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丢掉的传家宝

2023-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不可丢掉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传家宝,奢侈浪费不可为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广大官兵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的说来,“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观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对奉献与索取、劳动与享受等这些曾经引起全社会普遍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也越来越使广大官兵懂得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没有艰苦的劳动,就没有理想中的享受;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幸福的明天。因此,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享乐主义,理当成为每个革命军人所崇尚的美德。而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抵制“酒绿灯红”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首先必须深刻认识享乐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决不能让贪图享乐的思想在革命军人中间滋生和蔓延。

一、贪图享乐思想是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人生追求 享乐,就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得到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欢乐。马克思主义并不主张排斥一切物质享受和精神欢乐的禁欲主义,相反认为广大人民群众都应当有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必须尊重和满足人们通过正当手段并建立在辛勤劳动基础上的有节制的享乐,这是其一。其二,马克思主义主张享受与创造是统一的,创造是享受的前提和基础,享受是创造的结果,而且是为了进行更大、更好的创造。

贪图享乐则不同,这种思想和行为是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表现。享乐主义是一种主张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快乐、以求乐避苦为道德行为标准的剥削阶级人生观。享乐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全部意义就是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它以追求个人享受和幸福为惟一生活内容,全然不去履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根本不管手段是否正当,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快乐作为自己享乐的代价。它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为了满足极少数剥削阶级追求享乐、奢侈无度的欲望而产生的,是剥削阶级的人生目的和全部生活内容。正是因为如此,享乐主义赤裸裸地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纵欲主义,因而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首先,享乐主义将人的低层次需要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合理的、正当的,但是人的物质享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决不是生活的全部。正如雷锋所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个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的人,或沉湎于物质生活享受、缺乏高尚情操和丰富精神生活的人,必然会产生精神的苦闷、空虚乃至绝望,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其次,享乐主义肆意割裂创造与享受的联系,丧失了人的本性。就整个社会而言,劳动与创造是人类财富的源泉,有了劳动创造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才有人的享受。而享乐主义恰恰不能正视这

一点,它把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全部内容,只讲索取和享受,不讲奉献和创造。享乐主义者玩物丧志,沉湎于酒色,沦落为赌徒、食客、酒鬼,萎靡不振,怪嗜成癖,身心颓废,失去了一切创造能力。所以说享乐主义“使人不做一点正事,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丢掉人的本性”。再次,享乐主义者的幸福欢乐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痛苦的基础上,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人有享乐的愿望是一回事,能否享乐,如何享乐,都将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用于享乐的生活资料、享乐时间和享乐能力,取决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在私有制度下,只有剥削阶级才有享乐的权利,因为他们剥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和享受权利,其享乐是以牺牲他人的应有幸福和正当权利为前提的。因为有了私有制、有了剥削阶级、有了不劳而获,享乐主义者肆意将社会财富当做自我贪婪的虏获物,毫无节制地挥霍浪费,放荡无度地追逐物欲,侵扰社会秩序,腐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道德,毒害人们心灵,造成家庭矛盾,滋生社会腐败,甚至将人引上违法犯罪道路。更为严重的是,享乐主义鼓吹尽情纵欲,这不仅使社会普遍堕落,而且那种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的病态享乐、畸形享乐、炫耀性享乐、攀比享乐,既使大量的社会财富白白浪费,也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严重影响了生产力,延缓了社会的发展。总而言之,享乐至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

观是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人生追求。

二、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条件。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如何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这是每一个革命军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跨世纪的革命军人,熟知艰苦奋斗的意义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远远不够,必须把这种.意识化为自觉行为,在训练、工作、学习、执勤、生产、施工和日常生活中积极付诸实践。总的说来,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

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只是为我们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我们努力去完成。我们仍然是创业者,奋斗者,而不是享乐者,造遥者,不能坐等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但是,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仍然是今后一个很长

