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生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北京市中医类医院不同级别医生中医疗法使用情况研究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且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深受百姓喜爱,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尽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医传统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并不充分。因此根据中医疗法的特点深入研究其实践中的使用规律,可为探索适合中医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线索。中医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它们在应用中各有特点。例如药物疗法中,中药饮片针对性更强,但往往口感不佳,服用不便,且对于中医师的辩证论治能力要求更高;而中成药适应症范围广、使用方便;非药物疗法中,针灸疗法对治疗环境要求相对其他方法更高,且往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推拿按摩治疗比较费时费力等。在临床实践中,除其本身特点外,中医疗法的使用还会受其他多种因素如疾病种类、就诊科室、患者接受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规律。本研究将利用北京市医改监测上报平台数据,重点探讨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和推拿按摩等几种主要中医疗法在不同门诊级别医生间的使用差异,并试图发现其呈现的规律和可能原因。研究目的:利用北京市39家中医类医院2018年1月份-12月份门诊量及门诊各类收入数据,通过建立恰当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级别门诊服务量对各中医疗法收入的边际贡献大小,据此从费用的角度分别推断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四种中医疗法在不同门诊级别医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差异,并通过查阅文献及访谈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门诊级别医生、不同中医疗法的特征及差异。研究方法:(1)通过建立恰当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北京市2018年医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选取其中北京市39家中医类医院2018年1月份-12月份门诊量及门诊各类收入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收入,解释变量为不同级别门诊量。通过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分析不同门诊级别医生在提供诊疗服务时对几种主要中医治疗方法的使用情况。(2)专家访谈。结合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文献研究所得信息,设计访谈提纲,选取不同中医类医院中的6名中医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中包括2名主治中医师(普通门诊),2名副主任中医师(副主任医师门诊),2名主任中医师(主任医师门诊/知名专家门诊),以此了解其在门诊服务中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分别以中药饮片收入、中成药收入、针灸治疗收入作为因变量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模型1至模型3;以按摩推拿治疗收入作为因变量建立随机效应模型,模型4。回归结果显示,在模型1中,普通号门诊量x1、副主任医师门诊量x2、主任医师门诊量x3、知名专家门诊量x4的系数分别为131.66、130.96、781.40、383.56;模型2中四个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82.06、281.29、-205.85、-2.75;模型3中四个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30.46、-36.44、-14.46、52.35;模型4中四个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9.63、27.93、-25.72、-21.64。回归结果显示,医院门诊诊疗服务中对于中药饮片的使用,相对高级别的门诊提供较多;对于中成药的使用,呈现的趋势与中药饮片相反,相对低级别的门诊提供较多;对于针灸治疗的使用,知名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提供较多,呈现一个U型趋势;对于按摩推拿治疗的使用,主要由相对低级别的门诊提供。研究结论:(1)中医诊疗水平更多依靠资历的增长与经验的积累,患者在寻求中医类诊疗的过程中,更愿意选择经验比较丰富、从医时间长的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就诊,对于年轻中医师信任度缺失。(2)在用药方面,相对高职称的中医师随着资历和经验的增长,对于中医遣方用药的能力较强,且面对的患者群体病情往往相对复杂,在诊疗中往往会更多地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而相对低职称和资历的中医师面临的患者群体病情往往也相对单一,更多地使用适应症范围广、疗效确切及副作用小的中成药。(3)对于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两种中医非药物诊疗手段。在针灸治疗中,取穴技巧及针药并用能力对于医师水平要求较高,患者倾向于寻求经验丰富的高级别门诊,但针灸治疗针对的常见病多为慢性病,往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治疗,较高级别门诊的排班频次与针灸持续治疗的特性往往不相符,而低级别门诊排班规律且频繁的特性恰好符合。按摩推拿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不管是学科地位还是在医院门诊中的地位都较低,科研和临床发展受限,且按摩推拿技术手段费时与费力等特性,造成了高水平高级别学者与医师的紧缺。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挖掘中医本质;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重视中医非药物疗法,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生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提高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使用,突出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为百姓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关键词:中医类医院;门诊级别;中医疗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学科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摘要

Abstract

概念界定

1 不同级别医生

2 中医疗法

文献综述

1 中医疗法特点及在医院使用现状的相关研究

1.1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

1.2 针灸

1.3 按摩推拿

1.4 中医类科室整体情况

2 不同职称医生诊疗行为差异的相关研究

3 医生诊疗行为的相关研究

3.1 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

3.2 医生诊疗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4 面板数据模型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

研究假设与理论基础

1 中医疗法使用差异的相关研究与假设

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2.1 面板数据

2.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2.3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类

2.4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设定检验

实证研究

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1 数据来源

1.2不平衡面板数据

1.3 变量选取

1.4 变量描述性分析

2 模型检验与建立

2.1 F检验

2.2 Hausman检验

2.3 面板异方差和序列相关

3 模型回归结果

3.1 中药饮片收入模型

3.2 中成药收入模型

3.3 针灸治疗收入模型

3.4 按摩推拿治疗收入模型

4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4.1 中药饮片

4.2 中成药

4.3 针灸治疗

4.4 按摩推拿治疗

5 医师访谈

5.1 设计访谈提纲

5.2 实施访谈

5.3 访谈结果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挖掘中医本质

2.2 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2.3 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2.4 重视中医非药物疗法

3 创新与不足

3.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上一篇:企业经营预算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