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菊香世界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走进菊香世界

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摘要:儿童剧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类型,是儿童亲近艺术的早期形式之一。儿童剧一般有非常典型的人物塑造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法,具有艺术思想和哲理内涵,在为儿童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的同时,能让孩子们感受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走进儿童内心的艺术,分析儿童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追求,不仅是对这种艺术形态本体特征的聚焦,更是对儿童情感诉求和社会未来的关注。

关键词:儿童剧 内心世界 艺术表现追求

儿童剧是戏剧艺术范畴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基于话剧形式演变发展而来,以带有儿童情趣以及哲理内涵为主要内容的故事情节为依托,以适合儿童心理接受能力为尺度,以活泼、欢乐的故事节奏及载歌载舞为艺术表现形式,以极高的审美价值、舞美设计和审美情趣专门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一种艺术形式。儿童剧在孩子内心所引起的震撼绝对是其他娱乐方式所无法比拟和满足的,这就是其不可替代性。儿童剧的舞台魅力主要在于其思想内涵、人物形象和艺术形式对儿童的感染和陶冶。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一缕阳光照亮孩子的心扉,带他们进入一个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儿童剧的发展有其丰富多样且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追求。

一、丰富思想内涵,提倡美育教育

每一部儿童剧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儿童剧的创作,首先考虑的就是孩子们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受到什么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成长问题进行创作,以孩子的视角为准则,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问题,用孩子们喜欢、能接受且易懂的方式演绎出来,使观看者能够从中受益或明白事理。如根据普希金的《金鱼和渔夫的故事》改编的儿童剧,通过对剧中“老太婆”贪婪形象的演绎,来告诫孩子贪心的悲惨下场,同时让孩子明白:人贵在知足,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使他们从中获得思考。目前,“网瘾”是困扰我国中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儿童剧《青春战队》结合社会现状,围绕“网瘾”这一主题,讲述了三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网吧的邂逅,历经了种种遭遇,最后获得成长的故事。本剧得到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如此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观众得到了同感且与三位主人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包含着人生百态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蒙上了美的神秘色彩,正是因为它们具有成为美的形式与媒介,有着人类共同向往的心愿。儿童剧是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美育的功能常在儿童剧观众的观剧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显现。儿童剧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儿童审美能力的塑造奠定了基础。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更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儿童剧中,其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正确引导和心灵洗涤,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十分有帮助,能给孩子们产生好的影响,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中明白生活的真諦。在儿时看到过的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终生难忘,剧中所表现的“真”“善”“美”思想内涵会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对经典形象的塑造。说到儿童剧对人的影响不能不提到它的开山之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并演出的童话剧《马兰花》。本剧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以不同个性和形象,展现了用勤劳、善良战胜懒惰、邪恶的艺术形象,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在儿时曾看过此剧,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对剧中的童谣更是记忆深刻——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每每在山中看到马兰花时便会想起这首童谣,不由得倍感亲切。儿时观看过的《马兰花》《报童》等优秀的儿童剧作品,对笔者以后从事儿童剧事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使笔者深深地爱上了儿童剧。

二、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故事情节

在儿童剧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作品的特殊性,让儿童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符合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方式。若想使舞台儿童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成功,就需要对一些关键部分进行把握,如注意语言表达、动作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问题。典型的人物角色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儿童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大多是他们的同龄人,这就要求演员们用儿童的语言来演绎。表演者的全情投入能够让观众从人物角色上找到共鸣,找到生活中的影子,易于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在欢乐的互动中消除距离感,产生亲近感。孩子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能够在思想、行为、语言上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思想受益。

因此,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演员们需要了解儿童与成年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异同,并能结合人物角色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恰当地塑造人物形象,同时根据相应的生活体验和思想内涵进行人物角色及其情感的升华。这些对人物性格发展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因这种变化而使得表演更具感染力。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既要发挥儿童剧的正面教育作用,充分展现优秀品质,为儿童和其他观众群体树立良好的榜样,又需要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准确演绎。儿童剧表演中所塑造的儿童形象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因此需要对儿童情趣、童心、性格特征等进行充分把握,使塑造的舞台儿童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丰满有趣,与儿童单纯天真的特点和谐统一,让舞台儿童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

笔者还记得在演完儿童剧《青春战队》后,有一位中学生说:“你们剧中的‘王小龙’就和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一样,剧中的‘程建勇’对他孩子的态度就和我爸对我一样。”儿童剧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很容易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典型人物形象都具备典型的教育作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观众们透过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行为、语言等,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快乐的汉斯》中的“汉斯”聪明、机智,乐于助人,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九色鹿》中“九色鹿”的形象美丽、善良,舍己为人……这些人物形象会深深地印刻在儿童脑海中。他们有的机智活泼,有的聪明调皮,有的美丽善良,有的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有的在逆境中不断成长,这些具有“典型形象”的优秀品质都将会在小观众的心里埋下种子,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效仿和学习的榜样。

