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对湖南省金融机构执行专项统计制度情况的调查

摘要:人民银行专项金融统计制度建立以后,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专项统计数据增强了领导决策的科学性。调查发现,目前专项统计制度仍然存在统计基础薄弱、制度不完善、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规范的信贷台帐系统、制定统一的数据上报操作规程、标准化专项统计制度,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统计;统计制度;涉农贷款;房地产贷款;企业贷款

2006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制度体系,给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人民银行先后建立了房地产贷款、涉农贷款和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等专项统计制度。为了解这些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的执行情况,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更好地发挥专项统计数据的决策参考作用,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于近期在全省银行系统组织了专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为决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统计信息,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专项金融统计制度在我省执行较好

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房地产贷款等专项统计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体系,为总行宏观调控、基层人民银行监测区域经济,以及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全面、详实和急需的金融统计数据,也为各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极大地提高了央行金融数据权威地位。截止2009年12月底,我省大中小型企业贷款5562.85亿元,涉农贷款2594.28亿元,房地产贷款1307.34亿元,占同期全省贷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8.33%、27.20%和13.71%。

从调查情况看,各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执行情况较好。

1、人民银行及时贯彻各专项统计制度。我省省市两级人民银行每年都组织一期统计制度培训班,要求辖内金融机构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对于新增的专项统计制度,人民银行详细讲解新制度出台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并详细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和填报要求。每年以正式文件转发新的统计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将各专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对金融机构考核的重点,要求其准确填报专项统计制度数据,并严格执行交叉复核制度,对上报数据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

2、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各专项统计制度。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每年组织开展金融统计制度执行情况和数据真实性现场检查,其中专项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检查的重点。通过检查,发现辖内大部分报数机构都建立了针对各专项统计制度的操作规程,为了尽量减少手工操作,包括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大都开发了相应的信贷管理系统,各金融机构都能按时向人民银行上报专项统计数据,基本上保证了各专项统计制度在我省的顺利实施。从近几年的统计执法检查情况看,除个别机构专项统计数据存在偏差外,数据基本准确,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我省相关金融运行情况。

3、专项统计制度成果应用良好。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数据从第一次加工出来,就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的关注。为更好地满足需求,人民银行及时将该报表数据编印到月报快报中,按月分送各级领导,省政府领导随身携带。涉农贷款已经成为省政府考核金融机构支农情况的唯一指标。房地产贷款数据已经为我省评估房地产运行情况,有效控制房地产风险的重要参考。三项统计数据已经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为决策发挥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专项金融统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统计基础有待夯实

1、企业划分标准不一

关于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民银行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对18个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共19个行业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依据是《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等文件。而《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只是明确了部分行业的企业划分标准,很多行业,主要是服务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省份,比如湖南、海南等省统计部门制定了服务业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这样湖南等省关于“服务业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标准,即人民银行标准和省统计局标准。银行业只能按照人民银行的标准执行,由此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省统计部门的标准可能制定在先,银行要修改执行标准有一定的难度。二是企业信息中,已经有了明确的企业规模信息,而且是根据省内标准划分,如果银行要重新划分,操作难度大。三是人民银行的信贷信息是根据人民银行的标准划分的信息,而其他部门是省内标准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一起分析比较时,很难剔除不同标准造成的影响,可能影响分析结果。

2、贷款主体形式多样、准确分类困难

——对于“个人贷款、企业使用”的情况银行统计归类不一。人民银行设立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主要是准确监测银行业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而实际情况与制度设计之初有一定的差异。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机构反映,部分企业法人认为以企业的身份进行贷款申请,过程繁琐,且费用太高,特别是可以抵押、质押的财物不够,于是不以企业为名进行贷款申请,转为以个人身份进行贷款申报,贷款实际用途仍然为其所经营的企业。这些贷款在统计中,部分银行机构将其统计为企业贷款、而部分银行将其统计为个人贷款,贷款主体的改变,对各专项统计数据、贷款分行业数据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农户贷款、非农户使用”影响涉农贷款准确性。“农户贷款”,字面含义为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个人贷款。人民银行统计农户贷款的作用,主要是监测银行对农户的信贷支持情况、对农村的信贷支持情况。当前,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农村进城务工、经商、开办企业的人员不断增多,农民的资金及贷款也必然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现在的农户不一定是真正的农户,农户贷款也不一定支持了农村,同时也有部分城市居民贷款到农村进行涉农产业,而没有进入统计范围,造成涉农贷款数据不能准确反映银行支农情况。

——乡镇经管站、企管站身份难以确定。前些年,为保护信用社债权不受损失,农村信用联社将破产改制的部分乡镇企业贷款落实到乡镇经管站、企管站头上,因此部分农村信用社将此类贷款也统计到企业贷款中。但是乡镇经管站、企管站的身份难以确定,他们的贷款归属也难以划分。

