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应用于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XBRL自2011年以来已经在美国被要求在所有的上市公司强制执行,而且XBRL在中国也被要求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名单强制执行。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目的财务报告,到ERP软件中的财务报告视图,再到依照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会计语言发生了一次次的嬗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ERP应用于财务会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ERP应用于财务会计论文 篇1:

浅析ERP系统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加速成长,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企业的成长面临着亘古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支持会计和财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会计核算业务流程,积极运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

关键词:ERP体系;财务会计;企业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地,企业的企业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应用开发,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了信息渠道和管理方式,在各大企业中也逐步应用了企业的信息系统,使企业感受到信息技术成果的创新成果,促进企业的发展。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中扎根,贯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会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特殊的管理配置优势,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高效、高效的管理,并对财务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指导。

一、ERP的含义及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缩写为ERP,是目前企业管理运营的一种重要工具,ERP系统事实上是对企业的综合管理和信息系统优化,它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企业的资源管理,以及小怪,旧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对企业的管理和使用功能,但是,旧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和需求,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因此,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优化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了比较好的优势,也具有旧管理模式未能达到的功能。它涉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它适用于许多大型企业,为许多管理范围广泛的企业难以管理的企业提供便利,使得企业在越来越剧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ERP系统采用了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优化,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员工、客户需求、业务活动、财务管理,在全面安排实施供应信息,减少管理环节,要提高管理效率,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人力、财力和物力,实现总体规划,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ERP系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

ERP体系以巨大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为财务会计劳动提供了便利,削减了耗时的办理步骤,提高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效能,改变会计从業人员的技能,推进财务会计管理的结构优化,为企业管理和员工提供一种管理方式,对财务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ERP系统对会计科目的影响

会计科目设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账户的基础。如果成立,这将给未来的财务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会计编码分层设置,与总账及明细科目的总账,中国由财政部制定,以及学科的细节可以由企业本身。在企业的财务系统中,根据会计科目可以按单位业务的会计记录进行分类,可以清楚地看到资产、财务、股权变更。

(二)ERP对会计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影响

在ERP体系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为了便于会计凭证的管理和查看,会计凭证按照业务操作的类型来划分,摒弃了传统的会计凭证类型,具有多种凭证类型,更便于企业管理。会计与传统会计格式的格式有一定的区别,在会计文件中的客户和供应商的交易,是证据表明,客户和供应商的帐户和名称,该系统将根据会计凭证的类型和分类进行分类。

(三)ERP对财务业务管理的影响

旧的管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预期、控制和审计,而要整合这三个方面,它是一个全面的实时跟踪的实施,企业管理者可以使用该系统对每一个业务流程进行掌握,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更换。ERP的设计有一个专用的通信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管理。在该系统下,信息流程顺畅,可以及时获取任何阶段的销售信息。

(四)ERP对账簿形式的影响

会计账簿是财务会计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它记录着许多信息数据,时刻应用于企业的工作进程中。旧的企业管理模式,如果你需要检查会计书籍,一个一个通过各种类型的搜索,这是非常耗时的。将该系统可以转化为电子图书的会计图书,便于查看,并对不同类型的系统进行了不同类型、不同的数据分类、筛选和汇总,可以快速的把数据放在账户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以方便企业的审查和分析。

三、ERP系统下的应对对策

虽然该系统带来了许多企业的便利和优势,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优化了管理信息,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更高效、更快速的信息技术发展,在企业应用ERP系统下,也给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财务工作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完善基本工作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它可以完全取代人类的生活。财务会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运用专业技术技术,作为自己完善的基本会计工作,提供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收集,仔细检查信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认真记录相关信息,完成相关报告,并在一定阶段,提供产品信息审核。

(二)转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能

在企业的系统环境中,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业务的大量的通过了企业的财务资源的处理,所以,为了简化大量的业务量,会计人员迅速改变功能的作用,要着眼于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及时有效的信息,减少错误所造成的麻烦,提高分析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提高管理能力。会计人员应学会分析和审查企业的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形成一定的规划和决策,并为企业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改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

