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记者教案

2022-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撰写教案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将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是小记者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我是小记者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小记者

我是小记者目的:1. 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能力。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采访器材。准备:记者采访素材带、vcd机、电视机统计表各类废旧材料(纸箱、饮料瓶等)过程:

一、 观看素材带,讨论新闻就是播报员的事吗?

二、 一则新闻还需要谁的合作?他们负责干什么?

三、 分工讨论:如果你是小记者你该怎么做?(采访对象、需要采访的事情)摄像师需要做什么?主编有什么用?

四、 出示各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兴趣。你能用这些做什么采访用的器材?(幼儿分组制作)五,记者团采访幼儿可二人或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采访”。

六、“记者行动专栏”:在显眼的墙面设立“采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采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报刊杂志”:提供四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采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

第2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小记者》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小记者》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小记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小记者

活动目的:

1.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能力。

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采访器材。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记者采访素材带、VCD机、电视机

统计表

各类废旧材料(纸箱、饮料瓶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素材带,讨论新闻就是播报员的事吗?

二、一则新闻还需要谁的合作?他们负责干什么?

三、分工讨论:如果你是小记者你该怎么做?(采访对象、需要采访的事情)摄像师需要做什么?

主编有什么用?

四、出示各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兴趣。

你能用这些做什么采访用的器材?(幼儿分组制作)

五、记者团采访

幼儿可二人或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采访”。

六、“记者行动专栏”:

在显眼的墙面设立“采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采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报刊杂志”:

提供四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采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社会与幼儿切身相关的热点最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因为只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才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小记者》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42字。

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恐龙进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恐龙进城》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关心城市交通的变化,体会通畅的道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大恐龙进城》教案吧。

《大班绘本教案《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大班绘本教案《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适用于大班的绘本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积极用不同的语调为画面配音,并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理解图书的大概内容,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案吧。

第3篇: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财经记者的- -

黄河

2001年2月的某天早晨,我提着大包小包(居然还有一台台式电脑主机),站在客厅中央,第不知多少次向着似乎还睡眼朦胧的爸妈宣布:

"我要走啦,去北京,中国最好的杂志做最好的记者!"

老爸带着几分客套与矜持地点着头,喃喃说着什么,也许是关心与鼓励的话,可我没听清。

直到许久以后,我才知道他们在那前后为我担过多大的心,"比送你上大学还揪心。"老爸后来这样评价(那当然啦,我上的大学离家里就一个小时车程)。

可是,Who cares!我那装满幻想的脑袋已经再没有一丝多余的空间了。

在到《三联生活周刊》之前,我已经在《深圳特区报》下属的《深圳周刊》做了三年记者,当时国内的周刊还很少,除了《三联生活周刊》外,只有刚创办不久的《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等几家,而我与同事们在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依然是《三联生活周刊》。虽然它那时还是双周刊,但它富于时效性的选题,深刻的观察力与精辟的评论,都让我们看到一本理想中的周刊的轮廓,我不止一次在酒后向朋友大放厥词:"在中国当记者,不到三联就算不上好记者"——颇有几分"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当2001年初陆新之(当时任三联主笔)介绍我到《三联生活周刊》应聘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的缘故。

然而,当我兴冲冲地跟朋友来到当时还位于净土胡同的杂志社时,心里还是"格登"了一下。这幢位于不起眼的小胡同里的不起眼的小院子旁的不起眼的小楼,真是我曾经那么向往的"圣地"吗?

然而比起另一个担心来,眼下的失望又算不得什么了。

我能通过三联的考验吗?

在到三联之前,陆新之便已经告诉我,三联眼下缺的是财经记者,你进去后多数是做财经报道。在此之前,我在《深圳周刊》一直做的是社会报道,对"财经"的概念了解得大概还不如我那炒股票的老妈多。

三联的诱惑让我硬着头皮答应了这项我当时觉得是"临时"的选择,想不到的是,时至今日,我竟然还真做了一名象模象样的"财经记者"——这可真应了那句话:"

不能不说我真有那么点儿运气。

到三联写的第一篇报道是关于联通黄页的,报道的基本素材已经在深圳采访完了,但究竟该写什么心里却没底,快到交稿时间了,没办法磨蹭了一篇先给陆新之看。他看完后觉得还行,但我自己心里总觉得似乎没写到点上,便抓着他讨论。

聊着聊着他突然冒出一句话:"徐迅(我们的一个记者朋友)当时跟我说过这个选题,他说这个黄页到底是媒体还是商品根本就定义不清......"这下我可抓到"救命稻草"啦。赶快回到电脑前,调出原来的稿子,嗒嗒嗒花了半个小时重头改写了一遍,标题就叫"黄页:媒体还是商品?"

接下来的事情极为戏剧性。稿子交上去了,我正忐忑不安地等待"宣判",突然朱伟主编一阵风般从他的办公室冲出来,举着一份稿子冲着大家嚷嚷:

"这篇稿子谁写的!"

我一看正是自己的那篇稿,心里不由一阵冰凉,完了,不知道哪儿捅了漏子,这下得打点包袱回家了。陆新之也懵了,底气不足地往我这边点了点手,闷声问道:"怎么啦,有问题吗?"

朱伟冲到我面前,手里依然举着那篇稿子,

"好,这篇稿子写得好,以后大家都得这么写......"

后边他再说什么我都听不见了——姥姥哎,这么夸奖人会搞出心脏病来的!

