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旅游投资项目是通过相关旅游产品的打造为游客提供专业旅游服务的投资项目,由于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投资,收益回笼周期较长,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篇1:

基于综合模拟法的区域旅游投资预警研究

摘要 旅游投资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旅游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要和旅游发展阶段及旅游市场需求相吻合,为避免旅游投资“潮涌现象”的发生,需对旅游投资进行预警研究。本文采用综合模拟法,从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旅游供求平衡、旅游投资内部均衡、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等4个指标类别出发,构建了旅游投资预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河南旅游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旅游投资虽然基本上还处于健康区域内,但河南旅游投资已经初步显现出投资微热、投资增速过快、度假产品投资过热、旅游投资正逐步出现和区域经济不协调的现象。基于河南旅游投资现实,为避免投资泡沫,河南旅游急需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和控制性政策,规范盲目的投资行为,避免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平稳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综合模拟法;旅游投资;预警;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24

旅游投资领先于整个旅游经济周期的波动,旅游投资的科学合理性决定着旅游业的景气走向。当前,随着大量且多元资本涌入旅游业,也出现了旅游投资方向、旅游投资规模与现实旅游发展及潜在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事实上有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旅游投资过热的“潮涌现象”[1],但如果旅游投资方向和规模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对旅游投资密切监控,不能等到旅游投资过热或旅游投资泡沫现象产生后再去想解决的办法。因此,对旅游投资预警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检索旅游投资研究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投资优化、旅游投资绩效评价和旅游投融资机制等方面[2-7],而对旅游投资预警研究还处于空白。国内外有部分专家对经济预警做了一些研究,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与经验,如最常用的景气循环法和系统模型法[8-10]。但使用景气循环法和系统模型法需要一个稳定、规范的经济环境[11],而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宏观环境中,中国的旅游市场不是一个平稳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不强调时间序列数据的综合模拟法来进行旅游投资预警研究是比较适合的。综合模拟法是典型的统计预警法,采用其对旅游投资预警进行研究的思路是:将能反映旅游投资运行特征的多个指标综合成一个或若干个总体指标,单个指标或综合成的总体指标,以一定的标尺予以衡量,就可以判定旅游投资现状合理与否及其程度[12]

1 区域旅游投资预警指数测评研究方法和步骤

综合模拟法的实施过程中,明确警情指标是预警设计的前提,是建立警兆指标体系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分析警素指标,从警素中依照一定的方法提取警兆指标,并且赋予警兆指标权重是预警设计的核心;确定警界,根据实际数据测算警度,并且进行预警分析,这是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13]。本文对旅游投资预警的研究,将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遵照以上思路进行。

1.1 旅游投资预警警情指标的选取

本文进行旅游投资预警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判断旅游投资的健康状况。对于旅游投资指标来说,旅游投资额所蕴涵的信息量比较小,作为警情指标太单薄,因为它仅仅能反映旅游投资状况的变化;而旅游投资健康与否则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旅游投资额、旅游投资领域和投资增速既反映旅游供给量,又反映旅游需求量,而且它与很多警素指标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本文将警情指标定为旅游投资额、旅游投资领域、旅游投资增速等几个方面。

选择警情指标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寻找警兆指标,警素是警情的先兆。可以对警情指标与警素指标进行时差相关分析,以判断警素指标与警情指标的时滞关系,从而从警素指标中选择先行或同步指标作为警兆指标。时差相关分析法的计算方法是以警情指标作为基准指标,然后使被选择指标超前或滞后若干期,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相关系数对应的移动期数就是该指标的延迟期数[11]。其公式为:

rt=Σnl=1(xl-1-x)(yl-y)Σnl=1(xl-1-x)2Σnl=1(yl-y)2

其中l=0,±1, ±2,……,±l;

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l值即为该指标先行的年数。

1.2 旅游投资预警警兆指标体系的设计

旅游投资预警依赖于对现实旅游经济运行过程描述的经济指标。旅游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特征及旅游经济过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是旅游投资预警的警兆指标反映的本质内容。警兆是警源异常过渡到警情发生的中间状态,本文选取的警兆指标必须体现旅游经济波动,必须体现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1.2.1 警兆指标初选