企业会计的传统的高峰和结束在第一个月是比较随意的,这是因为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到年底的第一个月和收集的信息量增加后的工作量,财务会计人员因此感到苦恼。在该系统中,大量的信息和业务数据及时反馈,并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在月初完成,并在相当数量的业务量分配到几个月,平衡,可以加快分类和信息的整合,不仅使业务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日常生活节奏。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企业对会计人员须进行周详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激情,培育他们认真负责的立场,下降工作失误率,学会有效率地分配工作和时间,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制度知识的宣传,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五)加强ERP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融合

财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ERP系统有着小可分割的联系。财务系统在琐碎的任务中,需要采用与之相结合的激励劳动进步、管理软件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的财务系统的管理中的财务系统的工作高度,要保证金融体系的运行,优化金融体系的内部结构,实现业务处理的平衡,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体系纳入金融体系,实现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

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ERP)的企业,为企业和财务会计人员带来了方便,企业享受高效、快速、及时的信息处理优势,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ERP系统也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必然的机遇和挑战,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玲.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研究团.现代营销.2012 (04)

[2]张敏.浅谈ERP对新疆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团.新疆电力技术.2012 (04)

作者简介

高露,女,汉族,籍贯河北丰润县,1981年出生,本科双学历,工程硕士,讲师,主修财务会计教育,现就职于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高露

ERP应用于财务会计论文 篇2:

会计语言的嬗变

【摘要】 XBRL自2011年以来已经在美国被要求在所有的上市公司强制执行,而且XBRL在中国也被要求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名单强制执行。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目的财务报告,到ERP软件中的财务报告视图,再到依照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会计语言发生了一次次的嬗变。会计报告的生成方式、会计报告的媒介、会计报告的格式乃至会计报告的标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以会计语言的变迁为主线,阐述了会计语言变迁的环境、动因以及影响,并就当前XBRL的深入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 GPFR; Event Accounting; ERP; XBRL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产生距今已经500多年了,根据复式记账的原理和会计恒等式,记录交易和事项并编制一般目的财务报告(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GPFR)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对这种一般目的财务报告的质疑从来也没有停歇过。传统的一般目的财务报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只记录交易和事项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和结果,而忽略了交易过程的其他相关细节,例如相关的交易合同、客户信用等重要信息;其二,会计信息是货币计量的结果,它只记录了符合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而忽略了大量的不符合确认标准的信息以及非货币化信息,例如,自创的无形资产,企业的行业排名,员工的技术水平及转换率等;其三,按照复式记账法和会计恒等式编制的会计报告,信息过于综合、过于单一,再加上多重计量属性的混杂应用,造成许多用户难以深入理解报表内容实质,更不用谈满足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分类标准过于单一,仅仅是按照会计科目表进行分类,然后把交易和事项对科目影响的货币计量结果进行分类汇总,编制成一般目的会计报告。在过去,受技术条件以及个人加工数据能力的制约,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只能假定大多数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是大致一致的,因此仅按照会计科目这一种分类标准来组织数据编制一般目的财务报告;而现在,随着IT技术的发展,实现多重目的的会计报告在技术上已经成为一种可能。

一、早期的探索

美国学者韦曼提出彩色报告模式,作为对一般目的会计报告的修正和补充。对于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要么是确认要么是不确认的非黑即白的做法,韦曼提出了一个彩色的报告模式来进行修正,就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次,报告那些符合可以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传统会计报告内容;第二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定义性、相关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自创商誉等);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第四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风险等);第五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知识资本等)。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会计频道的概念(薛云奎,1999),希望通过会计频道的转换,兼容各类个性化需求,依照不同的标准(例如企业综合报告模型或是平衡计分卡)设计出不同的会计频道,分别输送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及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按照用户需求排列组合应用后得到的信息。但是这些报告模式包括以后相继提出的多栏式报告模式、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等等都基本上停留在对当前一般目的财务报告进行补充的层面上,对于报告技术手段的创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报告的生产流程、报告的实时披露和报告的监管等方面,没有根本的改变。

当前我们所看到的财务报告大部分都是基于价值计量的价值法会计应用的结果,以上所论及的各种会计报告模式都是基于价值法会计的修正和补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价值计量的决定性地位。然而,事项会计(Event Accounting)的提出则是对价值法会计的完全颠覆。1969年美国会计学家索特提出事项法会计思想,他认为会计的目标应当是提供各种可能与各种决策模型相联系的、未经过加工和汇总的原始事项,用户可以利用数据接口工具自行选择如何抽取、转化和加载不同来源的数据,得到实时的、多角度的事项报告。事项法将数据搜集与数据加工分离,分别建立事项数据仓库、数据加工方法库和目的库:事项数据仓库把事项按照原始的形式进行存储;数据加工方法库利用数据接口工具对不同来源的数据抽取、转化和加载;目的库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实时的、多角度的事项报告。1982年McCarthy提出REAL模型(即resource,entity,agency,location;或R-

