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人员20个常见问题

2023-03-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招标人员20个常见问题

践行“三严三实”应深入清理的20个“问题观念”

〔摘要〕 党员干部要践行好“三严三实”,须在主观深处做文章、下工夫,依据时代要求和科学理论提升思维、更新观念。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新常态,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观念”,主要包括:改造主观世界是极“左”;思想道德管不了管不好;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作风抓细了束缚手脚;党员干部要人性化;在一起工作讲缘分;小河没水大河干;在任多为大家办好事;服务就是管理;人脉关系是资本;干工作得罪人是傻子;当领导要多表扬少批评;对实事求是也要实事求是;干事不干事关键不出事;改革创新离不开打擦边球;做官做事要低调;看干部不能老盯小节;团结出干部;领导认可是硬道理;用人担当就是一把手担当。深入清理这些“问题观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进一步要求。

〔关键词〕 “三严三实”,“问题观念”,“四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指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党员干部要践行好“三严三实”,就必须在主观深处做文章、下工夫,树牢立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依据时代要求和科学理论提升思维、转变观念。的确,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新常态,流行于党员干部中的不少观念已不现实并显露出种种问题:有的片面绝对、偏颇失当,有的肤浅浮躁、导向不正,有的含义扭曲、作用负面,有的指向狭隘、适用有限,有的倾向消极、钝化进取,有的不合趋势、偏离主流等等。深入清理这些“问题观念”,是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和从严治吏的要求。为此,结合当前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和相关理论思考,这里归纳分析如下20个“问题观念”,揭示其症结及危害,提出纠正和矫治要点。

有关改造主观世界及焦点认识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我们看待事物、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应遵循这一基本立场和方法。在有关改造主观世界及焦点认识方面,目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观念”,尤其在中青年党员干部当中,应予以澄清和纠正。

1.“改造主观世界是极‘左’”。这一观念产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之后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目前仍有影响和表现。该观念固执地认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反右和“文革”相连接,体现极“左”色彩,不应再加提倡。与此相近的说法还有:“自我纠结不潇洒”“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现实”“灵魂深处没革命”“反思自我没时间”等等。放弃了主观世界改造,就只剩下自我欣赏、自我膨胀、张扬个性,甚至是自以为是、言行任性、放胆妄为。在此观念支配下,党的思想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都会被弱化,党员干部的人格追求、修身立命、自省自强也都会成为问题。过去一些年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就是这方面的证明:如有的“三观”扭曲、是非不清、个人中心,有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缺少敬畏,有的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空乏功力,有的心术不正、歪门邪道、违法乱纪,有的嗜权如命、官迷心窍、专事钻营,有的言行放纵、雷人雷语、举止奇葩,有的拒绝批评、坚持错误、文过饰非等等,就是缺乏改造主观世界的严重后果。事实已充分说明,放弃或拒绝改造主观世界,不仅导致党员干部“看家本领”低下、政治素质退化、应对风险无力,还会在社会公德、党的形象、干部作风上制造“负能量”,甚至在党规党纪、法律法规面前管不住自己,触碰“底线”“红线”“高压线”,这是在反“四风”、反腐败中败下阵来的个人原因。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绝不可回避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看,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内在连接、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放弃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无从谈起;改造主观世界达到何种程度和水平,改造客观世界也就达到何种程度和水平。改造主观世界包括了:改造认识立场,改造价值取向,改造认识能力,改造实践能力,改造创新思维,改造修错水平。如果说一个政党、团体或个体的存在与发展要有自身靠得住的“软实力”,那么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软实力”,整个事业兴衰、进退成败和人生祸福,就取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功夫强弱、层次高低和成效优劣,而不可能到客观世界中寻找理由。应当比较一下,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模范党员干部包括最近表彰的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其主观世界境界及自省自励水平,绝不是那些违纪违法的“老虎”“苍蝇”们所能比拟,后者在改造主观世界上等于零甚至是负值、超负值。不可否认,反右和“文革”曾把“改造主观世界”极端化、“棍子化”、标签化,但那是政治路线失误而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失效,必须划清这个界限。在落实“四个全面”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更艰巨、更突出、更繁重,无论职务大小、学历高低、资历长短和所处何地域、何部门、何行业,都要展现更高自觉性和水平,检修安装好“总开关”,锤炼好“看家本领”,增强各方面素质。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都必须清醒看到:不改造主观世界不合乎党性要求,不可能成为“五好干部”,最终连党员干部资格都不好保证。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决不可受此“问题观念”的蛊惑和误导,放弃自我锤炼和改造,堵塞成才成就成事之路,贻误青春和生命,有愧于党和人民培养。

2.“思想道德管不了管不好”。此观念与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一手软”现象相随相伴,有时互相强化,目前仍有市场,包括在领导干部当中。与此相关的说法还有:“解放思想就是别管思想”“现在不是思想的时代”“道德评价已经过时”“道德不道德说不清楚”“做官靠关系不靠品德”等等。从根源上说,此种观念形成于对“第一要务”、市场经济的不正确理解,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不正确理解,对干部队伍建设、德才标准的不正确理解,特别是对理论导向与实际情况存在矛盾的不正确理解。由于此观念的较长时间存在和影响,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品质削弱、诚实信义失范,甚至市侩主义流行、厚黑哲学畅通、自欺自虐泛滥。一度出现的“四风”盛行和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与此一观念有着必然联系。而有的党组织,也把思想道德看成了“私人空间”“自我范畴”“自由权利”,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遇到问题不置可否、漠然处之、听之任之,甚至把一些违规违纪违党章的恶言劣行当作“私德”不予追究,这实际上等于放弃了思想领导,丢弃了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如果说“党管干部”只剩下干部的提拔使用,这将导致何种结果,近些年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已有集中说明。同时,以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总是缺少力度、显得苍白、效果不佳,总是限于“活动加活动”,很少触及核心和灵魂,这也与此一观念及其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比管住党员干部具体工作和日常行为,管住思想道德当然更深层、更难些;但这不是说就管不了管不好,或说是不可避免的“道德滑坡”“改革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最新经验证明,管住管好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有赖于把党规党纪挺在前面,狠刹“四风”和严惩腐败,同时加快健全相关制度、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大环境;在此前提条件下,着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虚功实做”和“六化要求”,努力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能有效管好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这应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责任担当要实。各级党组织不仅要管党员干部的工作和考核、提拔使用,更要管思想道德,坚持思想领导,担当主体责任,并要硬化制度和机制。二是教育引导要实。正规的教育培训不能浪费资源和走偏,从内容到形式要突出党性、理想信念、政治定力、道德品质、人格打造,真正入心入脑有效果;组织生活会不能可有可无走过场、摆样子,要讲究质量触及内心,有高水平的思想碰撞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核心平台;在8小时之外和社会上表现的思想道德问题,也要有人管有人问,进入党员干部教育视野。三是贯彻干部标准要实。干部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考核和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要贯彻好“20字标准”,把思想道德置之首位,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要以相关制度、机制的创新来保障。四是激励和惩处要实。对于模范践行党章要求、“三严三实”和“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给予大力激励,包括提拔重用;对于思想道德不良、形象欠佳、触碰党规党纪和法律红线的,严肃处置和清理。从各方面真抓实抓显成效,此“问题观念”自然会逐步化解。

3.“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此种观念曾以不同面目出现,以往讲“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现在讲“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大力惩治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中,该观念已被集中分析批驳,但党员干部中仍有糊涂认识,认为“理论上、道理上好讲,但客观上、现实中说不通,如近两年来的GDP”。看来,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辨正。值得注意的是,此观念在目前有了变异和延展:如叹息“为官不易”“为官艰难”,艾怨“当官没意思”“萌生退意”,悲叹“干部失去信任”,散布“反腐败要讲分寸、有赦免”,反问“改革靠谁、谁是动力”,提出“不可怀疑一切、草木皆兵”等等。更有甚者,把惩治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说成“亏欠了某地某单位群众”,好像那里的群众压根儿就不欢迎反腐败。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持此观念很严重,将导致反腐败、反“四风”不能深化和持久,同时造成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严重障碍,影响各项任务的落实。

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看,此一观念的要害首先是价值的扭曲和偏差,即对腐败本质属性的认识走调变味,离开党和人民立场;再就是简单机械地对应原因与结果,以具体、局部、暂时现象否定深层、全局、长远大势,把本无内在必然联系的事物拉扯为因果,甚至倒因为果。由于其就事论事、感性直观、言之凿凿等特点,一定时候和范围还很有市场,甚至走到嘲弄理性、动摇方针、蛊惑人心的地步。针对此观念,除了从党性、根本宗旨、从严治党、政治纪律等角度澄清是非、揭开谬误,特别是排除变异和延展的怪论外,还应注意以科学思维和方法说服人、纠正人、引导人:一是展示理论的彻底性。超越狭隘、武断和错误的论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阐述社会发展规律及趋势,阐明发展经济和惩治腐败的深刻一致性及其社会作用机理,立足现实深入浅出地揭示二者良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和发展前景,做到说服人、被群众掌握、变成物质力量。二是揭示当前经济下滑的复杂原因。包括发展质量提升的历史进程和逻辑,当前“三期叠加”的现状和矛盾,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速度与质量控制,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艰巨任务,经济转型的大势和成本阵痛,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复杂形势及其优胜劣汰铁律等等,有力说明把反腐败说成经济下滑原因根本站不住,即使有暂时精力影响也是为了更好更大发展。三是阐明“历史的辩证脚步”。邓小平同志说“过几年上一个台阶”,没说过年年上台阶,也不排除一定时候换挡调速、注重质量、平稳发展。强力反腐实际是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从根本上为经济发展排除障碍、增添动力,为更好发展开辟道路。四是算好经济与政治的整体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许多时候是最大的政治。尤其是当前国际上围绕“一带一路”、“金砖银行”、亚投行以及全球投资、金融、股市、汇率等展开的博弈,更说明经济与政治的密不可分。在我国现阶段,只有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思路中,才能赢得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而“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正是改革的追求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杠杆。在当前,更需要把反腐败与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具体、深入、有效地统一起来,在反腐肃纪中大力推进改革发展,而每项改革发展的思路、机制、举措、办法都要有利于抑制腐败增量、清除腐败存量。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中走上正途、走向历史深处,对此必须充满信心。

4.“作风抓细了束缚手脚”。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作风,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各地具体规定,从反“四风”到严格执行党规党纪,从群众路线教育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在这一转变中,一些党员干部跟不上快速发展形势,产生困惑、纠结和不适应,形成了此种观念。如有的头脑仍停留于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还未达到认识清醒和行动自觉,常常与客观形势和实际要求相矛盾,深层、稳定和长久心理准备不足,心里纠结、茫然和彷徨;有的以临时表现对待作风建设,表态不出于内心,行为不出于理性,对他人要求没有感召力,连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有的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各种规定、要求越来越细越严,更感到受束缚、受限制、不自由,左躲右闪、被动应付、顾此失彼;有的因为周围触碰“底线”“红线”“高压线”而受处分的人和事增多,受到刺激和警戒,压力加大、谨小慎微、放不开手脚。在此情况下,当然无更多心思和精力投身工作,只能消极应付、拨拨转转、为官不为。这是目前干部队伍中的突出倾向,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必须清楚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只能归结于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原有素质、能力和作风的不过硬,导致了新常态下的不敢为、不知为、不会为,犹如30多年前对于改革开放历史转折的不理解、不主动、不适应,而不是因为作风抓细了束缚手脚,这一基本的因果关系不容颠倒。

