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其发病概率逐年递增,合并骨折患者因糖尿病因素更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成功、预后效果均有影响[1],同时还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故确切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常规护理并不能收获较为理想的效果。该文旨在探讨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其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骨折患者进行该次研究,糖尿病诊断:空腹血糖高于7 mmol/L或餐后2 h血糖高于11.1 mmol/L。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次研究。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6:15,年龄最大75岁,最小51岁,平均(68.79±4.33)岁;其中4例为股骨骨折,6例为胫腓骨骨折,10例为胫骨平台骨折,6例为踝关节骨折,4例为其他类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有12例,高中有11例,大学及以上有7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9:21,年龄最大76岁,最小53岁,平均(68.86±4.19)岁;其中5例为股骨骨折,5例为胫腓骨骨折,8例为胫骨平台骨折,7例为踝关节骨折,5例为其他类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有13例,高中有10例,大学及以上有7例。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或意识不清者;其他系统或脏器严重疾病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两组糖尿病骨折患者在基线资料的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可以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对病情、体征等变化进行监测,保证个人卫生,定时翻身,保证科学、合理饮食。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1)心理指导,患者通常会对术后恢复、感染发生等产生担忧情绪,甚至部分患者抵触手术,配合度不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问题,并根据其文化背景、性格、家庭环境等差异,选择合适方法疏导其负性情绪,告知患者手术基本操作、治疗目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其了解操作的安全有效性,展示成功案例,为患者提供经验交流平台,促使其树立信心、正视疾病。(2)血糖控制,为保证患者以最佳生理状态面对手术,应积极引导其进行术前训练,如床上大小便、早期床上运动等,为稳定患者血糖,在予以必要降糖药物的同时,还应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避免血糖波动,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降低。(3)术后干预,术后在实施基本骨科护理干预的同时,还应加强皮肤供血护理,因高血糖影响,患者微循环会出现一定程度障碍,血栓形成几率相比正常人群更高,故在实施擦洗、换衣等操作时,应保证动作轻柔,合理排班,适当增加护理资源,对皮肤颜色、血运等进行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通过按摩等被动活动,预防压疮、血栓的发生,针对出现足癣或者水泡者还可予以高锰酸钾溶液改善病情,2次/d,重点注意切口不愈合情况,在定时换药的同时,可将胰岛素、抗生素等加入辅料中予以包扎[2]。(4)功能训练,为促进糖脂代谢、改善内分泌及身体机能,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如卧床者,可通过按摩、抬高等简单练习改善血液循环,根据病情变化适当增加活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进行评估,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情况越好。心理状况以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均为百分制,得分越低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糖尿病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抑郁及焦虑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包括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抑郁及焦虑评分,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包括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结果可知,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对比性不强(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据为(85.26±3.11)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研究发现,两组护理前心理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8.03±2.82)分、(27.79±2.67)分,明显较对照组数据低(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统计可知,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6.67%,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水电解质、蛋白质、糖等物质代谢紊乱疾病[3,4],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骨质疏松几率较常人更高,故骨折发生风险同样较高,常规护理针对此类患者并不能收获十分理想的效果。

该文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在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其水平波动过大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担忧等情绪,消除不配合因素,从而有效促使患者达到生理及心理舒适,保证其手术耐受性;术后通过并发症管理、功能训练等方式,有目的针对性预防压疮、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合2型糖尿病特点,加强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有助于患者痛苦缓解,同时改善其功能恢复,以抬高、按摩等简单被动或主动运动为主,以患者耐受,循序渐进。

该文结果中,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对比性不强(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为(85.26±3.11)分,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8.03±2.82)分、(27.79±2.67)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6.67%,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卢文梅[5]曾对48例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与该文相类似。

综上所述,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重点加强心理干预、稳定血糖及并发症预防等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其意义。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的60例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5.26±3.11)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8.03±2.82)分、(27.79±2.6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骨折患者应用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在很大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围术期,糖尿病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海丽.高龄合并糖尿病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饮食保健,2016,3(10):42-43.

[2] 赖敏灵,刘明月,刘水莲,等.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57-58.

[3] 何丽红,魏素兰.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9-30.

[4] 孟丽.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1-2.

[5] 卢文梅.48例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36-137.

上一篇:论“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改善策略下一篇:房企在房市浪潮中抵抗起伏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