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下建筑工程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前置基础知识的融合,也要考虑后续顶岗实习中的综合运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安全管理下建筑工程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管理下建筑工程论文 篇1:

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了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更加切实有效,持续稳定的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优势和价值,避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和不可避免的风险。

关键词:大数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的创新,革新了安全管理原有的模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安全防范,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和风险防范优势,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更加便利高效。尤其是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监测和分析,挖掘潜在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漏洞,进一步体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纠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偏差,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然性

大数据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关系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优势。尤其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系统化和统一化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率,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思路,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以及管理更加便利。另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促进建筑工程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建筑施工绿色环保发展趋势之时,推动整个社会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运营。

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缩短了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周期,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复杂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思路,加快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精细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建筑行业在大数据监管技术的约束下,实现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发展,不仅节约了能源,同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顺利的完成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改革创新,提高了工程管理的可靠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一)施工安全管理能力不高

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本身涉及的安全管理问题比较多,尤其是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会受到安全管理目标等影响。首先,管理层人员对现场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无法及时指导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施工衔接不当,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降低了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率。其次,建筑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多,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施工管理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发展进度。

(二)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基本目标落实受到较大制约,安全管理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项目风险高,且部分安全管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尤其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意识不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事中和事后控制不到位,降低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造成建筑单位一定经济损失。由于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存在局限性,使得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不明确,很难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因此,必须要重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创新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度体系建设,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

三、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

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全面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发展能力。其一,重视构建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收集整合安全管理数据,指导建筑单位调整安全管理思路,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成本和风险,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进行监督。其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资源,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的联动效应,既能及时获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又能动态监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便利性和信息化效果。其三,融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资源,持续稳定的推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涵,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满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发展需要。

(二)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持续推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内容,简化安全管理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基本思路,体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价值,指导工作人员参考技术标准以及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工作,有效预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风险,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数据化水平。其次,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各单位的职责,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体现其优势,系统化的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价值,使得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全面部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有意识的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管理能力,全面预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增强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应用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大数据技术助力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和行为,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涵,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发展,推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创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保证。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必然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赋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更加科学、绿色、环保的内涵,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秀良.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建材,2021(06):280+282.

[2]孔鑫. 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探究[J]. 房地产世界,2021(15):108-110.

作者简介:建筑施工方向 齐立刚,男(1988—)汉族,白城师范学院

作者:齐立刚

安全管理下建筑工程论文 篇2:

三教改革背景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 要]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前置基础知识的融合,也要考虑后续顶岗实习中的综合运用。基于工程实际案例、学生发展目标的要求,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模块以及课程特点,从教师、教法、教材构建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均涉及本课程,许多建筑相关企业在员工岗前培训中均要涉及质量和安全,课程内容贴近工程实际,对企业在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高校和企业中均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工匠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严谨执业、精益求精、安全可靠等)及家国情怀(主要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责任感、中国工程、中国质量等)。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建立、运行和认证,着重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模板工程质量管理、钢筋工程质量管理、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砌体工程质量管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事故处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机械、用电、防火安全、文明与环境保护等,能够在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生产的各项技术措施,掌握处理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程序和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各专业技术岗位(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等)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基础。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将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课程本身就具备了多种多样的德育元素和内涵。因此,本课程着重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材改革等环节进行思政建设,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1]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一)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

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贯穿整门课程,优化教学设计。在教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首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规划中时刻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需求的同时,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并结合课程文化内涵,将课程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教学内容。[2]教学中安排多次切换参观VR云工地、工程现场实例的联合教学。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从施工工艺、行业标准、验收规范、岗位职责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课课讲、处处说、时时提。

以本课程模板工程质量管理模块为例,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融合课程思政,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提高其职业素养及道德情操,但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短暂性,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很难兼顾。[3]课前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提前引入严谨执业的正面案例供学生学习。课中教师听取学生课前观感,学生提出想法及疑问,教师则针对疑问解惑,对问题进行延伸,让学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再次观看课程视频,加深学生对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的理解,提高职业素养。课后以反面案例带来的深刻教训进行警示,通过视觉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增强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是一种可行途径。

(三)融合课程思政,渗入教材改革

思政内容融入教材,创新教材改革,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与国家规范和企业标准对接,实现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双培养,把本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打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阵地。

四、建设措施

(一)提高教师思政育人水平

学习立德树人和德育为先的理念内涵,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认知和水平,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内嵌关系,理解思政元素对专业教学的助推作用,从而促使教师自主学习并运用思政教学方法,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二)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组织课程组教师对本门课程思政素材进行挖掘并整理,细化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通过价值引领重构思政教育的素材,集中本课程组教师将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重新整合,进行系统的教学策划,明确各教学项目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以及系统性地展开思政教学,形成专业课程育人新范式,构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三)打造“思政+”课堂

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打造高质量教育情境。学生对身边知识或者接触过的生动真实的案例更感兴趣,这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可以通过典型的工程案例分析讨论、行业精英的生平事迹、VR云工地、实地操作、动画教学等手段打造“思政+”课堂。通過实际问题引入、课间讨论、原理挖掘、联合课程思政点、各层面的课程研讨,总结出个人对相关问题的启发等。教师可通过云工地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精选其中的若干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通过讨论问题,引出本次课程的理论基础,产生师生共鸣。

