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问题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对10 k 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1.1 10 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

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而言, 主要是指配电网中中性点没有进行人为的与大地相连接。实际上, 这种类型的配电网主要是通过电网之后与对地的电容进行接地的。在当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产生了单相的接地问题时, 相应的能够承受线电压的有关电气设备其供电的能力并没有受到影响时整个系统仍然可以继续运行。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运行供电的时间只能允许为两个小时, 而长期性的在单相接地的情况之下运行是不允许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非故障相的电压将会升高, 对于绝缘的薄弱点而言很容易被击穿从而很可能由此引起两相接地时发生短路现象, 这将对相应的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 我们必须要设立有专门的监视装置, 从而方便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故障的产生并对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 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停电状况。

1.2 10 kV配电网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进行接地的方式

配电网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进行接地的方式, 主要是指配电网中一个或者是多个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与大地相连接, 因为消弧线圈的稳定工作状态和工频感性的电流, 使得它对于整个电网稳态工频的容性电流进行了调谐, 因此也称这种接地方式为谐振接地方式。对于消弧线圈的电感而言, 我们可以采用通过对接入的绕组进行匝数方面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节。在电网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形之下, 由于系统的中性点三相不对称的电压数值特别小, 因此在通过消弧线圈时所产生的电流也相对来说比较小。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过补偿的方式, 也就是使得系统的电容性电流能够瞬间的减小同时也不会引起谐振, 并且离谐振点更远。

1.3 1 0 k V配电网中性点经过电阻接地的方式

配电网中性点经过电阻进行接地的方式, 主要是指在整个配电网中至少要求有一个中性点能够接入电阻。中性点经过电阻进行接地的方式, 主要按照对于接地故障电流的大小进行限制和电流大小的不容要求, 分为了高、中、低三个值进行电阻的接地。在当中性点经过较低的电阻进行接地时配电系统产生了单相的接地故障时, 非故障的相电压升幅比较小或者是不升高, 对于整个电气设备的绝缘等级要求也比较低, 中性点的耐压水平应当按照相电压进行选择。在配电系统产生接地的故障时, 由于电流流过故障的线路比较大, 采用零序的过流保护可以较为容易的检查出故障线路所在, 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1.4 10 kV配电网中性点进行直接的接地方式

在电网中中性点的电位在任何的工作状态之下都保持零的状态。在这种配电的系统当中, 在单相接地的方式发生时, 这一相的接地点与接地的中性点发生短路, 在单相接地时发生短路的电流数值是最大的, 因此要及时采用继电保护的措施, 将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及时的切除。

2 对10 k V配电网中运用消弧线圈进行接地的方式研究

2.1 在10 kV配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有效的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要想解决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伴随着对配电网系统的不断改造, 如今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依据电网对于供电可靠性的相关要求, 我们可以将负荷分为三个等级:

一是第一级负荷, 对于这一级的负荷来说, 如果发生供电中断, 那么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人身事故, 造成电网设备的破坏以及生产的秩序长期得不到恢复等, 终将造成人民的生活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二是第二级负荷, 对于这一级别的负荷来说, 一旦发生供电的中断, 必然会造成电网中大量的减产, 人民的生产生活将再次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三是第三级负荷, 第三级负荷就是指那些所有不符合第一和第二级负荷的负荷。

2.2 10 kV配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进行接地的方式得到了人身安全方面的保障

在配电网中采用了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之后, 被接入大地的故障电流限制到了10A一下,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接地电流所带来的危害, 而对于那些瞬时性的单相接地的故障, 系统可以做到自行的消除, 这样也就使得人身触电的事故发生率大大减小, 而对于单相的永久性的接地故障而言, 因为其残余的电流很小, 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都十分低, 因此在带有故障进行运行的状态下, 即使发生了触电事故, 但是危害生命的比例很小。10 kV配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的方式接地, 可以很好的保障人身安全。

2.3 10 kV配电网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进行接地的方式很好的得到了继电保护装置的配合

对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在选择继电保护的问题上, 是一个一直难以攻克的难题, 但是如今也已经得到了解决方法。它也就是通过微机, 建立在微机运算的基础之上, 对于故障的参数进行运算和数学的分析这种继电保护都可以得到实现。通过微机的保护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敏程度和可靠性, 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对出现的故障线路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如今的接地方式很好的实现了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残流小难以与继电保护相配合的难题。

3 结论

总之, 就目前存在的配电网中, 随着电缆线路的不断增多, 电缆线路中电容和电流也逐步的呈现增大的情形之下, 以往所采用的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故障。但是通过低电阻和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是目前普遍所采用的两种中性点接地方式, 可在实际的运行当中它们还是各有利弊。本文主要对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问题进行了简单、笼统的介绍和分析, 认为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消弧线圈进行接地是未来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趋势。

摘要:10 kV配电网中中性点接地的方式通常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这其中主要包括有接地的故障类型、绝缘水的配合、供电的可靠性以及通信的干扰影响和人身安全的保障和设备的安全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在10 kV配电网中对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介绍, 并且重点对消弧线圈这种接地方式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10kV,配电网,消弧线圈,中性点接地

参考文献

[1] 伍丽敏.浅谈10 kV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J].煤矿设计, 2000 (7) .

[2] 陈凡.对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浅谈[J].科技资讯, 2010 (8) .

[3] 苏瑞雄.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问题的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 2009 (9) .

[4] 杨寅国, 陈力.10 kV配电网接地方式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9) .

上一篇:国际工程项目业主汇率风险管理方案下一篇: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