对于当前的正风肃纪和作风建设,我们必须要有全面、深入和发展的理解与把握。不能只从一时一事看作风,而要从党的事业大局看作风;不能只看到对不良作风的严厉遏制,也要看到对优良作风的大力弘扬;不能只看到党规党纪的刚性制约,也要看到党规党纪的保障作用;不能只看到“红线”“高压线”利剑高悬,也要看到“线内”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创新空间。否则,就不能站在前列领着作风走,只能被党规党纪拖着走,还总是埋怨要求高了细了严了。破解此一“问题观念”,需从关键处打通认识、转变观念:一是认识作风建设的深层必然性。这种深层必然性一方面是党的先进性和全面从严治党内在要求和趋势,另一方面是群众监督的强化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日益强大和无处不在。这两方面的强制和压力谁也不可改变、不可违抗,党员干部必须头脑清醒、思维对头、行动自觉。二是搞清作风建设的落脚点。作风建设当然要反对“四风”,清除各种积弊和污垢,但更重要的是改进工作、干好正事,落脚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敬畏事业、积极作为、争创佳绩,而不是缩手缩脚、只求平安、为官不为。三是掌握作风建设的规律性。作风建设既要“用重典”“用猛药”,又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问题成灾情况下,必须重拳出击、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不惜矫枉过正;在“乱世”“沉疴”初步控制同时,又要抓长抓细抓常,永在路上、坚韧不拔、积沙成塔,踏着不变的步子,并防止反弹和变本加厉。同时,只有“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真正见效、解决问题,只打老虎不行,只打苍蝇更不行。而对于那些偶被涉及和纪律处分过的党员干部,相对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应当而且必须想得通,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以更加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四是明确自警自省的重要性。党员干部作为道德和法律行为主体,要努力缩短从“不敢”到“不想”的自我革新过程,通过自警自省提升自我,尽快达到遵守党规党纪、法律法规的“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水平,力求达到“而耳顺”“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境界,这应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性要求。

有关“人性化”及利益追求方面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始终坚持;人们的正当利益早已充分肯定,并有法律法规依据。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复杂问题处理中,有时有的理解走偏并不断放大,形成了有关“人性化”及利益追求的“问题观念”,这是需要关注和加以矫正的。

5.“党员干部要人性化”。一个时期来,“工作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等广泛使用和流传,甚至常常见诸于会议和报端。此观念深入影响党员干部,以致自觉不自觉成为一种要求:“党员干部要人性化”。于是,安排工作、联系群众、实际调研、检查指导等各环节,都要推崇人性化、追求人性化、践行人性化。更进一步,领导班子成员相处要人性化,组织生活会要人性化,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人性化,选人用人要人性化,财务管理要人性化,工程审计要人性化,甚至处理违纪违法也要人性化。就是在一片人性化的温暖氛围中,相关的原则、制度、纪律、法规等被软化、淡化、边缘化了,以致有人感叹“现在已经看不到一件严肃的事情了”。而所能看到的现象是:一些班子和组织不讲原则、一团和气、大家都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风细雨、心照不宣、彩排演练,关键环节和岗位运行静好、无案可查、监督空转,甚至已被处理和判刑的干部也受到同情问候、看望抚慰;一些党员干部把积累人脉、感情投入、编织关系网当主业,把低级粗俗、狂野不羁、放荡任性当人情味,把为了朋友网开法纪当人品,把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当人性。使人不禁要问: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过的资产阶级把人的关系和情感都“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现在是否要把所有事务和问题都“融入人性化的温水之中”?如此这般,经济的调控、政治的稳定、社会的治理、先进文化的建设,特别是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反对“四风”等等,都会遇到人性化的羁绊和阻碍,而且人性化越是浓烈越可能把原则、规矩、法纪抛到一边。

翻阅以往的中央正式文献,没有一处把“人性化”等同于“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非常慎用“人性化”,几乎不提“人性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者比后者含义复杂,且指向不定任由解说。我们党过去批判过“资产阶级人性论”,这不全是“左”的思想和失误,其中正确的东西要坚持。此一观念的偏误之处,就在于割裂与原则准则、规矩规范、法律纪律的内在联系讲人性,泛化和扩展至各层面、各领域、各角落,不免走向反面:漠视和否定更多人和社会整体的人性、权利和文明理性,引发超越规范、无视情理、难于调解的矛盾与冲突。人们所说的“好人怕坏人”“有规矩的怕没规矩的”“讲理的怕不要命的”,即是鲜明写照。当前在国内乃至在出境出国时,反复爆出的违反社会公德和法治的雷人雷语、个性奇葩、丑行劣态,也足见人性化极端放纵带来的恶果。人性化不是不可以讲,而是不可以笼统讲、盲目提、混乱用,必须有一个准确、科学和具体的把握:一要辨清内涵。人性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保障人的生命、人的正当权益和人的尊严,这是首要和基本的东西,而不可随意一概地乱贴标签。二要明确前提。人性化的前提是原则、规矩、法纪等,坚守这一前提即是健康的人性化,冲击和践踏这一前提即为非人性化——将伤及民众、社会和国家民族本体。党员干部做人做官做事必须先讲原则、规矩、法纪,才能再讲人性化。必须明确,党规党纪、法律法规高于人性化,践踏规矩法纪属于非人性化的野蛮放纵,必须严肃处置。三要把握尺度。人性化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受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民主素质等条件制约。追求和践行人性化要讲究实际,注意发展阶段,考虑民主建设程度。尤其在处理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上,不可左右摇摆不靠谱。四要杜绝虚华。人性化不等于讲大话、讲好听话、讲迎合话,更不是鼓励“任性”和“民粹”,甚至不是单纯的感情投入和形式周到,关键是立足实际践行为民宗旨。坚守本分、敬畏责任、求真务实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化,干精干好一件实事胜过一打好听话。有了如此理解和把握,人性化才可以讲得好做得对,做人做官做事展现正能量。

6.“在一起工作讲缘分”。曾几何时,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此一观念时髦流行,使用频率很高,交往、聚会、领导讲话中时常听到,目前有的地方和单位还在如此讲。“讲缘分”是对“人性化”的引申,引申到命中注定的佛性神化情缘,似乎这样才更有意味,关系更铁、情义更重、相知更牢。如有的单位日常相处讲缘分,遇到矛盾和问题讲缘分,选拔配备干部讲缘分,班子统一意见也讲缘分,一句缘分成了维系感情、体现团结、化解纠纷的标志,成了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的写照。殊不知,就是在讲缘分最热烈的同时,政治的要求被淡化,原则性被疏离,制度规定被软化,甚至法纪底线被模糊,为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小团体主义打开了后门。或许有人说,此观念确实增进团结、促进和谐、有利工作,果真如此当然求之不得,可以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但许多时候、许多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从最狭窄的化解利益矛盾来看,其作用也非常有限。如涨资增薪、职务升迁、解决住房等等,能真正靠缘分解决问题、各方圆满的几乎没有,往往到头来比讲原则还要棘手、难以处置。有的单位就是在一片讲缘分的祥和声中凸显爆炸性问题,使上级分管措手不及、难以应对。这说明讲缘分过于浅薄浮躁,离开了深层、稳定、根本的东西,不免走向反面或进退无据,负作用超过正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阐述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中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这里有“走到一起”的行动,有共同的“目标”,有“三互”的关系,应当是党内、队伍内健康关系的界说。而“在一起工作讲缘分”的症结,是把党内关系、行政责任关系、上下左右关系宿命化、庸俗化,变成偶然命定的利益相关者,带有封建依附意蕴,很难说是先进文化和党的意识。为此,即使讲缘分也应特别注意:一要剔除宗教宿命色彩。应立足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大家努力奋斗进步的际遇,同志间“三互”关系的支撑等,来深入理解把握“缘分”,明确其实质内涵指代。二要充实共同目标内容。现阶段的共同目标即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在此之下还有单位工作目标、岗位责任目标等等。党员干部的思想情怀和立身行事应倾注于共同目标,并力求拓展胸襟、放宽眼界、提升境界,在共同目标追求中构建同事间纯正的“三互关系”。三要倡导健康的工作情感。一起工作应坦诚以待、事业为重、默契配合,还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遵纪守法。如此做到,即为共产党人的缘分,亦为积极、健康、高尚的缘分。

7.“小河没水大河干”。此一观念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关于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公私兼顾、先私后公、私而忘公等等公私关系问题的讨论,有人以自然界现象论证并非“大河没水小河干”,而是“小河没水大河干”,说明天下条条小河通大河,社会大多数人富裕起来,国家也就富强了。这一认识不完全等同于公私兼顾、先私后公、私而忘公,但绝不是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加之当时对“一大二公”的否定和对物质利益的突出肯定,此一观念的影响较为广泛包括党员干部。近些年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中,又有理论家主张“共产党也有自身特殊利益”,这又强化了以上观念。此种观念无形地但却深入地影响,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潜在的非主流意识:认为党员干部先富起来合乎情理,因为他们素质高、贡献大;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可避免,还可增强发展活力;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推进发展、造福民众同时,考虑自身利益和享受可以理解,群众欢迎有问题但有能力带来利益的干部;只要经济发展了,就不要管什么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在这种氛围中,这一观念就成为“一切向钱看”的依据,成为“集体闯红灯”的依据,成为“当官就要发财”的依据。只要看一看有的农村中“富人当政”、国企高管年薪惊人、高校校长任意使用资源、实权部门灰色收入无底等现象,就明白其影响的严重了。今天反思政治生态恶化和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原因,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就明确了党员干部应有的公私态度:追求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起码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而不能公私兼顾,更不能先私后公、私而忘公。从现代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看,“小河没水大河干”属于自然界一般初级事实,而“大河没水小河干”则是自然环境系统的高级事实。在一个水系流域大系统中,主要体现和表征生态环境和水系状况的,还是大河干流;如果流域生态和气候遭受破坏,在大河干流减流之前,恐怕一些小河支流早已干涸了。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因为其身份和工作代表执政党和国家,代表社会整体利益,而不代表个人和小集团特殊利益。这就需要明确:一是“当官就不要发财”。现代社会和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就是在党言党、在政言政、在商言商、在学言学,各安其位,不能包揽、交叉和错位。“当官就有一切”的想法,是极其落后的封建意识糟粕。二是不得与民争利。邓小平同志强调的“重视物质利益”,讲的是对于大多数群众,而不是指党员干部,这一点非常明确。因此,从长远上、从党员干部的要求上,不能死盯个人物质利益,不能以商人的原则计算素质能力的投入与收益,不能与民争利。三是安于合法合规收入。这种收入明确在政策规定中,也就是工资单上各项内容以及合规的业绩奖励,除此之外不能有非分奢望和索取。收入的提高,只能在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群众增收同时,合法合序增长。四是崇尚荣誉。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在此称号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善始善成,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这是人生最大价值所在。不认可、不追求、不珍惜这一荣誉和价值,就不要做党员干部。

8.“在任多为大家办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品格和追求,这是大家明白的;但“在任多为大家办好事”似乎与上述品格和追求出入较大,多与“领导为大家着想”“够意思、够仗义”“脑筋活、会办事”“做事为人朋友多”等相联系,导致的结果也大不一样。近些年,问题较多的地方听到更多的就是这句话,且多为领导班子成员和主要领导口头语。在此种观念的流行中,好像领导者顺民意、求实干、为群众着想,群众有心气、得实惠、拥护现任领导。然而在如此说、如此做的过程中,却不断出现问题和麻烦,甚至爆出违纪违法行为。如不受限制滥发奖金福利,乱找由头外出公款旅游,放松财务审批套领财政资金,变通手法规避工程招投标,弄虚作假进人吃空饷,突破职数限定配备干部,启发群众投票推高年度测评,统一口径应对各项检查等等;而“办好事”者也并非两袖清风,往往私人事、朋友事、圈子事更多,甚至暗藏猫腻、内幕惊人。所谓“单位利益”“行业腐败”“集体闯红灯”,以及“互利互惠、利益输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就这样形成了。其结果,与“为群众办好事”宗旨大相径庭。现在看来,所谓“在任多为大家办好事”,不少时候干了不当事,有的地方干了出格事,个别的触碰了法纪、误导了群众、毁掉了干部。这样的“好事”办多了,必定扭曲公平正义,侵害社会整体和群众利益,败坏执政党声誉,污染发展环境,阻滞健康发展。