3、信贷基础信息不规范、金融机构之间差异较大

自从1997年人民银行实行全科目数据报送制度以来,金融机构上报人民银行的数据大多来源于会计科目和台帐。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人民银行推出了贷款分行业、助学贷款、下岗失业小额贷款以及各专项统计制度以来,会计科目设置无法满足人民银行统计需要,贷款数据大量来自信贷台帐。但目前对于商业银行信贷台帐的格式和信息内容,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金融机构台帐形式差异巨大,记录的信息不能满足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工作需要。各商业银行即使按照本行自己标准的格式,准确填写了各项信息,但由于人民银行的贷款分类繁多,同一贷款可能属于几个不同的贷款分类,还是不能准确地填报各类统计报表。

突出表现在:一是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由于科技力量不及其他银行,大部分数据来源于手工台帐,由于台帐信息不全,很多信息还来自于贷款借据,数据采集工作量较大,造成准确性较差。二是部分大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系统功能不全。如工行的信贷业务系统中的个人信贷管理系统,虽设置了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面积、利率、抵押品价值等参数信息,个人贷款档案相关信息也录入系统,但无法自动生成统计报表,需要业务人员按客户逐笔查询统计,不仅增加了统计工作量,也容易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三是部分大型商业银行报表设置与人民银行不对应。如农行会计报表中只设了单位房地产贷款相关科目,无法与人行的房地产信贷报表一一对应,造成统计人员在做房地产信贷报表时,很难准确填报贷款归属。

(二)统计指标设计有待完善

1、少数指标易引发歧义。虽然人民银行总行出台各专项统计制度时对大部分统计指标进行了指标解释,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指标易引发歧义。一是房地产专项统计月报指标中“房产开发贷款”的其中项“住房开发贷款、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其他房产开发贷款”等无明确的指标解释。二是由于存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开发住房和商业用房的情况,因而难以界定发放的贷款是用于住房还是用于商业用房。三是涉农贷款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与贷款分行业表中的“A.农、林、牧、渔业”分类方法不一样,前者按 “承贷主体所属行业”分类,后者按“贷款实际投向”分类,统计时易引发歧义。

2、部分指标设置欠科学。一是个人住房贷款表当月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发生额统计中,只包括个人住房购房贷款中新建房贷款、再交易房贷款的发放统计,其他指标的发生额均未设置。如:个人自建房的贷款不好归属,统计在个人购房贷款项下的个人住房贷款的新建房贷款项下,显然与实际不符,统计到再交易房贷款中,这也与实际不符,现在的制度没有适当的统计项目可以合理归属。二是部分报表指标过于细化,统计难度大。如工行反映当月个人住房贷款中的正常还款、部分提前还款、全额提前还款等指标必须依靠手工台账,统计难度较大,而这些统计数据作用非常有限。

3、涉农贷款统计指标复杂、执行难度大。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共有100多页,要全部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目前,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专项统计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各主要机构的分工如下:

人民银行总行:制定制度并负责培训金融机构总行和人民银行省级机构相关人员;

金融机构总行:贯彻制度,负责培训省级机构相关人员;

人民银行省级机构:贯彻制度,负责培训人民银行地市级机构和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相关人员;

人民银行市级机构:贯彻制度,负责培训人民银行县市级机构和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相关人员;

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培训相关人员,并上报相关数据。

从上面的分工可以看出,制度的贯彻执行需要经过很多层次的培训,而且由于信贷基础信息大多不是经过统计人员填报,而是由许多基层信贷人员填报,统计人员只负责审核和加工。调查认为,由于大多基层信贷、统计人员很难得到统计制度培训的机会,而只能根据制度文件理解执行,而复杂的制度,学习难度大,容易造成数据填报不准确。

4、统计指标外延不能适用情况的变化。一是制度不能适用贷款利率的变化。2009年人行新制度调整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在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统计中,新增低于基准利率[0.7,0.85]金额的区间,但制度要求为了保持可比性,低于基准利率0.85倍的个人住房贷款金额仍统计在低于基准利率[0.85,1]的区间,这样就产生了统计数据分类不准的问题。二是制度不能适用企业规模的变化。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一般以年末数为准。但是在一年之中由于信贷发放和资金注入等情况,可能会造成企业规模发生改变。而某些新建企业固定资产可能超过千万,但是由于生产活动与人员聘用尚未开展,按照统计制度则应归类于小型企业,该企业如果一旦全力生产则有可能成为大型企业,这都对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如何填报大中小型企业贷款统计数据产生困扰。

5、专项统计制度中需要增加辅助指标。住房公积金贷款虽然是当前居民购房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并未列入房地产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因而专项统计数据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当地的房地产贷款情况,

(三)专项统计数据采集有待规范

一是采集方式、数据来源渠道各异。各金融机构统计基础、统计工作电子化差别大,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数据来源有相关报表、会计科目、电子化信贷台帐,手工台帐、贷款借据等,各行差别较大。二是人员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统计员由信贷业务人员兼职,人员变动频繁且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三是数据采集环节多。专项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业务部门,涉及到信贷、会计、统计、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由于报表涉及部门多、人员多、业务种类多,虽然应用了一些计算机技术,但信息软件的开发比较零散、孤立,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加上岗位人员换岗频繁,客观上加大了数据采集难度。

