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2022-04-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案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 教育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书上是一些纯文字,纯理论的知识,虽然也有许多例子,但是同学没兴趣认真读,因为我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比赛课,所以我设计了许多活动,让师生共同探讨感受,不仅要学这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以后应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内容比较多,教育过程按照45分钟进行设计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大多数同学从未打开过主机箱,同时他们有两重特点,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普遍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打打字浏览网页,和玩游戏等!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都处于青春期,比较好奇,渴望获得老师的认同,作为老师要充分注意到这两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同时在总结,演示过程中注意讲懂、讲透,并且注意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用情感激励法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三、 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过程与方法:能将计算机各部件正确连接起来。

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如何正确连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五、 教学策略

首先我创设了学习情境,通过情景导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创设学习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相应的任务,变学为用,学用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亲身感受并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通过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准备

课件以及拆散的计算机六台。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日常情景同事要求组装电脑导入,提出问题,如同学们,如果我们自己配置一台电脑,我们应该关心电脑的什么方面,都需要买哪些零件?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出今天的话题。 (二) 探究活动一

教师活动: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每一代的时间和构成的元器件。

教师活动:介绍完发展历程,观察桌上计算机,认识外设由组长将手中的纸条任意给你的组员,贴在相应的位置,看哪一组贴的最快最准确。

学生活动:由组长分配任务,组员迅速将纸条贴在相对应的硬件上。

设计意图:了解同学们对常见的一些硬件掌握的情况,发挥学生协作学习的优势。 (三) 探究活动二

教师活动:刚才了解了计算机的外部的一些设备,下面我们转向主机的内部,每组观察一下你们的主机箱里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播放课件并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说一说你发现了主机箱里有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自主探究的理念,规定具体任务和解答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活动: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表演小品《硬件自我介绍》,其他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简单枯燥的讲述,学生不能深刻体会,由学生亲自观察并体验计算机的硬件功能,容易理解和归纳总结。

2.你来问,他来答

教师活动:打开自制课件,检验学生回答的对与否。 学生活动:有学生拿实物问其他学生该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意图:巩固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及其作用。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PC各部件也知道了它们的作用现在我们该做什么呢?学生的电脑有部分硬件是脱离主机的,各小组的零件也不同现在大家互相看一看把各小组自己的零件安装到本小组的主机上。

设计意图: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让内容多,抽象化的知识简单化,同时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3.完成任务

教师活动:任务启动小组之间比赛将拆完的计算机组装上。

学生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动手将计算机组装上,先完成任务的组可以帮助未完成任务的组将任务完成。

设计意图:利用任务驱动的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协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学们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 (四) 探究活动三 教师活动: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下面一起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学生活动:每组都有学生熟悉的软件的图标,各组根据将本组图标粘贴到对应的软件下面。

设计意图: 利用自主探究的理念,规定具体任务和解答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巧妙游戏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 (五) 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介绍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 评价总结,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最后用1到2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课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呼应开始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出一个课后问题:如何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家庭电脑。下堂课分组展开讨论、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且回去后查找如何配置经济实用的家庭电脑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八、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巧妙设计了几个比较好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将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增大了课堂容量,因为本节课老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第二个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获取心智的成功和喜悦。在一种"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氛围中,无形提升了信息素养。

存在的不足,在安装主机环节,我自认为安装口都是相对应的没有过多介绍,虽然小组在大家的帮助下都完成安装计算机的任务,但是有些小组在安装过程中是完全依靠其他小组完成的,自身对本环节的学习不够。其次我认为我的点评不到位。虽然表扬了前三名,但是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他们为什么装得比其他组快,快在哪里,另外我只想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从而忽略了一些细节,如只是强调让他们不要在带电状态下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插拔电源等,导致数据线插口有正反之分,插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强调的还是不到位。

如果让我再上一节同样的课,我尽量避免上述的疏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管理计算机中的认识计算机部分,主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计算机部件的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初中学生不是很能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组成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的地认识计算机系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识别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存储容量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硬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讲解CPU时,引入“龙芯”这一产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意识到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的薄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机硬件,知道它们的功能与作用。 难点:存储设备有哪些硬件,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

五、教学环境(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并配有计算机器材部件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术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时,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先给学生展示一个计算机内部的部件,例如:声卡、显卡等。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不准确,这时我说:“这是显卡,是计算机内部的一个部件,那么一台计算机到底有哪些这样的部件组成呢?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被人们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构成和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请问: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人脑能命令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做出各种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没有四肢和五官行不行?