时期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早在1980年初,邓小平就把“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要求全党全国对艰苦创业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0页)。进入如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致力振兴中华,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著名的“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对艰苦创业赋予的新内容、新思路,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个传家宝千万丢不得”。而事实正是如此,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双重使命,为此,就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劳、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如果斗志衰退,意志颓废,贪图享受,那么,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伟大事业将难以成功,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也将落空。

(二)保持勤学苦练的干劲

新时期,不仅要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而且还要有勤学苦练的干劲。建设四个现代化,创造辉煌人生,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要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努力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就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然而,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想把理论真正学懂弄通,指导实践,离不开刻苦精神和顽强毅力。蒲松龄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成功永远属于那些不畏艰险、不畏挫折和失败的人。因此,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革命军人,都应在学习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勤学苦练劲头,抓住点滴时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现代军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技、专业技能。只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养成勤俭节约的作风

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就谈不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更无所谓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一般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既是指思想作风方面的朴实而不漂浮,实在而不虚夸,真挚而不造作,也是指物质生活上的勤俭、节约、不浪费、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保持勤俭节约、朴素大方的生活作风。

生活上朴素节俭是劳动人民的美德,也是革命先烈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同志可能会这样想,如今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也就没有必要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因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提倡必要的合理的消费,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消费、挥霍浪费。我们的国家还很穷,搞四个现代化需要庞大的资金,仍然需要提倡和发扬“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的精神,需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玩物必丧志”,过分的物质享受必然涣散人的斗志。就革命军人而言,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总是要与艰苦结伴而行的,而这种艰苦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能否正确对待这种艰苦,是对军人有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际检验。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国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思想,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和腐蚀广大人民群众,军人也不例外。因为丢掉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的人一味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的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热衷于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还有的因为过分贪图享受,无钱满足就偷盗抢劫,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这些都

充分说明了生活上的朴素节俭,绝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因为人的思想的蜕变,往往是从生活上的贪图享乐开始的。古人“俭以养德,奢必失志”讲的就是“节俭”的重要性;革命老人徐特立“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的人生格言,说的则是“俭”与“德”的关系,这些都是总结千百年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当然,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反对必要的合理的消费。把艰苦奋斗同合理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吃粗茶淡饭、穿补钉衣服才是艰苦奋斗,这是一种“左”的思想认识,其实质恰恰是人为割裂了艰苦与奋斗、创造财富与改善生活的联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我军担负着繁重的战备、训练、生产和施工任务,许多部队常年驻守在边防海岛、高原戈壁,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尤其应该注重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与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相辅相成的。生活上的艰苦朴素是必要的、可贵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艰苦上,不奋发图强,不奋斗创业,那么,创造财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改善生活了。所以,我们倡导的艰苦奋斗,不是只讲吃

苦,只讲奋斗,而是把创造、奋斗与合理正当的物质享受结合起来。任何时候,艰苦奋斗、艰苦创业都是正当的物质享受的前提条件。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之所以经久不衰,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苦乐观反复证明,苦与乐密不可分,幸福与奋斗紧密联系。奋斗会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即使你在荆棘和坎坷中走完自己的人生,即使你没有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你同样感受了真正的人生。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越应加倍珍惜;越是苦心求索的真理,就越让我们受益。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全党:“干革命要吃苦”。同样,我们工作、学习、训练乃至生活都要吃苦。吃苦能磨颓人们的意志,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骄子”。的确,成功永远属于那些不畏艰难困苦、不畏挫折失败的人。让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为我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第2篇:艰苦奋斗传家宝,奢侈浪费不可为

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的的是一个看来老套却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艰苦奋斗传家宝,奢侈浪费不可为”。下面我就结合部队实际和个人粗浅认识谈一谈我个人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首长、领导批评指正。

艰苦奋斗,说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越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越说明它极端重要。那么什么是艰苦奋斗精神呢?它是一种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懈拼搏进取、不断开拓前进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革命军人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基业、开拓前进、寻求自由的斗争中依靠自身或群体的力量,不畏艰难困苦、英勇斗争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面貌。它表现在政治思想上有旺盛的斗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战斗不息;在工作上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情操高尚。体现在革命军人身上就是一种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懈拼搏进取、不断开拓奋进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革命军人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艰苦奋斗的主词是奋斗,而不是艰苦,重在奋斗,贵在创业,奋斗中必然含有艰苦,要不畏艰苦而奋斗。第一,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政治本色。

