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科技管理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自动化科技管理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将成本管理应用于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根据自动化科技管理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其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等。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成本管理各项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

第一篇:科技管理论文

当前科技管理人员的科技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了解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总体科学素养水平状况,更好地推动湖北省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湖北省科技协会、湖北省科技馆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等,于2001年3月到2001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科技管理人员科学素养调查。

调查问卷与样本构成

1.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问卷项目包括被试者的基本情况、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及态度、对科技之于社会影响的理解,对科技人员、社会机构的评价,以及对科技发展的看法等。问卷采用调查员入户访谈方式,确保了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以及本次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全部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

2.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采取PPS抽样方法,选取6个地区(城市),代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结构式访问。调查范围涵盖湖北省全省的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11个省辖市,恩施自治州、神农架林区和随州、仙桃、天门、潜江4个省直管市中18-69周岁的科技管理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科级以上科技方面的负责人(包括科级单位的科技部门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科技中层及以上负责人;科技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农村科技管理人员,共195个样本。

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构成情况:男性为129人,占66.2%;女性为66人,33.8%。

(2)年龄构成情况:18-29岁:21.5%;30-39岁:34.4%;40-49岁:24.1%;50-59岁:13.8%;60-69岁:6.2%。

(3)文化程度构成情况:“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0.5%;“小学”为5.6%;“初中文化”为16.4%;“高中或中专”为43.1%;“大专以上(理工科)”的达到17.9%;“大专以上(文科)”的达到16.4%。

(4)户籍构成情况:城镇户口占73.3%;农村户口占26.7%。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科技信息的需求状况

电视是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了解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通过电视获取各类科技信息的需求状况,我们列举了电视中的主要节目类型:科技、体育、政治、娱乐、经济和生活等六方面的电视节目。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选取的前三种信息是政治节目(70.6%)、科技节目(59.2%)和经济节目(53.7%),娱乐和生活节目居于第四、五位(45.2%和41.2%)。在59.2%选择科技节目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中,有26.9%将其列为第一选择,在六种节目中居于第二位,说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积极性;但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电视中的科学技术节目关注程度,整体上说来并不太高。

(二)对科技之于社会影响的看法

绝大多数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持积极的态度。在对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价上,调查发现,有48.2%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大部分问题;45.6%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部分问题;1.5%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几乎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4.6%不知道。从中可以得出,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能力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说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能力充满了乐观态度。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波及社会诸多领域。本次调查,选择性地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在主要社会领域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探索。从调查中显出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一些社会领域的评价,进一步证实了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持肯定态度。有八成以上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科学技术对医疗水平、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等社会领域是以积极影响为主,七成以上认为对工作条件和公众健康以积极影响为主,环境保护、精神生活、世界和平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有超过五成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持积极影响为主的评价。但在对于道德水准方面认为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以积极影响为主的评价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比例则没有超过半数。这与当前社会财富日益增加但人文精神日趋失落导致人们的道德水准不断下降的社会现状不无关系。

总之,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能力持积极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是以积极影响为主,对科学技术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尤其是关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87.2%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是以积极影响为主,而认为以消极影响为主的仅有1.0%。

(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1.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普遍态度。

科学技术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也是衡量国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准。那么,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看待科学技术的普遍态度如何?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79.0%)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从总体上来说,科学技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而认为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仅为3.1%,认为积极与消极影响差不多的有5.1%,认为只有积极影响的8.2%,不知道/说不清的4.6%。

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普遍态度是肯定其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的,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我们对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比较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绝大多数(97.4%)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给予科学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所作的贡献以充分肯定;对科学技术为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方便、舒适和健康持十分肯定的态度也占绝大多数(93.8%);有87.7%的人对科研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为了使人类生活更美好。只是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是非观念”这一说法上同意的比例明显下降。

