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 要:对于小學生来说,数学科目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小学数学主要是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比如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在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除法是重难点内容。在数学教材中一般将除法教学分为两部分,一类是整数除法,一类则是小数除法。这两者相比,小数除法更难,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提高学生做小数除法的正确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除法教学;易错点;错误分析;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较为困难。因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小学之前没有任何学习基础,而且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学生要灵活掌握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并要将运算法则融入实际应用中。由于除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运算方法,在除法计算中,商可能不能整除,可能出现小数以及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特殊情况。接下来就着重针对小学除法教学,看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一、小学除法教学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1.带0的除法运算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0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0会使式子变得没有意义,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因0的问题而出现失误。以下是我所整理的三种常见的与0有关的问题。

(1)扩大被除数末尾忘添0

在进行除法运算的过程中,当除数是小数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被除数末尾添一个零,将式子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计算。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被除数数字位数不够,因此经常要在被除数末尾添一个0补位。但是很多学生经常忘添0来补位,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出现。比如,在计算7.5÷0.25时,学生会将其转化为75÷25,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错误的出现。

(2)商中0不占位

在进行除法计算的过程中,一般是除到哪一位,答案就写在哪一位数的上面。当被除数不够除时,一般要在商中添一个零,并且把后一位数移下来补位接着进行计算。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忘记了在商中添0,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现失误。比如28.36÷4的正确答案是7.09,但是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忽略了在商中添0,最终结果就变成了7.9,导致了答案错误。

(3)被除数最后的0没有移上去

在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中,有时候会出现除到0,前一位数就整除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把被除数中末尾的0,或者把几个0移到对应的商中。比如,在计算810÷27时,答案应该是30而不是3,很多学生会忘了把0移上去,最终导致答案错误。

2.常见的小数点问题

在进行小数除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商不变,就要进行正确的小数点移位,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视了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1)移错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很多学生在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中,没有把握好算理,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学生只是将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去掉,这样一来,会导致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不同的倍数,从而导致了失误。

(2)点错商的小数点

在进行小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算理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一般无法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点要对齐。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对此存在疑惑,学生只是记着相关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因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数点与原被除数小数点没有对齐,或者忘记点上小数点的问题。比如10.5除以5的商应该是2.1,很多学生会写成21。

二、针对常见除法问题的教学策略

1.错题罗列法

老师在进行除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罗列出易错题,给学生讲清基本的算理,要让学生对基本的算理有清晰的理解,这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才不会感到迷惘。除此之外,老师要特别强调小数除法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以及如何进行除法补位,提高学生的警惕,以避免学生点错小数点的位置。

2.错题更正法

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错题类型,并且整理出自己的错题本。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时更加细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小数除法的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知识,也要学生会准确进行计算。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书写教学,也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题策略进行反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雷兴荣.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中“学习单”的应用:由“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引发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104.

[2]任玉霞.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

[3]王学杨,除法竖式教学:完全可以用一般去包容特殊——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顺序重组的教学尝试[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0):33-34.

编辑 张珍珍

作者:吴翀键

第2篇: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摘 要:小学除法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内容,而小数除法也是当前的教学难点之一。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学习基础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师进行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通过调查收集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数除法计算;常见错误类型;教学对策

在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具有更加明显的基础地位,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由于具有复杂性这一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具有难度。为了提高小学生在除法计算过程中的准确率,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对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进行收集和分析,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一、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点”的问题

在小数除法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移动小数点才能最终实现商不变这一性质的运用,通过将被除数小数点与商小数点两者进行对齐才能够准确避免错误的发生。首先,商的小数点点错。在小数除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全面为学生讲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进行对齐,在紧接着学习小数除以小数之后,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就为一些学生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也十分容易出现商的小数点错点或是忘点的情况。

(二)计算问题

在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当中,当除数和被除数两者同时扩大到相应的倍数之后,小数除法的算式将会转变成一个用数除以整数的方式,接下来的计算过程其实就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减法和除法。然而,越简单的步骤,越会由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以及注意力的分散,从而产生错误。例如:“三加三等于九”“三四十四”等等。

