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期末考试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山东建筑大学期末考试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

摘 要:期末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然而,近年来大学生作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呈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本文借鉴博弈论的景点模型“囚徒困境”分析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内在动因,并从打破“囚徒困境”的平衡点入手,提出大学生考试作弊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策略。

关键词:期末考试;大学生作弊;囚徒困境

一、引言

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次总结性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期末考试属于达标型考试,其考试权威性、监考资源的配备和监督力度都不如全国性的选拔型考试。然而,期末考试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水平、使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必须制订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并不断完善,使期末考试这一教学环节走上科学化轨道。

然而,如今高校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人数越来越多,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和多样化。日趋严重的作弊问题使期末考试失去了测量和评价的作用,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抑制考试作弊的蔓延,各高校依据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考试违纪作弊处理规定,视情节轻重对违反考场纪律的学生给予警告、扣分、考试成绩记零、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尝试运用“囚徒困境”的理论来探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二、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模型:两个涉嫌共犯重罪的嫌疑犯被单独关在囚室中,如果其中一方愿意认罪并在法庭上作证,而另一方还坚持自己无罪,认罪的人被拘禁三十天后便可释放,不认罪的则会被重判十年监禁;若双方都认罪,则各判五年;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无罪,警察又无法找到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行,则只能以较轻的罪名起诉,各判两年。用来表示两个囚徒的选择方案和损益的支付矩阵(payoff matrix)如下:

表1囚徒困境的支付矩阵

甲认罪 甲不认罪

乙认罪 各五年 甲:十年

乙:三十天

乙不认罪 甲:三十天

乙:十年 各两年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应该选择不认罪,使警察拿不到证据起诉,还是应该背叛对方,坦白自己的罪行,争取轻判?从甲的角度分析,在乙认罪的条件下,甲也认罪就被判五年,不认罪则被判十年;在乙不认罪的条件下,甲认罪就被关三十天,不认罪就两年。所以,不管乙的选择是什么,甲的最佳选择都是认罪。从乙的角度分析亦然。这样双方都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风险最小的选择,结局就是两人都被监禁五年,对双方都不利。

博弈理论认为,每个博弈都会在某点或某些点上达到均衡,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点”(潘天群,2002,页17-21)。在纳什均衡点上,参与博弈的任一方的选择对于局中其他人的策略都是最优的,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单独改变选择的冲动,从而使博弈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果。在囚徒困境中,唯一的均衡点就是双方都认罪,这是在这场博弈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

三、囚徒困境与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

囚徒困境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了博弈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只要博弈双方的命运联系于对方的选择上,但双方又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囚徒困境就自然会形成。当今,很多社会现象的内在根源,都可以用囚徒困境来理解和分析。由于作弊涉及道德问题,而且考试分数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宣称自己考试的时候会作弊,于是考生之间在策略选择上就存在信息非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囚徒困境就出现了。在博弈论中,“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张维迎,页1)。我们假设作弊博弈的参与人是学生甲和学生乙,他們都明白在这场博弈中存在着博弈支付(表2),那到底是应该作弊(不合作)还是诚信考试(合作)呢?

表2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支付矩阵

考生甲作弊 考生甲诚信

考生乙作弊 学风、考风、校风恶化,师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 甲:成绩排名后退

乙:获得更好的成绩

考生乙诚信 甲:获得更好的成绩

乙:成绩排名后退 完全达到考试目的,有利于长远发展

在实际中,考生的学习成绩各有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假设上面所说的学生甲和学生乙是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两名考生,他们都很理性,都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决定,并且面临着作弊还是诚信考试的选择。

在这一场考试作弊的博弈中,如表2所示,如果甲、乙二人都选择诚信考试,这完全达到了考试的目的,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理念和公平竞争的考试规则,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反之,如果双方都在期末考试时作弊,结果必然是反馈错误的测评信息,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学风、教风、考风、校风的恶化,损害师生和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若甲、乙两人的选择不同,那么选择作弊的学生将获得比实际更好的成绩,在成绩排名上占优势;而诚信考试的学生虽然反映了真实的水平,但是成绩排名明显落后于作弊学生,于是在以后的评奖评优、入党、党团干部竞选中都处于吃亏的位置。所以,与理性的囚徒双方最后都选择认罪的结果一样,所有的考生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选择不顾道德的谴责和考场规则,选择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然而,这样不仅使作弊的学生本人荒废学业,而且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弄虚作假的威风,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作弊中,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其实,诚信考试不管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学校和社会的总体利益都是最有利的策略,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大家都在考试中作弊却是这场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点,这也许就是高校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策略

对于教育而言,道德应该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的重点。子曰:“信之于人重矣”。(论语)孟子:“诚着,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如果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不解决,长此以往,“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甚至是中国教育的不幸。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是各考生的个体理性行为和非合作博弈的结果。想要走出这个困境,需要提高大学生行为自主性和个体理性水平,更需要考试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一)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

在前文分析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时,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提假设。其中,我们假设所有考生都是理性的,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理性是囚徒困境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中,个人理性背离了集体理性。各考生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利益,从利己的个人理性出发,对他人的利益采取不合作的措施,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各考生以自利作为标准,选择不顾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考试中作弊,这似乎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优势的位置,但是作弊需要承担被发现的风险,在作弊过程中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而且,长远来看,作弊这种选择将会使考生荒废学业,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扭曲考生的价值观、荣辱观,导致诚信品质缺失。最后,当作弊的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终究会被淘汰。同时,这也导致学校的学风、考风、校风的恶化。这是个体的理性否定了集体理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个体理性选择导致了非理性的集体恶果。所以要走出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需要不断提高博弈各方的理性水平,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加强合作

造成囚徒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警察把两个囚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囚室中隔离侦讯,使他们没办法合作。如果两个囚犯在严格的监狱管制之下还是找出了联系的方法,比如收买狱卒,那么他们就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共同而非自我利益出发,进行合作,做出更好的决策,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制订增加学生合作机会(大家都诚信考试)的制度是解决囚徒困境有效的办法。例如:考试前所有考生都要签字保证会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绝不在考试中作弊,若发现作弊现象,取消其评奖评优的资格。或者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所有违纪作弊行为都记录在档案里,学校的素质考核和评奖评优等活动都参考学生档案里的信用记录,并且该信用档案将来会与学生的其他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如果档案里有不良的信用记录,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这就迫使学生在考试中诚信应考。

然而,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就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犯,即使他们达成了共识,说好无论如何都不认罪,但是,就算达成这个共识是最符合共同的利益的,自私的人有可能会在最后一刻偷偷认罪,希望有机会减刑到三十天。如果他们不能相互信任,那么,问题有回到了原点,还是无法摆脱最糟糕的结局。因此,如果博弈双方不能相互信任,我们需要第三方來进行监控。在这里,第三方指的是监考。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很多考试作弊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考老师没有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在考场上出现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发现作弊以后隐瞒不报,只是口头训诫,并没有实际惩罚。这样,学生作弊的实际收益远远大于作弊的成本,自然会打破约定,冒险作出作弊的选择,而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考。加强监考力度可以迫使博弈双方信守承诺,展开合作,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囚徒困境描述的是博弈双方在特定的条件约束下,根据个体理性做出选择,而达成非合作博弈的一种均衡状态,揭示了个体理性导致合作困难的后果。众所周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蔚然成风不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很多学生看到其他考生作弊成功,导致自己的眼前利益受损,为了不吃亏,铤而走险加入作弊队伍。于是,考生在作弊就陷入了囚徒困境。要使大学生走出困局,必须提升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和加强合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加大未来利益对学生策略选择的影响力;制定严格的考场制度,加大监考力度等。然而,这些措施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可是在执行上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教育各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商议和研究最佳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北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程香丽,张福磊.高校期末课程考试作弊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4,30(5):89-94.

[4]饶异.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的新视角—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76-80.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作者:黄菲菲

第2篇:山东建筑大学 道路建筑材料 考试总结

山东建筑大学道路建筑材料

山东建筑大学 道路建筑材料 考试总结

填空题:

1.