此一观念之所以走向反面,竟至成为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温床,是因为其实质界限不清、价值定位不明、办事手段不一,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是在社会环境复杂、政治生态污染情况下,其“恶”的隐义会迅速放大,带来危害。为此有必要深入辨正:一是“大家”应有确切边界。就是指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基层和一线群众,而不只是身边关系、圈内熟人、亲戚朋友,也不能局限于本地域、本单位、本行业范围。这一本意要求:把本职本位与大多数群众利益内在统一,把具体工作与践行党的宗旨内在统一,把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内在统一,既作整体把握又力求“一竿子插到底”。二是“好事”要有质的规定。也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亦即民生急迫之事。这些好事集中着大多数群众愿望,显示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因此,不能把与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基层和一线群众无关的事,都叫作“好事”去办。三是“办好事”的手段要规范。就是掌握和运用好政策和法律法规,名正言顺、正当有力、讲求实效地去办,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搞变通”。须知,办好事也不能不择手段、无视规则、“咋干都行”。四是“在任”者出发点要纯正。即要为大多数群众干实事、谋利益、送实惠,而不是先替自己和“利益相关者”打算,不是出于快出政绩快升迁,不是追求票数笼络人心,不是考虑调离和退休留后路。五是“办好事”应成为一种常态。不是临时动议、偶然想到、应时为之,而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时序落实,经得住时间检验,同时防止变质变味。

有关“服务”及人际关系方面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等属于健康的现代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但是在面对“四大危险”挑战和社会环境复杂变化中,“服务”及人际关系的理解也在发生改变,有的实为异变,形成如下较为典型的“问题观念”,需要辨正和矫治。

9.“服务就是管理”。这一观念来自“管理就是服务”,有的理论家主张倒过来说“服务就是管理”,又扩展至领导工作叫作“服务就是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或扩大了偏向和倾向。“管理就是服务”是健康的现代管理理念,突出了管理的宗旨、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提倡和坚持;但要倒过来说“服务就是管理”,未免剑走偏锋搞极端,消解了管理的实质内容,服务也就无所依凭而虚化,不可理解与把握了。一个时期来,越来越突出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就集中说明了这一点。这种离开管理的所谓“服务”如何走入了困境?我们从一些单位或部门的如下演变轨迹看得真切:曲意迎合凑热闹——这是初级做法。面对千差万别的情况和意见,不论合理不合理、正确不正确、能否做得到、效果会怎样,只有两个字就是“服务”,还要出动静、造声势、有影响。这样,除了扎堆办一些随时可办的细小事、具体事、容易事、讨好事之外,就只有热闹加热闹。应对检查搞形式——这是进一步延展。因为能做的好事做完了,能讨好的事没有了,难啃的硬骨头又不想啃、不敢啃、不会啃,还要应对考核过年关、出经验、谋升迁,只能变换形式出活动、出数字、出成绩。而服务对象也心知肚明,实际上真正令人满意的非常少见。停留口头难作为——这是演变结局。不正视刚性矛盾和利益关系,不触及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敢得罪任何对象,不能变革习惯性思路,所谓“服务”只能陷入重重困境,游移于进退维谷。到此时,似乎人人不快、事事不顺、处处掣肘,情绪、意见、怨声纷至沓来。这也就说明,相关观念及做法必须变革了。

这一变革正处在启动或推进中,但正确的观念应首先确立。“服务就是管理”看似创新实为倒退,应返璞归真于“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更重要的是实质内容,在如此讲、如此提倡时,必须明确深层内涵和要求:一是敲重职责职守。管理及领导的职责职守是服务的前提和重心,没有了职责职守也就没有了服务。这种职责值守既有事务性、具体性、应急性的,也有整体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如目标制定、科学决策、思路展开、办法创新、干部使用等等,而后者更加重要,更显管理和领导的地位、作用及水平。当前领导干部中的最大“不作为”,莫过于“机器”停转、没有想法、思维钝化。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管理及领导不能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绕开问题,而要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普遍性、关节点的问题,必须搞透彻、应对好、解决好,即要啃得准、啃得动、啃得好硬骨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高层次、高水平服务的要求。三是驾驭最基本矛盾。管理和领导的最基本矛盾即是管控与放活、从严要求与发挥积极性的矛盾,把二者有机统一在服务过程,争取最优配合、最大作用和最佳效果,就算达到了驾驭。只顺从不引导、只迎合不制约、只给利不给责、只奖励不处罚、只讨好不得罪,违反了这一基本规律,不可能做好服务,结果还会越来越糟。见于目前的主要问题,“从严”二字应是重点,要着力于“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四是做到“以上率下”。作为管理者及领导者,要以自身素质和能力领着工作走,不能让工作拖着走。决不可做了群众的尾巴,还美其名曰“群众咋说就咋干”“对错都是群众事”“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值得重提毛泽东同志强调过的:共产党员“不能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不是不亲民、不服务,而是更好亲民、更好服务。进而推之,党员干部也不能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

10.“人脉关系是资本”。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礼尚往来社会,这一点传统基因太深厚,因而“人脉关系是资本”特别容易流行和扩大影响,甚至走到“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的地步。与此相通和接近的,还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哥们相处要仗义”“成事靠贵人相助”“要当官找后台”“老板(领导)做事靠大家”等等,以及热度一度很高的“朋友圈”“同学圈”“战友圈”“老乡圈”乃至“行业圈”“出身圈”“兴趣圈”“后备圈”等等。此种观念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竞争万能”“适者生存”“丛林法则”及其影响当然不同,但其落后的社会关系本质嫁接“社会资本”极易走向“纯粹的人的感情”(马克思恩格斯)的反面,形成人身依附、山头主义、利益集团、帮派关系等等。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国兰德公司出炉的一份中国问题研究报告中,也分析这种“人脉”“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成为障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事实和客观逻辑的演变也使我们看到,此种观念作用于经济则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如人们看到的“关系经济”“打点(行贿)经营”“家族垄断”“官僚资本”等等;作用于社会则侵害社会公平正义,如“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作用于政治则污染政治生态,这一点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由于政治高于经济与社会,政治生态污染又成为一种典型问题反映,就是“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在这样的污染中,“有的党员干部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其结果只能是“关系网”越织越密、“潜规则”越用越灵,而党性、党规党纪、组织原则、干部标准、实干作风越来越削弱,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和归属感淡化,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悬在空中,自嘲、自讽甚至自虐现象扩散,可以说到了党的性质和社会民众不能再容忍的地步。

由于我国封建残余影响时间久远,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此种观念的彻底根除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时日;但是必须作出持续、有效的努力,尤其在党的建设和政治生态上要持续发力,做到纯洁健康、大道正行、风清气正。为此,一要破除“圈子文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力弘扬传统优秀的廉政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法治思维,提升人际关系、党内关系新境界,远离低级庸俗甚至落后野蛮的关系学兴致。二要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针对党员干部和党内关系实际,多管齐下、毫无列外、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处理“七个有之”和违反“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行为,树威党规党纪,树威纪律检查,树威“底线”“红线”“高压线”。三要着力整治“用人圈子”。此一观念的焦点在于用人腐败,是任意用人、违规用人、用“自己人”,“用劣币驱逐良币”。坚持用人原则、贯彻干部标准、担好用人之责,扎紧扎密制度笼子,阻断无形之手,即可废止所谓“人脉关系”“资本”累积的作用。四要严肃党内生活。按党章要求规范党内生活,组织生活会的主题、方式、程序、目的要鲜明,思想是非、政治是非、组织是非、作风是非要分清,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质量、起作用,构筑起党性锻炼的最重要平台。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低级、粗俗、野蛮的“人脉关系”“资本”积累就会消解,健康的党内关系、同志同事关系就会回归。

11.“干工作得罪人是傻子”。这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所谓“经验之谈”,以往流行在口头,目前潜藏于内心,成为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的一个心理因素。按照此种观念,干工作是大家的,而得罪人是自己的,为了干工作得罪人那是十足的傻子。因此,干不干工作完全取决于得不得罪人:得罪人的事一点不能干;部分得罪人的事就部分回避不惹麻烦;尤其是得罪顶头上司和带来自身长久麻烦的事,一丝一毫也不能干。与此相应,那些讨好上级、讨好同事、讨好下属,有利于个人发展和选票的事,就全力以赴、雷厉风行去干,小事放大为大事去干,绞尽脑汁、不惜血本去干。而不能干的得罪人的事,也要表现出“积极贯彻抓落实”,就变换形式提口号,迂回避让走过场,工于心计巧周旋,直至拖凉、拖黄、拖没。据说这种做法很讲学问,都是“老经验”“高水平”“大把式”。此外,工作中塞进“私货”谋取特权和私利,因而得罪人也不是傻子,甚至还值得,这是此一观念的另一含义。如果说在以往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管理环境中,养成了一批圆滑取巧、精于变通、迂回升迁的党员干部,那就是信奉此观念的所谓“聪明人”“活络人”“精干人”,他们游刃有余、悠然自得于一些部门、单位、行业的干部队伍、领导班子中,干工作硬碰硬没有他们,讲利害玩手段少不了他们。然而,这样的人多了,担当责任、埋头苦干、干事成事的人就少了,敬业进取、叫真执着、不计利害的人还会被嘲讽、挖苦和指戳,这对于党的事业、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实在是内耗和可悲之处,必须下大力气扭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反腐败工作遇到的阻力时强调:“不得罪腐败分子、不敢担当,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自己做了好人,但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什么位置上了?如果一个地方腐败问题严重,有关责任人装糊涂、当好人,那就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人!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天下道理相通,大道理管着小道理。任何工作都如此,必须算党心民心、实现中国梦、造福人民这笔大账,而不可被狭隘思维和弯理邪说弄糊涂、弄颠倒。实际上,做工作不可能不完全得罪人,即使是奖励先进、提拔干部也如此,因为不奖励、不提拔的总是多数,就更不用说批评人、纠正人、处理人的工作了。工作中算大账、以大账为重、大账管小账,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坦荡做事,再得罪人也值得、有意义,最终会被历史、实践和人民所肯定;工作中不算大账只算小账或以小账冲淡大账,回避退让患得患失,再做好人也是负价值、负意义,贻误党和人民事业而不可原谅。矫正此一“问题观念”,一要党员干部“明大德”。这个“大德”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息息相通,是脚踏实地、心忧天下、家国一体的深切情怀,是基于理解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坦荡胸襟和铁肩道义。这一大德不要求社会公众都能达到,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二要充实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担当首先是本职工作的,规制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中,同时也体现在党章党性要求、人生践履和作风做派上。三要笃定牺牲奉献。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意味着牺牲奉献,要践行入党誓言,做到无欲则刚、尽职尽责,为了工作不惜得罪人、遭非议甚至失利益、丢前途,大是大非和关键时刻还应舍得身家性命。当然从党的组织来说,健全制度、优化机制、硬化举措很重要,如把干工作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推到前台,成为主力主流,加快淘汰世故圆滑、四处逢源、投机取巧的干部,使其得不到好处,更不能春风得意。只有将此观念转变为“干工作得罪人是好干部”,党和人民的事业才大有希望。

