,他们是道德家庭的模范,更是致富的带头人,他们在善于经营家庭的同时也善于搞生产和经营。平时也热心助人、邻里之间相处和睦,生活、生产方面在村里能起到带头作用。

一、响应村街号召带头致富

赵艳强一家在以前并不富裕,全家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打工,自从村里成立了“计生协会”,号召计生家庭发展庭院经济,由于赵艳强本人心灵手巧,能做的一手好风筝,所以村协会确定赵艳强等几个家庭是村里的重点培养扶持对象,但当时,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风筝制作没有打开销路,因此心里没有底,尤其害怕赔本,村干部和计生办的人员多次不厌其烦地开导他们,作动员工作。于是他下定决心起早贪黑地干,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乡、村计生协会不断帮助聘请专业人员到现场解答疑难问题。经过努力当年获得成功,他们家第一次挣了1万多元钱,不仅还清了贷款,也还清了部分债务,尝到了甜头。

二、文明守法,优生优育

赵艳强全家人拥护党爱国家,遵纪守法,他本人也是积极在向党组织靠拢,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尤其在计划生育方面他们更是响应党的号召,严格按照政策、方针来执行,在平时,他们总是能积极地参加乡上及村上组织的生殖健康服务检查和讲座,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四周的群众,使他们能够尽量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他们还能很好教育子女,使自己的子女也能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他的大女儿赵洪云多次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三好学生及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三、互敬互爱,尊老爱幼

夫妻结婚多年来相敬如宾,孝敬父母,对待孩子们严父慈母。由于他们自己搞风筝生产的同时,还主动与计生协会会员结对子,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尽管这样,他们在家里总是能及时抢挑重担,任劳任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子女之间都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即使有时由于夫妻二人太忙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或老人,老人也会积极地支持夫妻二人的工作。这样和睦的家庭经常被邻里挂在嘴边称赞。

四、经营有方、乐于助人

由于赵艳强夫妇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他们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赵艳强等人在乡、村计生协会的带领下不断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交流和传播风筝文化艺术、大胆创新,不断推动第什里村风筝事业的发展,带动协会成员共同致富。2009年6月第什里风筝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我乡、村计生协的支持下,赵艳强带动广大会员经过努力,精心制作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风筝,在廊坊时代广场、北京天坛等地常可看到由第什里村风筝协会制作的风筝,受到游客的好评。

近两年来他们又在风筝制造上大胆试验,尝试各种高效经济的制作方法,大大影响了周边村民,改变了守旧的制作方式,让他们都劳有所得。

总之,他们在生产经营、家庭建设上都堪称模范,是村民一致称赞的典型。

第6篇: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互敬、优育、勤劳-——全家人的笑声源泉

在秦都区╳村,有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们是邹盈,刘壮家庭。邹盈,现年32岁,八家村村民。丈夫刘壮,现年32岁。他们与女儿及年迈的婆婆组成美满的家庭。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悉心经营着这4口之家。

一、互敬互爱,和谐持家

由于刘壮经常在外务工比较繁忙,但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

妻子刘盈一直站在刘壮身后,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上的厅堂、下得厨房。在家里,她勤俭持家,科学理财,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邹盈同志与爱人刘壮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结婚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二、 优生优育,只生一个

邹盈是2003年12月和刘壮领证结婚的。从嫁到八家村以来能做

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困难。2004年11月生育一女,根据陕西计划生育条例还可生育一胎。受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邹盈两口深刻理解:家庭幸福不幸福,优生优育是关键。2008年8月21日邹盈、刘壮欢天喜地走进街道办事处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作为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把新型婚育文化落实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计划生育光荣,优生优育至上,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婆媳合力奔小康

邹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明白幸福不幸福,经济基础也是关键。她提议开个面条加工店,婆婆因媳妇身体不好坚决反对,爱人也因孩子需要照顾拒绝。她就是那种只要认准就坚持不懈的人,最终在她的再三劝说下全家人同意开面条加工店。

面条店开张了,人却更忙了。婆婆为了让她在买面条人不多时能回家休息一会儿就主动要求替她,她就利用回家时间把老人不方便干的家务活也承担起来。在人们面前邹盈经常夸赞婆婆说没有婆婆她把面条店开不下去。而婆婆总是变着花样做饭。一年两、三万的收入另婆媳笑声不断。

在邹盈、刘壮夫妇的心里幸福就是互敬互爱、少生优育、劳有所得!

