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amemoir课文教案

2023-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tisamemoir课文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tisamemoir课文教案

教案 - 课文 (25)

25 羿(yì)射(shè)九日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让教师时时引领学生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在读读、品品、说说、练练中,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感受文本语言在刻画人物形象,传达情感意思上的巧妙,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羿射九日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力争读正确。(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片,谈话导入 1.认一认,连一连。

出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的主要画面,让学生把题目和图画连一连。

2.强调指出故事《羿射九日》,板书课题。

3.简介羿:羿是我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位射日英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由于他造福人类,后人尊称他为大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4.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你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什么? 5.梳理问题:

(1)羿为什么要射日?

(2)羿又是怎样射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时,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梳理牵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觉得资料不错,赶紧加老师微信:hlshtx09 每日免费分享新版教学教辅资料呢。为下学期做好准备。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

“值、熔”是翘舌音;“ 新”是前鼻音;“腾”是后鼻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介绍羿射九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羿射九日的过程。(第4~6自然段)那么剩下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3.梳理故事的记叙顺序:

先讲——天上的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再讲——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最后讲——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文给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羿的英勇和为民造福的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梳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四、教师示范,书写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值、艰”是左窄右宽,“新”是左宽右窄,而“此”却是左右宽窄均匀。)

2.师着重指导生字“值”: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个“直”。写的时候注意单人旁的竖的末端要比最后一横的位置低。

3.指导生字“炎”:上下结构,两个火要有变化,上面的“火”的捺变成点。下面的“火”写得比较大,一撇一捺要舒展,牢牢地托住上面的“火”。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投影反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用“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的句子结构来说说课文《羿射九日》主要写了什么。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讲述羿射日的原因、射日的过程、射日的结果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这类句子结构归纳全文大意。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预设:

生1: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上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值班。

生2:一个太阳站在一棵叫“扶桑”的树上,下面跟着九个太阳。 生3:他们忽然不高兴轮流值日,觉得没意思,都跑到了天空中。

·

第2篇:课文草原教案

篇一:草原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 草原》第一课时

金家河镇中心小学庞红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背诵课文一自然段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草原美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认识草原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难点: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这种情景会在哪里见到?(草原),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

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让学生欣赏。

2、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1) 指名汇报生字,开火车轮读词语。

(2)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景色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4、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

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指名读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课件出示天空,羊群图片)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课件出示天空,羊群图片)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并用此关联词合作练习说话,可以用你知道的名胜来写;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课件出示习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6、小组扮演导游介绍草原美景,派代表展示。

过渡:作者面对此景想高歌一曲,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呢?

7、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受。(可以是唱歌,跳舞,作诗,绘画„„.)

8、齐背第一自然段。

四、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那里不仅景美,人也很热情,下节课再让我们去感受,好吗?

五、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

板书: 16草 原

景 美

天空(明朗) 空气(清新) 小丘(柔美) 平地(一碧千里) 羊群(棉花)

篇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

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襟飘带舞。

2、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 汉人们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背诵

一、二段)。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背诵

一、二段)。

教学准备:

(1)回顾并能复述有关草原的记忆和阅读记忆。

(2)预习。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

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襟飘带舞。

2、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背诵

一、二段。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学准备:

1、学案、指导学生熟读

一、二段。

2、制作课件。

3、印好自主学习评议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组长评议本节课自主学习出色的同学以及小

组。

课前三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dǐ tán xuàn rǎngōu lâ dī yín yū huí

( ) ( ) () ( ) ( )

() ( ) () ( )

xiū sâ shuāi jiāo piān xītiān yá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用线条画出轮廓。( )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

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思考: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2)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

里→告别草原。)

2、精读段落(1-2)

(1)第一段话描写了草原上的哪些景物?用“△△”把景物的词划出来,展开想象。

(2)自由地、放声地朗读几遍,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3)朗读展示。(4)填写课文:见学案

3、背诵积累1-2段

三、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这样的水土会养育怎样的儿女呢?作者仅仅只是和

我们分享他见到的美景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课后练习

小练笔:(10分钟):

课文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方面非常好,我们也曾享受过美景,你也来学一学。仿写:这次,

我看到了„„(大海、西樵山)学习课文“由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一段话。a组:(能写通顺就可以了) b、c组:(能用上好词好句写具体、写生动.)

