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环境保护是水利工程施工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水电、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论文 篇1: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推进,带动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兴建,这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的关注点不只是水利工程质量问题,还非常关注涉及到的生态工程保护问题。而这些生态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参考指标,用来对水利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文章首先对工程施工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如今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通过牺牲环境来实现。然而尽管人们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却还是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出现一些违背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本文主要便是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致使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地理环境[1]。实际上这种影响也是有利和弊的。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可借助打通河道和建坝蓄水等方式来保护附近的农业用地,这样农业用地就不会在遭受干旱洪涝等灾害的破坏。接下来借助雨水径流就能实现的土壤的自我调节和补充水分,这就使得土壤的肥沃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因为上游有很多的泥沙沉淀物,这会促使水库水位出现上升的状况,而随之也会提升附近地下水水位,基于此,就会不断促使周围环境的变化,气温的升高会促使水蒸发速度加快,而水库附近土壤的含水量加大,易于造成土壤的盐碱化现象。

影响了工程所在地的生活环境。工程施工带来的噪音污染会干扰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染生活环境。水利工程施工场地通常是位于山区或峡谷地带,需要对一些特殊路段做经常性的挖填,亦或是进行爆破处理,因而导致对周边居民的严重噪声污染。此外,如今的工程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机械施工导致了严重的工作噪音污染,这也会骚扰周边居民的生活。

影响了空气质量。就水利工程施工用到的材料而言,也会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工程建设采用的基础材料通常都包括石灰和水泥等,然而由于山地的地形地貌,就会容易导致其易于出现挥发和传播现象。如此,工程所在地的空气质量必然会遭受一定的不利影响。

影响河流的质量。我们知道水利工程施工会影响到河流的质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会促使河流流速降低,而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也会加重沉降,这就促使水质受重金属污染增大了可能性。此外,水利施工非常好的位置正是在于天然的河道,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施工选择的位置都是在天然的河道上,时间一久,河道就容易受阻,容易出现局部河流断流的现象。而河流的水文泥沙也可能发生突变,进而使得河流的水质、水温和当地的气候等发生改变[2]。而一些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极易对原有的地质构造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要求各分管施工单位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进程中,对于各自施工的任务和范围,每一个分管施工单位都要明确。对于施工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设法将这种影响尽可能地降低。保证了每一个分管施工单位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自己的施工范围内管理好相关工作,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有了保障,这样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之间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对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这两方面的效益都要兼顾。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将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从而保证经济和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工程建设务必要兼顾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促使二者共同发展。因而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再和以前一样只是进行单一的施工管理,而是要进行兼顾生态环境、施工和安全生产,做到管理的全面性。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兼顾两种效益,不但能够使施工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得到解决,获得不错的工程效益,而且还能促使资金利用率得到提高,以免今后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来得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兼顾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和共生互补。共生互补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借助多种措施来对运行、施工和生态问题加以处理,规划和协调好这些问题,从而建立和谐关系,促使自然环境和工程施工之间达到平衡,以实现组合的最优化。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针对水库所做的除险加固的土地利用。在进行基础工程时,会有大量的弃渣开挖出来,其堆放还需要占用土地,此外,需要占地建设的还有工程运行,生活和生产场所等,这就使得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了。根据共生互补原则,就能促使用地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用,资金和劳力也能有所节约。此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也要做到符合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原则。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垃圾也借助循环共生的原则来妥善处理,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环境管理而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是其核心工作。借助共生原则,可以变有害的为有利的,变废弃的为珍宝。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可以用于平地的填筑,同时与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这不但有助于生态效益的提高,还能通过工程造价的减少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定要保护好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现场的施工环境,不但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而且也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很有必要在水利工程施工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对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控制;对于垃圾专用道应该用封闭式的,施工路面要选择较好的以便使大气污染有所减少;对施工时间加以妥善安排,施工设备要尽量使用低噪音的;对生产和生活污水要认真细致地处理好,预防各种类型的水源污染等。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水利工程施工往往会从各方面来影响生态环境。若是这影响远超于环境自净能力,环境系统便会由此处于崩溃状态,终究还是会反过来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所以要把握好施工管理方向,使得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得人与生态之间达到和谐状态。