遵循旅游经济涵义的显著性、反映问题的全面性、相对稳定性、灵敏性、简捷性等原则,对警兆指标先进行初选。在此要分辨三种类型的指标:绝对量指标、速度指标、协调指标。绝对量指标是某一指标的原始数据;速度指标反映的是某一指标相对于某一时期的增长状况;协调指标反映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间的比例关系。

(1)警素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旅游投资预警的警素指标(见表1),为提取警兆指标做准备。绝对量指标是从旅游经济运转现实中提取的直接指示旅游经济状况的指标,它与旅游投资警情指标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本文按照警素指标与警情指标的时滞关系来选择绝对量警兆指标。

(2)分析警素指标与警情指标的时差关系。

为保证数据搜集的全面和准确,本文只搜集和整理了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所以在进行时差相关分析时所能选取的先行期和滞后期都不能太长,本文确定先行、滞后2年做时差相关分析。时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在先行和同步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属于间接指标,不能直接反映旅游投资的状况,将上述3个指标进行变换,然后引入警兆指标体系。余下的绝对量指标大都能从某一侧面反映旅游投资状况,从其中选取旅游投资总额、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接待能力为警兆指标体系的绝对量指标。

(3)警兆指标的选取。

一个完整的旅游投资预警指标体系不能只包含绝对量指标,必须要有一定的旅游投资速度预警指标和旅游投资协调预警指标,将上述先行指标以及一些必需的同步、滞后指标进行变换,构成以下速度和协调指标。按照各指标表达的内涵,将旅游投资预警指标共分为4类,见表3。

1.2.2 确定旅游投资预警各指标权重

由于表3中的17个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尽相同,而且数据量相差很大,本文将根据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正态归一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17个指标的各自权重。按照各类别指标的因子得分与指标类别的权重,计算出各警兆指标的权重。

1.2.3 综合指数的合成

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四个指标类别的综合判断矩阵,算得指标类别权重,写出综合预警指数的表达式:

K=α1K1+α2K2+α3K3+α4K4

式中,K代表旅游投资预警指数;α1代表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权重,α2代表旅游供求平衡权重,α3代表旅游投资内部平衡性权重,α4代表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权重;K1代表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指数,K2代表旅游供求平衡指数,K3代表旅游投资内部平衡性指数,K4代表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指数。

1.2.4 旅游投资预警系统警界划分及判定

综合模拟法是通过各预警指数来判断旅游投资态势,即判断旅游投资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本文把区域旅游投资状况的基本态势分为5个区域,即健康区、微热区、过热区、微冷区、过冷区5个区间。本文按照3σ法则划分这5个区间[9]

3σ原理与σ无关,无论σ值大还是小,在±3σ范围内都包含了0.997 3的各指标特性值。由于旅游投资时间序列数据不多,因此本文选择两倍标准差作为异常依据,同时选择偏离一倍标准差到两倍标准差的范围作为基本正常区间。

首先计算各指标数据的中心值,然后取偏离中心值一倍标准差内的区间为健康区间,即;取偏离中心值一倍至两倍标准差的区间为基本正常区间,和;偏离中心值两倍标准差以上的区间属于异常区间,即和,这样就划分好了五个预警区间(见图1)。通过综合指数所处的区间位置,就可以判断区域旅游投资的健康状况。

2 河南省旅游投资预警指数测评研究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河南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也逐步从小变大。2009年,河南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 652.24亿元,占河南省GDP的8.9%,旅游接待人次2.3亿人次,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14]。但对河南旅游发展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河南旅游发展还属于“旅游人次拉动型” [15]。对于河南旅游投资来说,旅游投资额从2000-2009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旅游投资总额大幅度上升,从2004年的57.8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03亿元,并继续高速上涨了两年。旅游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领域日益多元,但部分旅游投资项目效益却十分低下。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河南旅游投资现状做一分析,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旅游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1 警兆指标数据输入

前面一共选取了15个警兆指标构成了警兆指标体系。本研究对河南省2000年-2009年的数据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各指标及其数据如下[14-17]

(1)河南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指标。

河南旅游投资的发展速度和河南旅游发展速度是互为因果的,之间暗含着内在关联,投资速度的合理性是受旅游发展速度约束的。因此,为了更全面反映河南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本文采用旅游投资额、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能力等多维指标来反映旅游投资发展速度(见表4)。