五、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抄写课文

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课文背诵。

2、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案。

2、制作课件。

3、印好自主学习评议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组长评议本节课自

主学习出色的同学以及小组。

课前三分钟:基础知识滚动

一、复习导入

1、基础知识滚动练习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讲授新课

1、回顾课文,读句子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辽阔、碧绿(又大又美)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

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2、交流点拔(学习2-5段):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

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展示。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

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

满了感激之情。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

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与民族风情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颂扬之情。

四、课后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更美。

2、体会句子表达特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作业

小状元配套练习

《草原》学案

预习步骤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

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朗读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梳理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

5、欣赏美读画一画: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在旁边做出简

单的批注(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还可以是一个疑问),把你划住的

句子美美得读一读,背一背。

课前三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dǐ tán xuàn rǎngōu lâ dī yín yū huí

( ) ( ) () ( ) ( )

() ( ) () ( )

xiū sâ shuāi jiāo piān xītiān yá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用线条画出轮廓。( )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课中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 )。那里的天( )更(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

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

2、在天底下,( ),( )。四面都有小丘,( ),( )。羊群一会儿上了

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 )。

3、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在

这境界里,连( )和( )都有时候( ),好像回味着( )。

4、初入草原,听不见( ),也看不见( ),除了一些( )。走了许久,远远

地望见了一条( )——( )!

5、忽然,像(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 ),

( ),( ),像一条( )。

6、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 ),( ),响成一片。

7、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 ),( ),像( )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

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 ),( )着,( )着,在汽车左右与前

面引路。( )的草原( )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 )。车跟着马飞

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小练笔 课文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方面非常好,我们也曾享受过美景,你也来学一学。仿写:这次,

我看到了„„(大海、西樵山)学习课文“由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一段话。a组:(能写通顺就可以了) b、c组:(能用上好词好句写具体、写生动.)

课后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更美。

2、体会句子表达特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篇三: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6草原

一、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

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几个词语,能读写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三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选词用语的准确性。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引发学生了解祖国西部的兴趣。 5.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读一读,写一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感情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带着想象走进文本,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3.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4.借助小练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后面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齐读课题:草原

2.过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现在就去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绮丽风光。(想)那么就请你们闭上双眼,我们已经坐上了通向内蒙古大草原的高铁。火车在飞驰,很快我们就到达了这个让我们神往的地方。请你们睁开双眼慢慢欣赏,细细体味。出示大屏幕:播放草原风光录像。

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过渡:草原风景如诗如画,老舍先生描绘草原美景的语言文字更是优美。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来感受大作家遣词造句的魅力吧。首先检查一下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生字识、写。

出示学生预习单,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涩”是平舌音;“迂”是整体认读音节。本课生字9个生字中除“迂”外,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璃”和“襟”的右边部分笔画都比较多,要注意笔顺和部件结构,要写的正确匀称。“涩”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上下要等宽,下面的“止”不要写的太宽或太窄。检查生字读音时采用“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齐读”的形式。指导书写时采用“观看生字书写的课件----生练写---互相提示易写错的字----展示学生书写作品”的形式进行。 4.检查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1)正确读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 (2)结合预习单理解,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5.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书的同学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要注意去听,学习别人读书的优点,对读错的字词帮助纠正。

(2)重点检查指导课文第1段。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生:风光美、人情美)

(3)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4)理清文章脉络,找出作者写作顺序

.?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同桌或小组交流。

?反馈层次划分的情况。

④自由读课文,想想,在这五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出示思考题:

7.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的美?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8.你喜欢草原的哪些景物呢?为什么?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天空、空气、天底下、小丘、羊群??)学生自由练读, 汇报学习。 9.多媒体出示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③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④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高歌一曲?

