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高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 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觉得难, 没有兴趣。而且学习方式也存在问题, 导致恶性循环。如何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 如何让他们增强这科学习的信心, 笔者认为转变学习方式是值得思考的论题。

1 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 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 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逐步体会到了, 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 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 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 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在课堂上, 课堂外充分让学生了解数学, 认识数学,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 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 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 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 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 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 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 无论是哪一种学科, 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科尤其重要, 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 老师不仅要做经师, 更重的是要做人师, 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 把育人放在首位。

2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

2.1 更新教育理念,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 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 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结果, 不重视过程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

2.2 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 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自豪感, 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

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时实施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构建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创造有利的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3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1 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解放学生的眼, 嘴, 脑, 手, 空间, 时间等, 教学中教师多用激励的言语, 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求知。只有这样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彻底的发挥。

3.2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让学生思维活跃, 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把学生带到课堂, 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当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时, 他们的状态就能发挥到最好。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时, 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方式才会慢慢形成。

3.3 让数学课上洋溢着人文精神, 促进学习过程中积极学习状态形成

教学是双边活动, 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充满对学生的关怀, 对人格的尊重, 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师生间的良好精神状态。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教师主动帮助其度过难关, 指出不足之处, 给予足够耐心和期待。只有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才能形成积极地学习状态。

总之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强调, 由单一性转向多向性, 由片面学习转向多向学习, 有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 玩中学, 做中学, 游中学, 听中学, 思中学, 合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让更多的身体器官参与学习, 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体现了一定的枯燥性。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多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理念,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 .

[2] 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 郑强, 邱忠华.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Z].2008 (1) .

[4] 谢梅香.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2006 (3) .

[5] 冯忠良, 姚梅林, 王建敏, 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 .

上一篇:浅析精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