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儿童音乐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乡土音乐,从广义上来看,是指家乡与故乡的音乐,但是从音乐教育所在的地域范围来看,指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就当地的音乐文化进行运用。这样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涵,让音乐教学工作不仅肩负起教育育人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够起到宣传地方音乐,传承民俗音乐的作用。

第一篇:儿童音乐教育论文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它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启蒙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美,并得以健康成长,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意义;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和手段,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技巧,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外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把握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法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2)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3)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还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融入学前儿童生活。音乐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在各种生活的现象和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反映。我们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因素,将音乐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如可在入睡前轻唱催眠曲:睡醒时播放轻柔乐曲:玩时可听不同风格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结合学前早期儿童学说话。可采用有说有唱的方式,如唱完歌后,读一遍歌词。讲故事时根据故事内容可唱相关的歌曲,如讲到《狼和小兔》里的大灰狼要小兔开门时就唱《狼和小兔》的歌。动作训练时可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快慢等或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摆手、转手腕等来发展动作。吃饭时可用手铃打出固定节奏或用筷子在桌子上敲出好听的节奏提示。总之,音乐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生活处处有音乐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音乐的基础。

(二)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三)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四)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既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结合,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进行大胆改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应该把握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出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建立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体系。

总之,学前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一重要阶段,采用各种有益手段来保证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韩姼姼

第二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摘要: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关键词:家庭教育;音乐教育;儿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艺术教育的培养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起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也成了很多家庭的座右铭。越来越多的小童星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周末或是寒暑假各种的培训班在大量的招生,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也开始了自己学习乐器或是学习声乐的求学之路。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音乐培养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盲目的追求教育的功能性

音樂的给人们带来的功能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首先音乐具有审美的功能,音乐可以净化心灵,调节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其次音乐具有超越现实的作用。它可以协调集体劳动动作,消除疲劳,是人类早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音乐功能;最后音乐具有教育功能,起到了健全大脑,健康心里,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功能。音乐对于幼儿或者儿童的功能就更为简单,音乐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往往忽视了音乐对于儿童这个最基本的功能。盲目带孩子参加各种器乐或是声乐的考级或是比赛,拿一些孩子根本就无法理解的作品,只重视结果或者所谓的技术,而无视了音乐本身能够带给孩子的功能。有一次参加一个儿童钢琴比赛,看到有两个七、八岁的小朋友,一个弹奏《梦中的婚礼》,一个弹奏《童年的回忆》。两个作品首先作为钢琴比赛不恰当不说,我实在无法想象钢琴老师是如何带领孩子聆听或是讲述作品内涵的。而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台下没有认真听孩子的演奏,而是想方设法的探到评委后面偷看评分。家长要求儿童掌握某种音乐技能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过于强烈的追求技能技巧的获得,还要注重儿童情感和智能的发展,充分挖掘在音乐教育中儿童情感和创造方面的潜能。

(二)忽略了音乐本身构建的要素

我们知道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构成了音的物理属性。这几个概念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理解,而声音的高低和节奏的长短这些我们可以带领孩子感受。很多老师对儿童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特别是钢琴教学,老师一个一个音的弹奏,孩子一个一个音的模仿并记忆。很佩服现在儿童的记忆力,要花大力气记住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每一个音,包括它的时值长短。其实作为父母也很幸苦,在旁边要跟着学习,回去再辅导孩子。有一次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要参加业余钢琴的六级考试,我去听孩子弹奏其中的一首《奏鸣曲》,其中出现了很多的错音和错的节奏,给孩子纠正时才发现孩子不识五线谱,不知道节奏。孩子的母亲很无奈的说,这几天老师出差了,实在辅导不下来了。作为钢琴教师,如果可以花点功夫可以让孩子学会识谱、认识节奏,而不是为了应付考级。我想这个孩子可以学到的会更多。

(三)培养模式的单一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将孩子送给音乐老师是对孩子音乐教育的最好的选择,对孩子进行灌输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家长其实也可以作为孩子的音乐老师。在幼儿阶段可以更多的培养孩子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每天强迫式的让孩子进行学习只会事倍功半,如果再遇上一个威严的老师,那么孩子学习音乐的道路也许会就此堵死了。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作为父母,在还没有急于将孩子送到培训学校之前可以带领孩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可以淡化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化和教育方法的单一,教会孩子知道音乐和节奏时时刻刻的伴随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使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在饭后领孩子散步时,可以用快走或者慢走的方法让孩子认识不同的节奏,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感受节奏的快慢的不同。很多孩子很愿意做一个游戏,将不同大小和不同厚度的碗摆放在一起,用筷子敲击,让孩子认识不同材质的碗产生的高低不同的声音。我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音乐人将家里不同的废弃的瓶罐和缸子摆放在一起敲击出一段很动听的音乐。当然在野外郊游或海边时,也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比如流水的声音、海浪的声音、鸟叫的声音等等。总之,尽可能的让孩子先从生活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二)选择适当的音乐教育内容

