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证券投资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以证券投资风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证券投资组合与单个证券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第一篇:证券投资论文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实证研究

[摘 要] 依据行为金融的理论与方法,通过GTW模型对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除了整体样本基金,还将基金按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分类来检验操作策略,最后针对得出的结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动量策略 反转策略

一、引言

动量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学中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决策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人们的投资行为,因此行为金融努力从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使人们对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进行投资决策”进入到“实际怎样进行投资决策”的领域,从而更加接近实际。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的丰收年,行业总规模迎来了自规范化后8年来最大的一次井喷:8565亿元!在基金业火爆发展的时候,基金采取了怎样的投资策略?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

采用2004年4月以前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剔除指数型基金,故取得16只开放式基金,32只封闭式基金。区间从2004年第3季度到2006年第2季度。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晨星和中国证监会等网站。股票数据考虑了分红配股等因素向后复权。

1999年开始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公布投资组合,由于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之间相隔3个月,这期间基金完全可能先买入某股票,然后在季度结束前售出清仓,或者先增持后减持,但是每隔3个月公布一次的投资组合公告并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为了分析的便利,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除公告日持股变动外,基金在公告日前后3个月内没有发生股票买卖行为;另外,投资组合公告仅披露前10大重仓股的股票市值和比重,其他股票的信息无法从公告当中获得,因此假设基金某一季度投资组合当中出现的股票在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中没有出现,研究将假定基金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对该股票的持股比例为0;基金前10大重仓股所反映的基金投资策略可以代表整个基金的投资策略。

2.研究模型

GTW指标是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中构造出一种研究基金投资策略的模型, 它主要检验的是基金对某种股票的持股比例的变化与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乘积是否显著异于0,如果异于0,则说明存在反馈交易,否则不存在。其公式如下:

Ri,t-k为股票i在t-k季度的投资回报率;Wijt表示j基金中i股票在t季度的权重;N为基金j组合中股票的个数;T为样本总期数。

如表1,从M值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出基金采用的投资策略,如果M>0,则表明基金采用的是动量投资策略;若M<0,则表明基金采用的是反转投资策略。

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美国基金市场时发现,基金管理人投资策略存在不对称的特征,即基金投资策略倾向于追涨,而不存在明显的杀跌现象。为考察我国基金投资策略是否存在不对称特征,本文借鉴此模型,按照买入与卖出两种行为将衡量指标M分解为买入投资策略指标与卖出投资策略指标。

三、实证结果分析

注:①正值、负值表示投资策略结果计算为正或负的基金数目;

②显著为正或负表示在5%的显著度的情况下,基金为正或负的个数。

③***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④k=0,反映的是基金基于本季度股票回报率所采取策略;k=1,反映上一季度的综合效果。

1.总体来看

48只基金中,所有M(0)指标均为正,其中47只显著为正,比例高达97.92%,而44只M(1)为正的基金中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9只,正值比例降低为39.58%,说明绝大部分基金是根据当期的股票价格表现采取动量策略,而根据前期股票价格表现采取的操作策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并不完全采用动量策略,有一部分基金采用的是反转策略或动量和反转的组合策略。基金倾向于以当期股票表现作为投资组合调整依据,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股票随大盘波动明显,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才能赚取利润;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还是采用基金净值作为评价标准,由于基金净值的特殊性,基金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短期盈利的手段。

2.基金依据股票当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 MB(0)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43只,正值比例高达89.58%,说明对于当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48只基金中MS(0)为正和为负的基金基本各占一半,但没有显著为正的基金,显著为负的基金也只有1只,说明基金采取杀跌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并不明显。基金之所以更加倾向于追涨策略而不是杀跌策略,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特有的单边市特征,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期间才有可能获利,而当股市普遍低迷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发生亏损;对于当期表现较好的股票,由于其经历的上涨期间较短,有理由相信其会继续走高,而对于当期下跌的股票,一方面出于厌恶损失的心理,同时寄希望于暂时的下跌只是短期的调整,后市可能回涨而弥补损失。

3.基金依据股票上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MB(1)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23只,正值比例为47.92%,说明对于前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仍然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MS(1)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只,而为负值的基金增加到38只,显著为负的基金相比当期也增加到7只,负值比例为14.58%,说明基金采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相比当期明显增加。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这种既追涨又高抛的看似矛盾的投资策略反映了市场调整时期投资独特的选股理念,主要原因可能是:基金的投资重心在市场“绩优股”,也即能够进入基金投资组合的绝大部分是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基金只在这个大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卖出上期表现优异但上涨空间有限的股票实现获利,同时买入已有上涨势头,但上升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股票以优化投资组合。

