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感悟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爱的感悟

爱的感悟

---作者:幸福的家长

我听了陶雪梅老师《为人父母,遇上幸福》的主题家教报告以后心情非常激动!当然这要非常感谢香小领导为我们家长精心组织安排的这场家教报告会。陶雪梅老师以教育理论为依托,结合生活实际给我们家长上了非常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家教知识,还令我对孩子的爱有了更深的感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仅要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还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学习,让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陶雪梅老师说:“我们家长也要感恩孩子。”这句话使我感触最深。是啊,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也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这其中孩子又给我们的生活不知撒下了多少欢乐与幸福的种子!孩子回馈给父母的爱我们又怎能忽略呢?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做好陪伴孩子成长的角色。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在学习方面指导以外,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关于这一点陶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指导,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会更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建立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也是我在以后的家教路上要走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就像陶老师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这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播种到土壤里以后,就让我们用一种期待的心情,平和的心态来等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用温柔的心去支持,用相信的心去尊重,这样用爱来浇灌,我们的孩子才会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

第二篇:爱的感悟

宁郭镇张庄初中王艳勤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句印证了从古至今读书有很多益处。那么读经典名著的好处,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悠闲时看某些有情节的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写作水平,开阔视野,这是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 同事建议我看看《爱的教育》这本书,读了之后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的流泪。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感受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感动的流泪。

出于这个原因,我向学生推荐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了读后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阶段:进行读后感写作的简单辅导。

写读后感一般按三个步骤: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提示:

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

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按着这样的写作步骤,拟好题目,定好感点,抒真情,把它写出来。

第二阶段:进行读名著方法的指导。

以方法指导名著阅读

1、“精读”与“略读”并举。

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应该也进行适当的略读。略读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等。

2、“积累”和“表达”并举

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大家要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双管齐下,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还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第三阶段: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整理,写成草稿。

第四阶段:和学生交流,修改草稿,最后定稿,写出成品。

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通过写读后感,养成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把作者丰富的、内敛的情感变成学生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学生写的文章从精神层面阐释了“爱”的内涵,立意深远,以小见大;语言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读后的感受颇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感人肺腑。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的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总之,不失为一篇佳作,再接再厉。

第三篇:爱的感悟

晨晨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惨遭意外,被歹徒枪杀,母亲改嫁,把他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多病的奶奶。刚来我班时,听到她奶奶哭述这一切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波澜,一种教师的责任感驱使我将会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他,要用集体的爱去温暖他,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因此,我把他视作自己的孩子,经常从家中给他带来好吃的、好玩的,每次到吃饭的时候,我还会将他喜欢吃的荤菜给他留一份,班里有了新玩具我会第一个让他玩。我还引导班中的孩子多关心她,孩子们纷纷拿来心爱的玩具、食品,每年“六一”幼儿园领导、老师和小朋友的代表还去他家看望他,给他送去节日的礼物。

从小班到中班晨晨一直都愉快地成长着,可最近发生的事却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一天,同班老师刚刚为其孩子买了新玩具,放在了寝室的桌子上,他一下就跑过来,打开包装就兴致勃勃地玩起来,直到把玩具弄坏了,丢在了一边,没有一声道歉;还有一次,班里发酸奶,以往,每次多出一袋时,我会送给晨晨,可今天,恰巧,外班缺一袋,我就送给了他们,可这时,晨晨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对我说:“这袋酸奶应该是我的。”还有一次,他还将一位小朋友的新铅笔盒偷偷拿回家中。是物质的缺乏导致他见到好的东西就要,还是老师、同伴过多的关爱、给予使他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的就是他的呢?晨晨的行为提醒我该反思一下对晨晨的爱了。

给予是一份责任,而奉献却是一种精神。我们在向他奉献爱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让他对周围爱他的人心存一份感激,让他也将所得到的爱作为一种责任去关心汇报周围的人,用爱回报爱,教会他自强、自尊、正值、向上、富于责任感的良好品质呢?3——6岁的幼儿正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正确的爱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给予晨晨关爱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考和责任,当班中再多一份酸奶,并送给他时,我会对他说:“如果明天还多酸奶,我们就送给其他小朋友。”快到爷爷或奶奶的生日时,我会提醒他,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好事,班里那位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会让晨晨帮助解决,最让我感动的事,有一天我的嗓子有些失音,第二天,他为我带来了 “金嗓子喉宝”。

爱孩子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而怎样施以正确的爱,需要我们深深地思索和感悟,感悟爱中所包含的责任,让这种神圣的爱伴随孩子健康的成长,将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承担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

第四篇:感悟爱的教育

感悟爱的教育—用赞美浇灌进步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曹畅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有一点感悟: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李汉洲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李汉洲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李汉洲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第五篇:师爱的感悟

谢家海 双溪中学 2007-11-21

------------------

多年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抱怨:为学生付出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多精力,可学生就是不领情,不仅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反而对着干。出现这种现象,确实令教育者伤神丧气。可定下心来,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是我们的付出方式出了问题,爱护学生的方法不当,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呢?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有灵有肉的学生。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和进步,学生吸收的社会信息、价值观念,呈多元化方面发展,那种老师“说一不二”的教育观念已成为历史,学生更多地呈现出“棱角分明,个性张扬”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让自己的无限师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与学生的长期相处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倾注如师如友般的情感,才能通畅地传达师爱。

