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关键问题的探索

【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设计的过程中,其暖通系统的设计是重要的设计内容,对其中几个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于地铁暖通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就地铁暖通空调系统的参数确定、系统设计、火灾的防范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暖通系统的设计;参数确定;火灾防范

一.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制式以及参数确定

1.1暖通空调系统的制式确定

屏蔽门系统及开闭式系统是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中常用的两种制式,在地铁暖通系统的设计规划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制式,最终区间隧道及车站站台之间的温度负荷变化以及空气的质量状态也会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的屏蔽门系统是将车站与区间采用屏蔽门进行隔断,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并且在划分的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划分界限,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与区间通风空调系统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并且自成体系;而开闭式的通风空调系统是区间与车站之间是完全连通的,系统中的通风空调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在非空调季节,其运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开式运行,而在空调季节中,其主要的运行方式是闭式运行,在这种制式中,站台上的温度及车站中的空气状态值的变化与列车的运行时速、行车对数等参数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1.2空调负荷值的选择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在地铁区间隧道及车站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其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而在众多的干扰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干扰源就是列车,而地铁运行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热源来源就是列车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列车闸瓦摩擦发热所产生的热量,在地铁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列车的往来会造成站台中的热环境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在空调暖通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据平均负荷的值来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是很难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的,要使设计结果能够与实际的温度变化及分布情况相符,需要对其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掌握,并需要在设计工作中,采用仿真计算、效应模拟等方法,为地铁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提供设计选型的基础的、准确的数值,这对于空调负荷的有效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地铁暖通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通风空调负荷值的计算,这同时也是整个暖通设计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在计算的过程中,只有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在相关设备的参数值的选择过程中,对其设备容量及耗电量的值进行有效的选择,这对于整个地铁线路的投资成本的大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物结构壁面的散湿量、出入口中的新风负荷、售票机的散热量、自动扶梯的散热量、广告牌灯箱的散热量、照明系统的散热量、乘客的散湿量及散热量、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大量的散热量是地铁中的空调负荷的主要的来源渠道,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地铁线路的暖通空调系统中应用了开闭式系统制式,在其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应用STESS仿真模拟软件对其环境控制方案模拟进行了计算及论证。

二、地铁暖通系统中的关键设计

区间、站台公共区空调通风系统、车站站厅系统、空调制冷循环水系统;车站设备管理用房中的空调通风系统等的通风系统是地铁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的子系统,以下就其设计进行分析。

2.1区间、站台公共区、车站站厅的通风系统的设计

在进行车站公共区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有很多种布置形式可供选择,可以将车站公共区空调通风系统与区间隧道的通风系统划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也可以将二者合二為一,如果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需要将挡水板、空气过滤器、大型表冷器等进行有效的组合,并将其在送风道中进行布置,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区间隧道中的风机又要能够完成车站空调通风系统中的通风及排风工作。目前,我国并没有能够兼具区间隧道通风机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的系统,这就需要加大该种两用风机的研究力度,并要使其能够实现变频调速的功能,能够对地铁车站中的空调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自动的调节。

2.2空调循环水系统的设计

地铁车站中的空调水系统的冷水机组的机型选择过程中主要的选择依据是车站中相关空调的负荷值,如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将两台具有相同的制冷能力的水冷螺杆式的冷水机组应用于车站公共区中,并在设备管理用房中独立设置一台水冷的冷水机组,则车站中的主供冷源就是公共区中的大机组,而其辅助的供冷源就是设备管理用房中的小机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车站中的实际负荷值的变化,来选择小机组还是大机组来作为主要的供冷源,这对于车站的节能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车站空调系统的冷冻及冷却过程中,都采用定流量的控制方式,如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应用的是双台或者单台的水泵运行,水泵在工作过程中的流量值能够大致保持恒定,一旦其中的负荷值发生了变化,需要改变冷冻水的回水温度来使其能够与负荷的变化进行良好的匹配。

2.3车站设备管理用房中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

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是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设置地点主要时站台的两端及站厅中,依据使用功能对其进行分类,主要的分为受气体灭火保护、非空调、空调三种主要的类型,其空调通风系统的设置依据此来进行有效的设计,该部分的暖通空调系统中,虽然总体的容量不大,但是其中具有较多的子系统,并且其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其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工作,对用房的布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的减少其子系统的个数,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风机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的排烟、通风机空调系统的功能需求,来选择采用双速风机机组还是双风机组。

三、地铁暖通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火灾的预防

地铁中人员非常的密集,一旦出现类似火灾事故,如果不做好火灾的预防,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地铁中最严重的灾害,做好火灾预防体系的设计是整个地铁暖通系统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地铁暖通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科学、合理的防火体系,并建立其完善的火灾应急处理系统,这对于地铁的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车站公共区的运行控制及区间隧道中的运行控制室地铁火灾事故控制模式中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车站火灾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是:(1)当车站的站台层中发生火灾事故时,每端的排风机应该保持正常的运行,而其他所有设备都应该停止运行,站厅层开启送风机补风;(2)如果车站的站厅中出现火灾,每端的排风机应该保持正常的运行,而其他所有设备都应该停止运行,乘客应该迅速的从安全通道中撤离。在区间隧道运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将列车运行至站台范围中,积极的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并积极的进行灭火排烟。

四、结束语

地铁中的暖通系统的设计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因为地铁的建设形式与其他形式的交通轨道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除了其中的风道、车站出入口等能与外界进行连通之外,其他空间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暖通系统的合理设计对于整个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工程特点,对暖通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保证设计、施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雁.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关键问题的探索[J].都市快轨交通,2011(6).

[2]王秀玲.浅谈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

[3]郭福利.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4).

作者:李小菲

第2篇: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关键问题的探索

【摘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在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暖通空调通过对空间的湿度、温度以及风速进行调节,使空间内的人感受到适宜的体感。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在设计环节中,需要综合考虑。本文结合当前地铁暖通空调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问题;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运营,地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地铁的运行能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舒适。其中,暖通空调在为地铁乘客体感舒适性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地铁暖通空调设计的难点以及重点在于耗能,如何降低其运行过程的能源消耗,成為地铁暖通空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通风系统设计

地铁系统内部设施复杂,空间大,通风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兼顾到更多的层面。在区间、车站空调通风系统、空调制冷循环水系统等系统中,如何通过科学化的设计措施,调节地铁空间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成为设计环节中的重要设计要点。

(一)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设备用房以及设备管理中心作为车站设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站台的两端以及站厅中进行配置。同时,依据其使用功能乐意对其大体进行分类:气体灭火保护、空调以及非空调三种主要类型[1]。车站设备管理中心通风空调的设计过程相对复杂,其所具有的较多子系统,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工作,并在设备用房的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风机、排烟系统,并根据车站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双速风机机组与双风机组。

(二)地铁暖通空调循环水系统设计

在地铁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循环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依据空调的负荷值,对冷水机型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在设计环节中,利用具备相同制冷能力冷水机组,在车站公共区域中进行合理设置,同时在设备管理用房中配置单组冷水机组。因此,在车站中的大机组通过主供冷源维持运行,通过设备管理用方中的小机组辅助运行。在实际的设备运转过程中,依据车站空间的实际负荷值变化趋势,合理选择大小机组作为供冷的主要能源,这种方法对于车站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帮助[2]。在车站的空调系统冷冻循环过程中,通过采用变流量的控制方法,以及利用系统过程中单台以及双台运行结合,实现水泵运转过程中流量值保持稳定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行过程中,其中的负荷值如果发生变化,可以利用冷冻水的回水温度与负荷变化进行优势匹配。

(三)区间及车站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地铁车站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重要手段在对其进行合理布置,从而有效实现通风系统效能的最大化。车站采用封闭式站台门系统,车站的公共区域与区间隧道的通风系统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目前,在国内的通风系统研究方面,应加大对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与车站公共区域通风系统的研究工作,降低资源的消耗。

二、供暖热源问题

(一)供暖热源问题分析

随着“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针对与暖通空调系统环保设计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我国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燃煤锅炉在众多地铁中已不再应用。在市政热源以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无法满足基本的安装条件的情况下,只有电能可以满足城市地铁暖通空调系统要求[3]。目前,全国范围内,针对于供暖热源普遍采用了地埋管地热源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电辅助两种形式。

(二)供暖热源问题解决方案

1.复合系统的设计

复合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分别计算供热以及供冷施工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取值。取其中的大值时,就可以去顶地埋管换热器。需要注意的是,当其中的数值相差比较大时,就需要采用辅助散热装置加以解决,或是采用辅助供热方法辅助地埋管换热器运行。就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冬季供热状态下,综合各大城市地铁暖通空调系统的建设,都需要通过增加辅助热源辅助地埋管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其中,对于地铁中的中小车站,可以将其设计为空气热源泵,改变原有的辅助单冷机运行模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土壤对于热能量的消耗,减少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运行时间。以夏季供冷负荷计算,利用燃油锅炉辅助供热,并采取短期运行的方式,可以较好的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燃油锅炉辅助供热较目前来看,其投资较低、运行费用高,可以适应于短期辅助运行。

2.间歇运行条件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夏季散热量和冬季取热量相比较,在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其间歇运行要比连续运行效率要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埋管地热源泵地埋系统需要间歇性运行这一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在冬季连续运行过程中,夜间如果停止运行六个小时,地埋管换热器中的水温就会上升3摄氏度,间歇性的运行状态在冬季影响较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在冬季使用间歇性的运行方式,不仅仅可以有效减少土壤对于热量的吸取以及释放作用产生的能耗,也可以使低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

三、地铁暖通空调系统中关于火灾预防分析

城市地铁中,人流量极为密集,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地铁暖通空调系统的火灾预防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防火体系以及应急处理系统设计,从而提升地铁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性能。

地铁火灾事故控制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车站公共区域的运行控制以及区域隧道中的运行控制[4]。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以下原则,完善防火系统设计。

(一)完善系统运行过程中突发事态处置机制

在地铁停靠车站过程中,如何保障巨大人流的情况下,实现对排风机等暖通设备的精确控制,科学控制空间风速,以防止火灾凭借风势蔓延,保证人员正常呼吸,成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当车站的站台层发生火灾事故之后,其火灾端的排烟设备应该保持正常运行,而暖通空调的其他设备应该停止运行,站厅层立即启动送风机补风。

(二)给予救援充分的时间配备

在发生火灾事故情况下,车站巨大的人流量如何进行有效的疏导,从而保障救援的充分时间。在车站的站厅区域内如果发生火灾,在保证排烟风机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停止其他设备的运行,并利用区间隧道控制系统,将列车运行至站台范围内,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结语

地铁暖通空系统的设计工作是整个地铁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设计不仅仅能够提升地铁空间的舒适性,对于降低能源消耗与地铁运行成本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保障设计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提升地铁运行效率,保障乘客的舒适出行。

参考文献

[1]苏航.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地板送风方式探讨[J].暖通空调,2008,38(1):118-120.