12.“当领导要多表扬少批评”。不知从何时起,此种观念蔓延流行,成为许多领导干部的思维定势,同时又被许多党员干部所推崇。相同的说法还有:“看人多看优点”“看工作多看正面看主流”“要以鼓励为主”等等,甚至在“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口号下提“快乐领导”。从表面上看,此观念没有什么不对,还有利于团结和谐;但稍作思考会发现,其忽视总体事实、不从实际出发片面强调表扬,必定脱离客观讲过头话、好听话和漂亮话,会带来很多问题。于是就常常看到:无论大会小会、面对何种对象,讲成绩滔滔不绝,讲问题蜻蜓点水;谈经验不忘“总体”、“全面”和“始终”,说缺点一定限定“个别”、“有的”和“有时”。到了组织生活会,“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实际上,这是“多栽花、少种刺”庸俗哲学在领导作风上的反应,是回避矛盾、绕开问题、太平做官的心理起作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和气生财”、“团结出干部”的经验运作。如此膨胀演化,必然是“吹捧与自我吹捧”盛行,“太平官、大嘴巴”“口才型干部”满天飞。似乎当领导就是言好事、送赞扬、给美誉,就是讲成绩、找经验、说亮点,由此也就带来如下危害:一是漂亮话越说越多越悬。比调门、比措辞、比翻新,好话、好经验、好语言层出不穷,但实际的作用和效果非常有限;有时讲成绩把芝麻当成西瓜,讲问题把西瓜当成芝麻,工作刚起步就有了经验,时时和谐进取、处处佳绩迭出;由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风文风浮华不实,油滑、势利、取巧之风滋长。二是掩盖矛盾和问题。好话、肯定话、赞扬话说过了、说绝了,谈问题、揭矛盾、找思路的逻辑不通了,余地和时间也没有了,这就等于捂了盖子、粉饰了太平、糊弄了群众,堵塞了研究问题、啃硬骨头和创新工作。有时有的干部直面现实、揭露矛盾、点明问题,还会引来质疑反问、难堪不快,说成没有脑子、庸人自扰。更有甚者,对突出问题、隐忧隐患、群众疾苦想方设法抹煞掩盖,如在纪检方面“有的人查案不行,抹案却有一套”。三是带坏了干部。“上梁不正下梁弯、中梁不正倒下来。”上级领导只听喜不听忧,看不见或不想看见问题和缺陷,乱送廉价表扬,严重影响下级特别是中青年干部,使夸夸其谈、“多栽花、少种刺”之风蔓延滋长,形成惯性思维和固定模式,以致今天克服起来难度很大并需要时日。

当领导是多表扬还是多批评,并不取决于主观愿望及人际关系,而应取决于实际工作做得怎样,水平高低、创新如何、效果优劣。依据客观情况评价干部及工作,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恰如其分、精当到位,这才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推进工作,也有利于干部成长,同时也体现当领导的应有品格和水平。坚决从实际出发,恪守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求真务实“钉钉子”,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需要的精神和作风。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涉及到领导的水平和能力,所要求的素质和功力也很深厚;但是面对当前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实际情况,需要注意和重视的是如下方面:一要克服患得患失障碍。争取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始终保持无私无畏的锐气,破除庸俗关系羁绊和个人利害考量,勇于直面问题、排除干扰、推进发展。二要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逆水行舟、爬坡过坎、啃硬骨头中,重要的不是历数成绩、盘点经验、满足当前,而是着眼高远、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用得上一句老话:“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当领导就要抓准问题、破解难题、开出新局,这才是最关键和最紧要的。三要化解框框思维。表扬和批评的“总体”与“个别”“全面”与“有些”“始终”与“有时”等老套路应抛弃,工作干得好就是好、干得可以就是可以、干得糟糕就是糟糕,不能无差别装进框框送表扬。坚持从实际和事实出发,哪怕就是少表扬多批评、没表扬只批评,甚至严厉批评和斥责——该问责了,都是领导的本分和职责。四要发表言论严肃担责。阅读一下中央巡视组近几年的巡视报告,没有繁文缛节、臧否平衡、回避尖锐,而是直截了当、紧扣问题、点明实质。当领导就应如此,处处直入要害、旗帜鲜明、言之有据,可记入档案、始终担责。

有关工作方式及工作作风方面 工作方式及工作作风连接着党的思想路线、价值追求、科学方法和优良传统,展现为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思维水平和践行能力。总的看,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及工作作风是不断提升的,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一些突出问题,相关的“问题观念”值得深入分析和纠正。

13.“对实事求是也要实事求是”。此一说法应该来自某些党员干部的发明,由于在工作中有了酸甜苦辣,加之观察周围不良现象,在纠结和自嘲中作出如此概括。因为其反映的问题较为典型,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共鸣,所以一度流行开来。党的十八大后,作风建设包括改进工作作风进入新常态,情况有了改观,但深层问题依旧存在,此观念的影响仍不可低估。从实质上说,该观念揭示了实事求是的难点和症结,聚焦了实事求是的各种阻力和障碍;但其蛊惑党员干部偏离实事求是,屈从于外在的东西,是完全错误和有害的。这些阻力和障碍是什么呢?当然有党员干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但主要是各种关系的、利益的、利害的左右,即价值上的冲突和扭曲。具体说包括:领导的偏好及意图,既得利益者的干扰,追求政绩的偏向及手段,所处环境的倾向及势力,还有个人的利害及得失等等。正是此类障碍和阻力,使得实事求是难之又难,有时严重扭曲走样,使党员干部不得不说违心话、办违心事,甚至集体说假话、办错事,舆论还要正面维护和鼓劲。纵观以往此类现象,工作偏差、失误、错误越是突出的地方,此一观念就越是流行蔓延。这样,对“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实事求是就削弱或取消了,而对于领导偏好、政绩扭曲、团团伙伙以及“四风”和腐败现象的“实事求是”即屈从迎合就盛行了,最终损害的是党的事业和人民根本利益,包括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这里涉及党的思想路线的大是大非,必须深入分析和澄清。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看,实事求是取决于主体的三方面要素,即价值的、认识的和方法的,三者从不同层面推动着实事求是进程。价值的要素决定了“为了谁”实事求是,认识的要素决定了“怎么去”实事求是,方法的要素决定了“用何手段”实事求是。“为了谁”是动力源、是意志力、是勇气,“怎么去”是科学精神、是能力、是水平,“用何手段”是方法、是桥梁、是效率。价值扭曲“不想”实事求是,认识贫乏“不能”实事求是,方法欠缺“做不到”实事求是。而相对于认识的、方法的要素,价值的要素是首要的、根本的、决定全程的。这一大前提不稳固会枉费认识能力和方法,使实事求是走偏走弯;尤其当价值的扭曲同时受到不良政治生态左右时,带来的问题就更多更大,甚至变质为各取所需、“任意求非”、指鹿为马。反思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如下几点:一是端正价值取向。坚持党的宗旨、实现中国梦、造福人民在实事求是过程中是很现实的,要体现在各项决策、执行和保障中,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二是倡导追求真理的勇气。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避免失误,应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品格和追求。“要为真理而斗争”有些年头不讲了,应重新呼唤和回归。同样是上文提到的那篇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把“不关心真理”“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作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作为到2020年“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的依据,这不能不给我们以强烈刺激。三是突出一把手导向。一把手在实事求是中的导向十分重要,尤其在当前,各级一把手必须在端正价值取向上起关键作用。四是优化求真务实环境。舆论、体制机制、监督、文化建设等,都应有利于实事求是,有利于抵御和克服“对实事求是也要实事求是”,起到系统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14.“干事不干事关键不出事”。直到目前,有的地方和单位时时有两个神经紧绷、压力很大的领域:一个是维护社会稳定,不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另一个是保证生产和公共安全,不能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由于此,这一观念更容易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流行,叫作“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当然,要做到“搞定”“摆平”和“没事”也不容易,本身也是在干事,但这更多是客观所迫、应急选择、办法不一,包含着消极被动。到目前,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正风肃纪中,“不出事”的内涵又进一步明确和扩展,包括不能有大的决策失误,不能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能用人失察,不能沾惹腐败,不能有“四风”硬伤,不能有作风“乌龙”等等。这些“不能”都十分重要,是工作的底线和党员干部的“一票否决”,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如果仅限于此,畏首畏尾、不思进取、怠政避事,那也是违背党的宗旨、从政道德和人民利益的。纵观当前情况,主要表现有三个层次:一是“机器”的迟钝或停转。疏于全局和战略思考,耽于工作规律和趋势研究,情况掌握不透,问题导向不明,拿不出创新思路,提不出得力举措,只能有一下没一下,走到哪里算哪里,作为领导干部这是最大的不作为。二是日常工作的慵、懒、散、慢、拖。把改进作风当应时之举、形式之举、口头之举,工作缺乏热情、责任缩水、不求质量、但求无过,反映在群众中就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但事情仍然难办。三是在讲规矩守纪律与为官有为间的犹豫徘徊。过去的老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又不会用,习惯性思维总是回到老套路,现实又要讲规范、讲法治,在二律背反、矛盾碰撞中不知何为。可以肯定,此类现象只是进入新常态的暂时现象,不会长久;但如此状态足以令人堪忧,突出的是如何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情况和严峻形势挑战?必须尽快改变。

要破除此一“问题观念”,需从思想上、行动上解决“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不能为”问题,这是症结所在。为此,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深入、有效地换脑筋、变思维、转心态,从以下四点下工夫:一要顺应党心民心——以“要作为”取代“不想为”。无论“不想为”出以何种原因,根本的还是轻视和淡忘了党的事业、人民期待。为此,“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一切干一下就得了的想法,一切得过且过的心态,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大害而无一利的,都是万万要不得的。”那种“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的意识,那种知难畏难、让工作拖着走的状态,那种“过慢生活”“做太平官”的想法,都要努力革除。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保持“本真”“求真”“认真”“叫真”的锐气,“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绝不陷入慵、懒、散、慢、拖习气。二要排除心理障碍——以“勇作为”取代“不敢为”。全面从严治党下的各项工作都要合规合纪合法,这是为官有为、干事成事的保障而不是障碍。要说有障碍,只存在主观上,存在不良思维习惯中,存在掂量个人进退得失中。那种看不到攻坚克难、创新进取使命的意识,那种没了好处就消极被动的情绪,那种因怕个人出事就不干事、少干事的心理,那种因沾惹“四风”甚至腐败就懒政怠政的问题,都应彻底改变。要争做改革的促进派,不做“摇头派”“梗阻派”“观潮派”,更不做“促退派”。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中,特别需要“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干部。三要施展素质能力——以“善作为”取代“不会为”。深水区的改革就是逆水行舟、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要拿出真本事、真功夫、真水平;思想上的困惑、纠结和悖论,只有在创新进取中才能化解、走出新天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能遵规守纪又能开拓创新的干部才是好干部,才显“看家本领”“英雄本色”。善于作为、善作善成推动着党员干部顺应历史潮流而前进,为党和人民创造业绩,而不被历史潮流所淘汰。四要争做改革促进派——以“能作为”取代“不能为”。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总是把“不能为”归咎于制度、体制、机制等是不对的;这些所谓“根子问题”正是有待于通过“关键少数”的筹划、带领和推动来解决的,也是为官有为的重要内容。否则的话,让一般党员和群众怎么办?这就必须承担使命、敢于碰硬、迎难而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突破“不能为”重重障碍,在韧性进取中破解难题、走出新路。