(三)“0”的问题

有关“0”的问题也是小数除法计算中比较常见的错误类型。通过对这些常见错误类型进行收集和分析,主要发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在进行整体扩大时,忘记在末尾添加“0”,在对商不变性质进行具体运用的过程当中,需要在末尾添加“0”,如果忘记了就会产生计算错误。第二,将被除数最后的“0”进行上移,在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当中,经常会碰到末尾的“0”直接被前一位数字进行整除,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将末尾的“0”进行上移,如果一些学生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出现懈怠的情况,十分容易产生计算错误。第三,商中“0”不占位。在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在遇到不够除的状况时,就会将后一位数字移下来接着除,这也会导致计算发生错误,出现前一位数字“0未占位”的情况。

二、小数除法计算教学对策

(一)挖掘错误资源

由于小学生在其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有较弱的反思意识,很多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反复出现错误时,不能够静下心来寻找错误出现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保留整个计算过程,从而方便出现错误之后,用不同的笔进行调整,这样既能够为学生出现错误时找到错误的原因,也可以通过新的计算过程加强学生的印象,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自主累积错题,反复练习的习惯,从而避免这些错误再次的出现。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出现的错题印成一张试卷给同学们做,这样能够对常见的错题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加强细节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当中,很多错误类型的发生是由于学生过于粗心,然而粗心只是造成错误的一类表象,真正发掘粗心背后的问题才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避免剧烈错误的发生。例如,在教学运用竖式進行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做到写字规范,用尺画线等方式,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在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应当严厉制止,而是可以同学生一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抄写小数除法竖式之前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写的方式,避免在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低级错误。

(三)开展计算比赛

在小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兴趣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对计算产生轻视的态度,如果能够用一种方式调整学生计算过程中的状态,对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主动分析,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计算过程中的正确率,这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相关的计算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

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算准确率和效率,在进行小数除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还应当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反复验算的习惯。总而言之,在进行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注意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还应当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杜艳.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家参谋,2018(22):179.

[2]蒙成建.别让合作成为口号:由“小数除法”谈合作探究式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8(11):27-28.

[3]周静,吴贞旺.以“学”为中心,聚焦算理与算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与评析[J].教育视界,2017(24):55-57.

[4]赵云峰.不同版本教材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编排思路与教学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7(20):9-11.

[5]刘雪梅.小数除法计算典型错例分析及教学对策[J].小学数学教育,2017(20):12-13.

作者:梁宁霞

第3篇:小学中年级整数除法笔算常见错题类型分析及教学策略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一种再学习的有效资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整数除法笔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试商出错、抄错数、漏写横式得数的余数,漏写0等错误,很多学生都把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似乎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就能避免所有的计算错误,其实不然,如果让学生自己分析错题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导致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简单地将错误都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还会对学生下阶段学习小数除法形成较大的障碍。因此,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把整数除法的笔算错题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制订、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根据学生和老师填写的《错题选项表》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归纳学生错题集中的类型:①半知不熟练型,体现为“写错0的位置或漏写0”“商的位置写错”等;②全知半熟练型,体现为“试商不准确”“计算速度慢”等;③全知欠熟练型,体现为“抄错数”“漏写横式结果或漏写余数”等。针对以上错题类型,教师可以利用“错题集”作为反思性学习的有效载体,着重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填写《错题反思表》,让学生对整数除法笔算的常见错题进行分析、判断、纠正、分类、总结,主动自觉地寻找解决错题的策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整数除法笔算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附:三、四年级学生及教师填写的《错题选项》数据调查表:

三年级学生填写的《错题选项表》中位居前三位的数据显示

四年级学生填写的《错题选项表》中位居前三位的数据显示

数学老师填写的《错题选项表》中学生错因类型位居前三位的数据显示

一、半知不熟练型—晓之以理

学生的错题集中体现为“写错0的位置或漏写0”“商的位置写错”等。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漏掉商中间或商末尾的0