(2)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标。

旅游接待人次和接待能力的比值反映旅游市场供给均衡态势,旅游投资和旅游总收入虽然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相关度[18]。当年旅游投资额按照当年新建、续建和改扩建的投资额为准,考虑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环境容量和服务质量要求,旅游接待能力以项目的85%接待率为上限(见表5)。

(3)旅游内部协调性指标。

旅游投资内部协调性是在旅游市场内,旅游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内部协调度的外在反映。同时,旅游投资的内部协调性也受投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制约。本文旅游产品投资额不包括具有公地性质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合计是包括各类资本及银行贷款的所有旅游产品投资总额(见表6)。

(4)旅游投资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性指标。

旅游业的突出特征是旅游发展的依赖性,那么直接促进旅游发展的旅游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所处发展阶段、旅游发展规模等要素的协调性就表明了旅游投资是否科学[19]。剔除价格因素,旅游业增长率以旅游收入环比增长率为依据,旅游支出增长率以人均旅游支出增长率为依据(见表7)。

由于这17个指标的量纲不尽相同,数据差异也很大,所以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 警兆指标权重的求取

借助SPSSl3.0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17个指标各自的权重。根据计算出的各指标标准化数据,每个主成分的方差即特征根,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原则来提取特征值。

(1)旅游投资增速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对类别1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经超过了90%,达到了94.60%,所以只用提取一个主成分。根据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百分比,写出旅游投资发展速度指数K1的表达式为:

K1=0.932 0f1

利用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其系数分别为0.258、0.262、0.227、0.251,故各因子得分为:

f1=0.258X1+0.262X2+0.227X3+0.251X4

(2)旅游供求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由于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达到90.806%,所以提取两个主成分。由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数K2的表达式为:

K2=0.508 7f1+0.399 4f2

利用前两个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其系数分别为0.589、0.551、-0.072和-0.239、0.362、0.804,故各因子得分为:

f1=0.589X5+0.551X6-0.073X7;

f2=-0.239X5+0.362X5+0.804X7

(3)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由于前四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达到94.347%,所以提取四个主成分。由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数K3的表达式为:

K3=0.414 9f1+0.281 2f2+0.145 7f3+0.101 7f4

利用前四个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依据得分系数,各因子得分分别为:

f1=0.346X8+0.036X9+0.225X10+0.401X11-0.387X12

f2=0.270X8+0.632X9-0.405X10+0.155X11+0.226X12

f3=-0.340X8+0.498X9+0.877X10+0.193X11+0.451X12

f4=1.020X8-0.093X9+0.437X10-0.775X11+0.354X12

(4)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类各指标权数求取及指数合成。

由于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积累值已达到94.264%,所以提取两个主成分。由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写出旅游市场供求均衡指数K4的表达式为:

K4=0.516 2f1+0.426 2f2

利用前两个主成分载荷除以各警兆指标相应的特征根,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依据得分系数,各因子得分分别为:

f1=0.249X13+0.338X14+0.470X15-0.088X16+0.107X17

f2=0.382X13-0.196X14+0.027X15+0.511X16+0.154X17

(5)各警兆指标的权重。

按照各类别指标的因子得分与指标类别的权重,计算出各警兆指标的权重(见表8)。

2.3 综合指数的合成

根据专家打分法算得到的旅游投资预警各指标类别权重,写出综合预警指数的表达式:

K=0.083 6K1+0.285 6K2+0.191 7K3+0.429 3K4

根据上述K1,K2,K3,K4以及X表达式,将各预警指标的标准化数值代入表达式,可以计算出旅游投资各预警指数值(见表9)。

2.4 旅游投资预警界限的划分

在前面按照3σ法则以及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划分了预警界限,将其运用到河南省旅游投资预警系统中。借助SPSS13.0,计算各预警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0)。

取偏离中心值一倍标准差内的区间为正常区间,取偏离中心值一倍至两倍标准差的区间为基本正常区间;偏离中心值两倍标准差以上的区间属于异常区间,这样就划分好了五个预警区间。各K值的中心值均为0,根据标准差,预警区间划分见表11。

2.5 旅游投资预警分析

对于旅游投资的预警分析,考虑到不同指标要素在各类别指标要素中的权重不同,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旅游投资状况,本文选择了分别进行综合预警和分指标预警分析。