三、丰富表现手段,增添舞台效果

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无疑会让儿童对舞台戏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对艺术有着实际需求,也有自己的判断与评价标准。只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态,就必然会受到儿童观众的认同与喜爱。表演过程中融入的歌曲、舞蹈、魔术等多种艺术形态,无疑会丰富节目样式,开拓儿童的视野。一些优秀的儿童剧目将富于情感的、鲜活的艺术形象融入故事情节中,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情感震撼。因此,儿童剧应适应受众群体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在二度创作时需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儿童观众营造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音乐、歌舞等形式的加入既丰富了儿童剧的表现形式又很适合儿童的观看心理,尤其近几年儿童剧的发展方向逐渐接近音乐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形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外,儿童剧还可以借鉴戏曲、魔术、杂技等艺术形式来丰富表现形式,使达到吸引儿童的目的。这种变化也是由儿童观众的审美趣味和观赏爱好所决定的。试想,孩子们平时在家里、在学校听到的总是喋喋不休的教导,而来到剧场还会愿意听长篇大论的台词吗?因此,儿童剧需要采用活泼轻松、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儿童观众在心理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潜在的教育。笔者所在的艺术团创演的儿童剧《金水车》中“鹰奶奶”就运用魔术的手法,在表演过程中突然变出了一个又一个大馒头,效果奇特有趣,让台下的小观众惊奇万分。

大型多媒体音乐儿童剧《天鹅琴》是由周芳同志编创的剧本,并邀请了北京儿艺著名导演胡一飞担任导演,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排练,于2011年9月16日搬上了舞台。此剧演出一开场,舞台上便传出优美的“朋友歌”。悠扬的歌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着故事的发展,各种优美动听、激昂铿锵的音乐,以及穿插着的歌舞令人眼前一亮。本次舞台调动了诸多的艺术手段,以音乐、舞蹈、声乐、舞台美术丰富儿童剧的色彩,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观看的积极性。当剧情发展到“黑鹰怪”原来是一只被大家瞧不起的黑天鹅时,小观众们的情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同情心油然而生。当“柯尔达”为了救“黑鹰怪”而被冻成冰山后,孩子们被“柯尔达”的善良所打动,台上台下“同呼吸,共命运”。歌舞并进,舞美新颖,整个舞台异彩纷呈,这所有的一切抓住了小观众的心,在演出过程中不时拍手叫好。在该剧中,胡一飞导演首次尝试利用二维动画,配合故事内容,为小朋友们展现了童话般的世界。为了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口味”,在创演过程中还融入了现代音乐剧、木偶和皮影等元素,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这些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营造一个使孩子们身临其境的世界,让他们感到新鲜、刺激和满足。

舞台上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成为儿童剧的创新表现手法。这种更加亲近观众、与观众互动的形式,是其他电视或电影类艺术无法达到的效果。单纯、好奇和强烈地参与意识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当身着戏服、化着妆的演员从他们身边走过并与他们热情握手时,就会给予他们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比如在演出《快乐的汉斯》时,笔者饰演的是吝啬的老爷“库拉库”,与夫人一起装神弄鬼哄骗“马路其奈”和“汉斯”,被“汉斯”识破诡计后,用自己的智慧让“库拉库”钻到了箱子里,这时“汉斯”转身对台下的小观众们问道:“我该把他怎么办呢?”台下的小观众异口同声地说:“打死他!打死他!”同样,当“汉斯”突然出现在观众席并与他们热情握手时,孩子们非常惊奇和兴奋。在这种情况下,全场融为一体,产生了“零距离”的接触,这一过程的互动也会给孩子带来与众不同、终生难忘的奇特体验。有一次,在演出结束后,有个孩子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看见真人演戏了……”由此可见,儿童剧以它优美的音乐、活泼的舞蹈、多彩多姿的舞台以及面对面的互动,能够获得孩子们的认同和喜爱,勾起他们对舞台艺术的浓厚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剧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一定的美育功能和文化价值,是儿童放飞梦想、感知世界、体验生活和感受美好情感的重要艺术源泉。如丰子恺先生所言,“教以美的鉴赏力与创作力,以养成其美的感情,使受用于其生活上。” 儿童剧以它典型的人物塑造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法,符合儿童审美的艺术思想和哲理内涵,在为儿童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使孩子们能在观看儿童剧时,体验到一种浓缩的生活之美。儿童剧的魅力便是点亮童心的火种,它的艺术表现是每一个儿童剧工作者坚持不懈的追求,所以作为一名儿童剧演员一定要开阔艺术眼界,充满想象力,让它带领我们翱翔在艺术的海洋中。我們应该不辱使命,多为孩子们演戏,演好戏,特别是在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剧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肩负着这神圣的使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进儿童内心的艺术,分析儿童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追求,不仅是对这种艺术形态本体特征的聚焦,更是对儿童情感诉求和社会未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蒋尧尧.当下国内儿童剧审美特征探析[J].新世纪剧坛,2018(06).

