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大全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代名人大全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7、不可同日而语。

18、百闻不如一见。

1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2、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5、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26、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8、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29、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30、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3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

3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

4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4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4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4、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8、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4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50、—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51、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5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5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6、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6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6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6

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6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

示康》) 6

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6

6、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6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6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7

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7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

7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7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

5、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7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7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

7

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7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80、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8

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8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8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8

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8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8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8

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

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8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9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

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9

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9

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9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9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9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9

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

10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西游记》)

10

1、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10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

10

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0

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水浒传》)

10

5、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0

6、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0

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0

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10

9、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1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

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

13、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1

1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1

15、酒香不怕巷子深。

1

16、死猪不怕开水烫。

1

17、磨刀不误砍柴工。

1

18、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

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记)

1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1

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1

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1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1

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

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1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

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

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1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

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1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1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

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1

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

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史

1

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1

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

4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1

4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

4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1

4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1

4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1

4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

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1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

4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第2篇:[精品]古代名人100字励志故事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作者:佚名

来源:《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2013年第05期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篇二:关于名人励志的故事100字左右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

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篇三: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 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

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

第3篇: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名人故事大全(二)

名人故事-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yan)染涝(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鉴赏]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写得清峻(jun)挺拔,为后世学者钦(qin)敬临习。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上面的短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开始,他自以为字写得出众,挥笔大写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可见其骄傲之态。然而,当老人有意讽刺柳公权的字像他担子里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时,柳公权气愤至极,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而当老人用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的话激他时,柳公权虽然没有火冒三丈。但从他第二天,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的行动上,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服气,这是三写柳公权的骄傲。柳公权进了华京城,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挥洒自如地写对联,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于是,他目瞪口呆,‘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要拜其为师,这里的一惊一跪一求充分表现了柳公权思想的转变,骄傲之气一扫而空。当老人告诉柳公权写字的秘诀后,他恍(huang)然大悟,从此发奋练字,终于成了一代名家。全文详写发奋,略写练字,这种写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名人故事-王安石寻求生花笔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寻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名人故事-华佗的童年故事

华佗(141~208),安徽省亳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7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

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华佗根据医道自编了一套五禽戏体操,教人用来锻炼身体,不少人练了很有效果。华佗一位表弟长期做五禽戏体操年老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为同龄人所羡慕。

华佗一生刚直不阿,不求虚名。有一次,华佗替曹操治好了偏头痛病,深得曹操赏识,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给他优厚的报酬。华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侍医,但他身在曹府却心在民间,总想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华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骗的罪名把华佗杀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华佗一直被后人传颂。

名人故事-陆秀夫壮烈殉国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分析:陆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国的举动,原因只有一个:忠贞爱国。 话题:气节忠贞

名人故事-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两黄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黄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黄金,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立信(1张)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第4篇:古代名人

【乐府】古时候深入掌管音乐的官署,始建于秦代,到汉时规模更大,还兼管收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

【绝句】绝诗,断句,规定为四句,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是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其中分《学而》《为政》《公治长》《友述而》等篇,主要是谈有关学习的问题,也讲到个人的品格修养问题,写作方法上《论语》的每一则都是语言简洁明快含义深刻通俗流畅,易读易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六则

【孟子】现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名轲,子舆,战国时邹国人,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的称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生于忧虑,死于安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道德)【鱼我所欲也】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古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左丘明,原名《左氏春秋传》或称《左式春秋》是无名氏的作品。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叙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卑遵之别,同时也表达出“民本”思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北魏】郦道元:南北朝时期北魏人,他广泛收集前人有关全国水道的著作,再加是自己游历各地山川的见闻,写成了《水经注》四十卷,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

【梁】吴均:字叔庠(xiáng)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

【三国*汉】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和军事家,品德和才能都被后人景仰,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治,任丞相,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全面主持蜀国军政,公元227年,他在安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即准备率军北伐,夺取中原,出发前奏章《出师表》希望刘禅能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用贤良,以免北伐后顾之忧,从面完成统一大业。

开张圣听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东晋】陶潜: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具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公元365-427年)是晋末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归隐后逐步地接近了人民,他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同时,他的“大济苍生”的志向一直埋藏在心里。关心着社会现实,诗中时常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与悲愤。