EA,REA是REAL的早期形态,REAL是在REA的模型中加入了地点这个新要素),为事项会计理论的实施找到了相应的技术方法,通过REAL模型描述事件的基本特征,建立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REAL模型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需要采集业务事项的多方面信息,基于REAL模型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存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记账、总分类账、借贷记账法等元素,它是在财务数据仓库中记录了经济事项的多方面数据之后,通过不同的报告过程(加工程序)支持用户视图(即各种类型报表),可满足不同汇总程度、不同类型信息、各种职能领域的信息需求,而一般目的财务报告只不过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用户视图之一。可以说,事件驱动的建模方案完全有别于单纯依赖科目表逐级汇总的传统会计信息加工模式,它是通过业务活动的执行来触发信息的记录、加工和存储的,所有会计信息的生成都是基于基本的设置而自动生成的,因此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业务流程是同步的。目前一些大型的ERP软件如SAP,ORACLE等已经将事项会计的思想变成了现实。

二、XBRL的产生和应用

虽然ERP软件的应用加速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生成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质量,但是,由于软件之间存储格式的差异,或者是由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执行计算机审计以及会计报告重编的时候,在数据抽取和加工方面依然浪费巨大。据2002年美国的一项行业调查显示,仅用于支付转换数据的人工工资就高达4 040亿美元。因此,自1998年美国的CPA查尔斯·霍夫曼提出将XML(扩展性标记语言)应用于财务会计报告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高度重视,正式将XML应用于财务会计报告,命名为XBRL(扩展性商务报告语言),之后,专门成立了XBRL指导委员会,在软件公司、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经测试和试用后,完成了XBRL技术规范1.0(specification)和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并成立了XBRL国际组织协调全球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分别于2001年推出了XBRL技术规范2.0,2003年推出了XBRL技术规范2.1共三个版本。

2004年美国证监会(SEC)就开始推动上市公司应用XBRL,2009年SEC推出了强制实施XBRL报告的3年路线图,分3年要求所有的应用GAAP的上市公司逐步采用XBRL FR,到2011年6月止转换全部结束。我国在2002年5月由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决定采用XBRL技术规范,上交所开始实施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化报送系统,继而2004年6月深交所也实施了基于XBRL的报送系统,并生成了实例文档。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用5—10年时间,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确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以XBRL为先导,引领和带动全面会计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和目标的实现。并于2010年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一道,共同发布了两个重要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统一分类标准》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2010年,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要求自2011年1月起中石油、中石化等13家大型企业,12家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首先执行XBRL报送。

XBRL 的应用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基于财务报告层面(即XBRL FR)的,另一个是基于全球性账簿层面(XBRL GL)的。XBRL FR和XBRL GL作用可以表示为图1。

XBRL FR和XBRL GL都是建立在XBRL技术规范基础之上的。最初将XML应用于商业报告就是为了在商业报告供应链(Business Reporting Supply Chain,BRSC)上提供标准。从应用上而言,XBRL FR仅仅是应用于对外的财务报告,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XBRL的应用都是体现在对外的财务报告层面的,都是属于XBRL FR范畴的,它所涉及到的数据都是概括性的数据(例如财务报告科目);而XBRL GL是应用于交易层面的,它涉及更多的细节性的数据,多用于内部报告。作为一种标准,XBRL GL对ERP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它为ERP提供一种无缝接口,它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方便地提取数据,或是将提取的数据与外部的数据集成在一起以达到分析的目的。

因为XBRL FR的应用是最广泛的,这也是美国SEC强制要求的结果,所以观测XBRL FR的应用优势比较显见,可以表达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报表的编制人员来看,可以提高报表编制的效率。XBRL FR可以通过内嵌在ERP软件中的模块或者是第三方软件为财务信息加上代码或标识,无论被浏览器还是其他的工具如何进一步加工,这些标识都不会改变,避免了信息的重新输入和转换当中出现错误,也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企业可以利用模板自动汇总并生成各种财务报表,极大地提高了报表编制效率。而且,还可以利用预先订制的应用程序,一次性地完成网络财务报告发布、纸质媒体报告的传输、向税务和SEC等监管机构的报送,提高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而不再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分别报送。

