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学校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校本教研是一种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提出解决策略的一种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研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校本教研教育论文 篇1:

校本教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校本教研在教育教学中,既深化了教学改革,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学;校本教研;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实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建设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培训一批有个性的、学者型的教师,如何注重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而这正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

相对而言,我们传统的教研就是研究教材、大纲,我们怎么教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怎么学?…… 这就要我们以实际为依据,切实做好校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改革和完善传统教研,使学校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改,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呢,对此我们认识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

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服务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并且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要经过教师讨论通过,从学校教研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教育要摒除传统教研体制中一味要求老师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一面,全面发挥传统教研的基础作用,传统教研工作中的许多教研内容、方式包含着校本教研的因素。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业务学习、教改课题研究等。并给予继承与创新,补充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在教案评价方面,教师要改过去统一形式、内容,强调节数、页数为个性教案、活页教案等,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改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消除教师对教研的厌烦情绪,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人人爱教研,个个都进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最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的学校。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加强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领会新课改的中心理念

校本教研有三层基本含义: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

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研组活动,也不等同于集体备课,更不是单纯的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它的特征是: 校本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深入了解这些,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作用。

三、改变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加强合作,探索更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新课改提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在校本教研中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制度对教师的束缚,使教师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可以自主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校本教研还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既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还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个教师都能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可以产生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使教师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同时,跨学科教师之间也可以在校本研究中,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他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使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要加强教学研究能力,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使自己成为多领域、多能力、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建立校本教研组,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模式,让校本教研有理可依,有据可行,并且要确保校本教研的长期性

校本教研的形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刚刚实施校本教研的学校来说,首先要领导思想的转变。领导要有彻底改变传统教育弊端的决心和魄力,要建立一个有特色的、能够不断发展的新型学校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校本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其次,建立健全的教研计划、程序以及一个相对自由的教育研究环境和氛围,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疑惑,将这些困难和疑惑拿出来和整个教研组,甚至在全校范围内或聘请专家进行讨论,集众人的智慧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师的个人提高,还能够促进整个教研组素质的全面提高。再次,要适时地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刻保持与社会实际同步,开拓视野。最后,还应组织教师经常进行一些贴进实际教学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解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关于教材、学生的疑惑。最重要的是校本教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还要在实际中不断完善。它也不是一窝蜂的事情,它还要坚持不懈,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才会真正发挥它的先进性的作用。

作者:刘明华

校本教研教育论文 篇2:

依托“4十f ”校本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学校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校本教研是一种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提出解决策略的一种研究。校本教研也是教学常用的辅助手段,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立足学校,用研究的方法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进行改革和创新,剔除可能出现的诸多负面问题。

一、“4+f”校本教研提出的背景

在2012年,课程教育改革提出后,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围绕这个理念进行教学,所以学校不断扩展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也研究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像高效率教学、校本教研、细化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核心素养等,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将教学延伸到课堂内和课外,还有评课、观课为主的一些具体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的进程,后来学校提出了“4+f”校本教研理念,通过学校、学科组、年级组、个人等四个主体来展开校本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这四个主体将教学变得更有目标,更有方向。教研活动主要环节在教材分析上、学生学习了解上、教学成果展示上、课后总结反思上、课堂观察和评析上。具体的教研活动第一部分主要是教材分析,例如,课前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联系,让课本知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回顾。第二部分是课堂具体教学,包括详细开展教材分析活动。第三部分是课后小结跟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教学方法进行检验。第四部分是观课、议课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师师资水平的分析。

二、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校本研究归根结底在于学校和学科组、年级组和个人身上,我们要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年级组、学科组自身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学校要抓住新的教研方法和教研理念,完善教学制度关注学生本身,以学生发展为主,提高教学质量。学科组要创新学科教学进度和教学形式,加大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合理设置学科。年级组要尽职尽责,处理好学生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关心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和生活,要最大程度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个人要遵纪守法,遵守课堂秩序,自觉主动学习,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

三、“4+f”校本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4+f ”元素,贯彻落实校本教研理念

“4+f ”校本教研的第一个层面就是要发挥“4”的作用,首先,学校层面要重视将教育观念融入到校本教研中,深入理解和改变教学理念。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开展培养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把握市场动态,不仅要培养学习型人才,还要培养技术型、发展型的综合型人才。立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定位,通过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将校本教研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次,学科组和年级组要集体备学科、备教材、制订考核计划和考核大纲,学科组要和年级组进行合作,打造优质的师资团队,相互配合、学习、明确职责和任务,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深入讨论和研究,最后协商形成改进方案。在每周或者每学期安排一些教研活动,对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问题进行安排和处理,将研读内容扩展到具体的教研活动中,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让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总结,这种教研方法能有效弥补教育教学安排中的一些不足。