【桃花园计】【五柳先生传】

【北宋】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祖,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后人他濂溪先生。【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元末明初】宋濂(公元1310-1381年)文学家,一字景濂,号潜溪,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同时代的人推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道总集,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大都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作品。诗中有不少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反映了人民遭受的压迫和痛苦,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诗经对我国两三千年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汉乐府】指汉代的乐府诗,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指音乐机关,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词并配上音乐以供统治者享用,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成了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北方各民族的民歌,富有地方特色,其中反映战争的诗较多,反映人民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和思念家乡心情的诗也较多,另外也有不少情歌,这些作品绝大部分被收入宋代编辑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辞》中,北朝民歌语言刚健质朴豪放,与南朝民歌形成鲜明对比。

【北宋*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官至宰相,喜好文学,一生富足,所作的词多为歌酒风月,闲情逸致,流露着一种富贵气,但是,他的词没有堆砌雕琢,能发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律和谐,意境清新。

【辛弃疾】字幼安,自号稼轩,南宋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青年时期率领2000多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战勇敢壮声英概,南归后也,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以抗金报国为已任,但他始终遭受南宋朝廷的歧视,限制和防范,所提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长期被投闲置敬,心情总是愤满忧郁,他常作词以言志,表达奋力向前,坚持抗金斗争的雄心,倾诉斗志难酬的忧愤,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但不拘一格,与苏轼并称“苏辛”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巨英雄,元兵南侵,以家产冲军资,起兵抗元后被俘,始终不屈,从容就义。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南明抗清将领,诗人,从14岁随你夏允黎,师陈子龙,起兵抗清,英勇就义,年仅16岁。诗歌悲壮雄浑,刚健有力,充满爱国热情。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家和散曲家,

《灞桥饯别》马致远,选自《汉宫秋》的第三折也是全居的高潮,原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本,马致远的代表作,共一楔子四折,它写的是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写出了王昭君情愿各番,得息刀兵,的爱国精神,以及以身殉国的壮美形象。

【白朴】

《马嵬兵变》选自《梧桐雨》原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本,白朴的代表作共一楔子四折,全剧以唐明皇和杨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因而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但作者既批判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同情也在爱情上的不幸,主题思想上有些矛盾

【王实甫】

《西厢记》王实甫,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梗概是: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走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贼退,老夫人违约,书生病倒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私定终身,夫人怒逼张生应试,后张珙中状元与莺莺正式成婚

【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梅若,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剧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萧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鄣记》

《牡丹亭》汤显祖,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全剧共五十出军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三国*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唐*骆宾王】字观光,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文家

【唐*李峤】字巨山,武则天时期为宫廷诗人,诗多为咏物

【唐*贺知章】字季真,唐代天时期为宫廷诗人,书法家,性情旷达豪放,自号为“四明狂客”常醉后作文,笔不停书,人称“酒仙”擅长绝句

【唐*王之涣】字季陵,性格豪放,常击剑悲歌,他写的诗悲凉壮阔,沉雄无比,许多都被乐工谱曲呤唱,人赞为“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唐*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又称“孟山人”,其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清白高尚的品格深受赞颂

【唐*王翰】字子羽,家境富豪,自比王侯。

【唐*王昌龄】字少伯,后人称“王江宁”“王龙标”它的诗作善于用心理描写展示战士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其中以七绝最佳,被尊称“七绝圣手”

【唐*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后人称“王右丞”他的诗作艺术成就很高是盛唐时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历经坎坷,思想复杂,才高气傲,作品丰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后人赞为“李谪仙”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音律和谐,语言流畅,而且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唐*王勃】字子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有《腾王阁序》

【唐*岑参】他与高适齐名,是唐代优秀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意境新奇,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

【唐*王湾】唐代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当过荥阳主薄和洛阳尉,曾两次参加朝廷的古籍整理工作,在唐代诗坛名气较大,但流传下来的诗不多。

【唐*高适】字达夫,仲武丰富有经历,使他的诗作题材较广,并以边搴诗最为著称。

【唐*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少陵”也称“杜工部”“杜二拾遗”在家排行老二又称“杜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中“三吏”“三别”深刻反映了劳苦人民的生活面貌,三吏有:《新安史》《潼关史》《石壕史》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唐*孟郊】字东野,诗作能反映人民疾苦,以五古和乐府为多,与韩愈齐名人调“韩孟”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唐*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

位崇高,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即世居某郡,为当地仰望)后人称韩昌黎,他长于诗,文,但以写作散文最为著称,被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散文大都气势雄健,并长在诗中发表议论,人们评论“以文为诗”