[2]廖子懿.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7(03).

[3]崔炯屏,郭玉秀.不可缺席的儿童影视剧——对中国儿童影视剧发展的思考[J].当代电视,2014(25).

[4]谈风霞.中国现代儿童剧艺术发展初探[J].艺术评论,2008(06).

(作者简介:彭韧,男,本科,甘肃省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儿童剧表演、儿童戏剧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

作者:彭韧

第2篇:走进“那”文化的世界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一年中,稻米从播种前期到成熟收获———求雨、耕田、播种、插秧、管理、收获,每个重要环节都有关于“稻神祭”的农事节日——无关乎封建迷信,却满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雨顺稻丰,应该就是农人最大也最质朴的心愿吧!

“四月八”农具节

“四月八,家家做糍粑;四月八,田水落花花。”前一句讲煮食奉神,后一句求雨顺稻丰,民间歌谣总是道出人们的美好期望。农具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农事节日,这一天,祭稻神、祭农具、求降雨、大酬雷舞、三界巡游,人们在这片稻花飘香的红土地,庆祝传承了几百年的农具节。

2012年4月26日至5月3日,首届“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开幕,一场稻作文化的狂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上演。隆安县举办了包括文艺晚会、美食节、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游客。开幕式会场弥漫着浓浓的“那”文化气息。舞者神秘而虔诚,观者好奇而乐享,共同感受着这个民族的信仰与欢乐。以此为契机,悠久的稻作历史得以重新叙述,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走近这个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那”文化的世界。

据了解,农具节只是隆安“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具节为始,这场“那”文化的狂欢还包括芒那节、乜汪节等等。

壮族与“那”文化

壮族是稻作民族,壮族先民适应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而壮侗语民族中称水田(稻田)为“那”。据“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为本。据此孕育的文化称之为“那”文化,也就是稻作文化。英国学者培根说过:“如果说生产和劳动是无上光荣的话,那么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则居功至伟大。”人类由原始游牧狩猎到农耕文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发展到信息时代,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由一个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所引起的一系列政治架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内容的变革的。

“那”文化最高境界的本质是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隆安祖先依托于隆安的自然条件、发展古水稻种植,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内涵。

“那文化”这一概念是由壮族著名学者王明富提出,得到了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的论证肯定,主要是指壮侗语民族地区稻作生产引发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包括因稻作耕种而产生的民间生活和习俗。“那”文化圈以稻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

“文化是大写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幅员广阔,每个独特而又相对隔离的自然地理环境都造就着不同的性格:黄土高原类型、华北平原类型、长江上游山地类型、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南部低山丘陵类型……相同性格的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区域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地域文化。反过来,这种外显的地域文化又体现着其中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并影响着个体。因此,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大写的性格。

那么,在“那”文化土地上生长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性格呢?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阐释了农业社会人安土重迁、具有淳朴的泥土性、道德感强而不逾矩,此为农业社会人性格共性。而居于“那”文化的发源地的隆安人,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性格温良淳朴、热情好客,生活安逸祥和,此应为隆安人性格的特性。

近年来,隆安县民间文化日渐兴盛,村民们忙完手中的农活,就成群结队地享受起自己的文化生活,唱歌、跳舞,踩着鼓点在村里的球场上扭着秧歌。隆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主要有民间书画、雕塑、刻碑、竹编等。隆安县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民间艺术资源,扶持文化团体发展,精心策划组织大型节庆、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载体,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基层文化活力。

历史的底蕴和积淀就像优秀血统一样,总能把埋藏在身体内部的创新基因发挥出来。隆安人民在“那”文化中找到了自身的归属和信念。加拿大学者佩格·纽豪热、佩·本德和科可·斯特姆斯伯格提出了包括三个组织发展的同心圆理论:内层圆、中层圆、外层圆分别代表形、法、魂三个方面,而形式和制度都由处于核心地位的灵魂所决定,在隆安“那”文化中,器物是水稻种植,制度是农耕生产方式,而灵魂在于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如今的隆安,现代工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社会安定团结、文化繁荣活跃。隆安从贫困县到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的全面发展,本质在于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于隆安人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的“那魂”。

