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滨江实验学校“12年一贯制学校情感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中期报告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校情、学情分析

1.1 优势分析 (S)

办学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师资队伍一流;科研基础雄厚;办学理念前瞻“立德树人”;办学成绩一流。

1.2 劣势分析 (W)

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在校生源, 留守儿童占大半。

1.3 机会分析 (O)

18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教育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区教委推进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学校整体迁入新校。

1.4 威胁分析 (T)

1) 专家、领导对课程、课改推进的认知偏差, 社会对“分数”的功利化追求。2) 要形成12年一体化办学情感育人特色, 贵在坚守。因此, 最大的威胁是我们自己能不能长期坚守。

2 课程开发策略

1) 立足既有研究, 顺势而为。我校于2007年开始全面推动校本微型课题研究, 迄今已累计申报校级微型课题共95项并均已成功结题。这些课题研究绝大部分指向“情感教育”。如周伟主持的区级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校长曾朝忠主持的区级课题“初中学生学校学习多维素质评价体系研究”、校长曾朝忠主持的在研市级课题“提升流动儿童学校生活适应能力策略研究”等;而副校长梁林主持的“中小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活动拓展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则直指“情感教育”并已基本成型。

由于我校既有校本课程开发已具雏形, 因此, 我们只需立足这些研究, 顺势而为, 将其围绕“情感教育”进行统合、整合、归纳、提升、拓展即可。

2) 示范引领, 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个新事物, 一谈到课程开发便感到高深莫测, 甚至产生莫名的恐惧, 有的即便想去做也不知向什么方向或怎样去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因此,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榜样的示范引领!

而我校在德育与智育两个系列都已有比较成型的研究可资借鉴。

基于此, 我校确立了“示范引领, 由点到线, 再由线到面, 逐步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通过既有成型的课题研究进行实践示范, 引领全校分阶段进行逐步建构、逐步规范的开发, 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独具特色的滨江“情感教育”校本课程。

3) 分头并举, 统筹推进。我校“情感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范围广、任务重的庞大系统工程, 为了有序顺利推进, 我们采取两纵多横、分头并举、统筹推进策略:两纵是指育德、育智两个纵向系列, 分别由主管副校长牵头负责;多横是指每个纵向序列又分为中小幼各部横向系列, 分别由各部主管主任牵头负责, 各部中又分为各年级、各科, 分别由年级、教研组长负责,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下, 齐头并进。

4) 倡导合作, 资源共享。“情感教育”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触及灵魂的系统社会工程, 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将面临严峻挑战。

我校根据“情感教育”的特点、需要, 积极借鉴校内、校外既有经验, 既分工又合作, 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倡导校内课程资源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 做到资源共享。

3 课程实施

3.1 前期筹备工作

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 完成组建研究团队, 反复调研, 选择确定了研究项目、撰写出研究项目方案并进行申报。

3.2 项目启动工作

2014年1月17日至2014年2月18日, 通过业务学习、专题学习、宣传动员, 正式启动了“情感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3.3 项目研究进展

1) 育德系列。

(1) 中学部完成《七至九年级学生多维素质评价标准》研制, 将研究成果印制成册后学生人手一本, 定时多维的适时评价, 学生的多维良好习惯养成收效明显。

(2) 小学部完成《小学生成长手册》研制。2014年12月, 小学部完成《小学生成长手册》研制, 假期中已印制成册, 于2015年3月1日开学后, 学生也人手一册, 全面推广使用。

(3) 中学部完成班会、年级会学生情感教育课程初步开发。

(1) 班主任开发班会课件。已经建构出班会课情感教育体系性课件, 使班会课从内容上更贴近学生、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 上课的形式更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深受学生的欢迎。

(2) 副校长开发年级会课件。针对年级学生开发出校级层面的情感教育体系性课件, 对每个年级尤其是毕业年级的中考前思想动员, 从内容的选择到动员的形式等都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增加了趣味性、参与性、启迪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减压、增压并受到启发, 深受学生欢迎。

(4) 中学部完成家长会情感教育课程初步开发。

(1) 班主任开发班级家长会课件。开班级家长会, 班主任不再随意, 而是着眼平时、精心准备、精心建构针对家长的情感教育体系性课件, 使家长从中不但了解孩子的学习, 而且从中学到许多家教知识, 加之趣味性增强, 因而深受家长的欢迎。

(2) 副校长开发年级家长会课件。开发出针对年级家长会的校级层面情感教育体系性课件, 内容不再讲具体的事, 而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学校, 宣讲家教技巧、时讯趣事以及家校信息沟通等, 深受家长欢迎。

2) 育智系列。

(1) 中学部数学科完成学科“情感教育”课程建构。

(1) 研制成型初始班级开学第1、2课课件并形成模式。第1课《新学校、新老师》, 主要任务是消除学生对新学校、新老师的戒备与恐惧, 拉近学生与教师、学校的距离, 建立学生对新学校、新老师的信赖, 同时包装营销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 为学生推荐学习的榜样。