如表3,总体看来,开放式基金无论当期还是前期,动量和反转指标都较封闭式基金明显,其中根据当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追涨策略,根据前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高抛策略,其操作风格比封闭式基金更为大胆,这可能与二者的运作体制有关。对封闭式基金而言,其规模固定,发行后就在证券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会有赎回的压力,可以从容的运用所有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而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每日需公布基金净值,特别是如果基金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投资者可以赎回持有的份额使基金规模减小,为应付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压力,基金不得不频繁的进行追涨和高抛,以期提高每日基金净值,稳定资产规模。

大牛市或大熊市总是伴随着阶段性的熊市或牛市,我们以上证综指涨(跌)幅深度达50%,并持续三个月以上为划分标准,以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为分水岭,2004年第三季度到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股市经历了从大熊市的萧条到大牛市的繁荣过程,两种泾渭分明的市场氛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基金策略的有力契机。

如表4,总体看来,牛市中动量策略比熊市更为明显,操作更为频繁和大胆,根据当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追涨策略,熊市中有少量基金采用杀跌策略,根据前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高抛策略,熊市中依然有基金杀跌。这必然和市场环境有关,熊市中弥漫着恐慌的气氛,虽然有表现优异的股票,但基金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不会轻易追涨,而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基金却没有群体杀跌性抛售,表现出基金的惜售心理,对“绩差股”不作为;牛市中疯狂的市场氛围推动着基金追逐各种“绩优股”,同时卖出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股票实现盈利。

四、结论与建议

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导致基金扎堆“绩优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具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基金只能在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因此,加快上市公司的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将拓宽基金的选股范围。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是每季度公告一次,两个公告期间基金的行为完全处于“暗箱”之中,因此本文做的假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研究的相关性。如果基金投资组合公告的频率更高一些、披露的信息更详细一些,研究将会更有价值。

我国股市是单边市场,即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时才有可能获利,而当股市低迷时,几乎所有的基金都会发生亏损。因此加快产品创新,推出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给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的投资途径,使机构投资者在原来的“追涨高抛”的盈利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买卖股指期货获利或者对冲现货头寸。

参考文献:

[1]Grinblatt Mark, Titman Sheridan, and Wermers Russ. 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s, Portfolio Performance, and Herding: A Study of Mutual Fund Behavior[J]. Amercian Economic Review, Dec1995, vol 85 Issue 5:p1088-1105

[2]Siganos Antonios, Chelley-Steeley Patricia. Momentum profits following bull and bear markets[J].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Jan2006,Vol. 6 Issue 5:381-388

[3]徐 捷 肖 峻:证券投资基金动量交易行为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4]谢 赤 禹 湘 周 晖:证券投资基金惯性反转投资行为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10)

作者:李 爽

第二篇: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证券市场自诞生以来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与运作日趋规范、合理,但不同的国家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策略所起到的作用、发挥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至今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相比,不仅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能方面也不够成熟,投资者非理性交易行为特征比西方发达证券市场表现更为显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认知偏差加大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削弱了股票市场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功能,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因此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中国股市是适当而且必要的。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和心理学、人类学、决策科学等学科而形成的综合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如短期证券价格的动力效应、长期市场价格的逆转和资产价格高波动性等非常规现象,因为投资者并非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些时候投资者往往会因后悔厌恶、过度自信、反应不足等心理因素而产生投资行为偏差和反常等系统性错误,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特异性”。

二、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

1、BSV模型

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在决策时存在两种心理判断的错误范式:(1)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投资者通常认为收益变化只是暂时的,而并不根据收益变化来调整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从而导致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及时或不准确。(2)保守性偏差。当股票出现同方向收益的连续变化时,投资者又认为这种收益变化反映了未来的变化趋势,从而错误地对价格变化进行类推,从而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2、HS模型

该模型把投资者分为“信息关注者”和“动量交易者”,信息关注者对价格的预期完全依赖于自己所观察和获得的相关信息,即私人信息,而忽视历史信息的价值;相反,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历史数据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只重视股票近期的价格变化,并依此为基础进行交易。这两类投资者相互作用,并且最初由于信息关注者过分重视私有信息而反应不足时,会导致动量交易者企图利用隔期套利策略来获益,从而也会把市场推向另一个方向,即反应过度。

