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敲开致富门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敲开致富门

小兔子敲开致富门

獭兔养殖具有投资小、风险低、周期短、效益高、节粮多的特点,养兔业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兔皮轻暖柔软是制作裘皮制品的好原料,兔肉被人们称为益智、延寿食品。在天德乡官厅村,就有一家人用小兔子敲开了致富之门。

赵文学50岁左右,身材黑瘦却透出一股子韧劲。提起选择獭兔养殖的初衷,豪爽的赵文学打开了话匣子。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獭兔养殖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多次的考察和市场研究,决心养殖獭兔。想法要付诸实践,2012年5月,第一批种兔上栏饲养。

初期饲养獭兔,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关于獭兔养殖、疾病控制、饲料调配等方面的困难接踵而至,赵文学没少吃亏。2013年10月,赵文学家的兔子误食含有农药残余的白菜叶接二连三地死亡,不到一星期,死了1000多只兔子,直接损失4万多元。赵文学没有被困难吓倒,咬着牙坚持下来。如今,和兔子打交道时间长了,处理这些问题也驾轻就熟,对于兔子常患的兔瘟、大肠杆菌、球虫等疾病,赵文学均提前进行预防。

熬过了一个个难关,赵文学的獭兔养殖也逐步步入了正轨,通过不断的外出学习和考察,他博采众长,学习发达地区养兔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摸索出了一套既适合自己又简单高效的养殖方法。养殖基地内,赵文学将獭兔分为种兔、幼兔、商品兔三类进行分别饲养,其中,种兔的主要任务是繁殖兔崽,待兔崽长至幼兔后,与种兔分离,3个月后,长大的幼兔就成了商品兔,这时便可出栏销售。赵文学说,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兔子的成活率,还能够节约饲养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有了经验和技术,赵文学的兔子自然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在金钱面前,赵文学先想到的却是村里的乡亲们,开始向村里有养殖兔子意向的村民传授经验,几年来,他先后发展起来的兔子养殖户近百户,几乎遍布全市。

第2篇:多元敲开致富门

3月5日,笔者从八师一四八团劳动力管理站获悉,截至目前,该团冬闲外出务工的职工达到了1241人,实现创收1485.4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近几年,该团在职工增收方面,实施结构调整转移一批、工业园区就业一批、城镇化带动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创业技能培训一批、劳务经纪输出一批,职工创收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

政策对路,引燃职工增收热情

3月4日,正在喂猪的该团八连职工徐茂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团里这几年加大了对职工的培训力度,让我们掌握了养殖技术。去年,我养猪收入20万元,加上我种植棉花收入12万元,全年收入达到32万元,能有这么好的收入,全靠团场的好政策。”

为了促进职工利用冬闲走短平快的养殖捷径,增加收入,该团积极为职工担保贷款,找好场地、找对项目、找准市场。2014年,该团将建立1000万元的职工多元增收扶持基金,鼓励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温室大棚和自主创业工业类项目。

截至目前,该团小额贷款申请人数达87人,贷款数额288万元。养殖户达到了638户,猪、牛、羊、鸡、马鹿、孔雀等存栏数达到了8.66万头(只),第一季度前2个月实现畜牧产值3217.7万元,实现增加值390万元。

城镇建设,开辟增收新途径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团场

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为职工多元增收增添了活力。

去年“三秋”结束后,该团三连职工罗美丽就开始在该团家具卖场“鑫旺家私”上班。罗美丽说:“我在团部打工,赚钱和养家两不误,而且月收入可以达到2000多元,一个冬天就可以挣到1万元钱。”

如今,该团像罗美丽这样农忙时在连队干农活,农闲打工的职工很多。他们一改往年半年忙碌半年休息的单一劳作模式,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该团在商店、超市、饭馆、酒店打工的人数达到了500人,人均创收达到了8000元。

典型引路,职工增收各显其能

二连职工刘永才利用团场的好政策,申请贴息贷款180万元养殖马鹿,目前规模已经达到了200多头。他还利用淘汰的马鹿开办了马鹿散养、旅游观光和特色餐饮项目,年创产值300多万元,利润100万元。他的“九千岁”牌绿色鹿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刘永才致富不忘本,积极扶持团场10名残疾人就业。

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该团一批“亦农亦商”的职工通过种养结合、商贸劳务,走上了多元增收致富的道路。

谈起团场今后多元增收的目标,该团政委向炬光说,要立足团场又不拘泥于团场、紧抓农业又要跳出农业,走城郊互动、工农互促、协调推进的增收路子,围绕“三化”,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确保职工收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

(作者单位:八师一四八团)

第3篇:新密市大隗镇远程教育敲开致富门

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侯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伟峰激动地说:“远程教育成了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正是通过查找远程教育网络的致富信息,才使我村占地1000余亩、年收益达600-700万元,安排群众务工1000余人的大隗镇千亩辣椒种植及深加工项目落户我村。”眼下,辣椒种子已下地育苗,已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00亩,各项前期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 大隗镇高度重视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各村配齐远程教育硬件设施,明确了专门的管理员,定期定时组织群众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并建立了观看记录和各种档案。许多党员干部通过观看远程教育网络获取致富信息,学习致富技术。

侯庄村工业经济薄弱,农业条件优越,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群众致富步伐,与双楼、陈庄两个村联片兴建1200亩优质辣椒种植基地。

为加快项目实施,全镇上下高度重视,聘请农业种植专家,以村文化大院为阵地,开办农民辣椒种植技术培训班,采用专家讲课、电化教学、实地指导等方式,向种植农户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并发放相关技术资料1000余份,不断提高群众的种植管理技能。在辣椒种植上,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总公司以每公斤1.4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成熟的红辣椒,并建立加工场,生产辣椒酱等系列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

