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生借阅的集中性与广泛性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由制度经济体制向知识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社会人民还是在校学生都对知识有着迫切的渴望,渴求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就给各类图书馆读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熟悉馆藏,了解学生借阅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因而需要分析学生借阅的主要特点——集中性与广泛性。

一、图书馆学生借阅的集中性剖析

(一)教学需要。

除了专业教学外,高校教学还有公选课,还有第二专业,对于这些课程的学习,由于高校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所以学生们每学期所用教材书籍与参考用书都是固定和集中的,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需要使得学生们借阅的书籍品种与借阅时间都是较为集中的。而且在每学期教学过程中,为了学好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为了通过考试,学生们也会经常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参考资料,这样在同一特定的时间段中,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借阅图书的时间与种类也是相对集中的。由教学需要所促成的学生借阅集中性,在实际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验证,如对于某一种图书,可能会出现在很短时间内被全部借出去,导致一些读者借不到该书的情况发生。

(二)兴趣爱好。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自己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为了拓展自身事业,丰富自身知识,他们会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这一便利资源,经常到图书馆中去借阅自己想看的、想了解的书籍。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过程中,由于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是固定的,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进行设置的,所以学生借阅也是集中在图书馆开放的这段时间里。即兴趣爱好也是促成图书馆学生借阅集中性的一个主要因素。除了在时间上具有集中性之外,对于有着相同兴趣爱好、有着相同就业方向和理想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图书的借阅往往也带有一定的集中性和共性。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某高校文科类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约有近80%左右的人借阅文学类书籍,有34.6%的人借阅社会科学类书籍,28.1%借阅自然科学类书籍;理科类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借阅文学类书籍的学生有72.3%左右,借阅专业相关书籍的有88.9%。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不管是文科类学生还是理科类学生借阅文学类书籍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侧面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往往会借阅同类书籍,是对图书馆学生借阅集中性的一种表现。

二、图书馆学生借阅的广泛性剖析

对于图书馆学生借阅广泛性的剖析需要以知识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属性院校要求来分析这种广泛性。对于科技类等高校,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精与深,而对于师范类高校,由于培养的是师资人才,所以学生更为注重的是知识的广与博。实际上,从更深层面对学生借阅广泛性进行剖析,不管是知识的精深还是广博,都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都需要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借阅专业相关书籍,既能丰富与拓展自身专业知识,又能使自身专业知识得到扎实与巩固,最终达到精深层次。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去图书馆借阅其他方面书籍来丰富自身知识,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既能增长自身见识,又能拓宽自身视野。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出于专业精深目的还是知识渊博目的,不管是学生借阅的集中性还是广泛性都或多或少地受学生本身心理特征和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即使是处于大学阶段,即将迈入社会,但绝大多数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尚未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心理特征也会因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当学生受到影响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借阅图书的时间、种类与数量,进而影响图书借阅的集中性与广泛性。这是通过对图书馆学生借阅集中性与广泛性分析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果,这一结果可以为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改进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图书馆馆员根据这一点可以改进读者服务模式,这对提升图书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

综上,图书馆学生借阅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与广泛性,这一集中性和广泛性是对学生汲取知识、满足自身对知识渴求的一种直观充分体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根据集中性和广泛性特点,图书馆馆员应全面了解学生借阅需求,熟悉馆藏分布,不断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摘要:图书馆作为一个收藏各种各样图书资料的场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教学中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所需书籍资料,在对外开放中,它可以为社会读者提供相应服务。本文以学生借阅为研究重点,对图书馆学生借阅中的集中性及广泛性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学生借阅特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关键词:学生借阅,图书馆,集中性,广泛性

参考文献

[1] 王好运.大学图书馆利用MOOC开展信息服务的挑战与对策分析[D].湘潭大学,2015.

[2] 王毅蓉.高校图书馆如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02):74-76.

[3] 蔡志敏.刍议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图书借阅管理[J].大众文艺(理论),2009(07):211-212.

[4] 杨伟.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5] 杜亮,朱广智.基于图书流通数据的大学生阅读倾向研究——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09):89-92.

上一篇:以人为本与高校教材目标管理下一篇: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