这是整数除法中常见的认知类的错误,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的笔算过程时,对算法和算理不理解的具体表现。对此,教师应“晓之以理”,和学生一起回顾算法,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因并分析:除法法则中规定“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为了避免上述错误的产生,要强调“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及时在商的那一位上面写0,不要等到全部除完后再补0”。

例如,求出商的百位“2”后,“1个十”÷4不够商“1个十”,要及时在商的十位上写0,再将12÷4,在个位商3。如果养成了这种“及时写0”的习惯,就会避免出现漏写商中间的0的错误了。商末尾的0容易漏写,被除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除而又有余数,就更容易发生错误。可以提醒学生用估算求出近似值,和笔算的商比较,或者验证商的位数等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写错余数0的位置

学生对于余数0为什么应该写在十位上而不写在个位上的算理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分完了,被除数的个位是0,可以省略0除以除数的这个步骤,直接在个位商0,而余数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没有余数,所以余数0必须写在十位上。学生弄懂了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计算,就会很大程度地减少这方面的失误。

3.运用商不变规律简算,多写0或漏写0

运用商不变规律,在写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简便写法时,学生常常会在商的末尾多写0或漏写横式余数末尾的0。为了帮助学生避免重复犯错,老师可以介绍解决这类错题的策略。例如计算200÷30,可以用商×除数+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检查商是否正确,还可以对比运用了简便算法的竖式和不用简便算法的竖式,学生会发现200÷30的余数是20,简便算法竖式中的余数2,写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而不是2个一,通过这样的对比,加深了对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

二、全知半熟练型—授之以渔

学生的错题集中体现为“试商不准确”“计算速度慢”等。试商,是笔算除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关键环节。学生对于除法笔算的知识、算法是掌握的,但是由于不注意观察数的特点,数感不强,对于试商的技巧运用不熟练,导致计算速度慢。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算式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试商。除了课本介绍的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外,当除数十位较小,个位是4、5、6时,还可以直接看作“几十五”口算试商。此外,还有一些试商“小窍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

1.“四舍”商大下调1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小于5时,一般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和除数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就是基本的“四舍”试商法。“四舍”法也就是把除数往小看,初商容易大,这时可以把商减去1再试商。如128÷33,当把除数“四舍”看作30,直接商4,33乘4等于132,商大了,这时就把商减1,改商3。

2.“五入”商小上调1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时,一般可以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把它看作和除数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就是基本的“五入”试商法。“五入”法也就是把除数往大看,初商容易小,这时可以把商加上1再试商。如330÷36,把除数“五入”看作40,直接商8,36乘8等于288,余42,比除数36大,商小了,这时就把商加1,改商9。

3.“同头”无除商8、9

同头,也就是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但被除数前两位的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也就是“无除”。这种情况下,再看被除数前两位的数与除数相差大小,如果相差小,就在下一位上用9试商,可以记作“差小商9”;如果相差较大,就在下一位上用8试商,可以记作“差大商8”。例如418÷43,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都是4,这就叫“同头”,41小于43,不够商1,这就叫“无除”,且41与43相差2,直接用9试商。再如418÷47,41小于47,且41与47相差6,直接用8试商。

4.“除数折半”商4、5

除数折半,就是指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正好是除数一半,这时可以用5试商。例如410÷82,被除数前两位数“41”正好是除数82的一半,可以直接商5。如果被除数前两位略小于除数的一半,可以商4,而被除数的前两位略大于除数一半,可以商5。

5.倍数不估直接商

当看出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时,就没有必要用“四舍五入”等方法来进行试商,直接商就可以了。例如75÷25、153÷51、840÷42等。

根据上述规律试商,如果商大或商小,一般只需要调一次商就可以了。

各种试商方法也有不同之处,即使同一种试商方法,在试商的过程中也会有各自的巧妙之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过程中既要合理运用一般方法试商,又要根据算式特点灵活处理,进而比较准确、快速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全知欠熟练型—导之以行