学生:不行,他没办法说话走路和写字。

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

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部设备和辅助部件。我们先来介绍外部设备。

教师: 下面我请同学们将你知道的外部设备给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请你自动把它分一下类,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给计算机的设备;输出设备:将信息输出计算机的设备。

学生:输入设备:常见的有键盘、鼠标、麦克风、摄像头等

输出设备:常见的有显示器、音响、打印机、投影仪等 教师:刚才我们介绍了各种外设,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它相当于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同学们猜一下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在哪里呢?答案是主机箱里,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

教师:我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课本第25页,同时请同学们组织一下语言,找出与书中对应的实体,集合课本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主机箱里你觉得很重要的的部件,并说出它重要的理由。

教师讲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主机箱里,你认为的很重要的部件?(接下来学生的顺序也许和教案的顺序不一样,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顺序而改变讲解的顺序)

学生:中央处理器(CPU)

教师补充:(多媒体展示CPU的实物和图片)

内部组成: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它是一种封装好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的系统部件,具有运算、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功能:它的性能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这台计算机的性能的好与坏。他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是时钟频率,简称主频。用来表示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主频越高,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主频已超过2GHz。

品牌:常见的中央处理器的品牌有:AMD和Intel,在现在的市场上,AMD的运算速度更快一点,如果想要玩大游戏的时候不卡的话,最好选用AMD的CPU,只是它的价位稍高一点,Intel的CPU,现在发展的也不错。

教师点拨:现在常用的CPU一般都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些地区生产的,我国虽然有一些自主研发的处理器,但是从稳定性和运算速度上来说,还是差的很远,但是外国有关的技术封锁的很紧,中国人要用CPU就必须得买他们的产品,因此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在不远的将来为中国研发出高速高质的国产CPU。

教师提问:谁还能像刚才那位位同学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主机箱中,

你认为的很重要的部件呢?

学生:内存储器

教师补充:内存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断电后容易丢失数据;可以随时读写,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用来随时存取程序和数据。ROM断电后仍然能够保持数据;正常使用中,只能读不能写。内存条的容量有1GB、2GB、4GB等。

功能:它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单元。输入计算机的信息暂时存放在这里,等待中央处理器的提取和处理。虽然硬盘也有储存资料的作用,但是他们俩的速度相当于是闪电侠和乌龟。但是很不幸的是,内存储器必须在供电的状态下才能保存资料,电源一拔,里面立刻空空如也。

容量:内存储器的容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性能。一般为512M到4G。扩大内存也可以通过增加内存条的数量或更换大容量内存条的方式实现。品牌:现在一般好的内存条的品牌主要有金士顿、宇瞻、现代等。

教师提问:我们继续学习上面提到的另一种存储器硬盘。

教师补充:它是长这个样子的。(出示实体)硬盘是属于外部存储器。主要用于长期存放信息的存储器,它的存储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会消失,存取速度比内存慢的多。硬盘容量常用GB表示,现在一般的硬盘通常在几百G以上。它不能直接和主板进行连接,必须通过电源线和数据线和主板进行连接。因此也是早成它存取信息速度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教师归纳:输入设备、CPU(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

(注意:在讲解硬件设备的过程中,一一展示图片实物,并用大家熟悉的称谓、型号来讲,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相似与不同。比较我们国家的硬件生产发展与国外的差异,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教师提问:你绝对不会看漏一样东西,因为装在主机底部的就是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它就是电脑里最大的零件。

学生:主板;

教师:它为中央处理器、内存和各种功能卡(如声卡、显卡、网卡等)提供插槽,为各种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提供接口。而且它的功能也越来

越强大,可以实现显卡声卡网卡等一系列的功能。插在它上面或周边的零部件,都是由CPU控制的。简单的说,主板就是CPU与各零部件的沟通的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教师问:大家看的显示器和投影仪输出出来的图像很好看,其实是一个零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那就是显卡。

显卡,看名字也就知道了它的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它的名字是显示适配器,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一般集成在主板上,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比如看3D的画面或影片,或者处理一些图片或照片,你就可以购买一个独立的显卡,安装在主板的插槽中。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这么多重要的零部件,对电脑有了一个最简单的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电脑的硬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啊?请同学们按学号分成四组,归纳硬件系统的结构图,老师设计板书。

教师:同学们看下书本的第26页的这张表格,我们来说说各种外部存储器的特点及区别,以及容量的大小。

教师归纳量知识点: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用B来表示,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B = 1024B ,1MB= 1024KB,1GB = 1024MB。

教师:最后希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入各大电脑城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更加具体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市场形势,知道他们的价格定位以及有哪些品牌。

八、课后小结

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以后,同学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些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选购电脑的时候,今天的知识就可以作为你的一个参考。课后作业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虚拟的购机方案。

第三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

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

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

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时,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活动:用摄像头现场拍摄照片,然后立即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刚才用的这个计算机设备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摄像头

教师讲解:对,摄像头是计算机中一种很重要的输入设备,把我们平时见到的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输入到电脑中,像这样有用的设备,计算机中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板书),你们想不想学?

