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本文针对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 篇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不同阶段的党建工作进行分析,对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最后得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改革开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良好的党建工作可以优化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在不同的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呈现不同特点。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建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呼唤对新时期党建工作进行研究,总结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的发展规律,进而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提供思路[1]。

一、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一)调整阶段

调整阶段主要指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逐渐朝向市场经济转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实行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厂长责任制度,保障了党对企业的领导与监督作用,极大地减少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短暂波折后,党中央经过深刻反思,认为要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确定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党组织的作用是监督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政治方向。在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中的五项基本职能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保障了党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中的核心作用,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这种政治方向为我国非公有制的理论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依据,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新的理论[2]。

(二)重建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完善,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此背景下,建立高素质的非公有制企业领导人的队伍,能够保障企业沿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建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重建工作。首先强调了在企業中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加快高素质领导层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领导层的素质。其次,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相吻合,要不断的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党建工作的领导性纲要文件。最后,要求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培养更多的党建人才[3]。

(三)改革阶段

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求党建工作要与企业的发展相符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党建工作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既要保障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地位,又要保障党组织不能过多地干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具体规划。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建工作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这一阶段学术界也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进行了分析。

(四)创新阶段

在新时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4]。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坚持以党的思想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此外,新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要站在新高度进行,要严查党组织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从严治党,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内部动力与外界压力

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是以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且企业自身拥有经营权与决策的主导权。党建工作融入到非公有制企业中,是一种创新形式的制度安排,需要通过简易的、咨询的方式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或者对企业提出相关性的建议,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运行。这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形成了二元化结构体系,一方面是以企业发展为主的经济管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政治体系。这种情况下,如果党建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帮助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就会主动开展党建工作,但是一旦党建工作成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束缚,将会导致企业不愿意在党建工作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5]。

从企业内部的结构看,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员工的学历较低,党员的人数少,企业内部的员工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在遇到困难时组织涣散,缺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并且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也不能完全照搬企事业单位与国有单位党建工作的模式,组织活动的针对性、灵活性不强,开展活动形式受制约,有些企业开展活动仅仅是读读报纸、看看教育片、流于形式,有些企业对于所开展的活动要求不严格,开展活动参与人员热情不高,出席率较低,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导致了党建工作受到了阻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成效。

(二)党建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在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中大部分党建人员没有固定的岗位薪资,大多数是兼职人员,他们缺少党建工作的专业知识,不太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他们对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缺少热情。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党建人员不仅要负责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还要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实现自我价值[6]。但是企业为了使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会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这种制度不利于企业的党建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人员与公有制的党建人员不同,没有具体的编制,无法获得较大的升迁机会,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人员甚至会因党建工作影响正常的工作,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率。这些负面因素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建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三)上下隶属关系复杂

非公有制经济因为投资的主体不同,所在的行业不同,企业中的党组织结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极为复杂,存在着多元化领导的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中,可能会使用多个部门协同管理的方式,参与的部门较多,党建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部门参与的问题,这些部门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领导工作,这就导致了党建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多头领导问题进而难以进行统筹[7]。多头领导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管理出现交叉、相互推诿责任等问题,而且这些部门之间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与考核机制,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新时期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

(一)对非公有制企业地位的重新判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都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活力,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的创新,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财政税收。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束缚的相应条款,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国有体制的改革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8]。

在新时期,要加强产权保护意识,对自然人的财产以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财产进行有效保护,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各种领域中,引入非公有经济资产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陆续出台相应方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开展。以党的指导思想为基础,非公有制企业明确自身定位,使用新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优化升级。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总体发展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9]。

(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做出了高度评价,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建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要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写到章程中,确定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与工作内容。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要充分的发挥自身职能,维护企业内部的员工团结,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变化,在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强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抓住“两个覆盖”,即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与党的工作在企业中的覆盖,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即党组织在企业员工中的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引导作用。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在企业中充分的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凝聚企业中员工的向心力,这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0]。