对于音乐教育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是音乐老师的事情,其实和家庭的音乐教育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父母对于孩子音乐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引导的作用。我们知道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并不单单是从课堂上学来的。作为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欣赏音乐,比如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类的影视作品。《音乐之声》是很好的一部电影,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雪绒花》、《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这些好听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很多人。除此之外,还有《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钢琴师》等,父母都可以陪着孩子一块儿看。

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父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可以带领孩子用音乐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而不是逼迫孩子追求所谓的成功。

【参考文献】

[1]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kqm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赵一洁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育引入本土音乐教育的意义

摘要:乡土音乐,从广义上来看,是指家乡与故乡的音乐,但是从音乐教育所在的地域范围来看,指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就当地的音乐文化进行运用。这样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涵,让音乐教学工作不仅肩负起教育育人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够起到宣传地方音乐,传承民俗音乐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音乐;本土音乐;教育

从目前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很多的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主要是本土音乐以及西洋音乐为主,对于本土音乐的研究与运用较少,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更好地丰富音乐教学内涵,重视国内的音乐表现形式,则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本土音乐,提高本土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

一、本土音乐

所谓的本土音乐,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环境中所形成的音乐类型,是当地居民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就当地的民俗习惯以及民俗文化,作为内容编创的音乐作品。我国幅员辽阔,有34个省份更有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与内涵,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适度的选择本土文化,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从而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充分地显现出来,可以通过音乐增进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二、乡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经过不断的努力,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新发展的阶段,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同时在前进的路上,也伴随着较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高校在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方面,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喜爱严重地超过了对本土音乐的喜爱。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程进行优化,通过增设一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去接纳和吸收本土音乐。

探索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我国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音乐院校音乐课程的开展是借鉴西方的音乐课程的。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工作的不断建设,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走特色化的道路,开始设计校本课程来培养人才,开始尝试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本土音乐知识,来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发展,从而将本土音乐元素拉入到学生的视野。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在音乐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引领着未来音乐的发展走向,甚至决定了音乐发展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需要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能够融合中西方的文化元素,从而强化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本土文化的发展。可是,从探索音乐发展的问题来看,我们不难看到,在当前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本土音乐文化确实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更好地在常规化的音乐课程中融合本土文化资源,还需要教师对教育工作作出调整,要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规划、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可以足够的体现出对音乐的重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以考评制度来促进本土音乐学习的成效显现。

三、本土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一)从音乐教学现状中找到切入口

为了促进乡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融合,教育工作者在深入地探究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融入本土音乐文化,是需要教师从目前教学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出发,通过分析问题来找到适合开展本土音乐教学的突破口,从而更好的制定教学策略。将本土音乐文化从教学活动的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等各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课程。

(二)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建设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非常清楚,本土音乐所对应的是文化、地理与历史,所以本土音乐所涵盖的学科领域较广,为了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优势,是需要教师能够在音乐课堂编排中,可以细致,广泛的则其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一起普及教育,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本土文化的教育显示出水平,而且在教育工作中的成效能够显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地理、历史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以此更加的有效的去学习本土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学习中融入浓厚的学习热情与激情。

(三)增设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师资

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文化建设方面,非常缺乏专业的本土音乐教师。在所有授课的教师中,有些教师也是外聘,非本土人才。因此,如果让这些教师开展本土音乐课程,难免不够“地道”,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可以发挥出本土音乐的优势,则是需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从本土音乐文化的师资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以聘用优秀的本土文化师资人才,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本土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的现实意义

从本土音乐的的属性来说,其是历史发展中的文化传播形式,也是人们对时代的歌颂与表达。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其引用到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引发高职学生对本土音乐的重视与学习,可以促进本土音乐在社会上的传播与发展,从高校音乐教学引进本土音乐的价值来说,传统的教学音乐形式内容太过直线型,较为单调,会限定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但是如果融入本土音乐,会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的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对于民族文化做好传承与发扬,又推动了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中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教师的教研,学生的学习研究方向,都有非常好的助力作用。

总结:

本土音樂是地方在音乐研究与发展中遗留的精髓,也是文化遗产。在高职的教育工作中,开展本土音乐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具备扎实的音乐教育技能,更需要教师有这个教育意识,学校应当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压实本土音乐教学机制,以教育政策的强制性促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苏州本土音乐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8:179,181.