第2课《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主要任务是再次包装已经毕业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并营销给学生, 为学生推荐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2) 完成数学“教、学、练、考”匹配教学体系研制。完成国家教材中“因式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几何推理入门”部分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形成自己的校本教学体系。

完成7~9年级教材“教、学、练”相互匹配的教辅资料《课时方案》研制, 并在书店公开发行, 推广到市区内外其它学校。

(3) 建构完成数学“减负提质”机制。依托自己研制的《课时方案》, 一方面, 从“量”上对作业进行控制, 给学生课后作业实行“物理减负”;另一方面, 我们秉持“教什么、就练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理念组织实施“教、学、练、考”活动, 通过“教、学、练、考”匹配给学生搭建“教、学、练、考”的“良性循环”, 让“分、分、分”成为助推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让“分数”给学生心理减负!

(4) 完成数学辅助活动课程建构。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而十年新课改, 过分侧重探究学习, 导致教师主导的数学思维训练显著弱化, 致使学生长期陷入低层次的应试技能枯燥训练, 这最终剿灭了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

对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来说, 低层次的应试技能训练是负担, 高层次的思维训练是乐趣。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 不在于他 (她) 的学生现在考试能得多高的分数, 而在于他 (她) 能否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热爱激发并能长久保持。

基于此认识, 我们给学生开设了各种数学课外辅助活动课, 目的在于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添加各种辅料, 努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色香味俱全, 进而在丰富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目前, 我们的数学辅助活动课程已基本成型。

1) 学科拓展辅助活动课程。

趣味数学活动课:选取通俗易懂、趣味性和动手实践强的学习内容开设引“郎”入室活动课, 目的在于通过活动, 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引诱其喜爱数学, 愿学数学,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数学的轨道。如《走进神奇的数字世界》《神奇的速算法》《神奇的九宫格》等, 由于趣味性强, 探究性高, 很能吸引学生并激活其好奇心和探究欲, 加之内容贴近课堂, 寓学于玩, 很受学生的欢迎。

科学家成长欣赏课:选取中外古今知名科学家, 特别是中国两弹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的成长史料开设“科学家成长欣赏课”, 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学习科学家的奋斗精神,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精神动力, 为学生推荐学习的榜样。如《神奇的钱学森》《王小谟与神奇的预警机》《袁隆平是什么人》《氢弹之父---于敏》等。

数学家的思维欣赏课:选取中外古今知名数学家的某一数学思想开设“数学家的思维欣赏课”, 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熏陶, 感受思维的发生过程, 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提供模仿对象。如《应用高斯计算思想巧解数学难题》《陈景瑞与哥德巴赫猜想》《神奇的杨辉三角形》等。

数学名题奇思妙解欣赏课:选取中外古今数学名题开设“数学名题奇思妙解欣赏课”, 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熏陶, 让学生欣赏数学解题过程中奇特思路的产生过程, 从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多种证法赏析》《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赏析》等。

2) 人文辅助教育活动课程。针对数学本身抽象、枯燥等特点, 更为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 我们采用迂回战略, 跳出数学教数学, 广纳人文知识, 研制成课件开设人文欣赏课, 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熏陶, 提升其人文素养, 迂回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时政时讯浏览课:网上收集、选取近日时政时讯及其图片, 制成PPT, 给学生开设时政时讯浏览课, 目的在于让学生关心了解世界、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 在了解时政时讯的同时, 浸润、建构自己健康的人生三观。如《习近平反腐》《东海防空识别区》《乌克兰危机》《高铁——中国的波音》等。

人体健美欣赏课:网上收集、选取历年世界男 (女) 健美大赛图片, 制成PPT, 给学生开设人体健美欣赏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 建构健康的人体审美观。

著名景观欣赏课:网上收集、选取世界著名景观图片, 制成PPT, 给学生开设世界著名景观欣赏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 确立对世界、大自然的热爱, 进而自然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诗歌对联欣赏课:收集、选取中国几千年广泛流传的与数学 (字) 有关的诗歌、对联, 制成PPT, 给学生开设诗歌、对联欣赏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欣赏诗歌、对联的同时, 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了解认识数学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哲学名言欣赏课:收集、选取世界各国各民族先哲留下的名言、名句, 制成配乐PPT, 给学生开设哲学名言、名句欣赏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欣赏名言、名句的同时, 了解认识先哲们对世界、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进而感悟自己的人生。

趣味 (闻) 图片欣赏课:在网上收集、选取各种幽默、风趣, 积极、健康的图片, 制成配乐PPT, 给学生开设图片欣赏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 在大笑中舒缓压力、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如汶川地震图片欣赏, 解放军抗洪救灾图片欣赏, 贫困山区孩子图片展, 有趣的动物图片等。

这种辅助活动课, 学生毫无压力, 图文并茂, 切近生活, 润物于无声, 最受学生的欢迎。

3) 完成毕业最后一课研制。

学生初中学习3年, 临近毕业的最后一课, 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并延续教师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时间节点。

