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洛阳与开封洛阳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6洛阳与开封洛阳

河洛文化与洛阳学

摘 要:自1989年至今的河洛文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开拓、繁荣和扩展等几个阶段。反思这20多年的河洛文化研究,虽然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层次在不断深化,但也存在研究人员参差不齐、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等现象。洛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要深化拓展河洛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河洛文化的研究水平,必须加强对洛阳的历史文化研究,旗帜鲜明地叫响“洛阳学”。

关键词:河洛文化;洛阳学;河洛学;包容文化

1989年9月,在洛阳召开的河洛文化研讨会,标志着河洛文化区域研究的开端,自此已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河洛文化的研究形式,也实现了由个人的自发性研究,向集体的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研究的转变;实现了由地方学术团队组织,向国家学术团体以及全国政协组织研讨的转变;实现了由主要在洛阳举办学术活动,向省内其他地方、南方诸省甚至台湾举办学术活动的转变。河洛文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自2009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推进河洛文化研究的深化与提升问题。提出和开展“洛阳学”研究应该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河洛文化研究的回顾:从初创到辉煌

1.1989—1992年:河洛文化研究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89年9月、1990年10月、1991年9月先后召开了由洛阳市历史学会、洛阳市海外联谊会主办的三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其中,第三次会议以专题研讨即夏商文明为主,所出版的《夏商文明研究》论文集,与前两次会议出版《河洛文化论丛》第1、2辑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明显区别,与河洛文化研究似乎也存在一定距离。但1991年8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为五周年“队庆”举办“河洛文明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河洛文明论文集》,这次会议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第三届河洛文化研讨活动。

我们从这三次研讨活动,可以看出几个特点:一是虽然大部分与会人员都是洛阳学者或河南学者,但也邀请了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如出席第一届河洛文化学术研究会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芝荃、杜金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李先登,等等;出席河洛文明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宇信、杨升南、卢兆荫、宋镇豪,中国科学院的黄盛璋,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李先登,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雷从云,等等。参加这些研讨活动的还有郑州、开封等地文博系统、社会科学院和相关高校的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泰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这反映了河洛文化的研讨一开始就具有高端性和国际性。二是研讨的内容均涉及洛阳历史考古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河洛文化相关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如韩忠厚的《试论河洛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陈昌远的《先秦河洛历史地理与河洛文化历史地位考察》,李先登的《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窦志力的《河洛文化浅说》和《河洛文化的内涵与特性述论》,任华光的《根在河洛》,杨彩霞的《“河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初探》,王新年的《河洛文化的地域和特点》,窦志力、刘佐泉的《客家“根在河洛”考》,黄明兰的《谈河洛文明》,蔡运章的《河洛学导论》,等等。

2.1993—2003年:河洛文化研究开拓阶段

第一,河洛文化的研讨活动走出洛阳。值得关注的是于1993年10月在巩义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巩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以“洛汭与河图洛书”为主题的“炎黄文化与河洛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成果丰硕。河南、北京、河北、江西、安徽、江苏、湖北、山东、湖南、山西、辽宁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代表共174人到会,收到论文105篇。其中,涉及河洛文化的文章有戴逸的《关于河洛文化的几个问题》,程有为的《河洛文化略论》,李昌韬的《河洛文化的形成及发展》,许韶立、王庆生的《论地理环境与河洛文明》,张天周的《客家根在河洛论》,徐晓望的《论河洛文化的南传与闽文化的崛起》,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河洛文化研究已经在洛阳以外得到重视。另一次研讨活动是2002年10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在郑州主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有60余位代表参加,所收论文更侧重于两岸在姓氏、民俗、移民、语言等方面的关系,不少台湾代表就是从这次活动开始与河南建立了持久的联系。①此外,2002年8月,河南省组织的“中原文化台湾行”活动,在台北举办了“河洛文化研讨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永宽研究员专门作了题为《中原姓氏寻根概述》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到巩义、郑州甚至到台湾举行研讨会,是河洛文化影响力扩大的具体表现。

第二,河洛文化专门研究机构的设置。1992年6月,由省社科院与巩义市联合组建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洛文化研究所”(1992年至1998年),是目前所知的国内第一家河洛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该所立足于对洛汭与河洛文化的研究,不但承办了“炎黄文化与河洛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且出版了《洛汭与河图洛书》一书。洛阳工学院(今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分别于1995年、2002年相继成立,实现了高校河洛文化专门研究机构的新突破,至今这两个机构还在发挥着重要的学术作用。此前,1995年6月,国内知名学者倡导成立“中国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和1995年9月洛阳市委统战部隶属的“洛阳河洛文化研究院”,都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建立河洛文化专门研究机构的热情。②