(三)对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出新期望

由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自觉履行社会义务是对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寻找有效途径发展自身,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融合。要以党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缓解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助力产业转型[11]。所以在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非公有制企业中人员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维护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因此,非公有制企業的党建工作要深入理念教育,树立长远目标,积极的建立以实践为主的目标。

四、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启示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出现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这种问题并不是某个企业或者是某个党组织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的。解决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问题要统筹安排,多点施策,协同推进。

(一)寻找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利益结合点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与党的党建工作进行融合,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展党建工作,通过党建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党建工作的重视。

(二)构建有效信息交流平台,构建完善考评机制

要与党建主管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党建工作要实时监督,确保考核到位,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中,避免党建工作人员出现渎职问题,将党建工作覆盖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断夯实非公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的融合。

(三)建立和完善党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门机构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当前需要在地方党委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即使目前没条件建立专门的指导小组,也应该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而且,非公有制企业对党组织的支持和信任,与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着密切联系。上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党组织带头人,努力完善党组织队伍建设,坚持选准人、育强人,打造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打造高质量党员队伍。

(四)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

非公有制党组织建设,应该秉承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展开相关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改进工作,应根据实际状况,着力于党员建设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职员入党,通过改善党员整体素质,梳理组织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相关的党组织活动,使党建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将党的核心理论宣传到每一个党员的心中,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的平稳运行,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每一个党组织的党员都应该以自己身为党员而感到骄傲,以党员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以良好的工作状态积极影响身边的同事,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党建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努力将党建工作队伍发展的更加壮大。同时深化“两学一做”,结合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按照“四讲四有”标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新党章等,建设一批能担当重任的坚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

(五)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级党组织应该协调好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建设,坚决支持普通员工与企业签订正规的劳务合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奠基人,从而取得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者的信任,形成党组织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非公有制经济建设的途径,使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减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增长。为了更好处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应该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使企业能够真正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要求,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引导和影响职工的工作状态,使职工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职工之间互相合作,有更加强烈的集体意识。要依靠党组织正面监督作用,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的工作失误和思想偏离,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1个春秋,非公有制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保持政治的正确性,并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要坚持推进“两个覆盖”,将党组织与党建工作覆盖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设和完善。

作者:杨佳斯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 篇2:

新时期江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本文针对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江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江西 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工作 策略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早在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指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也是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部署。江西省各级党组织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部署要求,着力扩大党在非公企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努力把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促进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1231个。

为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江西省委专门成立了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具体负责指导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为强化对非公企业等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省委及省委组织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和主要措施。

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已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107个,基本形成自上而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规范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体系,为提升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组织保障。

但是,目前江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任务仍然繁重,需加大力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江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隐性党员”很多,党员状况难以把握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许多原本在国企的党员职工分流到了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对于这样一部分党员,可能就存在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现象,特别是很多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基层党组织,使得这些党员成了“隐性党员”,长期和党组织是去联系,党员身份也被隐匿。

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不统一,管理较为混乱

目前由于上级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致使在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甚至无人管理等管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该管不管、想管管不了以及指导不力和指导不到位等问题。职责不明,关系不顺,管理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其作用难发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王河同志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准确定位及其实现方式》一文中认为,“党组织的地位应处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江西省委及省委组织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也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规定,但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性较大,私营业主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此外,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私营业主与员工之间是雇佣关系。私营业主有权支配一切,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监督和引导,党员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抑制,导致很多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对参加党组织活动没兴趣、没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4.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生活很难开展,党员管理难度大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一般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而党员大都是工薪阶层,业务工作繁忙,平时很难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使得部分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信仰淡化,使命感退化,党组织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企业员工对党组织作用的认同度不高。同时,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资产多数属私营业主所有,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所需经费很难筹集,造成党建活动经费来源不稳定,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流动性大,传统的属地化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与党员的流动性不相适应,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另外,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由于所在企业未建立党组织,或本人组织关系不在企业党组织,因此,往往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这些人游离于党组织管理范围之外,造成“失管”或“难管”现象,给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带来困难和不利。