(作者单位: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作者:仲伟权

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论文 篇2:

简论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及其措施

【摘要】环境保护是水利工程施工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水电、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原则;措施

一、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1)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2)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措施

1、制定详细环保计划,确定部门职责权限。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部门审批后认真落实,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工程开工后,质量安全部门按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施工的环境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确保施工环境不被污染。

2、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水利工程同其他工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趋于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要加强开挖过程的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要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主管环境保护责任人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质量安全部、综合管理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现场环境保护。(1)现场水质保护措施。第一、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第二、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第三、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2)周边环境保护措施。第一、施工作业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在居民生活密集的地方施工要考慮减少夜间施工、大声喧哗等问题,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应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第二、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三、做好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第四、做好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3)现场噪声环境控制措施。噪音是人类生活的一大杀手,也是影响周围居民与施工部门关系的一大问题,应加强噪声控制。第一、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第三、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现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建设单位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确保施工单位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

[3]王淇.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

作者:张俊 王博

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论文 篇3:

水利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究

摘要:兴修水利工程是人类自觉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活动,历来都视为治国安邦的大事。目前,我国水利建设规模很大,但是其中的相关问题不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讨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阐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相应的措施,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水利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

关键词:水利工程 环境保护 措施

兴修水利,是保证农田产量的重要方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兴修水利的历史传统,可以说水利是我国古代乃至当下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上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高度重视水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利开发事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成绩的背后我们也知道,当下我国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受关注是因为我国当下的水利工程中確实存在着很多破坏环境和生态的问题,相关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下将分为几个方面具体阐述相关问题。

一、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水利工程渊源的国家,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国民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下的水利工程也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开展,但我们注意到由于水利工程一般规模都比较大,以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破坏环境和生态的情况,当然这个问题近年来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这是大势所趋。国家水利部早在1982年2月就看到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破坏,颁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规定》(草案),之后的1988年12月水利部、能源部颁发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根据上述两个规范的相关规定,一切相关单位的水利工程项目都要严格执行规定,充分考量整个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可以说这些规定的颁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水利工程建设中忽视环境因素的问题,意义不可小视。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还有必要讨论的话题,因为我们看到当下水利工程中依然存在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在相关如何在工程中切实做到保护环境,我们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这样的讨论现在还有意义。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真正融入环境考量的因素,依然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二、 在水利工程中如何保护环境

应该说,在水利工程中做到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系统管理,笔者只是简要地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加强规划中的科学性,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水利工程中相关部门要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切实采取措施避免工程中相关破坏环境问题的出现。比如施工中要加强对于相关植被和大型数目的保护,尽量避免砍翻,确实妨碍工程施工的要进一步采取移植等方法,保证植被覆盖,对于作业区要及时做好防风固沙的工作,及时补充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重要的是,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地把保护环境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兴修水利,造福后代。

2. 重视对于文物等的保护力度。

水利工程中的文物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知道文物是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先民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读者都知道三峡工程的建设中淹没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古迹而改变了环境中的一道风景,对当地旅游事业是一大损失,可以说不利于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文物古迹是特殊而重要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竭力去保护。另外,大型水利工程中涉及到移民问题是我们要注意,要多管齐下,从移民者的具体生活入手,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在新的区域里生活,一定要防止因搬迁后人员密度变大而可能会造成的看法树木、开垦荒地等行为。

3.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制度的强制约束,这项工作最终还是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发挥其效益,那么我们相关单位要加强工程的调研工作,找准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如此不断地积累,在积累中寻找规律,最终形成可以作为参照的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

三、 结语

水利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同时我们不能为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而破坏自然环境,为了更合理、有效的发挥水利工程的最佳效益,从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出发,我们在兴建水利工程时应更多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使得水利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得到较为理想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杨玉俊,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浅析,价值工程,2012年07期

2、张英,李强,袁冰,浅析水利工程规划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农业与技术,2013,33(8)。

作者:周祥

上一篇:公司项目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