3、HMB模型即羊群效应模型

在一定时期内,当采取相同策略交易特定资产的行为主体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产生羊群效应。该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关于羊群效应的内在心理分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只会盲目地模仿,忽视自身的理性分析;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信息获取的困难、行为主体的激励因素以及支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采取的羊群行为是其最优策略。

4、DSSW模型

该模型又称噪声交易模型。金融市场中的噪声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导致股票均衡价格与其内在价值偏离的、与投资价值无关的虚假或失真的非理性信息,其类型既包括市场参与者主动制造的虚假信息,也包括市场参与者自身误判的信息。而金融市场中这种不具有内部信息却非理性地依据噪声来交易的参与者被称为“噪声交易者”。在噪声交易模型中,风险资产的价格取决于外生变量和噪声交易者对现在与将来错误认识的公开信息,由此导致套利者(理性交易者)出于对投资于错误定价的资产而可能受损的担心,他们会放弃套利的机会,不与噪声交易者的错误判断相对抗,这样,噪声交易者在使市场价格明显偏离基本价值的基础上,获取比理性投资者更高的收益。与此同时,新进入市场的交易者会因示范效应和后悔规避心理而纷纷模仿噪声交易者,从而短期内噪声交易者占据了市场的优势,而在长期内,风险资产的价格则随着噪声而变动。

三、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由于心理认知偏差而导致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整个市场投资者系统性行为偏差;二是投资者群体行为偏差。中国股票市场由于存在大量的噪声交易者、机构投资者做庄行为严重、中小投资者盲目跟庄等情况,整个股票市场投机气氛很浓,投资者多数表现为非理性的投资者,就会引起市场混乱、资产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从而导致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产生行为偏差。一方面,投资者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虚假的或失真的信号,与投资价值无关;另一方面,从信息来源看,市场参与者有的也在有意识地制造虚假信息,或者发出错误信息误导投资者行为。在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股市的大幅度频繁波动、过高的市盈率和股票市场换手率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1、中国股市波动频率较高且波动幅度很大

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资料显示,自1990年我国股票市场成立至今,从年度波动情况来看,上证指数的振幅非常大,如1992年的年度振幅高达3.84倍,而美国股市的最高年度振幅只有0.66倍,新加坡为1.1倍。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高换手率

股票市场换手率是用来描述股票市场每天资金流动性的统计指标,换手率的高低反映了股票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是衡量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交易(噪声交易)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指标。通常认为,股市换手率越高则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交易现象越严重,投资者投机心理越严重。

3、高市盈率

如果将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指标与新兴市场之间做一个横向对比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明显偏高,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已经处在了比较高的区间。

4、羊群行为

从投资者群体行为角度来分析,中国股市投资者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偏差。行业集中趋势和个股集中趋势正是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虽然某些行业和个股是各个证券投资基金精心研究后挑选的结果,但是如果大家都盲目从众追逐市场热点,就会导致市场的羊群行为,不仅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加大市场投机行为的出现。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盈利目标。考察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行为特点,总结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逆向投资策略

即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因为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使得多数投资者过分注重证券的近期表现,加上后悔规避和羊群行为的从众性特点,使多数投资者不能够及时“忘却过去、放眼未来”,从而产生对绩差股过分低估、对绩优股过分高估的现象。因此,行为金融投资者可以适时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并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通过套利投资来获取收益。

2、组合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行业、产业以及政策、法规、相关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权衡与判断,综合各种信息来形成自己的獨特信息优势;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动量交易策略

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5、成本平均策略

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6、时间分散化策略

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7、ST投资策略

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投资组合之中的。

作者:郑庆茹

第三篇:证券投资风险

【摘要】 以证券投资风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证券投资组合与单个证券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投资风险;投资收益;规避办法

由于证券投资具有投资灵活,收益高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但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如何在保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下规避投资风险是投资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证券投资面临的风险

现代投资理论认为,证券投资的风险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整个证券市场有关的系统风险,二是仅与各种证券有非系统风险也称为企业特有风险。系统风险指那些影响所有资产的因素引起的风险,比如利率、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战争、国家政变等,它是整个经济系统或整个市场所面临的风险。

系统风险也称为市场风险,是投资者在分散资产组合非系统风险后仍需承担的风险,系统风险也称为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它是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