2. AC-25密级配混凝土从最大粒径由大到小依次为3.

4.

5. 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型能力。通常是由延度作为条件延性指标约束表征。劲度模量是表征沥青粘-弹联合效应的指标。当沥青在低温和瞬间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占主要地位,而在高温和长时间荷载下,主要为粘性变形。

6.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稳定性检验、高温稳定性检验、低温稳定性检验、钢渣活性等性能检验。

7.

8. 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粘弹性体在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

9.

10.

11. 率。

12.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沥青分为三个等级。

13. 低温指标、雨量指标。

14. 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等指标。

15. 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

16. 对于沥青材料在保持应变不变的情况下,应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这一现象为应力松弛。

17. 摩阻角。

18. A—25

19. 级配。

20. 渗流硬化。

21. 转薄膜加热试验法。

22.

23.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及各类抗滑层的粗集料,力学指标除压碎值之外,还有磨光值磨耗值和冲击值

页1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学院交通工程内部资料

简答分析题:

1. 粗集料的表现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矿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合空隙在内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

2. 矿料的有效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矿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合空隙在内的以

及开口空隙吸收的沥青后剩余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 石料的吸水率:石料在常温常压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体积的百分率。

4. 石料的饱和率:石料在常温抽真空最大饱水质量占干燥体积的百分率。

5.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压实状态下,沥青混合料中矿料与沥青实体之间

的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6.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当气温降低时,沥青面层将产生体积收缩而在基

层结构与周围材料的约束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不能自由收缩,将产生温度应力,因此要求沥青混合料具备一定低温抗裂性能。

7.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假设混合料试件完全密实,没有空隙的理想状态

下的最大密度。

8. 集料的堆积密度:烘干的集料颗粒矿质实体的单位堆积体积的质量。

9. 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烘干集料包括开闭孔隙在内的单位

体积的质量。

10. 解释AC—13的含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11. 集料的压碎值:按照规定方法测得矿料抵抗压碎的能力。

12.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压实沥青混合料矿质实体之外的空间体积占

总体积的百分率。

13. 沥青的劲度模量:指沥青抵抗变形的能力。

14. 间断级配:在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级粒径的颗粒,大颗粒小颗粒之间

有较大的“空档”的级配。

15. 连续级配: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比例搭配。

16. 动稳定度:产生1mm车辙深度试验轮的行走次数。

17. 石灰稳定土的石灰剂量:石灰稳定土中石灰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18. 马歇尔稳定度:在马歇尔实验中,试件破坏时承受的最大荷载。

19.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失稳破坏机理较复杂,

当采用摩尔—库伦理论分析时,认为沥青混合料不发生剪切滑移的必要条件是:t=c+tanΨ。

20. 运动粘度:某一温度下运动粘度η与同温度下沥青密度之比。

21. 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沥青实体占矿料骨架以外空间体

积的百分率。

2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悬浮密实结构:密实度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较好。

骨架空隙结构:高温稳定性较好,耐久性差。

骨架密实结构:具备以上两种的有点。

23. 我国现行规范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有哪些?有:

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流值、密度。

24. 沥青抗剪强度的组成及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由矿料颗粒之间的内摩阻角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及沥青自身的内聚力构成。

影响抗剪强度的因素有:1沥青结合料的粘度2矿质混合料性能的影响3沥青与

矿料在界面上的交互作用4沥青混合料比面和沥青用量的影响5使用条件的影响

25. 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评价方法有哪些?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决定:>13.2mm采用水煮法<13.2mm采用水浸法

26. 沥青劲度模量表征沥青什么性质?根据哪些参数可以从范德波尔范围中求

得劲度模量?

表征沥青的抗变形的性能:粘弹性

参数有:荷重作用时间t或频率ω、路面温差T、胶体结构类型PI

27. 我国规定沥青常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反映沥青的那些性能?

1针入度:粘滞性的稠度、2软化点:热稳定性、粘滞性的粘度、3延度:低温性能的延性、4脆点:低温性能的脆性。

28.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和易性调整→按强

度调整→施工配合比调整。

29. 如何根据针入度指标PI划分沥青的胶体结构类型及胶体的特点?

确定温度感应性系数:A=(lgP1-lgP2)/(T1-T2)

确定针入度指数:PI=30/(1+50A)-10

划分:针入度指数PI<-2,溶胶型沥青:温度敏感性强;PI>+2,凝胶型沥青:耐久性差;-2≤PI≤+2,溶凝胶型沥青:使用修筑沥青路面。

30. 论述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有哪些?并结合我国现行规范分别指出其评价

指标是什么?

高温稳定性:MS、FL、DS、

低温抗裂性:低温弯曲试验,指标: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度。

水稳定性:浸水试验,指标:冻融劈裂强度比。

抗滑性:TD,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构造深度

施工和易性

31. 某道路采用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车辙变形。。。试问沥青混合料什么性能

不足造成的?并论述从材料的角度如何改善?

是其高温稳定性不足造成的。

1减少沥青用量,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的强度,抗车辙能力增加2使用高温粘度大的沥青,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增强,强度增大。3使用表面粗糙多棱角的碎石集料增大其内摩阻力,有利于增加高温稳定性4骨架密实结构和骨架孔隙结构的沥青混合料,有较强的嵌锁作用,对高温稳定性有利5用添加剂来提高沥青的高温粘度,降低感温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第3篇:山东建筑大学 焊接性 考试重点

1.焊接性:同质材料或异质材料在制造工艺条件下,能够焊接形成完整接头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能力。

2.焊接性包括结合性能与使用性能,其中结合性能是一定的材料在给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对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使用性能指一定的材料在规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所形成的焊接接头适应使用要求的能力。

3.冶金焊接性:熔焊高温下的熔池金属与气相、熔渣等相之间发生化学冶金反应所引起的焊接性变化。

4.影响焊接性的因素:材料因素(母材、焊材),设计因素(焊接结构设计、强度、刚度、应力等),工艺因素(焊接方法、工艺措施),服役条件(温度、耐腐蚀性、耐磨性)。 5.焊接性试验的内容包括焊缝金属抵抗产生热裂纹的能力、焊缝及热影响区抵抗产生冷裂纹的能力、焊接接头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 6.评定焊接性的原则只要包括:(1)评定焊接接头产生工艺缺陷的倾向,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依据(2)评定焊接接头能否满足结构使用性能的要求。

7.选择焊接性试验方法应符合的原则:可比性、针对性、再现性、经济性。 8.模拟类方法包括:热模拟法、焊接热-应力模拟法。

9.实焊类方法包括:裂纹敏感性试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低温脆性试验、断裂韧性试验、高温蠕变及持久强度试验等。

10.评价材料焊接性试验的方法包括:碳当量法、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法。热裂纹敏感指数法、消除应力裂纹敏感指数法、层状撕裂敏感指数法、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法。

11.焊接冷裂纹:在焊后冷却至较低温度下产生的一种常见裂纹,主要发生在低中合金结构钢的焊接热影响区和熔合区。

12.斜Y形坡口对接裂纹试验又叫“小铁研”试验;主要是用于评定低合金结构钢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冷裂纹敏感性,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

13.刚性固定对接裂纹试验主要用于测定焊缝的冷裂纹和热裂纹倾向。 14.结构钢:用于机械零件和各种工程结构的钢材统称为结构钢。

15.热扎及正火钢的屈服强度为295~490MPa,低碳调质钢的屈服强度为490~980MPa,中碳调质钢的屈服强度为880~1176MPa。

16.低中合金特殊用钢分为:珠光体耐热钢,低温钢和低合金耐蚀钢。

17.碳是最能提高钢材强度的元素,但易于引起焊接淬硬及焊接裂纹,所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碳的加入量越少越好。