最后,是优化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键作用还在学生身上,所以年级组不仅要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本身,要引导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基础进行教学,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手段进行改进:第一是发挥课堂问题的作用,提问题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渠道,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疑问。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在提问题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牢记用启发式、引领式、鼓励式的问题展开教学,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是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只有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有所改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安排座位、分组、实验、实践活动等。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打破束缚,不懂就问,敢于挑战自我,把握机会,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立足“4+f ”校本教研,发挥团队力量

学校的专业研究者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学科教师,这些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带领其他教师进行实践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学科素养,也能提升其思维意识,实现他们的专业化成长。首先,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也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唯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践行校本教研理念,实现课程改革创新,为教学研究提供方法和策略。例如,某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内的学习研讨会、新课程教学培训会,教师在学习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案,從根本上促进了课堂的活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其次,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促使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这样可以保证教师的整体教学计划、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落实整个授课计划,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定、复习、测评、考试纳入到规章制度之中,在贯彻这些教学环节时,我们要严格监督,严格要求,保证后期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教学环节的备课、上课、考试这三个主要活动要认真进行,对于备课要准备全面,做好效果预期,做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并且做好教学简案,及时弥补教案中的不足。要定期进行听课,选择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轮流听课,保证一人一课,在听课时,教师也可以参于互动和其他教师相互点评,真正发挥互动点评的作用。对于考试,我们可以安排复习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并对学生复习效果进行检测,在复习中也要做好督促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积极应对考试。

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情绪等,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打破了传统孤立的教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例如,某学校选择一个公开课,然后安排教师自行组成一个备课组,给予教师集体备课的机会,教师们分工明确,一起研究、商讨、谋划,最终确定教学方案,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提高教案的专业性。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创作、主题设计、课件设计之中,不同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能提升校本教研氛围的同时,也能促使教学计划更加完整。最后,及时反思自我。积极反思有利于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造新的教学形式,也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反思,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反思研讨会或者意见交流会,安排教师们集体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能帮助教师形成反思思维和反思行为,在反思中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另外,在进行反思研讨会时,我们要注意先进行工作总结和教学进度总结,然后相互交流,汇总出普遍的问题,最后进行反思,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如此就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学创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4+f”校本教研主要是发挥学校这个教育场地的作用,依靠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在专业研究者的带领下,实现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另外,“4+f”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教学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践行“4+f”教育方法,完善教学基础并不断开展种类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促使教学改革任务真正落实。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

作者:苗培田

校本教研教育论文 篇3:

让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会发现有一种声音不绝于耳,那就是“要进行校本教研”。很多学校被校本教研的热情所感染,被校本教研的浪潮所激荡。一时间,许多学校都开始了校本教研。

我们都知道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一种研究,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但是,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出现了认识混乱、校本无序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有必要对校本教研的功能有个理性的思考。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是教师生命赖以生存的特殊世界。校本教研是教师的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它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系起来。只有让校本教研融入教师的教育生活,才能让“校本教研”与“有效”同行,才能使教师感受到从事研究活动的幸福,把研究当作休闲时的习惯和爱好,教师才会把教育工作当作自由创造的生活。

校本研究是对朴素的学校生活的真切关怀。当教师自觉地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课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引领教师走上这条路。

思想引领,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的前提

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活,是不能离开思想指引的。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更新和吸纳先进的思想,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文化的人。只有教师有了成长的体验,有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滋润,他才会自觉地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之中。

为此,我们根据教师不同时期的生活和生命成长需求,把视野投向全省乃至全国,不定期特意邀请一些有先进思想和品位高雅的,在某一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和名师来我们校讲学。请专家到学校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对教师的成长是必须的,它可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剥去教师对专家和研究的神秘面纱。我们往往请求专家设计与教师互动的活动,鼓励老师大胆展示自己的思想。老师与专家零距离的对话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老师沉睡多年的成长欲望点燃起来,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是在过一种高贵流动的生活。