隆安有“大志”

作为壮族稻作文明发祥地之一,隆安县在“那”文化圈中居于中心地位,拥有得天独厚的“那文化”资源。

这是“那”地名最密集的地区,全县有122个自然村以“那”命名。著名的有那久、那桐、那龙、那朗、那重、那加、那元、那汉等。

隆安还是大石铲文化的中心,考古证实,早在六七千年前,骆越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学会了制造大石铲,还学会了利用大石铲进行稻作生产,并在运用大石铲的过程中创造出“祭石铲”、“祭稻神”、“招稻魂”、“驱田鬼”、“求雨”等娱神文化。据了解,大石铲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大石铲出土遗址分布于40多个县区共130多处,而隆安一个县就达40多处,仅大龙潭遗址出土完整的大石铲就有231把,隆安县的大石铲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居世界之冠。由此可见隆安县是世界大石铲文化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隆安作为远古东南亚的文明发源地和中心并不为过,并未处于当时文化中心黄河流域的隆安祖先能够创造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其创新精神和智慧让后人惊叹。

此外,隆安还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远在新石器时代,隆安壮族先民就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习俗和各式各样的文化遗产,保留了最原生态和独特的农业祖神祭祀民俗;保留了古老的农具节习俗;有古老和系统性的稻作起源传说流传;有最早的以稻作为经济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态的出现。可以说是“那”文化之都。

“隆安县那桐农具节目前已通过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公示。”隆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廖永新对记者说。对“那”文化的前景,他似乎很有信心:“我们将用6年的时间,把隆安打造成‘那’文化之都。”隆安县委、县政府也正为此进行一系列务实的计划,如把‘那’文化写成书、编成剧本、搬上舞台,“我们甚至计划打造一个‘那’文化博览园,里面开设‘那’文化博物馆,安排‘那’文化演出,出售‘那’文化商品。”

廖永新的信心是有根据的。隆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以及绿水江漂流、屏山仙痕溶洞群、大龙潭石铲文化遗址、渌水江漂流、榜山文塔、峨山旅游、布泉山水风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坐落于此。依托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隆安制定了《全力推进“旅游休闲基地”建设》的项目,以从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高度,认识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实施“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确立了打造南宁“三个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科学、合理、灵活地挖掘和利用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随着隆安旅游的发展,国内外游客走进隆安就像步入了清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抛开世俗的烦恼、享受内心的宁静和欢愉。

近年来,隆安实施 “开放立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项目旺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建设年”和“发展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打好“建平台,强工业”攻坚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战胜了冰冻、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全县呈现出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到,时代所发生的变革的背后都有其伟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隆安依托于6000多年前的“那”文化实现了涅重生。“那”文化成就了新隆安,也让我们深思:是否应该更加重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或者说,为了给后代留下更好的文化遗存,我们当下是否更应该重视对优良文化的发展。我们的大学,是否可以不再相互复制、逐渐模式化,而能够另辟蹊径,开设民族文化、民间手工艺等特色专业?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泰勒的文化遗存观点:一个社会的历史遗迹会以某种沉渣泛起的形式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力量有时的确会让人惊叹不已。

作者:高雨薇 侯金谷

第3篇:中国刺绣走进世界顶级商场

2月8日,“古姆商场喜迎中国春节”活动在莫斯科古姆商场(世界十大商场之一)盛大开幕,这也是古姆商场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作为活动的一大亮点,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名瑞集团中国刺绣艺术研究中心和莫斯科古姆商场联合举办的“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也同期举行。这不仅是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落地商业的也一大创举,更为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传承非遗文化与商业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古姆百货商场建于1893年,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商场,也是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每天吸引着不低于三万人光临。它和克里姆林宫连成一体,成为莫斯科的象征之一,成为俄罗斯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里举办“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可以让更多的俄罗斯甚至全世界人更加了解精湛的中国刺绣文化,促进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本次展览从2月8日将一直持续至2月28日。

这也是继2017年12月5日至2018年1月底,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名瑞集团中国刺绣研究中心共同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受到俄罗斯各界高度赞赏后,应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再次请求展览一个月的延续。

刺绣一直被看作奢侈品,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刺繡作品的色彩绚丽多彩,变化万千,深受皇家和贵族的喜爱。本次展览将继续展出一批高精刺绣艺术品。内容之丰,涉及人物绣像、动植物纹样、自然风光及宗教艺术等多种题材;品种之多,包括刺绣品、画卷等;绣技之高,集中国刺绣的乱针、平针、圆针、钉针、咬针和立体垫高等多种绣法于一体,针法匀整,线条流畅,浑然天成。活动中,驻足在中国刺绣作品前的外国人,他们讲着各国语言,叹为观止地发出赞赏。