2013年8月15日

第7篇: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船儿扬的是风帆,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我们经过风风雨雨的战斗,工作深感勤劳、朴实、宽容、相敬才是最有价值的幸福。

一、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我系山西省孝义市柱濮镇大窳村医生,计生员叫杨国建,妻子王银花柱濮镇小学教师,儿子孝中上学,我兄弟四人家有71岁的老母,身患瘫痪病,在家族的帮助下分家了,我们各自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可家里的老母亲无人照顾,我和妻子商量把母亲接到离老家30多里的大窳村赡养,当时妻子又不在本村工作,只有我挑起了既当医生,又种地,还要照顾71岁的老母亲及家务活,我想我是一个男子汉应面对各种困难默默奉献,妻子看到我从早到晚忙碌不停,利用星期天给71岁的老母亲洗屎尿裤,洗脚、剪指甲,做好饭端在老人面前从没埋怨的举止,当时妻子的压力也很大,没房没转正,没儿子可他边教书边进修承担着毕业班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这是一对孝顺的夫妻。

二、爱岗敬业,互相尊重

我是一名党领导下培养的医生,时刻牢记医生的职责,救死扶伤为人民,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1975年卫校毕业班回到乡镇医院,1980年成为农村医生,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严肃认真,无间断一时一分,急病人所急,供病人所求,无论是炎热的夏天,泥泞的小路,还是严寒刺骨的冬天,我步行或骑摩托车到外村看病,从没挣大队的补贴,更没收过出诊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奉献,对病人和谒可亲的态度,得到大队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特别遇到大的困难得到各界有名人士的大力支持,我真正体会到:只有你爱人民,人民才会更爱你。这时更体会到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对爱人的工作我只能默默无闻的奉献支持,使我妻子事业有成,从一个民办教师转成正式师范生,并成为一名小学高级教师,从17岁当老师到50多岁的教学成绩,每次名列前茅,在教学20的同时不停的提升自己的学历,从一个高中生进修考入汾阳师范,又考入山西大学,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一次没有少,道德品德方面更为优秀在柱濮镇镇志“贤人名士”录上登了高级教师王银花的名字。我通过各种进修取得了“主治医师”证,可喜的参加了医师执照考试。我们再次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关心。

三、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对事业特殊强的一对伴侣来说,在对于工作繁重时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关心,减轻对方的负担是最大的幸福,星期1--5我把家务承包了,到星期

六、日,妻子把所有家务做完,利用节假日帮我送药,护理病人,这样物质的支持,精神的帮助才使一个家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同经营培养共同的兴趣,家庭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我负责计划生育从1980年到现在34年来,一胎42--100天上环,二胎包括双女户结扎,每年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人民的拥护,妻子也帮做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这时我更感到幸福的价值并不止腰缠万贯,更不是位高权重,而是勤劳、朴实、宽容、相敬的互爱,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最舒心的生活。

四、廉洁奉公,和睦相处

我们在各自的事业上互相勉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从没谋取私利,更不占集体的一点小便宜,处处为人师表,对人热情大方,有礼相助,积极维护社会公益。诚实守信严格尊纪守法,依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4年的计生员从没得罪任何人,确保了一胎上环,二胎必须结扎,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农民的认可,村民的理解支持。

五、完善科学,倡导文明

我们和睦的生活方式,文明科学勤俭持家科学理才,合理消费,我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妻子一生不抽烟不打麻将,她常对人说:外表美是衣服大方得体,心灵美才是最漂亮的美。注重环保,自觉绿化美化生活环境,无论走到哪里栽花养花是我们之爱好,家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每到节假日一家人团聚时,总要一上堂有题材的育人之课,各人的特长长处缺点该怎么怎样补救,对孩子的教育始终坚持说十句不如做一件事,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孩子听话,妻子贤惠善良,我宽宏大度,释诠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的内涵,我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是最幸福的,再次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

第8篇:新农村新家庭幸福家庭事迹

王小萍、孙敏同志的家庭是一个优生优育,生活富裕,守法和谐的家庭。认识他们的群众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王小萍是良久机械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又是我们村石街组的妇女组长,孙敏原是灵台村的会计,现在是北美集团的财务科长,他们一家母慈子孝,邻里和谐,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们用工作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深受群众的好评。

一、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是新农村的和谐典型。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家中王小萍是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夫妻两对于双方老人利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买上营养品经常去探望,并经常与老人家谈心,不仅在生活上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关心老人,经常陪他们聊天。几十年来夫妻俩从未吵过嘴,总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敬如宾,共同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夫妻既是生活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经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他们夫妻俩不仅细心照顾老人,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得很好,每当谁家有困难和吵嘴,他们都会热心帮忙,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们所在村上任何一个家庭有什么矛盾冲突的,夫妻俩都会主动帮助协调解决。由于他们耐心细致的开导劝解,总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安无事,自然而然成了他们村上的义务调解员。

二、 优生优育、小康富裕是新农村的幸福家庭。 王小萍夫妻俩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自己的家庭没有违反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条例。夫妻俩生育一个女儿后响应国家政策,采取了避孕节育措施,为教育好女儿的学习,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夫妻俩热爱学习,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平时总要抽时间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生活繁忙而又充实,这一切与父母当初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夫妻俩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在勤劳致富上,他们自觉学习新科学,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夫妻俩还乐于助人,他们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更加辅助,但同时不忘其他人没富裕的同志,在生产中谁要有困难,他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我一家富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最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不断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的人生价值观,也建设着温馨的港湾——和谐幸福之家。