18.加入合金元素能细化晶粒并直接影响钢的淬硬倾向,氮能细化晶粒并一高钢的屈服点和抗淬断能力。

19.低合金调质高强钢由于碳含量低,所以淬火后得到低碳马氏体,而且发生“自回火”现象,脆性小,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20.合金结构钢的力学性能:合金结构钢的强度越高,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差也越小。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称为屈强比。钢材的强度越高,屈强比增大,温度下降时,钢材的抗拉强度升高,但韧性下降。

21.低合金钢热影响区中的纤维组织主要是低碳马氏体、贝氏体、M-A组元和珠光体类组元,导致具有不同的硬度、强度性能、塑性和韧性。

22.对于含Mo钢的正火钢分为:正火状态下使用的钢,主要是含V、Nb、Ti的钢,如Q390、Q345;正火+回火状态使用的含Mo钢,如14MnMoV、18MnMoNb等。

23.热扎及正火钢的冷裂纹影响因素:碳当量、淬硬倾向(热扎钢的淬硬倾向,正火钢的淬硬倾向)、热影响区最高硬度。

24.影响焊缝金属韧性的因素很复杂,但其决定作用的是显微组织。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金属的组织主要包括:先共析铁素体PF、侧板条铁素体FSP、针状铁素体AF、上贝氏体Bu、珠光体P等,马氏体较少。焊缝韧性取决于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组织所占的比例。 25.热影响区脆化包括粗晶区脆化(T》1200℃)和热应变脆化(Ac1以下)。层状撕裂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裂纹,塔主要发生于要求熔透的交接接头或T形接头的厚板结构中。

26.热扎及正火钢的焊接工艺的选择包括:破口加工、装配及定位焊,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参数的确定。

27.低合金钢选择焊接材料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问题:不能有裂纹等焊接缺陷;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选择焊接材料的一句是保证焊缝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能与木材想匹配。 28.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裂纹,也有一定的改善组织、性能的作用。 29.确定焊后回火温度的原则:(1)不要超过母材原来的回火温度,一面影响母材本身的性能(2)对于有回火脆性的材料,要避开出现回火脆性的温度区间。 30.热扎及正火钢依靠增添合金元素和通过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的途径提高强度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塑、韧性的下降。

31.热处理强化钢的特点: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及韧性。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32.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低碳调质钢可分为:高强度结构钢、高强度耐磨钢、高强度韧性钢

33.Ni能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Ni和Cr一起加入时可显著增加淬透性,得到高的综合性能。Cr元素在钢中的质量分数从提高淬透性出发,上限一般约为16%,继续增加反而对韧性不利。

34.低碳调质钢的热处理工艺:奥氏体化→淬火→回火,回火温度越低,强度级别越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降低。经调质处理后的组织是回火低碳马氏体、下贝氏体或回火索氏体,这类组织可以保证得到高强度、高韧性和低的脆性转变温度。

35.C含量的降低可以提高钢的抗冷裂性能和低温韧性,如果过低的话会牺牲钢材的强度。 36.“低强匹配”焊材并不意味着接头强度一定低于母材,“低强匹配”焊缝若要求强度达到母材的95%,其匹配系数下限为0.86.

37.影响敢接裂纹的因素:显微组织、扩散氢、焊接应力。

38.液化裂纹:低碳调质钢C含量较低、Mn含量较高,而且对S、P的控制也比较严格,因此热裂纹倾向较小。但对高Ni低Mn类型的钢种有一定的热裂纹敏感性,主要产生于热影响区过热区。

39.热影响区的性能变化:低碳调质钢热影响区是组织性能不均匀的部位,突出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脆化和软化现象,受焊接热循环影响,低碳调质钢热影响区可能存在强化效果的损失现象,焊前母材强化程度越大,焊后热影响区的软化程度越大。

40.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的主要组织类型: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 41.热影响区软化:低碳调质钢热影响区峰值温度高于母材回火温度至Ac1的区域会出现软化(强度、硬度降低)。

42.低碳调质钢焊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求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使马氏体有一“自回火”作用,以防止冷裂纹的产生;(2)要求在800℃~500℃之间的冷却速度大于产生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速度。 43.低碳调质钢要解决的问题:(1)防止裂纹;(2)保证满足高强度要求的同时一高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的韧性。

44.焊接参数的选择包括焊接热输入的确定和预热温度和焊后热处理。

45.中碳调质钢的合金系统包括的类型:40Cr、35CrMoA和35CrMoVA、30CrMnSiNi2A和40CrMnSiMoVA、40CrNiMoA和34CrNiMoA。 46.中碳调质钢的焊接工艺特点:1.退火或正火状态下焊接(中碳调质钢最好在退货状态下焊接,焊后通过整体调质处理获得性能满足要求的焊接接头,)2.调质状态下焊接(调质状态下焊接的主要问题是防止焊接裂纹和避免热影响区软化)3.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常采用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中碳调质钢焊接材料应采用低碳合金系,降低焊缝金属的S、P杂质含量,以确保焊缝金属的韧性、塑性和强度,提高焊缝金属的抗裂性)。 47.两方面延迟裂纹:1.起到除氢作用2.组织转变为对冷裂纹敏感性低的组织。

48.热影响区的主要问题:高碳马氏体引起的硬化和脆化,一级高温回火区软化引起的强度降低。

49.珠光体耐热钢以Cr-Mo以及Cr-Mo基多元和金钢为主,低、中合金珠光体耐热钢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和热强性,工作温度可高达600℃.

50.珠光体耐热钢的合金系基本上是:Cr-Mo、Cr-Mo-V、Cr-Mo-W-V-B、Cr-Mo-V-Ti-B等。 51.合金元素Cr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钢中的V能形成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分布在晶内和晶界,阻碍碳化物聚集长大,提高蠕变强度。 52.珠光体耐热钢通常在退火状态或正火+回火状态供货,在正火+回火或淬火+回火状态下使用。

53.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2.5%时,刚的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3%时,为贝氏体+铁素体。

54.提高耐热钢的热强性:基体固溶强化;第二相沉淀强化;晶界强化。 55.防止消除应力裂纹的措施:1.采用高温塑性高于母材的焊接材料,限制母材和焊接材料的合金成分,特别要严格现实V、Ti、Nb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到最低程度。2.将预热温度提高到250℃以上,层间温度控制在300℃左右。3.采用小热输入的焊接工艺,减小焊接过热区宽度,细化晶粒。4.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制度,避免在敏感温度区间停留较长时间。

56.2.25Cr-1Mo钢抗回火脆性的特点:1.是否脆化

可用回火抢冲击试验韧脆转变温度的变化加以比较。2.含有P、Sb、Sn、As等杂质元素的低合金钢,在375℃~575℃温度区间长时间加热易脆化。3.除上述杂质外,Mn、Si、Cr、Ni也加剧脆化,而Mo、W可推迟脆化过程。4.化学成分相同的钢

其他脆化程度随组织不同依次减小: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若奥氏体晶粒粗大,其脆化程度也大。

57.珠光体耐热钢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焊接金属的合金成分及使用温度下的强度性能与母材相应的指标一致,或应达到产品技术条件提出的最低性能指标。

58.对9Ni钢进行焊接性分析是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选择焊接材料2.避免磁偏吹现象3.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和层间温度,避免焊前预热。

第四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

1、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有:均匀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等。

2、晶间腐蚀:在晶粒边界附近发生的有选择性的腐蚀现象。受这种腐蚀的设备或零件,外观虽呈金属光泽,但因晶粒彼此间已失去联系,敲击时已无金属的声音,钢质变脆。晶间腐蚀多半与晶界层“贫铬”现象有联系。

3、475℃脆性主要出现在Cr的质量分数超过15%的铁素体钢种。在430~480℃之间长期加热并缓冷,就可导致在常温时或负温时出现强度升高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之为475℃脆性。