[2]陈瑶.谈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57-358.

作者:马睿

第四篇: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摘要】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的缺失,往往容易出现性情孤僻、不善交往等情况。同时,乡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音乐教育组织的匮乏,投入比例不够,乡村音乐师资的缺少,导致这一问题这日益严重。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淮河下游,因县有涟河而名涟水。全县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近90万,全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大量涌现,凸显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

一、 涟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292个,城区小学5所,乡镇中心小学28所。全县3—5岁的入园孩子约有23000人,小学在校生总数63761人,初中在校生总数为40062人。

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祖父母代为看管,他们的年龄普遍在60—70岁之间,受教育文化程度低,交流方面有较大的代代沟,遇到事情不能及时解决,同时受传统思想影比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这类留守儿童超过一半是和祖父母居住在一起。第二种是寄居在亲戚家里,年龄在30—50岁之间,多子女共同抚养,生活和学习上不能顾及周全,容易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关注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发展。第三种是无人监管,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每月会固定向孩子提供生活费,这些孩子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最显著的。当然还有一类特殊留守儿童,他们单独和父母其中一方居住在一起,然而这些孩子大都是离异家庭,长期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家庭气氛相对压抑,很多负面的事情都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

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孩子不能及时和父母见面,有12%的孩子大概一个月下能见父母一次,156%的孩子约半年见一次,178%的孩子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见一次。可想而知,这些留守儿童在整个童年时期,对父母陪伴的缺失的严重性。

二、 涟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一) 调查对象

这次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保滩中心小学五年级某班、永兴中心小学三年级两班级、徐集中心小学三年级某班以及安东学校五年级两班级。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共276人,发放调查问卷276份,最终收回问卷276份。

(二) 研究方法

这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用以完成此次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南京晓庄音乐学院13届师范生,以音乐教育情况为调查基础,在涟水县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的基础上得到调查反馈的数据,了解涟水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边缘化现状,对乡村音乐教育的现行制度和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经过将数据统计分析,查阅文献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当地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留守儿童缺失音乐教育的原因,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法,最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和正确的数据呼吁社会关注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在音乐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 结果与分析

在江苏省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仍有63%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音乐课,即便是有课程安排,仍然会出现被其它课程占用的现象。部分地区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数祖父母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鲜有过问音乐教育的情况。有高达92%的同学表示喜欢并希望可以参与到音乐课堂上,可见,孩子们对音乐课的渴望。然而约有30%的同学说这些音乐课有名无实,也就是说学校有安排音乐课,并不是用来上音乐课。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还算比较齐全,不仅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还有基础的音乐教学设施。

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我们现场对学生目前的音乐水平进行判断。得知他们对课本中的乐理知识的了解大都是基础知识,有一小部分不能掌握。在演唱歌曲时,非留守儿童能够比较完整的掌握音高和音准部分,而留守儿童对于这些掌握则要落后一些。在对节奏的训练上,非留守儿童能够比较完整的击打,然而后者的掌握情况是基本完成击打训练,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正确掌握。从演唱过程中歌曲旋律流畅度的调查显示,相对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流畅度要更高一点。因此,可以清晰的发现,非留守儿童在多方面都优于留守儿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花费了一些时间试着教孩子们学唱歌曲,然而真正能学会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那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老师需安排大量的时间来教唱。我们对同学们掌握的歌曲量也进行了询问,他们对书本上的歌曲有部分了解,然而书本以外的歌曲却很少知道。

在实地考察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对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持同意态度,而之所以会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始终不足的情况,离不开多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问卷调查中提问道孩子们如何安排休息日的活动时,有大约76%的学生是给出的在家中做家务,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或许大家会觉得是孩子们懂事,主动为家里负担压力,但他们本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统计显示只有28%的学生会有外出游玩或则其它相应的休闲娱乐方式。时间一长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的差距会无限放大。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缺失或许是人生观的影响,或许是终生教育的影响。

三、 涟水县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问题

(一) 落后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课是一种基础的课程,在不同乡村的重视度不同。单就涟水县而言,乡镇上的中小学都比较重视,而且音乐课也是比较正常进行。可是相对偏僻的乡下中小学,大都是没有音乐课或者音乐课用来上其它课程。这就是不够重视的原因。上级领导对音乐认识度的不同直接导致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千差万别,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的教授方法也不合理,不科学。音樂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可以开发和宣泄人的情绪,可是因为不够重视,在偏远乡村音乐教育一直受各种因素限制着。