三、 崇尚科学,树文明新风是新时代的文明先锋。 王小萍夫妻俩都热爱学习,不断进取,通过自学都拿到了大专文凭,他们一直以来经常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从电视、电脑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人们常说他们夫妻俩的心态是年轻化的。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拥护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工作上兢兢业业,积极上进,事业上勤勤恳恳的耕耘,夫妻俩知法守法,积极倡导无暴力,无犯罪,无违法的“三无“文明户的宣传活动,努力做到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的“四防”,做安全文明之家。

在新农村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老人信奉迷信,把一切希望寄予神灵,有病不去看医生而是求神拜佛,依靠神灵;农闲时候,村上经常有三五成群一伙聚在一起打牌赌博,或者是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王小萍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风气,坚决反对家人参与其中。同事反对奢侈浪费,要求家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他们成为村里有名的文明家庭。他们的行为也影响着全村的父老乡亲,左邻右舍争相效仿,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的良好风气。

四、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是充满爱心的幸福之家。

王小萍家庭积极响应上级发起的慈善捐赠活动,历年捐款捐物数额累计达千元。以前,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每次的捐款活动,她都会慷慨解囊,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就拿这次汶川大地震来说,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伍佰元的存款捐给了灾区的同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华儿女乃一母同胞,兄弟姐妹遇难,相助是理所应当。在村上王小萍家庭也非常关心村里乡亲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送医送药,经常探望关心等;邻里中谁家有什么困难,都会找王小萍家庭帮忙,他们经常帮助解决别人的困难。

此外,王小萍家庭还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每年的植树节他们家都会带头在村上栽树。总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每当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木长的郁郁葱葱的时候,他们一家人都会洋溢着惬意的微笑。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那么王小萍家庭是灵台村创建新农村新家庭的幸福家庭的一个很好的样板。但愿所有家庭都向他们学习,为灵台村新农村新家庭幸福家庭的创建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9篇:计生幸福家庭事迹2

幸 福 家 庭

——×××、×××事迹

×××、×××夫妇,家庭幸福美满,在村里可谓是家喻户晓。提起他们,村民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们孝敬老人、夫妇恩爱、家庭和谐、女儿可爱好学,并且他们在善于经营家庭的同时也善于搞生产。平时也热心助人、邻里之间相处和睦,生活、生产方面在村里能起到带头作用。他们还经常参加村里举办的科技知识培训、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各种活动,支持村容村貌整治,以实际行动,促进了花寨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 文明守法,优生优育。×××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遵纪守法,张学中本人也是积极在向党组织靠拢,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尤其在计划生育方面他们更是响应党的号召,严格按照政策、方针来执行,在平时,他们总是能积极地参加乡上及村上组织的生殖健康服务检查和讲座,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四周的群众,使他们能够尽量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他们还能很好教育子女,使自己的子女也能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二、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夫妻结婚多年来相敬如宾,期间一直非常恩爱,孝敬父母,对待孩子们严父慈母。在家里他们总是能及时抢挑重担,任劳任怨。父子之间、兄妹之间、子女之间都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即使有时由于夫妻二人太忙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或老人,他们也会积极地支持夫妻二人的工作。这样和睦的家庭经常被邻里挂在嘴边称赞。

三、言传身教,师从父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也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多年以来,两位老人沐浴党的阳光,从事着社会事业。努力工作了大半辈子,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便成了家里的训言。有了父母为榜样,张学中在村里更是不敢有违这八个字,在此基础上,宽以待人,带领全村居民继续发展社会事业。长期以来,家里一直和睦相处,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带头学先进、做表率,感染周边邻里。一家好了不算好,全村好了才算好。他们全家齐动员,在全县开展“2311”的浪潮中,修建养殖暖棚,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头转变旧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了维系亲情,传承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在张学中家平常注意做好下面三件事:一是立有家训,教育后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二是相聚节日,增强家庭凝聚力。每逢春节,要求孩子与父母长辈团聚;三是尊老爱幼,互献爱心。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或寿庆、生日,按村里传统献爱心,资助周边周边邻里,使爱心、孝心代代相传。

四、艰苦创业,走向小康。自从村里开展“五关爱”活动,号召计生家庭发展庭院经济,并出台了相关优先优惠政策,×××一家是村里确定的重点扶持对象,但当时,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村干部和计生站的人员多次不厌其烦地开导他们,作动员工作,并为他家担保贷款,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在乡村两级干部的支持下,他们大胆试验,在棉花种植上,引进各种新品种试种,运行大田滴灌生产模式,既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又增加了棉花的产量;在暖棚养殖业和特色林果业方面,响应政府的号召,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自家的经济收入,较早地奔向了小康之路,开上了小轿车,也带动了全村村民,让他们也尝到大田滴灌棉花种植的好处,提高了发展暖棚养殖业和特色林果业的积极性。总之,他们在生产经营、家庭建设上都堪称模范,是村民一致称赞的典型。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下一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