后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撞大运",以我当时那点浅薄的财经知识,假如没有徐迅的那句提点,恐怕真得当场卷包袱"下课"了。然而这种"大运"毕竟不是天天都能撞到的,高高兴兴

地进了三联没多久,我就开始愁眉苦脸了。

不久前跟一位朋友谈到财经报道与普通新闻的关系时,我蛮不讲理地甩出一句"财经报道不是新闻!"这话咋听起来有些无理,财经新闻怎么不是新闻啦,新闻的五要素财经报道就不要?新闻的从采访到写作的一系列规则财经新闻就可以不遵守?如此等等。

但我要说,作为一名记者来,假如你只是按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的套路,去按"眼勤、腿勤、手勤"什么的去做财经报道,铁定会栽跟头——至少我就是这样。

有那么一段时间,写稿对于我简直就象苦役。不是我不愿意去采访,也不是不愿意去写,而是——写了稿根本就通不过。每篇稿子交上去后,我便象老鼠一般缩在办公室角落,听着楼梯口的响动,那段日子里我练出一项特技,分得出每个人不同的脚步声。每当朱伟的脚步在楼梯上响起时,我的心里便是一片冰凉——这次又死了。

朱伟的批评很有意思,他拿着稿坐在你旁边,一句话也不说。于是我便低着头找有没有可以钻的缝,一边在心里嘀咕:"快说快说,早死早超生"。果然声音响起来了,平平板板没什么起伏,

"这篇稿子不能用"。

好,宣判结束。花两天时间转世投胎等下一个轮回吧......为什么稿子老被毙呢?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是自己的文笔不够好——三联的文章文笔讲究是出了名的——于是每逢动笔便搜肠括肚找些自以为很有文采的词句下进去。那可真叫折磨,你想想前有"声音"、"圆桌",后有文化、专栏,哪个不是文光四射得让人睁不开眼,再加上一个从《人民文学》出来的主编,多少大小作家的作品给他横删竖改,哪看得上这点鸡毛小菜——跟他玩文采,不等于是给自己刻七杀碑吗?

不行,不行转路子,开始往采访上打主意。多找些学者名人,问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唬得住人,尤其是朱伟这类人——谁知朱大主编不吃唬,硬生生把俺磨破脑袋钻来的一点访谈内容大卸八块,甚至"弃尸门外"。写到这里,我要向那些曾经被我打扰过的学者们深表歉意,特别是一件令我至今内疚的采访,我要向盛洪先生道歉。

当时是为了写一篇关于反垄断的文章,我找到天则所,想请盛洪谈谈这方面的情况。想到要见这么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口未开心先怯——这么随便找人家发表意见,人家答应吗?于是自作聪明地编了个借口,说我们准备做一个专访,请盛教授就垄断问题谈谈看法云云。

盛洪答应得很爽快,但在电话里提了一个要求,"别人常常在文章里曲解我的话,我希望在发表前给我看一下。"在见面时他又强调了一次,我自然诺诺。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稿子也写出来了,自然不是专访。硬着头皮给盛洪发过去,他回了几句话,让我至今想起来依然惭愧不已。他的回复至今保存在我的电脑里,里边写道:

"黄河先生,我记得你是说搞个专访,不是(知)记录何在?这篇文章里,你引用我说的关于企业内组织成本上升会抵消规模经济,不准确,望再对照录音修订。盛洪"

从那时起直到离开三联,我再没脸踏进天则一步......

现在写下这些,不是想跟朱老板(当时我们之间都叫他老板)"秋后算账",而是想说,直到那时,我还是没搞明白财经报道应该怎么写。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心态,真是很有意思——老板不是要求要多采访吗?好,那我就一二三四五,搬着手指头数到底稿子里写了几个人,不够再凑两个;不是要写利益冲突吗?好,那我就刀枪剑戟十八般动作轮翻上阵——可是,不行,不行,还是不行!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老板对我有什么陈见?但平时又不见他有什么不客气,那副平平淡淡的面孔似乎对谁都一样。

直到离开三联后的一天,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错了——写错了!

有趣的是,那几乎也算得上一次"撞大运"。

那是我离开三联,到一家新的财经杂志所做的第一篇报道,关于科龙并购案。跟过去一样,我开始忙忙碌碌地四处找人采访,上网搜集资料。一切就绪后开始写稿,又出现了刚到三联时的那种情形:情况和素材似乎都掌握了,但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软软的立不起来"。

新老板是一位有着深厚经济学素养的上市公司老总,看完我的初稿后,他问了一个在我看来很奇怪的问题:"收购科龙的这家公司(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收购时,是在内地独立注册新公司,还是母公司收购的?"

在我看来这是个细微得不足以关注的问题,当我提出这个疑问时,老板摇摇头:

"我们做企业的都知道,如果他是在内地注册新公司收购的话,那么就可能......"随后涛涛不绝地给我讲了香港证券市场上此类公司收购的操作手法,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

听完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狂喜,原来真实的经济世界可以这么精彩!回到家后我扔开原稿,花了个通宵写出一篇完全不同的报道。

那是我对财经报道的第一堂启蒙课,我至今这样认为。

当我在随后的日子里用这种眼光再去看三联时期的报道时,突然得到一个新的领悟——那就是在过去的报道中,我能看见自己笔下纷繁复杂的种种现象,却看不见自己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解与判断,在我的报道中没有"我"!

这又是一种有悖于基本新闻原则的价值观。新闻不就讲究一个"客观"吗?处处把自己的偏见和感受带进去,不如改行去写小说?但我依然坚持认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记者如果不能加入由自己素养和观察而来的"独断",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组织起复杂的现象,写出有深度,"有骨头"的报道来。

其实在新闻学里边,早有"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之分,在我看来,经济报道就是一种典型的"解释性报道",而这种报道的精髓就在于记者自己要"想得明白,说得精采"!