特别是绣线细逾发丝的精心佳作《维摩教演图》以及表现近代中国江南风情和绣坊文化的《南乡旧梦》大长卷,令观者赞叹不已,纷纷用手中的摄影工具摄影摄像。刺绣图案生动逼真,观者似乎可以闻到花香,听到鸟鸣,有身临美景、置身中国古城的热闹生活之感。

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的展览中,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李辉大使观看后连连称赞,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表示:“展览颠覆了我对以前对刺绣的看法,看到了当今中国刺绣的高水平,也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五年来最高水平的展览。”

在出席“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走进莫斯科展出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高兴地说:“中纺联为有这样高水平纺织非遗艺术展深感自豪,为有广东名瑞集团这样的纺企感到荣耀,精品刺绣艺术展走出国门,不仅增强了我国纺织非遗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的信心,也表现出强大的中国文化自信。”而对于此次在古姆商场华丽展出,孙淮滨表示,这场展览将会给他们传递中国刺绣文化历久弥新的内涵与魅力。

成立于1955年的名瑞集团,在董事长蔡民强的带领下,结合传统刺绣和国际时尚,硬是把潮绣厂发展成为一个刺绣为配套、时尚为主流的婚纱晚礼服集团企业。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蔡民强一直致力于中国刺绣多品种、多门类的研究与开发。为了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2016年6月份“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境外首展轰动了巴黎乃至欧洲地区。如今,走进俄罗斯,登上世界级商城的国际舞台,非遗文化在名瑞的创新引领下,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正走上世界。

作者:梁龙

第4篇:走进山西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

------艺术与设计学院 环艺1班 胡亚丹 2011334405106

作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我更应该去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艺术,如何去运用去开发对我们以后的设计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借着此次的山西之旅去实地感受山西民居的魅力。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所以作为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山西的民居中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整的就是平遥古城中的民居建筑,也是我之前所了解中最喜欢的古城,还有乔家大院.云冈石窟.悬空寺.五台山.太原晋祠等。

我们曾在课本中学到最多的就是“理论都是要回到社会实践中运用”!在现今社会,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新时代的周期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地考察民居也会更加体现着重要性,实践的能力强弱,也会决定着日后,自己能否适应社会。考察期间,虽是炎炎高温, 却更加激起了我们环艺系学生的热情, 我们要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让大家深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宣传安全知识和分发调查表的同时使我们在交流和困难中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让大家也深知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8天的考察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阳光气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艺术设计系的精神带进了山西,把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七月的民居考察,我们撒播了建筑最初知识的希望,同时拥抱丰收,眼界是无价的。

我的山西民居之旅的感悟与收获必将在我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写下灿烂的一笔。通过这次的民居考察,让我更深知到“ 团结就是力量”。亲身体会到了一个班级的巨大作用。一路的艰辛与微笑,虽有收获,然而所学也只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即使遇到困难也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能让自己年轻的时光留下什么遗憾!

2013年7月27日

第5篇:走进蟋蟀的住宅 走进多彩的世界

--走进蟋蟀的住宅

走进多彩的世界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细读,是一种姿态;细读,更是一种策略。本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进行细读: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字传送的基本信息,读出文本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去发觉内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感受蟋蟀的伟大之处;第三步就是引导学生细读发现言语结构上的秘妙,习得法,激活思,营造出一个情感浸润的课堂,力求体现把言语的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弃、毫 、择”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隐蔽、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宅”字是宝盖头,下面不是“毛”字。写完后,同学们读一读! 什么是住宅?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把蟋蟀住所称作住宅,可见作者非常喜欢蟋蟀。)

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让作者如此喜欢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蟋蟀的住址,一起走进多彩的昆虫的世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况,教师由书写标题直接导入。学生从题目中发现,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是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来写蟋蟀的家的。这样他们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并进一步产生了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要求: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思考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住宅。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语,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掌握音、形、义: 隐蔽

隐藏

搜索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随遇而安

毫不可惜

(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蔽、毫、倾,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理清文章脉络: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住宅的特点?(2-6)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修筑住宅?(7-9)

教学反思:今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理清课文脉络,课堂上我直接提问:学生讲了第一部分蟋蟀住宅的特点,本来应该往下说,还介绍了蟋蟀的的住宅什么?但是我没有,直接问: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其实这个问题不必要问的。因为后面要学到这个问题。我应该继续提问:还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建造”,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这是第一层面的细读,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字传送的基本信息,读出文本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合理有效地衔接下一个环节)