一、心态平和,充分信任

教育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问题学生”,就更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足够的耐心,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信任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无需语言解释,学生能心领神会,并在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师爱的一种很深刻的表现,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班有位男生,因打牌、抽烟、喝酒,斗殴等严重违纪行为屡次被学校大会点名批评。他认为学校对他丧失了信心,于是大有点破罐破摔的架势了。在对他的多次教育后,他仍时改时犯,但我没有灰心,仍以一颗平和心表达我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每次交谈中,我都充分肯定他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相信他能改正缺点,成为一个优秀学生。他喜欢体育运动,运动素质也不错,我鼓励他带领班上的同学进行体育训练。得到信任的他,领悟到老师对他的爱。于是,他制订了训练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带领同学们训练,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成为全校一流的体育强班。在学校体运会和区中学生运动会中,他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同时他的学习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他的那些不良习惯也逐渐改掉了,转变成了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他的转变也带动了班风的全面好转。如果当初我抱着“孺子不可教”的心态,一棒子打死,那么就会造成教育的遗憾。从对他的教育中我领悟到,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积“小胜”为“大胜”,就能达到教育爱护学生的目的,就能顺畅地传递师爱。

二、尊重人格,正面引导

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生长环境不同,性格差异,构成了每一位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差异,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初中学生正是性格形成,价值观取向阶段,同时,也是心理异常脆弱阶段,他们特别重视自己的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感,这就需要教师秉持教育就是“生长”的理念,重视人的自然性、差异性,因材施教,奉献师爱,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健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勿庸置疑,老师批评处罚学生,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份师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有一回,我为批评一位违反学校卫生纪律的学生,在学校操场上大发雷霆,由于批评方式过火、过急,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结果,这位同学当面与我顶撞了起来。相反。有一次我班的晚就寝纪律很差,严重影响本班及其他班同学的休息。这一次,我没有大声训斥,也没有集体罚站、“抽条子”,而是组织学生以就寝纪律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遵守就寝纪律的重要性,学生们讨论激烈,深刻检讨了不遵守就寝纪律的危害性。我没有批评他们一句,只是正面引导,效果却出奇地好。同学们的就寝纪律不需要我多管,他们学会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有个学生谈感受时说:“老师让我们开展讨论,进行自我批评教育,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心,我们再也不会那样了。”通过这两件事, 我深刻领悟到尊重学生人格尊严,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就能顺畅地传递师爱,达到教育目的。

三、如师如友,用心感化

学生是未成年人,具有“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质。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发展”的理念,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有“孺子不可教”的成见。而要以发展的目光,如师如友,倾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引导每一位学生。

三味书屋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历史,魏巍笔下蔡芸芝式的教育更能感化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便如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那样细心呵护,辛勤培育,既有娇宠,更有期待。把学生当朋友,通过沟通让学生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会自我教育,自我优化。我班上的李清江同学是一个留守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变得性情怪癖,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打驾斗殴,没心思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没有简单地对他批评指责,而是经常和他一起交心谈心,让他换位思考,珍惜父母的汗水,珍视同学的友情。同时,假期叫他到我家小住,让我的孩子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听到他们欢乐的笑声,我也融入其中,与他们一起交流学习体会,畅谈人生理想。通过如父如友般的劝导,他慢慢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期末还被学校评为了三好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教学中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学生就能真切感受到如父如友的师爱,就能“亲其师,信其道”。这样,老师的辛勤耕耘,无边师爱,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就会换来一颗颗感恩的心,在健康地发育成长。

倾注师爱是师德的关健,是履行教师责任的保证,但师爱的奉献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艺术。师爱无私,师爱无限,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时时被浓浓师爱包围着,这样学生就会心情畅达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就会以爱心回报社会,回报老师;就会尽可能地克服自身的不足,尽力地按老师的指导不断地完善自我;就会由原来被动的老师管理教育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学和谐的目的。

第六篇:爱的感悟(最终版)

爱的感悟

襄矿小学

宋丽娜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诗的名字叫热爱;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画的主题是未来;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歌中唱的是奉献。而我却说,教育可浓缩成一个“爱”字。爱是它的灵魂所在。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做为一名教育者,首先是对学生的爱。爱是宽容。爱让我们睁大一只眼睛看孩子的优点,眯着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更要指点他们认识正确的方向。

爱是信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时宽容引起的震撼比惩罚更强,而信任则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批评,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疼爱。当我发现孩子们把一个小小的秘密和我分享,把一段段心事向我诉说,我深深的感到了信任带给我的力量。

爱是耐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缺点和长处,对于孩子们的优点要不吝的提出表扬和称赞,哪怕日复一日。当面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的习惯都是多年养成的,此时教师必须付出持久而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使他们逐步改正缺点,直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贵在坚持。

爱是谦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教学相长,教师只有细心地看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课堂。要善于蹲下来看待孩子们的世界,才能发现他们异于成人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眸子与眸子的交流。师爱无言,他是寻常的、质朴的、平淡的、也是无私的宽容的瑰丽的。

再有,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生涯也许缺少起伏的波澜,也许没有惊天的骇浪,但就是在这平平淡淡辛苦的耕耘中,芬芳的桃李下,盛满了对教育事业浓浓的爱。

孔子说,教育是“仁者爱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而我认为,真正的对教育事业的爱是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灵魂孕育灵魂,以情感培育情感的爱。它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边走边看,你就会因沿途美丽的风景感悟到更多生活的美好。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更多的热情,因而不在乎前面是否有高山有险滩,是否有荆棘有障碍。而此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另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也只有充盈和浸润着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生活的爱,我们的才能感受到春天的鲜花、夏日的溪水、秋天的明月、冬日的阳光。才能感受到真心的微笑和诚挚的关爱。才能温润着心灵间无言的感动,积淀着人生幸福与憧憬。

上一篇:半导体产品工作计划下一篇:安检实习自我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