想得明白,说得精采。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张五常教授说经济学就是要"解释真实世界",短短一个"解释",穷尽了多少象张教授这样"天纵之才"的毕生之力。

说到这里,似乎离三联有点远了,还是回头来看看当时我在三联"想不明白"时的趣事吧。

三联当时的经济部说不上"人丁兴旺",高昱因为做专题常常在外边跑,陆新之也神出鬼没三五天见不着面,每天在经济部"值班"的往往是我跟李伟。李伟是复旦哲学系的高才生,跟我同病相怜,日日面临"三苦":一苦找不到选题,二苦采访不到人,三苦交不出稿或稿子被毙。

苦里作乐大家便发明些"术语",拿来调侃自己的糗事。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苦苦哀求",因为大家平时不容易找到适合的采访对象,一旦找到一个往往死缠烂打,誓要从"老虎"嘴里拨下几根毛来。于是办公室里便常常听见某人"软语哀诉":

"我们有这么个题目,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能不能跟我们谈谈......出差,那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要不我在电话里跟您谈谈也行......"

一来二去,两人看见对方拿起电话就会会心而笑:

"又要苦苦哀求啦,哈——哈......"话音未落自己也抓起电话"苦苦哀求"去了。

苦苦哀求完就该干活了,说干活其实不确切,应该叫"想活"——那几行字半小时就可以敲出来,问题是究竟敲什么呢?

于是苦苦哀求完了,便进入"望天发呆"的阶段。记得有一次社会部的巫昂跑进来,东张西望了半天,对着正在发呆的李伟说:"你们这儿真象座庙。"

是的,当时的经济部既没有文化那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没有社会部那惊险刺激的采访,倒真有几分象"修身养性"的寺院或道观——虽然里边的两个"小和尚"六根不净,杂念丛生。

转眼离开三联已经三年了,面对着自己写下的这堆拉杂琐碎的回忆,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慢慢漫延开来。想起三年前离家远行的那个早晨,我忍不住低低咕哝了一句:

"我还是要做中国最好的记者——也许是财经记者?"

第4篇:小记者培训教案

第一课时

小记者应具备的条件

一、什么是记者?什么是小记者?

1、记者就是从事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专业人员。——记录真实的事情。

2、小记者就是专门为市少儿报刊、少儿电台或电视台、校黑板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小记者网等进行采访报道的学生记者。

二、小记者的基本素质

第一,是非分明。小记者是做舆论宣传工作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该十分鲜明。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小记者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大力提倡积极的东西。

第二,知识丰富。小记者所写的新闻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刊、听广播、看电视、收集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小记者对各方面知识不求专与深,但一定要了解,以免在写稿中 出现知识性错误。

第三,高度敏感。当今社会的信息很多,但这些信息不一定都能够构成新闻。小记者要能敏锐地发现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及时发现那些重要的、新鲜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紧追不舍,这样,才能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如有位小记者采写的《小白露打赢了官司》,就是从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这一角度写出的新闻稿件。

第四,吃苦耐劳。当小记者也是非常辛苦的,一分辛苦,才能有一分收获。因为好新闻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需要小记者自己去挖掘。有时需要白天、周末采访,晚上写稿,非常辛苦。

第五,广交朋友。小记者要广交朋友,因为朋友越多,新闻窗口就越多。这些朋友有你的同学、小伙伴,也有老师、家长,还有大记者。有许多新闻线索,朋友会及时、主动提供给你的,缺少朋友是当不好小记者的。

第六,勤奋写作。面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小记者写出的报道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写作基本功不一样所造成的。小记者要勤奋学习,坚持写作,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小记者应注意事项

一如每个人的容貌不一样,每个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唯有一点点地去学习,去领悟,去享受其中的乐趣,才能真正地发现自己声音的奇妙,展现自己的魅力。其实,声音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颗永不倦怠的满怀追求的心灵。用心去阅读,去吟咏,去交流,去发现世界,我们将找到快乐的源泉„„

实际上,作为小广播员、小主持人或者小记者,自己的观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能够为大家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呢?应该是大家想听、想看的,能够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的,或开阔视野,或启迪心智,或增进情感,或鼓舞人心,或催人警醒„„这或许不是价值的概念,但这就是价值的意义,也是我们学习朗诵,学做广播员、主持人和小记者的意义。

第二课时

当好小记者

一、小记者的好处

第一,做小记者可以培养能力

1、培养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创业精神;

2、培养的理性思考能力;

3、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培养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5、培养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6、培养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能力;

7、培养策划、组织能力和责任感;

8、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当小记者有什么好处

学会当小记者,对于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学当小记者,至少能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当代少年儿童应当具备的才能。

先说观察能力。当小记者一要敏感,二要善于观察,否则,就当不好小记者。因为,不敏感便抓不住新闻,而不善于观察,即使抓住了新闻,也难以发展其真正的价值和特点。

再说交际能力。当小记者必须善于与人交往。而且要经历各种场面。如果见了陌生人不敢讲话,到了一个大场面就紧张得心跳,那是无法完成采访任务的。

再说分析能力。小记者一般知道的事情比较多,但要采写新闻,就必须学会迅速地分析判断问题: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什么?哪件事是最重要的新闻?应该怎样采写这条新闻?等等。

还有写作能力。写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必须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事实表达清楚。这种锻炼,是其它作文形式得不到的。

其实,当小记者能得到的锻炼和收获,还不止以上四个方面。但是,这四个方面,不就是非常重要的吗?