第二,对于报表的分析人员而言,XBRL FR的应用可以产生XBRL 实例文档,通过XSLT(eXtensible Style Sheet LanguageTransformation,可扩展语言样式转化技术)和CSS(Cascading style sheet ,级联样式单技术),可以产生不同格式的文件,如Word文件、Excel文件、Web文件、ASIC文件、ASX文件等,报表分析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提取并应用报表数据,同时结合其他来源的信息,重新进行数据加工,以满足各类信息需求者的不同决策要求。

第三,对于报表本身的信息质量而言,XBRL FR的应用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XBRL FR的应用增强了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集成信息的能力,使得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更加透明,增进了用户对财务报告的理解,降低了用户对会计报告的认知成本。

从当前XBRL GL的应用现状来看,XBRL GL的应用非常有限。虽说XBRL GL的应用是属于企业内部层级的,但是XBRL GL应用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也与实时报告和实时审计相关,更是与会计监管相关,因此,对于XBRL GL应用的关注不容轻视。从XBRL GL应用的优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XBRL GL是全球化的账簿标准模板,XBRL GL的应用可以为会计信息的跨国交流提供支持,企业可以在交易和事项发生之时就进行标识,然后根据不同的概念模式(如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等)将信息组合在一起,财务报告的转换完全可以由专门的软件自动完成。毫不夸张地说,财务报告可以实现任意准则下的转换。XBRL GL的应用有助于了解各类准则应用结果的差异,也有助于会计准则的趋同。

第二,XBRL GL的应用有助于企业自身产生交互式的会计信息。XBRL GL标签在会计循环之初就被标记了,标记之后的数据成为一个便携式数据(portable data),数据独立于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而完整存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其他来源的信息,实时地生成各个层次需要的、不同汇总程度的信息,例如可以合并产生不同地点、不同责任中心、不同产品、不同客户和供应商、不同时间段的信息,方便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生成报告。

第三,XBRL GL的应用有助于连续审计。虽然当前的ERP软件供应商都提供了ETL(Extract,transfrom,Load)的应用,方便数据的提取并应用于审计,但是这个ETL的应用并不是实时的,而且也受制于ETL的预先设置,并且只能是一个事后的审计。但是,XBRL GL 的应用使得会计数据不再受到ERP软件供应商的锁定。XBRL GL可以方便地存储交易数据和余额数据,并且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计算和报告,一些DTS(discoverable taxonomy sets)软件工具可以查询和管理XBRL GL数据,这样一来,开放的格式可以使企业很容易利用管理工具或是审计工具来进行实时审计,而不需要进行数据接口的转换了。

三、XBRL的应用展望

从XBRL 的应用来看,它的效益非常明显,应用前景应当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当前XBRL的应用主要还只是集中在XBRL FR,对于XBRL GL的广泛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推动XBRL应用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继续加强对企业应用XBRL的管制,继续推动我国深入应用XBRL GL。当前只有XBRL FR的应用是强制性的,对于XBRL GL的应用则没有强制性规定。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应用XBRL GL的管制。从外部而言,对上市公司应用XBRL GL进行管制有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实时监管;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实施实时审计,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从企业内部而言,有利于实时生成多维的各个层次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也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XBRL GL实例文档不必也不能对所有的企业外部人员开放,XBRL GL的应用的确存在风险,但是只要有效地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企业深入应用XBRL GL是完全可行的。

其次,应推动对嵌入XBRL的软件的鉴证工作。XBRL可以嵌入在ERP或是AIS(会计信息系统)中,因为在映射过程中、扩展的分类标准应用中、打上标签的过程中以及生成有效的XBRL实例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嵌入XBRL的软件进行信息系统鉴证,信息系统的鉴证可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完成。

再次,应当加强对应用XBRL 的教育。如何应用好XBRL不能仅仅依赖软件的作用,还应当对软件应用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在网上建立XBRL的资源库,以供使用者共享,例如可以建立XBRL GL的结构、元素的参照体系,并列出实例文档,同时对实例文档进行解释。同时,出于教育使用者的目的,还可以共享一些XBRL知识,传授相关的PPT和PDF文档,以备使用者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会计研究,2010(11).