三、潜心品读,感受伟大

(一)感知特点,初识伟大

1、默读2-6自然段,画出写住宅特点的句子,再用几个词语概括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

交流一:外部特点

课件出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1)

仔细琢磨,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向阳

隐蔽

干燥

)这些特点好在哪里? ①抓住 “骤雨”生发:

知道什么是骤雨吗?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②抓住“九寸深,一指宽”生发:

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一下子就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

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朗读句子。 (2)想象引读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而飕飕发抖,你伏在洞门口,抚弄着触角,舒服地晒着太阳——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其它昆虫找来找去找不到阴凉的地方,热得直喘气,你呢,躺在自己挖掘的隧道里,那里面就像安装了空调一样凉爽——

课件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这个句子写法很特别?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想象引读

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蟋蟀的住宅”外部特点一处,教师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把阅读的过程当成自己的生命经历;同时引领学生揣摩言语形式,将言语内容的理解渗透其中,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放到课文最后上) 交流二:品读“随遇而安”:

过渡: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1)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 指名朗读:“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2)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

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3)我们又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学生在上课时说,它们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师:那其他昆虫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生: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师:别的昆虫会在什么地方藏身呢?隐蔽所是怎样的呢? 生: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

师:是的,想这样的昆虫他们找的地方很随意,无论什么环境都能藏身,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昆虫。

你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吗?用随遇而安造句。

师:蟋蟀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吗?(回到学生刚才回答的话语)

师:你还从这段话哪些地方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板书:慎重选择住址、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师: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软肋”。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信息量丰富的词语“随遇而安”,对文本语言精心品味,以此作为学生读书感悟的“发酵母”,再联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融情想象,全身心沉浸于生动鲜活的言语中。) 交流三:内部特点

(1)你感受到内部什么特点?板书:光滑

简朴

干燥

卫生 (2)你觉得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喜爱

佩服”等)

(二)解读修建,再识伟大 过渡: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足与钳子)在你的想象当中,你觉得这种工具是怎么样的,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呢?(柔弱

简单)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蟋蟀是怎样建造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1、自读7-9,划出建筑时相关动作的句子,加深理解。

2、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它用前足扒土,还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蟋蟀在建筑时的先后动作是怎么样的呢?

(2)同桌间互读,边读边思考,你觉得难度最大的是哪个动作,为什么?并相机进行朗读。 (3)课件出示填空:

“它用前足___土,还有钳子____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___-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_____到后面,倾斜地______开”。

教学反思:这一课重点是抓住蟋蟀的动作,为什么要抓住动作呢?因为蟋蟀柔弱的工具(足与钳子)与自己所造的房子相比,就能看出蟋蟀的不辞辛苦,蟋蟀的住宅伟大了。

课件出示:结合“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

这句话哪个词跳入你眼帘?(还看见)看出蟋蟀坚持不懈 (2)

自由谈体会并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像感悟的方法,对蟋蟀建筑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从工程的巨大与工具的简单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建筑的艰难与蟋蟀不辞辛劳的品质。)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从住宅特点,从劳动工具等方面来谈)

2、总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我们不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教师紧紧抓住文句中的这一个个韵味点和空白点,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对言语作品进行“具象化”。从整个教学设计来讲,此环节就是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去发觉内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感受蟋蟀的伟大之处。)

教学反思:在前面学习了住宅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中体会住宅的伟大。

四、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小练笔,回顾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

2、对于蟋蟀如此平常的小昆虫,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呢?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预设:因为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因为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想让学生说一些拟人句)

2、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文中作者对自己是如何观察蟋蟀做了简要叙述,在此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写法,达到积累与感悟写法想结合。这是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言语结构上的秘妙,习得法,激活思。)

五、拓展延伸,亲近生命 教学反思:书籍推荐

1、感谢法布尔,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怦然心动的文字。在《昆虫记》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法)法布尔《昆虫记》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说?各抒己见。

2、推荐书籍

孩子们,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自然界的平凡子民——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让我们像法布尔那样,亲近这些小生命,学会与所有的生灵——和谐相处。 推荐阅读:法布尔《昆虫记》

(设计意图:“语文的背后有有大文化。”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比视觉更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和更深邃的精神价值,过一种和谐的、富有创造意义的生活。本课的收尾,试图通过引导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视界。)

板书设计:

7 、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特点:向阳

干燥

倾斜

隐蔽

简朴

清洁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第6篇:走进化学世界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走进化学世界