第三,河洛文化研究成果的出版。除了前述若干本论文集外,一是在《文史知识》1994年第3期推出了“河洛文化专号”,张世军、张岱年、张书田、刘家和、韩国磐、朱绍侯等专家和领导的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后,引起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二是洛阳和郑州学者出版了一批专著。如史善刚主编的《河洛文化论纲》,2003年出版的12本“河洛文化系列丛书”;周文顺、徐宁生主编的《河洛文化》,郑淑真、萧何、刘广才主编的《根在河洛》,张华、萧河、刘广才编著的《台湾河洛郎》,等等。据我们对2004年之前的河洛文化论文的粗略疏理,这一阶段在河洛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和定义以及河洛文化性质和地位的讨论方面,均已取得了较多的代表性成果。③

3.2004—2009年:河洛文化研究繁荣阶段

第一,河洛文化研究由区域上升到国家层面。2003年10月,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在郑州召开。2004年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罗豪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陈义初等到郑州、开封、洛阳进行调研。6月,河洛文化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在郑州正式成立并开启了工作机制。9月,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11月正式举行了“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2006年2月,在罗豪才、张克辉、张思卿、陈奎元等全国政协领导的倡导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标志着河洛文化研究由地方主导而上升为国家主导。

第二,河洛文化研讨活动在河南四处开花。2004年11月,在郑州举办“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代表150余人到会,收到论文93篇,会前将论文正式结集为《根在河洛——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4月,在洛阳召开“第五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40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240多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2007年10月,在安阳举行“第六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26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133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殷商文明》。2008年9月,在巩义召开“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30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153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2009年10月,在平顶山举行“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50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180余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此外,2008年11月,“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期间,在苗栗举办了“2008年海峡两岸河洛文化论坛”。时任河南省政协主席的王全书作了《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的主旨演讲。2009年7月,在台湾举办了河洛文化与台湾姓氏座谈会,时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邓永俭作了《河洛文化与台湾姓氏》的演讲。2009年12月,时任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的徐光春在中国文化大学作了《河洛文化与台湾》的专题演讲。这一阶段的研讨活动规模大、主题明确、规格高,使海内外参会嘉宾对河南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河南在海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第三,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带动河洛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2004年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河洛文化研究——河洛文化起源传承与影响”获准立项,截至200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河图洛书探秘》(王永宽)、《河洛文化概论》(程有为)、《河洛文明探源》(李绍连)、《图说河洛文化》(杨海中)、《中原移民简史》(任崇岳)、《固始与闽台》(李乔、许竞成)等专著,以及前述8本论文集。2006年9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研究”获得立项,2009年与2010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河洛文化与中国易学》(史善刚等)、《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安国楼等)、《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杨海中等)、《河洛文化与宗教》(温玉成等)、《河洛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薛瑞泽等)、《河洛思想文化研究》(董延寿等)共6部专著,共计230余万字。与此同时,薛瑞泽与许智银的《河洛文化研究》、徐金星与吴少珉主编的《河洛文化通论》等两部专著以及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的《河洛文化论丛》第三辑、张素环与刘道文主编的《河洛文化研究》、徐金星主编的《河洛学与民族圣地研究》等3部文集也陆续出版。此外,《光明日报》还刊发了李学勤、刘庆柱、许顺湛、李民、王子今、程有为、王永宽、高秀昌、谢重光、汤一介、杨海中、朱绍侯等专家的12篇文章,以及以杨海中执笔的《河洛文化:连结海峡两岸的纽带》的长篇文章。这对河洛文化的宣传都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4.2010—2015年:河洛文化研究扩展阶段

第一,河洛文化研讨活动走向东南地区。2010年9月,第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广东广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代表300余人到会,会议收到论文126篇,会前结集出版了《河洛文化与岭南文化》。2011年4月,在台北举办了第十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40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128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台湾文化》。2012年10月,第十一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江西赣州举行,150人参会,收到论文102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2014年6月,在福建厦门举办了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20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110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2015年10月,在台湾新北举办了第十三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15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70余篇,会前出版《河洛文化与台湾》。河洛文化的研讨活动,走向广东、江西和福建,尤其是两度入台,极大地提升了河洛文化的影响力,也使河洛文化研究更接地气,更加促进了河南与东南地区的文化互动。

第二,河洛文化的国家课题成果丰硕。河洛文化的研究仍得到全国社科规划办的大力支持,2009年4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河洛文化与闽台关系研究”获得立项,已出版《河洛文化与客家优良传统》《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台湾知府陈星聚评传》《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综论》《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述论》等专著。2012年3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河洛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及创新”获得立项。此外,洛阳学者推出《河洛文化论衡》的专著,反映了洛阳学界对河洛文化研究的最新观点。