[2] 高锦萍.XBRL财务报告审计模型及实现机制[J].审计研究,2011(3).

[3] 聂萍.基于XBRL环境网络财务报告网页呈现质量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1(4).

[4] Mitchell R.Wenger,Rick Elam,and Kelly Williams,Global Ledger:The Next Step for XBRL ,Leveraging the Potential throughout the Accounting Cycle[J].The CPA Journal,2011(11).

[5] Pa.scal A.Bizarro and Andy Garcia,Using XBRL Global Ledger to Enhance the Audit Trail and Internal Control[J].The CPA Jou-

rnal,2011(5).

[6]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ISO/IEC 9126-4:2004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 Part 4:Quality in Use Metrics [S/OL].http://www.iso.org/iso/iso-catalogue/catalogue-tc/catal-ogue-detail.htm,2004-03-17.

[7] Stephanie Farewell and Robert E.Pinsker.XBRL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Assurance Services[J].The CPA Journal,2005(5):68-69.

作者:吕晓梅

ERP应用于财务会计论文 篇3:

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 我国财务会计子系统初步实现了与管理会计子系统、ERP其他各子系统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促使人们对同源分流理论的进一步思考。而会计处理电子化、会计记录无纸化、会计方法自动化,在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提供技术和流程保证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日益增多的IT风险的担忧,进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新审视,引发从理论层面上去探索财务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变化。本文在回顾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信息质量;基本程序;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成功,无疑是我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所绽开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30年来,财会软件替代了手工操作,电子化会计数据与信息替代了纸质的证账表的记录,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从致力于会计核算逐渐转向为借助无纸化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实时地提供决策支持。30年成功实践的感性认识,也同时为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升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构成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理论等;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是将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践、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理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理论等;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则是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包括信息、技术和组织等环境的影响。

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立足于其会计反映与监控的基本职能,对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深入研究,不仅是会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会计理论创新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研究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阶段加以进行。信息系统与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共生与互动的关系,决定了财务会计系统必须是一个活跃开放的系统。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演化程度,直接反映出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根据会计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集成的程度,可将财务会计系统的发展阶段分为手工会计模式、计算机会计模式和网络会计模式三个阶段。而我国信息化财务会计系统至今经历了手工会计仿真模式与计算机会计模式两个阶段。30年来我国财务会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该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的信息集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内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程。

本质上说,我国财务会计系统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是一个价值法会计向价值法与事项法并进的演变过程。从上一世纪80年代开始,Sorter(1969)所提出事项法会计之所以在我国一直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是因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让人们看到这一研究的应用前景。勿庸讳言,利用计算机系统采集的事项信息,不仅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增值性,而且也可同时满足企业决策者的信息需求,这种谋求信息资源集成,以便为信息用户提供多元信息的理想目标,使国内众多学者萌生了重构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之构想。杨周南(2003)提出的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模型(Information System,Control Auditing,ISCA),李端生等(2004)提出的“需求决定的会计报告”模式,王世定等(2004)提出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Information Integrated and Management System,IIMS)模型等,重点构画了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为一体的控制系统的理想框架。而在实践中,用友、金蝶、浪潮、新中大等软件厂商立足于组织、信息与流程集成所开发的本土化ERP软件,也开始从实务上夯实了建立业务事件仓库的基础。笔者认为,随着基于企业经营过程方法的事件识别准则(Jones,2003)的不断完善,从真正意义上构筑一个融财务与非财务、货币与非货币、定量与定性的各类数据为一体的业务事件仓库可望形成,它为财务会计信息化进入网络化会计模式阶段铺平了道路。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新审视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手工会计的产物。面对信息化因其数据传输与处理疾速使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可靠性却可能因电子化、无纸化和网络化致使系统面临许多风险而降低,迫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将安全性列为可靠性的次级质量要求

信息安全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信息的秘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传播性、可用性和可控性(Crime,2000)。其中,秘密性是指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或非法泄漏。完整性是指信息没有被篡改。真实性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信息不存在与客观事实违背的情形。可传播性是指信息内容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规。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发布者能够保证信息被有效地传递到接受方,并且该信息被接受方有效地加以使用。可控性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可有效地控制信息的传递方向,使得信息安全到达授权接收者。上述基于网络平台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虽然其中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多见于手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中,但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而保证在信息化条件下非授权人不能知悉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和可控性要求则是手工会计下所未曾遇及的。