4、晶间腐蚀的防治措施:(1)焊缝区晶间腐蚀:一是通过焊接材料,使焊缝金属或者成为超低碳情况,或者含有足够的稳定化元素Nb(因Ti不易过渡到焊缝中而不采用Ti),一般希望WNb≧8WC或WNb≈1%;二是调整焊缝成分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铁素体(§)相。

(2)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它是指焊接热影响区中加热峰值的温度处于敏化加热区间的部位(故称敏化区)所发生的晶间腐蚀。在焊接工艺上应采取小热输入、快速焊过程,以减少处于敏化加热的时间。 (3)刀状腐蚀:在熔合区产生的晶界腐蚀,有如刀削切口形式,故称为“刀状腐蚀”。18-8Ti和18-8Nb钢,最好控制Wc<0.06%.焊接时尽量减少过热。面向腐蚀介质的一面无法放在最后施焊时,应调整焊缝尺寸和焊接参数,使另一面焊缝焊接时所产生的实际敏化加热热影响区不落在第一面的表面过热去上。此外,稀土元素如La、Ce可加速碳化物在晶内的沉淀,可有效的防治刀状腐蚀。

5、腐蚀介质的影响:应力腐蚀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腐蚀介质与材料组合上的选择性,在此特定组合之外不会产生应力腐蚀。

6、点蚀结论:(1)为提高耐点蚀性能不能进行自熔焊接;(2)焊接材料与母材必须“超合金化”匹配;(3)必须考虑母材的稀释作用,以保证足够的合金含量;(4)提高Ni量有利于减少微观偏析,必要时可考虑采用Ni基合金焊丝。

7、奥氏体钢焊接热裂纹的原因:1)奥氏体钢的热导率小和线膨胀系数大,在焊接局部加热和冷却条件下,接头在冷却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拉应力。焊缝金属凝固期间存在较大的拉应力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2)奥氏体钢易于联生结晶形成方向性强的柱状晶的焊缝组织有利于有害杂质偏析而促使形成晶间液膜,显然易于促使产生凝固裂纹。3)奥氏体钢及焊缝的合金组成较复杂,不仅S、P、Sn、Sb之类杂质可形成易溶液膜,一些合金元素因溶解度有限也能形成易溶共晶,在高Ni稳定奥氏体钢焊接时,Si、Nb往往是产生热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

8、凝固裂纹与凝固模式有直接关系。

9、焊接材料选择: (1)应坚持“适用性原则” (2)根据所选各焊接材料的具体成分来确定是否适用 ,并应通过工艺评定实验加以验收,决不能只根据商品牌号或标准的名义成分就决定取舍(3)考虑具体应用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可能造成的融合比大小,即应考虑母材的稀释作用,否则将难以保证焊缝金属的合金化程度(4)根据技术条件规定的全面焊接性要求来确定合金化程度,即是采用同质焊接材料,还是超合金化焊接材料。(5)不仅要重视焊缝金属合金系统,而且要注意具体合金成分在该合金系统中的作用,不仅考虑使用性能要求,也要考虑防止焊接缺陷的工艺焊接性的要求。

10、焊接工艺要点:(1)合理选择焊接方法(2)控制焊接参数,避免接头产生过热现象(3)接头设计的合理性应给以足够的重视(4)竟可能控制焊接工艺稳定以保证焊缝金属成分稳定(5)控制焊缝成形(6)防止工件工作表面的污染。

第五章 有色金属的焊接

1、铝及其合金熔焊时氢的来源是弧柱气氛中的水分、焊接材料以及母材表面氧化膜的所吸附水分。

2、防治焊缝气孔的途径:减少氢的来源和控制焊接参数。改变弧柱气氛的性质,对焊缝气孔倾向也有一些影响。

3、焊接速度的提高,促使增大焊接接头的应力,增大热裂的倾向,因此,增大焊接速度和焊接电流,都促使增大裂纹倾向。

4、铜的热导率大,20℃时铜的热导率比铁大7倍多,1000℃时大11倍多。焊接时热量迅速从加热区传导出去,使母材与填充金属难以熔合。因此焊接时不仅要使用大功率的热源,在焊前或焊接过程中还要采取加热措施。

第七章 先进材料的焊接

1、先进材料是指采用先进技术新近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具有独特性能和特殊用途的材料。

2、先进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又归类为先进陶瓷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等。

3、焊接裂纹: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塑性和韧性较差,焊接中的主要问题是焊缝及热影响区易出现裂纹。

4、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方法:钨极氩弧焊、电子束焊、扩散焊及钎焊。

5、根据增强相形态,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增强和层板金属基复合材料。根据基体材料,可分为铝基、钛基、镁基、锌基、铜基等复合材料

6、焊缝金属实际上是熔敷金属与熔化的基体金属混合在一起的合金。集体金属(母材)溶入焊缝后使其合金元素比例发生变化,焊缝中合金元素比例减小成为“稀释”,若比例增加称为“合金化”

第4篇:山东建筑大学物流考试重点

论述电务对物流影响:1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电商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2网络对物流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使物流在全球内整体实时控制。电子供应链主张及时生产顾客需的产品,而不在仓储上耗资。在电子商务及新的在线购物系统中,顾客通过供应链获得更加快速可靠服务,而供应商减少成本。

物流对电商的影响(为什么说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物流是电务的支点,物流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物流发为国家综合国力体现2流信息化是电务的基础,物流效率是电子商务成否关键。3物流保生产,服务于商流,是实现“顾客为中心”根本保证。4物流是电务重要组成5物流是电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 电务物流信息平台意义:1提供专业物流信息服务2促物信资源共享3推物信标准化

电务物流信息服平台现状:1网上市场 是传统的电务平台,相关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在此平台公开,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双方进行交易。2专业化物信服务平台 为众多企业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3集成供应链的物信服务平台 一些大企业使用开放系统技术结构以形成整个企业连续的物流过程,实现跨越多个地点,包括供应者顾客、涵盖在库在途库存的供应链一体化。 流通地位作用:1流通联结生产消费的纽带。只有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产品使用价值才实现,劳动者劳动消耗补偿再生产。生产消费间须建立通畅渠,是流通任务。2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流通状况制约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速度。一生产者产品要进市场,只有流通领域到消费者手,产品才实使用价值。另生产原材料也要通过流通领域从市场获得,流渠不畅,不能及时得原材料,生产陷入困境。或在流通领域由某原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产品成本上升,生产者会在经营方困难。生产越发展、社会越丰富,流通的反作用越显著。 物流与传统储运的差异:1理念不同。现代物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本、一切为客户。传统储运封闭的自我服务理念和守株待兔作法。2目的。现代目的是消费者需求满足。传统是向社会供应商品3源动力。现代来源于消者需拉动,即消费者需求开始,通过物流系统各环节信息传递,最终决定了生产企业何生产,因而现代物流称为反应式物流。传统储运推动力是生产,是由于生产需要导致传统储运的。4主要功能。现代主功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保管、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功能等。传统储功能商品收货入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发货等。5连续性,现代物流是与社会进行有机联系,传统储运是孤立不连续

发展第四方物流举措:1统筹规划,做好物流配送的基础建设。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基础。2资源整合,从竞争向合作。我国物流业市场大,但传统意义上物流各环节缺乏有效整合,需要全程管理3有效贯通物流全程。目前物流配送方面几乎没专业服务体系,广大中小企业能力不强效率不高,制约物流及电务发展。4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第四方最大难点在与制造商凭什么能信任地将物流控制权交给物流服务商,而物流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增强前者对后者信任。5企业革新,适应现在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物企革新势在必行。

物流信息的特征:涉及面广、数量大;高峰时与平时的信息量差别大;每天发生信息的单位并不一定很大;信息发生来源、处理场所、转达对象分布在很广地区;要求与商品流通时间相适应;和仓储、生产等本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关系密切;货主与物流从业者及有关企业间物流信息相同,各连接点信息再输入情况较多;有不少物流系统的环节同时兼办信息中转和转达,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物流信息系统:以人为主导,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特别是因特网等IT技术,结合各类机械化、自动化物流工具设备进行物流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实现对实体物流综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物流业务处理指挥信息化与网络化,提高整体物流活动效率效益,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支持企业现代管理并取得竞争优势集成化人机系统。