学生的错题集中体现为“抄错数”“漏写横式结果或漏写余数”等。学生对除法笔算的步骤、算法、算理都掌握得不错,但在笔算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丢三落四、抄错数等非认知类的错误。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呢?教师可以“导之以行”,组织一次“错题分享会”,让学生把平时填写总结的《错题反思表》,分类装订成“集”,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错题反思体会,个别小组向全班汇报组内的“金点子”。如对“抄错数”现象,学生们提出了“对照题目、默读数据做口型来写数”的好办法;对“漏写横式中的余数”,学生提出可以用“快速检验法”,把商和除数的个位相乘,看积的个位是否和被除数的个位相等,如果不相等,这道题就一定有余数;对“漏写横式得数”,孩子们还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厨师在厨房炒菜就像写竖式,菜炒好了,就要把菜端出来,横式得数就是一个“端菜”的过程,大家炒了菜,记得要“端菜”啊!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些“金点子”,可以看出孩子们能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对错题成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学生们《错题反思表》里面摘录下来的“错因分析”和“解决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由原来的“不会写”“懒懒地写”,再到“试着写”“简单地写”,到最后“懂得写”“认真、详细地写”,经历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自我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错题集”,了解到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对他们的分析进行适时的点拨、适当的“提醒”,使他们有所顿悟和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错题采取“主动应对”的理念和策略,以研究者的角色,把常见错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常见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自己反思教学得失的载体,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资源观,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培英.计算教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

[2]冯国文.让我自己走路吧—“自我发展 学会学习”初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

作者:欧静欣

第4篇:《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除法横式和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横式进行对比,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知道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照操作过程,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这里的复习,既是为了对旧知的巩固,也是为了学生能够衔接前后知识,为新知铺垫。)

活动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例3: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教师: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题,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畅谈想法。(画一画,摆一摆等)

2、教师:现在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方法,看看结果都一样吗,其他同学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预设1:采用画一画的方法。

教师:请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结果。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操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小棒4个一组画在一起,一共画了3组,还剩1根。

预设2:采用摆一摆的方法。

教师:请用摆一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摆法。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操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先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就摆一组,一共摆了3组,还剩1根。

预设3: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老师巡视的时候看到有同学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用列式计算方法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算式。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算式。

13÷4=3(组)&&1(根)

教师:你为什么想到列除法算式?(平均分)你能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吗?算式中

13、

4、

3、1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4:其他方法

教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指名学生展示,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的表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教学除法竖式写法和各部分含义。

1、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成3组,还剩1根。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用算式如何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该如何表示。

板书:除法竖式

2、教师黑板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先用直尺画,在这个符号里写被除数13,表示要分的13根小棒;外面左侧写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

教师:刚才同学们把小棒分成了3组,这个3写在哪里?

请同学们猜一猜,教师引导纠正,说一说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分成3组)

教师:13根小棒,分成3组,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12根)

让学生体会,从竖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也就是3×4表示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写在要分的13的下面,要求相同数位对齐。)

教师:从活动中我们知道,还剩1根小棒,想一想在竖式中如何表示。

教师演示画 ,引导学生发现,13根小棒分掉12根后,用13-12正好表示剩余的1根小棒。

3、回顾梳理。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如何写竖式的?对比除法算式13÷4=3(组)&&1(根)看看竖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结合分小棒的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除法横式与竖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4、巩固练习一。

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四:迁移对比。

1、教师:如果我们有1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竖式怎么写?请同学们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写出横式和竖式。

小组里交流比较,再请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这么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教师: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巩固练习二。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五:小结归纳。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5篇:除法竖式 教学设计

除法竖式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过程。 教学用具: 除法竖式卡片 教学进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知道怎样用竖式计算加法、减法和乘法吗?你能任意写一道加法、减法或者乘法的竖式算出得数吗?每种写一个。加、减乘除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而且格式很相似。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除法竖式的问题)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但是除法竖式的格式和加减乘法的完全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竖式。(板书课题)

