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防治措施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有所保障, 才能够令购买者和使用者满意。建筑外墙属于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渗漏, 为此建筑外墙的施工需要十分重视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水平。实践中必须要确保防渗漏施工技术符合科学和实际, 同时有需要做好积极的防治措施, 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一、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

1、建筑物沉降问题

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 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例如监管能力不足。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建筑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不高, 是当前较为严重的问题。从具体原因来分析, 则又会发现一些建筑物在建设之前没有充分应用科学技术对建设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测, 采用的施工技术不符合客观实际。尤其是一些施工环境复杂的地方, 建筑物沉降的问题十分严重, 当沉降问题存在之后建筑物的外墙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裂缝或者渗漏等问题, 补救措施往往不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

2、建筑物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会发现无论是施工技术水平还是建筑材料本身均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加之市场缺乏有力的监管制度, 导致建筑物的质量始终无法提高。尤其是建筑物材料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是因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追逐经济利益, 为了节省成本购买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材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又经常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 每一个环节的管控和协调水平较低。建筑物所需的材料种类多样, 而且具有复杂性, 如果没有充分把握材料的性质性能, 使用的过程中将会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

3、施工技术不够完善

建筑行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相应的施工技术也仍然存在不足。建筑施工技术复杂, 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从实践经验来看, 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建筑单位在开展施工之前选聘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另外施工之前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使得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质量意识。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安排技术监督人员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和把控, 导致一些错误的施工方法仍然在施工现场使用, 让安全质量目标无法实现, 增加了建筑物外墙渗漏的几率。

二、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防治措施

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多样且丰富, 重点是要合理应用这些施工技术进行实践。例如上海某地区一建筑物出现了石材干挂墙面潮湿的问题, 伴随着此现象的还有石材幕墙填胶缝潮湿问题。施工人员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引发这两种问题的原因是包裹天沟栏板石材与侧板接缝之间不够严密, 而且存在成品檐沟设计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加之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在接缝处打胶, 最终导致建筑物外墙出现了多个渗漏薄弱点。一般外墙外渗漏施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实践中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不同可能存在细小差别, 需要加以注意。

针对这一建筑物的渗漏问题, 施工人员在天沟压顶石材与天沟栏板之间的缝隙用细石砼填充了, 利用构造钢筋加固, 并更换了断裂石材。

1、选用优质施工材料

建筑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材料选购、运输、储存以及使用工作。针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购买必须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并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能、性质均达到要求的材料。要安排监督人员对施工材料选购过程进行监督, 防止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基础之上控制成本应当是建筑施工单位的基本原则。建筑施工材料多样且复杂, 一些材料较为特殊, 运输的方法如果不恰当, 将会导致施工材料变形, 对于施工不利。运输的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材料的保护工作, 按照科学方法运输, 防止意外发生。建筑施工中常用的钢筋等材料储存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环境, 以免破坏其性能和质量。施工所需的设施设备需要提前进行检查和养护, 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才能够投入到施工中。使用施工材料的时候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 以免破坏施工材料。

2、外墙体砖块施工技术

外墙体砖块施工技术与建筑物的防渗漏水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为此需要十分重视外墙体砖块施工技术的完善和落实。具体实践中, 应当做好外墙砖选择工作, 要确保外墙砖的质量符合要求。紧接着需要给外墙砖浇水, 防止出现干砖砌墙的现象。浇水的时间要控制恰当, 一般以1-2两天为准, 防止过湿。不同的外墙砖所需的湿度不同, 要进行区分。通常空心砖与多孔砖的湿度要求较高, 一般需要达到10%—15%之间。相应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含水量则要相对低许多, 一般应当控制在5%—8%之间。砖块堆放也需要按照要求, 技术人员要检查防雨所需梁柱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尤其是砌体的时候应当重视裂缝收缩工序, 必须要安排技术娴熟的工人施工。不同的充气混凝土砖与砌体不能够混合使用, 以免埋下安全隐患。砌筑法以一铲灰、一块砖以及一揉压为标准。以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向灰缝填充砂浆, 确保密实度达到要求。墙壁砌体每天的高度需要控制在一百四十米以下。顶部砌体则应当按照要求选择标准的实心砖, 以保证外墙的质量。