二、江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理论上的困惑影响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进程

非公有制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与传统的国有、集体经济有很大不同。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符合非公有制企业实际的党组织的管理理论。党组织在私人资本和混合资本体制下如何把握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私营业主是党员的能否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等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仍未解决,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无法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层,难以发挥监督作用。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个新事物,还处于在实践中摸索的阶段,中央和各地只是出台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制定出科学、详尽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条例》。这就使得各地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缺少科学规范的程序、条例或制度保障,盲目性、随意性很大。这种没有科学管理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会造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2.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些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只要把企业发展起来就行了,抓不抓党建工作无所谓;有的认为私营业主在党建工作上不够理解和配合,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难度大,见效慢,因此消极被动;有的担心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会冲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因而不愿涉足。

非公有制企业的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比较淡薄,认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对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不关心,有的甚至隐瞒党员身份。没能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党和国家的整体目标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角色和主人翁地位。

私营业主对党组织作用不清楚,对党组织的建立还普遍存在疑虑,担心企业建立党组织会削弱和制约他们的权力;有的认为建立党组织要提供活动经费和管理人员,容易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一些企业主消极、漠视甚至抵制,或者只在表面上作点文章。

3.家族化现象影响着党组织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个体、私营经济企业中,一些个体、私营业主,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在本企业比较重要的岗位上,认为把一些必要财权、人权托付给他们比较放心。是的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了以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等因血缘关系或地域关系来维系的保守落后的劳动关系。久而久之,不仅陷入亲情的怪圈,而且还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用人的不公,合法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在这样的个体、私营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也必然跟着家族化了。支委、书记、副书记都是一家人,党员大会成了家族会议。

三、对江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必须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并不断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不断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以各级党建研究会为中心,广泛组织专家、学者及党务工作者,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尽快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体系。在调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符合江西实际情况的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条例,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组织的设置办法、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隶属关系、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及经费来源、党务干部的选任、保障等内容。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保障。

2.科学的界定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应有的政治地位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是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组织部曾经发文做出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执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其资产私人占有的性质,给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与理想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非公有制企业对为什么要建以及如何对待党组织有很多顾虑。同时,企业党组织本身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工作方向和职责。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有关党组织建设的其他问题也很难解决好。

因此,在界定党组织地位时,既要坚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又要切合实际,有利于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既要体现党的性质和原则,又要充分兼顾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既要体现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又要做好党团结和领导私营业主的工作基础。

3.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职责和任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干部大多是兼职的,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党内的组织关系,没有行政上的关系可以依托。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应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能不能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原则明确后,要抓紧物色、培训、储备一批素质和能力适合在这类企业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为此,必须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核心问题来抓。

4.改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家族化倾向

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的思想实际,加强思想教育,家族意识和泛家族观念。建立健全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度。向有家族化倾向的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联络员的产生可以由该企业所在的乡镇或上级主管部门选派,也可以面向社会采取双选双考的方式选拔。当然,从发展的角度看,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只是暂时性的治标措施。最根本的是,党组织要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转变企业管理理念,从根本上铲除产生党组织家族化倾向的土壤。与此同时,党组织应尽可能在企业聘用的业主家族关系之外的优秀人员,改善组织结构,促进党组织的健康成长。

5.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是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党员管理制度。强化教育,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吸收业主中的积极分子入党。

参考文献:

[1]盛若蔚.全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书写“非公党建”新篇章[EB/OL]. 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2/17431957.html,2012-03-20.

[2]王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准确定位及其实现方式[J].理论探讨,2003,(1):96-98.

[3]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1.

[4]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章程及相关党内规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8.