15.“改革创新离不开打擦边球”。以往多年,有关“改革创新”的理解和提法太多了,如“先改革后规范”“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搞变通”“选择性执行”“找门路、搞公关、靠操作”“跑审批、跑项目、跑资金”等等,都被看作是“思想解放”的表现,是“能干、会干”的同义语,是“改革创新”的标志。现在看来,这些“打擦边球”的所谓“创新”,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而许多是要整治的违规违纪、不正之风、胡作乱为,所以有人就说“能干事的干部都有问题”。如果说在以往的改革中出现此类现象有某种不可避免性,那么在今天深水区改革中就要大力纠正此类观念和行为,以更加健康正确的观念来引导改革创新。当然改变已经习惯的东西需要有个过程,目前正处在这一转变中:一方面,此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仍在旧轨道滑行并起作用。如有的事项还在“下不为例”的名义下运行,有的决策还未真正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合法合规,有的领域推行规范化管理困难重重,有的建设项目不跑不要还是吃亏,有的单位关键环节和岗位监督还不到位,有的地方“一把手说了算”依然固我;反映在“四风”和腐败问题上,就是十八大后一些党员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令人深思的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平时讲反腐败和贫富差距慷慨激昂、愤愤不平、呼吁改革,大谈发达国家权力如何规矩、官员如何有谱、法治如何细密;但一旦遇到规范自己的工资收入、福利奖金、外出进修、课题费、咨询费、劳务费等等,就改换腔调、不能理解、制造阻力,成了“两面人”“两重性”。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创新时间还短,相应的观念及习惯还不成熟,实践方式、思路、方法有待提升完善,如上文所述矛盾、碰撞、犹豫、等待较为普遍,“不敢为”“不知为”“不会为”较为突出。此一“问题观念”既反映了旧的惯性思维困境,又反映了工作中矛盾纠结状态,要尽快破解和“脱困”。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思维和方法的论述十分丰富和深入,依据这些论述可以归纳出现阶段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在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下改革创新,要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取向下改革创新,要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创新,要以“三个有利”标准改革创新,要依法依规改革创新,要任用改革促进派改革创新。具体看:经济领域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重要作用,社会领域要追求公平正义,政治领域要发扬民主和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领域要提升文化自觉自信,生态文明领域要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党的建设领域要从严治党、从严管党。在这样的要求下推进改革创新,就能深化改革实践,形成鲜活生动、健康向上的改革创新观念,进一步有效推进改革创新。这里有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即如何对待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全面深化改革不允许犯颠覆性错误,这是肯定的;但改革创新又要敢破敢立、敢于吃“第一只螃蟹”,有的失误又在所难免,应允许有失误,这是必然的逻辑。其中的关键,是搞清“允许”与“不允许”的界限,避免不该有的失误。总的看,按照以上基本要求推进改革创新出现的一定失误是允许的,违背这些基本要求出现的任何失误都是不允许的。具体说,具备高质量改革方案下的偶然失误是允许的,合规合法前提下的个别失误是允许的,合乎“三个有利”标准的暂时失误是允许的,探索新领域的初次失误是允许的;而因担责尽职不到位或“为官不为”导致的失误是不允许的,违反民主和法治程序带来的失误是不允许的,因“四风”和腐败问题造成的失误更是不允许的,普通领域的重复失误即失职渎职也是不允许的等等。掌握以上基本要求和界限,可以超越“打擦边球”纠结而进入改革创新新境界。

16.“做官做事要低调”。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以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为时界,之前更多表现为高调,之后更多表现为低调。产生这种迅速而巨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转变作风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同时因为迅猛发展的网络舆论监督无处不在以及瞬间放大缺点、问题、污点的作用,促使干部谨言慎行、小心从事、深沉内敛。相对于以往任性自大、缺乏敬畏、言行无忌的坏作风,这种改变无疑是必须的、可喜的,体现了作风建设新成效。然而任何一个事情一旦极端化、一概化,就会违背客观转为倾向或偏向,带来负效应,此一观念的流行及后果即如此。当前令人忧虑的是,在这种争先恐后的“降调”“低调”甚至“失调”中,凝神聚气、敢于担当、干事成事又如何做到?现在能够看到的有关现象是:有的谋划工作着眼不高、余地过大、指标不硬,无形中软化了目标;有的推进工作家长里短、各有客观、缺少硬举措,无形中减弱了执行力;有的宣传群众缺乏热情、思想苍白、语言无力,无形中失去了动力支持;有的研究问题回避尖锐、不关痛痒、人云亦云,无形中掩盖了问题隐患;有的总结工作不得要领、没有特点、贫血少肉,无形中埋没了群众实践经验;有的队伍建设惯性取舍、拒斥锐气、消磨冒尖,无形中抑制了队伍积极性等等。更具体的表现则是:汇报交流工作过去要限定时间,现在要鼓励用完时间;涉及新闻媒体过去大谈如何有效凭借,现在考虑如何巧妙回绝;营造环境过去追求社会效应,现在安于现状冷清无声。无论如何,这不应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需要改进提升。

直接地讲,干工作只要干得好、干到位、有水平、有业绩,是高调还是低调,抑或高调低调兼备,均无不可,老百姓都会理解和支持。其中的关键,是看实际水平和实际成效,高调华而不实不行,低调混日子也不行。进一步讲,党员干部所做工作并非个人私家之事,是公务、是党和人民事业,因而要动员群众和公共资源达成共同目标,要把精神的、物质的力量充分放大,力争最佳成效。这样,除了个别干部特殊性格的制约,最好还是展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风格,而不一味追求低调做官做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更应如此,这是工作需要,而非个人爱好。再进一步讲,做官做事连接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标准尺度,高调容易暴露不足、缺陷、毛病、问题等,这也是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此避而远之的重要原因;但从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看,仍无需片面追求“做官做事要低调”。不但如此,还应进一步坚信:担当责任不怕高调,坦荡做事不怕高调,求真务实不怕高调,本领过硬不怕高调,善始善成不怕高调,相信群众不怕高调,清正廉洁不怕高调,作风纯正不怕高调。随着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深入而辩证地发展,此一“问题观念”应尽快更新和扬弃,以达到事业和时代发展要求。当前应特别强调:要在忠诚、干净、担当中,热忱、激情、精气神不能降,勇气、锐气、劲头不能减,目标、尺度、要求不能低,措施、办法、考核不能软,求实、进取、创新不能松,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再立新功。

有关干部评价及选人用人方面 准确评价和选用干部,关系到干部工作导向和干部标准落实,关系到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和事业发展。从党的十八大后选人用人改革和要求来衡量,这方面应当矫正的“问题观念”也较多,典型的也有不少。

17.“看干部不要死盯小节”。此观念流行已久,影响大而广泛,习惯而不察。与其相关的还有“没有十全十美的干部”“要包容干部的缺点”“人至察则无徒”等等,涉及执行纪律则是“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实际上到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开放式快速发展,民主化程度提高和民主监督包括网络舆论监督的全方位、微观化,加之现代管理科学对于“走向精细化”“细节决定成败”的强调,此观念已经落后过时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即“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尤其是,当固守这种“落后过时”再加上治党不严、规矩纪律失范、政治生态污染等状况,干部工作难免偏差和问题。在以往,我们已时时痛感这样的偏差和问题:如当把道德修养、人品德行看成“私人空间”时,带来的就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当把私改“三龄两历一身份”看成“小毛病”时,带来的就是政治忠诚的坍塌;当把联络感情、跑票拉票看成“平常和正常”时,带来的就是选人用人的扭曲变味;当把“有问题的能人”看成选拔使用对象时,带来的就是老实人的落魄和边缘化;当把工作上搞搞形式、应付检查看成“不能完全避免”时,带来的就是责任担当的虚化;当把吃喝玩乐、拜访受礼看成“人之常情”时,带来的就是“四风”和腐败现象的加剧;当把口无遮拦、生活任性看成“个人性格”时,带来的就是广受民众谴责的形形色色无节操等等。忽视和放任小节,必定消解和损害大节,最后也就谈不上什么大节。正如俗话古语所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样,作为党员干部最重要的素质和要求,可能只存留于档案和考核的抽象评语中,而与本身及实际没有了关系。问题还在于,随波逐流易,逆水行舟难。丢失了“小节”并损害了“大节”,要重新找回和建构难度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这一努力,但前面的路还很长,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矫正“看干部不要死盯小节”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不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现代管理科学理念,还是目前干部队伍状况和全面从严治党趋势,都要求看干部必须盯紧小节,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地看小节,通过小节把握大节。为此应作出相应努力:一是深入汲取教训。十八大后大批量干部出事落马,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向强调干部的大节,却就在大节上“牛栏关猫”管不住,如此脆弱无力?其中的教训一定十分深刻。如何才能抓好干部的大节,抓大节与关注小节是什么关系?如何在识人用人中深入反映这种关系,并不断形成成熟做法和规范?在这方面,应从已有教训和典型案例分析中得到许多有益启示。二是树立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辩证思维”,在识人用人上特别重要。识人用人最基本的,就是识大节和辨小节两个方面。辩证思维要求以大节统摄小节,明察小节以掌握大节,并依据对象的动态变化客观分析和深化,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深层的机理、机制和各方面的复杂关系,都要以辩证思维来驾驭。这样,不仅要清晰掌握对象的当前状况,还应总体预知其发展变化;即使有走向反面质变的个例,也应有苗头可察,不致造成识人用人重大失责和渎职。三是走向精细化。这是时代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也是干部工作创新的必然。为此,贯彻标准、铺排程序、考察考核、综合研判等等,都应作精细化努力,包括借重计算机和网络手段。缺少这方面的探索进取,识人用人科学性、准确性就无法保证。近两年来,中央巡视组工作重视8小时之外、细节苗头和街谈巷议,成效显著,这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四是全面从严执纪。“教育从严、处理从宽”也已落后过时,不符合现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治党的“严”是全面的严、一竿子插到底的严,不能有例外人员和例外环节。把党规党纪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党的“六大纪律”,是识人用人“看大节、盯小节”的重要保障。

18.“团结出干部”。这是近些年比较盛行的观念,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影响较大,至今仍有领导干部在讲话中提及。特别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考察干部时,更少不了这样的提醒:大家“要考虑单位和干部发展”“不能耽误干部进步”“不要让岗位空着”“支持别人等于支持自己”;够条件的干部也“要从长计议、理智从事”“防止互相拆台、几败俱伤”“避免损害环境、堵塞出路”等等。依此思维,又扩展至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表彰奖励等等,引导了一般党员和群众。此种从局部环境和干部的进步着眼来调节矛盾和竞争的观念,不能说完全不对、不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很能解决问题;但必须看到,这里所谓“团结”的基础不对,没有放到党和人民事业、干部德才标准和远大目标上,这决定了此观念的局限狭隘以及现实条件下的“新官场学”属性,决定走不了太远和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表面的一团和气。出于“出干部”的“团结”往往是应时的、实用的、“言好”的、形式的,这种“临阵磨枪”虽也抬升了票数、应对了程序、烘热了氛围,但相比平时,团结没有多了一分,反而加重了美言捧场、浮华不实、虚以委蛇的不良风气。二是明显的本位主义。这里追求的“出干部”是本地域、本单位、小圈子的干部,不是“五湖四海”,还包含着不让外来干部“占位置、堵路子”的意思,实际是干部问题上的本位主义。在一些业务性、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行业、部门和单位,这种本位主义就更为突出,甚至会“团结”到“只能出、不能进”。三是对问题的遮掩。由于这种“团结”的关注点不在问题而在优点、优势,更在支持度和票数,因此,问题可能被层层遮掩和回避。被推荐考察对象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显露不出来,地方、单位的矛盾触及不到,推荐考察中的不足也不好察觉。可以对比一下,同一单位和同一批干部,考察提拔时的报告,一定与平时考核尤其是巡视组巡视报告相去甚远甚至有天壤之别。如下的情形也并非个例:“团结出干部”时“风平浪静”,是个“好人家”;过不多久便暗流涌动甚至波涛汹涌,要吃力解决团结稳定的问题。四是对民意的裹挟。在此观念引导下,干部群众对考察提拔对象的评价和看法也渗入了选择性,该说的不说了,该多说的少说了,该说西的说东了,该质疑的不疑了,失真、失实、失语在所难免。随着选人用人的深化改革,此一观念越来越站不住,应当尽快变革和更新。