三、完善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信贷台帐系统。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泛征求各金融机构的意见,制定一套标准,统一规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台帐信息系统。在一个标准下,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扩充记录内容。这个标准必需明确信贷台帐必需登记哪些内容,特别是要按统一标准规范化贷款用途,详细记录企业的行业、主营业务、企业规模、重大事项变化情况等,为金融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制定统一的数据上报操作规程。由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制定人民银行数据上报操作规程。明确原始数据填报方法,杜绝原始数据填报的随意性。数据上报必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实行数据错误责任追究制度,人民银行各级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核辖内金融统计数据,对辖内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三)统一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规范《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划分企业标准,完善统计指标,将满足要求的中小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以满足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需要。

(四)标准化各专项统计制度。将人民银行的各专项统计制度逐一规范化、标准化。每一个制度必需精练、容易操作。并为每个制度制定一个指标解释,详细解释每个指标的含义,填报要求,力求有一定素质的业务人员能在仔细阅读制度后,能准确填报相关数据。

(五)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共享专项统计成果。统计信息服务也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了解,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业银行经常需要在最快的时间获得同业比较数据。许多金融机构建议人民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发布专项统计数据。金融机构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正常的渠道查询到相关专项金融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金融统计制度》

[2]、《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金融统计制度》

[3]、《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金融统计制度》

[4]、《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金融统计制度》

[5]、《国际金融统计制度比较》杜金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作者:彭志明

第2篇:基于质量法探究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问题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受到新时期下各种因素影响后是否发生变化对于高校及社会在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基于质量法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分布、薪资待遇、专业相关度、就业后离职次数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质量法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学生总数大大增加,受到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投入较大关注,基于质量法分析大学生在新时期下的就业情况对于未来高等院校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当前阶段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相关的就业情况做出分析统计,并针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提出一点浅薄的建议。

二、基于質量法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意义

20世纪末,国际劳工组织在劳动大会上提出“体面劳动”的概念,使得就业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高质量的就业意味着就业者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丰富的就业选择。现阶段由于受到国内教育改革影响,大学生总数大大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复杂,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毕业情况进行统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质量法进行就业状况统计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状况,对于未来进行相关政策调整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够被量化的概念,是一个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概念,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相符度、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

三、高校大学生现阶段的就业状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网上数据进行调查,笔者就近五年来高校大學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相符度、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问题开展思考。

(一)就业率

近五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就业人数也呈现较为快速的上升趋势,整体就业率渐渐上升最终稳定在91%左右。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呈现历史新高,该年的高校学生就业率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近年来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水平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2015年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就业率为91.7%,基本表现出稳定的状态,自主创业人数也较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大学生对经济结构变化有着很好的适应能力。但在未就业的人群中仍旧有将近一半的人处于一种待就业状态。

(二)就业满意度

网络大数据显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均较高。此外,旅游、英语、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也至少两次出现在就业满意度Top10榜单上。除此以外,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专业在最近两年中表现出较高的就业满意度。但一直以来热门的建筑学专业在近年来就业满意度出现下滑。国内外交流更加密切使得小语种专业待遇渐渐提高,其就业满意度也在渐渐提高。

(三)专业相符度

专业相符度指的是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习专业的对口程度。一直以来,专业不对口状况时常发生,专业不对口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所学,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近几年间,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到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57%。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调查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就业率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各种专业也同样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这一现状反映了当前的高校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社会适应性改革方向。当然,由于调查取样的限制,该数据并不能反映全国的毕业专业相符度状况,其参考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四)薪资待遇

薪资待遇是就业质量研究的重点,也是基于质量法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统计的重点。分析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水平并结合当前社会中生存物资消耗,能够很好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随着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企事业单位对于大学生人才招聘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取得突破,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所以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竞争力的下降导致薪资待遇情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2015年则下降为2800元左右,薪资待遇的下降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较差,在职场与生活中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更大压力。并且,现实与预期的不符使得大学生对薪资待遇方面的问题越发敏感,丧失在职位中的主动地位,使得就业质量显著下滑。

(五)工作地点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更加倾向于选择国企、外企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面临招聘难的窘境。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预期的工作单位统计中,国有企业占比居首,达34.31%,合资企业以19.25%的占比次之。由于近年来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回归到二线城市寻找工作。这一人才回流的现状使得二线城市岗位竞争指数渐渐逼近一线城市。加之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人才的吸引,苏州、沈阳、西安、天津、大连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二线城市,岗位竞争指数甚至超越了部分一线城市。在工作地点的分布上,选择二线城市就业比例增加,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略微提高。

(六)工作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近年来不断变化以及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融合发展,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取得进步发展,企业员工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学生在初入企业时很多方面尚不熟悉,在工作时压力更大。而且,由于当前大学生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高以及自身尚无生活保障使得大学生对于现有的工作环境很难适应。整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无法起到促进作用,但对于自主创业的部分大学生进行工作环境调查后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当前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所以,当前的工作环境无法对就业质量分析产生一个客观的评价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相符度、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问题开展思考,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整体来看,当前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难问题,但现实中的岗位却在不断地增加,只是职位与学生之间没能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致使就业难状况出现。