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师生共同感受思政教育。搜集典型工程案例进行讨论,融合其中的精英事迹,教师可设计插入原理点、课程思政点、知识点、素质点,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工作,使课程专业教师与学生参与到各个设计好的环节之中。互动引导紧扣专业知识点,同时紧密联系时政热点,客观分析现有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关问题的启发,与课程导入问题进行对比,探究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比如,通过某豆腐渣工程案例将建筑施工质量和群众生命安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关注,以案例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享《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等形成鲜明对比,“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传导正确的职业观念、价值观、人生观。

(四)校外精英传输实践经验

通过邀请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能手担任课程教师,与学生连线并分享典型实际工程中的管理实践经验,并分享心得体会。让课程教学走出校园,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早日了解社会现状,对职业进行切身感受,从而影响学生,有助于学生后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五、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推广与实施,高校也积极开展了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布局,专业课程具有极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已刻不容缓,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程将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发展[4]。课程思政能让“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素养”成为统一发展的整体,学生认知的深化、知识系统的完善构建以及学生技能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和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价值观的成熟同步进行,并且相互促进。课程思政让知识传授不再孤单[5]。

将课程思政融入三教改革中,建立上下融通、师生互动、多层次参与的运行机制,可从教师能力、教材设计、教法优化的“三教”方面下手,加强学习,增强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学生以后才能真正将思政意识融入学习工作中,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瑜.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思政”路径思考[J].科技资讯,2019,17(27).

[2]王丽娟.以“课程思政”為抓手,构建“纵向推进,横向融合”的立体协同育人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7).

[3]许博文.基于翻转课堂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育渗透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9(4).

[4]陆祉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模式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5]刘鹤.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

编辑 郭小琴

作者:蔡龙

安全管理下建筑工程论文 篇3:

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及其安全管理措施论述

【摘要】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关系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各道工序,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给国家、社会和人们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隐患,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责任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施工單位的责任意识淡薄,对于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存在侥幸心理,没有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来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使得很多质量和安全管理方法不合理,施工监理和控制水平较低,给建筑工程埋下很多质量隐患[1]。

2、盲目追求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忽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采用质量不达标的施工材料,甚至偷工减料,不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设,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较低。

3、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但是一些施工单位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各个岗位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各项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忽视了很多建筑施工细节,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

二、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做好设计图纸的学习和会审

施工设计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施工之前应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会审,仔细研究施工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施工设计的经济性和切实可行性,解决施工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仔细学习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应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建筑施工设计,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

2、严格把关各种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

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建设之前,应严格把关各种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施工单位在采购各种半成品和原材料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要求,选择信誉高、质量好的生产厂家,仔细检查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厂证明、合格证明,原材料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后,由质量检测人员对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防水、水泥、碳化材料等需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定做好复检[2],对于易污染、易变形、易潮、易碎的物品,严格监控安装、堆放和运输过程。

3、加强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监控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是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采用质量达标的半成品、成品和原材料,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程和规范,结合不同施工工序的要求,规范施工操作,分项和分部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监理人员应做好各道工序的施工监控,一旦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解决,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建筑分项和分部工程施工质量。

4、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部分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部分的质量控制,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和责任意识,预制楼板和砌体安装、梁柱结构施工等都是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为了保障薄弱环节和关键部分的施工质量,一方面,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要求,优化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建筑工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例如砌体粘结率较低、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梁柱不归中、钢筋位移、轴线位移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施工结束后,做好质量验收,采用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把关施工质量管理注意事项

(1)技术复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复核应严格控制半成品和成品控制,加强各层标高、轴线、引测标高、定位等环节的质量管理。

(2)隐蔽工程验收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相关规程,仔细验收建筑工程的隐蔽项目,如下水道、电缆、管线、暗埋、保温层、平顶吊筋、防水层、地下砖墙、地下混凝土、钢筋、桩基、地基结构等施工质量[3]。

(3)班组自检和互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班组应做好自检和互检,每道工序施工结束后,施工班组应先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自检,并且做好施工工序的交接,由其它施工班组进行互检,严格把关施工质量,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隐患。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1、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道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并且很多高空施工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应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建设,另一方面保障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流程,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有制度可依,在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工具和设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科学评估施工安全业绩

通过评估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业绩,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施工安全业绩评估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加强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正确、全面地评价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水平和工程项目安全现状,严格评估建筑工程的施工危险因素,做好建筑施工的全面审视。

3、确立施工安全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全面贯彻安全管理理念,加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优化和改进施工工艺,如果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很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工程的经济损失。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确立安全管理理念,将安全生产放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首位。同时,建立岗位安全风险的评价指标系统[4],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岗位,而不同岗位的安全风险不同,施工单位应结合不同岗位的安全风险程度,做好全面、科学的评估,针对不同岗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设立不同的费用投入,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设立的岗位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系统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物品设施、管理方面和个人行为。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危险性和系统性,质量和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格把关各个环节,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栋.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 中外建筑,2012,01:140-142.

[2]许治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 建筑安全,2014,09:69-71.

[3]胡新合.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4]陆如实. 论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J]. 城市建筑,2013,24:144.

作者:蔡涛

上一篇:电信公司实习工作总结集合下一篇:家长会模式改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