【唐*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提倡质朴流畅的敬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址五卷《外集》二卷。他的寓言小品讽刺当时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一针见血,有相当高的艺术性,他写的传记散文多取材于下层人和人物,提示社会矛盾,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他在永州时常登山临水,写有著名的《永州八记》继郦道元《水经传》之后,《永州八记》使得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唐*贾岛】字阆仙(浪仙)曾为和尚法号无本,后还俗,有“苦呤诗人”之称,十分讲究遣词造句

【唐*张继】字懿孙,诗作多数反映人民生计,富有人道呈义精神,

【唐*张志和】字子同,能书画,擅长音乐,自号“烟波钓徒”

【唐*卢纶】字允言,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作极佳,尤为描写边塞生活的绝句。

【唐*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他的诗精炼含蓄,清新通俗,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刘白”,他创作的《竹枝词》《浪淘沙》具有民歌风味,读起来琅琅上口,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者不慕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德和精神追求。他注重向民歌学习,而且有较高成就,形成了清新自然的诗歌创作风格。【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曾任太子少傅,人称“白太傅”作品丰富,自编《白氏庆集》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传诵不衰(杭州白堤)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经历使他认识到社会的危机和人民的疾苦,也培养起比较注重实际的人生态度和耿直的性格,他创作的诗歌中很多是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对人民的欺压,讽喻地兼并,苛捐杂税,“宫市”盘剥等社会黑暗现实,他的诗不但浅显易懂,而且往往能够起到在平淡中见深刻的艺术效果,当然后期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唐*李贺】字长吉,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

【唐*李绅】字公垂,与白居易,元稹等提倡,“新乐府”运动,写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

【唐*杜牧】字牧之,唐朝晚期著名文学家,诗作独具风格,七绝尤其有名,散文也精练流畅,他主张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有感而发,作品清新生动,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

【唐*李商隐】字义山,号王奚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长于用典,富于文采,善于借景抒情。字义山,号玉奚谷生,晚唐诗人,他的一生仕途不顺,抑郁苦闷,他的诗以借古讽今的咏史,感慨身世和抒发爱情为主,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但有些典故用得生僻,使诗歌晦涩难懂。

【唐*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色彩浓艳,词藻华丽,他的诗几乎写爱情,相思,少数触及唐王朝行将崩溃的危机,他的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他能把握感情的细微波澜,兼顾精绝与幽深两个方面。

【唐*罗隐】字昭谏,本名横,改名为隐,他的一生写了许多讽刺现实的诗歌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唐*胡令能】早年是做铁木器活儿的工匠,人称“胡钉铰”

【南唐*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五代时著名词人,前期内容空虚,后期主要抒写之国之痛和身世感慨,语言优美生动。

【宋*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思想倾向复古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提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迈奔放,曲折多姿,逻辑整严,作品收在《昌黎文集》里,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文,书法,绘画,都有杰出的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表现了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有堤为“苏堤”,有路为“东坡路”,有菜为“东坡肉”。

【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千古传扬。(公元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著有嘉佑集。

【宋*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弈城,晚年号颖滨遗,著有《弈城集》《弈城后集》

【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后人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北宁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散文家,峭直简洁,富有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后人称他临川先生,诗作立意新颖,讲究技巧,喜用典故,好寓广议论,现仅存《临川集》。曾系统提出并积极推行一系列变法改革主张,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在新法被全部废除的宋哲宗右元年,王安石忧愤而死,他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同时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宋*曾巩】字子固,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记叙。他的文学主张,散文风格都同欧阳修接近,由于散文法布局严谨,周详而有条理,后来写古文的人多从学习他的文章入手。

【宋*范仲淹】字希文,他自学成才,在政治上和文学上力求改革,诗,词,文都很色,继承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有散文《岳阳楼记》有海堤称“范公堤”,北宋时期政治家和文学家,散文,诗,词都有优秀作品,他是士大夫阶层中改革者集团的领袖人物之一,公元1043年,他提出了多项政治改革方案,史称“庆历新政”。他作的词风格明朗健劲,开始打破了晚唐以来词专写男女爱情的传统案臼。

【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

【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你李格非是娄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城是位官员,寻金石学很有研究,她写作以词为主,情调感伤,但语言精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宋代诗,词,散文都擅长的女作家,其中最有成就的是词,她的词作,后期大多撰写个人身世的哀痛和对河山破碎的感慨。