这是一个()的草原。

(2)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出示图片: 理解“一碧千里”。(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②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翠色欲流、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③读出草原的绿。

这是一个( )的草原。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多媒体展示图片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勾勒:用线条勾边儿。

②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过渡:面对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10.出示句子: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师补充描写草原美景的小诗:《敕勒歌》齐声朗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出示句子:在这样的境界里,连我们的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难道骏马和大牛也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吗? 师:这句话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12.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配乐《致爱丽丝》 13.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4.品味练笔

篇四:第一课《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情景交融的优美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目标,自学初读(8分钟左右)

1、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读课文,按照作者 进入草原的顺序,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用“||”把课文分成3个部分。

2、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课后生字注音;

(2)画出课文中的生词,借助字典、工具书解释难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按照给出的3个标题把课文分为3个部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导读(12分钟左右)

(1)指名读生字词:绿毯、渲染、勾勒、低吟、奇丽、洒脱、迂回、疾驰、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举杯、羞涩、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滴、襟飘带舞。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4)指名学生划分课文并说明根据,教师进一步明确根据,并

相机板书:

1、草原

草原风光图(第一自然段)

喜迎远客图(第二——四自然段)

主客联欢图(第五自然段)

三、积累内化,巩固写读(10分钟左右)

熟读并尝试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当堂练习,发展扩读(10分钟)

1、 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扩号里。

疾 (1)疾病 (2)痛苦 (3)痛恨 (4)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疾恶如愁 ( ) 疾风知劲草 ()疾苦 ( )

2、指名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自学初读(10分钟左右)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画出相关句子。

2、自课文第二部分,蒙古族同胞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画出相关句子。

3、自课文第三部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表达了何种感情?

4、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做批注说说理由。

二、合作探究,归纳导读 (12分钟)

1、指名回答问题一(草原特点:空气清鲜、草地一碧千里、作者为之惊叹、感觉舒服);指名读相关句子:(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回答问题二:蒙古族同胞十分热情。指名朗读相关的句子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②表达迎接客人急切的心情。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3、(1)回答问题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2)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4、指名朗读优美句子,交流感受。

5、教师总结 :

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谓情景交融。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

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三、积累内化,巩固写读(10分钟左右)

1、熟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如:“??像一条彩虹像我们飞过来。”,并进行练习。

四、当堂联系,发展扩读。(10分钟)

完成配套练习册课内阅读理解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

教后反思

篇五:1草原教案 1《草原》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教学主题:《草原》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五年级老师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教材分析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了解了草原的风光,能够抓住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关于民族风俗学生也没有切身的经历,因此课文中对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远客,应该在不断的读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搜集的资料或生活体验,抓住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品读、课件展示、角色扮演、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民族风情以及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把具体的景、人、物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的写作特点。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画出文中感受深刻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评价任务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通过品读文中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的语句,了解并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活动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在影视中见过吗? 环节

一、激1、

趣导入新课

2、谁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草原?看来大家对对草原的了解生谈感受

还真不少。下面,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老舍走进草原,去

浏览一番,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活动一:1、谈话引入:请同学们和邻近的小伙伴组成

一个小旅游团,去草原浏览,切记不要走马观花,因为你们还有浏览任务呢。

小组合作交流,

2、出示自学要求:

找出描写草原

环节

二、 ⑴ 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恋?为什么?

人民热情的词初读感受美 ⑵ 设计一种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汇报方式,如:画画、

语或句子,仿写唱歌、朗读、从课外积累的知识等。

句子加深体会。

活动三

活动二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一

1、草原的美景: (1)美在哪里呢?

(2)想唱什么歌呢?《天堂》、《我爱草原》、《我的草原》、《草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谁能唱几句吗?一句、两句都可以。

(3)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要求学生用手打节拍,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活动二

2、牛羊壮:

教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

自由读课文。 多种方式汇报 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然后全班齐读。

环节三

(1)草原的美景让我们看也看不够。如果说要低吟一首

汇报交流美 奇丽的小诗,我们觉得《敕勒歌》最恰当了。你们能背给

大家听吗?