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财务会计领域的今天,电子化与无纸化的会计数据与信息,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到非授权人的操作与干扰,随时都可能在处理与传递过程中出现泄漏和被窃(特别是异地的网络传输情况)。在今天,如果一个财务会计软件缺少对会计信息秘密性和可控性的设置,即使其输出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都能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人们仍然不能断言其产出的信息是可靠的。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在空间上不囿于某一固定点的特性,迫使其可靠性内涵不得不加以拓展,将安全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已是势在必行。

财务会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控制系统,因此,安全性既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是会计控制质量要求。事实上,从控制质量特征研究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许更有意义,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讨论会计信息特征伊始将其置于信息质量范畴更能为人们所理解。同时,尽管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同义性,但在财务会计特定的范畴中,确立两者的主从关系却十分必要。美国FASB于1980年提出了SFAC No.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框架中,将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等三项作为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它们是对信息产生过程和结果加以界定的,而安全性则侧重于信息的发布、传播与接收提出的,它同样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之一。因此,将安全性与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并列,同属于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合适的。

(二)实时性替代及时性并将其列为相关性的次级质量要求

在手工会计之中,及时性通常被视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视为相关性的灵魂之所在。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往往要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而在整个会计程序实施过程中及时性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在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信息化条件下,上述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和及时传递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信息的“自然属性”,并非基于会计信息的个性特征。而实时性才能真正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谓实时性(real-time),是指输出信息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用户,尽早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这不正是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信息最为需要的质量要求吗!故笔者认为,将实时性替代及时性,并令其作为相关性的二级质量要求更能表现信息时代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的特征。即将步入网络会计模式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在面对市场日益增加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决策有效性进一步依赖于实时性财务信息。因此应当审时度势地将实时性替代及时性,并将其作为相关性的次级质量要求。

三、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改进

在将财务会计的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中,其基本程序必不可少。我国会计软件问世至今的30年,是一个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不断信息化的30年,财务会计系统的人机角色的转换程度高低,直接通过这四个基本程序表现出来。同时,它又从理论上丰富了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内涵与外延。

(一)会计记录的信息化

在我国财务会计系统四个基本程序信息化过程中,以会计记录的信息化最为成功。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同时,会计处理过程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又使会计集中核算、代理记账,以及企业租用服务供应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Fellingham等(2002)认为会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对信息的处理技术。信息理论所包含的数据压缩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两个基本定理同样也适用于会计记录。在对数据的压缩过程中,当前财务会计系统在获取会计账户和报表的压缩信息中一方面保证信息的不受损失,同时,通过凭证模板和非法对应科目控制减少了信息失真。而在保证一个有噪音的信道中传递最大数量会计信息的设计之中,当前系统则多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合二而一地归集于一个数据文件之中,以便账簿和报表提供更为详尽数据与信息,并注重会计处理过程中对有效编码方案使用冗余技术。

当前,应当探讨电子化原始凭证项目与格式规范化,财务会计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财务会计系统嵌入更为严密的会计记录控制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要运用信息管理学理论,立足于财务报告需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会计记录压缩与冗余等问题。

(二)会计确认的信息化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信息化,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难点。如何将人脑对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逐步转化为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首要问题是要进行“初始记录的确认”(即初始确认),APB Statement No.4认为“初始记录”包括对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作出分录的时点和通常要予以记录的金额等三项原则(葛家澍、杜兴强,2004),其中前两项属会计确认问题,而第三项属于会计计量问题。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5)已对数据电文及其发送时间与地点,以及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等从法律上予以认定,这种以电子替代手写的签名直接关系到上述的初始记录的确认。即使所有原始凭证都已实现电子化,对其是否进入以及何时何地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的人脑确认过程仍然必不可少。当前电脑替代人脑的会计确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被人脑确认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的会计要素的自动确认。这种有限的初始确认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具有其积极意义,它既可使系统远离人为的干扰,又可快速形成记账凭证数据(借贷方会计科目);二是对电子化原始凭证是否进入财务会计系统施行“有限度确认”,即对日常发生的采购、生产、销售各循环中的基本经济业务加以判断,在确认依据(如电子合同、付款单据等)完整的条件下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之中。

