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经济快速发展, 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和进步的基础上, 人们逐渐提升对糖尿病临床护理的要求。在此新的形势下, 不少医疗机构和学者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均展开了对糖尿病临床护理方法的研究[1,2]。经过多项临床实践证明,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充分实现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 该研究选取了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 该院接收的102例糖尿病患者, 将其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 通过该院伦理委员组织、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由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 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中患者为51例, 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1例, 年龄为50~90岁, 平均年龄为 (71.36±9.14) 岁;对照组中患者为51例, 男性患者31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为51~89岁, 平均年龄为 (70.91±9.56) 岁。纳入及排除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 排除相关药物过敏患者。经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分析, 其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1) 实施入院资料护理, 明确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以及病情严重情况, 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3]。 (2) 对患者实施生命体征护理, 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情况, 并对相应的生命指标加以记录, 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3) 对患者实施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定期早晚2次对病房加以消毒, 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此外, 护理人员也要及时更换患者的被褥, 保持被褥的卫生。

1.2.2 干预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1) 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糖尿病相关内容, 包括糖尿病的病发机制、影响因素等, 使患者和家属从根本上认识糖尿病, 明确糖尿病的相关发病机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对疾病的掌握情况, 向其发放宣传手册, 使其能够独立实现对糖尿病的学习, 提升其对糖尿病疾病的认知能力, 最终提高对抗疾病的信心[4]。 (2) 健康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提升与患者的交往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对话明确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 并针对情绪不一的患者实施具体的心理护理。对于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在掌握患者喜好的基础上, 为其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 放松患者的心情。对于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参与其喜爱的活动, 通过与病友之间的交流, 逐渐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5]。 (3) 用药指导护理。根据患者血糖的高低情况, 向患者阐述与糖尿病治疗药物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对患者展开药物指导, 使患者明确具体的用药时间、次数和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此外, 护理人员也要指导患者在饭前注射胰岛素, 使患者能够掌握具体注射的位置。 (4) 对患者实施健康饮食和运动护理。在健康饮食指导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尽量少服用含盐量高的食物, 并严格控制饮食, 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并多食用蔬菜和豆制品等食物,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表。在运动指导护理中,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定期运动的好处, 并叮嘱患者在运动前要服用食物, 以散步和慢走为主要的运动方式, 若出现低血糖而头晕的现象, 应及时停止运动。 (5) 对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为预防依据, 耐心向患者讲述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使患者掌握并发症的类型和危害, 并指导患者有效预防并发症[6]。通过上述相关指导,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1.3 疗效判定

根据国际临床护理评判方法, 制定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1) 十分满意 (80~100分) :无并发症, 患者心情舒畅; (2) 满意 (60~79分) :并发症较少, 患者心情改善; (3) 不满意 (60分以下) :并发症增多并加重, 患者心情较差。总满意= ( (1) + (2) ) / ( (1) + (2) + (3) ) ×100%。

1.4 统计学处理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进过护理后, 神经病变发生率为1.96%,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6%;对照组经过护理后, 神经病变发生率为5.88%,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76%。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 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情况

干预组护理后, 十分满意率为86.27%, 总满意率为98.04%;对照组护理后, 十分满意率为82.35%, 总满意率为88.24%。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 在总满意率上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 其病发影响因素较多, 尤其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转变的现代社会中, 病发率逐年提升[7]。就现阶段临床对于糖尿病的护理方法而言, 通常采用的是临床常规护理方法,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该护理方法取得的护理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 综合护理干预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并取得一定效果。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护理效果, 展开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 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由此能够看出, 干预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实施护理时, 采用的是医院普遍常规护理, 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干预组在实施护理时, 则是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 根据患者糖尿病的轻重情况, 向患者讲述与疾病的相关的知识, 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 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等, 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 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内容知识, 在护理中逐渐放松自身的心情, 消除不良心理情绪[8]。患者在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 能够在健康知识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 对糖尿病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在明确糖尿病并发症类型和危害的前提下,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通过上述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够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相比, 干预组的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范围更广泛、护理内容更全面, 能够使患者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在控制糖尿斌并发症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充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能够在临床中加强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接收的102例糖尿病患者, 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干预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 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 在总满意率上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控制糖尿斌并发症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充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能够在临床中加强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于冬艳.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4 (10) :105-106.

[2] 张彦霞, 石在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3 (18) :245-246.

[3] 沈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5 (19) :248-250.

[4] 王爽.护理干预在伴糖尿病的冠脉搭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 (8) :105-107.

[5] 高永玲.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2 (99) :260-261.

[6] 黄家容, 赵凤英.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血糖水平控制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6, 9 (4) :2.

[7] 朱丽平.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 (9) :236-237.

[8] 杨景娜.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3 (18) :2388-2389.

上一篇:尖顶北虫草的栽培技术规范下一篇:新媒体时代高校知识管理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