【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词家,著名抗金将领,他的诗词诗充满爱国情操,留有《剑南诗稿》85卷之多。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擅长填词,一生以抗金报国为已任,又屡受投降派排挤打击,但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他在文学上,诗,词文均有较高的造诣,他的诗真实质朴,清新自然。

【宋*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为主,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后补

【宋*尤袤】字延之自号遂初居士,诗很平常,用词也平淡

【宋*范成大】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有《石湖诗集》最可称道的是田园诗和山川纪行之作,作品风格很轻巧,用词造句比杨万里来的规矩华丽,没有陆游的匀称妥贴。第一位有系统地写田园诗的诗人,共写过60首《四时田园杂兴》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

【宋*杨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有《诚斋集》作品活泼,为人正直

【宋*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有《剑南诗稿》作品,一方面是为国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慰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宋*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年自称晦翁,遁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别号紫阳,南宁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贡献极大,被推崇为自孔子,孟子以后最伟大的古代思想家,被尊称为“朱子”他一生讲学不倦,继承程颢颐的理学,世称“程朱学派”

【宋*林升】字梦屏

【宋*叶绍翁】字嗣宗,江湖派诗人,擅长七言绝句《靖逸小集》传世

【宋*翁卷】字字续古,一字灵舒,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作品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

【元*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著名画家,诗人,作品语言质朴,不拘常格,能反映人民疾苦,著有《竹斋集》他特别擅长画梅,爱画生长在山野,流露自然本性,的“野梅”不画人工造作,失却天真的“官梅”这也表达了他为人的准则。

【明*广谦】字廷益,号节阉,明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

【清*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擅长画兰,竹,书法以来,楷,行三体融合自成一格,诗的风格以白描取胜,

【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后号随园先生,是清代著名诗人,他主张写诗应当撰写性灵风格独成一体与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食单》反映清乾年间江浙钦食状况与烹饪技艺,具有很高历史文献价值。

【清*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清代著名文学家,诗歌的高度成就和所处的特殊时代,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位,近代最初一位大诗人,是一位时代里程碑式人物

【清*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

【清*】

【清*】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并称“王杨卢骆”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唐*柳宗元,宋*欧阳修,宋*苏洵,宋*苏轼,宋*苏辙,宋*王安石,宋*曾巩

『韩孟*郊寒岛瘦』韩愈和孟郊*贾岛和孟郊

『宋朝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刘白』白居易和刘禹锡

『唐韩二杜』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

『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

『南宋四大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程朱学派』朱熹和程颢颐

『永嘉四灵』赵师秀,徐照,徐玑和翁卷。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生长于浙江永嘉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他们同出永嘉学派,诗风承袭晚唐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体继承了山水诗人的传统,艺术上能刻意求工,忘用典尚白描,尤重五律。

『南袁北纪』袁枚和纪晓岚

『杨州八大怪』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追求,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

『』

『』

『』

『』

第5篇:安徽古代名人

大禹: (约公元前2314-2198)古涂山氏国(今怀远)人,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他奉舜命治理洪水。

皋陶:(?-?)皋城(今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以正直著称,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曾协助大禹治水。

启:(?-?)禹与涂山氏女之子,生于台桑(怀远县涂山南坡)。禹死,他继位称王,形成了王位传子的世袭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者。

姜尚(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字子牙,商东海上(今临泉县姜寨)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齐国祖先。为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

管仲:(前725-前645)春秋时齐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少时贫困,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老子:(约前571-前471之前)春秋末宋国相邑(今涡阳)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

张良:(?-公元前186)秦末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人,字子房,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时期文学家和思想家。 华佗:(145-208):东汉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曹操:(155-220),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少时机警,善权术,20岁举孝谦为郎。东汉末以镇城市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曹丕: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

周瑜:(175-210):三国时庐江舒县(今庐江县西南)人,三国时吴国名将,著名军事家.

