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2022-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学习

摘 要: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接受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物理。作者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探性实验

物理新课程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加强学生动手实验,多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有利于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素质。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当前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少量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少量的分组实验),学生偶尔做实验,也大都是程序式地“照方抓药”,根本用不着独立思考,更谈不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强调学生“记住”实验,而不是强调学生实验探究,所“探究”的实验没有失败的,总是“成功”的。

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探究,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法特征,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符合“知识源于行动”的观点。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地、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与独立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深刻的知识。哪怕是经历失败,体验失败,但从失败中发现不足,吸取教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重视科学探究方法与步骤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材上没有专门介绍如何科学探究,但我会在学生刚接触物理时,花几节课时间,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到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并及时问知道为什么吗?要怎样揭开谜底,知道真相?简单介绍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根据猜想与假设进行设计实验与收集有效的证据等,逐步引入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介绍科学家从生活中观察现象、进行猜想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并非深不可测,而是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与合理科学思维的结合,对相关的问题做尽量合理的猜想、假设,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2.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过程,但不少演示实验学生无法看得很清楚,也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亲历性体验。教学中将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滑动变阻器》教学中,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两人一组,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进行仔细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杆的粗细与电阻丝的粗细有什么不同?这样做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后,再结合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就很清楚地认识了滑动变阻器。然后又让学生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移动滑片,观察灯的发光情况。(考虑到学生可能把滑动变阻器与灯或电源并联,造成短路,实验时采用干电池。)学生连出的电路方式很多,甚至把干电池损坏了,虽然浪费了一节干电池,却在“失败”与“浪费”中掌握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从“失败”与“浪费”中吸取了经验与教训。由于所连的电路多种多样,对电路的影响作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请生学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的电路图,再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路,回答有关问题,最后总结出正确用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连接方法,以及电路的分析就有直观、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准备些“额外”的实验,“胜过千言万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而教材又没有安排相关的演示或分组实验,教师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讲解,往往是“事倍功半”。若能合理设计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再适当讲解,往往“只言片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局部短路》时,我就设计了右图所示的电路,要求学生用一条铜线依次连接(A,B)、(A,C)、(B,C)、(B,D)等,观察灯L1、L2、L3的亮灭情况。学生有了以上感性认识,再对局部短路进行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与理解,而且掌握牢固、深刻。

4.不要为了所谓的节约时间,把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

虽然“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十几个年头,但现实中,许多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解题能力,以及考试分数,而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比较忽视。为了挤时间、赶进度,大量的习题操练,一些教师就把探究性实验改成验证性实验或演示实验。这样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从根本上说,忽略了实验探究本身的功能,变相剥夺了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权利,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5.尽量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生的动手实验,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和学校实验室协商,为学生的课余实验尽可能地提供仪器设备上的支持。教师在年段室或教室角落放上一些实验器材,方便学生实验。如学生学了《密度、浮力》后,放上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烧杯、铁架台、密度计等;在学了《欧姆定律》后,放上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导线等;在学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放上光具座和透镜等。这样,可以为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同学提供继续实验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为那些对物理实验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更综合、更深入地学习、探究提供条件。这些学生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想法(有时教师也没有预料到),独立思考与探究,往往有智慧的火花闪现。

6.因势利导,保护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日常教学中发现,每次动手实验,学生总是非常兴奋、急不可待,表明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如果因此而大加训斥,甚至取消实验,则实为大错。应该通过耐心的教育和习惯的养成,因势利导,让他們“玩出”与本实验有关的新“花样”或获得“额外”的知识,达到充分动手探究的目的和效果。如调皮的男生做电学实验时,喜欢让小灯泡发出耀眼的亮光,甚至把灯泡烧坏,他们觉得这很刺激。教师应引导他们由此认识到额定电压及超过额定电压对用电器寿命的影响,多学到知识,保护他们探究的好奇心。这样,即使烧毁一个小灯泡也是值得的。对于不能取得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学会动手,树立信心。