二,做小记者的快乐。

采访和写作是件辛苦的事儿,不过做小记者也很快乐。首先,写新闻不用像写作文那样“构思”,不用冥思苦想在议我们身边经常有好人好事.比如说.课余时间,同学们去慰问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屋子、洗衣服.送去温暖和热情;休息日,同学们拿着课外读物看望残疾人。与他们谈心、交流,送去缕缕暖风;放学回家,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打扫社区花园,绿地、给小树、小草挂“护绿卡片”,清除社区死角里的垃圾,给社区送去了片片新绿„„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把这些事写成一般的好人好事表扬稿?

首先,要从“新”字入手来写。看看现在这件好事和过去那件好事之间有什么区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做的。新闻新闻,从选材上就要求新,别人写过的自己再写,意义就不大了。

其次,要从“高”字入手来写。写好人好事表扬稿,往往机孤立地就事写事,写出来的稿件往往不深刻,没有思想。我们要善于从高度,比如从为社会精神文明做贡献的高度来看待这些事,这样就赋予一般的好人好事以深刻的的思想背景了。

第三,要从“特”字入手来写。新闻文体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要善于运用新闻文体来写好人好事。如果当了小记者依然还不知道什

么叫“导语”,也不知道怎样使用新闻的叙述方法,还用过去写作文的方法来写“新闻”,难免会给人手法陈旧的感觉。

第三课时

小记者培训内容

对小记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了解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办报及摄影的基本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小记者冬、夏令营活动;采访科学家、名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与各界成功人士对话;走进军营;征文、演讲、摄影、小主持等比赛。

1、习作天地。主要记录、发表一些小学生的征文,作文。

2、作品展览。学生的一些绘画、书法、摄影作品等等

3、新闻。即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记录事实,报道追踪,简短总结,事情的社会意义或价值。

4、一句话新闻、校园好人好事、重大活动,班级新闻等等

5、名人专访。校园名人、校园名师、社会能人、成功人士、学校校长等等。名人专访主要包括:名人专访的这种独特的"专"和"访",能在读者心中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名人专访指的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名人的解释是:著名的人物。在某种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特殊贡献的著名人物,人物专访的写作要求具有人物、现场、背景和作者4要素。要注意抓住被访问者的工作特点,思想个性,所谈细节,精采语言和独特的现场景。行文要灵活生动。据此,对名人专访的解释是:就某个名人新近发生的或某种具有新闻价值的问题进行的门访问。

一、专访前的准备专访要求记者、通讯员能够在事前围绕一

个主题,对采访工作做一些专门准备。包括他的生平、性格、兴趣、爱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准备提问要点时,一定要注意针对性。我们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访问这个人物﹖访问的目的是什么﹖访问时应把重点放在哪里﹖对所要访问的人物读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目前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

二、确立专访的采访价值。怎样确立名人专访的价值呢﹖看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没有新的动态,有没有与 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相一致的益社会活动的新鲜事。其次,要同社会焦点紧密联系。第三,作者要时刻掌握当前国家宣传的重点和社会上涌现出的名人新事。

三、如何进入名人专访采写。一旦发现有必要专访名人时,可以马上同名人联系(一)让被访者答应你的采访。让被访者丢掉对采访的顾虑。坦白地亮明你采访的必要性。

(二)注意你的采访表现。让名人对采访者有信任。追求轻松、自然的气氛,或是一种淡淡的感觉。

(三)把握名人专访的写作基调。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客观报道。不能言过其实,吹捧抬高名人不符合本人的学术成果和个人业德、艺德、人德的事实。

第四课时

如何写校园新闻

(一)

什么是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校园新闻,就是把学校的发展动态、及时、快速地反映出来,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了解学校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对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起着积极地作用。 新闻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写好学校新闻报道? 一.选一个新颖的角度

角度,就是文章的立意。同样一项工作、同样一桩事件、同样一个会议,不同的通讯员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关键看你如何选取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

例子:要想找到一个新颖的报道角度,需要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只有平时多读一些好的新闻作品,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并通过采访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才能抓住“活鱼”。其实,“活鱼”就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之中,关键看你如何去发现、如何去采访、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选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

二、要知道新闻的结构:一篇完整的新闻有以下五部分构成: 1.标题 : 标题力求富有吸引力,要吸引读者的眼球,要突出报道最重要的内容,让读者从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题目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读者的地方表现出来,同时语言要简洁。有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往往写得富有

诗意、富有韵味、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如果感觉对报道的主要内容体现得还不够,这就需要在标题下面再加上一条副标题,交代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主标题是“让爱洒满校园”,提炼并升华了该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副标题是“全校师生献爱心捐助患病学生”,则点明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要想制作好新闻标题,首先是要提高文化素养。平时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古典诗词和名句,认真领悟经典诗词和名句中的动词应用及写作意境,案头备上一些成语、俗语、歇后语、名言名句及诗词辞典,做到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其次是要注意平时积累。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要悉心观察,留心细节,深入实践,切身感受,勤于思考,善于积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如遇到有趣的事,或在同别人交流中发现有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语言时,就要用心去思考和及时捕捉。 再次是平时要多翻阅各种报纸,记录下看到的好标题。

标题收集:(主)春风熏得远客醉

直把店家当自家

(副)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

如一篇报道水上个体运输船沿途受刁难的消息,其标题为:

两岸刁难“便民船”

轻舟难过“万重山”

制作消息标题,讲究“一字之妙”,有特殊的感染力。如新华社报道来中国留学的美国人魏莉莎扮演杨贵妃之事,原先的标题是《美国人扮演杨贵妃》,后将题改为《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不仅突出了洋人扮演中国古代贵妇的特点,还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2.导语 :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了解所报道事情的情况,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产生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的兴趣,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1)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

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2)提问式。把新闻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3)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4)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5)引用式。引用新闻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3.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主干突出。新闻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2)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5.结语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新闻所述事实

