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方案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方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文化建设方案1

各村(社区)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了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深化文明村建设成果,形成在文化上“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的浓厚氛围,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全面加强和完善镇、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以实施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点工程为重点,完成1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和15个农民体育健身点建设,实现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点工程100%覆盖到全镇各村居。充分发挥各村文化室作用,积极开展文化、体育进农村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逐步建立长阜村、富源新型社区示范点的休闲体育公园,以点带面,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3、继续完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以镇文化站为依托,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培育文明新风,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使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组织机构

组长:王洪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乐梅金(宣传、统战委员)

成员:林英灿罗丽华各村村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林英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日常工作。

活动内容及安排

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重点举办庆祝重大节日的文体赛事。

1--3月1、春节初一至十五组织舞龙

2、旱船、腰鼓踩街活动

3、正月初八游园活动

4、2月24日歌咏、书法绘画、戏曲演出

4--6月1、烟叶大田管理技术培训班

2、村级文化协管员培训

3、农家书屋建设工作

4、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班

5、庆“六一”文艺演出五场

7--9月1、庆“七一”篮球比赛

2、小吃制作技术培训

3、农民体育健身点建设工作

4、健身舞、功夫扇、太极剑表演

10-12月1、夏茂山歌比赛

2、国庆文艺演出

3、元旦中国象棋比赛

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文化建设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各村(居)各有关单位要将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一并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保障文化经费投入,确保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营造宣传氛围。各村(社区)委会、各有关单位要利用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宣传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镇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强化部门协作。全镇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镇文化站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工商所、派出所等执法职能部门要根据建设需要,给与大力支持;各村(社区)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落实。

农村文化建设方案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围绕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战略任务,通过抓试点,摸索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路子,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乡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一室(文化活动室)、一人一册(图书)”农村文化建设目标,建立规范、标准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户(文化户)三级农村文化服务网络,为全面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积累经验,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扩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营运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面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试点安排:

试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各县区及市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具体安排如下:

(一)市中区大石镇试点。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日报社、团市委、市中区共同组建工作组,建成大石镇综合文化站、快乐村文化室及1个文化户。

(二)元坝区昭化镇试点。由市广播电视局牵头,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生委、市妇联、元坝区负责共同组建工作组,建成昭化镇综合文化站、天雄村文化室及1个文化户。

(三)朝天区曾家山试点。由市文化局牵头,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朝天区共同组建工作组,建成曾家山综合文化站、中子镇尧坪村文化室及2个文化户。

(四)市城区社区文化室试点。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日报社、团市委、市中区共同组建工作组,建成市中区东坝办事处陈家壕社区文化室;由市文化局牵头,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市中区共同组建工作组,建成市中区上西办事处皇泽社区文化室;由市广播电视局牵头,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生委、市妇联、市中区共同组建工作组,建成嘉陵办事处上河街社区文化室。

(五)其他四县的试点。除市中区、元坝区、朝天区配合市级部门共同抓好试点外,其余四县均要抓2—3个乡镇的试点工作。

四、建设标准:

(一)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1.硬件设施。(1)有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用房。(2)有图书室(藏书1000-1500册,每年按5%递增)、影视放映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并配有必要设施,能够开展展览、科技推广、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活动。(3)活动设备总值达2-2.5万元,其中包括彩电、VCD或DVD、网络终端设备和电影放映设备一台(套)等。(4)年活动经费不低于5000元。

2.组织机构。(1)落实“四纳入”: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2)有1-2名具有大专学历和相应的文化艺术专长的专职人员。(3)专职工作人员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4)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项保险按规定办理。(5)人员专职专用。

3.队伍建设。(1)至少有1支基层业余文化骨干队伍,联系和辅导的业余民间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2)有电影放映队。

4.业务工作。(1)中心活动室常年开放,图书阅览室年开放时间200天以上,年举办培训班、讲座2—4期,年办宣传橱窗和板报12期。(2)每年至少举办2次以上较大型的综合性文体活动,传统节庆日均开展相应的民间文艺特色活动和庆祝活动,群众参与人数占常住人口的35%以上。(3)建立健全送文化下乡制度,为各村送戏、送电影、送书、送科技知识每年2次以上。(4)有一定的有偿服务项目,经营收入年不低于5000元,50%以上用于公益性文化活动。(5)各项制度齐全,档案有专人管理。

(二)村(社区)文化室建设标准

1.设施齐备。(1)村文化室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社区文化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2)藏书500册以上,每年5%速度递增。(3)订报刊3种以上。(4)文化室固定资产总值达4000元以上,有开展活动必需的电视、VCD等文化、体育以及娱乐设备。

2.队伍整齐。(1)有兼职文化辅导员。(2)有1支以上业余演出队。

3.活动经常。(1)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次以上,村民参与率达60%。(2)年板报、橱窗宣传不少于6次。(3)业余文艺演出队活动4次以上。(4)文化室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4小时。

(三)农村文化户建设标准

1.经济基础。(1)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2)电话、闭路电视畅通。(3)居住条件较好。(4)有骨干经济项目。

2.人员状况。(1)家庭适龄成员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初中以上。(2)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具有文艺特长,是当地文艺骨干或积极分子。(3)家庭成员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违法乱纪现象。

3.硬件设施。(1)一台电视机。(2)一种报纸。(3)200册图书。(4)两种以上文化、体育活动用品。(5)一幅艺术匾联。(6)一个户外活动场所。

4.文化活动。(1)能经常开展自娱自乐活动,并且能吸引周边农民参加。(2)有一个文化艺术经营项目,有一定的文化经营收入。

五、工作步骤:

(一)8月5日前,落实试点人员,组建试点工作组;

(二)8月15日前,调查摸底,制定试点实施方案;

(三)8月15日-10月25日,试点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

(四)10月底,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实地验收;

(五)11月上旬,召开农村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

六、具体要求:

(一)强化领导。成立*市农村文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试点工作的领导、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各试点责任单位要将试点工作纳入近期中心工作,落实领导分管,抽调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措施,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

(三)协调配合。各试点单位要在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试点工作。

(四)讲求方法。试点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和基层的主体作用;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各类阵地、设施、人员、网络的作用;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相结合。

(五)务求实效。试点工作组人员必须深入一线,摸清家底,创新工作方法,严肃工作作风,严格建设标准,确保优质高效。

上一篇:信息化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