7.因地制宜、随手取材做实验,体现生活中的物理

有些演示实验,可以因陋就简地让学生动手做。比如,让学生在上新课学习时,动手抽出竖立在钢笔帽下的纸条认识惯性,用双手摩擦生热改变双手的内能,用橡皮筋做声现象的一些实验,用两张纸做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等。课后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测同学百米跑不同路段内的平均速度》,回声现象,纸盒烧开水,自制滑动变阻器,自制电动机,等等。这种因地制宜、随手取材的实验,比较亲切,参与面广,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新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给学生课后实验和制作带来便利和启发。

李政道博士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十八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搞的,因此不会动手,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教师要常反思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做了什么,做得怎样。

作者:许凤珍

第2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摘要:笔者尝试趣味性优化教学法,讲究实效性,总结一套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英语兴趣倍增,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和素质,为今后学业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趣味性;优化教学;快乐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英国教育家洛克也主张“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式的”。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多满足学生们的天性,做到寓教于乐,不妨采用一些游戏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节同学们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积极性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学用结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忌繁、杂、重,(即繁琐、杂乱、重复)。要精讲,要变讲为提问,学中用,用中学。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相应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总之,一堂课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BookⅡ形容词和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应在班里边找边说:“Wang Xiao mi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王小明的外号就是“白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情绪高昂,争着回答另外的问题,那一课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课内外紧密相结合,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1.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

2.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3.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他们互帮互学“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三、优化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关键

1.灵活实施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循序渐进

2.过好单词关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

3.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设情景记忆:

A:Put on your coat?

B:Which one is my coat?

A:The blue one is your?

B:Oh,yes,its mine, Thank you.

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mine的意思,进一步引出新语言项目。

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开展竞赛,看谁的对话正确、流利;看看哪一组,哪位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的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五、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为了激发、保持、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认真钻研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秘密放地把其中一件物品,比如 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

T:Whats in my bag?学生猜后回答(宜单人进行)

S:Its a football.

T:No, it isnt.接着问另一个学生。

T:Whats it?

S:Its a book.

T:Yes, youre right.(如果学了clever还可进一步说)

T:You are very clever.

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学生定会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与其中。

教句子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述故事,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致勃勃,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六、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

从教以来,我一直尝试趣味性优化课堂的教学,讲究实效技能,使学生对英语兴趣倍增,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和素质,为他们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廖秀梅

第3篇: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英语

【摘要】本文论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作用,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故意犯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 质疑能力 课堂转变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质疑、鼓励学生去质疑、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转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积极状态。

一、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敢于提出心中的疑惑,这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个体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质疑、主动创造师生相互学习的环境,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他们不仅是师生,同样也是朋友、是合作伙伴。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生在质疑过程中给予教师的反馈,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每名学生的优点。

有一次,笔者在六年级某班教学“I don’t believe.”一课,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在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梁同学:“Ms Zhou,pandas eat for twelve hours a day. Lucky pandas. I don’t agree.一天有24个小时,熊猫就要吃12个小时,那它大部分时间都要吃东西,这不是很痛苦的事情吗?为什么还是lucky呢?”笔者回答道:“I think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eople take care of pandas,pandas just eat,play and sleep,so people think pandas are luck.”此时,另一名梁同学提出了他的疑惑:“Ms Zhou,the snakes can’t hear. They think the flute is dangerous?既然蛇认为笛子是危险的,它为什么不攻击笛子,而是在晃动身子呢?”同时,施同学也提出了她的疑惑:“Ms Zhou,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animals.”笔者的回答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看到了学生的机智,更愿意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

学生能够提出质疑的前提是会思考。质疑的巧妙之处在于: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产生疑问进而才去思考与探索,因此疑问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解答疑问则是课堂教学的下一个起点。能力不仅是提问的基础,对解疑也非常重要。学生在不断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

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封闭式、结构式的,强调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创造力及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探索与合作,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意识。实践活动表明,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开展,且是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及合作,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可使得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合作实施前,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合作点,使得每名学生都可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合作中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英语学习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内成员分为两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一方学生对另一方学生的观点提出质疑并阐述理由。这样的辩论,能够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能够使学生在质疑和辩解过程中学到知识、开拓思维。