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新闻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新闻,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第五课时

如何写校园新闻

(二)

一、要把握住校园新闻的特点

1、用事实说话。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作者的观点不是明白无误的表述出来,而是隐藏在对事实的描写之中。

2、迅速及时,讲求时效。新闻贵在“新”,反映的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陈年老账。比如,我们学校现在举行的各类活动,你及时写出来了,就是新闻。明年这个时候再写今年的事,就不是新闻了。

3、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情,是广大师生关心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我们学校里每天都发生一些事情,但并不是这些都可以写成新闻。我们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关系到全校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来写。比如,学校里的一些重大决策,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班级里的新气象等等,当然也可以写一点批评类稿件,反映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就学校管理的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4、新闻有鲜明的文体特点。新闻从体裁上分大致有消息、通讯、专访、报告文学、记(读)者来信、调查报告等类型,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校园新闻中最常用的是消息、通讯和记(读)者来信。

消息一般简明扼要,用三言两语,简要的报道新发生的事实。我们学校的多数事件可以写成消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在写作手法上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方法。学校的重大活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都可以写成通讯。

记(读)者来信是记者或读者用书信体的形式反映情况,发表意见,以引起有关部门或人士的关注。来信的血发表较灵活,文字较简短,内容可多可少。比如同学们对我们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有意见或对学校管理有好的建议,都可以吸取写信的方式。

二、注意事项

1、好新闻是一事一报

一条新闻,只报一件事或一件事情的一个方面。不能够将几件事混在一起写,也不能分成小标题来写,小标题部分也应算作一条新闻的范畴,只不过可能是这件事的不同层次的次第呈现,有小标题的新闻,应该去掉小标题仍然浑一体,层次分明。用上小标题,是速读时代新闻作品形式上的进步,仅仅在于方便读者阅读。

2、好新闻篇幅、语句要尽可能简短

在有限的篇幅内说清一件事情,这是好新闻的标准,也是记者水平的体现。一般而言,国内好新闻参评的标准是不得超过800字,字数超过了自动失去参评好新闻的资格。

3、好新闻要有现场感

现场感就是对所发生的事进行真实的描写,使新闻象电影镜头一样,80年代兴起写现场新闻,客观的记录事实、真情实景。现场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如临其境。切忌闭门造车。

4、好新闻是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其实不容易,一不小心说会流露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是评价好新闻与否的硬伤。好新闻是事实组成的,没有观点,即使有某种倾向,也是事实本身。我们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问问自己是不是事实?这事实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某某人说的?权威材料引用的?言语之间能不能看到记者的身影?好新闻要让读者只看到事实,看不到记者的身影。要坚决把非事实的语句删掉,不要可惜它们。

第六课时

如何写校园新闻

(三)

一、如何写好校园新闻。

1、多阅读:阅读报刊杂志上的信息、通讯、评论。

2、多思考:比较别人发表的新闻,思考身边有无同类体裁,提高新闻感悟能力。注意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只有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才会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新气象。

3、新闻报道要写深、写活、写透,就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需要多观察:身边新鲜人,新鲜的事,新鲜的现象,带来了什么影响,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采访,占有大量的材料,才能写出新鲜活泼、有事实、有观点、有分析,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启迪思想、指导行动的好新闻作品。深水之中有大鱼啊。

4、多实践:通过写作来提高,多与老师、报刊负责人交流。 首先在写稿之前,要想好“我这篇稿子要投给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稿子?怎么样写才会符合他们的要求?”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进行修改,如果是消息,就要尽量简短,多用叙述把事实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如果是通讯,则可以写的生动一些,多让文章中的人物自己“说”、自己“做”,而不是以作者的叙述来代替。最后,我们要有目的的去学习,多看看报纸上发表的新闻作品,对照着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在勤奋练笔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断的勤奋的练笔,写作能力才会有较大的提高。

5、重视自己给自己修改稿件:检查最精华的部分是否表达出来,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等。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喜欢错别字。

二、案例

豆豆为一次全校性的体育比赛——跳绳写了一篇报道,他自己觉得写得不错,就按照时代学习报上面的地址给编辑寄了过去,希望能够发表。他是这样写的:

跳绳比赛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东城小学举行了跳绳比赛,我们兴高采烈地观看了比赛。

参加这次比赛的女同学有24位,分为四小组来赛,每组选出一位冠军,王梓毓便是我们组的冠军。王梓毓同学是一位弹跳能力与协调能力都十分优秀的选手。她在比赛中一直都处于速度较快、平衡能力较好的状态之中,一开始便赢得了同学们的满堂喝彩。

最后,同学们个个都没有坚持下来,不是被绊倒就是因为体力不支,与冠军擦肩而过,只有王梓毓同学坚持了下来,以每分钟206次的好成绩,登上了冠军的宝座。

从此,豆豆就开始盼望着佳音了。没多久,他收到了编辑的回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豆豆同学,写新闻与我们平时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新闻要求具有真实、及时、简明。一般的事实性新闻,采用“头重脚轻”的报道结构:

1.导语。事实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或事实的关键点,安排在导语中向读者报告。文中可以把跳绳比赛结果作为导语。 2.主体。进一步说明或解释导语中谈到的事实的材料。这些材料要按照事件的重要程度由重而轻地进行叙述,可分为若干段落。 3.背景。必要的背景材料,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文中结尾可写出体育比赛的意义。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标题要准确、简明、新颖。可改成“东城小学首届女子跳绳比赛结束