二、河洛文化研究的反思:成绩不小,问题不少

1.研究者对河洛文化研究的反思

河洛文化进入繁荣阶段后,参与者和研究成果数量虽然较前一阶段明显增多,但也出现了人员参差不齐和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对此,韩石萍在研究河洛文化若干问题时,将“河洛文化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作为专门的部分,她认为这些问题包括:“第一,研究方向不明确。对河洛文化中的某些问题反复研究,资料反复使用,抄录现象比较严重,叙述多、创新少。第二,研究不够全面、均衡,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对考古文物方面研究较多,而理论性、综合性研究缺乏探讨。”④同时,她也强调河洛文化应选择一些重点研究课题,以提高河洛文化的研究水平。石玉梅也谈到河洛文化研究的不足,不仅是“对本地域特色的研究不足”而且是“对河洛文化渐进式辐射的研究不足”。⑤这些不足有的直到现在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薛瑞泽、许智银在探寻河洛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时认为,研究队伍几乎谈不上整齐划一,研究选题无目的,不能有的放矢,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很难全方位展开,这些显然制约了研究的深入。⑥李晓燕在谈到河洛文化研究的瓶颈时,也谈到“如何整合河洛文化研究的力量,如何使河洛文化研究既深入又普及等等”⑦。这些都是河洛文化研究整体上遇到的困惑。

从研究的“旁观者”来看待河洛文化研究问题似乎更能“入木三分”。李振宏在谈到河洛文化研究时认为,虽然“在国内诸多地域文化研究的比较中,河洛文化研究算是一个亮点”,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浮华而不繁荣、热门而不深入”,最关键是“主流学界的参与不够,学理性方面的探究不够”。因此,“抛弃急功近利式的浮躁,吸引学者的加入,推进学术性的探讨,是今后河洛文化研究深入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⑧

河洛文化研究有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通病,这种研究与特定学科研究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学术的规范度明显受到了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所以稳定研究队伍,自始至终都是河洛文化研究的关键。

2.组织者对河洛文化研究的反思

河洛文化研究的组织者是河南省政协与全国政协的领导。在第三阶段开始前的准备时期,应该说在郑汴洛召开专家座谈会,比较多地听取了专家对河洛文化研究的意见与建议,而且还到湖北、湖南、安徽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在区域文化研究方面的经验。

自2006年开始,河洛文化研讨要注意的问题都引起了研究会领导的关注。如2007年,郭东坡会长在安阳会上提出“河洛文化研究要突出重点”“要加强河洛文化与相关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2008年,陈义初常务副会长在巩义会上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其中有一个就是“发掘与扬弃的关系”,这就说明河洛文化有优秀的和糟粕的东西,需要“批判糟粕”。王全书主席也提出“要多做深度研究”。2009年,陈云林会长在平顶山会上,在对河洛文化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时也提出“研究要不断深入”“队伍要积极整合”。尤其是在2012年,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换届会上,邓永俭常务副会长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整合研究力量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合作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争取有新的突破;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比较研究方面还需要进行有益的探索;两岸合作与海外交流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等。”⑨因此,河洛文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研究会领导的持续关注,有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解决。如河南与东南地区研究力量的整合、研究课题的协同攻关等。这些在其他地域文化研究中似乎不好解决的问题,在河洛文化研究方面协调处理得相对比较好。

3.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的路径探索

2014年12月,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等单位,在郑州联合举办“河洛文化研究高层论坛(2014)”,这次论坛的主题就是“河洛文化的回顾、反思与前瞻”。这次会议汇聚省内长期参与和关注河洛文化研究的专业研究工作者以及来自北京的知名专家和领导。徐光春顾问提到了对河洛文化基本问题的关注,即要研究河洛文化的“源”“脉”“形”“核”“位”“力”。这对于深入开展河洛文化研究无疑具有启迪意义。⑩

学界对于河洛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河洛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不等同于一般的地域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认知。刘庆柱认为“河洛文化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治文化’的历史载体”“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治文化’的软件——思想文化、人文文化物化载体之源”“开启了多民族国家的新时代”。B11因此,河洛文化支撑“国家统一”的政治使命是不言而喻的。宋豫秦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时期河洛文化的特质进行研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形、气候、景观、资源等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区位、文化、政治等社会生态系统,组合而成“复合生态系统比较优势”B12,从而成为古代中国的核心。这实际上是从一定的学术高度回答了河洛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似性,这也正是河洛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关键所在。

河洛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归纳为“学”与“用”的问题:一是关于河洛文化基本问题的认识。涉及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基本概念、特点内涵等,这些问题从河洛文化研究开始便已提出,在持续的研究中不断有人涉及。“对河洛文化自身内涵、特点、形态、传播与辐射等,从人类学、文化学、传播学等角度切入进行全面深入的学理探讨,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与不同地域乃至异国文化的对比,梳理其内容、概括其个性,是非常必要的。”B13实际上,“河洛文化研究需要向学术性回归,需要展现地域文化魅力。将河洛文化置于学理性的视野下进行考察,摒弃一般性的泛泛而论,在研究深度上下功夫,揭示河洛文化的丰富内涵”B14。因此,学术回归,并在基本问题上形成共识极为重要。二是要加强对洛阳的研究。河洛文化的核心是洛阳,不研究洛阳,犹如花朵的心是空的,没有核。洛阳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的问题搞清了,河洛文化的核心问题就搞清了。尽管“河洛文化等同于洛阳文化,认为河洛文化是洛阳的地域文化”B15是有失偏颇的,但是研究河洛文化“要特别重视洛阳”B16,要“紧紧抓住洛阳这个河洛文化的核心,深化研究,扩大影响”B17,旗帜鲜明地叫响洛阳学,应该是河洛文化研究下一步要关注的事情。三是河洛文化研究的成果要普及和利用,要形成产业。河洛文化研究成果涉及惠民问题,涉及让更多的人接受问题。能否形成“河洛文化产业带”B18,能否形成“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B19,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河洛文化研究的提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洛阳学势在必行