[2]陈娟.摭谈地铁地下车站环控系统设计[J].暖通空调,2007,37(12):77-80.

[3]丁海峰.苏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存在的问题与方法[J].科学与财富,2014,(3):173-173.

[4]肖传德.杭州地铁控制中心暖通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14,(3):72-75,83.

作者:潘荣平

第3篇: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些大城市中,日常交通的负荷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交通建设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地面交通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地铁成为减轻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主要办法。我国的一些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也在逐渐的加快城市地铁的建设。虽然地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但是地铁运行随之而来的能耗也不可忽视。地铁整个通风系统所消耗的能量,也达到了整个地铁系统的45%。因此要想降低地铁系统的整体能耗,就必须降低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文章通过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从空调的设计到合理的布局,大温差等措施具有良好的节水泵的变频技术,动态节能可达到27%~28%,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

关键词: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节能;分析

由于地铁自身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载客量大等特点,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城市地铁网络,但是地铁的发展和研究也还在不断的深入。由于地铁的网络系统庞大,所以在运行能耗方面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地铁的通风空调系统是地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能耗方面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因为在整个地铁系统中,通风空调系统是非常庞大和复杂的,所以对能耗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要想减少地铁通系统的能耗,就必须正视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必须科学合理的对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为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提供一些建议,从宏观上减少整个国家的能耗。

1 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地铁通风系统的组成是比较庞大和复杂的,其主要部分包括列车隧道通风系统、车站候车室等公共区域通风空调系统,车站设备管理房内的通风空调系统,车站空调水系统。

1.1 列车隧道通风系统

列车隧道通风与空调系统是由两部分呢组成的,一部分是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另一部分是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主要是在地铁日常的运行中,对早晨列车开启前和晚上列车停止后,隧道通风系统进行整体的全线的机械通风,在列车的正常运行中,主要就是通过隧道的活塞效应进行通风,以此来排除隧道内产生的热量和潮湿,确保列车运行的隧道内温度符合运行要求。当列车进站停靠或故障停车时,隧道内能给列车提供一定的通风量,保证整列车的通风正常运行和空调设备正常运行。当列车是因为故障停车时,要及时的排除烟气和控制烟气流向,为乘客疏散和救援提供条件。

1.2 车站整体的通风系统

车站的大系统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空调、送风机、排烟机、风道等组成。当列车进行运行时,為乘客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当车站内发生安全情况尤其是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的将烟雾排除。

1.3 车站通风小系统

车站通风小系统,相对于车站大系统来说,组成几乎相同,但是在作用上主要是为地铁的工作人员服务,提供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为整体车站中的照明、设备、广告、导向牌等提供能量。

对车站通风空调能耗的影响,主要因素是车站的客流量。客流量的变化对车站通风能耗的影响是十分大的,而且呈现正比的趋势。例如每天地铁客流量比较大的几个时段,分别是早高峰和晚高峰。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因为人流量比较大,所以车站通风空调的能耗比较高。而其他时间,相对来说人流量比较小,所以对车站内的能耗消耗比较少。除了客流量对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有较大的影响之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车站内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想在最大程度上使得车站排风系统节能,就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客流量远未达到设计额定值,空调系统在小负荷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实际负荷需求对风量、水量进行调节,是空调系统节能的关键。

2 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策略

从空调负荷分析,人员及新风负荷是系统节能的重点,这需要根据实际负荷需求对风量、水量进行调节。所以要想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系统地铁排风系统的能耗,就必须根据车站具体的情况来调节风机、水泵等地运行状态,以此来降低地铁通风系统的能耗,实现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

2.1 优化设计阶段的节能

在车站的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地铁运行的实际情况,与其他设计专业合作进行整体设计,尽量的优化风道、房间等的设置。在风井和机房位置的设置上,也好尽可能的保持路程的畅通,尽量的减少直角的设计,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合理的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投入在后期的地铁运行中,也能减少通风空调系统的耗能。

在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时,就应该充分的考虑节能这一问题。地铁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的结合地铁的实际负荷情况,优化系统的位置,尽量的减少直角的设计,科学合理的选择空调和通风设备,最大程度上的实现节能的目标。

2.2 风机变频风量调节

因为地铁的本质属性是载客,所以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很多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具体的空调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情况下的地铁运行载客情况进行计算。在客流量比较少的时候,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减少地铁系统的通风和空调系统流量、风量。当客流量比较大的时候,再通过一些手段来增强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负荷。而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变频器,变频器的使用,可以调控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变频器的使用再最大程度上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进行调节,减轻了能源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节约。

2.3 空调水系统流量调节

在空调系统中,对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地铁车站的容量进行设计和采用的,一般都是按照车站的最大负荷来选择的,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留有余地。但是根据现行车站的运行情况来看,地铁的通风空调系统一般都处于低负荷的运行状态,因此要想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地铁通风空调的能耗,采用变频控制器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也是最为简便和有效的方式。

2.4 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

上文提到季节的变化也会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要尽可能的通过季节的变化来产生自然风等方式来减少地铁通风空调的能耗。例如在夏季,天气炎热,空调能耗较高,这时就可以采用自然冷源来达到减少空调能耗的目的。

第一,空调小新风工况。当站外空气焙值大于车站空调大系统回风空气焙值时,空调系统采用小新风加一次回风运行。

第二,空调全新风工况。当地铁车站外的空气焙值略小于车站的空调大系统,并且站外的空气温度略大于地铁空调送风温度是,就可以采用全新的新空调系统,经过空调处理器处理后的新风送至空调区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地铁通风空调节能的目的。

3 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运行需求对风量和水量进行调整,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需求进行相应的空调控制,这样都能起到比较好的节能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地铁的设计阶段,就可以进行地铁能耗的设计,尽量的采用设计方案对地铁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虽然这些方式都能节省地铁的能耗,但是在设计上也必须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将节能意识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虽然现在地铁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比较先进,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也必然会有更为宽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U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07):56-57.

[2] 朱颖心.水力网络流动不稳态过程的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2015,5(29):32-33.

[3] 朱培根,朱颖心,李晓锋.地铁环控系统模拟与能耗分析[J].地下空间,2015,24(02):88-89

[4] 朱培根,朱颖心,李晓锋.地铁通风与热模拟方案及其分析厂[J].流体机械,2014,32(11):45-46.

作者:万永红

第4篇:地铁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研究

摘要:在地铁工程的建设中,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施工是地铁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铁工程施工环境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地铁施工技术要比地面及建筑内部的施工技术都要复杂的多,地铁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也不例外。本文从地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不同阶段的施工管理以及地铁暖通空调系统中的一些施工管理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对地铁暖通空调系统施工管理的准备、进行及收尾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地铁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技术要点,为暖通空调系统在地铁工程中的施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铁工程;暖通空调系统;施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 U26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91-2

0 引言

地铁暖通空调系统是地铁工程建设和地铁日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着地铁内部的空气环境质量,还需要为地铁运行要求及意外突发情况对地铁区间隧道及车站内的空气通风等做好保障。不仅如此,随着地铁作为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乘坐地铁出行,更大的运载量也为地铁暖通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在地铁暖通空调系统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实现。

1 地铁空调工程安全管理

谈施工必谈安全,安全是任何施工中首要保证的问题。安全管理也是地铁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是很有必要的。地铁工程因其工程面积广,涉及的专业和系统类别多,施工过程中电焊作业多、高空作业点多、用电机具较多、设备和材料搬运也较多,故而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的概率也较高。因此,地铁空调工程在施工的整个时期内,必须由专职的安全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交底、过程监督以及检查。同时,还要结合作业环境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一个高效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为整个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

2 地铁空调系统施工管理

当下,地铁工程通风空调系统是其地铁工程中最具复杂、管线安装占用空间最大的专业,其施工难度大、交叉作业多、需协调的面广。在施工建设中,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管理可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准备阶段的施工管理、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及施工收尾阶段的施工管理。

2.1 施工准备阶段

地铁工程的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和其他施工一样,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必须要完成三件事情:一是要熟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将图纸和设计问题在施工前明确和解决,二是要依据图纸进行设备和材料备料,三是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并核实现场土建结构尺寸和标高。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到对施工图中的设计说明、施工平面图及系统原理图、设备型号、材料规格等进行认真的复核,并且严格核实图纸中是否存在不正确的地方,一旦发现在施工前必须明确。