从初一入学开始, 我们以手中的相机, 全面广泛收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多方信息, 然后到初三毕业前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PPT, 在最后一课给学生播放, 从中嵌入老师的希望等情感教育内容, 目的在于学生虽然毕业, 但老师对她们的影响还将继续。

这样的做法已经在两届学生中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尝试。由于课件是全班学生三年学习经历过程的回顾与总结, 记录的是全班学生的成长历程, 彰显的是老师如父母般的真情, 嵌入的是老师真诚的寄语和希望, 学生非常欢迎, 并在课后纷纷拿来优盘拷贝回家保存, 家长观阅后更是赞不绝口。

这种课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

其它学科的“情感教育”课程建构也已起步。语文学科的莫春郁, 历史学科的杨国庆, 英语学科的张瑾, 物理学科的何玲等, 在数学学科的示范引领下, 结合自身学科特点, 迈出了自身学科“情感教育”课程建构的步伐, 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14年4月底, 在我校举行的区级中期展示活动中, 莫春郁、何玲的活动课都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8年级英语开始尝试走班教学;7~9年级体育课男女分班上课已趋于成熟;7年级综合实践情感教育已具雏形。

3.4 项目研究影响

1) 助推教师工作理念发生积极转变。以前, 教师以“教学”“分数”为核心。现在, “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全校教师普遍接受的新名词, 加强“情感教育”“育人第一、分数第二”已经成为滨江教师的共识。

2)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情感教育”校本课程项目的推动、参与, 显著推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加市区级比赛获奖:

2012~1013学年获奖教师52人次;2013~2014学年获奖教师89人次。

参加市区级各种培训:

2012~1013学年参加培训367人次;2013~2014学年参加培训512人次。

论文获奖、发表:

2012~2013学年共9篇, 其中发表1篇, 获奖8篇;

2013~2014学年共23篇, 其中发表10篇, 核心期刊2篇, 获奖13篇。

对外交流、影响外溢:

项目主持人梁林连续三年受聘担任南岸区2011版新课程标准全员培训主讲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也将我校对“情感教育”的探索作为培训内容进行了介绍, 受到与会教师的热评。

他还分别受聘担任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潼南师范学校、秀山师范学校组织的“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 专题介绍“情感教育”, 受到参培教师的充分肯定。

3) 助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中学部秉持“育人第一、分数第二”理念, 大力实施“情感教育”, 非但未降低教学质量, 反而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2012~2013学年度, 中学部九年级116人, 参加一诊考试, 上11中录取线1人;参加中考, 上线64人, 上线率55.2%居全区第六。

2013~2014学年度, 中学部九年级139人, 参加一诊考试, 上11中录取线15人, 上线率居全区第四, 仅次于11中、二外、珊瑚。参加中考, 上线71人, 上线率51.1%居全区第六。

2014~2015学年度, 中学部九年级118人, 参加一诊考试, 上11中录取线20人, 上线率居全区第四, 仅次于11中、二外、珊瑚。

4 总结与反思

1) 客观条件桎梏教师推进“情感教育”。课改以来, 由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功利化政绩追求并未改变, 自然导致各级教研部门、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分数”的追求不敢改变。

另一方面, 由于推进“情感教育”, 效果不易量化评价, 还可能费力不讨好。

因此, 尽管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 教育部也下发了落实意见, 大家也都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但地方政府、教研部门、学校、家长对推进“情感教育”依然缺乏动力, 进而对教师推进“情感教育”形成外在桎梏。

2) 主观内因制约教师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开展比较系统的情感教育活动, 不但需要教师拥有敦厚的专业素养, 还需要广阔宽厚的非专业知识积累和自身拥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且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让许多教师有心无力、望而却步, 对其参与实施情感教育形成很大的内在制约。

3) 推进情感教育, 需要多方协同。“立德树人”的本质是推进“情感教育”, 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政府、多学科等多方协同, 单靠某一方在其中披荆斩棘, 纵横驰骋, 而其它各方隔岸观火, 则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就学校内部来讲, 自项目启动以来, 中学部行动迅速、小学部动作迟缓、幼儿园基本未动, 这与项目设计初衷相去甚远。

从中学部内部来看, 也还有部分学科、教师尚在隔岸观火, 不愿参与进来!

5 下一步工作构想

1)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评价机制, 促进两纵多横全员参与, 齐头并进。

(1) 研究建构完善教师工作量化评价管理机制, 敦促、引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

(2) 研究建构完善本项目推进量化评价管理机制, 敦促、引领中小幼各部齐头并进, 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

2) 归纳、提炼, 提升、引领。

(1) 对已经构建出雏形的领域或学科, 敦促做好归纳、提炼工作, 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完善, 全面收集资料、反馈信息, 整理撰写成文, 力争参评获奖或公开发表。

(2) 已经构建成形的领域或学科, 引领其它领域或学科开展建构工作。

更正

本刊2015年8月1日出版的《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总第438期) 目录“教学科研”栏目中的文章《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者应为刘红艳、张宇、张维春。

特此更正。

2015年10月

上一篇: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下一篇:建筑电气的施工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