2.5.1 旅游投资综合预警

综合预警主要对旅游投资预警(K)和旅游投资增长速度(K1)两个类别指标进行分析。

(1)从旅游投资综合预警指数图2中可以看出,到了2001年,综合预警指数一跃而上,进入了旅游投资的健康发展期,在2000-2003年和2005年内基本处于健康状态,只是在2004年(-0.5673)表现为偏冷、2006-2009年变现为微热。从2001-2005年,河南旅游投资大体上处于健康发展的区间内,基本上是在健康指数的中间线上下波动。2006年综合预警指数大幅上升,超过了微热

的警界线,逼近到过热线的边缘,即河南旅游投资在2006年已经出现微热迹象,并且进一步向过热发展。

(2)比较河南旅游发展速度和河南旅游投资速度,两者相辅相成,旅游投资增长速度和旅游发展速度交替互动变化。总体上看,在2000-2008年间,河南旅游投资增长速度基本上在-0.946 0-0.946 0的健康区域内(见图3),但投资增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趋势。期间的2004年虽有波动,但2005年很快又回到指数增长趋势状态。依据模拟指数,从增长速度趋势看,投资增速有点过快。2008年的旅游投资增长指数为0.891 5,已经接近了微热区域,2009年的旅游投资增长指数为1.139 6,已经进入了微热区域。从趋势线看,如果没有控制性政策或者大的旅游危机事件发生,河南旅游投资增速已进入了让人担心的热区了。

(3)比较河南旅游投资预警指数(见图2)和河南旅游投资内部均衡预警指数(见图4)的变动轨迹,发现两者变动轨迹十分类似,这也清楚的表明,河南旅游投资内部均衡预警指数对河南旅游投资预警指数有着重要影响,也即表明旅游投资的内部均衡与否对旅游投资的科学合理性有着决定性意义。

2.5.2 旅游投资单警兆指标预警

(1)旅游市场供求均衡预警指数分析。

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接待能力的比值(X5)能反映旅游市场总的供求均衡状况,休闲度假接待人次与休闲度假接待能力(X7)能反映出旅游市场的供求结构是否平衡,同时X5、X7之间的关系也能反映出观光旅游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关系(X8)。因此,本文选取X5、X7作为单警兆指标来进行旅游市场供求均衡预警分析。从表5、表11看出,河南省旅游市场供求结构,在2000年-2009年期间虽有小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上还处于均衡状态。从X5和X7的变化过程来看,旅游产品的供给增长速度略快于旅游市场需求增加的速度,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供给增速远大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到了2006年,旅游产品供需比预警指数(X5)是0.643 8,接近0.662 3微热临界,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供求预警指数(X7)为0.402 7,处于指数的微冷区间。由此可以说明,河南旅游产品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大量增加引起的。从图2和图4的比较也说明,河南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是影响河南旅游投资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则有可能导致部分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经营困难。

(2)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预警指数分析。

从旅游投资内部均衡预警指数(见图4)来看,其变化经历了“均衡(2000-2002年)→不均衡(2003-2004年)→均衡(2005-2007年)→不均衡(2007-2009年)”这样一个波动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后期段的不均衡态势要强于前期段。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主要分为旅游产品投资结构和旅游资本融资结构两个方面,本文选取旅游产品投资额/旅游投资总额(X9)、休闲度假投资额/旅游产品投资额(X11)、旅游投资贷款/资金来源合计(X12)等三个预警指标来指示旅游投资内部均衡结构。从表6、表11可以看出,X9从2000-2003年是呈下降趋势的,期间指数都小于0.605 1,表明处于偏冷状态,但从2004年起,X9指数陡然增加到0.713 5,即从偏冷状态快速转为偏热状态。

X11在2000年-2005年期间,一直是小于0.844 5的,这也意味着河南休闲度假项目投资是偏冷的,到2006年,X11指数为0.893 7,即进入正常指数区域,至2007-2009年时段,X11指数均大于0.927 9, 且呈上升趋势,2009年的指数值为0.971 3,已经进入了过热区间,表明河南休闲度假项目投资逐步升温并已出现了过热现象。比较X9和X11可知,X11增速远大于X9增速。河南旅游建设项目系统显示,这一轮旅游开发热潮主要集中在温泉度假、山地度假、旅游房地产、高尔夫、大型游乐园等大块头休闲度假项目,如果休闲度假产品开发进一步放量增加,则旅游投资市场就有可能进一步过热。从表11来看,旅游产品市场中,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所占的比重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超出健康区间的范围里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步加大,这种情态的波动表明河南旅游产品结构正逐渐出现失衡。