四、未来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策略

基于质量法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新常态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显示,当前的社会就业面临危机的同时也蕴藏着很大的机遇。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可以从社会、国家、学生三个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

(一)社会方面

加强宣传,转变现有思维,突出中小型企业就业的优势。舆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舆论的引导,协助调整社会的就业结构,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与地点,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各类媒体也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宣传,使相关类型企业能够得到大众广泛的了解,既能够推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又能够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供帮助。

(二)国家方面

国家要加强对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就业保障,吸引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诸如地方就业保障政策、地方就业扶植政策等,引导毕业生将就业重点转移到二三线城市之中。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配合国家工作,对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开展宣传以及提供人才招聘方面的保障。合理利用人才市场进行人才的分配,保证企业与毕业生的共同利益。另外,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积极提升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待遇水平。相关政策还要加强企业规范,倡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呼吁企业对初入职毕业生的待遇进行提高,加强对地区企业监管,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保障毕业生与企业双方的利益。

(三)学生方面

学生要提前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未来发展路线,坚定地按照自身的意志前进,最终改善当前的就业状况,提升自身的就业质量。当前社会跳槽现象严重,严重破坏良好就业风气,对毕业生的就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要有远见,明白就业的选择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待遇。学生不可盲目跳槽,要提前规划好职业生涯,以提高就业质量为依据进行就业的选择。另外,在入职准备阶段,学生要加强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社会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的了解,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发展确定出切实可行的方向,避免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出现,抓住应届毕业生的优势,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开端。

【参考文献】

[1]邱晨辉,谢婷婷.大学生下一个就业高地在哪里——大数据盘点75家高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J].劳动保障世界,2015(02):16-20.

[2]薛在兴.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北京市14所高校的一項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4(03):55-64.

[3]王永贵.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02): 122-126.

[4]胡夢荻,易昆南,赵珊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统计分析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0(34):191-192.

作者:库小贝

第3篇: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了数据质量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及内容、评价的结果划分和评价程序等方面设计了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方案,提出了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征信系统 数据质量 评价机制

一、建立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征信业的发展

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征信系统)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采集近10亿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据库。它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营和维护,接入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种类型的机构。通过开展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有利于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的成效,塑造金融业良好形象,促进征信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

通过开展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对接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约束,从而督促接入机构重视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建立提升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提高接入机构报送征信系统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从而促进征信系统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征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我国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中,除了制度法规约束外,运用金融经济学中的“补偿原则”,引入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使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卓有成效的机构有一定程度的获益,提高数据质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做好数据质量工作提供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动力。

(四)有利于减少异议或诉讼的发生

随着信用信息主体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信用信息主体申请征信异议或投诉的数量呈现出增长的势头。据调查,接入机构数据报送错误是引起异议或诉讼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减少征信异议或诉讼的发生。

二、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征信系统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贷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后,存在一些接入机构对征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

(二)对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认可度不高

根据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情况问卷调查显示,接入机构对数据质量的认可度较低,主要由于一些接入机构上报信用信息不真实,录入不够准确,更新不够及时等原因,导致征信系统中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情况。

(三)征信系统数据质量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高等教育也就这几年才有征信人才的培养,在全国看来,建设征信体系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小型机构,征信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缺少对数据质量工作的责任心,对从而影响了征信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四)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主要针对征信系统量化考评等个别专项工作进行激励约束,缺少对征信数据质量工作全面的评价机制。同时,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相关规章制度总体重处罚轻激励,对数据质量工作积极配合、努力尽职的机构或个人缺乏激励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不利于征信数据质量工作的开展。

三、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方案设计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设计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时,以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相关制度要求、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应达到的目标、开展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等方面为指导。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另外,采用定性、定量的相结合方法,将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和实用性,指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客观明确,指标简化、方法简便,信息及数据易于采集且准确可靠。

3.引导性。评价指标要能引导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合理、可行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对接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接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价指标应具有灵活、动态和全方位的特点,以此引导被评价者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二)评价指标及内容

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工作分为对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和对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人员评价。本文中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内容、性质、目标要求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评价的各项要素。本文在认真分析研究影响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考评情况、数据质量日常监测情况和对征信中心数据质量工作配合支持情况。其中,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考评情况包括评价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数据质量日常监测情况主要评价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上报和加载、补报和纠改情况。对征信中心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机制具体包括接入机构征信工作牵头部门及人员配备情况,内控制度情况,会议培训情况,工作创新情况和投诉、诉讼情况等方面。若接入机构发生征信系统数据丢失、向未经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信用数据库提供信用信息等对征信系统有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则实行一票否决。