在财务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将会计确认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想象,那种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数据仍可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做法,将给系统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制定“准入”数据的确认条件必须完整充分。

(三)会计计量的信息化

选择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计量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财务会计系统提供以货币量度为主的信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能使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克服相关性不强的缺陷,而且可以使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尽可能同步地得以反映。这是因为,企业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进而使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成本(俗称“三零”)成为现实,由此使企业许多流动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相关性得以提高。同时,全球网络平台提供的众多资产和负债的活跃市场,信息中介(infomediary)的服务又能帮助企业形成基于各种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因此,通过建立基于以上五种计量属性相应的数据库文件,并根据各计量模式的要求分别生成不同计量属性的财务报表信息,对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庄明来,2006)。

计量过程的信息化,首先体现在记账凭证借贷方金额的计算。我国会计软件实现了转账凭证和部分收付款凭证的自动计算。例如对期末收益类账户结账、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职工薪酬的结算与分配等,都已借助会计模板方式自动进行计算生成。然而,会计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全依靠计算机技术目前尚难实现,做好人机的科学分工以保证会计计量合规性至关重要。

(四)财务报告的信息化

AAA(1966)所提出的同时报告历史信息和现行成本信息的多栏式报告,Sorter(1969)强调披露企业足够的经济事项明细信息数据为主的事件报告,Cheryl和McCarthy(1997)侧重于储存和维护而提出建立最原始的REA数据库会计模式。Willman(1995,1996,1997)则提出5种不同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肖泽忠(2000)提出建立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 Interactive and Customisable Reporting Model,ICR) 以提供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快速沟通,同时达到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和经济之目的,众多学者研究之目的是向信息用户提供各种理想的基础数据状态和多维的决策支持信息。当前,通过公式定义方式使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表内信息能够自动取数生成,但附注内容的完整披露完全依靠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却尚待时日。同时,注重其他财务报告多元化与实时性,进而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在财政部和中国证券会等部门推动和组织下,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取得较大的进展。王松年和沈颖玲(2001)、张天西(2003,2006)、潘琰(2003)等学者对XBRL的基本原理、作用与贡献,以及在我国应用等展开研究。无疑,XBRL对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财务报告模式变革、财务报告分析、会计准则选择、实时监控和持续审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这一技术在我国财务会计中应用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是今后的重点。

四、会计方法的推陈出新

会计学是一门以研究方法论为主的经济应用科学,信息技术则为会计方法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在科学地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信息化过程中,手工会计中所采用的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会计方法因信息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McCarthy(1982)和Jones(2003)等学者对借贷记账法提出质疑,并相应建立REA等会计模式,尽管O’Leary(2004)等学者对REA和SAP系统基础数据库模型之间的关系的考察结果进一步印证了REA模型以提供包括非货币、非财务和定性数据在内的业务事件库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企盼这些模型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应用依然步履维艰。在当前,构建价值法财务报告与事项法财务报告并驾齐驱的会计业务流程也许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有鉴于此,价值法会计的存在也就决定以货币计价为基础的复式簿记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改变。

设置会计科目,是将各种经济数据按会计要素“浇铸成型”(确认),并通过记账凭证载体为会计报表信息提供“毛坯”。从会计科目的级别设置在信息化实践中的作用来看,设置一级科目并同时下设明细科目无疑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方便,而不设一级科目直接将会计科目设至明细科目的压缩冗余的做法,则对企业获取决策经营的支持数据更为快捷灵活。另外,在一个企业内分别设置“外送报表会计科目”、“内部管理会计科目”、“集团公司会计科目”等多套会计科目系列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管理,而且为深入研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同源分流”的数据联系提供直接依据。