活动三

3、读第一自然段

请大家选择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吧!

4、除了爱草原的美景,还爱什么? 活动四

从哪里看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

(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活动五

5、指导朗读: (1)读课文的有关段落,选择一个场景自由练习读,再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活动一:复习导入:

1、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

环节

一、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从

(风光美、人情美) 回忆旧哪些方面来写草原。

知,学习 活动二: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热新课。

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

话别)

活动三:

引入: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

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

华里了,此时此刻,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作者

的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

激动。)

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

之情?

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

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完成目标一)

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下一环的教学做铺垫。

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对句意的体会。(评价目标一)

环节

二、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活动一: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描写草原人民热情的词语或句子,仿写句子加深体会。 (评价目标一) 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然后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进行

②读课文第三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客见面品读,感受草原时真挚的感情?(完成目标一)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活动三: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怎样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唱歌,以歌助兴)

②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完成目标一) 活动四: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人们的热情好客。(评价目标一)

引导学生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或已有的知识及生活体验交流草原人民的民风民俗,体

会草原人民的民俗美。(评价目标一) 创设情境,练习说话,感受蒙汉情深。 (完成目标一)

(评价任务一) 活动一: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板书,进行整体环节三

关注文章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回顾,

总结拓表达方法,体会展,领悟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作者情景交融

的写作方法。品写法,升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读、抄写文中优

华感悟。 活动二:读一读优美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美的语句(评价

任务二)

附:板书设计

天(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羊(大白花)蒙汉情深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人情美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活动五“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②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学生朗诵这句诗句。

第3篇:教案课文

课文

灿烂的唐文化

一、唐王朝的对外交往

强盛的唐王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同时,灿烂的唐文化也吸引着周边的许多国家。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首都长安。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为各国使者、商人提供各种便利。

发达的对外交通

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可以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唐朝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条便利的交通线,才使得对外友好交往来得以发展。同时,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南方的广州是自汉朝以来就与海外通商的都市,唐朝时成为南方重要的外贸中心,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云集广州。为了加强,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对外贸易的官署。

唐朝前期,国家安定,对外交往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繁盛的对外交往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在各国中,新罗派往唐朝的使者、留学生及商人的人数是最多的。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很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对外贸易方面,新罗输入唐朝的有马、牛、麻、人参等,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以及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输入新罗。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许多新罗的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唐朝时,日本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也很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有十多次,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来唐的学问僧人数是留学生的三倍半以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佛法,来唐后寻访寺院,问师求法,也参加寺院的各种佛事活动,他们把当时佛教的各主要宗派介绍到日本。唐朝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 “天竺”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佛教就是汉代由印度传入的。唐代,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进行,当时曾有许多僧人前往天竺求经,其中最主要的是玄奘。唐朝输入天竺的物品包括丝、茶、纸、铜、药材;天竺则向唐朝输入甘蔗、胡椒、棉布、宝石、珍珠等。

波斯商人足迹遍布唐朝各地,他们在中国开设“波斯店”,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的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转运到西方,在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出现波斯药材名,近年来西安、太原等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波斯银币,说明唐与波斯商业贸易很繁荣。

从唐高宗时起,大食与中国通使,以后的100多年里,大食派使节来唐达三十多次。大食商人也到中国经商,把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中国的瓷器、唐三彩等也受欢迎。许多大食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当官,还有的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传为佳话。 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同时,唐文化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胡风盛行——中西交融的日常生活

唐时,来自许多地区的人和货物都被唐朝人称作“胡”。这一名称在古代中国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在唐代,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特别是波斯人。

唐代,由于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唐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形成了热衷于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我们称为“胡风”,8世纪是胡食、胡服、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

饮食

唐朝流行各种从外国传来的食物,最流行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胡饼”。西域各族进入内地,改进了对面食的加工方法,胡饼成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此外,还有制作工艺很复杂的油煎饼,外脆内软,香甜可口,往往在宴席上出现。