2.对于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人员的评价以其所属接入机构质量评价结果和接入机构工作人员数据质量工作情况两方面进行考评。根据接入机构数据质量评价情况的评价得分,作为接入机构征信系统工作人员评价得分的一部分。接入机构工作人员数据质量工作情况主要评价工作人员征信系统数据日常工作、数据质量提升工作以及征信制度业务学习情况、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理论研究情况工作创新情况等。若工作人员所在部门或本岗位发生数据丢失、泄密、违规查询信用报告等对征信系统有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则实行一票否决。

(三)评价的结果划分

根据评价结果将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指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好,能很好的开展数据质量工作,并对征信中心数据质量工作配合力度高。B级指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好,能较好的开展数据质量工作,并对征信中心数据质量工作配合力度较高。C级指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不高,能开展数据质量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并对征信中心数据质量工作配合力度较低。D级指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差,数据质量工作开展较差,并对征信中心数据质量工作配合力度。同上,根据评价结果将接入机构数据质量工作人员评价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

(四)评价的程序

1.评价数据的采集。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征信数据量化评分、两端数据核对、征信数据日常上报、更新、纠改。定性指标根据各接入机构数据质量工作开展情况等。

2.计算各指标得分。定量分析跟据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分值;定性分析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接入机构评价内容及指标表进行打分。

3.综合指标得分。将定量指标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并与定性指标得分进行加总,即得到接入机构征信数据质量工作最终得分。

4.在接入机构征信数据质量工作评价结束后,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征信数据质量工作人员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征信数据质量工作人员评价比照接入机构征信数据质量工作评价进行。

5.评价的流程。(1)成立征信中心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办公室(以下称评价办公室),并在各分中心成立评价小组(以下称评价小组)。全国性接入机构由评价办公室负责评价,地方性接入机构由评价办公室委托评价小组评价。

(2)评价工作开始前,由评价办公室启动评价工作,如图1所示。评价办公室制定评价计划,下发数据质量工作评价标准。接入机构报送评价对象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和自查表,并说明理由。其中全国性接入机构将材料报评价办公室,地方性接入机构将材料报当地评价小组。评价办公室和评价小组根据接入机构报送资料及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打分。

(3)评价小组汇总各类得分,计算最终得分,并进行初步等级判定,将本地区评价结果报评价办公室审批。

(4)评价办公室汇总评价结果,将初评结果发送至各接入机构。

(5)被评价对象收到评价结果后,如有异议,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将申诉意见反馈至评价办公室或当地评价小组。评价办公室或当地评价小组收到申诉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应给予答复。

(6)评价办公室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被评价对象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的评价结果。

四、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机制的措施

(一)提高对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是征信系统的生命线。”做好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保障征信业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要;塑造金融业良好形象,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的有效举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接入机构提高对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做好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

(二)加强对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机制的宣传

目前执行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方面的文件都强调了接入机构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的职责义务,却没有涉及激励机制问题。因此,在推行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机制中,应加强宣传,使接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了解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激励及约束机制的目的、内容等,促使接入机构认真履行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义务,并使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卓有成效的机构有一定程度的获益,提高数据质量工作的积极性。

(三)明确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工作的程序

建议征信中心制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工作的方案,并明确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工作的程序。围绕个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内容,组织对分中心及接入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为了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可以根据量化考评掌握接入机构的数据质量情况,在全国部分分中心选择不同机构类型、数据质量在不同层次的接入机构开展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试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总结试点地区进行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评价的工作做法和先进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燕.商业银行征信监管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视角[J].征信,2013,(12):23-27.

[2]刘霏.完善商业银行员工激励的对策研究[M].企业导报,2011,(7):206-207.

[3]孙艳丽.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思考[J].科学之友,2011,(1).111-112.

作者简介:郝嵘(1984-),女,汉族,河北康保人,硕士,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作者:郝嵘

第4篇: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是金融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对加快金融统计与国际接轨进程, 发挥金融统计工作职能, 提升金融统计工作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统计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金融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金融统计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特别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 简称GDDS) 后, 对金融统计工作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按国际标准加工、公布数据, 提高数据质量, 使金融统计数据真正成为国际语言, 才能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的了解。

二、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指标设置落后, 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并壮大起来, 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主管业务也

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再用旧的行业分类标准来区分贷款已不合适。

2、 贷款指标的分类标准有按期限、行业、企业性质、贷款用途划分, 票据融资和各项垫款

根本未按任何标准细分, 每一种分类标准都未能贯穿整个指标体系, 反映不出贷款的全貌

(二) 金融机构新增的部分指标归属口径不统一, 影响统计报表数据质量。

(三) 各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部分会计科目不完整, 难以保证统计指标的统一性和

数据的准确性。

(四)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还有大量附报指标需手工填报, 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五)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汇总表不能准确反映全辖现金收支总量及构成情况。

(六) 各金融机构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统计基础相对薄弱。

三、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一) 及时修订或完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