1.(2013•重庆A)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辣椒剁碎

2.(2013•重庆B)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

3.(2013•天津)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石蜡熔化C.纸张燃烧D.湿衣晾干

4.(2013•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5.(2013年徐州市)“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徐州”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D.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6.(2013•重庆A)2013年1月1日起重庆市正式发布主城区PM2.5监测数据,其中的“2.5”是指()

A.雨水的酸碱度B.噪音的大小C.空气中颗粒的直径D.有害气体的浓度

7. (2013•上海)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样B. 加料C. 加热D. 熄灭

8. (2013•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

9.(2013年十堰市).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时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体空气制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

10.(2013年荆州市)产生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B. 瓷碗破碎C. 木材燃烧D. 石蜡融化

11.(2013年德阳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12.(2013年内江市)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13.(2013年鄂州市)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渍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14.(2013年河北省)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15.(2013年河北省)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6.(2013年烟台市)“人间仙境,醉美烟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莱阳梨榨汁B.蓬莱海市蜃楼C.张裕葡萄酿酒D.招远沙里淘金

17.(2013年德阳市)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开启门窗通风

C.香烟的过滤嘴可滤出一些有害物质,古吸烟对人体无害

D.西瓜榨成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8.(2013年鄂州市)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渍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19.(2013年徐州市)(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A.干冰B.食醋C.小苏打D.氢气E.蛋白质F.塑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教育部规定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为人体补充 _________ .

(2 )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_________ .

(3)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作治疗的药物是 _________ .

(4)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_________ .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小于7的是 _________ .

(6)材料种类繁多,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_ .

20.(2013东营)(7分)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第7篇:走进盲人世界

研究性学习-----《走进盲人世界》

前几天学过一篇课文叫做《近视离有多远》吗?(记得)近视给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可是还有比更艰难的人群,就让走近,去体会和感受一下吧! ?(无语)请同学们把眼睛睁开再读。(学生读出) 读不出?(看不见)

感觉?(眼前一片漆黑,光明。)

体会一下,盲人生活有多么艰难。人轻易而举的事情,盲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变得艰难得多了。同学们分组议论一下,需不需要帮助?应该不应该社会的关爱?(当然应该)怎样帮助呢?(过马路为盲人指示方向,或带走斑马线)

想法也不错。可是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强自立、坚韧不拔,非常执着。乐观生活,干出了人都难以的事情。佩服吗? 怎样?(了不起)

张大爷,从小就双目失明,可是他却不因行动不便,办起了工厂,还能自修机器。(听到这,同学们是觉得不可思议呀?)下面还有更精彩的地方呢!老大爷竟然对柴油机上的零件和每个部位摸得滚瓜烂熟,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毛病,并且能排除故障。像的例子。 残疾人,但她高超的演技,轰动了世界。大音乐家贝多芬残疾人,却为人类留下了美妙的不朽之作,千古流芳。还有前苏联的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却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朽之作。有一段话非常经典:“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一次,人的一生应当度过,当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没我把整个生命和精力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此,多数的残疾人很平凡的,是盲人,行动不便,用办法帮助呢?(有,比如给盲人做探路棍,在街上十字路口领走斑马线就安全多了。)

每个小朋友都献出一份爱心,热心去帮助生活有的人,那么的生活将是多么、多么有爱、多么温馨的社会呀!

知道盲人生活有诸多不便,那就做个游戏来体会和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魅族拿出一条红领巾,出人把眼睛蒙上,后听老师的指挥做动作。

同学喊他的名字,蒙眼睛的同学用手指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在判断是谁。 同学用手摸东西(板擦、粉笔、煤块、火钩等) 生活的用品摆放也非常有规律,从不随意乱放,点人是很难的。从不是盲人而懊悔,总是乐观向上。

体会到了盲人的生活不便,每人不但需要关爱,整个社会都要关爱,在心中,面对黑暗,色彩,美丽,生活单调,要生存下去要付出比人多几倍的代价。那同学们议论一下,社会应从哪几个给与帮助呢?(道路拐弯处加设语音提示,在探路滚上安装传感器、在商店门口不设台阶、更多的聋哑、盲人学校多做的专用产品等) 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议论) 要给更多的关爱。

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多做善事,为残疾人尽一份儿力。

上的课,深切的体会导盲人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学习。然而,的生活实属不易,社会上给盲人的帮助,更的是要献出一爱心。让感到温暖,感到社会对的关怀,对生活更有信心。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就多多关照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第8篇:走进陶瓷世界

《走进陶瓷世界》 教案设计

南昌市青云谱育英学校(洪城路188号)