的,与政治、经济和其他影响所有资产的市场因素无关。

二、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既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收益强调的是增值,风险强调的是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者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投资的收益;另一方面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一)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1.预期收益的衡量。预期收益是各种可能情况下的收益率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随机事件(收益)可能出现的概率。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设某个随机变量有n 个取值,其值分别为X1,X2,…,Xn,其相应的概率分别为P1,P2,…,Pn,则该随机变量期望收益率(E)为:

2.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计量某一项目的风险程度,一般用标准差(?滓)和标准差率(V)来反映随机变量的风险。

(1)收益率的标准差(?滓)。标准差也是反映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值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的指标,它等于方差的开方。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滓反映出与概率分布相对应期望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标准差较小,风险程度较低。

(2)收益率的标准差率(V)。标准差率是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也可称为变异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方差与标准差均是绝对数,标准离差是相对数。

3.风险和收益的一般关系。风险和收益的基本关系是: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变动的,风险越大,要求的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收益和风险要相对应,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1)期望投资收益率与风险价值系数和风险收益率。风险和期望收益率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

无风险投资收益率是指确定可知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也是最低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是由纯利率(资金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补贴两部分构成的,相当于购买国库券的利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投入资金承担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与所承担风险大小成正比。从理论上讲,风险收益率大小和风险程度可以用风险价值系数(b)与标准差率(V)的乘积表示,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为:

期望投资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无风险投资收益率+b×V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描述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表达式为:

R=Rf+?茁(Rm-Rf)

式中:R—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茁—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Rf—无风险收益率;Rm—市场组合收益率,通常以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的平均值或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来表示。公式中(Rm- Rf)描述的是市场平均的风险补偿,表明个别股票的风险补偿是市场平均风险补偿的?茁倍,?茁值借助市场年均风险收益度量出个别股票的风险。

(二)资产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1.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是每个证券在该证券组合中所占比例为权重的平均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Rp—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Ri—第i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Wi—第i 种证券在该证券组合中所占比例;n—该证券组合所包括证券的个数。

2.两项资产组合风险的衡量。投资组合收益的风险仍用标准差表示,与单项资产不同的是,资产组合的方差与标准差,并不是单项资产方差与标准差的算术平均值或简单的加权平均值,投资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组合内各项单个资产的风险,还取决于各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如果是两项资产的投资组合,则其组合的方差为:

式中相关系数?籽反映两项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籽的变化范围是-1到1,当证券组合所含证券的收益是完全正相关的,即?籽(1,2)=+1时,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此时,?滓p达到最大值,组合风险等于各项资产的加权平均值,这时证券组合并未达到组合分散风险效应的目的;当证券组合所含证券的收益是完全负相关的,即?籽(1,2)=-1,?滓p达到最小值,两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充分抵銷,甚至完全消除,这时证券组合通过其合理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风险。

3.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资产组合的收益计算是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的,基本公式与单项资产收益计算的形式是一样的。公式为:必要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即:

R=Rf+?茁p(Rm- Rf)

注意此时的?茁系数是组合的?茁系数,资产组合的?茁系数等于各个证券的?茁值的加权平均数,用?茁p表示,其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茁p—证券组合的?茁值;Wi—股票i 在组合中的权重; ?茁i—第i 股票的?茁值。

三、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规避方法

(一)考察发行证券企业的信用评级并进行财务分析

投资者要进行证券投资,首先要了解清楚发行证券的企业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盲目跟庄投资。证券信用评级就是对证券发行者的信誉及所发行的特定证券的质量进行评估的综合表述。投资者可以参考专门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对市场上证券的评定情况,选择等级较高的证券进行投资,这种信用评级也不是绝对的。换言之,就是评级排在前面的证券不一定绝对就比排在后面的证券值得购买和投资。还要注意分析发行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综合情况,尽量避免投资于风险大的证券。

(二)进行证券组合投资

证券的系统风险是无法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分散的,但非系统风险却可以通过组合进行分散,马科维茨早在他1952 年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中就建立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存在风险的证券采用一定方式的组合,可以使包括若干种证券的组合的风险低于单独投资其中任何一种证券的风险。投资者可以同时投资相关系数为负的多个证券以抵消部分非系统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期望获得一个较高的收益。

(三)密切关注国家政策

在系统风险中,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因素占有很大的部分。证券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适时调整自身的证券投资方向和策略,有针对性地降低系统风险。

