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可以采用。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1重视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前 ,学生要预习 ,叶先生之所以这样强调和重视,主要是因为预习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好基础。预习要让学生明确具体预习任务的目标。我一般要求二年级的学生预习时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拼音读准课文中要认的生字,并想出好办法记住生字。 (2)课文多读几遍,达到正确、通顺、连惯。(3)查字典理解要写的生字的意思并组词。 (4)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课堂教学注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动力 。

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自觉主动地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故事激趣导入法。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我先把本课的前半部分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再设置悬念“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们想知道吗? 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便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课文。再如游戏激趣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在教学中,如果能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把知识贯穿其中,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可以采用“找朋友”、“摘果子”、“我说你猜”等方法进行检查。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游戏中,巩固了生字,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2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把抽象的知识教学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这是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材的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环境,巧妙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联想。创设情境的方式和手段在很多。如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直观演示、问题设置、角色扮演等。在教学《识字4》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画面,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清清的河水,绿绿的草地上盛开着红红的花,再配上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昆虫头饰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昆虫, 并用一两句话作自我介绍。学生甲带上蜘蛛的头饰说:“我叫蜘蛛。我喜欢在屋檐下、大树上织网,捕捉害虫。”学生乙带上蝌蚪的头饰说:“我是小蝌蚪。我生活在池塘里,长大以后我就变成青蛙,帮人们捕捉田里的害虫。”……通过精心设置的场景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感官刺激 , 寓教于乐。不仅巩固了刚学的生字新词,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学习热情。

2.3 多让学生质疑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疑”是人类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低年级学生具有好问、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热心的辅导者,应当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教学《三个儿子》时,我先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然后在小组内质疑、讨论。有个学生问:“明明三个儿子都来了, 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我先表扬学生懂得提问题,再引导学生讨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了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不会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2.4 让学生自主学习 。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我们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给孩子无限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学习,让他们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识字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学生都能开动脑筋想出许多好办法。有的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生字:眨、踢等表示动作的汉字;有的用形声字特点识字: “堡”上声下形,“沟”左形右声;还有的编字谜,猜字谜识字:一个太阳。(旦 )弟弟靠在木头傍。 (梯 )

3课后拓展延伸

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到的知识, 要在课后进行实践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深化。课后的拓展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学了识字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后做生字卡片。有的学生做的卡片很漂亮。正面工工整整地写上生字,用不同的颜色标上拼音。背面写词语,并把卡片剪成不同的形状,漂亮极了。再如学了《画风》这课,我让学生回家后动手画一画风,写一写风。有个学生画了一幅画:微波粼粼的湖面,一艘小船停在岸边,柳枝随风摆动……在画的一角,学生用课堂学过的句式写了一道小诗“风来了,风把湖面吹动了,风藏在摇荡的湖水里。风来了,风把柳枝吹动了,风藏在摇摆的柳枝里……”学生在动脑想、动手做、动手画、做动手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全面地发展。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可以采用。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观

上一篇: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公正性运行下一篇:浅谈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