王梓毓同学获得冠军”。二是

尽量不要在新闻中用第一人称。

豆豆按照编辑的要求,把作文改好了重新寄过去。一个月以后,豆豆收到了发表的作文。瞧!他正到处给同学们看呢,好不开心! 东城小学首届女子跳绳比赛结束

王梓毓同学获得冠军

东城小学首届女子跳绳比赛,经过了激烈的角逐,在6月1日下午落下了帷幕。五(3)班王梓毓同学以每分钟206次的成绩夺冠。 参加这次比赛的女同学有24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初赛,每组选出一位冠军参加决赛。初赛中,王梓毓从第二小组奋飞组中脱颖而出。她是一位弹跳能力与协调能力都十分突出的选手。决赛时,王梓毓一直维持速度较快、平衡能力较好的状态,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随着比赛时间一秒秒地推进,其他选手跳得越来越慢了,有的干脆停了下来,遗憾地笑笑。比赛结束的号子响起,王梓毓同学以每分钟206次的好成绩获得第一名。

东城小学女子跳绳比赛,一方面锻炼并提高了同学们的弹跳能力与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的生活,增强了体育锻炼意识。因此,这次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

第七课时

小记者如何采访

1、有了新闻线索,要去采访,事前要有准备。

首先,要掌握背景材料,就是要把与此线索有关的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有文字材料的要用心阅读,这样采访时能够多方面地提出问题。 其次,要列一个采访提纲,就是要把采访哪些人、对每个人提什么问题、观察哪些现场、索取哪些实物和照片等都力求心中有数。 再次,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准备好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如果需要当事人签名或寄语,要准备笔和纸。

2、有了准备后,还要选准采访对象。

如果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对象就是当事人。如果采访个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采访,最好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这样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比如,采访一位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同学,先不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评委等。

这些人不是当事人,谈起别人来比较随便,容易把话题展开。小记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概貌,了解到当事人更多的情况,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当然,采访外围只是手段,采访当事人才是目的,应当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采访当事人上。

要有高质量的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方式。新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得到的。

3、提问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抓住要害。采访开始,小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

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交谈起来,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应当让他广泛地谈。采访当中,小记者仔细听,发现了重要内容,要在脑子里(或采访本上)记住它,谈到一个段落,再对这些重要内容做进一步采访。如果对方离题很远,扯起许多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小记者可以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 第二,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方才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比如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如果你张口就叫:“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他可能一时很难回答。如果改问:“你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吗?”他可能回答:“我小时候老去买酱油、醋,一次算帐时„„”于是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提问中,忌讳问那些”你高兴吗?”“一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话。

第三,要代读者提问。新闻报道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小记者要体会读者想知道什么,站在读者的位置提问。此时,把记者、采访对象、读者三方面交融在一起,仿佛促膝谈心。这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其境况十分美妙。

第四,深挖细节。细节,是人物思想和品格的生动表现。没有细节,就没有报道。

细节,有时表现在动作上,有时表现在语言上。有时甚至表现在表情上。采访时,要抓住细节多一些提问,甚至请采访对象把当时的情景重新表演一番。

当然,细节不是枝节。不要抓住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叶,当成细节而不厌其烦地提问。

第八课时

小记者如何写作

1、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2、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3、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4、新闻写作遵循“五个W”和“一个H”原则

记得刚开始学写作地时候,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其实写作文跟解数学题目一样,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地。”记叙文的三大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基本可以撑起一篇完整的作文。 其实新闻写作也是这样。

19世纪中期,由于电信技术不够发达完善,发报经常中断,新闻记者为尽早将新闻的基本内容发往报社,于是发明了一种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集中于导语部分的体裁,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了1898年,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更明确地提出了,新闻包含“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此外还有“一个H”——How(如何)

第九课时至结束为现场指导课

第5篇:小记者校本教案

《我是小记者》教案 1.怎样拟定采访计划

英国著名影星费雯丽在电影《乱世佳人》中因扮演郝思佳一角,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当他来到纽约参加影片公映活动时,当地记者闻讯而来,对他进行采访。费雯丽友好、认真的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时,有一位记者大声问道:“你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一愣,反问道:“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记者回答:“没有。”“那你看过那部小说《飘》吗”费雯丽接着问。“也没有看过。”记者答道。费雯丽说:“那等你看过之后,我们再接着谈吧!”这位记者只能狼狈的离开了现场。当时在场的美联社记者目睹了这一尴尬的场面,还专门写了一篇特写,这位记者的遭遇一时被传为笑谈。

【想一想】

为什么费雯丽可以有好地回答所有的记者们的提问,却唯独不愿和这位记者多谈?

这位记者失败就在于,在采访前没有做好一项非常必要的准备工作—了解一下他的采访对象费雯丽的基本情况;否则他就不会拿“你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样一个在当时几乎尽人皆知的问题去问费雯丽,自然也不会让绯费雯丽觉得和他“没天谈“了。

所以,如果一位记者去采访前能对他的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底,并想好大致要问的问题,那么,一次采访的顺利进行就有保证了。

为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往往会在新学期的

开始列一份学习计划或是在期末列一份复习计划。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采访的顺利,记者们也常常需要在采访前拟定一个采访计划。

采访计划中应包括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两部分。

1、采访对象

首先要确定的是采访对象,通常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经历、特长、兴趣等基本情况。

比如,你要采访的是一位先进人物,这位先进人物就是你的采访对象。你应该事先了解这样一些内容:

他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在工作中有什么特殊的经历?他在工作中取得过什么成绩或做过什么贡献?如果你能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等,就能对人物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他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也可能成为你的采访对象。因为从他们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各个角度的更多、更广的材料。如果你要采访的这个人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那你就应该考虑从他身边的人入手。根据这些人提供的材料再去启发、引导他谈话。