(四)尽量减少市场投机行为,真正降低投资风险

过渡的投机行为给现在的证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证券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正确的投资时机,改变盲目跟庄的投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伟.证券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纵论(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3)

[2]姜修峰.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分析.《现代商业》.2008

[3]傅仙发.组合证券的投资风险分析.《经济研究》.2008(8)

[4]叶陈刚,肖国印.证券投资风险的度量与规避.《国际商务财会》.2008(5)

[5]林莉,田苗.证券投资与风险.《会计之友》.2008

[6]张伟.证券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3)

作者:唐莹莹

第四篇: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作者简介:赵泽磊(1990-),男,汉族,江苏江阴人,金融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摘要:目前,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使得社会对证券投资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此,证券投资基金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市场中,对投资者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及套利行为的特征,继而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有利于不利两方面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了解这一行业提供参考,也为其投资行为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意见。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套利;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影响

引言

作为投资行为中的一项证券重要内容,证券投资行为目前市场上广泛流行。早在1997年,政府便已经颁布了有关管理证券投资行为的规定,这标志着机构投资者正式开始出现在了市场中。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到1998年,我国上海深圳两地已经开始在网上发行证券投资基金,这标志着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式设立,自此之后,证券投资基金便开始在市场上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套利是在证券投资基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总的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既有积极影响又存在着消极影响。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及套利行为特征

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得以与政府对这一投资行为的支持,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影响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同时也一跃成为了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除了政府的扶持之外,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与个人投资者的支持与选择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随着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不断增多及其对投资行为理解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人都认识到了个人投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的,而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方式来进行投资,则可以有效的规避上述风险,对其自身收益的提高具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因此,相对于自身投资来说,目前个人投资者也开始逐渐倾向于选择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投资行为。调查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证券投资的账户总数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125.7万增加到了2582.51万,共增长了近20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与资产净值增长状况如图所示:

除此之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一方面,我国个人投资者出于对投资收益提高的需要,会理性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理智的购买。另一方面,私募基金以及保险基金等领域的投资者也会对证券投资进行进行了解。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影响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套利行为主要包括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跨商品套利以及基金套利等很多种,不同的套利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说,这一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波动。

二、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不利分析

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市场稳定性以及市场价格的影响与投资者的短视行为三方面,以下文章主要将三方面不利影响展开来进行了分析。

(一)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增加了证劵市场的不稳定性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首先,根据开放性基金的要求,基金的投资者在需要对基金份额进行赎回时,可以自行的完成交易,而资金管理者对于这一行为只能被动的接受。在证券市场价格对于投资者较为有利时,投资者便会增加所持有的基金份额,而一旦证券市场价格对于投资者不利,投资者便会适当的减少基金份额,此时,为了使自身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基金管理者通常会改变投资战略,这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十分不利,因此可以说,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是会增加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的。其次,宏观经济的低迷会导致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得不到保证,而一旦出现上述现象,股票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抛售,此时大盘指数也就会相应的作出调整与改变,这对于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性的保证十分不利。

(二)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加剧了证劵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羊群效应也称为从众效应,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指的是机构投资者迎合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去进行投资。总的来说,羊群效应对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在羊群效应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往往会跟随决策者来进行,而不是理性的对市场经济进行分析,这就使得决策者的行为会从整体上影响投资行为,从而加剧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其次,羊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市场信息,如果市场信息较为良好,投资者一定会受羊群效应的影响而追加所持有的证券,反之则会造成投资者的恐慌,这对于市场价格稳定性的保证十分不利;最后,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上变化过大,此时对于一部分缺乏经验的经理人来说,很可能会受其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

(三)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

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所使用的并不是从买入到持有的投资策略,而是会选择选择调整金融工具组合的构成,这就会导致证券市场上需求的不断变化。总的来说,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主要体现在对证券市场趋势的追踪以及对动量交易的了解两方面。首先,对于市场趋势的追踪来说,如果能够在完善的证券市场的基础上来实现,是可以进行的,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证券市场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投资者的这一行为必将会对证券市场造成影响。其次,对于动量交易来说,其核心是为了寻求一定时期内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连续性,如果在一定时期内,金融工具的价格成上涨的趋势,此时机构投资者便会对其进行连续的抛售,反之则会对其进行连续的购入,这一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其与金融工具的基础价值向背离,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这对于证券市场效率的发挥十分不利。