1、 在原统计指标体系设置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各数据来源主体、应用主体等方面的意见,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GDDS 的标准, 结合当前金融业运行及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对现有统计指标进一步完善, 统一口径, 调整部分指标, 新增部分反映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所需要的指标, 建立一套能够涵盖各种需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统计指标体系, 使其真正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2、 在同一层次下使用惟一标准, 用多个层次对同一指标进行不同描述。减少多重标准并存

的现象, 使统计归属准确惟一, 缩小或消除统计人员在填报数据时主观想象发挥的空间。

( 二) 统计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及发展状况, 及时对新增指标口径进行统一归属, 使各金融机构报送人民银行的指标口径归属相一致, 确保金融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权威性。

( 三) 细化会计科目设置, 加快金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

第5篇:金融统计自查情况的报告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开展2013年金融统计自查情况的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转发关于开展2013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2013]*号)的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社的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切实加强金融统计工作管理,更好地发挥统计对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工作的支持作用,我联社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组织贯彻学习文件精神。并由计划资金财务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于*月*日至*日对照文件要求自查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确保自查工作顺利进行,我县联社对本次自查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联社主任**为组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金融检查领导小组。在开展自查之前,自查小组认真组织对有关文件的学习,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了具体的检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二、自查情况

(一)落实整改

2012年金融执法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我社对照去年自查中发 1

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问题,从而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社能按存、贷款统计归属与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准确。

4、能依法执行涉农贷款和大中小微企业贷款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5、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上级文件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错报、漏报、虚报、瞒报、伪造及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

6、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社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

通过本次自查情况看,我联社能够依法有序开展金融统计工作,较好地贯彻落实执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统计制度基本规范,统计业务流程合理,严格按照《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及相关金融法规办事,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较以往大幅度提

高,数据质量总体良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社尚未配设专职统计人员,存在兼职统计人员现象,联社虽有指定专职统计人员,但存在专职统计人员未归口统计部门管理的现象;

2、未能定期组织培训,造成柜员和信贷员未能及时更新巩固统计知识;

3、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

4、统计分析简单,不能对全社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

四、对照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根据本次自查存在的问题,我社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

1、我联社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将尽早安排专职人员,尽量保持统计队伍基本稳定。

2、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3、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4、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年*月*日

第6篇:银行金融统计2012年自查情况报告

市人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2012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及市人行的总体部署安排,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根据统计检查的具体内容逐项展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组织开展自查。

针对本次检查的相关内容,我行统计ab岗认真学习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统计自查工

作,对照自查内容逐项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业务能力,明确统计岗位职责。

二、金融统计自查情况

我行在本次自查中,大中小企业贷款均按新的企业规模分类标准划分,各类贷款按照新的行业标准划分,严格执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涉农贷款等专项统计制度规定;认真做好统计工作组织管理,贯彻落实《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统计台帐指引》的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金融统计ab岗位人员,对金融统计业务、统计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统计指标理解不够深入,从而往往忽视统计口径,报表填写不规范等现象发生。

2、统计岗位新人员培训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统计人员变动,统计岗位新人员未实行岗前培训,或对金融统计相关业务不太熟悉,往往造成统计数据报送不及时等现象发生。

(二)整改措施

1、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金融统计相关制度规定,加深对金融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严格按照人行金融统计要求报送统计数据,确保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认真做好统计岗位变动交接和新人员统计知识培训与指导,统计岗位新人员任职前必须学习金融统计相关业务知识和规定,新人且由老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从而确保统计数据报送准确、及时、口径一致。

银行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7篇:**粮食局关于粮食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

**市粮食局:

按照市局转发省局《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粮文„2012‟74号)要求,我局及时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了对辖区内所有纳入统计日常管理的涉粮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大检查。现就检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涉粮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共20家,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家,民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3家,饲料转化用粮企业1家,其他企业15家(其中,由原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企业14家、由原国有的县种子公司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种子经营企业1家)。以上企业全部纳入了我局统计日常管理。

我局设有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的要求开展全社会统计及统计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为了顺利开展好检查工作,我局成立了由主抓副局长任组长的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粮字[2012]20号),重点就各单位如何开展好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作了明确安排,并要求各单位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同时,我局组织人员对*粮公司、**公司等5家重点单位开展了检查(复查)。检查中,我们从统计从业人员是否有统计职业资格,

统计原始单据是否整理规范、保存完整,统计台账是否建立、记载是否完整,统计报表上报是否及时、保存是否完整,原始单据、台账、报表之间数据是否一致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的检查、核实。

三、检查结果

从整体检查情况来看,在统计制度执行和统计管理工作中,我局领导重视,明确有主抓领导,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具体。工作开展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对社会各类涉粮企业的法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指导和统计监督检查,全社会统计覆盖面逐步提高。

从各单位自查和我局抽查情况来看,经过几年来我局粮食流通统计管理有关工作的开展,我县涉粮企业的统计法规政策意识和统计实际工作有了较大提升,绝大部分单位统计从业人员都持有统计职业资格证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学习证,统计相关基础工作逐步扎实,统计数据质量逐步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是个别企业(指**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统计人员不稳定。新上岗人员无统计职业资格证、业务生疏;甚至因业务手续交接不严格,造成统计档案资料缺失、不完整,业务衔接不上。