在了解了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总体印象后,我们将视角转向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带来的利益与危害的态度,即要求被调查者从科学技术中得到的最大益处和亲身体验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危害,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技术在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心目中的地位。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从科学技术中受益最大的方面有: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等)(63.6%)、家用电器(电视、冰箱等)(57.9%)、良好的医疗条件(46.7%)、公用事业(电力、天然气、电话等)(32.8%)和丰富的食物(26.2%)。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科学技术给人类造成的主要危害是环境污染(65.1%)、农产品中有害成分增加(45.2%)和食品添加剂的滥用(43.0%)。其次,有超过两成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药物依赖、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科技犯罪也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危害。根据这些结论,已有相当数量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意识到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与湖北省公众整体对科技知识或报道感兴趣程度的对比。

关于对科学技术知识或报道感兴趣的调查,在6个有关科学技术知识或报道方面,无论是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还是感兴趣的总合方面,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所占的百分比均比湖北省公众整体的水平高,差距最小的是在医学新进展和灾害防治方面,但也都有5个百分点,最多的竟超过15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自然灾害和医学方面的关注尚不够密切,但同时也说明了在从总体上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发明创造意识、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环保、国防等的关心程度较全省公众的整体水平高出很多,因此可以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发挥优势。(见表1)

(四)对科学技术的期望与对科学研究的的态度

考察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的期望值是衡量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科学素养的一个方面,也是了解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看法的重要参考指标。由此,我们设计了该方面的问题请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回答他们最期望科学技术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总体来看,最期望科学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癌症及疑难病症的论断与治疗(74.7%)和环境的保护(58.8%);其次是提高教学设施水平,改善教学环境(34.0%)、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及防护(28.4%)和优生优育(21.6%)。因此可以看出,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最期望得到科学技术的解决,而对于自身生活不太相关或间接关联的问题,则期望的程度就相对低得多。

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是反映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研究的关注程度和分辨科学研究带给人类与社会利弊的能力。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繁多,能否得到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研究所持的态度。为此,我们探索性地选择了5个科研领域。在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关联最为密切且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这5项科学研究中,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支持使人健康的研究和气候预测预报研究,比例分别为93.3%和91.8%。这可能与健康已成为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对气候预测预报研究的高支持率,大概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又因环境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缘故。对培育新的动、植物品种的研究,有67.7%持支持态度。使父母能够选择子女性别的研究,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态度倾向于禁止(57.9%)。可见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型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研究,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支持率较高(37.9%),持限制态度(27.7%)和禁止态度(14.4%)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没超过一半。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地区冲突持续升温等因素有关,维护国家利益、加强国防已成为科技管理人员的一致共识。

(五)对科技人员和社会机构的评价

了解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家和科学团体的态度和看法是深入了解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科学素养的另外一个侧面。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家和科学团体及科研学术机构的崇尚程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事业的尊重程度,同时也反映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人才和知识的尊崇程度。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如何评价科技人员的职业声望也可以反映出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的地位。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科学研究人员最为尊重,被调查者中的近半数(49.5%)认为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声望最好。其次同样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生(38.7%)和工程技术人员(36.6%)。再次是律师和教师(29.4%和28.9%)。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职业声望的评价与湖北省公众整体的水平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对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官员以及律师的评价方面高于湖北省公众整体,在教师和私营、个体经营者职业评价方面却低于湖北省公众整体。

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有关科学机构的认知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湖北省科技馆位列前三位,比例分别有94.9%、83.1%和82.4%。从总体上来看,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有关的科学机构均有较高的认知,说明科学机构在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中已有较好的印象基础,有利于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对社会主要机构的信任程度的调查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了科研机构被排在第一位,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大部分(72.3%)认为其值得信任。还有超过六成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认为银行和教育机构的信任程度高,比例分别达到了64.1%和63.1%,超过五成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51.8%)对报纸、电台、电视台持信任态度。可见,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的科技兴省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和加强。