3、外墙抹灰施工技术

外墙抹灰工序对墙体的清洁度较高, 因此正式抹灰之前需要安排施工人员针对墙体进行清洗和保养, 并且要检查其清洁度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抹灰。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墙体与水泥之间的粘度, 以达到更好的防渗漏效果。砂浆中需要添加聚丙烯, 这样一来能够大大提升墙体抗裂性, 以保障墙体的质量。通过分析实践中经常出现的裂缝原因可以知道, 当砌体界面交接处没有处理好的时候裂缝出现的几率会提高很多。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类的问题, 需要借助钢丝网进行施工。钢丝网的宽度一般≥40cm, 而且要确保钢丝网的网面平坦, 将其悬挂到墙梁板柱接头之间, 从而达到保障施工质量的目的, 能够明显提高墙体的抗裂效果。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使其位于5mm厚的外层, 可以更好地防止钢网泄露等问题。

4、外墙施工孔洞处理技术

外墙出现的孔洞问题一般都是因为外力以及施工方法不恰当造成的, 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存在此类问题, 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由于孔洞是造成建筑物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果孔洞出现在剪力墙上, 施工人员要赶在除尘工序之前完成孔洞封闭工作, 并分开孔洞, 这样一来圆锥体就形成了, 孔洞清洁就会方便的多。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孔洞内没有碎片以及其他杂物, 才能够用细石质混凝土进行填充, 使得孔洞被堵住, 不留缝隙。针对外墙管壁周围的孔需要加以防水处理, 可以选用干硬砂浆进行处理。进入到除尘阶段之后, 需要控制干硬砂浆的使用频率, 一般保持2—3次即可。封闭套管的时候要确保内外形状一致, 以提高防潮防渗漏效果。其他孔洞则可以根据情况使用膨胀水泥进行封闭, 确保建筑物外墙孔洞的处理水平达到要求。

5、外墙门窗防渗漏技术

建筑物外墙渗漏发生的几率越大越证明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因此为了保证外墙的防渗漏效果达到要求, 需要重视施工环节, 要做好监管, 提高施工水平。就外墙门窗防渗漏而言, 需要选用技术经验和水平都相对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 由于外墙门窗防渗漏施工技术直接决定了门窗使用的效果, 所以要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进行, 以免出现误差。正式安装之前, 施工人员需要认真检查门窗预留孔, 要检测门窗大小是否与技术方案一致, 如果存在差异需要及时与技术部门沟通采取措施加以处理。进入到门窗框架定位工序的时候, 必须要安排人员完成塞缝工作, 选择的塞缝材料应当符合要求。目前使用较多的塞缝材料是聚合物防水砂浆, 砂浆的用量要与门窗的大小规格相符, 不得超出标准。通过严格化每一道工序, 防止裂缝产生。门窗安装完成之后, 需要对窗框进行抹灰, 要控制凹槽的大小, 一般要控制在5毫米左右。凹槽最终仍需要进行密封, 密封胶的质量要符合要求, 从而达到窗框防渗的效果。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一直都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尽管我国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 而且十分复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建筑施工水平也存在差距。为了尽快提高防渗漏施工技术水平, 还需要强化各个单位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积极培养一批能够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人才, 确保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逐渐满足实践需求, 让建筑物的质量有所保障。

结束语

建筑施工技术在今后还将会越来越完善, 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也将会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建筑外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心情, 而且关系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我国的建筑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积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也逐渐完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建筑外墙渗漏等质量问题,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使用价值, 建筑的使用寿命也会因此而降低。建筑外墙渗漏与建筑物建设所使用的材料相关, 也与建筑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周遭环境存在关系。本文仔细分析了引发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程朝阳.房屋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 2018 (12) :183-184.

[2] 管延志, 盖瑞雪.试论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防治措施[J].居舍, 2017 (36) :35.

[3] 刘淑娟.浅谈房屋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J].江西建材, 2018 (01) :51-52.

[4] 王刚.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的施工措施与建议[J].居舍, 2017 (30) :27.

上一篇:集成运放在典型环节求解中的实践与探析下一篇:怎样上好生物单元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