二是部分企业(主要指由原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注册成立的民营性质的14家企业)因故未能正常开展经营,虽有企业之名、但无经营之实,经营业绩空白,所以,未能正常报送相关统计(月)报表。

三是非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限于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决策意识、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其他一些原因,相对来说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有关粮食收购、销售等码单制作不科学、填写不规范、传递不合理、归集整理不及时、不完整,或因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查对核实困难。其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无法核定;二是对有关企业从粮食交易市场竞买的临储小麦或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等政策

性粮食,《交易细则》中虽有诸多明确的监管要求,但实无有效的监管手段;何况有关的竞价交易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通报给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掌握不到企业的“底细”,这部分粮食究竟有多少真正落实了政策要求很难下结论。

四是由于粮食流通环节多,难免出现诸如甲从农户收购了粮食已作了(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统计上报,尔后销给了某粮食经营或加工企业乙,乙再作(从生产者直接收购)统计上报这样的重复统计等问题。

五是目前沿用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数量包干)管理制度过于死板,有关损耗不能正常核销,出现了事实上的“账实不符”。

对以上个别企业存在的统计人员无职业资格(指**公司、**公司)的问题,已责成企业限期送学取证;对部分单位统计台账记载中出现的不规范等问题,当场作了指导纠正;对因搬迁不慎(指**公司)、业务交接不严格(指**公司)等导致档案资料丢失不全的,要求企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要求所有企业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加强统计法规政策和统计业务及电脑应用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特此报告

**县粮食局

2012年8月23日

第8篇:**县粮食局关于粮食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

**市粮食局:

按照上级关于对粮食流通统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调研检查的安排,我局认真对我县几年来的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重点对统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底,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共37家,其中:地方国有粮食企业3家,民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21家,个体户13户。以上企业全部纳入我局统计日常管理。

我局设有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二、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首先,局党委高度重视统计管理工作,设立了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归属在局监督检查股,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主抓。工作中,统计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按照制度要求和上级的有关工作安排,积极做好各企业收购数量及收购价格等基础数据收集、月(年)度报表收集汇总、年度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组织及其他有关统计调查工作。

其次,加强政策宣传。一是在审核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时,我局即当场对企业(经营户)有关人员讲清国家粮食流通统计的有关要求,讲明统计违法的后果,说明日常应做好的有关统计工作。二是在国家和省新的统计制度出台实施后,都及时组织有关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形势需要。

(二)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指导。对从

1 事政策性(最低收购价)粮食收储管理的国有粮食企业,会同中储粮直属库等部门,按照中储粮总公司制定的业务手续管理规定,加强对其业务、统计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严格程序、完善手续,确保入、出、存等数据真实、全面;对民营粮食经营加工及转化企业,要求统一建立粮食经营统计台账,每月统一时间结账、填制月报表及时报送我局。并对台账的具体登载方法和要求作了多次检查和现场指导;对个体粮食经营户,指导和要求其认真填制台账、如实上报有关数据;对参与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的人员,要求其加强同调查样本户的联系,及时登统有关数据,努力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

为了保证有关粮食流通统计法规和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除对各单位上报的月报、年报等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外,还结合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统计执法检查等开展了多次现场核查。通过查阅核对统计凭证、台账、报表等资料以及核实库存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统计资料不全、统计数据不实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的意见和要求。对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调查样本,指导落实调查业务;并定期召集有关人员学习业务、督察进展。

三、目前我县涉粮企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目前我县实际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粮食企业只有**县*粮公司一家(其下属14个实际收储库点)。因种种原因,近几年来*粮公司仅仅从事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收储管理业务。工作中,能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小麦收储管理的有关规定,各项出入库手续齐全、统计数据全面,出入库检验检斤单等原始凭证和统计台账、报表等整理规范、保存完整。

(二)民营粮食经营加工及转化企业:目前我县实际从事粮食加工、经营及转化的民营企业有5家。其中,面粉及制品加工企业3家、饲料加工1家、种子用种转商粮食经营企业1家。这些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粮食经营统计台账,都能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统计报表和有关情况。但通过监督检查等发现,个别企业的台账登载不及时、数据不全面;多数单位的统计原始凭证保留不全。

(三)个体户:目前我县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并纳入管理的个体粮食经

2 营户共13家。这些经营户,在夏、秋两个集中收购季节都能及时上报主要收购品种的收购进度和收购价格、年末能按时上交年报表。但通过监督检查等发现,多数经营户的台账登载不及时、数据不全面,漏统现象较重,更无所谓的收购码单等“原始凭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局在粮食流通统计管理工作中作了很大努力,统计的全面性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法规政策和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县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法规政策意识不强,特别是对粮食流通有关法规政策重视不够、不甚了解,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不予重视、不作认真安排落实,致使部分政策棚架,统计等工作基础不规范、质量不高,甚至有个别企业负责人有出于某种动机而授意统计财会等人员作假的嫌疑。