1.回归洛阳是河洛文化研究提升的标志

第十四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洛阳举行,标志着河洛文化研究在繁荣扩展之后,回归到河洛文化的源头地。从1989年由洛阳学术单位开启河洛文化研究的大幕,至今已有近30年时间。河洛文化研讨在这期间尽管大举扩展,在域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河洛文化研究要重视洛阳,洛阳历史文化研究是河洛文化研究的关键,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深化河洛文化研究就应将河洛文化上升到河洛学这个层面,这种观点尤其在洛阳学界较为盛行。“河洛文化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独立学科,即河洛学,也取决于它有与其他学科区别的典型特征。”B20实际上学科之间有差异,才会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是因为差异而有不同的命名。“河洛学就是以洛阳古代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发展和未来发展战略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B21这种学科所强调的“综合性”实际上与地域文化的古今延伸并不矛盾。无论是河洛文化还是河洛学,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河洛文化研究的侧重点虽然在历史文化,但也应包括河洛地区的当代文化和文化资源的利用。

学界在讨论河洛学的时候,对于河洛学所表述的内容,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蔡运章认为“‘河洛’既是古代河洛地区的称谓,也是历史上洛阳的别称。河洛学就是以洛阳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战略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B22徐金星则从三个层面解构河洛学。他认为:“河洛学是研究河洛文化及其价值与意义的综合性学科。”“河洛学是研究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探索其理念、价值与精神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河洛学是以研究洛阳历史文化为基础,以建筑有古都风象的现代洛阳为目的,为洛阳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前瞻性规划的综合性学科。”B23虽然不少人关注到河洛学的中心问题在于研究洛阳,但程有为对河洛学则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与“中原学”“河南学”相比较,“河南地域文化学的名称,‘河洛学’是最佳的选择”。B24程先生不但将河洛学界定为“河南地域文化”,而且时间上以古为主,地域上以河南为主。

在讨论河洛学时,大家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河洛学要高于河洛文化,或者说河洛文化研究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可以提升为河洛学了。实际上,从国内区域文化研究的历程看,文化与学科在有的地方是并行不悖的。北京学的提出,并不是研究北京文化积累的结果,而更多偏重于北京综合发展的需要。长安学则几乎是陕西历史文化的代名词,而长安学的提出,似乎并不全是长安文化研究积累提升的结果。

河洛文化的概念,经过二三十年反复研究与宣传,已经得到海峡两岸以及关联地区、关联族群的认同,这种认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具有宽泛性,而这种宽泛性,一方面包括河洛地区较之洛阳更为宽泛,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看,更具有代表意义;另一方面河洛文化的扩展,所涉及的客家族群与闽南族群,某种意义上讲,河洛文化正是中原与东南地区相关族群联系的纽带,文化的纽带意义更加顺理成章,学科的称谓则过于严肃,而这种概念的讨论或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而无法达成共识。因此,就目前而言,我们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河洛文化研究的深入,推动更多相关联的族群去认同河洛文化,河洛文化的重点还是历史辉煌的发掘以及当代应用价值探寻。

河洛学其实还是一个历史概念,“河洛之学”“河洛学”与前述学者所讨论的河洛学有着显著差异。因为历史上的河洛学,就是河图洛书之学。河图洛书的说法由来已久,但为北宋易理大师陈抟所倡导,“自陈抟之后,河图洛书作为河洛之学,成为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B25。河图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与八卦、周易有着内在的联系,成为历代儒道关注的对象,宋代的河图洛书研究成绩最大,对数字(九、十)、形状(方、圆)有着不同的解读,因此宋代的河洛学成了一门学问,并与自然科学产生了广泛的联系。B26实际上,在倡导河洛学的学者中,最早也将河洛学界定为河图洛书之学。“河洛学亦名图书学,是中国古代经学界研究河图洛书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产生于战国,兴盛于汉魏,衰落于西晋、南北朝、隋、唐,复兴于宋,千百年来,支脉繁衍,延绵不绝,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B27既然河洛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专门学科,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连续千年的研究成果,在古今学界有明确的认知,一旦我们将已经形成共识的华夏核心文化的河洛文化界定为河洛学,在学界引起混乱与争议是显而易见的。