学生回答:想!

二、新授

1、出示教学目标:(请同学齐读)

知识目标:

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

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

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

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2、新授

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被人们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构成和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请问: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人脑能命令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做出各种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没有四肢和五官行不行?

学生:不行。他没办法说话走路和写字。

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

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部设备和辅助部件。我们先来介绍外部设备。

教师: 下面我请同学们将你知道的外部设备给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请你自动把它分一下类,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 学生: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给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键盘、鼠标、麦克风、摄像头等 输出设备:将信息输出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显示器、音响、打印机、投影仪等 教师:刚才我们介绍了各种外设,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它相当于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同学们猜一下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在哪里呢?答案是主机箱里,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

教师:我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课本第18到第20页,同时请同学们组织一下语言,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主机箱里你觉得很重要的的部件,并说出它重要的理由。 教师讲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主机箱里,你认为的很重要的部件?(接下来学生的顺序也许和教案的顺序不一样,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顺序而改变讲解的顺序)

学生:中央处理器(CPU)

教师补充:实物的样子:平时大家见到的是它外部的散热片和风扇,是因为它要高速运转,因此产热量也大,如果不加散热片和风扇的话,电脑一开机就当。但是它真实的样子是这样的(出示图片,有正面和反面的)它的表面是一张金属包的标牌,上面有CPU的型号、性能指标、产地等基本信息。标牌下面的才是真正的那张芯片,反过来,这么多密密麻麻的针脚是CPU和主板连接的部分,它们排列成正方形。但是为了区分方向,四个角上有一个角是缺一针的,并且在它相对应的标牌的那一面,也是有一个金色三角形的指示标识的。

(多媒体展示CPU的实物和图片)

内部组成: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它是一种封装好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的系统部件,具有运算、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功能:它的性能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这台计算机的性能的好与坏。他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是时钟频率,简称主频。用来表示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主频越高,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主频已超过2GHz。

品牌:常见的中央处理器的品牌有:AMD和Intel,在现在的市场上,AMD的运算速度更快一点,如果想要玩大游戏的时候不卡的话,最好选用AMD的CPU,只是它的价位稍高一点,Intel的CPU,现在发展的也不错。

安装时注意事项:CPU功能这么强大,但是它却是一个娇气的家伙,安装它的时候却需要小心再小心。下面请大家看一下一段视频,是如何安装CPU和它上面的风扇的。

教师点拨:现在常用的CPU一般都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些地区生产的,我国虽然有一些自主研发的处理器,但是从稳定性和运算速度上来说,还是差的很远,但是外国有关的技术封锁的很紧,中国人要用CPU就必须得买他们的产品,因此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在不远的将来为中国研发出高速高质的国产CPU。

教师提问:谁还能像刚才那位位同学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主机箱中,你认为的很重要的部件呢? 学生:内存储器 教师补充:

实物的样子:它是多个寄存芯片集成在一个线路板卡上,一般是绿色的,长条的,常被称为内存条。在内存条的下方,有一系列的表面镀金而且导电的触片,排列如手指状,被称为“金手指”,它是与主板进行连接的部分。为了区分方向,金手指的一端有一个缺口,没在正中间,同样,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上也有相应的隔断,插错了方向是插不进去的,除非你使劲硬插,但是我强烈建议你不要这样做。

功能:它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单元。输入计算机的信息暂时存放在这里,等待中央处理器的提取和处理。虽然硬盘也有储存资料的作用,但是他们俩的速度相当于是闪电侠和乌龟。 但是很不幸的是,内存储器必须在供电的状态下才能保存资料,电源一拔,里面立刻空空如也。

容量:内存储器的容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性能。一般为512M到4G。扩大内存也可以通过增加内存条的数量或更换大容量内存条的方式实现。

使用注意事项:随着每日频繁的计算机启动和关闭,芯片不断被加热和冷却,慢慢地芯片会偏离出插槽。最终导致接触不好,产生内存错误。

品牌:现在一般好的内存条的品牌主要有金士顿、宇瞻、现代等。

教师归纳量知识点: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用B来表示,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B = 1024B ,1MB= 1024KB,1GB = 1024MB。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你认为重要的部件呢? 学生回答:外存储器,