嵇康:(223- 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李绅:(772-846)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陈翥:[zhù]:(982-1061)北宋铜陵人,字子翔,北宋林学家。潜心研究《齐民要术》。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今合肥市)人,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天圣进士。 毕升:(?-1051)歙县人,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家。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排版前先在罩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待蜡稍溶,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则固定在铁板上,再加热,又可将活字拆下贮存再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李公麟:(1049-1106)北宋庐州舒城(今舒城)人,北宋著名画家。熙宁进士,官至朝奉郎。晚年告老还乡,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毕生精力用于绘画艺术,与苏轼、黄庭坚等名士交往,为王安石所推许。

朱熹:(1130-1200)祖籍徽州婺源(原属安徽,先属江西),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19岁进士及第,曾任同安主簿、提举浙东茶盐事、璋州、潭州知州等职,他之后结束了从政生涯,而去从事讲学、著述。从事教育四十多年,先后建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考亭书院,修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计20余所。

朱元璋:(1328-1398)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凤阳)人,字国瑞。明王朝的建立者,少年时入皇觉寺为僧。他制订《大明律》,抑制豪强贪吏,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为强化统治地位,他也杀戮了大批开国元勋。

戚继光:(1528-1587)定远人,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出身将门,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55年调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为抗倭主力。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次年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解除东南倭患。他对练兵、治械、阵图都有创见。

陈大位:(1533-1598)明朝休宁人,于1592年在休宁率口自刊《直指算法统宗》第17卷,是明代一部重要的以珠算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此书流传到日本、越南,后又传到欧洲等地,在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

渐江:(1610-1664)明末清初歙县人,曾参加反清“复社”,明亡后出家为僧,善画山水,系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与画家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号称“新安四派”。

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桐城人。崇祯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少年时与陈贞慧、吴应箕、候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为“明季四公子”之一。清兵下广东,出家为僧,他博学宏通,在科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主张虚实并重,科学与哲学互补,儒、佛、道“三教合一”,会通古今,兼备百家。

施闫章:(1618-1683)清宣城(今宣州市)人,顺治进士。康熙时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参与撰修《明史》。

梅文鼎:(1633-1721)清宣城(今宣州市)人,宣城数学学派的奠基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康熙年间进京,以学识为康熙赏识,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研究中西历算。近人称梅文鼎和日本的关孝和、英国的牛顿为当时世界的三大数学家。

戴名世:(1653-1713)清桐城人,散文家,康熙进士,曾任教习、知县、翰林院编修。少年才思敏捷,尤留心明代史事,纲罗放失,访明季遗老,考求史实。

方苞:(1668-1749)清桐城人,康熙进士,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下狱,获释后命为康熙帝编校《御制乐律》等,官至礼部右侍郎。

刘大櫆:(1698-1779)清桐城人,雍正列榜贡生,县教谕,桐城文派“三祖”之一,他提倡古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而主阐发程朱理学,艺术形式上追求古人“神气”、“音节”、“字句”。所作散文,多半宣扬儒家思想。

吴敬梓:(1701-1754)清全椒人,晚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探花第中,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贫困,漂泊扬州,卒于他乡。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对封建社会,尤其是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与抨击。

戴震:(1723-1777)清休宁人,乾隆举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开馆纂修《四库存全书》,授翰林院庶吉士。对天文、数学、经学、历算、地理、方志、音韵、训诂均有精深研究,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大师。治经反对师法汉儒,主张以原经典本身为主,仍属古文经学。 姚鼐:(1731-1815)清桐城人,清散文家,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礼部主事。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曾参与纂修《四库全书》。

石如:(1743-1805)清怀宁人,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父邓一枝善篆刻。幼年摹父篆刻,学隶书。北游寿州(今寿县),梁献见其隶书,倍加赏识,并荐与南京梅氏。梅氏家藏历代金石善本,邓博采众长,勤学八年自成一派。

王贞仪:(1769-1797)清天长人,女,客居南京。她自幼博览群书,喜爱天文,坚持数年观测气象,于天文算学均有独到研究,根据多次实验,写成《月蚀解》,并在地理、文学、历史、气象、医学等多方面亦取得成就。

王茂荫:(1798-1865)清歙县人,经济学家,道光进士,1851年上《条议钞法折》,提出发行可兑现银钞,以解决财政危机,是其货币思想的荟萃。旋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他主张将已发行的不兑现纸币改为可兑现销币,并规定最高发行额,以阻止通货继续膨胀。

张乐行:(1811-1863)清涡阳人,咸丰二年(1852)与龚得树等结捻,因仗义疏财,被举为捻首。次年太平军北伐,捻军纷起响应,咸丰五年在雉河集(今涡阳县城)召集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永王(亦作大汉明命王)。咸丰七年与李秀成部协同作战,接受太平军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咸丰十一年晋封为沃王。