比如临邑王立华老师的报告“习惯、自然、自由,教师自主发展的三境界”,让老师们明白了作为一位教师应该怎样实现成长的愿望。教师的自主发展应该确定为三层境界:最初境界:习惯的养成——应该做什么;中观境界:生命的自然——想做什么;最高境界:生命的自由——在做什么。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发展应定下以下目标:做教育文化的发展者;做教育理想的守望者;做人性完善的培育者;做先进理论的学习者;做打破僵局的研究者;做体验幸福的生活者。

通过组织这种形式的研训,我们还摸索出了自己的校本研训方式。

1.同课异案展示+答辩式点评

在案例展示与研讨时,可让经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的至少三位教师以同一个课例为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方案设计,这样利于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受训者能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开拓思路,并能让不同生源的教师均能收获到自己有用的信息。

步骤一:每人讲授10~20分钟,在1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三位教师的研究方案展示;

步骤二:听众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点评和研讨;

步骤三:三位教师根据听众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反思和调整,进行二次设计;

步骤四:教师展示后写教育教学反思;其他听课教师写“研究心得”。

在点评时可采用“答辩式点评”的方式,由点评的教师向展示教师提问,还可追问,引发其他教师的思考。为提高参与点评的教师面,可采用“1+1”的点评方式,每个人说出“我们认为其最成功之处”及“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同时还要说出“如果我们来设计,我们会……”的改进建议。

2.教师自助培训计划

(1)个人读书计划

“读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决定了教师首先应该是读书人。读书可以让人明智,可以帮助教师逐步拥有思想,不仅可以让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充实自己,从书中汲取更多的教育思想,还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教育管理方式的反思依据。几年来,我校积极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创建读书校园,鼓励教师读书。为了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和风景,同时避免教师在读书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们积极鼓励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任教的学科特点,制定出阶段性个人读书计划。为了便于教师间的交流,学校教导处“读书协会”定时发布读书推荐目录和指导纲要,有序地指导教师读书。和谐融洽的读书氛围使读书和交流融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生活;读书和交流也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以升华,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改变着自己的课堂。

(2)教育管理咨询顾问

教育管理咨询顾问也是我校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即由教师自己寻找一位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水平的教育专家或县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咨询顾问,在遇到困惑时可以及时得到帮助。教师管理咨询顾问由于是本地域教育方面的专家或优秀教师,在理论管理和理念运用上都高于一般教师。同时,教育管理咨询顾问对于当地的教育现状与实际教育资源比较了解,能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水准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因此,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教育管理咨询顾问都能深入浅出地予以解答疑难。

(3)异校伙伴互助计划

教师可以在同类别的其他学校中,寻找一位或几位教龄、生源等相近的教师组成研究互助伙伴,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交流教育管理经验资源,在合作中促进自我发展。异校伙伴互助更加亲切、直接,便于异校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处在同一层面上的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更能自然客观地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异校伙伴互助避免了直面大家“仰之弥高”的尴尬,更有利于提升自己,改进课堂。

搭建平台,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的保障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内行,要想具备创新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引领教师重视继续学习,这样可以让老师从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中走出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疆界。要让“学习”成为教师终身的“事业”,成为教师享受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辟了“名师讲坛”,给走在队伍前面的名师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其他教师一种身边榜样的引领。这种引领比任何行政上的推动都更具力量。

学校为老师们建立的博客群便是引领教师走上成功之路的又一重要平台。期望教师能够通过“成长博客”这个平台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从“薄”到“博”。期望“博客”这个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思想客人,同时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师带着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来到这个平台,进行思想与智慧的交流。这样的成长方式,不仅让每位教师都能拾级而上,而且让一批有思想、有才华的教师脱颖而出。

例如,我校老师利用博客进行评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校本教研新形式。下面是我校老师就一节课的听课随笔与外地网友进行的网上互动点评:

1.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好方式!这种评课方式好,公开化,透明度高,大家都能参与讨论。

2.博客教研,创建教师和谐文化。

3.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在课上不活跃,不敢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

4.这样的课堂,是不是需要对学生的诸如表达、勇气、合作、自主等进行培训,是不是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细节决定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还真得注意这些无效性的问题,对学生要放心,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正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

这种评课方式打破了以前讲课者与评课者对立的尴尬格局。在教师群体中创设一个相互信任、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大家对教学有一定的共识。利用博客评课让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互相感觉到的是收获和感激,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同事关系,是以文会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交往。