虽然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医生这种职业非常尊重,但是调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的威信并不高而且没有超过半数(47.2%),处于调查八种社会机构的第五位,属于中等偏下的信任水平。这个看法可能符合目前医院和保健部门的设施情况和服务水平,因此努力改善医疗设施,提高保健水平和服务质量仍然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点。

(六)对我国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

在对我国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方面,超过七成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70.3%)认为我国只有少数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认为大部分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仅有15.4%。对于湖北省科学技术水平,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中63.0%认为其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或中游以下的层次。应该说,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于本国及湖北省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我国和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了解程度是很高的。

在调查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我国最应该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的看法中,采取的方法是将主要的科学技术领域罗列出来,让被调查者从中选择1-3项。统计结果表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中的近多数(48.7%)认为国防科学技术是最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这与前面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支持新型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研究是一致的。位居第二位的是人口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支持比例达到了47.2%,再次是对农业与食品技术领域,比例也超过了四成(41.5%),这说明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生存仍然十分关注。对其他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关心程度依次是:电子信息技术(27.2%);新能源技术(25.6%);交通运输技术(15.9%);生命科学技术(14.9%);传统工业技术(14.4%);核技术(11.8%);基础科学研究(11.3%);材料科学(10.8%)。在论及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大部分(69.9%)认为是由于科研经费不足。教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居第二(45.1%);认为科研人员缺乏的湖北省科技管理人员比例也超过四成(40.9%);另外还有31.1%认为是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23.8%认为是科研管理不善,19.2%认为是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脱节。▲

作者:刘中起 风笑天

第二篇:论述加强科技项目预算管理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强预算管理对科技单位的重要意义,并对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特征进行总结。其次重点介绍科技项目预算管理框架的构建方法,分别从程序组成、预算编制制定依据等方面进行。可帮助提升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为科技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加强科技项目预算管理的动因

传统预算方法中缺乏信息技术的引用。所得预算结果常常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不能作为投资建设的硬性参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开展后实际资金投入量往往会大于预算结果,这正是因为预算管理方式落后,项目建设资金分析计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数据。增大了项目建设风险。应用科技预算管理技术可避免此类问题发生,从预算编制的确定到过程约束都能有效进行,并引入信息化技术,可对建设过程中的市场价格变动做出预测,所得结果更能贴近真实情况,具有可行性。

各类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常常是将资产收益放在首要位置,预算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预算中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得不到展现,在管理方法中做出创新才能突破这一现状,提高预算的整体水平,并在未来的投资决策确定中发挥影响作用。科技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市场经济变化响严重,如果不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很容易出现负债经营的局面,项目预期收益也很难达到。由此可见,加强科技项目的预算管理是提升项目稳定性的必然途径。

二、国有科研单位科技项目预算管理现状

科研单位运营资金是由政府部门统一拨放,传统管理理念中并没有将预算引入其中,以创新研发为首要任务,资金有效利用效率低,有关于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中也是将最终的结算作为重点,预算也只是表面形式主义。其结果不能作用在科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当项目建设周期大时,初期预算能够贴近真实情况,随着建设时间逐渐增长,预算结果误差便越来越明显。除上述问题外,科研单位的预算书是由项目申请人单方面拟定的,财务人员与项目研发人员并没有参与到其中,所确定的预算书中含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以此为基准申请的项目研发资金自然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冲突,开展后也往往会因资金不足而出现有项目终止的情况。

预编开展方式不规范也是现存主要问题,所搜集整理的数据缺乏全面性,管理制度在制定阶段没有针对常见问题制定出约束措施,预算工作仍然按照固有的模式来开展,很难彻底解决项目资金风险隐患。

三、科技项目预算管理框架构建

1、国有科研单位科技项目预算管理的含义

科技项目预算管理能够帮助节省项目建设资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科研过程中体现出成本节约性。科研单位建设资金是有限的,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单位内部实行严格的控制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各科技项目之间进行的时间以及设备、人力资源投入量都能得到很好的规划,避免冲突问题发生。