(二) 师资力量的不足

我们大家都知道,以前一个老师可以同时教授好几门学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逐渐对乡村教育的重视起来,乡村学校的配置也越来越齐全,不再是由一个老师兼做多科老师。但是即便是如此,音乐教育却不像语数外这些学科一样,仍然有很多地方是由其它学科的老师代做音乐老师,这样就不能更好地普及音乐知识,不能全面关心学生们的音乐教育,甚至也不会把音乐课当做主干学科来利用。甚至有的年轻教师不能够安心在乡村的中小学投入工作,音乐教师的流失,教学资源的缺少都是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严重影响因素。

(三)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是性格孤僻。亲情的缺失,缺乏父母的关爱是造成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主要原因。相对于其他儿童性格来说,留守儿童年幼时期便不得不远离父母,和父母缺乏联系与沟通,儿童长期处于这样很特殊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导致呆板、胆小、孤僻的性格,而这些性格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在情緒上变得焦虑,忧郁、内心充满恐惧。

二是不善于交往。正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心,性格比较孤僻,留守儿童相比于非留守儿童更不善于结交朋友,与同学的参与度也不高。

三是学习情况普遍不好。留守儿童一般父母不在身边,作业没有人辅导,学习方面比较困难,再加上自觉性较差,厌学情况多。

(四) 没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唯一动力,而兴趣首先是从求知欲中产生的。留守儿童在家庭的关爱比较少,这就造成他们对待新鲜事物没有太多的关注度。一节好的音乐课,教师通常会用一段熟悉的旋律,不多见的乐器,多样新奇的图片以及简单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俗老套的教学模式,以及陈旧的音乐教育设备,降低了留守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乡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除了来自家庭的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地位的缺失,音乐教育组织的匮乏,音乐教育投入的不足,音乐教师师资的缺少,乡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不受社会重视。社会和学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弥补这些不足,依靠专业的音乐老师,足够的音乐教学设备,提高社会的关注度,从而提升相处留守儿童的文化素养。

四、 解决涟水县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 改变教育观念

要解决好当今时代下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首先要有个端正的态度,真正的重视起来,把音乐学科结合到平时的教育中去。第一步要做的是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好的观念,才能引领正确的行动。目前提倡的教学改革就是对老思想的改革,剔除陈旧的束缚。传统的音乐教育就是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歌、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即可。这种简单陈旧的想法,是非常不合时宜,也达不到现在音乐教育的要求。当今的音乐教育既需要电子音乐和多媒体的配合,也需要专业音乐老师的授课。科学的音乐教育可不单单是教会几首歌曲,专业的教育不仅对学生的艺术情操的熏陶,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也对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

(二) 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大家音乐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要培养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让他们的天性可以更好地舒展,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之前的音乐课中,音乐课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基础学科,而在农村地区,很多学校都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在农村小学中,音乐老师大都是其它学科老师代职。随着国家的重视,以及教育体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教师投入到这个行业。但是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比较年轻,这些新生力量要多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将新的教育观念融入到课程中去。各个学校之间的音乐老师也应该多组织相关的活动。积极组织集体备课,不同学校各年级之间的老师,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的心得。老一辈音乐教师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及分享自身对不同年纪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认识,而年轻教师在学习老的方法同时,也要加入一些创新的好点子,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扩大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不管是国家的教育制度,还是农村中小学具体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外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音乐老师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责任,课堂上调动学习气氛,课下和学生建立轻松愉快的师生情。因为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关怀,音乐教师不仅要多一点关注他们,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学校领导要多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沟通,将学生的在校情况传达出去。通过新闻或者媒体的作用,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外界人士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

(四) 通过音乐教育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音乐本就是一门艺术,是边缘交叉的学科。包含了音乐、心理学和医学。可以通过音乐治疗,先从情感方面入手,利用音乐潜移默化的感染性作用,对留守儿童打开心扉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过程中,本就是通过肢体,乐器,声音,达成一种共鸣。以此来慢慢地与较为自闭的留守儿童展开交流。正因为孩子们有缺憾,才更需要一种良好的引导方式。音乐教育本身拥有很多的参与和互动的环节,大多数音乐老师也都是会把音乐课设计成气氛较好的活动形式,以吸引学生参加。留守儿童完全可以通过音乐传达自己的想法,以避免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障碍。倾听者可以从留守儿童演奏的音乐中,体会到留守儿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思。体会他们肢体上和歌声以及乐器发出的声音,理解这种情绪的变化,以及演奏时孩子们心里的变化。这是一种简单的音乐治疗的方法。音乐老师可以随时与学生们有良好的沟通。