二、教写除法竖式

出示例题图,课外活动上,这些学生在跳绳,他们一共有几人?平均分成几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每组几人,你能列出除法算式算一算吗?让学生试着写6÷2的竖式讲解:6÷2的写法:先在横式下面第二格写除

数6,再写ㄏ。然后在ㄏ左边写除数2,想6个小朋友, 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几人呢?每组3人,就在横线上面一格对齐6写3。板书如下:(板书: 36的竖式才算做完。

三、巩固练习

)

0表示分过以后一个人也没有了,正好分完了,到这里这道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纠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列竖式计算,并纠正其中的错误。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完成,并口头提出其他用除法计算的问题,集体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你觉得除法的竖式怎么样? 除法的竖式比加、减、乘法的竖式要复杂的多,做一道除法的竖式,要用到除法,还要用大批乘法和减法所以同学们做除法竖式时一定要细心。

五、布置作业 用竖事计算 36÷6= 12÷3= 25÷5= 30÷5=

板书设计:

36

第6篇:竖式除法 教学反思

成功的地方:

通过分层的练习,使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掌握,竖式除法 教学反思。

不足的地方:

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反思《竖式除法 教学反思》。 因此对除法竖式讲解不很到位。

应改进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7篇:《除法竖式与试商》教学反思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

13、

4、

12、

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

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 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 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

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第8篇:除法竖式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使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让学生自己探究除法竖式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一中心

二、口算练习,引入新课,(激趣)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趣)

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思考问题: A、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B、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A、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 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B、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C、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D、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分小组讨论。 (5)学生汇报交流。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1)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2)生自由回答。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2)生汇报交流。

4、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ˉˉˉˉ 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延趣)

1、教材P51。“做一做”。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订正错误。

2、想想看看

一根绳子长19米,剪9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

3、明辨是非

查看下面竖式是否正确,把错的改正过来

4、火眼金睛

直接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5、抢答比赛

说出下面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动脑探索

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7、小组接力赛(列竖式计算)

40 ÷ 5 = 54 ÷ 6 = 42 ÷ 7 = 18 ÷ 3 = 21 ÷ 3 = 64 ÷ 8 =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工作中,我虽然做了许多的设计工作,但是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与课后的反思,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个别学生对商的位置的确定尚未理解,但又不敢问同学或老师请教。

2、布置的课堂练习比较少,只限制在教材上的题,没有发展性的题。

3、教师对于商为什么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方的算理。讲解不够透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容易明白和掌握,同时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多样性”。把课本知识融入到一个更丰富的一个知识画面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第9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对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我了解到除法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将“除法竖式”作为一种“书写格式”进行教学,很突然的让学生去接受,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不利的。然后进行算理讲解,对于一部分优等生这样做是可行的,他们能够理解,但还有更多的学生只能是不懂装懂。而且即使是那些优等生,在明白算理之后,仍然有诸多疑问还是无法消除。

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除法的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得数(商)的写法也不同,要写在竖式的上方,并且也要从高位开始写„„这么多的难以理解造成了除法教学的困难。在刚开始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时,甚至发现很多优等生也出现不会解答的现象,这使我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深的反思。

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它的出现给了学生一次强烈的视觉和思维冲击,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下跟加法、减法、乘法一样的竖式,让他们自己发现这种方法的缺点,然后在进行除法竖式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明了除法各部分的含义,按照横式的读法顺序进行书写。被除数——除号(除号被“厂”字形代替)——除数——等号(被横线代替)。等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进行除法竖式计算了,再回头解决学生的疑问: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学生可能就会领会:(1)先将大部分分掉,留下小部分再来分更加简便。(2)低位算起也是可以的,但比较麻烦。

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除法的笔算,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练习。而且练习必须及时,能够让我们当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教师的鼓励评价,随时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土鸡养殖合作协议下一篇:从满族老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