2、预算编制组织机构、程序、编制依据和方法

2.1科技项目预算编制组织机构

科技项目确定后首要制定严禁有效的预算编制体系,并确定预算团队的人员组成,在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分别调动人力资源,在人员与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可以提高预算结果的实用性。对于预算管理也投入专项人才来进行。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针对原有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整改,整体管理方式不变,可避免出现制度落实困难的情况。

科技项目建设部门在进行项目建设时会参照完成的流程方案来进行,在预算管理中要体现出对流程的控制,确定各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减少项目成本控制的落实时间。最后要对预算管理的主要人员组成进行规划,确定管理所面对的主体人员。

2.2、科技项目预算编制组织程序

预算编制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对其进行规划时要得到单位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认同,确保符合科技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现状。项目申请人与研发部门配合完成任务。预算工作应严格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对管理程序进行设计时更要突出各个环节的重点内容。

2.3、科技项目预算编制依据

预算工作开展时可将历史科技项目研发所用资金作为参考,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市场变动情况做出调查,以此来提升预算结果的准确度。项目申请书以及研发方案也是预算编制的制定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管理计划可更高效进行。

2.4、科技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1)放弃以养人为基础的“基数增长法”,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即每一项支出不是以过去的数据为基础,而是完全从“零”开始,在费用效益分析基础上进行科技项目预算编制。

(2)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由项目负责人、相关财务人员编制总预算概算。由子项目负责人、相关财务人员编制任务明细预算。在对各任务明细预算审核确认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汇总形成项目明细预算,并按预算编制组织程序上报项目申报授理部门。

(3)项目预算编制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科技项目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具体编制方法和技巧。直接费用。一是按所在地区政府定价或市场价格和科学测算出的使用数量确定预算数:如燃料动力费=水(或电)预算数×价格。劳务费=研究生预算工时×所在地区平均价格。二是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预算数。

3、科技项目预算执行

按科技项目合同书明确项目总负责人、子项目或子任务负责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职责权限,并作书面备案。中央和省级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合同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有严格执行预算的义务,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科目若确需预算调整,按前述有关文件办理。项目预算调整申请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报出,财务人员应取得项目预算调整批复备份。预算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应划清权限、多作沟通,并结合项目年度或中期检查上报项目预算执行明细,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报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当以制度设计来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尽量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对项目经费管理的负面影响。

小结

加强科技项目的预算管理可帮助节省建设资金,现有预算编制体系中存在一些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的内容,需要科研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案中也要体现出全面性,通过此类方法来提升科技管理整体水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能得到资金保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作者:赵静

第三篇:在自动化科技管理中应用成本管理探讨

摘要:自动化科技管理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将成本管理应用于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根据自动化科技管理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其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等。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成本管理各项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在成本管理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控应用要点,本文主要对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应用措施展开分析,具体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由此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自动化科技管理:成本管理:应用措施

自动化科技管理充分借助了自動化科技设备、技术、系统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当然,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其管理的特殊性,可将成本管理融入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更全面地分析各项成本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数据存储统计等,以此作为参考依据明确管理方向,对自动化科技管理进行准确的定位。而要将成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结合自动化科技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成本管理,充分突出其优势。

一、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应用要点

成本管理应用于自动化科技管理中.不仅可提升自动化科技管理的水平,同时也能够降低其管理成本,更有利于自动化科技管理的有序进行。当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生变革的环境下,自动化科技管理也应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成本,而且自动化科技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受到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经营特点、生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通过成本管理的应用,可更全面地对自动化科技管理实施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各项与成本有关的数据信息等,不仅可用于自动化科技管理产生成本的分析,同时也可根据具体的成本控制信息分析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措施。当然,要将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作用最大化则需要掌握其应用要点。