2.河洛文化研究提升的标志是洛阳学

河洛文化研究,在最初以洛阳为核心是正确的。这是因为河洛文化的关键是洛阳的历史文化,只有对洛阳的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阐释清楚河洛文化的内涵,因此将古今洛阳研究提升到洛阳学的高度,将洛阳学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已属迫在眉睫。

一是洛阳名洛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洛阳名洛阳有2400年的历史,从战国至今没有改变,洛阳的名字深深地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辉煌联在一起。在这期间,北京的名称有燕、幽、北京、北平之变化,西安的名字有长安、西安之变。因此洛阳的名称悠久,都是其他大古都无法比拟的。二是洛阳的建都始自夏代,汉唐时为主干,北宋仍为西京,前后有15个朝代为主都或陪都。洛阳为都可以早到4000年前,累积为都时间2000余年,在中国西安、开封的东西古都轴线上,居于中心地位。洛阳为都时间之早,累积为都时间之长,较西安、北京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洛阳的历史文化具有根源性、主干性两个明显的特点。洛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诞生于此。中华文化最早根源于洛阳,中华文化最早辉煌于洛阳,洛阳为中华文化圣城。四是历史上有大量与洛阳有关的文献,除正史中数量相当的有关洛阳的文字外,《洛阳记》《洛阳伽蓝记》《洛中九老会》《洛中耆英会》《洛阳缙绅旧闻录》《洛阳名园记》《洛阳花木记》《洛阳牡丹记》《洛阳名城记》《洛阳游记》《洛阳金石录》《洛阳石刻录》《洛中记异录》等大量地方文献,以及与洛阳有关的府县志书,构成了研究洛阳的文献基础。尤其是洛阳出土的大量墓志资料,更为洛阳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五是洛阳学的概念,虽然在国内有人提及,但真正以洛阳学命名,正式将研究洛阳的学问称为洛阳学,还是始自于日本学界。2010年11月,在日本举行了有中国、日本学者参加的洛阳学国际研讨会。B28日本以及海峡两岸的学者参加了在东京明治大学举行的洛阳学研究的国际盛会,之后在中国洛阳,韩国也先后举办了洛阳学的国际研讨会。这说明洛阳学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与响应。

河洛文化的核心是洛阳,河洛文化研究的提升是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洛阳学。目前,以城市命名的学问有长安学、北京学、泉州学、杭州学,甚至有人提出要构建张家口学。“北京学是一门研究北京城市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的北京综合体的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应用理论学科。”B29北京学更多地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而“长安学应是依托于周秦汉唐文明,对以古代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B30。从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主导者来看,对相关对象的认识显然是有区别的。长安学更多地关注历史,研究的是盛世文化,B31而且面积涉及整个陕西,实则是陕西历史文化的代名词。而北京学则立足于对古今北京城市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北京学的研究与有的学者所倡导的“西安学”更为接近,因为西安学“就是通过人文的、社会的、自然的各个侧面的研究,对以现西安市为中心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中核心区域的文明形成基础,及人类社会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整体研究的一门学问”B32。因此,有关西安、北京相关学科的界定,对于洛阳学无疑具有参考意义。

河洛文化的提升关键点在洛阳,但是河洛与洛阳、河洛文化与河洛学显然不能画等号。洛阳学的定义应该借鉴北京学和长安学。我们认为,所谓洛阳学应该是以洛阳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古今洛阳城市发展规律探索的学问。就范围而言,以文献中的“洛阳”,以及以洛阳为中心的洛阳地区,如河南郡、河南府的范围为研究的界限;就时间而言,以古代厚重的洛阳历史文化研究为重点,但要涵盖古今洛阳城市发展规律、文化资源利用、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拓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因此,洛阳学的构建不仅有益于河洛文化的深入与提升,也对当代洛阳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中华文化圣城的确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河洛文化的研究已经走了27年的历史进程,要将深化和提升河洛文化研究当成河洛文化研究的重点,关键是要将洛阳作为研究重点,在河洛文化已往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洛阳学,加大洛阳学的研究,已属当务之急。只有洛阳学成为国际学问的时候,才是河洛文化在学术上立足和扬名的标志。

注释

①卫怀:《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综述》,《黄河文化》2003年第1期。

②薛瑞泽、许智银:《河洛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③张新斌:《河洛文化若干问题的讨论与思考》,《中州学刊》2004年第5期。

④韩石萍:《关于河洛文化的若干问题》,《根在河洛》,大象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⑤董玉梅:《目前研究河洛文化的几点不足》,《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11页。

⑥薛瑞泽、许智银:《河洛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55页。

⑦李晓燕:《二十年来河洛文化研究述评》,《东北史地》2011年第6期。

⑧李振宏:《大陆学界河洛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⑨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编:《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刊》特辑(二),内部资料,2012年,第41—54页。