从根本上说,怎么“出干部”是有确切标准和途径的,团结是一个作为作风的、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具体标准;但这并不是全部,也不是首要的。只是这些年把干部和班子的和谐稳定强调过了头甚至绝对化,才导致此一观念盛行和流行。试想一下,如果把“团结”作为“出干部”的唯一标准和途径,那么“德才出干部”“实干出干部”“实绩出干部”“群众口碑出干部”“急难险重出干部”“艰苦环境出干部”等等,又作何理解、放置何处?联系到近些年政治生态的问题,一些干部专注于官场周旋、关系经营甚至附炎趋势、沆瀣一气,使团结扭曲变质,就更有彻底反思和改变的必要了。为此,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要做的,在目前应注意:一要突出团结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宗旨和党规党纪,各方面的优良作风。无基础的团结没有谱,可能走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二要对团结作确切把握。我们所说的团结是“和而不同”即包含矛盾动力的团结,是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修正缺点和错误的团结,这是合乎“天行健”“地势坤”的君子之道之风。那种片面追求无矛盾、无异议、“风平浪静”的团结是有问题的,等于鼓励了不分是非、一团和气、大家都好的低级庸俗之风;尤其是通过这种团结“出了干部”,负面影响就更深更远,对党和人民事业无益而有害。三要掂量团结的权重问题。在选人用人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中,到目前是以一定的赞成票为入围线,这一步团结的权重实际上已经很重,而且接下来的组织考察、研究决定还有形无形起大的作用。目前的份量适不适合党的十八大以后选人用人要求,该不该改变,需要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当前相比于团结的份量,应当加重“敢于担当”的权重。通过适时适当的调整,使尽职尽责、工作叫真、不怕惹人的干部得到使用和重用,让低级庸俗特别是变质变味的“团结”出不了干部,并形成鲜明有力的用人导向。四要放宽眼界选人。社会发展要增强流动性 ,政治文明进步也要增强流动性。更大程度地打破地域、系统、部门、单位界限选用干部,“近亲繁殖”“武大郎开店”、山头主义等才容易克服,“团结出干部”也才容易抑制。矫正此一观念,关系到匡正用人之风、用人信誉和用人导向,关系到干部问题上的风清气正。

19.“领导认可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在选人用人探索中走过了曲折的螺旋式发展历程;相应的,党员干部的相关观念也经历了大幅度变化和辩证扬弃过程。这一发展变化的大体轨迹是:改革开放初期——“领导认可”观念。基本停留在高度集中、领导拍板、组织办理水平,还谈不上民主公开、推荐选拔、投票选举等等,同时认为这样没什么不正常。改革开放推开后——“领导认可加群众支持”观念。随着领导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对干部的“四化”要求和干部培训正规化,选人用人开放性、民主化、程序性的形成,加之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全面推开、如火如荼,“领导认可”观念弱化而“群众支持”观念增强,相关文件和法规也给予固定和倡导。世纪之交的10多年——“强烈的群众支持”观念。选人用人民主化突飞猛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全面推开且形式多彩,“公开、公平、竞争、择优”深入人心,“凡提必竞”“凡提必考”热闹非凡,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硬化为制度等等,都充分放大了这一观念,同时也出现了“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划圈是硬道理”的偏向。党的十八大后——“责任担当”观念。把“领导认可”与“群众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度结合起来,更加集中和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同时引入责任追究制,突出各级党组织的选人用人责任担当。这一新的选人用人变革起步不久,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扰,包括“领导认可是硬道理”的干扰。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新的历史阶段开启时,类似情绪化、偏颇极端和浅薄的观念总是出现和流行,这也是常见现象;但其偏离主流和对已经扬弃旧观念的简单回复,必定曲解和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探索进取,如不加以引导和克服,有时还真的可能导致把一些事情办偏办糟。到目前,我们已明显感到此一“问题观念”的干扰和影响。

化解此一“问题观念”,关键在于揭示“责任担当”与“群众支持”的深层、内在和有机的关系,并在选人用人实践中真正统一起来,避免陷入类似“党大还是法大”“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假命题、怪悖论。从我们制度的优势和政治体制改革成果积累看,实现二者关系的深层、内在和具体统一是有保证的,这一点无可置疑;当然还存在体制机制的弊端和障碍,这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实现二者关系的更高水平的统一,赢得群众的根本信任和支持。当前需要注意的有:一是把握责任担当的必然性。从“领导认可”到“领导认可加群众支持”到“强烈的群众支持”再到“责任担当”,显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和辩证的回归;而这些年来出现的“以票取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现象,更说明了顺应这个必然和辩证回归的重要性。“责任担当”集中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并把这个原则明晰化、责任化、党内法规化,这是选好人、用好人的根本举措。二是突出重点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就是重点导向,这符合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当前干部队伍实际,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高度认可,应在选人用人中切实突出出来,形成鲜明有力的用人导向。三是提升程序公信度。责任担当的最重要基础是群众支持,这种支持要以程序的科学有效和公开透明来保障。这就要求面对实际不断完善程序包括深化、细化具体环节,并最大限度地公开运作,让群众直接评判,接受群众直接监督。四是重视问责有效性。用人失察的追责不能只停留在制度设计和条规中,必须落实在对用人失察失误事实的处理上。只有在没有例外的追责处理中,责任担当的严肃性和敬畏感才能彰显,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支持才能进一步确立。责任担当与群众支持的内在统一将是今后较长时期选人用人的主课题,这一主课题解决得越好越快,相关的“问题观念”就越没有市场。

20.“用人担当就是一把手担当”。这是从上一“问题观念”引申出来的观念,在目前选人用人中有反映,还有扩大流行的倾向。这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对新的办法和举措不理解,从个人立场说说风凉话;有的领导班子在研究干部时遇到不同意见不好定夺,于是提出“一把手拍板”;个别领导干部对新的要求把握不准,在公开场合说了任性话;一些普通党员和群众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就事论事发发议论。从渊源上说,此一观念与过去高度集中、“领导认可”“一把手决定”的思维惯性直接相关,把“用人担当”“责任担当”与“一把手说了算”等同起来,有意无意依此逻辑如是想、如是议、如是传,便无形中滋长流行开来。但这种认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轻视民主程序和民意,无视民主化发展的成果积累,看不到用人担当的最重要基础,带来干部群众的困惑、疑虑和反感,甚至平添无端意见和不稳定因素;轻视相关部门重要职责,如组织部门严肃严谨、政策性强、程序精细的工作,可能再度被看得无意义,被说成“手续部”;看不见领导班子及其他成员的主体责任,尤其是分管组织工作的成员似乎无足轻重、无责任可言,更不用说分管其他工作的成员;抹煞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责,使正在加强起来的选人用人监督碰到新的障碍;而对于一把手也绝非所愿,责任清单要求担当主要责任,就不可能担当全部责任而且也担当不起,没有各方面紧密配合和分担职责,做不好选人用人重要工作,还可能发生问题而失职渎职。因此,对于持有此一“问题观念”的领导干部来说,如果不是有意推脱责任或不理智揽权,也是十足的糊涂认识。纠正和排除此一“问题观念”,实所必要和必须。

实际上,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积累,从领导班子结构和体制机构上把握选人用人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只在于如何驾驭该项工作时代特点、问题导向和创新要求,在勇于担当、紧密协同、善于作为中实现既定目标。当前强调用人担当、责任担当,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的高度结合,相比以往的“领导认可”“一把手说了算”实为螺旋式发展,绝非简单回复,硬是把二者等同就太过落后、迂腐和不合时宜。习近平同志2011年就指出:“把党管干部与扩大民主有机统一起来”。这一精辟论断我们领会得还不深不透,要深入学习、把握和贯彻,这是担当好选人用人责任、破解“一把手说了算”的重要指导。试想一下,扩大民主作为选人用人的不懈追求,作为用人担当、责任担当的最重要基础,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不懈努力去实现,又怎么可能削弱副职、相关部门包括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呢?说这是一种螺旋式发展,是因为现今经济社会条件、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体制机制建构已大不同于以往,尤其随着依法治国推进,用人担当、责任担当强化了法治,权力与责任对等,权力行使与追责并行,改变了以往权大于法、用人不担责状况,这是非常重要的改变。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对于一把手是要严格限制以我取舍、无视民意、任意用人的权力,同时又要加重责任担当、集中民意、依法用人的权力,从后者说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对于副职、组织部门及监督部门,作为责任和依法尽职的工作必须清晰和强化,不能像过去那样“抱着不哭的孩子”轻松运转。按照正确方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民主集中制,并不断出台具体有效的办法举措,用人担当、充分民主、集中有效、责任法定、程序完善的选人用人就会大幅度推进,相关“问题观念”及其负作用、负影响也会尽快化解。

以上是集中归纳分析的20个较为典型的“问题观念”,涉及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主观世界、利益追求、立身行事、工作方式、从政之道等等。这些“问题观念”,往深处说反映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往高处说反映了理想信念、政治忠诚、党的宗旨是否牢靠,往常处说反映了道德修养、情操品位、人格形象是否周正,往细处说反映了认真做人、扎实做事、兢兢业业是否具备,往远处说反映了创新进取、建功立业、走出新路是否可能,往实处说反映了求真务实、不尚空谈、踏石留印是否过硬。这些方面,都与“三严三实”要求直接相关,都应得到一一辨别和清理。当然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观念”,尚需作出全面和持久的努力,如加强系统有效的思想理论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实践的锻炼、磨砺和打造;加强党内生活的修养和历练,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的掌握和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深入理解与践行;加强反面典型、反面教训的警示教育,清醒头脑、保持敬畏、增强定力等等。在当前应当做到的,就是要对此类“问题观念”有一个基本的、实质的、立场性把握,搞清楚基本界限和尺度,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实践能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用拿不准、吃不透、习惯性的“问题观念”来宣传、引导和影响干部群众,这一点必须警觉并加以避免。

参考文献:

〔1〕何 军,张贵孝.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6-03.

〔2〕习近平.五谈“三严三实”〔EB/OL〕.新浪网,2015-04-24.

〔3〕习近平论“三严三实”:领导干部要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EB/OL〕.人民网,2015-06-08.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5〕鲁 迅.且介亭杂文末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责任编辑 王瑞娟

作者:潘峰

第2篇:常见20个英语游戏

20个常见英语教学游戏

英语教学游戏 Game 1: 上车

目的:用"HiHello.I'm..."向别人问好,并介绍自己。

方法:将学生分散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及车站站点,等待上车。老师做司机,到各个站点接学生上车。学生上车前必须向司机问好。(还可再加一个学生当固定售票员) 知识点:T:Bus stop! Hello! I'm David. S1: Hi! I'm Li Lei. Conductor: Hi, Li Lei, here's your ticket. S1: Thank you. T&S1&C:Dudu...Bus stop!.. Game 2:下车

目的:练习用"Goodbye.""Bye-bye."向他人告别。

方法:老师做司机,孩子们先连成一队开车,然后依次在各个站点下车,下车前向司机告别。可与上车游戏结合起来做。 Game 3:盼盼你好!