技术员必须熟悉暖通空调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和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施工标准和要求。搞清楚什么位置用什么规格的材料,用多少量,技术员要提供准确,材料员要核对准确,发放准确,并且做好材料发放登记单。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和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监理、安装等单位的图纸会审尤为重要,设计交底会上,设计从设计说明、设计原理、施工中设备和材料选型及施工注意事项等进行交底,将设计意图和盘托出的给监理和施工单位明确;图纸会审,施工单位经过会前的图纸消化,将图纸中设计不明确的,矛盾的,设计错误的问题通过会议由设计进行答疑。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的深度直接关乎着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质量。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给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工程的不同,每个系统的工序也不一样,工艺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在每个工序中,每个施工环节中都要有详细的技术交底。

2.2 施工进行阶段

地铁工程的通风空调施工过程管控尤为重要,在狭小的地下空间中,尤其是在地铁设备区,空间小,专业和系统管线多。要求我们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各专业管线安装标高和位置进行合理排布,在管线排布一般遵循先大后小,先无压后有压等原则进行。在地铁设备区走廊位置,出现的管线是最多的,而通风空调专业的管道尺寸又最大,通过综合支吊架的方式能提前确定各专业管线的安装位置和标高,避免管线打架现象,同时能提升设备区吊顶标高。

地铁工程中暖通空调的施工进度管理不仅仅是本专业,而应与其他系统和专业配合,统筹考虑。在地铁工程中,同一区域可能存在几个专业的管线,需要分层布置,这就需要我们从施工规范要求和工序要求合理考虑,一般空间最上层应布置电力桥架或系统线槽,第二层布置风管,第三层布置水管和空调水管道,这有这样将管线合理排布,明确各专业和系统施工时序,才能保证各专业工作顺利完成。

另外,在地铁暖通空调的施工建设中,各方配合工作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了互相配合的差错,整个工程进度将会延误,甚至导致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地铁暖通空调工程属于室内设备安装工程,结构验收完成后,室内砌体完成时,通风专业施工人员就可进场施工,进场前要将进度计划与装修进度计划进行匹配,确保现场工序顺利衔接。工程进度有阶段性和不连续性,这不只是由于暖通空调专业一方面导致的,还可能是由于其他专业交叉配合引起的,其他专业的进度也会影响暖通工程进度。如电气专业给电不及时,暖通设备调试就没法进行。所以,暖通空调的进度计划要和其他各项工程进度计划一样,都要和整个工程的总进度计划相适应,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有效地完成阶段性工作量。

2.3 施工收尾阶段

地铁暖通工程的收尾是比较繁琐的一个阶段,存在着很多细节进行完善,并对每个系统进行调试,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

通风空调系统实体工程完工后,还需要进行单机、单系统、无负荷试运行等调试。风系统中需要对风机、空调末端、风阀等单机设备调试,同时还需要进行风量平衡测试;空调水系统中需要对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水系统阀门等单机设备调试,同时还需进行水量平衡调试,空调无负荷试运行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3 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难点

地铁工程中的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要比其他建筑内复杂,因此在地铁暖通空调施工中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例如大型设备(冷水机组、隧道风机)的进场、吊装、搬运,以及地铁封闭环境下的动火作业。针对第一个问题,在地铁通风空调设备进场前必须制定设备吊装的安全专项方案和施工方案,特别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安全专项方案还需经相关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作业。作业前项目部对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对作业班组须层层进行交底,确保所有人员都熟悉方案。设备吊装过程中严格按照编制的吊装方案执行,杜绝任何人员简化安全措施。针对第二个问题,地铁暖通空调系统在施工时尤其是现场动火和焊接作业,提高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作业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动火前严格动火审批手续(需开具动火作业证),现场设置动火看护人员,动火时现场必须配备不少于两具灭火器,配置接火盆,防止火渣溅飞,有条件时,作业区域配置通风设备,及时排出焊接烟尘。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地铁工程的暖通空调施工中,施工和技术管理人员都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来熟悉工程设计图纸,编制出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抓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控制要点,对本文中分析的各个要点加以重点关注,完成各项相关施工管理工作,最终确保暖通空调施工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鲍成宇.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集中供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 李国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多功能集成系统研宄[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 李国庆.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技术发展新趋势[J].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6):5-7.

[4] 王前进,翟晓强等.国内地铁车站空调系统研究进展[J].建筑科学,2012,23(8):98-103.

[5] 姜朝阳.浅谈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风尚,2008(12):109-110.

第5篇:地铁工程空调通风与消防给水系统调试方案[定稿]

目 录

一、调试工作的总体要求

二、调试工作的内容及范围

1.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 2. 通风与空调系统:

3. 消防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火栓系统

三、调试时间的确定及组织工作落实

1. 调试时间的确定 2. 调试指挥小组机构成员 3. 各专业负责人名单 4. 调试指挥小组组长指责 5. 各专业负责人指责 6. 调试值班人员职责 7. 调试纪律 8. 调试交接班制度 9. 调试工作依据

四、调试工作的主要项目与程序

1.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的调试 2.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

3. 消防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火栓系统的调试

调试方案

一、调试工作的总体要求:

本工程设备安装调试总体要求是属于我单位施工范围内的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火栓系统的使用功能。

二、调试工作的内容及范围: 1.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使用功能调试的范围为:站台、站厅层生活给水系统管道的水压试验、清洗试验;排水管道系统的通水试验,通球试验,卫生器具盛水试验。确保给排水系统管道畅通、无渗漏水,液位控制以及供排水系统设备的有效控制和正常运转。

2.通风与空调系统:

通风系统使用功能调试的范围为:风管的漏光试验;站台层、站厅层送风、防排烟系统及小系统的漏风量测试。各类风机风量、风速、风压、的测试;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试压试验和管道流量调试。

站厅空调冷冻循环泵供回水机组运转调试,保证管道内的介质顺利实现输送、循环或排出,以及风量、风速、风压、温度、湿度、噪音等指标达到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对空调室内设计、计算参数的要求。

3.消防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火栓系统:

本工程的消防调试主要对:站台,站厅消防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等系统喷淋系统最不利部位的喷水流量和压力、水泵自动手动和切换、模拟火灾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切换功能;

三、调试时间的确定及组织工作落实

1.调试时间的确定 2.调试指挥小组机构成员: 3.各专业负责人: 4.调试指挥小组组长职责:

检查调试前的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签发起动和停车命令。听取各值班人员的试运转报告,协调各专业间的调试工作。组织处理调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落实各项指令及及时反馈信息。

5.专业负责人的职责:

组织并实施各项起动前的准备。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检查值班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复核运行记录,填写调试记录。发生异常情况紧急停车。组织实施检修工作。

6.调试值班人员职责: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认真进行操作。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汇报。如实、全面、准确、清晰的填写调试值班记录。在专业负责人的指挥下实施运行中的检修。

7.调试纪律: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精神集中、坚守岗位、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违章操作。

8.调试交接班制度:

值班人员提前15分钟进入现场,在专业人员的召集下开好班前会,交班人员必须在交班完毕后方可离去,交班人员必须详细的介绍运行情况和运行记录,专业负责人除自己交接班外,还需检查专业内其他人员的交接情况。交班过程中发现设备的故障,交班人员应协助接班人员排除故障。

9.调试工作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安装工程各专业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公司有关管理文件

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2003年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四、调试工作的主要项目与程序

1、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的调试 1) 、给水管道调试: (1)调试要求

1. 给水系统管道安装完毕以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试压,压力试验按设计1.4MPa的要求进行,若无设计要求,室内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6MPa。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不得超过1.0MPa。水压试验时,在20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漏为合格。

2.室内给水管道进行水冲洗,如不能用水冲洗或不能满足清洁要求时,可采用空气进行吹洗,但应采取相应措施。

3.水冲洗的排放管必须接入可靠通畅的排水管网,并保证排泄物的畅通和安全,排放管的截面不应小于被冲洗管截面的60%,不能因为排水管网堵塞造成地面大量积水。

4.冲洗用水采用临时给水管网接入的自来水。水冲洗应连续进行,冲洗最大流量或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按照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以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的透明度目测一致为合格。

5. 管道系统的调试应在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2)调试方法 1.把进入各用水点的阀门全部关闭严密。

2.把各分支系统上的控制阀门关闭,并把水箱口处阀门关闭严密。 3.对浮球阀经水位调试调整,确保浮球阀的正常工作。待蓄水池注满水后,检查蓄水池的出水管处是否有渗漏等现象;完毕后由电气专业配合启动水泵,检查给水设备的供水是否正常;水泵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有不正常的杂音:管网的压力表工作是否正常;待正常后,检查是否有水的渗漏,是否有其他原因对管网造成的疏漏,合格后随时做好记录备查。

4.上述步骤调试成功后,首先进行屋顶水箱送水。关闭所有支系统的阀门后,打开给水主管阀门对水箱进行注水,检查不渗不漏后开始支系统的调试,支系统由下向上进行,每调试一处必须严格检查阀门压盖、水嘴、冲洗阀、活接、丝扣、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等连接处是否严密,确保不渗不漏,并做好记录、按要求填写好竣工资料。