⑩徐光春:《在河洛文化研究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1刘庆柱:《新时期河洛文化研究的历史使命》,《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2宋豫秦:《河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优势》,《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3杨海中:《对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的认识》,《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4王记录:《河洛文化研究的两个问题》,《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5刘红旗:《关于河洛文化研究的几点建议》,《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6杨海中:《对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的认识》,《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7张新斌:《深化河洛文化研究需要深入思考的若干问题》,《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8张希清:《河洛文化研究的几点建议》,《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19尹全海、李技文:《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河洛文化研究散论》,《黄河文化》2014年第4期。

B20郑贞富:《河洛学与河洛文化浅论》,《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B21蔡运章、赵金昭、董延寿:《河洛学导论》,《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B22蔡运章:《河洛文化与河洛学研究》,《洛阳月谈》2016年第1期。

B23徐金星:《构建河洛学——推进、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的途径和目标》,《河洛文化研究高层论坛(2014)论文集》,内部资料,2014年,第34页。

B24程有为:《关于重构河洛学的思考》,《河洛文化研究高层论坛(2014)论文集》,内部资料,2014年,第30页。

B25冷德熙:《河洛之学源流略记》,《中国文化》1991年第2期。

B26苏洪济:《河图洛书考释》,《史学集刊》1992年第4期。

B27蔡运章:《河洛学导论》,《河洛文明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475页。

B28[日]气贺泽保规:《洛阳学在日本诞生》,陈涛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

B29张妙弟、张景秋、张宝秀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B30李炳武:《长安学总论》,《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B31李小成:《长安学榷议》,《社科纵横》2009年第6期。

B32王杜教:《对西安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唐都学刊》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南 武

作者:张新斌

第2篇:开封洛阳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学号:1003611030

姓名:李倩

班级:环艺一班辅导老师:秦吉安

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简称汴,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总人口451万,辖尉氏、杞县、通许、兰考、开封五县和鼓楼、龙亭、南关、顺河、郊区五区,是黄淮海地区和连接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开封是中国七大古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于此,故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历史悠久,传统民族文化光辉灿烂,文物古迹驰名中外。开封有着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历史,特别是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郭宏伟,“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不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国际都会”之称。

龙亭,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南接宋都御街,目前,以它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开封最大的风景区。

进入龙亭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桥叫玉带桥。玉带桥是用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把潘、杨两湖连成一体,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占地面积83.13公顷。

站在龙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两湖碧水犹如二面镜子,优美娴静,一条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开封的悠悠历史之中。今日的开封尽收眼底。西南方是著名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中国开封翰园碑林和天波杨府。往北,古城墙仿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中国历代更迭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远方开封铁塔,雄伟挺拔,仿佛在告诉您开封过去和今天的说不完的故事。再往远方望去,那便是我们母亲河——黄河了。大殿下左右两组建筑,从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时官员们等候的朝房。

整个景区建在宋、金皇宫和明代周王府遗址上。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水色、明媚的四季同春园、典雅的盆景园、中原

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南总督王世俊在此修万寿宫,为节日大典遥拜朝贺皇帝之地,现存龙亭大殿即万寿宫的正殿。

龙亭大殿

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各有八间朝房,与大殿组成完整的宫殿院落,其内建有中国首座大型宋代蜡像馆,63个人物蜡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御道两侧为著名的杨家湖和潘家湖。整个园区碧波荡漾,垂柳依依,芳草如茵。即有北方宫殿浑厚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

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洛阳的自然风光同样引人入胜,“天津晓月”、“龙门山色”、“洛浦秋风”、“马寺钟声”等洛阳八景风格不同,景色秀丽,畅游其间,定会使您乐而忘返。 离开开封,经过近三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洛阳。到达洛阳站时已是下午5点多,出站后,我们直接找到的士候客区,打算找辆的士直接去网上定好的洛阳雅居公寓(小周老板告诉我们,起步价5元即到)。不料,在火车站候客的的哥听说我们只到家乐福,不是说要交班,就是让我到前面一点的的士。看来司机们想等去远点地方的乘客,在火车站等了许久,想跑远些多赚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打算乘68路公交(到解放路唐宫西路站),也没看到。最终,我们选择了一辆三轮跑跑车,司机大哥都没开价,三元钱就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找到雅居所在的鑫源小区后,我们径直乘坐电梯到B座14层,找到接待室。小周把我们带到了我们预定的向左走+向右走两间公寓,并告知我们空调已经在20分钟前帮我们开好先凉着了,很贴心的服务。并且,小周说,因为是淘宝网客户,所以我们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直接入住了。照片说明:洛阳雅居公寓——向左走情侣豪华单间因为这间就是席梦司直接铺在塔塔米上(反正14层,不用担心会回潮),所以小周老板说小孩子睡这间,掉下床不会受伤,所以婆婆带小女睡这间房间(向左走)的布艺沙发照片说明:洛阳雅居公寓——向右走情侣豪华单间布艺沙发旁边的磨沙玻璃房子是浴室,是不是也觉得有家的感觉哦?卸下身上的背包后,我们外出吃晚饭。小区对面就是繁华的购物商业区——新都汇。照片说明:夜幕下的新都汇我们在二层找到一家中西餐厅就餐,总