教师补充:它是长这个样子的。(出示图片)

主要用于长期存放信息的存储器,它的存储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会消失,存取速度比内存慢的多,常见的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

硬盘容量常用GB表示,现在一般的硬盘通常在几百G以上。

它不能直接和主板进行连接,必须通过电源线和数据线和主板进行连接。因此也是早成它存取信息速度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教师归纳:输入设备、CPU(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

(注意:在讲解硬件设备的过程中,一一展示实物,并用大家熟悉的称谓、型号来讲,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相似与不同。比较我们国家的硬件生产发展与国外的差异,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教师提问:你绝对不会看漏一样东西,因为装在主机底部的就是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它就是电脑里最大的零件。

学生:主板

教师:老师可最喜欢它了。因为它为中央处理器、内存和各种功能卡(如声卡、显卡、网卡等)提供插槽,为各种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提供接口。

(出示图片,详解各接口的连接设备,尤其要点明各接口的颜色是相对固定的) 而且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实行三包四包五包政策,可以实现显卡声卡网卡等一系列的功能。插在它上面或周边的零部件,都是由CPU控制的。简单的说,主板就是CPU与各零部件的沟通的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教师问:大家看的显示器和投影仪输出出来的图像很好看,其实是一个零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那就是显卡。

显卡,看名字也就知道了它的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它的名字是显示适配器,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一般集成在主板上,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比如看3D的画面或影片,或者处理一些图片或照片,你就可以购买一个独立的显卡,安装在主板的插槽中。

教师问:人们看到的是显示器输出出来的信息,那么人们听到的信息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音箱播放出来的,

教师点拨:对,音箱播放的也是计算机发出来的声音,但是音箱还有耳机只能播放声波那样的模拟信号,计算机发出来的只能是数字信号,是主板上的一个零部件实现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你知道是哪个零部件吗

学生回答:声卡

教师点拨:对,就是声卡。它是专门处理音频信号的接口电路板卡,可以连接话筒、音箱、耳机等设备。

教师讲授兼小总结:请同学看一下书第21页信息岛内容,结合大屏幕的图,用三分钟的时间,试着分析一下,这些输入输出接口都是连接哪些外部设备的?三分钟时间到的时候,可就不许看书了(给学生一点紧迫感和压力感,以促使学生的学习)

教师学生互动:反复指认,反复记忆(提示学生,往往电脑上的插口的颜色也是为了提醒使用者不要差错,比如键盘的紫色插头、鼠标的蓝色插头耳机的红色插头和绿色插头)

小活动:教师:那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需要大家的帮助了,你能帮我一下吗? 教师:现在,咱们七年级综合办公室的老师们要用电脑来备课,我从电脑城买了一套设备回来了,(将各个设备一一展示,并加强学生对设备的认识)谁能帮我组装一下,使它们能正常使用。每五个人一组,可以互相商量,限时一分钟。

学生:现场演示

教师:没到前面来的同学不要失望,这个主板留在教室里让你们看一天,有什么不会的问题下课后可以互相交流。

3、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这么多重要的零部件,对电脑有了一个最简单的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电脑的硬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啊?

输入设备:键盘 鼠标 摄像头 麦克风 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 投影仪 打印机 绘图仪 音箱等

机 :中央处理器(CPU)、外存储器(硬盘、U盘、光盘等)

内存储器、显卡、声卡等

4、当堂练习:

课后小记:

我认为我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情景引入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个就是在能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产生获取新知,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一种“学海无涯乐作舟“中无形提升了信息素养。

第四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重点难点

1、认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记住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三、使用教具 电脑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信息,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处理信息的最好的机器-计算机,也就是我们大家通称的电脑。

2.内容组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名称:埃尼阿克(ENIAC) 诞生时间:1946年

诞生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重量:3万千克 占地167多平方米。 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主板等。

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就像计算机的大脑,它要完成计算机的各种运算,还要指挥计算机的各种耳背协调工作。通常它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基本性能。目前流行的计算机cpu的主要型号是奔腾系列。

内存储器:用于存储当前工作所需的数据或程序,相当于内部的存储中心。存储容量是内存的重要的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写B),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GB),吉字节(G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3)其它设备:包括主板和接口卡、给各部件提供动力的电源等。 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典型的输入设备。还有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外存储器: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 计算机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并提供服务的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服务型程序均属于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编制的各种应用程序。应用软件主要有:办公自动化软件,自动控制软件、辅助教学软件、辅助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娱乐软件等。