5.给水管和卫生器具连接后应作一次通水试验,试验前水龙头,阀门应全部关闭。试验时龙头、阀门根据需要逐渐开启由上至下检查,检查管道和卫生器具渗漏情况。

2) 、排水管道调试: (1)调试要求

对卫生器具进行清洗,对渗漏点进行补修,对排水不畅处进行处理,清除在室内装潢时施工中留下的管内异物。

检查管道畅通的通球试验。 检查管道渗漏的通水试验。

卫生器具盛水试验,确保器具不渗不漏。 地下室潜水泵测试液位自动控制装臵的可靠性

(2)调试方法

1.待卫生器具安装完毕后,对所有横管弯头及存水弯清扫口处进行清扫,并且用纸筋石灰水泥或水泥或橡皮作填料,将清扫口密封。

2.排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做通球试验,检查管道畅通情况,对于不畅通管道作出处理。

3.从各卫生器具排入清水,对系统进行清洗,对渗漏点进行补修对排水畅处进行处理,清除管内异物。

4.进行通球试验,球的规格取排水管道直径的3/4左右,球由上至下投入,注入一定水量于管内后,球应顺利流出。排水系统的排放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5.进行盛水试验,盛水量分别取:大、小便冲水槽不少于槽深的1/2;洗水槽不少于槽深的2/3;倒水池低池放满、高池不少于池深的1/3;水盘不少于盘深的2/3,马桶水箱按要求放足;洗脸盆、化验盆放至溢水处;浴缸不少于缸深的1/3。盛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

6.地下室潜水泵平稳地安放在集水坑的底部,检查潜水泵于排水管道之间的卡口是否联接牢固。液位控制器调整到设计要求的水位高度,并检查反应是否灵敏。检查阀门和止回阀是否严密,安装方向是否正确。自动控制箱拉上电源,集水坑注水,使其达到要求的水位,测试液位自动控制装臵的动作,并做好调试记录。

7.管道试水试验,专人检查渗漏情况。

在调试期间,派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地下室集水坑中的水及时排出室外,避免其他设备被浸没。

给排水系统的调试资料整理编制调试纪录:对通水,灌水,通球试验情况,均必须记录。、

3) 、各类泵的调试: a.进行主回路的校对,检查其接线的正确性及接线符合规范。 b.电机主回路的绝缘测试,做好测试记录,发现电机受潮要及时处理。

c.电机试运转二小时,测量其起动电流及运行电流,确认电动机转向,泵体的发热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4) 、消防系统水泵和给排水系统水泵电气控制系统: a.检查主回路接线是否正确和安全,二次回路控制的正确性,消火栓远程控制的可靠性。

b.检查双电源相互切换的功能,二次回路控制中水泵手动、自动控制功能、常、备用水泵故障换的功能,设备的过载热保护功能。

c.控制箱按钮、信号灯的工作状态,各种仪表工作状态。 d.回线的绝缘阻值测试并做好记录。

e.积极配合供货商或外商的机组调试,做好相关记录。

5) 、系统要求: 电气管线敷设完毕,穿线完毕。各种灯具接线完,各种开关面板接线完。管线经过绝缘电阻测试合格。配电箱安装完毕,且经过绝缘测试合格。线槽、桥架、电缆敷设完毕,电缆绝缘测试合格。配电箱、柜安装完毕,绝缘测试合格。

各种低压配电柜安装完毕,测试合格。

2、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 (1)调试要求:

1、测定系统总风量、风压及风机转速,将实测总风量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偏差值不应大于10%。

2、风管系统的漏风率应符合GB50243中4.2.5条规。

3、系统与风口的风量必须经过调整达到平衡,各风口风量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大于15%。

4、无负荷连续运转试验调整后,应使空气的各项参数在设计给定的范围内。

5、成品保护

A、通风空调机房的门、窗必须严密,应设专人值班,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B、风机、空调设备动力的开动、关闭,应配合电工操作,坚守工作岗位。 C、系统风量测试调整时,不应损坏风管保温层。调试完成后,应将测点截面处的保温层修复好,测孔应堵好,调节阀门固定好,划好标记以防变动。

D、自动调节系统的自控仪表元件,控制盘箱等应作特殊保护措施,以防电气自控元件丢失或损坏。

E、空调系统全部测定调整完毕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由使用单位运行启用,负责空调系统的成品保护。

(2)调试仪器仪表要求:

1、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鉴定文件。

2、严格执行质量法,不准在调试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仪器仪表。

3、必须了解各种常用测试仪表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严格掌握它们的使用和检验方法,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试。

4、综合效果测定时,所使用的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的级别。

5、搬运和使用仪器仪表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和撞击,不使用仪表时应放在专用工具仪表箱内,防潮防污秽等。

(3)主要仪表工具:

测量温度的仪表: WMY-01数字温度计 测量湿度的仪表: 272-A干湿温度计 测量风速的仪表: QDF-2热球式风速仪 测量风压的仪表: 0-250Pa膜合压力表 转速表: 转速表 声级仪: 声级仪

(4)作业条件:

1、通风空调系统必须安装完毕,运转调试之前会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全部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才能进行运转和调试。

2、通风空调系统运转所需用的水、电等,应具备使用条件,现场清理干净。

(5)调试工艺程序:

准备工作→通风空调系统运转调试前的检查→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测试→设备性能测定与调整→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资料整理编制交工调试报告

准备工作→空调自动调节系统控制线路的检查→调节器及检测仪表单体性能校验

→自动调节系统及检测仪表联动校验→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资料整理编制交工调试报告

(6)准备工作:

1、熟悉空调系统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风量、冷热负荷、恒温精度要求等,弄清送(回)风系统,供热和供冷系统、自动调节系统的全过程。

2、调试人员会同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深入现场,查清空调系统安装质量不合格的地方,查清施工与设计不符的地方,记录在缺陷明细表中,限期修改完。

3、备好调试所需的仪器仪表和必要工具,消除缺陷明细表中的各种毛病。电源、水源、冷、热源准备就绪后,即可按计划就绪运转和调试。

(7)通风空调系统运转前的检查:

1、核对通风机、电动机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2、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拧紧、减震台座是否平,皮带轮或联轴器是否找正。

3、检查轴承处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加注润滑油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检查电机及有接地要求的风机、风管接地线是否可靠。

5、检查风机调节阀门,开启应灵活、定位位臵可靠。

6、风机启动可连续运转,运转应不少于两个小时。

(8)空调水系统调试: 1) 、系统要求

空调水管一般用水冲洗,应连续进行。冲洗前应先将系统中的电动两通阀的前后阀门关闭,打开旁通阀后,进行系统水冲洗,把不应与管道冲洗的风机盘管、二通阀等与清洗的管道隔开。

室内空调水管道按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完毕,工作介质为液体的管道,一般应进行水冲洗。

水冲洗的排放管必须接入可靠通畅的排水管网,并保证排泄物畅通和安全。排放管的界面不应小于被冲管截面的60%。

冲洗用水采用市政水源,并启动空调水循环泵进行加压,确保达到一定流速。

水冲洗应以管内可能达到的最大流量或不小于1.5M/S流速进行。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则以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的透明度目测一致为合格。 管道系统的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后,调试运行前进行。

2) 、调试方法

关闭空调水上的所有控制阀门,特别检查风机盘管的旁通阀门是否关闭严密。

检查风机盘管上的放气阀是否完好。

首先接好水源,系统注满水后,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无渗漏后进行对支系统的注水,待支系统注满水,检查无渗漏后,进行设备的注水、放气、查漏工作,的调试需逐组进行。

启动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水泵,进行系统循环经8h运行正常后,开始进行热水循环,调整电动二通阀,使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要求。冷冻水调试待夏天有足够负荷时进行,方法与热水调试相雷同。

特别需要注意检查电动二通阀、过滤器、设备空调箱、阀门、放气阀等是否由渗漏现象,并做好记录和填写竣工资料。

(9)空调风系统调试: 1) 、通风空调外观检查要求

风管、管道和设备(通风机、制冷设备、消声器、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安装的正确性和牢固性。

风管联接处以及风管与设备或调节装臵的连接处是否有明显漏风现象。

各类调节装臵的制作安装是否正确牢固,调节灵活、操作方便。 各类通风机的皮带传动是否正确。 风管及静压箱内是否清洁、严密。

隔热层无断裂和松弛现象,外表面是否光滑平整。

2) 、通风空调联合调试前应先做好下列设备的单机试运转 各类通风机试运转前必须加上适度的润滑油,并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盘动叶轮,应无卡阻和摩擦情况,叶轮转动方向必须准确;滑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大于80℃。

3) 、通风空调工程的试运转

风口风量的测定:用热球风速仪在贴近风口处作定点测量或等速回转法测量风速,取定点法测得的风速取平均值,就为该点的风速,代入流量方程即为风口的实测风量。

在计算风口送风量时,由于风口送风口带有格栅或网格,其有效面积和外框相差较大,送出气流为紧缩现象,因此计算面积时应乘以0.7~1.0的修正系数,使计算风量更符合实际,而吸风口,则由于吸气作用范围较小,气流较均匀,只要靠近风口,测量结果一般较正确。

风口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偏差不大于10%。

系统风量的平衡:在风机风量风压测定、系统风量的全面测定(包括送、回风总风量、新风量、

一、二次回风量、排风量以及系统中各总、干、支风管风量风口风量、室内正压值等)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在全系统风量摸底基础上方可进行系统调整,使之达到系统风量的要求。

系统风量的平衡调整,可通过各类调节阀实现,利用新风,

一、二次风,风口处的百叶窗、风机及管道各部位的调节阀等进行调节。

4) 、调节方法如下:

A、流量等比分法:先从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为最远的分支系统,假设最远的支系统设为1,其次为2,以此类推)开始,根据支管的实测风量利用调节阀将其风量的比值L1`/L2`调整到与设计风量L1/L2的比值近似相等,即是使L1`/L2`≈L1/L2,再依次调整L3`/L4`≈L3/L

4、L5`/L6`≈L5/L6……最后调整到第一支管的风管段,使之前后比近似为1。(实际总风量近似于设计总风量) B、逐段调整法:调试方式从风机开始,将风机送风管先调整到大于设计风量的5%~10%,再调整靠近总管处的支管和最末端的两支管,使之依次接近设计风量,将不利环路调整平衡后,再调整中间支管,最后调整风机与第一支管间风管的总风量,使之接近设计风量。

通风空调房间的噪音测定,一般以房间中心离地高度1.2M处为测点,室内噪音的测定可用声级计,并以声压级A档为准,若所测噪音比环境噪音低10分贝以下时,可不作调整。

空调系统联动试运转时间不少于8h。

在无生产负荷下进行风机、风管与附件等全系统的联动试运转,其连续运转时间不少于2h。

通风空调系统的联合试运转情况均应做好记录,作为工程验收的技术资料之一。

(10)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测定与调整:

1、按工程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应标明风管尺寸,测点截面位臵,送(回)风口的位臵,同时标明设计风量、风速、截面面积及风口外框面积。

2、开风机前,将风道和风口本身的调节阀门,放在全开位臵。空气处理室中的各种调节门也应放在实际运行位臵。

3、开启风机进行测定与调整,先粗测总风量是否满足设计风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下步调试工作。

4、系统风量测定与调整,干管和支管的风量可用皮托管、微压计仪器进行测试。对送(回)风系统调整常用“流量等比分配法”或“基准风口调整法”等,从系统的最远最不利的环路开始,逐步调向通风机。

5、风口风量测试可用热电风速仪、叶轮风速仪或转杯风速仪,用定点法扩匀速移动法撤出平均风速,计算出风量。

6、系统风量调整平衡后,应达到:风口的风量、新风量、排风量、回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值不大于10%。 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近似等于总的送风量,或个送风量之和。总的送风量应略大于回风量与排风量之和。

(11)系统风量测试调整时应注意的问题:

1、测定点截面位臵选择应在气流比较均匀平稳的地方,一般选在产生局部阻力之后4~5倍管径(或风管长边尺寸)以及局部阻力之前约1.5~2倍管径(或风管长边尺寸)的直风管段上。

2、在矩形风管内测定平均风速时,应将风管测定截面划分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使其尽可能接近正方形,且每个小截面边长控制在200~250mm之间;在圆形风管内测定平均风速时,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应测量四个点。直径每200~300mm增加一个圆环。φ200mm以下至少分二环。

3、没有调节阀的风道,如果要调节风量,可在风道法兰处临时加插板进行调节,法兰调好后,插板留在其中并密封不漏。

(12)防排烟系统调试 1) 、调试过程:

1、主楼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四个正压送风系统,合用前室的常闭多页送风口,在模拟火灾时能按照消防控制信号打开。防烟楼梯间常开百页送风口的风压能保持50Pa,合用前室的常闭多页送风口风压能保持25Pa,

2、各系统送风管穿越机房及防火区域处防烟防火阀手动控制应正常,复位应正常,在模拟火灾时能按照消防控制信号开启、关闭正常。

3、排风机、排烟风机、消防正压送风机电气控制系统主回路接线正确和安全,二次回路控制的正确性,远程控制的可靠性。消防双电源相互切换的功能,二次回路控制中风机手动、自动控制功能、设备的过载热保护功能,与消防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控制箱按钮、信号灯的工作状态。

2) 、调试要求:

1.防排烟风机现场启、停运行应正常,且在启动后60秒内有效工作。 2.防排烟风机叶轮严禁与壳体碰擦。

3.防排烟风机试运转时叶轮旋转方向必须正确,经不少于2h运转后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35℃(?),最高温度不超过70℃(?);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40℃(?),最高不超过80℃。(见GB50243 P75)

三、消防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的调试 (1)、调试条件

1) 、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给水管道调试的条件:

1.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管网的试压已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强度试验为1.4Mpa,试验时间30min后管网压力下降不大于0.05 Mpa;管网的水压严密性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试验时间24h后管网压力下降不大于0.05 Mpa,且管网不渗不漏。

2.湿式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管网的清洗工作已完成,观察冲洗出水口的浊度,与进水口的水质基本一致,清澈透明,符合GB50261-96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

3.市政消防水源的两路供水的配套工程已结束。 4.消防给水的气压装臵的水位、气压已符合设计要求 5.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已充满水,阀门均无泄漏。

2) 、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管网试运行调试准备: 1.检查市政消防水源的两路供水的管网的压力表显示情况。 2.湿式报警阀组阁部件的开关按不同要求已处在临警状态。 3.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泵、喷淋泵应在5秒钟以内投入正常运行。

4.以备用电源切换时,消防泵、喷淋泵应在90秒钟以内投入正常运行。 5.模拟设计启动条件,稳压泵应立即启动。当达到设计压力时,稳压泵应自动停止运行。

6.湿式报警阀组在其试水装臵出放水,报警阀应及时动作,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信号。水流指示器应输出报警电信号,压力开关迎接通电路报警并应启动喷淋泵。

7.泵房现场启动、停止消防泵运行正常。

8.启动消火栓箱内的远程启动按钮,主泵正常运行,稳定加压。 9.自动控制状态,主泵运行发生故障时,备用泵应能自动启动加压。

(2)、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调试步骤: 1) 、消防水泵房:

1.分别开启消防泵房设臵的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灯应符合设计要求

2.工作泵、备用泵出水管上的泄压阀、信号阀动作正常。出水管上的闸阀应锁定在常开位臵。

3.开启消防泵放水管的排放水池的排水设备动作正常,水池液位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消防水泵:

1.分别手动状态开启喷淋泵,喷淋泵能运行正常,管网水压及时达到设计要求

2.分别开启系统的末端试水装臵,用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电信号启动喷淋泵。

3. 将转换开关切换在自动状态下,打开喷淋泵出水管上的试验放水阀,喷淋泵能启动正常;关掉主电源,进行主、备电源切换。 4. 将转换开关切换在自动状态下,喷淋主泵运行,人为设臵故障,进行喷淋备用泵自动切换运行。 3) 、消防喷淋管网:

1.分别进行对系统最末端、每一分区末端或每一层系统末端设臵的试水装臵进行调试。

2.检查管网不同部位安装的报警阀、闸阀、止回阀、减压阀、电磁阀、信号阀、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

3.检查管网的排水装臵与排水管是否符合要求。

4.消防结合器出供水,管网压力上升,压力表水压显示正常。 5.消防结合器试水后,止回阀关闭无水流出。

4) 、喷淋报警阀组:

1.打开放水试验阀,测试管网的流量、压力。

2.检查水力警铃设臵的位臵是否正确,测试时水力警铃出压力应不低于0.05 Mpa.距水力警铃3米远处警铃声强度不低于70dB。

5) 、系统进行模拟灭火功能调试

1.将转换开关切换在自动状态下,开启系统的末端试水装臵。 2.报警阀动作,警铃鸣响。

3.水流指示器动作,消控中心有信号显示。

4.压力开关动作,信号阀开启,消控中心有信号显示。 5.喷淋水泵启动,消控中心有信号显示。 6.管网压力上升,压力表水压显示正常。

6) 、喷淋系统调试要求:

1. 喷淋系统的流量、压力包括屋顶水箱、动力、控制功能均符合设计要求。

2.在系统临警状态下,静水压力应满足报警阀组初始状态工作压力要求,最不利点压力不小于相应的喷头工作压力0.05 Mpa。

3. 在系统水泵运行时,报警阀出模拟放水,最不利点的水压应不小于0.05 Mpa,但水泵工作时,管网最高压力不得高于0.8 Mpa。

4.水泵房现场启、停喷淋水泵,运行正常。

5.喷淋系统的末端放水,模拟喷头动作,系统压力值低于设定值或报警阀出水腔压力小于进水腔压力时,湿式报警阀动作,水力警铃鸣响,喷淋主泵运行,并稳定加压。

6.自动控制状态,主泵运行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能自动启动加压。

(3)消火栓系统的调试步骤: 1) 、消防水泵房:

1.分别开启消防泵房设臵的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灯应符合设计要求

2.工作泵、备用泵出水管上的泄压阀、信号阀动作正常。出水管上的闸阀应锁定在常开位臵。

3.开启消防泵放水管的排放水池的排水设备动作正常,水池液位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消防水泵:

1.分别手动状态开启消防泵,泵能运行正常,管网水压及时达到设计要求

2. 将转换开关切换在自动状态下,打开远程控制启动按钮泵能启动正常;关掉主电源,进行主、备电源切换。

3. 分别开启系统的远程控制启动按钮电控享有电信号反馈,启动喷淋泵。

4. 将转换开关切换在自动状态下,消防主泵运行,人为设臵故障,进行消防备用泵自动切换运行。 3) 、消防管网:

1.对系统最末端试验消火栓压力表指示状态,检查试验消火栓充实水柱的高度。

2.消防结合器出供水,管网压力上升,压力表水压显示正常。 3.消防结合器试水后,止回阀关闭无水流出。

4) 、系统进行模拟灭火功能调试

1.将转换开关切换在自动状态下,开启系统的远程控制启动按钮。消防水泵能自动启动。

5) 、消火栓系统调试要求:

1.系统的流量、压力动力、控制功能均符合设计要求。

2.在系统临警状态下,静水压力不得高于0.6 Mpa。,最不利点压力不小于0.2 Mpa。

3.消火栓模拟放水,最不利点的水压应不小于0.07 Mpa,但水泵工作时,管网最高压力不得高于0.8 Mpa。

4.水泵房现场启、停消防水泵,运行正常。

5.自动控制状态,主泵运行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能自动启动加压。

第6篇: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

摘 要 结合广州地铁

1、2号线工程经验,对地铁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种条件下的切换方案设计进行探讨,包括隧道间小区切换、换乘站的上下层切换、站内和站外切换、隧道和地面切换等。 关键词 地铁 移动通信 切换 基站

为了实现地铁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必须在地铁内部建立专门的无线信号覆盖系统,由于存在多个基站来实现对地铁的信号覆盖,同时,移动用户经常是在移动的列车中或地铁出入口通信,因此,必然存在切换问题,下面结合广州地铁

1、2号线的工程经验,对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方案设计进行探讨。1 切换的概念

切换是指在蜂窝系统中,移动台从一个信道或基站切换到另一个信道或基站的过程。这种切换操作过程不仅要识别新基站,还要将话音和信令信号分派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在小区内分配空闲信道时,用户的切换请求优于用户初始呼叫请求。切换是在不被用户察觉的情况下实现这个过程的,且一旦切换完成,移动台不应立即再切换。切换发生的门限值是在系统安装时进行初调的,且初始参数设置取决于系统性能要求,不能随意改变。切换的目的就是维持高质量的信号质量、平衡小区之间的业务量及恢复出现故障的控制信道,切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信号质量切换

当基站接收到的移动台信号电平低于预分配门限值时就开始进行切换过程,服务基站通知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请求邻近所有其他小区,以便确定可最佳接收移动台信号的某小区,然后就把新的信道号通知给服务基站,以便移动台进行切换。

2)业务量平衡切换

本切换方式主要是为了平衡不同小区之间的负荷,以使每个小区不会出现过载现象。当相邻小区间重叠范围很大时,负载平衡是最有效的,这种平衡的实现可用“引导切换”技术来完成。

3)控制信道出现故障切换

在控制信道出现故障,此时可用一个话音信道作为备份控制信道。该特性设计的系统在控制信道出现故障时,如果移动台正在使用原指定的备份控制信道通话,则此时要求移动台切换到另一个话音信道工作,由故障引起切换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此信道释放话音业务而准备控制信道。

切换的种类主要有小区内切换、基站控制器(BSC)内切换、移动交换中心(MSC)内切换、移动交换中心(MSC)间切换、网络间切换等。

在数字蜂窝系统中,是否切换是由移动台来辅助完成的。在移动台辅助切换中,每个移动台监测根据周围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无线测量,包括测量功率、距离和话音质量,这三个指标决定切换的门限。无线测量结果通过信令信道报告给基站子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经过预处理后传送给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对综合功率、距离和话音质量进行计算且与切换门限值进行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切换。

数字蜂窝系统中的切换有时也称为硬切换。但在CDMA蜂窝系统中,由于不用按信道化的无线系统那样在切换期间分配一个不同的无线信道,扩频通信用户在每个小区里都共享相同的信道。因此,切换并不意味着所分配信道上的物理改变,而是由不同的基站来处理无线通信任务。通过同时估算多个相邻基站接收到的同一个用户的信号,MSC能够及时判断出任何时刻用户信号的最佳情况。

从不同基站接收到的瞬时信号中进行选择的处理称为软处理。软切换与硬切换的差别在于:硬切换需要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在一指定时间内与新基站取得联系;而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与一个新基站通信时,并不需要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2 地铁移动通信切换方案考虑

地铁站内的切换形式一般是信号质量切换,多数为MSC内切换,其类型主要有隧道间小区切换、换乘站上下层切换、站内和站外切换、隧道和地面切换等。2·1 隧道间小区切换

地铁内移动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全部在地下,而且大部分在隧道里面。这样一来,在隧道里面,在运行的车辆上保证越区切换的顺利进行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地铁隧道区间是链状覆盖网,一般基站(BTS)频率复用都采用隔站复用,因此列车行进方向的切换(本小区与邻小区)位于区间中部,而此时列车的车速也达到最高,同时列车又是金属外壳,这些都给切换带来了困难。由于隧道是地下一个封闭的圆柱形空间,隧道效应使高频信号衰减很快,为了保证隧道内的信号均匀分布,隧道内都使用漏泄同轴电缆(LCX)。

为了保证移动通信可通率大于等于98%,保证切换顺利进行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正确设计场强的覆盖,或者说,在系统场强覆盖设计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选用系统及设备的参数。

(1)在漏泄电缆场强覆盖区段,为满足无线通信覆盖可通率大于等于98%的系统要求,首先应正确选用漏泄电缆的95%接收概率的耦合损耗值(因为厂家提供的产品指标只有95%接收概率的耦合损耗值),该值与漏泄电缆LCX型号及频段有关(50%接收概率耦合损耗值与95%接收概率耦合损耗值相差3~14dB),然后再加一定的余量(对应于可通率98%,系统场强余量应再增加1.4dB)。具体计算如下[1]:

式中,P{x≥Pmin}为接收信号大于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Pmin的通信概率,Md为通信概率为98%时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中值信号电平,σ为位置分布和时间分布的标准偏差[2]。由式(1)可得

Pmin+2.05×7.5=Pmin+15.4dB

其中,σ为7.5dB(900MHz城市、混合路径标准偏差)。

由此可见,为满足98%的时间、地点通信概率,系统余量,应在50%的概率上增加15.4dB;与为满足95%的时间、地点通信概率,系统余量应增加14dB,相差1.4dB。故在漏泄电缆覆盖区段,为达到98%的时间、地点概率,系统余量应在95%概率值下再增加1.4dB。此理论数据值与在深圳地铁竹子林隧道实测的漏泄电缆95%与98%接收概率耦合损耗差值(0.8~2.3dB)非常接近。

还有一个工程措施,即让区间中点的漏泄电缆LCX联通,使两边基站来的信号尽量形成较多的重叠区,保证在列车高速运行下的切换顺利进行。

由于在设计中保证了98%以上区域各信号的最弱电平为-80dB(m),保证了切换时不会因为信号变化太快造成掉话。还有一个工程措施,即让区间中点的漏泄电缆LCX联通,使两边基站来的信号尽量形成较多的重叠区,当列车高速运行经过隧道中段时,原小区信号逐渐减弱,切入小区的信号逐渐增强,没有信号突然消失的情况,避免了移动台因为切换时间不足造成掉话。通过在网络中设置相应参数,将各隧道的覆盖场强调整到合适的水平,可以使切换更加平滑。

一般情况下小区间进行正常切换需要6~10s时间,对于切换区应满足12s切换的最低要求,而列车在隧道中段最高速度为80km/h,12s内行进的距离为

在理想情况下,本小区与相邻小区的信号在LCX中传输损耗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场强衰减特性曲线相对于它们的交点是对称的,所以LCX的越区切换损耗余量可由本小区与相邻小区各负担一半,即1/2×267m=133m。对应于LCX传输损耗24dB/km,越区切换损耗余量为24×(1/1000)×133=3.1dB,参见图1。

所以,要保证隧道中的切换区长度超过266.7m。根据漏缆指标计算得知:900MHz信号在133m的漏缆中共衰减3.1dB,所以在最坏情况下原小区的900MHz信号将衰减到-80-3.1=-83.1dB(m),将驶入小区的900MHz信号强度增强到-80+3.1=-76.9dB(m),所以信号强度相差超过6dB,可保证通过场强比较的方式进行切换。2·2 换乘站切换

对于天线的配置,换乘站应统一规划信号切换区域,如换乘站是一次建成的,则尽量考虑用一个基站的信号来完成覆盖;如因工期或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在一个基站范围内来完成信号覆盖的,则需在可能情况下,做出优化方案:①尽量减少重叠区域;②尽量减少短时间切换区域;③重叠区效应影响下的乒乓切换尽量安排在相对宽敞的区域,以尽量避免多径影响下的乒乓切换。

在广州地铁公园前地铁站,是

1、2号线的换乘站,1号线站厅部分在1999年就投入使用,2号线站厅部分在2003年才投入使用,因此在站厅就需要1号线和2号线基站的信号才能完成覆盖。在工程设计中,考虑了以上的重点,如尽量减少重叠区域等,实现了各个区域的平滑切换。2·3 车站出入口切换

(1)交叠区保证:车站出入口附近一定要设置天线,使站厅信号与站外信号的交叠区尽量在出入口通道附近。

(2)梯度/平滑性的保证:出入口附近站内信号的梯度及平滑性容易保证;站外信号的梯度及平滑性受多径效应及地面多个基站天线的覆盖规划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有问题应与运营商共同协调解决。

在广州地铁2号线的个别车站,虽然在出入口附近布置了天线,但在出站时仍然无法实现与站外基站的正常切换,后经与运营商协调,通过其网络优化解决了切换问题。2·4 隧道与地面切换

隧道与地面切换情况如图2所示,要保证有足够的信号交叠区,可采用以下措施:

(1)延长LCX方式或洞口设置定向天线(延长洞内信号,使交叠区向外);

(2)设置直放站方式(延长洞内信号,使交叠区向外);