(3)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指标分析。

区域旅游发展是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和依托的,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是衡量旅游投资是否健康的重要方面,其综合权重占到43.92%。本文使用旅游投资增长率/旅游业增长率(X14)和旅游投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X17)作为指示这一类别的警兆指标。从表9、表11数据表明,河南旅游投资和河南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00-2004年是不协调阶段、2005-2006年是协调阶段、2007-2009年是不协调阶段。2000-2004年旅游增长率为11.40%,而旅游投资增长率为6.39%,旅游增长率高于旅游投资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2005-2006年旅游增长率为12.60%,而旅游投资增长率为7.79%,两者基本相当;2007-2009年旅游增长率为9.50%,而旅游投资增长率为12.39%,旅游投资增长率高于旅游增长率近3个百分点。这种旅游投资增长率和旅游发展增长率的反向变化使得协调性被打破。比较旅游投资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发现河南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扣除物价因素)呈下降趋势,2002年为3.69%,在2004年以后,这一数值逐渐走低,并且走向平稳,而旅游投资增长率逐步增大,且前期的增长率大于后期,但总体上大于人均收入增长率。比较两者比率,2009年X17指数值为1.286,增长正迅速接近警界值1.317 2,在河南旅游市场62%为本地客源的情况下,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河南旅游投资与河南经济发展正逐步走向不协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对2000-2009年河南旅游经济数据采用综合模拟法进行分析表明,河南省旅游投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2005年处于基本健康阶段,2006-2007年处于微热阶段,2008-2009年进一步过热且接近过热临界点;河南旅游业的融资结构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不均衡的现象,但河南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出现了不均衡现象,表现为休闲度假产品供给过剩;河南旅游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状况经历了“不协调→协调→不协调”的发展路径,且不协调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3.2 建议

河南旅游投资对河南旅游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随着旅游发展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旅游投资规模、投资范围和投资来源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旅游发展是与旅游市场和社会整体经济环境密切关联且相辅相成的,而目前河南旅游已经出现了旅游投资和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及整体旅游发展所处阶段不一致现象。当前旅游投资现状和趋势直接影响了河南旅游产业结构,表现为观光和度假产品之间结构比例失衡,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过度。河南旅游还是观光旅游为主,且客源主要是河南人游河南,一亿多人口是河南旅游的基础,但是河南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现实决定了观光旅游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河南旅游的主体,满足河南本区域居民的观光旅游需求任务在一段时间内还应是主要任务。河南当然需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但是要和本地旅游市场结构以及区域总体经济环境相协调。从研究结论可知,河南休闲度假项目投资已经过热,就目前来说,河南旅游急需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和控制性政策,规范盲目的投资行为,避免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平稳可持续发展。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毅夫.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21(1):126-131.[Lin Yifu. Tide Phenomenon and Rebuilding of Macroeconomic Theor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J]. Economic Research, 2007,21(1):126-131.]

[2]钟海生.旅游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3):9-14.[Zhong Haisheng. The Research of Investment Needs and Strategy of Tourism [J]. Tourism Tribune, 2001,16(3):9-14]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9(10):30-32.[Li Ping. Misunderstanding and China Tourism Invest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J]. Macroeconomic Research, 2003,9(10):30-32.]

[4]秦学.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现象——旅游行政区经济[J].社会科学家,2004,15(1):33-36.[Qin Xue. A New Phenomenon of Economic Operation :Tourism Administrative Economy[J]. Social Scientists,2004,15(1):33-36.]

[5]李德燊,李锦宏.论投资拉动对西部地区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55-61.[ Li Deshen, Li Jinhong. The Role and Impact of the Investment to Promote Tourism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ver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Guizhou Indu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5,7(1):55-61.]

[6]冯学钢,钟伟.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研究[J].旅游科学, 2007,21(2):37-42.[Feng Xuegang,Zhong Wei. Research of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in Tourism 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 [J]. Tourism Science, 2007,21(2):37-42.]