首先,应关注人工成本的控制。任何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人员都是其发展的核心,而且,从大部分经营组织的总成本分析,人工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30- 50%.占有较大的比重,一旦人工成本控制不合理,不仅增加人工成本,甚至很难将人工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水平。其次,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实施应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信息时代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中,成本管理也应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这也是保证自动化科技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点。

二、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应用的几点措施

成本管理在自动化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应结合自动化科技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成本管理,如,利用信息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可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成本管理在自动化科技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其中的几个关键点,当然,在具体成本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中,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水平。首先,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实施应明确管理目标,并应具有明确的管理思想,才能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利用信息化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可针对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信息的搜集,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相比于传统人工统计,不仅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统计的准确性,这是传统成本管理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成本管理中,可将其贯穿自动化科技管理各个环节,在数据收集的同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与实际所发展的情况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一些细节问题,以便于及时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的分析,真正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进而提升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再次,自动化科技管理与企业、公司等运营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的工作环节、订单、设备、材料损耗、工时等都会产程一定的成本信息,而这些信息记录的是否全面、准确也将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效率。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可将成本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信息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并将这些信息与自动化科技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系,并通过多年数据的积累,可针对实际所产生的各项成本制定标准定额体系,不断完善成本分析、控制体系,不断提升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水平。

(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人才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根本,自动化科技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通常人力资源成本会随着自动化科技管理运营的不同阶段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劳动组织、薪酬体系、福利待遇等相关人力资源成本,应对其实施动态化管理,在增强人力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将人力资源成本降至最低。另外,需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岗位技能要求,不断增强各个岗位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将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从而达到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总的来说,自动化科技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所涵盖的内容较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则是重要内容之一,应引起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重视,可达到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目标以及将生产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自动化科技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需要充分体现出现代自动化科技的知识,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应充分结合自动化科技的力量,不断对其成本管理进行优化,满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长期发展。

(三)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增强管理水平

自动化科技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从多方面实现成本管理,更应在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基础上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水平,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在现有的精细化管理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大幅度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可有效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当然,在增强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中,充分考虑各方面成本要素,核算体系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更是精细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可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进而达到增强管理水平的目的。从现阶段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实施的情况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管理现状;例如,成本核算体系的不健全、不精细等,很多核算细节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导致其中存在一些漏洞,而且传统成本核算很难满足当前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而影响到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对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体系,确保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设备购进成本、设备后期维护成本、能源成本等进行细致化成本管理,以便于及时对各项成本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并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及时发现自动化科技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增强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自动化科技管理实施阶段,通过成本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且通过对各项成本信息数据的分析,可更全面地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主要针对自动化科技管理中成本管理应用的几方面要点以及相关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以及岗位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将成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自动化科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2):35-37.

[2]王荆晴.科技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问题探析[J].纳税.2018,12( 22):141.

[3]张向辉.浅谈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转变——以沁阳市宏菱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3):29+31.

作者简介:

倪伟平,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作者:倪伟平

第四篇:依靠科技管理谋求农业发展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突破资源约束,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向。

[关键词] 农业发展科技管理技术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也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农业科技管理为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仍是整个科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农业科技管理的秩序、方法、手段、素质和水平都较落后,是科技难以支撑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这一方面说明现行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发展正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崭新突破。

1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主要有六个方面:

1.1 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重视。

1.2 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

40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量总共为4383.9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4%,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不和发达国家比,就是发展中国家一般也都保持在10%左右。据统计,像巴基斯坦、泰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均要占到财政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我国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整个投入中,地方财政是大头,其份额往往占80%左右,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对大量资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对GDP增长贡献不高、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的热情自然不高,从预算的安排到预算的执行也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因此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3 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

农民是农业关系的主体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和垄断,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缺乏力度,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不高。

1.4 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不足

总体上看,农业科技“跟踪式”、“模仿式”或“转化式”研究比较多,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养殖业、加工业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严重缺乏;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