因此,采访对象不一定局限于一个人,当采访对象不较多的时候,你在拟定采访对象时还应该考虑一下采访的顺序。他的亲友,他的领导,也可能是你应该采访的对象。

比如,有位记者为写一篇介绍一位某大学三好学生的通讯,在采访学生本人之前,还拟定了与他相关的采访对象,做了以下的准备:

① 翻阅了学校提供的介绍该学生实际的材料;

② 到这位学生所在的系了解他平时的考试成绩;

③ 向他的专业课和其他各课的任课老师了解他对于学习的态度 ④ 组织这位学生的同学开座谈会,请他们谈谈对他的印象 ⑤ 电话采访了他的父母,了解这位学生在他的父母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孩子。

这些准备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记者在完成了对以上这些采访对象的采访后,已经了解到了许多生动的就细节,对他的情况也有大致的了解。这样,记者对这位学生采访时可以避免诸如“你获得过那些奖励?”“你和同学的关系融洽吗?”等呆板的问题,能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解他内心深处的、不为人知的真实思想上。

我们在这里只是列举了采访对象中的一类。其实采访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它不仅指某个人,还可以是一次活动、一个会议、一场比赛等等。但无论是什么采访对象,在采访之前都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

比如采访的是一次活动,这次活动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我们要了解:这个活动是由谁主办的?在那里进行?活动包括哪些内容等等。把这些情况了解清楚了,怎样采访这次活动也就心中有底了。 2.采访内容

在采访计划中还应该包括采访的内容,也就是在采访中要提的问题。并且最好要把要提的问题写在采访本上,以免采访时遗漏。

这些问题应该是和你报道的内容、主题相关的,在这个基础上,所列的问题可以尽量多些。因为你设想中的问题,不一定每一个都能

如愿以偿的得到真实、圆满的回答,所以要有足够的问题留做备用。

怎样拟定采访内容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有这样一道试题:“某记者得知目前正在故宫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了刚出土的我国2000多年前的古酒,决定对此采访。你认为这位记者应该怎样拟定采访内容?”

这倒试题的答案有许多,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位记者拟定的采访内容。他是这样拟定的:

① 古酒是谁发现的? ② 古酒是在那里发现的? ③ 古酒是怎样被发现的?

④ 古酒如果是在墓葬中发现的话墓主人是什么朝代、什么身份的人?

⑤古酒的数量共有多少? ⑥盛装古酒的是什么容器? ⑦古酒的质量如何? ⑧古酒的展出概况。

⑨世界上有没有发现过比这更古远的酒? ⑩这次发现的古酒有什么意义?

对照答案,前面9点答题者基本上写到了,但最后两点,被绝大多数人忽略了。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点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没了解清楚世界上有没有发现过更古远的酒,就无法确定古酒在出土文物中的地位;如果你不问古酒的发现有什么意

义,你就不能正确评价它应有的价值。

当然,在实际采访中,视线拟订好得才放内容不能成为我们提问的框框,而是要随机应变,根据谈话的进展情况,随时增加或是删除问题。比如,采访对象对你提的某个问题特别感兴趣,而你们此时又谈得十分投机,你就要把握好这个采访时机,趁势提一些跟深入、具体的问题,从而获得更生动的事实材料。 【练一练】 列一份采访计划

目的:列采访计划既要考虑采访那几个方面的人(采访对象),又要考虑谈论的话题(采访内容),因此,此项练习可以锻炼你周全的考虑问题的能力。 准备:假设

1. 有几位同学组成了帮助孤寡老人的小组,小组的成员一直坚持对老人的帮助。

2.如果你是小记者,将要对此进行报道。 步骤:1.根据采访的主题先列出采访的对象;

2.再想想对这些采访对象可以分别提那些和主题有关的问题。 建议:1.在列计划时,你可以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这篇报道的读者,你希望了解哪些情况;

2.以下是几位小记者列的采访计划,你可以把它们和你列的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问题是你没有考虑到的;或者你列的更详细、周全。

采访计划一

一、 采访对象 1. 小组成员的家长 2. 小组成员的同学 3. 小组成员的老师 4. 小组成员

二、 采访内容

1. 这些同学在帮助孤寡老人时,他们的家长是支持还是反对。

2. 如果家长曾经反对过,同学们是怎样与他们沟通的。 3. 在帮助孤寡老人的这段日子里,家长们觉得他们的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4. 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他们是怎样的人。

5. 同学和老师知道他们在帮助孤寡老人吗?是怎样知道的?

6. 他们在帮助孤寡老人是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7. 在帮助孤寡老人同时,自己是否也有收获?

2.国庆长假怎么过 调查报告

国庆长假,人们打算怎样度过?小记者该怎么写调查报告呢?先看一组小记者调查报告,本次共随机采访19人。

45%的人准备外出旅游

甲:出门旅游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次难得放那么长的假,当然要出去旅游喽。

乙:平时没有太多机会出去走走,趁着假期出门旅游能活动活动筋骨,还可以到处观光,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丙:我一直梦想做一次长途旅游,有这个国庆长假,我非去旅游不可!

丁:我最喜欢旅游了,以前出去爬山、划船就觉得很有意思,这次我还要出去旅游。

35%的人准备在杭州城内游玩

甲:平时上学忙,别说外地了,就是杭州的很多好地方我也没去过。这次有时间了,我想先好好看看家乡的景色。

乙:听别人说,这几年杭州新开发了许多风景旅游点,我还没去过呢!就等着放假去玩。

丙:这几年家乡变化可真大呀!有时去一个地方我都快不认识了,趁这次长假我想在城里好好逛逛,重新认识一下杭州。

丁:跑那么远去旅游实在太累了,杭州也挺好的,有那么多好地方,这几天也够玩的了!

