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电影艺术译丛》(1953-1958)外国电影理论译介研究

摘要:在“十七年”时期这一特殊背景下,使得处于这一大环境之中的任何艺术形式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色彩。《电影艺术译丛》自1952年以《电影艺术资料丛刊》为名创刊以来,将国外尤其是苏联的电影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到国内为己任,它是唯一一本将介绍外国电影理论与实践作为主要内容的译介类专业性电影杂志,它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专业理论性刊物之一。刊物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有关电影编剧、导演、演员等方面的重要艺术理论、创作技巧、经验总结、影片评论、著名电影人物和各国电影事业的状况等等,以期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借鉴,一直作为中外电影文化交流的桥梁发挥着自己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我国的“十七年”电影时期唯一的一本专门译介外国电影理论的杂志,它映射了“十七年”电影时期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从电影期刊看中国电影必然有它特定的局限性但对于研究者来说,电影期刊无疑是了解电影历史现象的一条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渠道。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分别为绪论、《电影艺术译丛》概述、苏联电影理论译介理论轨迹、其他国家电影理论译介轨迹和《电影艺术译丛》理论译介对我国的影响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笔者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从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受众定位对《电影艺术译丛》杂志本身进行探究,并对1953—1958六年间《电影艺术译丛》中各国的理论译介文本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梳理;第三章及第四章主要对苏联及其他国家的电影理论译介的全貌进行勾勒与还原,并对其在译介传播过程中的特点进行总结性的归纳;第五章主要对外国电影理论对我国电影理论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转型进行尝试性的解读。本文试图通过对1953年至1958年所出版的《电影艺术译丛》中各国电影理论、电影文本、优秀电影人及电影作品在国内的传播状态进行分析和梳理,尽可能的去还原十七年时期各国电影理论译介的情况,并对其在国内的适应性转型及持续性影响进行尝试性的解构。以此,希望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观照新中国电影理论建树六十年中,十七年时期这一重要阶段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轨迹和形成脉络,真实反映国外先进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进程及其影响和适应性转型,完善电影学科知识谱系。电影期刊杂志中所反映的有关信息,是某一时间段内电影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映射和囊括,但同时,电影期刊中的信息亦会反作用于这一时间段内电影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笔者也期待重新打开这本早已泛黄的旧杂志,拂去其历史的灰尘,以期向“十七年”这个浓墨重彩的时代投以一种更为专注和明晰的目光去审视它。本文通过对十七年时期各国电影理论的译介轨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从而还原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电影理论在我国的传播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篇幅、时间及硕士阶段学术研究水平的限制,笔者对十七年时期国外电影理论译介在国内的转型研究还不能全面系统的进行梳理,只能进行一个大约而宽泛的描述,这是本文的最大一点研究遗憾。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电影艺术译丛》;电影理论译介

学科专业:电影史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论题及其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

1.4.1 资料的获取

1.4.2 费用昂贵

1.4.3 阅读困难

第2章 《电影艺术译丛》概述

2.1 杂志基本概况

2.1.1 杂志发展轨迹

2.1.2 杂志定位与内容设置

2.2 各国理论译介概况

2.2.1 电影理论的分类与归纳

2.2.2 苏联电影理论译介概述

2.2.2.1 一般性电影理论

2.2.2.2 实用性电影理论

2.2.3 其他国家电影理论概述

2.2.3.1 一般性电影理论

2.2.3.2 实用性电影理论

第3章 苏联电影理论轨迹

3.1 电影理论基础和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1.1 “真”的内核

3.1.2 “无冲突论”和“典型论”

3.1.3 电影创作的思想目的性

3.1.4 人民电影

3.2 电影表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3.2.1 演员的自我修养——演员学派

3.2.2 斯坦尼在排演中——导演学派

3.3 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蒙太奇

第4章 其他国家电影理论轨迹

4.1 苏联以外的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电影理论轨迹

4.1.1 德国:间离效果

4.1.2 匈牙利:贝拉·巴拉兹

4.2 非人民民主国家电影理论轨迹

4.2.1 意大利进步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4.2.2 英国:现实主义

第5章 《电影艺术译丛》理论译介对我国的影响

5.1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5.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心象说”

5.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中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高中生消费论文提纲下一篇:机械设计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