1.5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很多成果不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1.6 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农村共有实用人才579万人。从分布的区域来看,我国东部有231.4万人,占40%;中部地区有27.8万人,占4.8%;西部地区有145.9万人,占25.2%。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的有247.9万人,占42.8%。从学历看,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2.7万人,占3.9%。 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能手有328.3万人,占总数的56.7%;经营能人有160.7万人,占27.8%;能工巧匠有90万人,占15.5%。其中,农民高级技师有1.5万人,农民技师有7万人,农民助理技师有6.5万人,农民技术员有35.3万人。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就约6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言,我国农业科技实用人才不仅绝对数量少,占比极其低下,而且,地区分布也十分不均衡,东部占了总数的40%。另外,高职称所占的比例也普遍较低,特别是高级技师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依靠科技推动发展的潜力和动力。而且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其总体流失比例为16.96%,流失者一般不再从事涉农职业。

2发展农业科技管理的战略对策

农业现代化过程在于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不断地渗透、融汇到农产品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历史已经证明,没有现代化农业,就没有现代化国家,而没有现代化科技,也不会有现代化农业。然而,单靠传统型的农业技术又难以实现上述目标,其根本出路只能依靠现代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2.1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强调,“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推动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做出部署,打破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重奖取得重大成果转化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资源保障机制,完善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必须将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层面,把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和维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2.2 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农战略

加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科技、教育的紧密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适应农业和农村人才培养与提高的需要,努力为兴农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努力培养大批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小城镇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发展乡镇企业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能解决农业生产第一线或乡、村基层生产、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中实际问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人才。

2.3 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完善农业人才市场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科技没有人才做基础,便成了无源之水。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拥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如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标准,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只有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政、企、校、研、资”多维互动。

2.3.1出台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政策。制定有关揽才、量才、用才、养才、育才、赏才的机制和政策,引入竞争机制,保证人才能进能出。

2.3.2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一是要深化改革农业人才收入分配和奖励机制,加大对县乡农业科技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奖惩力度。二是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各级地方财政要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比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三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业人才长效交流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2.3.3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业务水平。把现有农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再提高工作与吸引外来人才相结合,充分发挥存量人才作用,为农业管理部门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后备队伍。

2.3.4健全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的农业四级机构。市一级农业部门重点研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宏观指导、典型示范等工作;县一级的农业工作部门履行行政管理、农业综合执法、综合服务等职能:乡(镇)一级的农业部门除了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外,还应积极做好本乡(镇)的农业事务管理,传送好各种农业信息到村到农户,为农民服务;另外,建立村级农业信息联络机构,负责日常的联络,联络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传播农业信息和收集农业信息并上报到乡(镇)。通过完善管理服务机构,从而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服务一体化的网络。

2.4 建立现代信息平台

科技信息平台是指综合社会存在的科技与信息,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资源提供一个可供随时查询利用的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筹建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组建统一的农业预警机制。政府应该推动、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抓好农业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即科技的产前、产中与产后三阶段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3结语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耀邦.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强新世纪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1,(1):4-5.

[2] 傅东兴.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4):15-15.

[3] 叶兴庆.未来中国农业政策走向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5,(1):25-27.

[4] 崔海霞,等.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09,(21):4-5.

[5] 张正卓.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其途径[J].甘肃农业,2009,(7):83-84.

作者:韩牙琴

第五篇:大数据与科技管理分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管理工作质量,分析大数据与科技管理工作相关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发展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的机遇。所以,本文结合实际,首先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点,其次对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途径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助力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科技管理;创新平台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管理尤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实现科技管理创新无疑是首先需要攻克的难题。只有顺应发展趋势、认清管理方向、把握管理关键点与执行策略、克服管理难点,才能更好地执行科技管理,进而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1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点