近现代名人

李鸿章:(1823-1901)清合肥人,道光进士,洋务派领袖。他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主持向海外派遗留学生活动,建立北洋海军。有《李文忠公全集》。

丁汝昌:(1836-1895)清庐江人,海军提督。参加淮军后随从刘铭传镇压太平军、捻军,升任参将, 1888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回程时于大东沟海面突遭日舰队截击,发生黄海海战,他指挥应战,重创日寇两舰,1895他因力战失利拒绝投降而自杀。

刘铭传:(1836-1895)肥西人,淮军名将,抗法英雄,台湾首任巡抚。1884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八个月,取得胜利。1885年台湾设省,被任命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詹天佑:(1861-1919):原籍安徽婺源县人,铁路工程师。他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修建滦河大桥,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后任汉粤川铁路督办,1912年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任会长。

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县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五四时期引领了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新诗革命和新学术革命。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文人。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写的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他所著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泾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错误领导,会后任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1943年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工部长、宣传部代部长。建国后,曾首任驻苏联大使,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

七、十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教育家,黄山市歙县人。1927年,创办了闻名中外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一晓庄师范。

胡锦涛: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6篇:长垣古代名人

长垣古代名人:杜 康、 李化龙、关龙逄 、蘧伯玉等。

杜 康

在古代,长垣县张寨乡鲁山村附近有一座高达的帝王陵,周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四季祭祀。陵内安葬着夏朝第五代国君少康(杜康)。

提起酒仙杜康和杜康造酒的神话传说,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是,有关杜康其人的真实生平却很少有人问津。至于杜康为一代帝王以及死后安葬着长垣,那就是更鲜为人知了。

汉书《说文解字》载:“古有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长垣。”由此可知,杜康、少康乃为一人。几千年来备受民间尊崇的酒仙杜康,实际上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夏王朝的第五代传人少康。

夏朝的第三代君王太康在位时,“肆意奴役遮民,终日淫逸康乐”。东夷部落首领后羿,就利用人民群众对太康的不满而起兵夺取了王位。接着后羿的亲信寒浞又将后羿杀死而代之,并大力消除亲夏势力。此时因失国东逃的太康和弟弟仲康已相继死去。寒浞就将仲康的儿子夏相杀死在商丘。已经怀孕的相妻经墙洞脱险逃回了母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金乡)后生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在有仍部落当掌管畜牧的“牧正”。寒浞的儿子知道后就派人去捕杀。少康又逃到有虞(今河南虞县),被有虞君主用为掌管部落首领膳食的“庖正”。少康掌虞积极纠正合同姓部落,最终灭掉寒浞,回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太康失国”和“少康中

兴”。

少康在虞为庖正时,“初作箕帚秫酒”,既发明了用粘高粱一谷物造酒的奇迹。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无疑是一大贡献,也是人民把杜康奉为酒仙

的真正起因。

少康复国后不久便让位于儿子季?为了便于征伐东夷各部,曾将国都由河南的源(今河南济源西北)迁至老邱(河南陈留县北)。在秦汉时期,长垣曾属陈留。据传说长垣人民最早掌握了造酒技术。当时县内酒作坊很多。为了提高造酒技术,县人常请闲赋无事的杜康前来点拨。久而久之,杜康十分眷恋这个地方。于是,夏王朝的第五代传人少康死后葬长垣。由此可见,长垣的酒文化是如此

地博大深远。

关龙逢

关龙逢,(生卒年不详),故里在今恼里镇龙相村。古时此地称龙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中国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此地松柏遮阴,庄严肃穆。可惜后来连年战乱,加上黄河水淤积,到清末竞荡然无存。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桀很是喜爱,妹喜得宠,说话皆言听计从。他竭力民财,修琼宫饰瑶台。将肉砌于糟堤,将脯悬于林间。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将宫女千人,尽去其衣,一会击鼓,头倒池上饮酒,一会又击鼓,就林中一足踏树上食脯,如此往来,纷纷忙乱。桀与妹喜边喝酒边观看,大笑取乐,有谏者皆杀之。又张灯夜饮,使男女裸体杂处,观之交接之势,夏桀与妹喜大以为乐,从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夏桀却很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老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

同归于尽”。

古代有善养龙者,故有豢龙氏,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也称豢龙.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和国家说:“作为人君,你要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像你这样,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其贤良,丢弃礼义,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老百姓都想让你早点灭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就会亡国的”。但夏桀根本