国际物流标准化:以国际物流为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统一。

物流技术 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实现物流目标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

物流的分类:1物流活动层次和环节 社会行业企业。2物流活动空间范围 区域国内物际

物流系统组成作业系统+信息系统

物流系统化目标:服务性快捷性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库存控制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需,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基功结合。 物流系统设计要素:商品种类品目数量流服务水平时间物流成本。 物流要素组成和具体内容p45: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按资产性质,第三方物流企业主三类: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大型国有;民营。

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发展方向:1必与电务紧合2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3实现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4提供定制化服务5形式多样化。

电务概念模型基本要素:电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

电子商务实体: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可以是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和个人等。

电子市场:电务实体从事商品服务交换场所,它是由各种商务活动参与者,用各通信装置,通网络连成统一整体。

交易事务:电务实体间所从事具体商务活动内容,如询报价、转账支付、广宣传、商品运输。

国际物流: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延伸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通范围扩大了的物流。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外贸商品储存、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与检验、商品包装、国际物流系统模式。

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中心:从事货物配备和组织给用户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流通设施。

新型配送中心应具备条件: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现代化的设备和应用管理系统。

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以及互补性服务提供商资源、能力技术提供一个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电子物流:利用电子手段,尤因特网完成物流全过程协调控制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融合应用。电子物流是前端服务后端服务的集成。 条码技术研究:符号、识别技术、条码应用系统设计(由条码、识读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通信系统组成)。

条码技术应用领域:零售、图书馆、仓储管理与物流跟踪、质量跟踪管理、数据自动录入。

商品编码原则:唯一性、无含义、永久性。 我国使用EAN,690~695

物流单元:物流单元在供应链过程中为运输、仓储、配送等建立的包装单元。

射频识别(电磁)系统组成:信号发射机(电子标签)、信号接收机、编程器、天线。

射频识别技术分类: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定位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我国采用联合国EDIFACT标准。 GIS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功能:输入、处理、数据管理

GPS的组成:空间卫星、地面监控、用户接收系统。

特点: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功能多、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

物联网: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流信息:物流活动所需的信息,即由物流引起并能反映物流活动实际特征的,可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各种消息、情报、文书、资料、数据总称。

物流信息的性质:真实、滞后性、不完全性。

物流信息系统特征:主要为物流管理服务;适应性和易用性强;物流信息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互为依存关系;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管理的人机系统;具有数据库系统特征;具有分布式数据库处理特征。 QR快速响应:美国纺织服装业的供应链管理方法。着重对消费者需求快速响应。

实施QR成功的条件: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意识组织结构;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改变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传统做法;供应方必须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库存。 ECR有效客户响应:是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分销商和供应商为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实施ECR的四大要素:高效产品引进、高效商店品种、高效促销、高效补货。

EOS电子订货系统:将批发、零售商场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即刻通过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连接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业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的系统。

协同商务CC: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主要通过共享整个商业周期中信息,实现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同时也增强企业本身获利能力。

国外CC发展现状:自1999年提出协同商务的概念后,协同商务成为欧美研究热点。许多协同商务解决方案陆续推出。协同商务已经成为新争夺行业资源与行业垄断地位的战场,就像当年的托拉斯或者康采恩对于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一样。

国内CC发展现状:国内协同商务的发展从办公自动化OA的需求上发展来。目前运用功能大多数是简单的功能,处理的信息范围有限。目前企业还没有真正体会到系统商务的作用,协同商务要想在国内发展,还需要努力。

第5篇:山东建筑大学组织部的党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5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80分)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 A助手和后备军 B后备军和接班人C希望和未来D新生力量和接班人

2、年满__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___,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A17,合法公民 B18,先进分子 C16,先进分子 D 18,合法公民

3、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定要本人递交申请书,但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不一定列为党的积极分子。

B、政审是发展党员工作中必须严格履行的手续。 C、入党介绍人只能由党组织制定。 D、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大会,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4、党章第三条规定党员的义务共有()项。 A四项 B六项 C八项 D十项

5、党章第四条规定党员的权利共有几项()。 A六项B四项C 八项D十项

6、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所遵循的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B平等互得、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C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7、党章规定:预备党员()

A可以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B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C必要时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D尽可能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8、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作了题为《高举()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A爱国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和平与发展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1234 B12345 C123456 D123

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创新B发展C稳定D改革

11、党章规定,党员的党龄从()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B党委审批通过之日

C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D支部大会通过他为积极分子之日

12、对申请入党的条件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1 A年满十八岁 B中国公民 C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D只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

13、关于预备党员,正确的一项是()

A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是从入党宣誓之日算起

B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外,同正式党员一样。

C预备党员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可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两年 D预备党员不必交党费

1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保持思想上的坚定性 B保持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D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15、党章规定,凡是重大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A会议决定 B书记决定 C 常委会决定 D 党员决定

16、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创新 C、坚持科学发展观 D、社会和谐

17、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年7月23日。 A1919 B1921 C1923 D1927

18、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周年。 A50 B60 C65 D70

1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以人为本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密切联系群众 D理论联系实际

20、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集中制 C下级服从上级 D票决制

21、下面()不是预备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词的相关内容。 A拥护党的纲领 B永不叛党 C保守党的秘密 D学习党的知识

2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2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党组 D中央政治局

24、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25、党的基层组织是当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 A战斗堡垒 B战斗集体 C先锋队 D基础阵地

26、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

A党的支部 B党的书记 C党的培训 D党的组织

27、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28、()是党内的最高处分。 A留党察看 B开除党籍 C开除公职 D刑事处分

29、中国共产党党徽为()组成的图案。

A镰刀和锤头 B镰刀和斧头 C五角星和镰刀 D斧头和五角星 30、中国共产党是()的领导核心。

A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B工人阶级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1、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A民主执政 B有效治理国家 C依法行政 D协调各方

2

3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安定团结 B稳定发展 C改革发展 D社会和谐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保持社会稳定 D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4、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的形成。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科学社义 C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共()人。 A 7人 B 9人 C 11人 D 13人

36、()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具体表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 A任人唯贤 B德才兼备 C干部四化方针 D以德为先

37、党的纪律基本内容有:政治纪律、()、群众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经济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A道德纪律 B组织纪律 C廉政纪律 D思想纪律

3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目标是() A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党的生机活力。 B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C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当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发展进取 B艰苦奋斗 C改革创新 D稳定发展 40、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为主要内容。

A八荣八耻 B树立正确的价值趋向 C明辨是非荣辱 D道德规范

4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坚持()的建党原则。 A社会主义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共产主义 D唯物主义

42、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李大钊 B王明 C毛泽东 D周恩来

43、1945年4月召开的(),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七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六大 D中共八大

44、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中,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它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A解放思想、群众路线、自力更生 B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和平发展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5、邓小平理论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事求是、改革创新 D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4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核心在坚持(),本质在坚持()。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B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 C实事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独立自主 D改革创新、执政为民、党的领导

3

47、()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和谐 B稳定 C发展 D改革

4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可持续发展 B科学发展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49、对入党积极分子经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 A半年以上 B一年以上 C一年半以上 D满两年 50、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社会和谐

51、中国共产党永远是()的普通一员。 A无产阶级 B劳动人民 C先进分子 D守法公民

52、党章规定党的纪律处分除()外,还包括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延期转正、B 告诫 C警告 D诫勉

53、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开了真理标准问题探讨的序幕。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C《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54、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

55、西藏和平解放是在()。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56、在中国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5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8、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相结合的产物。

A中国革命运动 B中国工人运动 C中国人民的革命

59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理论阵地是()

A《青年》杂志 B《先驱》半月刊 C《共产党》月刊 60、“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6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性作用。

A决定 B基础 C指导 6

2、()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A 党内民主 B党内监督

C党内集中 D党内纪律

63、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所以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的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