1.1科技实验数据增量巨大、复杂性高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而且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传感器技术得到了尤为广泛的应用。有了传感器的支持,使得一切的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产生者。站在科学实验的角度来看,与以往的实验相比较会得到更多的数据,而且数据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属于非结构化数据,无疑增加了科研人员对于数据科研的难度系数。大数据时代中,数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包括,数据的内容量增加、数据的表现形式正价、数据的价值密度有所降低,在科学实验中这些变化也成为了数据展现的新的特点,同时也为科学实验带来了很多困难。

1.2科研设备需求增加、成本提高

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应用的主要方法是抽样方式,但是该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对于数据的实验,大数据分析是目前技术人员应用的主要方式。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所追求的是数据的广泛性和最终结果的真实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可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就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设备支持,但是数据的非结构化转变使得原有的实验设备与当前实验不符,需要引进大量的非结构数据采集设备,对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导致科学实验的成本增加,如果该科研单位经费紧张,这时科研工作就很难在继续开展,科学研究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

1.3科技管理主体多样化

科技管理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因素就是科技资源与科研人员,在大数据时代中,这两个因素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科技资源包含的内容较多,科学研究所应用的设备、科学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等属于科技资源。因为数据越来越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那么实验中应用的设备和软件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适应科学实验工作,所以科技资源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数据内容越来越为丰富,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除了原有科学研究人员,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员也主动的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他们也同样扮演者科研人员的角色,科学研究人员的队伍会不断地壮大。以上提到科技资源与科研人员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因素,科技资源与科研人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多样化的特征,那么科技管理工作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主体也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1.4出现个性化科研需求

科研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之后,必然会出现个性化科研需求。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参与整个研究过程,但是在大数据背景的影响下,研究工作的难度逐渐提高,整体的研究工作会被分化,科学研究人员加入到夹克实验中来是因为自身的兴趣爱好,他们对于实验的整体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对整体分化中的某一一部分十分感兴趣。例如有的科学研究人员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很感兴趣,有的科学研究人员对于科研设备的制造与应用感兴趣等。这种现象并不是不良的,相反该现象对于促进科研内容的创新很有帮助,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有新的创新内容注入。

2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途径

2.1科技战略平台

科技战略平台,作为实现科研工作开展的核心保障之一,为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科技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只有确保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构建科技战略平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确保战略的长期性,并通过在日常工作开展中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战略的先进性,使其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为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2科技政策平台

相较于科技战略平台而言,科技政策平台是衡量其战略制定方向的核心标准,同时也是战略制定的主要体现之一。在构建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过程中,科技政策可以直接对科研工作的开展范围、领域等,产生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影响,同时其也是我国科技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保障。在科技政策平台建立时,其可能包括多种领域的相关政策,如金融政策等,这主要是由于若只在同领域内建立相关的政策,则会出现矛盾重叠的现象,而通过对多种政策的统一制定,则会起到相互约束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

2.3科技研发平台

科技研发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创新平台构建中的首要任务。在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研发平台的设立既要满足当前科技管理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和融合,实现对科技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研成本的有效节约,最终对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相关人员可以构建物联网云平台,从大数据中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并确保资源的价值性特点,以此来实现对科研技术的顺利研发;另一方面,应当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实现对科研设备的综合管理,避免出现由于重复购买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以此来实现科技

2.4科技转化平台

科技转化平台,主要是实现对科技与经济的综合转换。在我国进行科技管理的过程中,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相互转换,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仅阻碍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实现对科技转化平台的有效构建,才能确保科技与经济之间的有效互换和交融,并为科技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通常而言,科技转化平台的建立,是确保科研成果价值发挥的主要途径,其可以实现与产业链的有效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此来加强人们对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以科学技术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最终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对于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工作的认识,本文基于以上分析,进行了积极讨论,为此,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大数据时代下科技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积极迎合时代发展,提高认识,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獻:

[1]孙莉娜.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构建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22):35.

[2]袁野.从科技管理的角度浅谈大数据在我国的发展[J].当代经济,2016(12):9-10.

[3]李卓轩.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

作者:俞蕾 李微微

上一篇:科学技术史论文下一篇: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