[7]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旅游地产特征及金融投资风险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7,6(2):3-7.[Research Group of Guilin Central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urism Real Estat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f Financial Investments [J]. Guangxi Monetary Research, 2007,6(2):3-7.]

[8]毕大川,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Bi Dachuan,Liu Shucheng. Economic Cycle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M].Bei Jing: Science Press, 1990.]

[9]朱军,王长胜.经济景气分析预警系统的理论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Zhu Jun,Wang Changsheng. Theoretical Methods of Early Warning Systems of Economic Boom[M]. Bei Jing: China Planning Press,1993.]

[10]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7(4):l-7.[Gu Haibing. Macroeconomic Warning: Theory, Methods, History [J].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1997,7(4):1-7.]

[11]李斌.房地产景气预警中DI的改进及与CI的精度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4(1):89-90.[Li Bin.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Precision of CI Real Estate Boom in the DI Improved Early Warning [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03,14(1):89-90.]

[1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Xu Jianhua.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odern Geography[M].Bei 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

[13](澳)盖尔•詹宁斯著,谢彦君,陈丽译.旅游研究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Gail•Jennings. Tourism Research Methods [M]. Bei Jing: Tourism Education Press,2007.]

[14]河南省旅游局.2009年河南省旅游接待情况[EB/OL]. http://www.hnta.cn/Gov/lytj/tjxx/2010-01/770386.[ Henan Tourism Bureau. Reception Situation of Henan Tourism in 2009 [EB/OL]. http://www.hnta.cn/Gov/lytj/tjxx/2010-01/770386.]

[15]李锋.河南旅游业动态变化过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13(5):76-81.[Li Feng. Dynamic Chang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8,13(5):76-81.]

[16]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旅游立省内部资料汇编[R]. 2009. [Henan Tourism Bureau. The Compilation of Information of Establishing Province by Tourism in Henan [R]. 2009.]

[17]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中国旅游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007.[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Finance Division. Investment Report of China Tourism[M].Bei Jing: China Tourism Press,2005-2007.]

[18]赵恒伯.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19(12):235-237.[Zhao Hengbo. Research with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ourism Investment in China[J].Jiangxi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4,19(12):235-237.]

[19]Jenkins C I .The Use of Investment for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Tourism Management. 1982,3(2):45-56.

Study on the Warning of Regional Tourism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Feng

(Institute of Tourism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China)

Key words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tourism investment;the early warning;Henan Province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锋

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篇2:

旅游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 旅游投资项目是通过相关旅游产品的打造为游客提供专业旅游服务的投资项目,由于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投资,收益回笼周期较长,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旅游投资项目的主要特点,明确其风险类型,提出从强化项目风险防范意识、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与强化项目风险管控四方面加强旅游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以有效降低风险损失,确保投资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旅游投资;财务风险;控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休闲娱乐的生活需求更加关注,为旅游投资项目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旅游投资项目是通过相关旅游产品的打造为游客提供专业旅游服务的投资项目,由于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投资,收益回笼周期较长,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以明确主要风险来源,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进行完善,确保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一、旅游投资项目的主要特点

(一)综合性

旅游是集吃、住、行、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项目,必须充分保障各要素间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旅游价值的深入挖掘,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服务保障。因此,旅游投资项目要想实现有效推广,除了要保障规模效应外,还需要强化行业间的沟通联系,提升酒店、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综合性旅游投资管理项目。

(二)不稳定性

旅游业由于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因此投资项目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首先,就消费群体而言,其文化水平、经济收入、职业等的差异,决定着其在旅游产品的选择方面会有所不同;其次,就市场环境而言,投资项目受国家政策、制度规范等影响,需要适时进行有效调整;最后,就自然环境而言,受季节、气候等影响,投资项目呈现出季节性的差异。

(三)项目投资规模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在旅游產品的选择上出现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服务质量、旅游线路等要求更高,需要在项目投资中正视此现实情况,强化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拓展项目覆盖范围,以全面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加大项目投资的规模。

(四)收益回收周期长

投资前期为了确保项目规模,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且主要集中于不动产的建设上,资本周转需要较长周期。由于旅游业本身有季节性收益差异,淡旺季收益不平衡,会造成收益回收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长。