熊飞

教材版本

赣版新课标美术实验教材8年级第四课 学习领域

设计与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开始设计的(“谈一谈”中的):两个问题,既考虑到教学的趣味性,又明确本课内容(中国陶瓷)对于学生了解和尊重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重要性,为整堂课教学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教学导入.教材的图片,文字简要介绍了陶瓷的历史,陶瓷烧制工艺的进步,陶与瓷的区别,陶瓷艺术造型和图案的特点,以及中国陶瓷在世界上的声誉等等.使学生较快而又方便地获得了关于陶瓷的重要知识.为了帮助学生主动深入地学习,教材还考虑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列举有关的电脑网址,提供现代陶瓷艺术制作过程的教学图片等等.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陶瓷艺术知识与了解祖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陶瓷的一般知识,了解陶瓷的艺术造型,图案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并尝试现代陶艺的设计制作过程. 3 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知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二

导入阶段 1 展示自己的个人陶瓷作品

教师: 同学们你看老师这些带来的作品是否属于同一种装饰类型,是否是共同的一种用途 2 陶瓷的作用

老师: 同学们认识陶瓷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出陶瓷有装饰生活

日用厨具

建筑瓷即艺术瓷

日用瓷和建筑瓷) 看来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探讨

板书: <走进陶瓷世界> 三

发展阶段

1 通过欣赏

分析

了解陶与瓷是2种不同的物品. 板

名称

材料

烧制温度 书 陶

陶土(一般黏土)

不超过1000度

瓷土(主要是高岭土)

一般可达到1200度以上 2 通过引导

讲解陶瓷品的不同装饰手法. 板

釉上彩 (有新彩

粉彩

贴花)

成瓷后的造型表面进行彩绘有国画

油画

水彩画等多种装饰效果经过750到850度的烧烤. 书 釉上彩

(主要是青花)

在干燥后的泥呸表面进行彩绘,颜料本色与烧成后效果完全不同,用水来调和颜色层次经过1300度的高温烧成. 通过分析,概括,举例,类比使学生了解陶瓷是水与火的艺术,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

理解和体验 1

讲解瓷都景德镇的简单发展史

.古称昌南镇,宋代景德年间改此名。即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其产瓷器有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特点) 2

简介陶瓷的制作程序

(1)炼泥阶段(炼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泥中的气泡,防止烧成中发生暴烈现象.揉泥能使各部分的泥和水均匀,并具有柔软的韧性,水分的多少,决定着泥的可塑程度.) (2)使泥成形(有拉呸成型与手工成型2种方法) (3)晒呸 (4)修呸 (5)上釉 (6)烧制

(7)装饰(分釉上与釉下装饰) 欣赏教师陶瓷本人的陶艺作品,并直观的讲解陶瓷制作每一个细节.使学生零距离接触陶艺,进行直观教学。

师生互评互议论阶段。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陶瓷艺术,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的陶瓷艺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9篇:《走进童话世界》

康刚友

教学目标:

1、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结构,如封面、目录、插图、文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边读故事一边编故事。

3、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及给读者的启示。

4、培养爱读童话、爱看童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白雪公主的故事材料(复印件)

2、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教学重点:

引领儿童亲近童话,热爱阅读。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活动:学生讲成语故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你们真会读书。今天有一位漂亮的客人要来我们班做客,让我们看看她是谁?出示图片:你喜欢她吗?让我们友好地和她打声招呼。

1、介绍书的封面。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还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认识书的封面。

(书名、作者、出版社……)

2、介绍作者。格林兄弟

资料:雅科布·格林(1785-1863)与威廉·格林(1786-1859),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是德国的两位博学多识的学者——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但他们最卓越的成就,却是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搜集家,以几十年时间(1812-1857)完成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它包括200多篇童话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均脍炙人口。由于这些童话源自民间故事,作为学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图保持它们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显得比较粗糙,更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二、走进童话,启发想象

导语:

1、基本步骤:教师开始讲故事,讲一段,引导学生看图,想象猜测接下去会发生什么?然后再现文字,继续故事的情节……如此一个来回,目的在于发挥学生想象力。

2、谈简单说说听完这个故事的印象。

3、总结读童话的方法。板书:看图----想象----读文

三、自主阅读,细细品味

引出话题:

1、白雪公主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逃脱的?

2、皇后为什么要杀死白雪公主?

3、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4、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阅读,交流。每个孩子都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拓展阅读——开启阅读途径

1、推荐格林兄弟写的另外几篇童话《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

2、了解阅读途径。(绘本阅读、听录音广播、电子刊物)

五、加强实践指导

开展“读书博士”活动,每周登记,读完一个加一颗星,期末评比。

上一篇: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下一篇:立项申请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