计算机工作原理 1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冯•诺依曼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1946年就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到现在为止,尽管计算机制造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就体系结构而言,仍然是按照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制造的。 他的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将编好的程序和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启动程序运行,计算机自动逐条执行指令来完成任务。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五、课堂小结

计算机是最重要的发明。

计算机知识是浩瀚的,我们要努力学习。

六、五布置作业

计算机系统有哪两个系统组成? 简述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作用。

第五篇:济南版生物八下6.1.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二

课题:6-1-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

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2、 (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不是

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

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师:他们包括哪些生物?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

师: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生:讨论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有不全面的地方,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师:谁是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再观察这些图片,图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成分 学生回答。

师:他们又具有怎样的作用?

生: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以下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来构成的?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 学生讨论之后,展示成果。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解,请大家思考:

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

从图上你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这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讨论,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哪组完成的最快。 课本P42:思考与练习

师:下面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农民朋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收获着丰收的果实,那么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师:可以这样理解,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植物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者。 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呢? 生: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

师:既然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3、知识小结

经过我们的学习,你觉得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请同学概述我们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和全面掌握教材的能力。 学生分组交流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

第六篇:冷却系统功用及组成、冷却液、散热器教案

8 发动机冷却系统

(一)

一、复习提问

1、汽油供给装置由哪些组成?

2、汽油喷射系统由哪些元件组成?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发动机冷却系统。

三、讲授新课

8.1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一)冷却系统的功用

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在冷态下的发动机起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二)冷却系统的分类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风冷与水冷之分。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称风冷系统,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水冷系统。汽车发动机,尤其是轿车发动机大都采用水冷系统,只有少数汽车发动机采用风冷系统。

(三)冷却系的组成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强制循环水冷系统,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 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强制循环水冷系统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补偿水 桶、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套以及其他附属装置等组成。

8.2 冷却液

(一)冷却液的作用

1、为了适应冬季行车的需要,在水中加入防冻剂制成冷却液,以防止循环冷却水冻结。

2、防冻剂有防止冷却液过早沸腾的附加作用。

(二)冷却液的成分

1、最常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冷却液中水与乙二醇的比例不同,其冰点也不同。

2、在水中加人防冻剂还同时提高了冷却液的沸点。

3、 防冻剂中通常含有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防锈剂可延缓或阻止发动机水套壁及散热器的锈蚀或腐蚀。冷却液中的空气在水泵叶轮的搅动下会产生很多泡沫,这些泡沫将妨碍水套壁的散热。泡沫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泡沫的产生。在使用过程中,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会逐渐消耗殆尽,因此,定期更换冷却液是十分必要的。

4、 在防冻剂中,一般还要加入着色剂,使冷却液呈蓝绿色或黄色,以便识别。

8.3 散热器

(一)散热器的作用

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

(二)散热器的分类

1、按照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可将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

纵流式散热器芯竖直布置,上接进水室,下连出水室,冷却液由进水室自上而下地流过散热器芯进入出水室。横流式散热器芯横向布置,左右两端分别为进、出水室,冷却液自进水室经散热器芯到出水室横向流过散热器。

2、 散热器芯结构形式分类。

(1)管片式散热器芯由散热管和散热片组成。

(2)管带式散热器芯由散热管及波形散热带组成。

(3)板式散热器芯的冷却液通道由成对的金属薄板焊合而成。

(三)散热器盖

1、闭式水冷系统可使系统内的压力提高98~1 96 kPa,冷却液的沸点相应地提高到 1 20℃左右,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差,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由于散热器 散热能力的增强,可以相应地减小散热器尺寸。

2、闭式水冷系统可减少冷却液外溢及蒸发损失。

散热器盖的作用是密封水冷系统并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当把散热器盖盖在散热器加冷 却液口上并锁紧时,散热器盖的上密封衬垫在压力阀弹簧的作用下与加冷却液口的上密封面贴紧,散热器盖的下密封衬垫与加冷却液口的下密封面贴紧,这时水冷系统被封闭。

(四)补偿水桶

补偿水桶由塑料制造并用软管与散热器加冷却液口上的溢流管连接。其作用当冷却液受热膨胀时,部分冷却液流人补偿水桶;而当冷却液降温时,部分冷却液又被吸回散热器,所以冷却液不会溢失。

四、课堂小结

(一)冷却系统的功用、分类、组成

(二)、冷却液的作用、成分

(三)、散热器的作用、分类

(四)散热器盖

(五)补偿水桶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审计心得体会下一篇:社区体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