其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经常生疑,教师可以故意犯错,给学生质疑教师的机会。师生之间的质疑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故意犯一些学生经常会犯的小错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例如笔者教会四年级学生Food这一课的“Do you want some...?”句型后,造一个句子:“I want some apple.”然后询问学生这个句子怎么样。苏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你造的句子是正确的,你的意思是你想要一些苹果。”皮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some后如果跟的是可数名词的话应该用复数形式,apple应该用复数,apples。”然后笔者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some后如果跟的是可数名词就应该连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 want some apples.”这样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

三、完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但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教师一说:“Very good!”全班学生就不假思索地说:“Wonderful!Wonderful!棒棒棒!”哪怕有的学生认为这名同学的回答并不好,有的学生还没有听清楚回答的内容是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把评价方式交给学生,不再只由教师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大胆地质疑,让他们站起来给回答的或者朗读的人、小组打分,并说出为什么给他们这个分数。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英语第五模块“I was two.”时,为了让学生会用“I Was....”“Now,I’m....”“She(He)was...then.”这些句型说出自己或是别人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笔者收集了一些学生小时候的照片,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照片,让四人小组用刚才的句型进行操练。四人小组的一名学生站起来说:“He is Xiong Taizhuo. He was short then. Now,he is tall and strong.”另外一组的学生就举手站起来点评说:“我给他们小组打90分,我觉得黄同学在说熊同学的时候未能抓住他的性格特点来说,I think he was cute then,now he is naughty.”另外一组的李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点评说:“我给他们小组打79分,因为我觉得黄同学没有说明熊同学内在的变化。”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的方式可使得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更强,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更为清晰、交流更为紧密,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此外,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必须同等关爱每名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潜力生,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与爱护,确保每个人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笔者认为,差生是不存在的,而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例如笔者教会四年级学生Food这一课的“Do you want some...?”句型后,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個体的差异,笔者先让四人小组在组内检查句型掌握情况,接着发放调查表,让学生用“Do you want some...?”这个句型去调查其他同学喜欢的食物,然后回到小组由记录员统计什么食物最受欢迎,最后汇报调查情况。在这堂课里,英语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的学生,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的角色定位,都可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

作者简介:周岚(1978— ),女,河南嵩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

(责编 刘小瑗)

作者:周岚

第4篇: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三、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五、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终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的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大关县寿山柑子村完小657400)

第5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锦龙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为了让我校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课教研组于4月16日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支教教师林怀琴进行了课堂展示,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林老师秉承了她一贯的认真务实的风格,精心备课。对《I like》中每个知识点都处理得非常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被林老师风趣幽默地的教学语言所感染,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课后,在教研组长洪老师的组织下,展开研讨活动。首先由林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仔细地对林老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意见。

本次活动不仅营造同仁间交流学习、共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林老师贯彻“快乐学习”的理念也让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受益匪浅。我们相信我校英语教学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6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听、说、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让知识中获得成功感。我是一位刚教学不久的英语教师,新课改带给了我们老师、学生的角色变化和教与学的益处。在经历培训期间,产生了一些心得感受和反思:

一、尽量创设各种情景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对话。

创设情境,可以提高英语课堂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学生练习听与

二、 先复习学过的单词。

小学英语课时较少,小学生容易忘记上一节课的内容,尤其是新学的单词和句子,我就上节课所学内容,采用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间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可以有效的复习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为新授内容打基础。说的良好机会,达到学生先模仿后学习的目的。

三、坚持用英语上课。

开始时用最简单的短语如Hello, Good morning等在学生听得懂听得熟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如果学生听得不太懂,我用动作、表情或适当的汉语解释说明,使学生能在英语气氛之中学习听与说,同时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

四、结合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是常用的直观教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用字母卡片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学单词、学对话等都可以用卡片进行灵活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扮演角色,进行会话,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英语是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应用功能,我认为学生会用英语才是关键,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让他们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了英语用了英语,同时

也增强了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目标,我将结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符合自己学生的英语教学法,运用新课程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得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的世界,提高农村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注重“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做好自我评价。我将不断的学习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为农村的小学英语教育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第7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