我们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领导和缔造我军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然而艰苦奋斗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生俱来的特征。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所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艰苦奋斗的特征。

第二、艰苦奋斗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回首我军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在这半个世纪的战斗历程里,我军在党的领导下,正是靠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从偏僻落后的山沟里,从难万险的长征中,从荒凉贫瘠的黄土高源上发展起来。也正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军装备上上的劣势,填补了我军物资补给的不足,我军才克服了无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凶恶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三,艰苦奋斗是革命军人之魂。

古今中外,军队都不是享乐和舒服的场所。无论哪个历史时代,无论哪个国家,军人都是人世间付出代价最高、牺牲最大的职业。尽管现在我们是处在一个相对的和平时期,但“当得起兵就要吃得了苦”仍然是一个普遍规律。这就要求军人必须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承受能力,必须更加勇敢、坚韧和顽强。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形势的需要,我们要刻苦训练,并在苦练中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奢侈浪费的成因及对官兵的影响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人与人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无不渗透着许许多多人的汗水和心血。奢侈浪费不仅仅是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践踏,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严重不负责任。虽然这几年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这种奢侈浪费之风切不可长。

第一、生活中常见奢侈浪费现象

常见的奢侈浪费现象主要有三种:一是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浪费,如随意倒掉半碗剩饭,一碟残菜等;二是在人面前讲排场摆阔气,甚至互相攀比,如请客吃饭定要满汉全席,百步之遥也要花钱打的等;最严重的莫过于公款吃喝,在社会中许多单位一次公务接待花费数千元,已是司空见惯。 第

二、导致奢侈浪费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常说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现象,绝不是原因。导致各种奢侈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又在哪里呢?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手里有钱了,具备了享受高素质、高档次的物质生活的条件,也为一些人奢侈浪费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经济繁荣并不是奢侈浪费的主要原因,奢侈腐化的根源还是得从我们思想上来挖,首先是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淡化了,享乐主义思想占了上风,没能恪守节俭之道。其次是虚荣心理在作嵩,生活中最主要的浪费是讲排场好面子。再次是克己奉公的公仆意识淡化。

第三、奢侈浪费会使人误入歧途。

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浪费、害之大也。轻则影响个人生活质量,重则导致违法犯罪、遗憾终生。小到个人,一旦

养成奢侈恶习,便容易放纵欲望,甚至相互攀比、恶性循环。如此下去,即使有座金山也不够挥霍。等到把这座金山挥霍完了的时候,在惯性的作用下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甚至是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挥霍浪费的恶习,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三、如何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第一、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

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只是为我们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我们努力去完成。我们仍然是创业者,奋斗者,而不是享乐者,逍遥者,不能坐等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但是,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仍然是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保持勤学苦练的干劲

新时期,不仅要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而且。还要有勤学苦练的干劲。建设四个现代化,创造辉煌人生,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要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努力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就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然而,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想把理论真正学懂弄通,指导实践,离不开刻苦精神和顽强毅力。

第三、养成勤俭节约的作风

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艰苦朴素的生

活作风,就谈不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更无所谓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一般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既是指思想作风方面的朴实而不漂浮,实在而不虚夸,真挚而不造作,也是指物质生活上的勤俭、节约、不浪费、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保持勤俭节约、朴素大方的生活作风。生活上朴素节俭是劳动人民的美德,也是革命先烈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们国家中还有许多下岗工人,还有许多贫困学生,日常生活中,少一份小资,多一点谦爱,把我们挥霍掉的,拿来资助处于困难中的人们,让我们的人民子弟兵的称呼更加的亲切,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和谐!

上一篇:社团联合会组织规划部下一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