作者:熊小平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 篇3:

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新跨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它不仅体现在股权量的所有,也体现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形态的成分构成。它与股份制经济不同的是,股份制经济形态只讲股权量的多少,不考量持股者的所有制性质,既可以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作为出资人或持股,也可以由单一所有制经济成分,作为出资人或持股人;而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是两个以上不同所有制出资人或共同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的歷史条件下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一次跨越,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公有制再认识

从公元前5世纪的柏拉图理想社会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尤其20世纪初以来,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人类社会诞生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单一公有制在苏联新国家诞生和粉碎二战法西斯进攻中,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体现了公有制经济的巨大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单一的公有制对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让国家和人民迅速摆脱贫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集中了有限财力物力办大事、办急事,一些重大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工业化体系基本形成,重大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弹一星”试验成功。随着公有制作用的“顶峰”凸显,公有制的弊端也日趋显现:它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大锅饭”现象突出;对供求关系反应不灵敏,效益低下;生产过程粗放,浪费严重,甚至不计成本。在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引导下,连洗澡、理发、饭店都要按计划配置,特别是农、轻、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导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十分短缺。人们对单一公有制经济模式开始质疑,一方面承认它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意识到随着经济发展,单一公有制下经济生活严重窒息,缺少内生活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单一公有制经济形式和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藩篱。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不搞姓社、姓资争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回顾近五届党代会报告,对所有制的认识不断升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公有制经济控制力。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两个毫不动摇”基础上又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十八大报告基础上又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我国35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只是经济活动的生产单位,换句话说,它们只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进行组合,都是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公有制经济只是一种形态,而不是唯一形态;非公有制经济也只是一种形态,而不是唯一形态。当前,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公有制优势,就必须创新和探索不同所有制经济形态的融合。因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

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空间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经济组织的一种形态,它包含了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五种所有制经济形态。它不同于股份制,它既体现了股份制经济现代产权界定明晰的优势,又集合了多种所有制共存、共融、共发展的混合经济形态优势。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空间。

强化内部管理的互补性,提高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混合所有制是多种经济成分融为一体的所有制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了国际现代企业管理元素,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公有制企业多年形成的管理方式。实行混合所有制就可以把公有制经济优势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有机结合,非公有制企业把追求管理、崇尚效益的理念传导给公有制企业,使公有制经济在混合经济的融合中提升效率,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从员工层面看,个体价值观更明确。单一公有制经济使人们认为,劳动是为“公家”而干,与个人利益关联不紧密。引入了混合所有制后,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极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使劳动者感到劳动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更是为自己创造财富,从而实现了个人价值。实行混合所有制以后,民营、个体、外资企业崇尚的多劳多得等理念,将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每个劳动者越干越有奔头,过去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的“游手好闲,寻机少干”等不良风气将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比劳动、比财富的新风尚。从企业行为看,研发和创新愿望更加强烈。以深圳民营企业华为公司为例,员工队伍中46%为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占销售产值20%以上。这种非公有制经济重视人才和研发的现代企业观,直接影响了公有制企业的人才引进、科研投入。实行混合所有制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可以比翼双飞,在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研发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使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理念实现质的飞跃。

整合社会资本的直接性,化解公有制企业投入战略性产业和基础产业的融资难。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战略性产业的投资一直以公有制为主导,存在融资困难。实行混合所有制,可以整合非公有制经济资本,既减少了公有制资本的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又能形成资本投资的“马太效应”,吸引非公有制资本投向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如矿产资源勘探,过去一直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致使公有制找矿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窘境,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勘探和开发,勘探周期长,投入成本大,回报低甚至零回报。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有投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积极性,如从事锂矿资源开发的民营企业天齐集团,不仅参加国内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还参与了澳洲矿产资源开发。目前,与经济发展相关的65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都将逐步放开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准入限制。实行混合所有制,既可以整合非公有制资本资源,又可以提高公有制资本的利用率,实现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集中投资。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提升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军工领域也将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改变公有制“全包天下”的现状。实行混合所有制后,既满足了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军工领域的愿望,又放大、提升和巩固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提升市场反应的灵敏性,实现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效益的最大化。我国公有制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绝大多数是单一的公有制,虽有多个不同的法人持股,但就其性质而言,都是“一人”持股,对市场反映还是“一个大脑”作用,往往是思维方式相对单一,应对之策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和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后,国有的、集体的、私营的、个体的、外资的都在其中,对市场反应就会有多维看法。如我国现有的三大航空集团,面对高速铁路给航空运输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对1000公里内客运市场变化预测不到位,而一些民营航空企业却能做到预测在前,遇事有方。混合所有制是以市場决定资源配置,如交通、餐饮、旅游等行业,通过市场作用,可以使消费者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使那些被忽视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改善经济结构,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