胡椒是唐代人喜欢的调味品,在当时非常昂贵,被贵族们作为财富囤积。

汉代时西域的葡萄种子被引进内地,直到唐朝,葡萄在人们心目中还保持着与本文的密切关系。葡萄作为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在丝织品上使用,在唐镜的背面也有葡萄纹样式。随着唐朝对西域的征服,酿酒的葡萄被引入,葡萄酒的制作工艺也传入了,变得家喻户晓。

还有不少蔬菜传入唐朝。如来自尼泊尔的菠菜,来自印度的刀豆,以及来自地中海的莴苣等。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高宗时又去学习,学会了制造红糖和白砂糖这两种蔗糖的技能。蔗糖的引进使饮食风味变得更加丰富,加速了各种甜食的发展。

时尚的装扮

唐朝时,中原人穿起胡服和游牧民族的靴子。胡服的款式对唐代的官服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妇女偏爱胡服,曾流行过回鹘装。胡服的翻领也启发了唐代妇女的灵感,盛唐的女装流行垣胸窄袖。而人们出行时,特别是骑马时,都戴着“胡帽”。 与胡服相适应的还有胡妆,在发型方面,许多采自西域胡人的发型,如回鹘髻、堆髻等盛行一时。在城市中,还流行吐蕃的赭面胡妆。城市妇女受波斯风俗影响,用金箔、翠羽剪成钱币的样子,贴在面颊上,称为“钱点”。晚唐时,这样的妆饰还出现了花卉、鸟兽各类图形,有人将这样的薄片贴得满脸都是,也是受到印度、波斯风俗的影响。

活泼多元的休闲娱乐活动 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由于生活安定,人们追求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有竞渡、荡秋千、斗花草等。马球运动来自波斯,在唐代贵族中盛行,也是军队训练士兵的手段,不分男女都很擅长。他们还喜欢喝茶、下棋、赏花。唐代的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盛大的庙会往往吸引各阶层人们的参与,是演戏、赏花的地方,在人们休闲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时有很多季节性的节目,正月十五的灯节最为热闹,长安夜晚不闭坊门,连宫女也能出来观灯。

宫廷设有教坊,搜集民间的百乐歌舞杂技,提供给官民欣赏,抒发情感的乐舞也受到欢迎。唐代官方认可的音乐称为“十部乐”,其中八部都采自西域。在使用的乐器方面,箜篌是印度的古老乐器,琵琶则来自印度与波斯,羌笛最早流行于印度,羯鼓原是匈奴的乐器。

在城市中流行健舞、软舞、马舞等胡舞。健舞中的胡旋舞最富西域风格,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节奏很快,来自中亚的康国,起初是在圆球上起舞,后来在地毯上也可以表演,深得人们的喜爱。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秦王破阵乐》以龟兹乐为基调,再现战争场面;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舞的最高成就,也明显带有胡风。

一、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

唐朝实现了规模空前的统一,并拥有强盛的国力,人们的思想开放,富于探索精神,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并且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诗歌

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唐代最强盛的时期,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足迹遍布南北各地,以豪放的热情、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地的山水景色。像《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如“三吏”“三别”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他的诗批判现实,讽刺官吏奢侈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的困苦。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然后不断修改,直到老人家听懂为止,所以他的诗广为流传。

书法

中国书法在唐朝也达到一个高峰,并且形成新的风格。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创立的新书体称为“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与他齐名的书法家是创立了“柳体”的柳公权,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他们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擅长写草书的有“草圣”张旭和怀素。

绘画与雕塑艺术

随着佛教绘画传入中国,佛画绚丽的色彩和宗教题材给了唐代画家很多灵感,提高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力。著名画家吴道子专画宗教壁画,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著名画家阎立本吸收佛画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表现唐代的时代精神。他还擅长人物故事画,所画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从绘画的种类来看,出现了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则现实生活气息浓厚。