A四项基本原则

B社会主义方向

C马克思主义

D科学发展观 6

4、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 A 社会主义 B 四项基本原则 C 改革开放

6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所在。

A 根本利益 B 基本利益 C 长远利益

66、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体系。 A 邓小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三个代表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A 邓小平理论 B 马克思主义 C 科学社会主义

68、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马克思主义 D 科学发展观 6

9、()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 经济发展 B 社会稳定 C 社会和谐

70、增强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A 协调性 B持续性 C 稳定性 D 科学性

7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A 自主创新? B 自主建设 C 文化发展 D 自主研发

72、加快转变()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A 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化发展 D 思想发展 7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B),是十七大对我国文化发展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A文化素质 B文明素质 C道德素质 D身体素质

74、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要着重从()上建设党。A理论 B实践 C思想 D政治

7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A)。A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B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 D二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76、连续(A)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A六个月 B八个月 C十个月 D十八个月 7

7、党章规定,(C)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 A 增加择业竞争砝码,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 B具有政治资本,使自己早日成才

C 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强自身建设,完善自我

78、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B)

A 实现共产主义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在化

79、最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C)年,由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A2007 十六 B 2006 十七 C 2007 十七 D 2006 十六 8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5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关于发展党员程序的正确叙述是(CD)

A、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一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B、申请入党的人,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后,就成为正式党员。

C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D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

3、发展党员必须坚持(AC)的原则。A个别吸收 B 重点发展 C入党自愿 D质量第一

4、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指(ACD)A批评与自我批评 B艰苦奋斗 C密切联系群众D理论联系实际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坚持标准B改善结构 C慎重发展 D保证质量

6、党的群众路线包括哪几层含义:(ABD)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B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D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下列哪些基本要求:(ABCD)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8、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ABC) A 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B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

C永远把自己当作劳动人民中普通的一员 D无产阶级或中产阶级

9、党章指明,中国共产党是(AB)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对 C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D中华优秀分子的先锋队

10.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需正确处理好(ABD)关系。 A按劳分配与无私奉献的关系 B个人致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C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 D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6

第6篇:山东建筑大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考试复习题

互换性试题

二、选择题

1.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反映了配合的______。( A )

A、松紧程度 B、精确程度

C、松紧变化的程度 2.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精度决定了______。( A )

A、配合精度 B、配合的松紧程 C、配合的性质 3.配合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取决于_____的大小。( A )

A、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B、极限间隙 C、极限过盈

4.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_____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A )

A、基本偏差的 B、基本尺寸的 C、实际偏差的

5.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内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____作为该段内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

A )

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6.设置基本偏差的目的是将_____加以标准化,以满足各种配合性质的需要。(

A )

A、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B、公差带的大小 C、各种配合

7.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是对配合的种类,基准制和公差等级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的顺序应该是:_____。(

A )

A、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 B、配合种类、基准制、公差等级

C、公差等级、基准制、配合种类

D、公差等级、配合种类、基准制 8. 比较不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______。(C)

A、公差值的大小 B、公差单位数的大小 C、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 D、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9.标准公差值与_____有关。(A )

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

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 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

10.基本偏差代号为P(p)的公差带与基准件的公差带可形成_____。( A )

A、过渡或过盈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间隙配合 11.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范围的“起始尺寸”是______。(B )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2.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的“终止尺寸”是______。( D )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3.比较相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______。(B )

A、偏差值的大小 B、公差值的大小 C、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14.跳动公差是以_____来定义的形位公差项目。 (C)

A、轴线 B、圆柱 C、测量 D、端面

15.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5mm,则其_____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D )

A、平行度 B、位置度 C、对称度 D、直线度 16.同轴度公差属于_____。(B )

A、形状公差 B、定位公差 C、定向公差 D、跳动公差 17._____公差的公差带形状是唯一的 。(B )

A、直线度 B、同轴度 C、垂直度 D、平行度 18.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平面对轴线的______公差带相同。(B)

A、对称度 B、垂直度 C、平行度 D、倾斜度 19. ______公差的公差带方向是根据项目的特征由基准决定的。(C)

A、形状 B、尺寸 C、位置 D、未注

20.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则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允许偏离量为____。 (B )

A、0.1mm

B、0.05mm C、0.2mm

D、φ0.1mm

21.若某测量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8mm,则其_____误差必不大于0.08mm。 ( A )

A、平面度 B、对称度 C、垂直度 D、位置度 22.位置误差按其特征分为_____类误差。 (A)

A、三 B、五 C、二 D、四 23.形状误差一般说来____位置公差。 (B)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4.一般说来,在选择基准时,基准要素要比被测要素的精度____。(B )

A、低 B、高 C、相同

12. 对于同一被测要素,位置误差包含被测要素的______误差。(A)

A、形状 B、几何 C、尺寸 D、粗糙度

25.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______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D)

A、垂直度 B、位置度 C、倾斜度 D、平面度 26.在生产中,有时用检测工件径向圆跳动的方法可测量____。( D )

A、垂直度 B、平行度 C、位置度 D、同轴度

27.用径向全跳动测量______时,若跳动不超差则其误差也不会超差。 (D)

A、平面度 B、直线度 C、圆度 D、圆柱度

28. 标注______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间的夹角是不带偏差的理论正确角度,标注时要带方框。 (B)

A、平行度 B、倾斜度 C、垂直度 D、同轴度

29.用径向全跳动测量______时,若跳动不超差则其误差也不会超差。 ( D )

A、平面度 B、直线度 C、圆度 D、圆柱度

30.在三基面体系中,对于板类零件______应该选择零件上面积大,定位稳的表面。( C )

A、辅助基准 B、第二基准 C、第一基准 D、第三基准

31.当图样上被测要素没有标注位置公差时,要按未注公差处理,此时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应遵守 ______。( D )

A、公差原则 B、包容原则 C、最大实体原则 D、独立原则 32.跳动公差通常不能采用______。( C )

A、独立原则 B、公差原则 C、相关原则 D、特殊原则 33.对于同一被测要素,位置误差包含被测要素的______误差。( A )

A、形状 B、几何 C、尺寸 D、粗糙度

34.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______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 D )

A、垂直度 B、位置度 C、倾斜度 D、平面度 35.在选择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时,通常采用______法 。( D )

A、计算 B、试验 C、分析 D、类比

36.形位公差标准中不规定______的未注公差,•它可以由该要素的尺寸公差来控制其形状和位置精度。( A )

A、圆度 B、直线度 C、平面度 D、对称度 37.基本评定参数是依照_____来测定工件表面粗糙度的。( B )

A、波距 B、波高 C、波度 D、波纹 38.表面粗糙度是指______。( A )

A、表面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 B、表面波纹度

C、表面宏观的几何形状误差 D、表面形状误差

39. 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 B C E)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 E.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40.Ra值的常用范围是______。( C )

A、0.100--25μm

B、0.012--100μm C、0.025--6.3μm

4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_____。( A B)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 4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______。( A C D )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E.圆度 4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_____。(A B )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 4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 B C)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Φ”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45.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B C )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

46.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______。(B D )

A.同轴度

B.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直线度

D.圆柱度

E.任意方向垂直度 47.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______。(C D E )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4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______。(A C E )

A.平面度

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

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E.面对面的平行度。

41.标准对平健的键宽尺寸b规定有_____公差带。 ( A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42.平键联结中宽度尺寸b的不同配合是依靠改变_____公差带的位置来获得。 ( A )

A、轴槽和轮毂槽宽度 B、键宽 C、轴槽宽度 D、轮毂槽宽度 43.平键的_____是配合尺寸 。( A )

A、键宽和槽宽 B、键高和槽深 C、键长和槽长

44.当基本要求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和传递较大的扭矩,而对定心精度要求不高时,宜采用_____。 ( A )

A、键宽定心 B、外径定心 C、内径定心 45.在单键联接中,主要配合参数是______。 ( D )