听不进去。

经过长期思考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行死谏。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借此说明当前有亡国的可能,形式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知廉耻地和妹喜寻欢作乐,准备作长夜之饮。关龙逄献了黄图,说明来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是不耐烦地说:“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接着喊来宾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

夏桀杀害了关龙逄,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人敢犯颜进谏了。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首领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在鸣条(今长垣县西南)一战便彻底溃败了。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

夏就此灭亡了。

夏朝灭亡以后,后人把关龙逄的尸骨安葬于家乡龙城,因关龙逄官居相位,后改龙城为龙相。明代龙相认掘地得一石碑,长约3尺,宽1尺6寸,字径6寸,碑中有四个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为何代所刻。明朝时期,人们十分敬仰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将他和商末因进谏被商纣王剖心杀害的比干一同纪念。在长垣南关修建“双忠祠”,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中对这两位夏商两代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合成此为长垣“三绝”。

到清代,双忠祠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内有高耸入云的兴文古塔,当时实为长垣一盛景。人们又将“一片忠肝”石刻移于神座前,整天香烟缭绕,游人不断。号称江南七才子的邑人郜焕元,曾赋诗进行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劲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两位忠臣的事迹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为匡正前代,更需要读一读屹立在中原的三绝碑。

关龙逄的墓祠及双忠祠,虽然不存在了,但关龙逄的爱国家、爱人民、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蘧伯玉

蘧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以字行世。谥成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85-公元前484年。故里在孟岗乡伯玉村。墓葬古时在城南十里金寨村西

300米处。

春秋时,长垣属卫国,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官至相位。他自幼聪敏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辩,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谦诚坦荡,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他生活的年代和孔子大致相同,和孔子是最好的朋友,孔子游列国,至此必住其家。“卫地多君子”,历来人民都认为他是卫国形象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位年逾百岁的寿星。

蘧伯玉的贤名闻名遐尔,人们十分敬重他,但他却不被朝廷重用。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灵公不听。史鱼临死决定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说:“我在朝不能举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来吊喧问起来,你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卫灵公前来吊喧,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

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他的话也像箭一样刚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将到宫门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又响起来。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子从此而过”。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渐强大。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不可以加宾”。赵简子马上取消了攻卫计划。

蘧伯玉将要出使楚国,在卫国濮水岸上遇到楚国的公子晰。公子晰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怀才不遇,希望有人举荐他。公子晰问蘧伯玉:“我听说上士可以托色(女子),中士可以托辞(嘱托),下士可以托财(财物)。(士,周代爵号,分别上士、中士、上士。这里实际是对人品的分类)这三者你都可以托付吗?”蘧伯玉说:“我都可以托付,请把你的意思讲出来。”公子晰遂将自己的抱负与处境告诉给蘧伯玉,请蘧伯玉给以帮助。蘧伯玉到了吴楚国。他对楚王说:“楚多士而不能为楚所用。比如伍子胥生在楚国,他的父亲伍屠被杀。他逃到吴国,吴国拜他为相.他率兵蔟楚,毁了平王的墓.这是因为楚国不善用人.昐黄生也生在楚国,楚国不用,晋国却让他管理72个县.结果道不拾遗,民不闭户,国无盗贼,这是因为晋国善于用人啊!,今天我到贵国来,来之前在濮水之上遇到公子晰.公子晰是一个很有抱负和才能的人,如果楚国不用他,他也将离开楚国!”楚王听了之后,赶快派人将公子晰追了回来。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尽量少犯过错。并有惊的人记忆力,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的事,即一岁就记很多的事。他又经常鞭策自已,《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60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和孔子交往其密,孔子多次到魏国去都住蘧伯玉家。《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记述:“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意思是说:蘧伯玉派使者去看望孔子,孔子让他坐下,问道:蘧老夫子近来在做些什么?”使者回答说:“他老先生想少犯些错误,却总感觉没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使者啊!好使者啊!”从《论语》的记述中也可以看出,使者说的话很谦卑,而由此却越能显出蘧伯玉慎独的贤德。孔子当时最要好的朋友,齐则晏婴,郑则子产,卫则伯玉数人而已,其贤可知也。

唐代开元37年(公元739提)唐玄宗追封其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 封为“内黄侯”,在长垣建祠对他进行祭祀。祠建在墓前,祠内有“君子堂”“及圣堂”“知非轩”“寡过轩”等建筑,可惜的是解放前夕被杂牌队伍所毁。