三、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有利分析

(一)机构套利方面

作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套利者,机构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证券量十分巨大,而一旦发生交易,其数量也一定要相对较大,这对于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套利交易还会使得市场参与这的套期保值成为可能,而作为衍生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保证,套期保值的出现对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十分有利的。

(二)对证劵投资基金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在对大量的证券进行抛售会买入的过程中,一定会使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得到增加,因此可以说,机构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会增加证券投资基金的流量,进而也就会增加其收入。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随着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出现,我国的证券市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机构投资者套利行为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积极与消极两方面,首先,套利行为可以有效的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增加证券投资基金的流量,但同时也会使造成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其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套利的行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是需要金融行业人员必须加以重视的。(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珂.机构投资者套利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C].郑州大学,2011(04).

[2]韩超;位华玲.机构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套利行为及其市场影响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09).

[3]周焯华;黄珂.行为金融视角下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2009(11).

[4]陈国进;张贻军;刘淳.机构投资者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助推器吗?——来自上海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11).

作者:赵泽磊

第五篇:证券投资风险研究

【摘要】每位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风险问题,同时也是金融机构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的证券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证券品种越来越丰富,为广大投资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在学习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以及相关风险的测量,进一步提出了如何有效防范证券投资风险。

【关键词】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测量 系统性风险 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标的越来越多样话。同时,为了我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更高和为中国广大的投资者营造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我们的监管机构必须加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各种投资公司在风控方面的监管,我们的研究人员必须寻找更多的风险控制方法。

一、投资风险分析方法比较

常见的证券投资风险分析的方法有格雷厄姆的基本分析法、马克维茨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分析法、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格雷厄姆的基本分析理论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应用起来也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该方法从基本面入手分析,对投资期限要求相对较长,因此在指导短线投资者方面作用不大;同时,该方法在预测精确度方面不高。

马科维茨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分析法认为一种证券投资标的收益和风险可通过对其历史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来进行准确度量。这种想法只有在历史数据会在未来重复出现的假设基础之上成立,但是在现实当中,一种证券的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未来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影响,因而,该方法的理论假设在现实的投资决策过程中未必满足。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内容为一种证券投资标的的投资预期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和由于该标的风险高于总体市场风险而给予的收益补偿。但是由于总体市场组合的不确定导致了总体市场系统风险度量的困难,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贝塔值可能会因为市场组合的不可知而有失偏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如果投资者仅仅依靠一种方法来进行投资,这将是不理智的,甚至是具有很大风险的。聪明的投资者会将上述的几种方法灵活的结合起来使用的,这样才会是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

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过程中遭遇的风险种类多种多样,本文对下述的几种主要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利率风险

众所周知,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证券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风险就是利率风险,投资者所投资的证券标的价格与利率一般成反比例关系。以债券为例,当市场利率上升,新发债券的收益率将高于已上市债券流通,所以已上市流通债券的价格会下降,从而与新的利率水平相适应。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已上市流通债券的价格会上升。对股票而言,利率的上升会降低股票的价格,利率的下降会提高股票的价格,从而使股票价格发生波动。因此,我认为证券投资者在做股票投资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和解读国家政策,降低利率变化对投资者造成的亏损。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在投资者在投资以外币计价的证券投资标的时,由于汇率的波动造成的投资标的价值涨跌的可能性。目前学术界一般从三个方面分析汇率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上述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都是由于投资者在投资期限内未预期到的汇率波动引起的投资标的的价值的变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定要有一个稳健的汇率制度来做支撑。投资者规避汇率风险,可考虑选择适当的金融衍生品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关联风险

关联风险是指由于相关产业或相关市场发生变化而导致证券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相关产业和相关市场上的风险事件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引起金融资产的收益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关联风险往往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经济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关联风险是各个监管机构重点防范的风险之一。

(四)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价格总水平波动而引起投资者资产的购买力的变化。购买力风险与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不同,购买力风险会使投资者产生货币幻觉问题,只有投资标的的实际收益率为正值,投资者的购买力才实现增长。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预测

为了保证投资者免遭风险的巨大损失,许多国家都设有证券资信机构,对公司或政府机构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进行评级,以帮助投资者作好投资选择降低风险。但是还是存在风险,这就需要根据一些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度量与预测。目前,预测预期收益的方法有预期收益标准差法、年度价差法、β系数法、半方差法、对数效用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使用简便而且预测较准确的方法有预期收益法、β系数法和半方差法。