算吃上了一餐米饭啊。现在才发现饭还是好吃些,呵呵!酒足饭饱出来时,已经是灯火通明了,小女看到了一楼广场上有毛绒电动车,就选了个粉色米妮(比湘潭菊花塘公园便宜,那是10元/次,这里只要5元;并且都感觉时间要长很多)。女儿玩电动毛绒车等女儿玩够了,我们就去了附一楼的家乐福超市,买些洛阳特产带回家送亲戚朋友。第二天一早,我敲开接待室门退房时,小周老板甚至都没有来检查房间设备,让我们走的时候,直接关好门就行。正是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走之前居然还把两间房间的床铺好,整理好了(明知道公寓等我们走后就会要换下整套床品,迎接下一位顾客)。出来后,我们到新都汇二楼的“永和豆浆”吃完早饭,就直接打的到火车站。到寄存处把背包存好后,乘坐81路公交前往龙门石窟。我们在洛阳的这天是不晴没雨的阴天,窗外凉风袭人,适合游玩的绝佳天气。因为81路起点站就是火车站,我们上车就找到了三个座位,经过50分钟的车程,我们顺利到达终点站——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石窟售票处离公交车站还有一段距离,要经过一条购物(旅游纪念品)步行街。龙门石窟的门票120元,括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这条河就是伊河,龙门石窟就位于伊河两岸,由此分成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河对岸山上的就是香山寺照片说明:宾阳三洞照片说明:摩崖三佛龛照片说明:万佛洞内的小佛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每尊只有4厘米高)。其一万五千尊小佛并非数出来的哦,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照片说明:万佛洞内左侧墙的一部分照片说明:奉先寺的主尊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莲花童子,一旁的俄罗斯友人都被小女的搞笑表情逗笑了前几天的伊河洪水冲跨了河堤,致使龙门石窟关闭两天冲垮的河堤有两段,这段地势较高,所以没有堆沙包洛阳以牡丹花著称,这是牡丹石(旅游购物店都能买到的)虽说现在不是洛阳的旅游旺季(呵呵,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涌向了上海),但龙门石窟的人还是挺多,所以只有在这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照张没游客当背景的照片了(可惜远处楼梯上还是有小伙子)从西山去东山的路上,给西山一张远景(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

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东山的一个照相点,在这里可以拍到奉先寺的全景照片说明:白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3篇:关于赴洛阳郑州开封学习考察的报告

5月11日-13日,团市委副书记赵楠带领机关相关同志,就共青团参与文明城市管理和创建以及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型节会活动两个重点问题赴洛阳、郑州、开封等地学习考察。学习考察采取交流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三种形式。我们感到这次学习考察很有收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查背景

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将于2012年9月在我市隆重举办,这将是建国以来南阳第一次承办国家级大型集中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团市委将承担农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并且已经与市委、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近期农运会志愿者工作部将挂牌投入正常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统筹做好农运会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迫切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外地大型集中活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先进经验。

5月3日,在全市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大会上,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其昌要求团市委下更大的功夫服务“六创一迎”工作,组织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迎农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把筹备农运会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加强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成果,为提高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做出新贡献,尽快把南阳建设成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共青团服务文明城市管理和创建方面,郑州、开封、洛阳走在全省前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 1 -

二、学习考察情况

近几年来,洛阳市先后承办了2009年世界集邮展览、2010年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和牡丹节,郑州承办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炎黄祭拜大典和少林武术节,开封承办了第五届豫商大会、中国菊花展览和清明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型节会活动方面,洛阳、郑州、开封三个城市各有特色。洛阳邮展的青年志愿者是面向全国招募的,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高,所需志愿者数量由组织单位提供,团洛阳市委按1:1.2的比例放大确定。对于确定入选的志愿者提供工作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组织体检,配发三套服装,制定了相关的纪律规定,工作表现由用人单位负责考核,考核表放入志愿者个人档案,工作期间,交通、食宿统一安排,上岗服务每天补助40元,邮展结束后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命名表彰,颁发奖品和纪念品。洛阳邮展的志愿服务经验对于我们做好农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很有借鉴意义。郑州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高端志愿服务上,郑州团市委依托郑州旅游学院,把志愿服务的亮点充分展示出来。该学院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志愿者88名,为上海世博会提供志愿者186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该学院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该学院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输送了两批青年志愿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我们可以考虑农运会的贵宾接待、开闭幕式、文艺演出、颁奖仪式上使用高端志愿者。开封团市委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依托开封的几所高校,召开了志愿者服务大型节会誓师大会,在经费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市领