目的: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Good morning”"How are you?"进行问侯;用"I'm fine.Thank you."回答;并用"Goodbye."告别。

方法:老师用手偶或化妆的方式,一陌生人的身份,在课间同学们玩耍时出现,并向他们问好,同时引导他们说出相应的回答。 Game 4:友谊之圈

目的:用英语向别人进行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及告别。 方法:1. 大家一起面对面围成两个同心圆。

2. 一起拍手唱歌或放音乐,两个圈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歌曲结束,或老师喊"Stop!"时,每位同学就与这时正好和自己面对面的同学进行问候对话。 3.当大家安静下来表示都做完以后,重新开始一首歌曲拍手转圈。

4. 游戏的乐趣在于,学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将会面对谁,也许是新的同学,也许就是刚才问候过的同学。 Game 5:猜颜色

目的: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

道具:用这五种颜色的彩纸,做五顶可以戴在手指上的小帽子。可以多准备几套作为给学生的奖品。

方法:老师把手背在身后或用物品遮挡,然后任选一种颜色的小帽子戴在手指上。让学生猜测他戴的是哪种颜色的小帽子。奖励猜中的同学一定彩色小帽子。 Game6:传球数数

目的:学习数字1~5的英文表达。(或其它数字) 道具:一只皮球 方法:

1. 让学生站或坐成一圈。

2. 由拿球的人开始向任意一个学生传球,球出手后说出一个数字。 3. 接球的同学必须说出传球者所说的的数字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数字。

4. 说对了继续游戏;说错了,罚唱一首英文歌或韵句。然后开始新一轮游戏。 Game 7:指挥官盼盼

目的:熟悉指令"Point to..."(这个游戏可广泛用于练习祁使句和指令性语言的知识

第 1 页 共 4 页 点。) 道具:相关的单词卡或物品 方法:

1.著名的指挥官Simon游戏。老师用Panpan says"Point to...he "Point to..."发指令。同学们只执行带有Panpansays...的指令。 2. 如果指令前没有Panpan says...而某位同学执行了那个指令,则那位同学出局。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为胜利者。 Game 8:百宝箱

目的:练习"What's this?""It's a ..."体会this的距离感。

道具:一只大布袋,或一个一面有洞的大箱子,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手偶、文具等,如铅笔、书、钢笔、书包、玩具猫、狗、鸟。 方法:

1.把用于联系单词的各种物品放进布袋或纸箱。

2.每次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将手伸进布袋或纸箱摸一样东西,注意不要让他看见里面的物品,但可以让其他学生看见,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提问他:What's this? 伸手摸的同学根据触觉判断,用It's a ... 来回答。

4. 猜对的同学受奖励。 Game 9:职业演员 目的:练习HeShe is a doctor driver policeman nurse farmer teacher. 方法:

1.学生在座位坐成一圈。

2.先由老师上前做示范,做一个动作表示某种职业。然后让学生举手猜他表演的是什么。

3.猜中的同学代替老师的位置上前表演,其余同学猜,每次都由先猜对的同学上前表演。

4. 注意,下面的同学应用He She is a ...来猜。 Game 10:找胳膊

目的:区分He、She;熟悉身体各部位的表达方法。

道具:男孩和女孩的大图片各一张,缩小复印或描画一份作为参考图。把大图身体各个部位剪下,放在一起;胶水或两面胶纸。 方法:

1.将缺少身体部位的男孩和女孩的大图贴在黑板上,在他们旁边分别贴上较小的参考图。

2. 请同学上来把男孩女孩身体各部位贴回去。

3.每次点

1、2名同学,用英语Find her hiseyes...提示他们从剪下的纸片中找出正确的部位,并贴到图上,边贴边说:These areThis is his her... 4. 可以将同学们分为两组进行。给他们记分,看哪个组贴得又快又准。 Game11:复习游戏

目的:期中复习,用学过的歌曲复习以前的知识 道具:击鼓传花用的花,音乐

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围成一圈,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音乐停下,谁的手里有花,就由谁站起来为大家表演一首学过的歌曲或句子。为了增加难度,可以由老师指定谁唱哪一首歌,避免同学都挑简单的歌曲。

第 2 页 共 4 页 Game 12:字母排序 目的:熟悉字母顺序

道具:单词卡:arm, big, cat, dog, elephant, fat, good, hat, it, July, kite, look, monkry, nose, orange, pupil, queen, red, school, teacher, up, very, what, X-ray, yellow, zoo; 计时器

方法:将上述单词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并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单词按照首字母的字母顺序排列起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组获胜。没有参赛的同学可以在旁边唱字母歌,以此提示参赛组。 Game 13:食物BINGO 目的:复习事物类的英文单词

准备:让学生每人在纸上画一个3*3的格子,并在自己的九个小方各自分别画出rice, noodles, meat, orange, apple, pear, mango, banana, chocolate这九种食物。 方法:老师随口说出一种食物的单词,同学们就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勾号。谁的勾在横、竖、斜三个方向连成三格一线就大声喊BINGO!最先喊的三位同学得到贴纸作为奖励,游戏可以重复进行若干次。但不需要画新的BINGO格子。 游戏14:电子表

目的:练习What time is it? What's the time?以及相应回答。

道具:四套卡片,每套十张每套卡片上分别是数字0~9,另准备一张画有冒号的卡片。 方法:

1.老师手持画有冒号的卡片站在中间,持有0~9卡片的同学分别站在老师的两边。 2.老师提问座位上的同学:What time is it?并任意点一位同学回答。

3.上面的四位同学必须尽快把正确的数字亮出来,慢或错则被淘汰,换人,坚持最长者为胜。

4.冒号卡也可由学生拿,并由学生提问。 游戏15:热身小韵文

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后放松全身心,同时复习四季的词

方法:老师先边说韵文边做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慢慢跟着老师做,最后由他们自己做。可以分组比赛看谁做得好。 韵文全文:

Winter, spring, summer, fall. I am short and I am tall. Faster, faster, up and down. Now sit down and touch the ground. 动作:Winter:蹲下发抖Spring:高高地跳起Summer:手扇风Fall:再次蹲下 I'm short 蹲着,并把手放到头顶,表示自己很矮。And I am tall再次站起,尽可能踮高脚尖。Faster, faster, up and down.用较快的频率不停的跳。Now sit down and touch the ground.快速的再次蹲下,并用两只手触摸地面。 游戏16:眼明手快

目的:熟悉四季以及季节特征的英文。 道具:在黑板上用较大的字写出四季单词。

方法:让学生一起站在黑板前(每次四至六人),老师在一旁用It's hotcoldcoolwarm. 发指令,学生立即将手按到相应的季节上,在发令的间隙,老师可以视情况任意抽同学说出正确搭配。为调节气氛,老师可以故意延长语调或突然加快语速,游戏也可用淘汰制进行。每次动作最慢的同学出局,最后选出反应最快

第 3 页 共 4 页 的同学。

游戏17:传声筒

目的:练习字母的听和写

道具:字母卡两套(每套都混合有大写和小写字母)

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面对黑板站成两列,队列的最后一张小桌子上,分别放着两套字母卡,每组最后一名同学从本组的字母中抽出三张(注意不要让本组的同学看见)并悄悄告诉前面一位同学(传的时候要说明大小写),然后一个接一个,一直传给本组第一个同学。该同学讲三个字母迅速写到黑板上,写完后迅速跑到队伍最后,做下一个抽字母的人,并由第二位同学听写字母。重复上述步骤,最先做完的一组获胜。当然老师应在最后检查各组的拼写。 游戏18:快乐传真

目的:练习He She is doing... 道具:相关单词图片,如踢足球、做早操、游泳、骑自行车、照相、看电视等。 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轮流比赛。老师从图片中任意选一张,纸出示给学生A1和B组看。A1根据图片上的内容,用动作表演的形式把图片信息传递给A组其他同学。A组同学用He She is doing... 说出A1的表演内容,说对即得一分。AB组轮流游戏,那组在单位时间内表演的图片最多,即赢得比赛。 游戏19:数字接力 目的:练习数字13~20 方法:事先在黑板上依次写下13~20,将学生按13~20 标号,老师任意点一名学生,并提问:Do you have my ball?I don't have it.被点到的同学要立刻回答;Number _ have it. 依次类推,每个被点到的数字都必须快速反应,然后把接力传给另一位同学。哪位同学反后叉最少的同学获胜。 Game 20:猜猜看。

老师口头描述一件东西,学生来猜“What is it?”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复习单词。

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像单词接龙、吊死鬼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施,必定大有裨益。应慢,说错,或没有反应过来,就在黑板上那个数字后面画个叉,最

第 4 页 共 4 页

第3篇:采购人员常用的20个英文单词

1. R&D (research&design) 研发

2. APS (automated purchasing system) 自动采购系统

3. CAD (computer automat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设计

4.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5.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6. ANX (automotive network exchange) 自动网络交换

7. CPO (chief procurement officers) 采购总监

8. CPE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合作计划和执行

9. TCA (total cost of acquisition) 总获取成本

10. CPFR (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 合作,计划,预测,补充

11. 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12. 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卖方管理库存

13. VMR (vendor managed replenishment) 卖方管理补货

14. SCOR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供应链管理指南

15. LEW (least ex works) 最小离岸价

16. MOM (markup over coat model) 成本变动

17. 3PL (third party logistics) 第三方后勤服务

18. 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19. CIO (computer information officers) 信息主管

20. PDCA (plan-do-check action cycle) 计划-实施-检查循环

第4篇:2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

1. 蝴蝶效应

2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

细节决定命运。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威力巨大的龙卷风! 2.布里丹毛驴效应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人们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思考、缜密斟酌。决策者必须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避免成为布里丹的毛驴! 3.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一棵树遭砍伐,可能导致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一个很小的力量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是翻天覆地的! 4.皮革马利翁效应

美好的期许,不懈的耕耘,加上百分百的真诚,即便不能创造奇迹,也能获得成功——只要认准了目标,选对了道路,就要持之以恒,加倍努力! 5.木桶效应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综合体,任何局部的缺陷,都会影响整体作用的发挥。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6.边际效应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构成了生活圆圈的内核,幸福感受是生活圆圈的边际的话,那么,幸福的边际将随着内核的扩大而扩大,随着内圈的缩小二缩小。 7.乘数效应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错和发展的动力,创新也是最有价值的乘数效应。一项科学发明,会带动行业效益乃至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向新技术的突破,会创造巨大的深灰财富„„ 8.南风效应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人们都乐意接受正确的批评,所不愿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方法不当,解决问题的初衷,可能成为制造麻烦的根源。 9.晕轮效应

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从其所具有的某个特征出发,对他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进而推人及物。于是就有了铁杆“粉丝”们狂热与失态。

10.过度理由效应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人们总是喜欢为其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扎弄到足够的原因,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

11.龟兔效应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优势,在人生的赛跑中,暂时的落后不是失败者,只有那些失去斗志的人才是失败者。 12.从众效应

一味盲目地从众,会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减少盲目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13.马太效应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并不遵从公平原则。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总是停留在抱怨上,而应该直面“赢家通吃”这一现实,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自觉地在逆境和磨难中锻炼成长。 14.超限效应

物极必反,当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见好就收,即便是讲话,也要适可而止,能少说就不多说,留点精力给自己,多点时间给对方。 15.麦穗相应

麦地里肯定有一棵最大的麦穗,但自己未必能碰见它;及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其实,麦穗并不在于大小,最关键的是它是不是你最想要、最喜欢的那一棵。 16.米格-25效应

凡是个体都存在差异,尊重差异是脑力合作、集思广益的本质。只有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做到资源整合,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 17.马蝇效应

人的欲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比较理想化,可能更着重精神上的东西;有的人比较功利,可能更看重物质上的东西。要想让马儿欢快地跑起来,就必须针对不同的需求,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18.蚁群效应

人们的工作过程或多或少存在着多余的环节。提高工作的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现和减掉那些多余环节。在这个问题上,蚂蚁堪称人类学习的榜样。 19.鲇鱼效应

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人挪活,树挪死。适当引入竞争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内的潜力。 20.围城效应

知足常乐。珍惜曾经和现在拥有的是智者的表现;为了远方的蔷薇,不惜踩坏眼前的玫瑰,是愚蠢者的行为!