刘巨祥

【摘 要】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已是当前教育的普遍共识,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寓情感于学习活动,就是教育者须认真探究及实践的课题。为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以解决生活数学,尤显得重要。

【关键词】经历

体验

探索

生活化

实践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用“经历、参与、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数学活动与学生的体验过程已息息相关、不容孤立。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他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区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将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想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由于前者。因为后者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在创新教育的大前提下,我觉得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定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他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便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小学加减法法则”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有关商品的单价,以及商品的买卖,并且亲身去买一些商品。上课时,在复习了小数的意义及整数加减法的法则之后,让学生报出所买商品的名称、单价及应付的钱。然后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共应付的钱?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经亲身体验后,能从元、角、分的角度表达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也有的学生由于见到小数的都是小数的单价,能用小数的组成表示列式和计算的依据。然后观察找出所列竖式的共同点,并与整数加减法比较,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含义。这样巧妙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亲身体验知识的来源,有亲切感、真实感、兴趣高、体验深。 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中体验

(一)参与实践操作,促进经验获得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样,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如“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6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遵循迁移规律,学会解决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和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遵循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把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扩大形成内化,或者学生主动地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组去顺应新知识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探求平行四边形计算方法,很显然大部分学生用量底和边长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很自以为是,当学生用边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去比时,问题产生了,面积怎么会小了呢?看来量边长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大胆想象,动手操作,协作交流,及时点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绘学校平面图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小学生营造充分平等、和谐的体验 氛围是体验学习的重要前提;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是体验学习的关键所在。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他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才智》2011年27期 宋燕 [2]《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中小学电教》2012年第四期 吴连峰

第8篇:案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4年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教学

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案例)

位:

白银市靖远县靖远师范附属小学 教

师:

陈 慧 艳

联系电话:

13893040283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 :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知识的迁移,把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体来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图形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设计理念:

1.在观察、想象、推理、转化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2.亲身经历转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个大小不等、装满饮料的圆柱形杯子;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每组一个土豆或萝卜削好的圆柱、一把小刀、一个圆柱体转化长方体的演示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活先前经验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

(1) 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8厘米。(学生口答)

2. 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复习题抓住了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原有的知识和方法,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质疑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等、装满饮料的圆柱形杯子。

师:同学们想喝那一杯饮料?为什么?(想喝大杯里的,因为大杯装的多。)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杯子大?(看出来的。)

师:很好,老师再拿两个杯子你能不能看出来?[一个粗短,一个细长。] 师: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想办法计算它的体积或容积。)

师:如何来计算它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到底和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揭示并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1.联系旧知 猜想新知

师: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猜想一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猜想与底面积和高有关系。)

师: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同学们先想一想圆面积的转化过程。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目的在于激活先前经验,引发转化思想。]

2.操作演示 验证猜想

师:请同学们拿出土豆或萝卜削好的圆柱,结合圆的转化过程在小组内切一切、拼一拼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

[抓住了学生爱说爱玩的特点,都能积极参加,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转化过程。这里不要求学生切拼的很规范,只在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转化方法就可以了。] (学生可能会沿着圆柱的高切成8块,拼成近似的一个长方体。也可能沿着圆柱的高切成12块,拼成近似的一个长方体。还可能沿着圆柱的高切成16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怎样切拼成的图形最接近长方体?(切的块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圆柱体转化长方体的学具进行转化。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加深记忆。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并讨论: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具的演示。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让学生经历切一切、拼一拼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议一议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每个学生都有先前的学习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教师如果能激活学生的这些经验,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迁移,学生的自主发现就会自然而然的完成。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点拨 归纳公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并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即v=sh。

4、新知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体积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例题进行尝试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达标训练。

1.基本练习(完成练习八第

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思维拓展:

已知圆柱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求圆柱的高。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

3.动手实践:

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并计算体积。

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多指几名学生谈一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六、板书设计。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V =s h

第9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 总而言之,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把我们的眼光放在书本教学上,也不能机械地全由老师讲解,而应该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来,做个快乐的学生。

上一篇: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