导和社会各届的普遍好评。

在共青团参与文明城市管理和创建方面,由于郑州新区、洛阳新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非常高,要求团的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团洛阳市委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节庆以及重大事件,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和“我做城市美容师”活动,践行文明礼仪,规范文明交通,倡导健康文明出行。团郑州市委比较重视基层文明创建和文明细胞建设工作,近年来相继开展了“志愿服务无国界,爱心传道在绿城”、“志愿服务添新绿,携手共建友谊林”、“争做志愿者,创造新生活”和“青春之城,礼仪之城——共青团郑州市委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系列活动,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青少年文明教育基地建设,从源头上重视青少年文明习惯的教育养成。开封团市委按照开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指挥部的要求,加强与市文明办的联系协调,定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检查验收,举办了“向陋习告别,和文明握手”等系列活动。

三、感受和体会

三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确实感到受益非浅,使我们增强了做好农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信心,消除了畏难情绪,初步明确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感受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澄清一个概念。关于什么是志愿者,社会各界可能会有模糊的认识,志愿者是传播文明的天使,志愿者不是廉价的农民工劳动力,志愿者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志愿者代表的是良好的社会文明形象,倡树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

代精神和文明理念,志愿者从事的工作虽然是无偿的,但他们的劳动必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志愿服务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应该而且必须由政府买单。

(二)要明确一个前提。经费充分保障是开展志愿服务一切工作的前提。从学习考察到开展工作,从招募培训到舆论宣传,从上岗服务到奖励表彰,没有经费保障的确寸步难行。我们请求筹委会尽快划拨农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并切实加强对经费运行的全程监督。

(三)要完善一套程序。我们必须尽快熟悉农运会的各项议程安排,根据议程确定志愿服务的项目分类,每项议程需要多少志愿者由用人单位提供,我们负责综合测算和招募培训,当然近期主要工作是尽快把志愿者工作部运转起来。

(四)要把安全管理贯穿始终。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志愿者的权益,切实开展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志愿者飞信群,重点抓好志愿者的安全信息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意见和建议

1、农运会志愿者工作部成立后,组织相关人员到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地学习考察,继续学习志愿者服务大型集中活动的先进经验。

2、近期举办全市青年服务“六创一迎”座谈会,启动共青团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专项行动。

3、搞好志愿服务的综合测算工作,设计志愿者服装、口号、标语等工作,在报纸、电台、网络等新闻媒 体上组织一些初步的

宣传报导。

4、到9月份即农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以大

一、大二学生为重点群体,启动赛会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

5、明年利用假期、双休日等时间集中开展志愿服务专项培训。

6、农运会开幕前,举办青年志愿者服务农运会誓师大会。

第4篇:李白与洛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701年生于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762年病死于族人当涂县令李阳冰之处。

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外远游。坐船东下,出三峡,过荆门,到达江陵,游洞庭湖,登庐山,到金陵后住在杨州。27岁时,他离开扬州,经汝海,到达安陆,结婚后在安陆定居。安陆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再望北就是东都洛阳。这样李白就以安陆为归宿,三游洛阳,园了他畅游帝乡的梦想了。

李白第一次游洛阳,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那是他首次赴长安求仕,均无结果。十九年夏,他愤然离开长安,经过洛阳,但未在洛阳停留。秋天,李白从安陆路过嵩山,会见老友元丹丘后,来到洛阳龙门夜宿香山作诗《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是年冬,李白再游龙门,在欣赏北国的雪景时,“举声梁父吟”。此时,李白在(梁父吟》诗中追求自己投谒的艰辛“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谷,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乐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从额叩关阍者怒”。再一次表达为皇上起用的强烈愿望:“长啸梁父吟,何时见阳春”。

第二年,李白自春至秋,都在洛阳游历。他曾在天津桥观赏三月桃李。三月的洛阳,青风荡漾,“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在洛阳游历将近二年,此时萌生思归安陆之意。在洛阳又结识元演、崔成甫等朋友,到了秋天李白告别诸友回到了安陆。

李白第二次游洛阳,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这年的春天,他在太原北游雁门关后。接到朋友元丹丘的来信,旋南返洛阳。“仆在雍门关,君为峨眉客,心悬万里外,形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闻元丹丘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客》)在李白一生交往的朋友中,元丹丘是相知相交最深的。元丹丘是一位道士,早年在峨眉修行时,就与李白相识,后隐居嵩阳,李白又到嵩岳与他相会,尽游三十六峰,晚间二人同床而卧,抵足而眠。

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载(744年)。这年,李白受招入宫已经三年了。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了。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五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己。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生活的真实写照。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这年春天,李白自长

安回到东都洛阳。此次洛阳之行,李白会见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双子星座,珠联璧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龙门、金谷、玄元庙、天津桥都曾留下二人的足迹。诗仙,诗圣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第5篇:

上一篇:加强什么监管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质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