第5篇: [老司机需要注意的20个问题]

1、晚远光灯越强行驶越安全;错误。灯光的照射角度越大约安全,灯光抬的越高越亮越危险。

2、常常使用大油门对发动机不好;错误。发动机在挡位上转速经常提到4000以上不但无害,还对发动机有一定的好处,常常空挡踩油门或长时间在高转速上才对发动机不好。

3、习惯性踩离合器是减少麻烦的办法;错误。习惯性踩离合器不但对机器不好,反而麻烦会更多,更重要的是步安全。

4、汽车行驶时将中央门锁锁死是安全的办法;错误。这是极其危险的办法,汽车一旦出现事故时,会打不开车门,因而危险率进一步提高。避免小偷抢夺车内的物品,最好再堵车时或等红绿灯的时候再将中央门锁锁死。

5、习惯泊车后只拉紧手刹;错误。在不平的地面泊车后不但要拉上手刹还要挂在挡位上,这样才市防止汽车因路面不平避免下滑的最好办法。

6、单向行驶时如果有双道,压虚线行驶最安全;错误。这最容易出现事故,因为无论是前后行驶的车辆无法判断你行驶的意图。

7、高速拐弯时一边踩离合器一边踩刹车行驶最安全;错误。不可踩离合器,无论任何情况下,踩离合器行驶会增加汽车的惯性,应该将挡位放低后再踩着刹车行驶。

8、汽车加装ABS系统后是为了缩短刹车距离;错误。ABS最大的优点不是缩短刹车距离,而是防止轮胎抱死,因此,即便遇到特殊情况将刹车踩死,其方向盘也是可以操控汽车的方向,学会紧急刹车后缓冲这段刹车的距离是认识ABS的关键所在。

9、遇到其它驾驶不熟练者或违章者应通过喇叭或大灯提示他;错误。应该尽快远离他,按喇叭或大灯提示他只会增加他的紧张情绪,是他更加难以控制汽车。

10、拐弯或并道时应先看反光镜;错误。应先扭头看一下车的后面再看反光镜,因为,有时反光镜调节的不好会有死角现象,此外,转向灯打开后会使靠近自己的车辆增加提速或放慢的几率,仅从反光镜不能完全判断正确性。

11、开车时听音乐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错误。好的音响设施和自己喜欢的音乐能进一步抑制疲劳的精神状态,能进一步调整更好的心理状态。

12、开车行驶时只注意保持前后车辆的距离;错误。除了保持与前后的安全距离外,还尽量避免与左右手的车辆保持并列行驶,通过提速超车或放慢速度来错开并列行驶者,并列行驶的最大坏处时分心,容易使注意力从前方分散到左右,对出学驾驶者更容易造成紧张不安的情绪。

13、将驾驶座椅调得越靠近方向盘越有安全感;错误。这纯属心理作用,反而越靠近方向盘越容易增加紧张情绪,除不影响脚手操控外,驾驶座椅越远离方向盘越好,一是驾驶时的视觉更广大,左右眼的余光看到的会更多,二是座椅靠方向盘太近,必然蜷着腿驾驶,长时间容易疲劳,三是出现紧急情况身子与汽车的操控台、方向盘缓冲的余地大,安全系数高。

14、除车窗反光镜的位置不贴太阳膜外,在其他地方大面积贴太阳膜不影响驾驶;错误。驾驶者的视线不光是前方,侧面和后方同样需要经常看,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就增加了危险的程度,此外还会减少驾驶者的乐趣。

15、高速行驶时一边的轮子突然压到积水的路面很危险;错误。如果盲目踩刹车才危险,遇到这种情况控制好方向盘比踩刹车更重要和更安全得多。

16、光滑的路面应学会用好手刹和脚刹来控制汽车行驶;错误。应学会用好挡位来控制汽车行驶。

17、空档行驶时省油;错误。没有科学根据,熄火行驶才省油,但两者同样不安全。

18、习惯开快车的人驾驶技术高;错误。驾驶技术好的认识判断准确和果断,并将最坏的可能考虑在内。

19、提速超车时首先是观察和判断前方对应驶来的车辆情况;错误。首先是观察和判断后面行驶的情况,在确定后面没有车辆与超自己的情况下再观察和判断前方的情况。 20、晚上行驶将前后的雾灯打开更安全;错误。更危险,尤其前雾灯的白光束非常强,影响对面行驶的车辆同样会影响自己的安全。只有遇到恶劣的天气无论白天或夜晚才可以使用雾灯。

第6篇:申办原产地证常见 20 个问题

1、什么是后发证? 签发日期迟于出运日期的产地证称为后发证。 办理后发证时, 要求申领单位提供装运单据如 提单等,并提交迟办原因解释。签证机构经审核,签发产地证,并在产地证的第五栏加盖后 发印章(ISSUED RETROSPECTIVELY) 。

2、已签发的产地证如需更改、添加内容时怎么办? 要更改、补充已签发产地证的内容,需填制《补发、重发或更改 CO 证书申请单》 ,应申明 理由及更改添加的内容,并退回已签发产地证正本。签证机构收回旧证,签发新证。

3、如果已签发产地证遗失、损毁,如何办新证? 已签发产地证如遇遗失、损毁,从签发日期起半年内,申领单位填制《补发、重发或更改 CO 证书申请单》 ,申明重发理由,经贸促会审查同意后重发产地证。签证机构在第五栏注 明 " XX 年 XX 月 XX 日 原 发 XX 号 原 产 地 证 作 废 " 。 ( THIS CERTIFICATE IS IN REPLACEMENT OF CERTIFICATE OF ORIGIN NO.WHICH IS CANCELLED)

4、要求产地证三份以上副本(COPY)怎么办? 空白产地证格式为一正三副,产地证办好后一正二副交申领单位,黄色副本由贸促会留底。 如要求多份副本,可向贸促会申领空白副本(COPY)格式,填制时需在右上角打上与正本 一致的产地证编号。

5、要求产地证二份以上正本怎么办? 只能签发一份产地证正本,公司要求产地证二份以上正本时,要及时修改信用证.

6、产地证一页纸打不下所有内容怎么办? 若产地证上需要填制的内容太长打不下,需用英文注明“TO BE CONTINUED”(未完待续) 或“SEE ATTACHMENT”(见附页)字样,并用附页(ATTACHMENT)格式在相应的栏目 续打未打完的内容, 附页右上角也需打上与正本一致的产地证编号, 贸促会经审核签发后加 盖骑缝章。 若唛头太多或有复杂图案及文字,也可用 A4 纸代替附页,填制要求与附页相同。

7、同一发票项下的货物分批出运时应怎样申领产地证? 一份发票只能申领一份产地证。当同一发票项下的货物分批出运时,可将发票拆成多份,并 在每份发票号后加 A、B、C 或“-1”、“-2”、“-3”等以示区别,并分别凭发票申领产地证。

8、参加国外展览的展品如何申领产地证? 在贸促会签证机构注册登记具有申领资格的企业可自行申领产地证; 不具有申领资格的企业 可凭参展批件或委托有申领资格的企业申领产地证。

9、企业申请办理转口证明书时,需提供哪些文件供签证机构审核? ─—出口发票;─—原产国 CO;─—进口发票。

10、产地证中装货港能否显示起运港为香港? 不能,无论信用证及提单情况如何,都不能在产地证中显示起运港是香港 (

8、参加国外展览的展品如何申领产地证?

在贸促会签证机构注册登记具有申领资格的企业可自行申领产地证;不具有申领资格的企业可凭参展批件或委托有申领资格的企业申领产地证。

9、企业申请办理转口证明书时,需提供哪些文件供签证机构审核?

─—出口发票;─—原产国CO;─—进口发票。

10、产地证中装货港能否显示起运港为香港?

不能,无论信用证及提单情况如何,都不能在产地证中显示起运港是香港 (即

FROM HONGKONG TO……),正确的运输方式表达,只能够是通过国内某港口或城市到香港,然后经香港再转运到国外。

11、HS编码应选择多少位数字?

最好选择四位数(即:HS编码前四位)。贸促会产地证要求打四位,但根据信用证客户要求打六位、八位数等也可以。

12、客户要求在产地证上注明贸促会的名称、地址应如何处理?

在产地证第五栏上打制贸促会名称、电话如下: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GUANGDONG PROVINCE SUB-COUNCIL

ADD:ROOM 915 NO.774 DONGFENG DONG ROAD GUANGZHOU CHINA

TEL:(86-020)87337793 FAX:(86-020)87337997

13、第八栏中,当信用证HS编码开错时如何处理?

前四位有错时,建议修改信用证,第五位以后有误时,提供信用证和公司保函,理由充分,可以办证。

14、产地证如何显示中间商名称?

在产地证的第一栏出口商资料打完后,加VIA然后打上中间商名称.注意不能直接打中间商名称。

15、申请原产地证的商品是否可以显示商品牌子?

可以。但必须提供该商品的商标注册证,如果商标注册证不是属于申请人,就必须提供商标注册人同意申请人使用的有效期间的授权书、以及商标注册证的复印件。

16、产地证是否可以注明出运日期?

可以,需在产地证第三栏注明,以提单日为准。如果出运日期不确切,建议最好不要显示。

17、产地证的日期如何表达?

日期的表达要求:月份一定要用英文表达,年份一定要完整。

18、产地证书中的时间如何排列?

时间的先后次序为:第一,发票日期(第十栏).第二,申领日期(第十一栏).第三,签证日期(第十二栏).第四,出运日期(第三栏);

发票日期一定不能迟于提单日期;

申领日期或签证日期迟于提单日期,证书只能按后发证处理。

办后发证或补发遗失、损毁证书时,第十一栏和第十二栏日期应为重发证书的实际申请日期和签发日期。

19、产地证上是否能够显示有关价格声明?

不能。产地证书中不能显示与产地无关的特别声明.有关价格声明应该在价格单上显示,贸促会以文件证明形式给予认证。

20、产地证书中一般能够接受的声明(第七栏)有那些内容?

(1)制造商名称、地址;

(2)信用证号码、合同号码;

(3)根据领事馆要求、需要加打的声明;

(4)开户银行名称或许可证号码(IMPORT LICENSE)等。

来源:考试大-单证员考试

第7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红枫六小

杨毓慧

近日观看了廉政教育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深受感触。该片选取了部分中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从信念动摇、滥用权力、心理失衡、私欲膨胀、交友不慎等五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犯罪原因,揭示了犯罪轨迹,并表现了这些犯罪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危害。通过观看学习,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观看结束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反面典型,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职位、权利仍能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对于腐败分子而言,手中的权力就是敛财、“称霸”的“法宝”。从自身来看,职务犯罪有一共同点,即虽然犯罪人级别不尽相同,但法制观念淡漠,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而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他们堕落的“源动力”。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人格的失衡和品德的低下,助长了其贪婪自私和鲜廉寡耻,以至恶招损术层出不穷,搜刮民脂民膏,坑害国家,无所不用其极。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或者虽然存在但是形同虚设,也是犯罪重要原因。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

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然而,一些原本很好的干部,由于没有经得住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实在令人惋惜。认真剖析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具体因素有很多,宏观地讲,无非两个:一个是主观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另一个是客观上具有作案条件。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气。个别干部,从思想中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再到错误的行为,结果从量变到质变,逐渐蜕变为人民的罪人。《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诠释了一个个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也引发我对为人、为“师”的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切实做到:预防职务犯罪,个人认为应从以下着手:

一是从体制上改革。目前,我国的体制仍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这就给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等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君不见,每年地方各级官员都要“跑部钱进”到中央部委要项目,要资金。原因就是政府掌握了太多的资金和资源。要继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放权让利,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减少政府掌握的资源,铲除腐败温床。 二是健全制度。要让政府的权力在动作过程中透明,减少暗箱操作,加强社会监督。从源头上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教育作为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国家投入逐年增大,校建等重大项目工程、重大资金项目都要从制度上完善审批和监督程序。要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

三是要完善法律。从法律上厘清各级政府的权力,完善监督,惩治犯罪。

四是加强教育。要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理想教育、权力教育、守法教育。

五是提高个人修养。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于的,自觉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立党为公,清正廉洁,防微杜渐,正确运用好手中的权力。

上一篇:项目资金承诺书下一篇:如何提高集体备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