二、旅游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类型

(一)系统性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其是指旅游投资项目可能受项目所在地国家政策的变动影响,或一国政治事件的影响而产生风险问题。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旅游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如出现不稳定的政治事件如国家政权的不稳定、政治体制的变革与社会暴动等事件,会导致旅游需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剧投资收益回笼的难度[1]。

2.宏观经济风险。其主要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问题。一方面,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规模;另一方面,受其他配套产业发展情况的影响,如交通、通信、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对旅游投资项目的发展有一定影响[2]。

3.自然环境风险。其主要是指旅游投资项目受来自自然的不同因素影响存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许多自然景观本身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其配套的观赏、休闲养生项目如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就会导致旅游投资项目被叫停整顿的风险;同时,对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对投资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不加以及时应对,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该类风险的可控性较低,风险隐患较大。

4.政策风险。旅游业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的第三产业,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整体上属于弱势产业,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就国内而言,其主要受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影响,需要及时洞悉国家政策的动态,明晰市场发展趋势,以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同时,该风险还包括一些诸如风土人情变迁、宗教信仰影响等系统性风险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做好有效应对。

(二)非系统性风险

1.项目设计风险。其是指对于旅游投资项目的方案规划、设计、项目布局等环节中处理不当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项目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决定项目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调研,综合各方面环境因素,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以深入挖掘项目的投资效益,为旅游投资项目的科学运营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2.项目施工风险。其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管理滞后、资金不到位、施工组织不健全等问题,而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造成项目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影响旅游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

3.管理风险。其是指旅游投资项目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人员管理水平有限,制度建设滞后,内部部门合作不畅等问题,造成投资管理效率低下,影响投资项目进度。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专业管理人才的紧缺,使得旅游投资项目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下,寻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更加困难。

4.市场风险。旅游投资项目实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在于根据市场发展需求,生产与之匹配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因此保障其市场适应性是关键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对项目管理缺乏系统安排,不能深入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对市场竞争形势把握不清,就会造成产品定位出现偏差,市场推广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3]。

三、旅游投资项目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强化项目风险防范意识

旅游投资项目受不同风险因素影响,其风险可能性也会有所差异,最终造成的损失程度也很难估量,因此必须强化项目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项目投资的相关决策必须在科学统筹的前提下进行有效规划,要重视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可行性,强化项目投资的科学部署。针对项目选址、设计规划与具体施工等不同环节,强化全过程动态风险监管,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针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估,以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行管控,强化项目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整合各方信息资源

综合当前许多旅游投资项目失败的案例,不难发现大多是由于其对项目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不及时,造成对国家大政方针、市场动态等信息掌握不足,投资决策过于盲目,造成风险问题的产生。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会涉及多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需要就投资方与实施单位、经营主体等不同利益之间的信息实现及时共享,因此需要重视各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4]。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充分挖掘不同主体的优势,在确保各方利益的同时,强化信息共享,提升市场信息对称性,夯实部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风险隐患保持在可控范围。

(三)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项目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旅游投资项目必须加强项目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细化制度内容,规范操作管理流程,夯实人员职责,确保风险管理覆盖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同时,将项目管理与人员考核相挂钩,明确考核标准,强化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加强日常监督,确保人人能够自觉规范行为,积极参与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

(四)强化项目风险管控

为有效提升项目的风险管控,需要针对项目的具体实际深入开展前期调研论证,立足市场发展的大环境,准确把握动态发展规律,明确当前政策规划,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同時,建立旅游投资项目风险动态监管与报告机制,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实施可行的应对方案,降低风险损失,提升风险预警,保障投资项目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日渐成熟,市场旅游投资项目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关人员在抓住发展契机的同时,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立足旅游投资项目的具体实际,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以有效降低风险损失,确保投资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荣朝.我国旅游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5-46.

[2]李晟之.西部生态旅游投资与社会发展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1):138-142.

[3]胡浩.中国旅游业投融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8(1):141-143.

[4]王博.旅游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研究——以三亚为例[J].现代商业,2019(31):75-76.

[4]苏建军,朱海艳.中国旅游投资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9(4):144-155.