作为会计科目载体的记账凭证,是复式记账的直接表现。尽管增减记账法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可能实现(李春鸣、韦沛文,1999,张以宽,1999),但无论是采用借贷记账法,还是增减记账法,其记账规则在记账凭证库文件中也只是符号表现的差异而已,它们对会计信息输出并无影响(庄明来,2001)。同时,充分利用编码技术,尽可能使各种符号都具有特定内涵,是我国记账凭证结构设计的未来方向。例如,SAP软件为采购、销售、生产三大循环(或更细的分类)业务各自设置凭证编号区间(张小虎,2003),将各区间的借贷标志分别以不同的编码表示(如固定资产有关凭证借方以70表示,贷方以75表示,而存货有关凭证借方以89表示,贷方以99表示等)。笔者认为,以不同编码作为“借”和“贷”的标识以区分各类别经济业务的做法是记账凭证填制方法的一种突破,是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确认的进一步细化。同时,它以数码方式与组织单位代码、日期编码、记账凭证编号、会计科目编码和金额等一连串数字符号的连接,无论对财务数据的集成和分析,还是对会计档案保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登记账簿,至今仍然作为各国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尽管当前账簿仍然要求打印输出,但财政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4)早已规定:“在机内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直接登账依据完全相同情况下,总分类账户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替代”,以及“可以提供机内会计账簿的满页打印输出的功能”,这种“以表代账”和“满页打印”的规定表明了信息化条件下账簿的功能与作用的逐渐淡化。从理论上说,账簿中的发生额登录只是会计凭证数据的位移(庄明来,1997),这种冗余处理完全可以由会计凭证数据文件所取代。在电子账簿仍然存在情况下,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实现电子化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勾稽关系的实时自动审核,以确保数据与信息的可靠性。

手工会计常用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凭单日记账和日记总账等五种,这些根据企业规模、会计人员水平等因素而选择的核算形式,究其本质,是为了方便总账的登录。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无论采用上述的任何一种形式,总账均可以在瞬间形成,因而,手工会计下的核算形式在信息化之下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目前,财务会计许多方法正在逐渐由电脑自动完成,诸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发出存货个别计价、单个存货项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职工薪酬计算与分配等。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这种自动完成的范围将越来越大,有鉴于此,不断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的方法补充到标准的会计业务流程之中,并将其固化于财务会计软件,则可望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干预,进而提高财务会计系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五、总结

财务会计是一个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因此,按照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COBIT)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技术治理架构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要运用会计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和观点,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重构为主线,以业务流程集成、组织结构集成和服务集成为重点开展研究。而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目标,则是要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建立一种以过去为重心。既面向过去又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进而在实现财务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的功能与信息集成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财务报告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J].会计研究,2003(10):30-32.

[2] 李端生,续慧泓.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4(1):60-64.

[3] 王世定,徐玉德.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一种融合理论及模型构建[J].会计研究,2004(9):42-46.

[4] 篓耀雄.信息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59-166.

[5] 葛家澍,杜兴强.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报告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47-52.

[6] 庄明来.当前会计信息化面临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2006(3):22-37.

[7] 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0(1):43-49.

[8] 王松年,沈颖玲.网络财务报告的技术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8):52-58.

[9] 张天西,薛许军,林进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3(3):47-52.

[10]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6-63.

[11] 潘琰.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39-44.

[12] 李春鸣,韦沛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增减记账法[J].会计研究,1999(3):56.

[13] 张以宽.增减记账法的回顾和展望—为纪念新中国诞生50周年而作[J].财务与会计,1999(9):9-11.

[14] 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14-217.

[15] 张小虎.SAP R/3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浅释—总账等概念[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7):15-17.

[16] 庄明来.论电算会计中账簿的地位与作用[J].会计研究,1997(4):42-43.

[17] Sorter ,H.G. An”Events”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12-19.

[18] Jones, Rama.2003.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A Business Process Approach.South-Westerm: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23~27

[19] Cyber Crime.2000.Law enforcement,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in information age.Douglas:Routledge,180.

[20] Demski, J.S., Fellingham, J.C., Ijiri,Y., Sunder,S. 2002.Some Thoughts on 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Vol. 6:157~168.

[21] Dunn, Cheryl L. and McCarthy, William E. 1997. The REA accounting model: Intellectual heritage and prospects for progres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 31~51.

[22] Wallman. 1995.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Disclosure in an Evolving World: The Need for Dramatic Change. Accounting Horisons Vol. 9.

[23] Wallman. 1996.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art(Ⅱ): The Colorized Approach. Accounting Horisons Vol. 6.

[24] Wallman. 1997.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art(Ⅳ): Access Accounting. Accounting Horisons Vol. 6.

[25] William E. McCarthy. 1982. The REA Accounting Model: A Generalized Framework for Accounting System in a Shared Data Environ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July: 554~578.

[26] Daniel E. O’Leary. 2004.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 and SA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5: 65~81.

作者:庄明来

上一篇:监察室主任履职工作总结下一篇:人力资源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