彰显为民服务的民生性,提升公有制在全社会的认可度。在单一公有制时代,对非公有制经济是“谈虎色变”。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用35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历程,这当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用“5、6、7、8、9”形容非公有制经济,即:全国GDP总量50%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税收60%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上缴,企业科研投入70%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全社会80%的人就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全国企业90%以上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公有制经济不仅可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且将在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引擎作用。

增强依法纳税的透明性,稳定和扩大国家税源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都能做到依法纳税,但部分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往往利用国家政策打“擦边球”,偷税漏税现象屡禁不止。而公有制经济企业在纳税方面相对规范,如期缴纳,特别是中央企业和省一级大企业,他们在缴纳税收过程中发挥了模范作用。不仅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良好的财政来源,也为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融合,公有制经济的纳税观和国家观,将会影响和带动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纳税、主动纳税,必将稳定和扩大国家税源基础。

拓展相互渗透的多维性,提供公有制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由“引进来”到逐步“走出去”,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随着开放程度愈广、愈深,中国经济更需要加入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分工,一方面需要吸纳外资,另一方面也有大量资本需要到海外投资,这就需要良好的合作载体。实行混合所有制,就可以构建公有制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和“跳板”。2011年底,到中国投资的国外企业数达446487家,投资总额达到2.99万亿美元。实行混合所有制就可以让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嫁接,既可以是资本嫁接,也可以是产品嫁接、技术嫁接。嫁接范围既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到国外,成为绿地投资。这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就能使中国经济快速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大国形象和威望,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和发展动力。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态。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而从微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把隶属于不同所有人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经营,共担风险。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需正确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避免认识误区。误区一:认为股份制经济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组成,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都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经济持股可以是多种所有制持股,也可单一所有制持股,而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是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共同持股。误区二: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外资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吸引外资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它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和外商独资企业,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只有当其中的中资部分为公有制经济时,它们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误区三: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观念混淆了混合所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实现形式的另一种表现,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前提和构成,既有技术、资本,也有管理和品牌,关键是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避免只注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注重效益,也容易绑架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出现只顾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成为另一种“挣钱的机器”。这不仅影响了公有制形象,也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形象。所以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既要考虑不同所有制自身的产投比,又要注重企业社会形象。特别是在一些战略性和民生基础性行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更要把国家利益和民生利益放第一位,做到守法经营,共同发展,取信于民,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双重效应。

避免短视而减少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态,它的发展既要依照国家的宏观调控,还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发展利益,在这方面既要避免公有制经济只重“上面”满意,不求企业长远发展,也要避免非公有制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中“抽逃资金”,使混合所有制企业出现“空壳”现象。从改革开放初期“假冒伪劣的皮包公司”,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跑路公司”,都是这样的教训。更要警惕以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为名,搞非法集资,骗取国家优惠政策。混合所有制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加大企业的科技和创新投入,才能永远处于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竞争状态。

避免企业管理异化,保持企业长盛不衰。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一种重组或新建的多元经济形态,不同所有制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要发扬各自的优秀管理元素和管理经验,避免企业管理异化,这方面教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屡见不鲜。如世界500强的美国安然公司,因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虚报年收入超1000亿美元,一夜之间垮塌。又如国有企业广州国投公司,资产总额为214.71亿元,负债361.65亿元,资不抵债146.9亿元。因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更容易产生管理异化,所以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止管理异化,永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信访局副厅职督查专员、经济学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浩 宇

作者:毛才高

上一篇:春笋语文教案下一篇:保密工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