作者:栗星

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篇3:

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行为研究

作者简介:廖红君(1990-),女,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2013级消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王豹江(1990-),男,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研究所2013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投资旅游领域的步伐也在加快。旅游投资过程中,民营资本的参与度不断增加,使得对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行为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通过对当前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现状、驱动因素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梳理,旨在为我国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旅游投资;投资行为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投资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特别是,政策法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家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力度不断增大,为我国旅游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投资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渐放宽对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投资的准入条件,民营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在我国旅游投资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为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投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诱人的盈利潜力。

二、民营企业投资旅游的现状

1.民营企业已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旅游产业也在发生着转变和升级。据统计,2013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增长26.6%,达到5144亿元,其中,民营资本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占到了将近57%,民营资本投资的旅游大项目数量也在显著增加。

2.民营企业可投资项目日趋多元化。改革开放之初,民营企业的旅游投资项目一般只限于餐饮业、住宿业以及旅行社。但随着我国旅游投资领域的逐渐放宽,民营企业的旅游项目日趋多元化。旅游投资领域的放宽,为我国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提供了更多地选择,这也对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投资旅游的民营企业种类也更加多元化

投资旅游业的民营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股份制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它们是通过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开发旅游。(2)原先做非旅游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恒大地产集团。最近,一些有实力的大型电商以及互联网公司,例如阿里巴巴,也在积极地拓展其在旅游领域的业务。(3)主业本身就是旅游业,并且通过前期的发展,累积了充足实力的旅游集团,如开发宋城主题公园而闻名的宋城集团。

三、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行为的驱动因素

1.外部驱动因素

(1)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旅游业主要是主导的旅游投资,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必将会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让旅游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同时也使得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

(2)政府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倾斜。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旅游法》、《国民休闲纲要》以及《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等的颁布和实施,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投资环境。

(3)旅游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显现。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目的地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在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推动边远地区脱困方面,旅游业具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各行各业,具有很大的联动效应。再次,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BP(〗旅游发展实践证明,旅游企业就业带动作用,为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2.内部驱动因素

(1)占有资源成为了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业的重要动力。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强调资源的稀缺性。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可供人们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将会越来越来少,尤其是土地资源。近些年,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投资于旅游业的民营企业都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而民营企业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占有优质的旅游资源。

(2)巨大的资本存量。民营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下了庞大的资本。而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对资本的需求巨大,且具有良好的盈利前景,对民营企业的巨大的资本存量来说极具诱惑力。同时,旅游投资所具有的投资回报风险小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更加愿意将大量资本投入到旅游行业中来。

(3)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市场意识。民营企业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市场意识。一般来说,企业是逐利的个体,其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价值取向,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与市场有着天然联系,他们对市场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旅游业巨大的盈利潜力,必将会使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投资。

四、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行为的问题偏差

1.民营企业运作规范性的缺失,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民营企业无论投资哪一个领域,其最终目的多是获利,追求的都是最大化利润可能。民营企业这种过于注重商业利益的行为,往往会给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危险,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给社会公众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2.投资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都是因为看好其能够创造丰厚的利益回报,但是往往缺少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加之受其自身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3.管理的落后。我国的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任人唯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无法引进优秀的人才进入到企业管理层,这就使得企业规模一旦扩大,管理问题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使得企业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五、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行为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完善其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投资中的服务职能。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投资的过程中,政府起着引导和服务的职能。一般而言,当一家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投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此时,对于政府来说,发挥其正确的引导和服务职能,为投资企业排忧解难,优化民营企业旅游投资环境,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税收环境的打造。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投资,因受限于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往往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支持。此外,政府在对投资旅游的民营企业征收税务时,要避免出现不合理收费现象,减轻民营企业经营负担,保障其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调控监督约束机制。由于民营企业旅游投资行为的逐利性,一部分民营企业再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最大化其商业利益,可能会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对民营企业的旅游投资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约束,不得使其发生危害生态环境,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2.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成伟光.论旅游投资行为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S1:16-18.

[2]依绍华.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旅游学刊,2003,04:47-51.

[3]聂晓民.民营旅游企业的历史与未来[N]. 中国旅游报,2001-03-07A03.

[4]刘俊,贾亚丽.大型投资集团介入对于海滨旅游地影响研究——广东惠州巽寮湾案例[J].旅游学刊,2012,01:17-25.

[5]戴学锋. 旅游业低回报高投资之谜探析[J]. 财贸经济,2013,10:127-136.

作者:廖红君 王豹江

上一篇:公司调研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武术公共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