15.7%的人准备在家休息

甲:五一节已经碰过钉子了,国庆节还是乖乖的在家做作业、睡大觉吧!

乙:听说,最近火车票、飞机票、船票都很紧张。唉!没办法,要出去也很难,只好在家看介绍旅游点的碟片了!

丙:平时学习太累了,这次放假我还是想在家休息休息,调节一下,最好干点轻松的事,能放松一下。

丁:作业太多了,出去旅游时间不够,只能在家看看旅游指南的书了。

4.3%的人已经做好了读书做作业的准备

甲:天哪,讨厌的假期又来了,肯定不是读这个班,就是读哪个班,读完班又要做什么精编、提高班的这些(作业)!

乙:一放假我爸妈一定又要让我没完没了的做啊读啊,好惨呀! 丙:放假也不一定能出去玩,我想七天之中,我会花大半时间在家读书、做作业。我也知道多读点书对学习是有好处的,但最好放假的时候能给我们少布置点作业。

3.关注识记新闻材料

一、关注新闻,特别是重大新闻,特别是重大新闻,从新闻中积累素材也是学会收集新闻素材的重要方法。新闻获取的途径,可以通过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和查看网络新闻等途径获取。收集新闻是应该注意,新闻材料浩如烟海,收集时要注意收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新闻材料。另外识记的新闻材料一定要真是可靠,切忌自己编造。 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据新华社大连8月18日电(记者陈梦阳、付兴宇)8月18日10时50分,我国东北第一个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的核岛开始浇注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计划投资50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是辽宁省最大的单项投资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我国政府首次一次同意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 (摘自《常州日报》2007年8月18日A4版)

你从这则新闻中了解到了哪些重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你带来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用批注式方法做好记录,摘录下来

分类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抄日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新闻中的信息

一、事例一

性命攸关,安全帽不是“太阳帽”

本报讯 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几处在建工地及劳动防护用品市场后发现,一些建设者手中的安全帽质量极差,有些甚至随手一扔就破裂。这一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

据市建筑业安全监督站人员介绍,国家规定,安全帽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击能力,因此要用质量较好的塑料制作,有一定的牢度。同时,管理部门明确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动者,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但是8月6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兰陵路、迎宾路、延陵路、原312国道、荆川路等7处在建工地发现,尽管施工人员100%戴着安全帽,但安全帽的质量却不容乐观。

在兰陵路一处工地,一位姓罗的安徽籍工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安全帽不经用,一颗黄豆大的石子落到安全帽上,帽子就破了,今年,他已经两次碰到这一情况,安全帽已经换了3次。旁边的一位施工人员则说,不经意地将手中的安全帽朝地上一扔也会破,他曾为此挨过工头的骂。在延陵路工地,施工人员也告诉了记者同样的情况。

于是,记者来到晋陵中路,这里一字排开有几家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商店。在这些店里,记者看到,安全帽的价格从

5、6元到20多元不等。据一家店老板称,原先质量不太好,仅几块钱的安全帽没什么销路,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安全帽是易耗品,一些开发商或是包工头只想降低成本,选择安全帽都已销掉。

国家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必须起到相应的安全防护作用,但如今,劳动防护用品市场所销的劣质安全帽,除了遮光外,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这样的安全帽,岂不是拿施工人员的生命当儿戏?“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位,不能仅放在嘴上,或是写在标语上,应该落实到具体的防护措施上,但愿这一情况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让安全帽真正安全起来。

(摘自《常州日报》2007年8月18日B3版)

请你采用批注式笔记记录法在文中画出你最关注的部分,并在旁边写下“注”和“批语”。

简单谈谈你读了这则报道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资料收集的角度谈谈你读了这则新闻的收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摘录 分类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抄日期: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6篇:小记者第一课 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对小记者这个身份有初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二、掌握小记者采访具备的基本礼仪条件

1、 仪表自然、着装整洁

2、 善于倾听、交流

(1) 注意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特殊语言 (2) 注意运用特殊的感叹调

3、 排除干扰、全神贯注 教学设计:

一、介绍小记者的工作和职责

1、 什么是小记者呢?

答:记者,就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这么说大家可能不理解。有些少年儿童虽然不是新闻单位的专职人员,但他们从小积极学习采写新闻,人们赠给这些孩子一个光荣称号----“小记者”。 全国每一个小学生,只要能够采写新闻并发表出来,都能当上小记者,没有其它任何限制条件。

2、 当小记者有哪些好处呢?

答:当小记者能更好的接触社会,促使你大胆走出第一步,从采集资料、开口采访、整理资料、写成新闻稿等多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你有机会发表自己写的新闻,有机会接触自己的偶像,有机会像大记者一样为人们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等等。这些都能更快的提升我们的能力,这可是光荣而艰巨的哦。

二、观看小记者采访视频,自由评论

三、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小记者组,另一组为被采访者组。

小记者组的学生扮演记者角色,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发问,

四、让学生看以下的小记者采访资料,分析采访的优点和不足,并讨论怎样做得更好,可以请小朋友展示。

远远地看见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阿姨,我们交换了眼色,怯怯地走上去,一个朋友问:“阿姨,能耽误你一点时间吗?”

阿姨望了望我们胸前的小记者证,笑着说:“好吧!” 这简洁亲切的答话,使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您对这个晚会满意吗?” “挺满意。”

“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有这个活动的呢?” “电视广告上看到的。” “你参加了什么游戏吗?” “没有。”

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问得没有水平,匆忙走了。

五、总结小记者采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上一篇:医德医风工作总结1下一篇:计划生育政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