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各项筹备工作,预计,5月份开始露天栽培,7-8月份收获成熟的红辣椒。(张广武)

第4篇:架起劳务输出桥梁敲开农民致富大门

坎布拉镇劳务输出工作

坎布拉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四月

架起劳务输出桥梁敲开农民致富大门

----坎布拉镇劳务输出工作纪实

我镇辖21个行政村,其中绝对贫困村15个,占全镇行政村

的71%,47个合作社,4383户(其中农村2229户,城镇2154户),16202人,其中农村11608人(绝对贫困户687户,3507人。城镇4594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6%。耕地面积19150亩,其中浅脑山地12259亩,水浇地6890亩,辖区总面积374平方公里。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78元。人多地少,贫困面广程度深,群众就业技能缺乏,增收门路狭窄是长期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近年来,我镇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重要举措来抓,坚持“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的思路,推行培训、引导、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架起了劳务输出桥梁,敲开了农民致富大门,开辟了一条劳务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

为了增强全镇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

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进程,逐步实现劳务输出业从自发盲目性向组织有序转变,从体力性向技能性转变,从间歇式向长期性转变,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业的效益和质量,我镇抓紧做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18-40

周岁农村劳动力台账。做到了“四清”,即: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清、文化层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经济条件状况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菜单式”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二是对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劳动者自身特点,以餐饮、建筑、电气焊、机电、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做到了“家底”清。三是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训的主攻方向。通过调查摸底,弄清农村劳动力的实用科技需求、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确定培训重点,做到了培训目的清楚。四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团员青年创业、妇联工作、“三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平台,培育技能型劳动力、技能型团员、技能型当代妇女,技能型党员。五是立足培植产业抓培训。“瞄准”乡村旅游这一资源“富矿”,一手抓“农家乐”旅游服务提标升级,一手抓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转型,成为新型农民。累计组织烹饪、拉面、建筑工、汽车驾驶员、电工、刺绣、歌舞表演等工种56期,受训人员2620人(次)。

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

我镇坚持“把农民增收问题在外解决”的工作理念,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贯彻到底,对离土创业的劳动力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保护,使之进有增收之路,退有保本之田,可随时返乡落户继续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积极发挥致富能手、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从

亲缘关系、人际交往等层面入手,挖掘各村内部潜力。特别是在党员队伍内部具有致富本领的党员与发展后劲不足的党员联姻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党员理清发展思路和扶持发展经济上下功夫,为党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党员走上致富路,着力提高全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拓展培养党员致富能手的外延。三是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第一时间掌握用工信息,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五是充分发挥各村劳务信息员的作用,实行分片负责,进村入户等形式,把务工信息及时带入村社。六是利用镇机关干部轮岗创业平台,由机关干部带领一批村民到深圳、天津等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并利用在天津建立的劳务输出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用工信息,提供必要的服务、解决务工期间的实际问题。通过以上措施,不仅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出了农门,跨入了城市,融入了都市生活,而且从非农产业中实现了致富梦。2009年全镇在外务工人员达4750人(次),占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34%,实现收入1191万元。

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

我镇上下树立“不丢失一切务工机会”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要务,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本辖区内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全部使用本镇劳动力,非政府投资项目中,由政府部门通过协调,动员建设、施工单位尽量使用本镇农村劳动力。二是扶持农村经济能人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的生产经营规模,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带头创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直岗拉卡村红旗社两名村民返乡后,积极筹措资金,分别开办了养殖规模分别3万只肉鸡和蛋鸡养殖场,不仅获利润在24万元,而且示范和带动下,推动了本村及附近村子的村民参与养殖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了养殖产业向规模经营发展。四是镇转变职能,健全劳务机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各村、社区紧密配合,各办事处分别建立劳务信息小组,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通过以上三项举措,我镇劳务输出已成为富民兴业的增长极,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人14117(次),其中组织输出人2510(次),自谋输出9625人(次),就地转移1982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2884.7万元。

第5篇:用安全敲开幸福之门演讲稿

安全是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失去安全,意味着生命没有保障。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之宝贵在于让我们深情的呼唤生命,珍爱生命,无情的鞭挞各种漠视、残害生命的行为。安全是“拐杖”,没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就会摔跤。安全对于生命、企业以及每个从业人员都是重要的,安全生产是我们事业的基石,是我们的生活的保障。搞好安全生产需要我们真正杜绝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地认识、领会上级的指示,学习执行各项按生产制度,行动不忘安全。

安全是工作、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经常看到企业里的宣传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就是告诉我们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安全,企业、个人、家庭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失,不要让一个家庭不幸福,不要让妻离子散的悲剧一再发生!

让我们用安全敲开幸福之门,关闭不幸之门把!安全是生命坚强的守护神。“天地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命为珍贵,忽视安全就是漠视生命;其次,安全是提升工作效率的促进器,有些人习惯性违章的借口就是耽误时间,而安全操作规程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得到的最行之有效的安全操作方法,习惯性违章是有可能一时提高了效率,但有很大的危险,由于造成的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引起的误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因习惯性违章提高的所谓“效率”!安全生产和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是相悖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再一次,杜绝侥幸心理是确保安全有效办法,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侥幸心理,而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人的一次疏忽、一次大意、一次侥幸。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都不能松懈。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每一天都当作新起点,要求每天都有新发现,每一天都有新作为,抓设备改进,问题改进,力争达到管理零距离,设备零缺陷,现场零违章!从安全操作细节入手,杜绝违章!违章就是事故。请我们大家携手互相照顾、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保证、遵章守纪、关爱生命,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共同铸造坚不可摧的平安长城!

上一篇:法兰盘设计计算说明书下一篇:论述摘编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