(3)隧道引入地面信号,使交叠区向内,由于各运营商地面基站设置的不同、向隧道引入地面信号实现起来相对复杂。

延长LCX、设置隧道口直放站方式均要注意,延长区域应足够长,使地面到隧道切换交叠区选择在一个稳定区域内。如果相邻地面车站需要覆盖,就可使其信号向隧道方向延伸,取得切换信号的“优势锁定”。实施中应兼顾上、下行行车方向,并与运营商做好切换规划的配合。在广州地铁1号线坑口地面站与花地湾站隧道入口处,场强覆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将覆盖区域向外增加100m左右,避免了初期进出隧道时经常出现的掉线现象。

3 结语

为保证在隧道内无线信号的顺利切换,应保证98%以上区域各信号的最弱电平为-80dBm,同时让区间中点的漏泄电缆LCX联通,使两边基站来的信号尽量形成较多的重叠区。换乘站应尽量减少重叠区域及短时间切换区域,重叠区效应影响下的乒乓切换应尽量安排在相对宽敞的区域,以尽量避免多径影响下的乒乓切换。车站出入口应保证交叠区及信号的梯度/平滑性,隧道与地面应保证有足够的信号交叠区。

通过以上切换方案考虑,就能保证在地铁站内移动通信的顺利切换,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及连续性。 参考文献[1]杨留清,张闽申,徐菊英.数字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2]郭梯云,邬国扬,张厥盛.移动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3]竺南直,肖辉,刘景波.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龚小聪.地铁移动电话引入系统设计探讨[J].地铁与轻轨,2002(1).[5]徐华林,马建萍.地铁中漏泄同轴电缆的选择和配置[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1).

第7篇:空调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青岛市某体育馆空调系统设计 姓 名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 级 2008级02班 学 号 20082315 指导教师 2012年 3 月 27 日

一、选题依据 1.依据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体育运动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设施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运动、比赛为一体的高级体育运动建筑也层出不穷。 体育建筑的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对观众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1。因此体育建筑设施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卫生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体育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体育馆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的大中运动地点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节装置。 体育建筑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 2意义 由于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为体育活动场所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 因此为体育馆设计安装合适的空调系统是必要的不论是在炎炎夏季还是凛冽寒冬都能够保证观众舒适的观看比赛亦或是能够是运动员舒适的比赛或是休息。

二、分类及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 1空调系统发展 1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 4.冷剂系统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 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直流式混合式一次回风 二次回风 2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 风柜 风机盘管等等3 . 3中央空调系统优点 经济节能主机由微电脑控制每个区间末端风机盘管可自行调节温度区间无人时可关闭系统根据实际负荷做自动化运行开机计费不开机不计费有效节约能源和运行费用。 环保主机采用水源热泵型机组电制冷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污整个系统为密闭式管路系统可避免霉菌灰尘等杂质对系统的污染使环境清新优美特别适于高档别墅、高级公寓与写字楼的使用。 节约空间主机体积小巧不设机房无需占用设备层减少公用设施 和土建投资室内末端暗藏在吊顶内极易配合屋内装修。 个性化中央空调系统以区间为单元满足用户不同区间需求室内末端安装采用暗藏方式不影响室内的审美观不占据室内空间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简化管理于采用不同区间单独控制系统为用户所有产权关系明确可简化空调设施管理。 提升档次中央空调主机可以避免破坏楼体的整体外观使用户充分享受高档综合环境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及量贩档次。 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 2概况综述 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来看从八十年代起变风量空调系统已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建筑中出现近期在西方国家中国内目前常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已不允许在办公大楼中使用因为该系统无法解决房间的全面通风问题。同时国内常用的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更无法解决内区房间冬季制冷问题。欧洲一些国家更是对建筑物内的空气品质进行检测如果被定为“病态建筑”该大楼将不允许使用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队室内环境的要求标准及室内环保的重要性。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一种全空气系统它是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室内温度的。变风量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室内的空气品质又达到节能的目的是目前发达国家在办公大楼及公共商业建筑中普通采用的系统。 在国内由于变风量系统在国内还没有真正使用起来国内的工程师对系统的运行经验及设计经验不丰富考虑不到很多细节另外国内的自控设计更多的依赖于设备厂家而设计院队厂家的产品使用情况不熟这样一来无法真正校核配电。自控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是造成变风量系统运行发生问题的关键。 因此如何能够为客户设计安装一套健康环保的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应该是每一位设计人员、开发商都应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在增强客户在使用时将会更加实际的关注自身的舒适与健康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豪华。 因此对建筑物内应采用何种空调系统应着重考虑它的先进性和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本设计在考虑充分使用眼下比较常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外还会对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涉及、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暖通空调制图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编.《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编.《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公安部 主编.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6陆耀庆 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二版. 7. 陆亚俊 主编. 《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二版. 8. 彦启森 主编.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四版. 9. 国家公安部 主编.《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主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三、研究方案 体育运动建筑有着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特点。 本项目是一座体育运动建筑地处于青岛市共四层。 其中一层为一个综合服务场所主要结构包括训练馆检录大厅器材库接见大厅贵宾室新闻发布中心记者及保安办公室电台播音机房设备机房变电室消控室等等。 因此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可以设置在一层。

二、三层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结构是观众坐席主席台储藏间小卖部等等在主席台的两边各有一个观众通道另外在四个拐角各有一个观众通道这样在很大度上方便了观众进出体育馆的速度不仅节约了观众时间而且减小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险性在座位的最下面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座椅在无残疾人观众时此排活动座椅仍然可以拉开这更体现出了场馆设计的人性化 传统建筑暖通技术的已相当广泛且产品种类繁多。随着产品本身功能的复杂化及人们对办公环境、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暖通技术已经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在本次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讲述了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的计算空调方式的选择和系统分区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与计算水系统的管路计算等。 本设计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主要采用水冷式机组而关于通风方案的选择视情况而定主要选用新风新风回风或是风机盘管通风。

四、进程计划

1、熟悉图纸明确设计任务收集资料 3月26日—3月31日

2、夏季冷负荷计算 4月1日—4月6日

3、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 4月7日—4月10日

4、风量的计算 4月11日—4月16日

5、空气处理设备及风机的选型计算 4月17日—4月24日

6、通风计算 4月25日—4月30日

7、冷水机组选型计算 5月1日—5月3日

8、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及 冷凝水管的水利计算 5月4日—5月8日

9、泵及冷却塔的选型计算 5月9日—5月12日

10、水质处理设备及其它管件 的选型计算 5月13日—5月18日

11、整理计算说明书 5月19日—5月26日

12、空调平面图绘制 5月27日—5月30日

13、制冷机房平面图绘制 5月31日—6月3日

14、答辩

五、导师评语 年 月 日

第8篇:制冷空调设计仿真计算系统

作者简介:制冷工程师,在国内知名企业从事制冷研究工作,对暖通空调、制冷机械、冷库、汽车空调、冷藏车机组、低温冷冻机组有丰富的实际开发经验,在大量的实际开发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总结了现代制冷设计上的问题和实际过程中的困难,本着节省实验费用和加快产品开发的原则,开发了制冷空调综合设计系统。

经过作者七年的连续开发,现在制冷空调综合设计系统已基本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分系统:

一、制冷设计系统

二、汽车空调设计系统

三、冷藏车机组设计系统

四、冷库计算系统

五、暖通空调设计系统

六、暖通造价系统

七、物性参数

八、表冷器计算和负荷计算

九、制冷空调故障查询系统

为了能够分享软件成果,让更多的设计者从繁重的计算过程中解脱出来,现在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综合设计系统

自带浏览器,可以联网和不联网情况下显示公司网站,方便和客户交谈时及时提供公司产品和公司信息。

2、功能菜单介绍

3、制冷设计系统

主要包括:多种制冷剂循环分析,多种换热器的冷凝和蒸发设计和校核计算,膨胀阀、储液器、制冷剂充灌量、毛细管长度等计算。计算精度经过实际产品检验,符合工程需要。 包括以下换热器:管片冷凝器、管带冷凝器、平行流冷凝器、管片蒸发器、管带蒸发器、层叠蒸发器、同轴螺旋波纹管冷凝器、同轴DAE管ABS冷凝器、同轴DAE管ABS蒸发器、内螺纹套管冷凝器、内螺纹套管蒸发器、内螺纹套管水水换热器、干式壳管冷凝器、满液式壳管蒸发器、蒸发式冷凝器。

4、实际仿真应用,模拟丹佛斯涡旋压缩机,膨胀阀和两器的匹配。包含SM/SZ全系列压缩机和TDEXB系列膨胀阀,制冷剂充灌量和管路。

5、汽车空调系统

主要包含汽车负荷计算,134a制冷剂循环分析,管片、管带、平行流等换热器设计校核计算,膨胀阀和储液罐计算,制冷剂充灌量计算。

6、冷藏车机组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R404A制冷剂循环计算,管片、管带、平行流冷凝器设计校核计算,驾驶室蒸发器、冷藏室蒸发器设计校核计算,一拖二,串并联计算。

7、故障查询系统

主要包含了目前制冷和空调系统的几乎所有的故障,统一数据库,携带方便,可以省去带着很厚的手册。本系统是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参考了大量文献手册和多家公司的服务手册。包含制冷系统常见故障、螺杆热泵常见故障、离心机常见故障、集中式空调常见故障、风盘常见故障、分体式空调常见故障、氟氨冷库常见故障等。最终目标是满足制冷空调专业所有维修的需要。