(一)预期收益标准差法

预期收益标准差法是用预期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证券投資者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证券投资风险是投资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这种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统计学的预期收益率的标准差来度量。预期收益标准差法既可以度量单个证券投资标的的风险又可以度量证券组合投资标的的风险。标准差与证券投资标的的风险正相关,证券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率标准差越大,其投资的风险就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其投资的风险就越小。该方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证券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二)半方差法

半方差法是利用數值测度的统计方法,是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该方法仅用于证券投资标的的预期回报率低于其平均值的情况。如果一个证券投资标的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时,对证券投资者构成风险,此时我们通过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差值来度量证券投资者的风险;如果一个证券投资标的的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对证券投资者不构成风险。

(三)β系数法

上述的两个预测风险的方法都是针对整个市场的风险,整个市场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分险。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如果忽略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只考虑系统性风险对所投资标的的收益率的影响,那么β系数是最好的度量标准。该系数反映了某个证券投资标的对整个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响应程度,可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到:β=(某证券投资标的预期收益-该证券投资标的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整个证券市场总的预期收益-该证券投资标的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证券投资者根据历史数据计算β系数,从而可由得出该证券投资标的在将来所面临的市场系统风险状况。由于历史数据不一定具有稳定性,这将对β系数的应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目前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流通股票的β系数检验后发现,用该系数度量系统风险的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一般而言,当证券市场处于上升阶段时,投资者应选择β系数较大的投资标的;当证券市场处于下降阶段时,投资者应选择β系数较小的投资标的以规避亏损。

四、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证券投资涉及到每一个投资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投资时切勿盲从,要懂得有效的风险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除国家的政策调控外,普通投资者要更多依靠培养自己的能力找准投资机会、规避风险,切不要跟风盲从。

(一)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

从本质上讲,对于证券投资风险防范的根本是规范整个证券市场,在中国《证券法》这部根本大法的界定约束下,把非法的投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这里主要从国家管理的角度讨论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证券法在内的,数十个具体的法规、条例及暂行规定等,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保证证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措施,任何投资主体及社会公众都不能违反,上市公司及证券中介商同样应该遵守规则。

其次,落实相应的监管措施。证券投资的监管监察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这也是防范风险的又一措施。同时,交易中介机构应该进行严格的自律管理,自律管理包括行业协会的例行财务审计,证券交易所会员的业务考评,掌握《证券法》知识的业务评比,制定内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等。

(二)投资者对证券投资方向的把握

一方面,投资者最好选择熟悉企业。资料显示,我国证券市场共有109只股票在近5年取得了绝对正的收益,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8%。此外还有39只股票自上市以来一直在上升。这些公司面临不同的市場环境、具有不同的股权结构、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和不同的估值方法。普通人如何发现个股的机会呢?尽管表面上看这些上市公司丰富多样,但一些特征是共同的,例如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核心竞争能力、可持续的增长、良好的现金流、为股东创造价值、估值合理等特点。投资者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广度,同时建议人们最好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而不要相信一些谣传的“神机妙算”。应该跳出股市周期看周期,将上下游产业联系起来,将产业链放在中国、世界的角度进行全局考虑。例如,有人选择了某只黄金类股票,他不仅应该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特点,还应注意了解有关美元以及石油的国际形势。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由以控制规模扩张为重点向抑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为重点转变,将会对相关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要从长期考虑企业发展的机会。

另一方面,证券(基金)操作可参考评级。快到期的小盘封闭式基金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有些封闭式基金购买了国债,风险也比较小。人们区别基金表现时可以参考基金的评级系统。例如有些基金的业绩指标连续保持在排行榜前列,同期风险波动较小,这样的基金值得投资。而一些业绩和风险状况在排行榜波动都很大的基金,人們就要谨慎对待了。基金业和信托业都有法律在约束,在国家监管下,基金业操作越来越规范,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在“三权分立”的操作下,将会赢得社会更多的信任。因此部分非专业的证券投资者委托基金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进行理财,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五、小结

总之,在当今证券市场上,一方面、我们要整顿证券投资市场,使之更公平、公正、公开,给证券投资主体一个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证券投资主体应该科学的分析证券投资风险、合理回避证券投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钱崇辉(1989-),男,藏族,甘肃武威人,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钱崇辉 曹新梅

上一篇:质量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小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