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态养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喀斯特山地林禽复合模式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以普定喀斯特山地林下生态养鸡为例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林下生态养鸡作为林下经济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显著优势。但养殖个体户为了片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山地养殖缺乏可持续性,尤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地,过度林下养殖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影响。贵州是典型的山地农业省,其农作物播种面积与非山地面积的比值为414.5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75.06%。截止2 020年,贵州人口密度为206人·km-2,高于全国水平148人·km-2。同时,贵州是全国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特殊且脆弱的地质地貌背景使得贵州地区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不合理的林下经济发展会加速加重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的发生。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发展林下养殖生态产业,本研究以普定县林下生态养鸡为例,特选择喀斯特山地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5 a,纯桃树(Prunus persica)林分的林地,设置600(T1)、1 200(T2)和2 400(T3)只·hm-2共3种养鸡密度处理,并设置3个不同密度的林下养殖样地和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CK)。通过分析不同养鸡密度对林下表层土壤质量及植被的影响,结合当量因子法与功能价值法对比核算养殖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喀斯特山地合理林下养殖密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林禽复合经营模式,以促进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结果表明:(1)林下养鸡后,物理性质方面,T1、T2处理土壤容重变化不明显,但饱和导水率、最大持水量呈上升趋势。T3处理土壤容重变大,增幅超过10%,其饱和导水率、最大持水量呈下降趋势。各养殖处理土壤孔隙度较养殖前和CK处理均值其变化幅度分别为-4.02%、-0.41%、-12.63%。其中,在T3处理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养分含量方面,除TK养分含量在T1处理有微小下降外,其余各处理TN、TP、TK、SOC养分含量较养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TN养分含量在T1、T2、T3处理较养殖前和CK均值其变化幅度分别为23.00%、69.01%、51.09%。TP养分含量在各处理较养殖前和CK均值其变化幅度分别为6.12%、7.48%、29.25%。TK养分含量在各处理较养殖前和CK均值其变化幅度分别为-0.34%、18.21%、36.76%。SOC养分含量在各处理较养殖前和CK均值其变化幅度分别为18.49%、89.28%、61.39%。(2)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有较大影响,草本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能力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减弱,在T1处理养殖密度对草本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大,但养殖前后优势种变化剧烈,其中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生存能力最强。林下养鸡后,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平均减少程度均超过95%。恢复4个月后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较养殖前恢复比分别为41.21%、3.47%、1.48%。(3)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CK、T1、T2、T3处理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分别为56.08、44.97、51.27、63.57万元·hm-2·a-1,供给服务价值分别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3.48%、20.26%、31.74%、48.13%。可直接转换为经济收益的主要是食物生产和原料生产,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分别为1:33、1:4、1:2、1:1。(4)综合分析认为,在600只·hm-2养殖密度下,最佳生态经济效益比为4:1,林下养鸡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可持续的林下养殖发展道路。养殖密度在1 200只·hm-2的林下养鸡对土壤养分提升作用最大,但对生物多样性破坏性强,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此,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质量要求不高的地区,应在划分好禁牧区、轮牧区后,将养鸡密度控制在600只·hm-2为宜。这一密度条件下,林下养鸡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草本植被可较快恢复,也能取得较好经济生态收益,有利于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下生态养鸡;土壤养分;林下植被;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林下养殖发展现状与林下养鸡研究进展

1.1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1.2 贵州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1.2.1 贵州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2.2 贵州发展林下养殖存在的问题

1.3 林下生态养鸡研究进展

1.3.1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

1.3.2 林下生态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林下生态养鸡试验设计

2.2.2 林下植被与表层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

2.2.3 林下复合经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3 技术路线

3 林下生态养鸡对表层土壤的影响分析

3.1 林下生态养鸡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分析

3.2 林下生态养鸡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

3.2.1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分析

3.2.2 土壤养分计量化学特征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林下生态养鸡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分析

4.1 林下生态养鸡对生物量的影响分析

4.2 林下生态养鸡对植被物种数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林下生态养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社会经济条件

5.2 当量因子法与功能价值法的比较

5.2.1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普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5.2.2 基于功能价值法的普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5.3 基于两种方法结合的普定县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

5.4 基于普定县当量因子表法的林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5.5 普定县林下生态养鸡模式推广路径及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科研成果

上一篇:高职教育教学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综合经济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