二是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人员变动频繁,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统计工作正常开展影响较大。

三是统计数据及报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一是部分单位报送报表不及时、不主动;二是少数单位报表的数据填写不规范,或与台账数据不一致,或收购业务类型区分不清、混搅在一起;三是部分单位报表的印章不全,有些报表报送时无单位公章、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四是多数单位统计台账登载不完整,有混统、漏统等现象。虽经多次检查指出整改,以上问题难免还经常出现;统计数据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四是由于粮食流通环节多,难免出现诸如甲从农户收购了粮食已作了(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统计上报,尔后销给了某粮食经营或加工企业乙,乙再作(收购)统计上报这样的重复统计等问题。

五是由于粮食流通市场面大而行政管理具体工作人员少,统计制度执行等许多具体监管工作难以真正完全落实到位,给部分不法经营者提供了方便。

六是目前沿用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数量包干)管理制度过于死板,致使保管损耗等不能(不准)正确及时核销,造成了事实上的“账实不符”。

3 七是限于人员、经费等的限制,我县的年度社会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主要是委托基层原国有粮食企业的统计人员(这里称“调查员”)代为分片管理调查样本户、并代调查样本户登载填报有关日常收支台账和季(年)度收支平衡基础调查表等,难以完全按照上级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可能存在调查项目不全、统计数据不准等问题。调查和统计数据质量可信度不高。

特此报告

** 4

县粮食局 0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9篇:关于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数据报送

关于金融统计风险应对机制的预案

为正确、高效处臵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数据报送环节面临的突发事件,提高应对数据报送风险的能力,保证金融统计数据采集工作顺利运行,依照人民银行总行确定的风险应对机制适用范围,根据自身情况及面临的风险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数据报送风险应急工作小组,由XXX行长任组长,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信息科技部、各支行主管副行长及其他涉及数据报送的部门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计划财务部,负责具体工作。

二、风险应对机制方案

(一)金融统计制度变更的处理机制

对于统计制度变更引起的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等方面的变化,在接到正式通知后及时传达给各支行和相关部门。

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相关人员配合,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指标的修改及测试。

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如人行接口程序发生变化时,要求系统开发商在2个工作日内到达,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发,保证与人行系统同步,及时按新口径进行统计,确保统计数据按时报送。

(二)数据处臵程序故障的处理机制

对于统计数据处理程序故障,视情况及时应对。 我行统计数据处理程序采用BS架构模式,如出现故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前端应用程序出现故障,导致业务人员无法登陆生 成报送打包文件时,报送数据不会丢失,科技部门可在10分钟之内重新搭建前端环境,确保不会影响到报送业务的正常处理。

(2) 数据库端出现故障,导致报送数据无法生成时,科技 部门可手动执行程序生成报送数据,整个生成数据的过程所需时间在1小时之内,确保不会影响数据报送。 (3) 装载数据库的pc-server机器出现软件或硬件故 障,导致报送数据无法正常生成时,可启用备用设备。备用设备的软件环境与正式运行环境完全一致,可在最多1个工作日内采集完成所需所有数据,保证报送程序正常工作。出现故障的服务器视故障严重程度,最多在5个工作日内会完全恢复至原状态。

(三)人员的配臵机制

对于人员配臵方面,实施AB岗制度,确保不因人的因素影响数据报送工作。

所有统计岗位都设立AB岗模式,以A岗为主,B岗为辅,若A岗人员离岗时,会及时移交给B岗人员。系统维护上也配备两名技术人员。

如统计人员更换,要求前任统计人员做好统计资料的交接,负责新任统计人员的培训,并指导一至二个报送周期后方可离岗。

(四)报送及时性的保障机制

统计部门与其他报送数据的部门保持联系,制订明确的数据上报时间,要求各数据报送部门按时报送。

对基层机构数据报送工作纳入内控考核,出现迟报、漏报和误报现象及时纠正,视情节给予内控扣分。

(五)数据更新的保障机制

现行机制下,我行金融统计报送系统与核心系统的基础数据是同步的,当本机构下设机构、部门发生变更时,金融报送数据系统会在次日采集核心变化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应更新。

统计部门人员要在发生变更的次日进行数据测试,确保数据更新的及时和完整。

(六)报文报送途径的应急机制

一旦发生我行与人行数据接收系统无法链接时,数据报送管理员可下载打包好的报送数据到存储介质人工报送至市人民银行。

(七)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机制 服务器已安装企业版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杀毒软件能够实时监控自动杀毒,对病毒进行防控。

遇到无法查杀病毒,导致报送数据的机器无法使用的最坏情况,则启用备用服务器重新生成报送数据,生成数据过程所花费时间在1个工作日之内。

(八)不可抗力的应急机制

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将启动特殊情况处理方案,导致主服务器及备用服务器硬件设备损坏,无法产生报送数据时,科技部门会取定期异地备份的数据库数据,在5个工作日内重新搭建报送环境,确保完成报送工作。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怎样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下一篇:物流管理专业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