由于人们对蘧伯玉的敬仰和爱戴,豫北许多县市都争将蘧仁玉说成是本县人,如濮阳县渠村乡陈砦村有蘧仁玉墓,面积达100平主米;新乡市郊区牧野乡有“曲星”,原写作“蘧里”意即蘧仁玉故里,村北也曾有蘧仁玉墓;获嘉县照镜乡的“巨柏”村,原写作蘧伯“村,村北也有蘧伯玉墓;卫辉市都乡君子村,也传说为蘧伯玉故里,村西南有蘧伯玉墓,面积80余平方米,有康熙年间知府杨茂祖立的墓碑。但真正的蘧伯玉故里是长垣

县伯玉村。

今伯玉村西立有蘧伯玉汉白玉立像和其它石刻,乃至今天,人们仍对蘧伯玉崇敬有加,当作楷模。时今”蘧姓“在长垣不多,考之在唐代天宝年璩、渠、瞿三姓,分散隐匿于全国,现在济源市、祖,每年都有人到长垣

伯玉村来祭祖。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县老李庄人。明嘉靖三十三年,甲冥(1554年)

生。

嘉靖四十三年,李化成家迁居长垣县城内东街。明隆庆五年,辛未。江苏武进人吴嵚来长垣任教谕,吴学、行、品、节俱优,极受人推崇。化龙从学,吴嵚发现化龙与众不同而预言:“此异日能勾当(即管理、办理、处理)天下事者”。长垣文风大振,学生成绩为八县之冠。后化龙随吴去大名府元城书院学习。吴被荐升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任助教。

美丽长垣我的家作文 我的家乡——长垣,它是一个风景优美,五光十色的好地方。

初春的家乡,苍翠的柳树吐着新绿,它们美丽的姿态,娇艳动人。这里有绿油油的麦田,又高又大的柳树,粉红的桃花,马路边的树上还有一个个鸟窝,真是丰富多彩。

家乡的房子多种多样,都是用瓦片砌成的房顶,砖块砌成的墙身。房子一般都是两层的,站在房顶上伸手就能摘到各种各样的树叶。

特别是到了田野的小路上,放眼望去,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数不清的麦田,长得又细又长,一垄一垄的,脚踩到田里,软软的,象踏在地毯上。妈妈告诉我,每年10月份播撒下种子,到6月份麦子就成熟了。 我的家乡真可爱,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美丽长垣我的家作文】 我家在长垣,她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她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我爱她。她拥有“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卫材之乡”“中国防腐之都”“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县”“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因此,我为我是一名长垣人而感到骄傲。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是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位居开封、新乡、鹤壁、安阳、濮阳、菏泽等城市群的中心,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培育了壮大的防腐、建筑、起重机械、医用卫材、烹饪、绿色食品六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著名的防腐建筑、起重机械、医用卫材、绿色食品加工的重要基地。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被理论界誉为“长垣现象”。今日长垣市场发达,商贸繁荣。

现在的长垣今非昔比了,这些年长垣发展势头强劲,令人刮目相看。中国防腐只都、中国厨师之乡、建筑之乡、起重之乡、医疗器械之乡、卫材之乡。医疗机械行业拥有79家生产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家。防腐业拥有国家一级资质企业37家,二级资质企业14家。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认证面积66万亩,其中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红提葡萄1。3万亩。长垣的宏力红提葡萄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红提葡萄种植基地” 长垣有三园:如意园,三善园,容园。有两寺:少林寺,铜塔寺。饿了就去苏四,闲了就去龙山街。长垣还有许多遗址如宋槐:位于县城中心街原政府院内,槐树为宋代所值。相传民族英雄岳飞曾于此栓过马,故又称“系马槐”。王永光墓:位于城东南的孟刚乡王楼村东北,距城4公里。墓冢高约3米,墓前立一巨碑,并有碑楼。长垣的搞胡同中,也记录了许多往事,还有铜塔寺的一面城墙,想必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吧。 农历的二月十九日,是长垣一年一度的例古会,俗称二月十九会。时逢会期,都会在某个地放搭戏台,为老年人表演戏曲,会上人山人海的,十分热闹。另外,河南也有“豫剧之乡”这个名称,这里就是豫剧发展地,“梨园春”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看的节目,尤其是老人,更是喜爱。 长垣,我美丽的家乡。我在这里生长,她带给了我很多乐趣。长垣,我为你而感到自豪、骄傲。长垣,我爱你!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