A、键宽 B、键长 C、键高 D、键宽和槽宽 46.在平键的联接中,轴槽采用的是_____配合。 ( B )

A、基孔制 B、基轴制 C、非基准制 47.在平键联接中,轮廓槽采用的是_____配合。 ( B )

A、基孔制 B、基轴制 C、非基准制 48.花键轴存在位置误差时,使得花键轴_____。 ( A )

A、轮廓尺寸增大,配合变紧

B、轮廓尺寸减小,配合变松

C、尺寸不变,配合无影响

D、配合时变松

49. 花键联结一般选择基准制为______。 ( A )

A、基孔制 B、基轴制 C、混合制

50.当花键孔存在位置误差时,使得花键孔_____。( B )

A、轮廓尺寸增大,配合变松

B、轮廓尺寸减小,配合变紧

C、尺寸不变,配合无影响

51.对轧钢机、矿山机械和起重机械等低速传动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 B )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2.对高速传动齿轮(如汽车、•拖拉机等)减速器中齿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 C )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3.对轧钢机、矿山机械和起重机械等低速传动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 B )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4.对高速传动齿轮(如汽车、•拖拉机等)减速器中齿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 C )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5.对精密机床的分度齿轮及仪器的读数齿轮主要控制的传动精度为测量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主要用以评定由齿轮______。( A )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6.测量齿轮累积误差,可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______。( A )

A、几何偏心所引起的误差 B、运动偏心所引起的误差

C、由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综合作用引起的误差

57.切向综合误差的产生原因是______。 公法线长度变动根据齿轮精度要求,工艺规定,可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则该齿轮精度为______。( D )

A、准确性 B、平稳性 C、侧隙的合理性 D、承载的均匀性

58.公法线长度变动根据齿轮精度要求,工艺规定,可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则该齿轮精度为______。 ( B )

A、一般精度 B、较高精度 C、较低精度

59.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两项指标其性质______。( C )

A、完全相同 B、近似相同 C、完全不同 10.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______。( A B D E)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E.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 11.某轴Φ10 0 -0.015 mmE则______。( A D E)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9.985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12.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______。( B C D ) 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E

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Φ0M C.实际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零

D.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

E.被测要素遵守的是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1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A B C )

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一 形位公差

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 形位公差.

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十 形位公差

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差 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15.某孔Φ10 +0.015 0 mmE则__。(A C)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01 mm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0.01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试根据图示的四个图样的标注,填写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Φ40 Φ40 Φ40 Φ30

四、综合题 Φ39.975 Φ40.039 Φ39.961 Φ30.033

Φ40.01

Φ40 Φ40 Φ30.083

Φ0.01 Φ0 Φ0

Φ0.083 Φ0.035 Φ0.039 Φ0.015 Φ0.05

Φ0.035 Φ0.039 Φ0.015

Φ0.083

1.改正图1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1 2.改正图2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2

3.改正图3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3

4.改正图4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4 5.改正图5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5 6.改正图6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6 7.改正图7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7 8.改正图8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第7篇:社会心理学[第十四章社会认同]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四章社会认同

一、社会认同的概念

(一)社会认同的定义

1.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也称社会身份认同,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了自己是某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类属中的一员。

2.社会认同过程

(1)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即自我理解为群体的成员;

(2)伴随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

(3)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其中既有内群体成员与自己形成的共识,也有外群体评价的嵌入。

(二)社会认同与角色和身份

角色与身份都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结点。但是,“角色”更专注于个体如何接受、领会和符合社会的预期,建构他所扮演的角色,特别具有规范和互动的意义;“身份”则专注于在一个社会结构中,在社会形成一定的分层之后,个体被赋予的地位意义,以及社会类别化之后,个体被赋予的认知和评价上的意义。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提出角色理论来揭示人们如何按照社会期望的脚本去行为,并且将社会的脚本与自己的脚本相互协调,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担当角色。对身份的认同,更侧重于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群际互动产生的动力意义。社会认同理论将焦点放在“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上。

(三)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1.自我认同(self identity) 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在发展历程中,经过社会化,将自己的生理特性、社会特性和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特性与自己本身建立同一关系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建立深层的心理关系的过程。自我认同是对“自我”的发现,这一发现把“自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发现了“我”的惟一性和独特性,所以也被称为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

2.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成员而属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以及对其伴随而来的情感意义及价值意义的了解。即构成一个人自我概念中源自于一个人社会群体成员(或群体类别成员)身份的那部分。

3.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是两个相互依赖的方面。在二者之间,人们力求达到平衡:一方面通过自我认同,满足独特性的需要,一方面通过社会认同,满足归属感的需要。自我认同不能脱离社会认同,因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概念,与对社会角色、社会类别的知觉与认识是相互关联的。

4.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

在自我研究中普遍使用的。TST(Twenty Statement Test)自我量表中,人们对自我的描述被分为八类:先赋性特征、社会角色特征、兴趣与爱好特征、自我定向特征、社会阶层和类别特征、自我意识特征、内在信仰特征、存在性特征。TST研究发现,年龄与性别是人们自我概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成分。

(四)社会认同与人类需要的满足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或类别成员归属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类别,而经历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获得的心理历程。社会认同对满足人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明确自己归属的社会类别或群体的行为特征和规范,通过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和融入群体,与群体成员同舟共济,共担风险。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2.了解与“我们”相对应的外群体,可以较好地预期他人的行为,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和风险。

3.社会身份认同还可以使个体形成对特定群体的归属感,从而使组织更具有凝聚力,形成社会合作及与外群体的竞争力。

4.通过归属的群体或类别,人们会形成“群体我”(collective self)和“群体自尊”(collective esteem),获得了生活的现实感以及生存的价值,来自自我和他人盼价值评价建构了生活意义。

二、社会认同的条件

(一)激活社会身份认同的条件

1.群体名称或标志

群体身份常常有一些象征符号,这些符号的出现,可以诱导、明确和强化群体成员的身份意识。常见的标志有:激活国民意识的国家名称、语言、国旗、国徽、国家版图、国歌、民族图腾与象征物、历史遗迹、自然景观、重大科技创造、重大事件等;激活团队意识的校服、工作服、特殊的服饰、各种厂标、徽章、歌曲;激活职业身份及等级的职业制服等。

2.外群体成员的出现

当个人所归属的群体被标识出来之时,也潜在地形成了一个群体的内外边界。个体归属的群体被称为“内群体”(ingroup),而与之对应的群体被称为“外群体”(outgroup)。当外群体的成员出现时,个体内群体身份会被自然激活。

3.成为少数人,或处于群体冲突当中

麦圭尔等(McGuire,McGuire&Winton,1979)对一些男孩和女孩的研究发现,如果他们的性别在家里属于少数,更倾向提到他们的性别。

在群体之间存在歧视的情况下,个体倾向更加意识自己的那些被歧视的特性。社会地位高的人倾向于认同自己的个别性,而社会地位低的人倾向于认同自己所属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的群体。有关群体成员或社会类别身份的意识可以直接被作为少数族群、社会地位等信息激活。

(二)社会认同的最简群体范式

早期谢里夫的研究说明,交往、共同活动、目标一致是构成群体的基本条件。 泰菲尔(Tajfel,1982)等人的“最简组间情境”实验发现,仅仅由于一个群体的区分本身就可以引起人们对本群体的偏私倾向。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可以减少到只对人们进行分类,就足以产生群体的内外区隔和偏私现象。这一研究被称为“最低限度群体情景范式”,又译“最简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 “最简群体范式”的研究表明,在特殊个体之间的吸引和相互依赖并不是群体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一个共享的群体成员关系足以使人形成他们之间的吸引。 社会认同出现的条件是内外群体的区别。当区别的标志出现或社会情境中对比的线索比较凸显时,可以激活人们归属内群体的心理需要,诱导个体进行社会认同。

三、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

社会认同理论从社会知觉的角度,将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分为四个基本过程。

(一)社会类别化(social categorization)与自我类别化(self categorization)