8、房间负荷计算

主要包括:墙面、屋顶、窗体、户间、门、人体、电器、食物等逐时负荷计算,和全国气象参数。

9、造价系统

主要包括建筑、园林、安装、市政、装修等定额;本系统可以满足建筑上的各种需要,在功能上可以和市面上的商业造价软件媲美,本系统开发的重点是暖通空调工程造价预算,当然也完全满足其他建筑类型的需要。自建材料和主设备库,以及包含作者实际工程时添加的很多市场价。一键输出和打印,做到人性化,记忆功能,保证系统非法关闭时,预算数据不丢失。

10、电话查询系统

方便查询和记录你的客户情况,不会因为时间变长,而记不清客户。

11、负荷估算,非常方便快速的计算出空调负荷。

12、洗浴中心,热水池散热量计算,计算大池的补水量。

13、冷库铝排、毛细管网计算

14、表冷器计算,包含了目前市面上的多种形式的表冷器,设计和校核计算,计算参数详细

15、热水加热器计算

16、蒸汽加热器计算

17、制冷剂物性,包含目前市面上的多种制冷剂

18、除湿用盐溶液物性,经过精度校核,方便准确,可以带入系统计算。

19、湿空气物性,可以计算各参数点,以及混合计算。

20、电器运行仿真,可以模拟电气的运行和接线问题。

由于本系统功能太多,设计到制冷暖通空调的各个方面,部件选型以后的菜单内容不再列出,如果你有需要可以看菜单目录,作者注重等价交换原则,如果你有较好的软件,可以相互交换源码,另外,如果你是玩品爱好者,也可以用好玩的玩品交换。本软件希望和软件高手合作,作者希望能融合到三维设计里面,做成设计计算一体,区别于鸿业、浩辰等暖通软件,作者希望做成工业版,不是工程版。也希望有软件公司购买源码,以保证作者能够持续开发,不管你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你想得到本软件的全部或部分,应用程序或源码,请联系作者。

QQ:1323358225

第9篇:地铁施工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光,冯雪春

(葫芦岛市测绘地理信息局,辽宁 葫芦岛 12500)

摘要:通过对目前地铁施工阶段沉降数据的管理与预测方法的分析和了解,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对数据的专业化、智能化的管理,并且应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对沉降数据进行后期的预测,通过严谨的程序设计,实现相关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地铁;沉降监测;系统设计

1.前言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为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人身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就现阶段而言,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监测项目多,数据格式多,监测数据接触人员多,存在诸多对监测数据管理的混乱问题;同时,在监测数据也存在数据共享不及时,监测数据预报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监测数据的短期预测精度有限,对未来形变趋势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安全。因此,设计一个集数据处理,管理和预测分析于一体的系统显得十分重要。

2 系统需求

2.1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数据的进行短期、准确的预测,这是系统的核心功能;系统还应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包括手动录入和导入已有文件)、数据存储(建立专门的数据文件)、数据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粗差检验、危险值预警、平差等)、生成监测报表(建立数据的日报、周报等并附有工程信息)、生成沉降曲线图(包括沉降速率图和累积沉降图)、实现简易的监测点位图(相对点位图)等功能。 2.2 系统性能需求

(1) 系统稳定性高,应能在正常情况下,保证系统所有功能都能正常使用;在非正常情况下,尽可能保证部分功能正常使用;

(2) 系统对电脑硬件要求低,在施工现场上任何硬件水平的电脑上都能运行,使系统具有广泛的硬件适用性;

(3) 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要求低,在施工现场并不能所有电脑都安装了VC2008++等基础支持性软件,因此,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4) 系统应具有一定安全性,由于系统内部可能载有国家保密级数据,因此应能避免操作系统漏洞给本系统造成影响。

3 系统总体设计

按照上文所说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地铁施工阶段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将是一个界面友好、简单易操作、能够生成图形化,同时又能够显示相对点位,基于这些需求,本文在综合考虑了所有的编程语言后,相对比而言,C#语言和Matlab语言以及使用ArcGIS Engine的相关模块能够符合系统需求。

“地铁施工阶段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是一个全方位、流程化的数据处理系统,为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将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计算、数据预测三大部分,从原始数据导入(录入)为开始,数据分析与预测为过程,生成监测数据报表为终止,其中包含数据建档、粗差剔除、简易平差、危险值警示、各种沉降数据示意图、累积沉降曲线图等等功能。系统总设计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总体设计图

Fig.3.1 Overall System Design Drawing 4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计算、数据预测。 4. 1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数据管理做为数据的载体,贯穿于整个系统之中,通过施工测量员提供的资料和意见,针对数据管理模块具体化如下图4.1, 其流程包括数据录入、建立数据档案、数据分析以及生成最后的监测报表。

图4.1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图

Fig. 4.1 Data Management Module Design Drawing 4. 2 数据分析与计算模块设计

数据分析与计算是“地铁施工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分析能力的强弱决定系统的实际应用等级水平,这个模块包含计算和分析,沉降监测数据的计算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其目的是根据相应的规范求出精度评定的相关参数;而分析则主要体现在粗差剔除的方法上,根据一期的沉降数据的数据量,对粗差剔除的理论方法宜采用格拉布斯准则进行判别,并警示显示。具体模块设计见下图4.2

图4.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图

Fig. 4.2 The Data Processing Module Design Drawing 4.3 数据预测模块设计

数据预测模块是“地铁施工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预测精度的高低决定着下一步的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工程进度,因此,数据预测模块要求主要有两个:首先,算法预测精度高,能够保障施工技术要求;其次,程序对数据质量要求要低,任何数据类型、数据量大小,都能准确预测。由于地铁施工阶段,工期紧张,因此,短期对数据预测能力要求较高,对长期数据预测能够保障总体趋势即可。

在导入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后,首先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分析,使数据的特性能够识别在时间序列当中,通过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确定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参数,通过对残差的对比分析,选择适当的小波基,利用分层阈值小波去噪,消去噪声,最后使用指数平滑法对数据实现预测,并生成预测曲线和计算出预测值。具体设计运行流程,见下图4.3。

Fig. 4.3

4.3 数据预测模块设计图

Data Prediction Module Design Drawing

图 5 地铁施工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功能实现

5.1 系统主界面及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图5.1 系统登录界面 Fig. 5.1 System Login Screen 图5.1为该系统的登录界面,用户通过输入账号、密码方可登录成功,密码和账号为授权方授予,除此之外无权限修改,并且账号、密码实行二级授权,低等级授权能够使用大部分系统功能,高等级授权能够使用包括数据修改等全部功能。输入账号、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系统将进入主界面,如图5.2。

图5.2 系统主界面 Fig. 5.2 System Main Screen 图5.2为系统主界面,主界面大致分为三个区:数据操作区、图形显示区、数据显示区。

在系统的数据录入方面,其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仪器生成的数据文件,比如excel格式、dat格式等;另一种是手动录入数据,这种方式适用于现场人为记录数据,现场计算的状况,其界面如下图5.3。

图5.3 键入数据界面 Fig. 5.3 Type Data Screen 5.2 数据处理实现

数据处理模块是“地铁施工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系统中创建“数据管理”模块(如图5.4),实现粗差剔除、平差计算、收敛测量计算等常用、实用的功能。

图5.4 数据管理选项卡 Fig. 5.4 Data Management Tab 这里以粗差剔除为例,做简要说明。 粗差探测是数据处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较大的粗差能够影响数据以及之后的平差精度,并且能够在数据预测降低预测精度,因此必须将粗差探测,并选择剔除掉。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粗差剔除的四种方法,沉降监测数据多集中在30期到100期数据,因此,本文选择格罗布斯准则,并且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选定监测点,单击“粗差剔除”,如有粗差,数据底色将为红色,如果超出安全施工的每日警戒值,底色见为黄色,见图5.5所示。

图5.5 粗差剔除界面

Fig. 5.5 Gross Error Elimination Screen 5.3 图形绘制实现

在“数据操作区”下方的选项卡中,除了“基本信息”还有“数值分析”,里面可以选择多种绘制多种曲线示意图,曲线类型大致分为3种:累计沉降曲线、沉降示意曲线以及监测点点位图,要说明的是收敛监测也属于单一变量的,其预测方式及方法与沉降监测一致。下图5.6为期沉降量示意图,图5.7为累计沉降量示意图。

图5.6 期沉降量示意图

图5.7 监测点沉降示意图

Fig. 5.6 Period Settlement Diagram

Fig. 5.7 Monitoring Points Sedimentation

Diagram 6 小结

本文实现“地铁施工沉降监测与预报”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为每一个模块设计了相应的界面,实现了各模块间、开发语言间的数据传递;通过计算机语言的编写,实现了数据计算、粗差探测计等功能,尤其是在数据预测方面,将前文实验分析的结果实现在系统之中,使研究实现了实际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荣明. 城市地铁施工测量安全及安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以西安地铁

1、2号线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易志强.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挖掘及其变形预测[D]. 长沙理工大学,2011. [3] 熊艳艳,吴先球. 粗大误差四种判别准则的比较和应用[J]. 大学物理实验,2010,23(1):66-68. [4] 林勋. 时间序列分析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D]. 吉林大学,2005. [5] 王燕.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葛哲学,沙威. 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R2007实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董长虹,高志,余啸海. Matlab小波分析工具箱原理与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8] 张秀梅. 基于小波消噪的时序分析法在变形检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 东南大学,2009. [9] 王旭,刘文生等. 一种改进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研究[J]. 测绘科学,2011,36(5):179-180. [10] 王宜军.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预报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西南交通大学,2011. [11] 张倩,占君等.详解MATLAB图像函数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光(1957-),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市测量,变形监测工作。 电子邮箱:18944230@qq.com

上一篇:教育事业统计软件下一篇:文化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