唐代石窟寺的雕塑艺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位于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在一千多个洞窟里,有神态各异的佛像、金碧辉煌的壁画,其中大部分都是唐代的作品。

第4篇:燕子课文教案

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并借助想象体会,如“赶集似的聚拢来”,“五线谱”等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用。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赶集似的聚拢来”,“五线谱”等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用。 教学方法:

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案,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阅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明确预习笔记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漾”字的右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与水有关;“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尖”字上小下大;“稻”字与禾有关。)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学生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

(2)使用工具书词典里的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点四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由学生点评。

2、学生自由读,思考:课文围绕着燕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明确: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天增色;燕子飞行;燕子停歇(点名回答)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说理由)

明确:外形-活泼机灵;飞行-轻快灵巧;停歇-姿态优雅。(小组讨论交流后由一名学生汇报)板书

四、细读课文,共同分享

自由练读,让学生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可由学生点评。并要求学生会默写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内容

1、要求学生能齐背第一段和重点词语。

2、回顾燕子的特点:外形-活泼机灵;飞行-轻快灵巧;停歇-姿态优雅。(板书)并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词句,细细品味。

二、四读课文,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段,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按照观察顺序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的样子描写它的活泼机灵;抓住关键词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和准确,感受到“凑”字传神地写出燕子的活泼机灵。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归纳学法:通过理解关键词语体会燕子的特点。(板书:关键词)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板书:斜、掠过、唧)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读了第三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 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明确: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明确: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三、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1、用自己的方式(画画、诗歌、唱歌)表达自己对燕子的赞美;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赞美春天的诗歌或文章。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并力求背诵

一、

三、四自然段。

第5篇:课文《尊严》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尊严》教案

一、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生词。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一个人必须有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

2、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做了了解,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个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课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没有接受杰克逊大叔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2、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尊严

喉结

款待

惬意

僵硬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捶背

赞赏

(二)、了解年轻人,体会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结合想象联系实际理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这是一个(

)、(

) 的年轻人。

这句话是对年轻人的(

)描写,从这里我们知道这个轻人非常(

)。

3、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请找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语言描写:“先生,吃你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神态、动作描写: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 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

1、年轻人:“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杰克逊大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2、年轻人:“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杰克逊大叔:“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3、年轻人:“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杰克逊大叔:“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

5、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感情。

6、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年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尊

自爱

自强„„)

(三)、认识杰克逊大叔。

1、同学们,杰克逊镇长从哈默的言行、神态中发现了哈默的人格尊严,非常尊重并赏识他,可见,杰克逊也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杰克逊大叔。

2、在文中找出描写杰克逊大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

真诚

热心......)

3、课文的最后杰克逊大叔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同学们知道他是什么吗?(把女儿许配给哈默)

他对女儿说了一句什么话?为什么会这么说?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使哈默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所有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四)、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五)、作业:

我会写:我想对一无所有的哈默说—————————。

我想对石油大王哈默说——————————————。

第6篇:冬冬读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12个(包括多音字“教”),会写4个,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友谊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3.发展与人合作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语言及动手的能力;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及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冬冬读课文时同学们为什么都笑起来?”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朋友,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二、课本剧的表演。

1.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或小品。(在表演中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①议一议:冬冬的心情变化——同学发笑时;得到帮助时。 ②想一想:自己遇到困难时你希望别人怎样做?

③体验情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真正的朋友应是怎样的?

[表演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忱。通过表演、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求学生谈得很深),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对朋友应当真诚,要尊重朋友、爱朋友的道理。] 2.评选优秀。表扬构思新颖,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小组及个人。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2.男女生分读、齐读。3.观察生字,书空自己喜欢的字的写法。

4.代表发言或到黑板上板演、交流。(老师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你认为怎样写“这”字会更漂亮?(走之儿的横捺比较难写,指导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多连几遍,然后描红。) 6.学生各自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培养观察能力。指导书写时,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重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及时表扬认真书写的学生。]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学了这一课有何收获?

2.善于发现朋友优点,动手制作“朋友卡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