1.类别化

类别化是指把相似的因素归为一类,这可以使人们对所处的环境进行组织化,以便更迅速和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此基础上,人们会不自觉地夸大已经分开的两组因素。

类别化的过程受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易取性或易得性(accessibility) 易取性是指在一般情境下提取类别的便利性。一些社会身份具有明确的性质,类别边界清晰,因而具有较高的易取性。具有知觉易取性的类别,即心理现实与社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会现实的相互关联紧密的类别,可以用心理群体的实体性程度来表达。高实体性的群体会被感知为真实的社会现实存在,勾画的群体边界会更为牢固,群体的认同感也会更为强烈。

(2)对比的切合度(comparative fit) 在进行类别化时,群体或类别间的对比切合度高,被个体选择使用的机会就会比较大。一个类别可以对应所有这一类别之外的所有事物,也可以对应某一相近但又有差异的事物。

(3)规范切合度(normative fit) 一种社会群体或社会类别,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如果每一类人的行为非常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预期,那么这类人被归为一类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类别化上的文化差异。东亚人在进行类别化时,会较多考虑分类对象之间的功能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而北美人则更偏重考虑事物之间的类属和逻辑。

2.自我类别化

自我类别化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一类别建立心理联系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个体成为这一群体或类别的一员,与其他相同类属的成员便形成了心理群体的关系。

(二)社会身份定位或认同(social identification) 对群体类别进行划分的同时,个体也把自己的信息与这一划分相联系,因此形成自己社会类别的所属定位。这一过程就是将自我与社会类别建立归属联系的过程,即社会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的隐退,而群体的身份凸显。然而,这种去个性化与在临时性群体中的非理性状态不同,它不是去责任意识的,而是以群体或类别的责任意识取代了个人的责任意识,个体获得了“群体我”和“群体自尊”。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三)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此处的社会比较是将各种群体或类别信息进行比较。与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讨论的重点有所不同。后者是比较个人与他人,即人际比较,比较的是“我”与“他”,因此,实质是比较“我”与“我们”;而前者是比较社会群体,即“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比较。通过社会比较,群体成员形成了本群体或本类别的心理独特性。

综上所述,臼我类别化、认同定位和比较的结果是个人获得“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由内群体概念,个体形成群体自尊、归属感和内群体偏私,即为自己所属的群体特征感到自豪,在行为和态度上偏向自己所属的内群体。由外群体概念,个体形成对外群体成员的排斥和负面的刻板印象。

四、社会认同的效应

(一)内外区隔与内群体偏私效应

当人们将自己界定为某些群体成员时会对该群体做出积极的评价。在与外群体的比较中,积极的社会认同使得本群体成员更加偏好和积极看待自己所属的群体。

(二)内群体成员典型性效应

当个体经过自我类别化,建立了与群体的心理联系之后,往往以为自己具备内群体成员的典型特征,也认为其他内群体成员与自己一样具有典型的内群体成员特征。人们倾向认为自己是内群体的代表,即“自我刻板印象化”(self-stereotyping)。 自我刻板印象会约束个体做出更加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强化社会身份认同;也会使原本只有比较薄弱的社会真实性基础的刻板印象,逐渐演化为社会实际状况,即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的出现。

内群体成员典型性效应也会使一些人对群体内的某些代表寄予特殊的希望,而忽略了这些代表的真正代表性。而代表们也会感到心理压力很大,身负重任。

(三)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外群体同质性效应是因为对内群体成员的特性更清楚,而相对较少了解外群体成员,当判断个性特征时,由于社会认同的缘故,人们倾向于认为外群体成员比内群体成员之间彼此更相似。当内部群体和外群体是持久真实的群体(不是实验室中的),并且当内群体规模较大时,这种效应最强烈。

对内群体的认同,除了会增强内聚力之外,也会产生自我刻板印象和对他人的刻板印象以及一些偏私。

五、社会认同研究的应用领域与理论意义

(一)社会认同研究的应用领域

社会认同研究可以应用在组织凝聚力、国际关系、族群或族裔冲突、职业流动、社会影响、社会运动、宗教行为和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

1.国家认同

现代民族国家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地域或民族概念,它是指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共同体。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越来越影响到个人的生活状况。一个人不仅要与自己周围的人打交道,而且要以某一国家国民的身份与其他国家的国民打交道。

香港的心理学家(林瑞芳等人,1998)研究发现:广州青少年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较香港青少年强烈,香港青少年则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较强烈。越是对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有正面评价,就越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前途负有责任,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对国家的责任感是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基础的。由于国家认同过程包含有提高认同者自尊与自豪的动机,因而与对国家的正面评价非常有关。

2.文化认同

人们对于自己祖国形成的认同,也伴随着对本国语言、习俗、民间信仰、历史等文化方面的认同。

文化认同主要由四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要素组成,即:文化范畴认知、文化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自我确认、文化价值承诺、文化的卷入。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方言认同、习俗认同等相独立的性质,表现出文化认同强大的动力性,为移民适应当地环境的同时保持自身特征提供了心理资源。

3.性别认同

性别身份认同始于人的婴儿期。到了青春期,个体获得了性别同一性,获得性别“内群体”的概念。性别认同有本身的特殊性:

(1)比较的单一性

当性别认同发生时,个体总是将异性作为外群体进行比较,比较对象是单一的,比较的后果是增强了两性差异的二元对立。这种认知图式易导致刻板印象和对性别差异的生物学角度以及社会教化的归因,而使社会类别的先赋性、固定性被特别凸显出来。身份认同本身具有的社会心理联系被生物联系和心理联系替换了,能动的选择性也被顺应和服从社会安排和角色要求取代了。

(2)社会性别的影响

性别是一个社会化了的概念。社会对性别社会意义的规定,使社会生活被性别社会意义性别化了。性别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的性别化,使性别成为定义社会成员的指标之一,它不仅根据社会期望规范了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也确定了个体的性别群体归属后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内群体认同的普遍效应——自尊的提高和对外群体的排斥和贬低——在女性性别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并不典型。女性在女性群体中会表现出较高的领导才能、成就动机和自信,不与异性进行社会比较可能是其原因。在女性内部,性别因素不再凸显,个人的成就要依赖个人的努力和优秀的个人特质。对于非传统的女性,性别更带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传统女性来讲,性别更带有负面的意义。

(二)社会认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者以群际关系为思考背景,对主流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形成的理论、社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会影响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人际吸引理论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

1.群体形成的心理机制

关于群体形成的心理机制,社会认同理论提出了“社会身份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fication model)。

(1)理论要点

社会群体是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对于群体的社会身份认定。个体意识到他们是相同的一个社会类别中的成员,对他们的社会类别有一个“群体意识”或“群体知觉”,这是群体行为的心理基础。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心理群体,社会群体中的成员拥有一种“我们感”、“归属感”。群体中的成员由于对群体的认同会重新来理解自己周围的成员。

(2)与社会凝聚力模型的差别

①在小群体的形成问题上,社会凝聚力模型可能更加有效,而对于大的社会类别或大群体形成的问题上,社会身份认同模型对群体凝聚的解释可能更有效。 ②社会身份认同模型更加强调认知因素,而社会凝聚力模型更强调情感的因素。社会身份认同模式更加关注个体与群体的心理联系,而不是将他人作为一个外在的因素和对象。

2.从众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归属于某一群体之后出现的去个性化现象是由于社会类别化造成的。当一个个体将自己与某一个群体类别建立了心理联系,那么,它的独特性将不复存在,而是成为这一类别中典型的一个分子,从群体成员的角色来看,某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或另一些成员没有差别。这就是所谓“群体心”、“群体思维”的来源。因此,从众行为不一定是来源于为了避免群体的压力而做出的与群体的相符行为。个体在认同群体的情况下,会自愿与群体保持一致。

上一篇:计划生育服务证承诺书下一篇:学校德育品牌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