同时,评课博文放在网上,也便于其他老师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这样,便于资源共享,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指点,拓展了教研的空间和时间,使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

随着教师自主发展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间互助与合作的需要显得越来越迫切。建立一种更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就成为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共同体志愿者协会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催生的。“志愿”的含义,一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行政强迫;二是没有固定的限制。如果不想参加,可以随时退出,如果想参与进来,协会随时欢迎。

协会每一次开展活动,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都是秘书处在充分征询会员们的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下开展的。会员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自己喜欢的话题,活动开展得既热烈,又深入,充分展示了自主的力量。他们在群体的互动中汲取同伴的智慧,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激情。在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下,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的发展都被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教师工作多年,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很多实践经验由于不会去总结推广,很可惜地流失为过去的回忆。本来有很多机会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由于不去对自己宝贵的工作实践、思想经历和同伴交流的知识进行管理,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从而长远地影响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以上引领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师学会进行知识管理。我们归结、尝试了两种校本化知识管理形式:生活史叙述(教师知识管理的个体层面)和建立学习型组织(教师知识管理的共同体层面)。

生活史叙述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生活史主要叙述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念如何形成的历史,类似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这有助于教师反思其教育行为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而促进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成长的来龙去脉。通过生活史叙述,教师将过去所发生的生活历史知识,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为的“影响”知识,对其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习型组织则立足于教师群体,通过教师之间生活史、专业经验等的分享与对话,从而提升对教师群体的知识进行管理。教师将自己的生活史叙述完毕,不是摆在那儿就好了,还要进一步与共同体分享,即同事进行对话、探讨生活史中所隐含的议题,并且学习共同体把这些对话内容加以摘录与归纳,这种档案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记录以及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与管理。在教师共同体分享个人生活史的过程中,会生成出许多观点、想法与理解,某教师所描述的每一个经验或是事件,都可能激发起学习组织中另一些经验与故事的回应,而逐渐形成共同体的知识,这就是团体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它能有效激发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聚焦课堂,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的根本

有专家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角度出发,“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生活无疑是重中之重。

校本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融课堂改进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行动学习”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样的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为了促使教师进行课改,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三个层次的“同课异构+多元反思”活动。首先在本校每个学科中选出三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其次聘请名师与本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再次选派本校教师到兄弟学校与该校教师“同课异构”。并且要求教师要真实地再现自己的课堂情景,写出课堂实录,总结出课后教学反思,教研组长整理出学科组的共同评课材料,收集学生对课堂的评价,请求专家和名师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评价。这样,就能窥视出当下我们的课堂困惑到底在哪里,捕捉到当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心路,从而寻找下一步课堂建构的方向和策略。

我们在这种行动研究方式中,探索出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五大教学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反馈评价。三项核心要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具体实施的三大教学载体:学习型组织、自主学习模板和周目标导航。在此,我们特别介绍一下三大教学载体。

1.学习型组织。将个性不同、情感各异、知识水平和文化积淀各不相同的4~6个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明确分工又团结合作的集体。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合作。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则是有目的、有预设、有精心准备的一种组织,目标性强,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就是完成周目标的学习要求,并要将前置性学习的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同时,学习型组织的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激励,有自己的组织名称,有自己的组约、组训、主旨,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另外,他们还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学习文化等。

2.自主学习模板。指导学生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提纲式文本,“学习模板”展现“自主预习,互动研习,拓展运用”的方法和任务。遵循“导学性、操作性、探究性、深刻性”设计原则,“学习模板”设计的“学习过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兼顾了学生的预习、研习和复习三个环节。

3.周目标导航。把学期的总目标分解到周,改变了近年来目标教学所强调的“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由于把目标上移为“周目标”,学生需要提前主动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周目标导航”中,目标的设定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时,学校在建设好这些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使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相得益彰,互相联系。例如,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地方特点,我们校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发表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1期上,《我们与游艺同行,经典伴我们成长》发表在《教育文学》2009年第6期上。这样,学生从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习得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必然会迁移到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来,从而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这样,学校的课堂、课程和学习就有了“沙场秋点兵”的热烈场面,校本教研就有了创造的激情。

可见,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生成的教学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自我们生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一旦校本教研融入了教师的生活,就显示出了它生命的活力,校本教研就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机制,形成跨学校、跨地区的研修网络。

应该说,让校本教研融入教育生活,既是一场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种幸福生活的尽情演绎与温情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利津县北宋一中)

作者:李志欣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业调查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