五、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是一种古老、普遍的、充满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也是人类通过特定的乐器结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也组成了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音乐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启迪、激励、感染、活跃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为留守儿童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情感寄托,安慰更多无数幼小的心灵。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正确的疏导和调节不良情绪,使其细腻的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中人格的教育。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是整个乡村留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我国培养更多有艺术天赋的人才。

六、 结论

健全的教育制度需要如音乐教育一类的佐料,这样的作用可以增加留守儿童对他人的同情心,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健全他们的品行,树立良好的人格。推行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制度的完善,是我国教育公平性的原则,是我国在实行现代化教育道路上,关键且至关重要的一步。

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深入发展乡村音乐的教育,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大力发展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沈丝竹(1995—),女,江苏,本科,音乐教育,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沈丝竹

第五篇: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儿童年龄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经验与成人的差别,若是单从承认的角度做“理所当然”的研究是有所欠缺,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本文选择从“儿童为主体的局内人”的研究方向出发,整合其他观点,探讨其可行性及路径,希望“局内人”和“局外人”这两个研究视角的结合,能为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研究者、实践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育 儿童 局内人 局外人

1 “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概念

“局内”与“局外”,辨别的标准是看研究者与研究对象 (此处尤指某种音乐文化)二者所处之不同圈子的关系: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同属于一个 “圈子”,那么,这个研究者就是所谓“局内人”;如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所属不同的 “圈子”,那么,这个研究者就是“局外人”了。在对儿童音乐教育进行研究时,以一个外界观察者和学术权威的姿态走进学校,走进儿童的生活,这是“局外人”,而以合作者的身份,直接进入课堂、班级,甚至课余生活,介入到教师教学、教育的研究过程和孩子们、娱乐当中,这是参与行动的“局内人”。

2 “局外人”视角在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局限性

“局外人”是用“他者”眼光来进行研究。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这种视角,例如,在对儿童“自主音乐游戏”进行观察时,要让儿童在音乐游戏中真正地实现自主、玩乐,教师学会观察,充分发挥观察的效用,巧做观察者、“局外人”,是非常重要的。以“局外人”的“平常心”去观察儿童的自主游戏,而不是打扰他们,这一点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研究实践单从这“局外人”一个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又是不够的。传统教育习惯于从“成人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考虑问题,因此在音乐教育理论、内容和过程中都刻下了教育者的印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进而是现在的双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偏重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教学过程总在如何发挥教师积极性上下功夫,虽也强调学生积极性,但还是教师“调”,学生“动”,没有针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1]

3 “局内人”视角于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可行性探讨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语言,一个就是音符,数学使人学会了思维,语言使人获得知识,音符使人富于想象。音乐神奇力量确实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并对其一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从低级阶段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个过程,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个性”不仅存在年龄的区别当中,即使相同年龄的个体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这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并没有让音乐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教育目标和教学结果的偏差的出现,从根源上来看问题在于我们并不了解儿童。所以,我们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时,必须深入儿童群体中,把自己当成她们的同龄人,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这对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相对于“局外”的观察者,参与儿童音乐教育的行动者因为表现出与儿童相一致的对于音乐学习和教师引导、关怀的渴望,对有趣味性音乐游戏和创造性改革教育显示的期待,因而更有可能获得儿童的信任。这是展开与儿童合作从而理解教育实践,改变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前提。儿童喜欢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带有游戏性质,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被尊重,而不是处在弱势的被动者。事实上,当我们改变专家严肃的姿态,以一种亲和的态度接近儿童,真诚地向儿童敞开心灵时,恰恰能够获得他们更真诚地尊重和信任,在这种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融合实践和研究的“局内人”共同体,不仅有利于儿童教育学者的学术思考和理论建构,更重要的是,只有立足于真实的教育实践和真诚的合作,才有可能真的实现对教育实践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也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共性。

4 “局内人视角”于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曾在他的《自卑与超越》艺术中用大量材料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总可以从他的童年记忆中寻找到蛛丝马迹。现当代心理学的长期研究都表明,儿童时期确实是个体身心发育最快的黄金时期。科学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全面挖掘,而且有利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提升,对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局内人”和“局外人”两个视角的结合,将儿童的视角和成人的视角融合。在充分尊重儿童兴趣和自由发展愿望的基础上,主动体验教导,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激发他们更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使音乐教育起到启迪智慧、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丰富生活及开拓文化视野的作用,最终实现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边桂荣.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卢健.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现象学教育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6).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王曰美,孙元涛.教育学者介入实践的方法论思考——关于“局内人”、“局外人”信条的反审与重构[J].教育学报,2009,(4).

[5]姚本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

[6]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梁琳瑜,福建师范大学2011级音乐教育学研究生,福建福州 350007

作者:梁琳瑜

上一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下一篇:模拟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