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全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化学安全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化学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重点是通过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生的实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使广大师生在实验中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规范。

第一篇:化学安全论文

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研究

摘 要: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动手实验,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可粗心大意,否则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熟悉一般安全常识并重视安全操作,确保安全实验。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研究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但在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粗心大意而发生各种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操作,确保安全实验。

一、事故的预防

1火灾的预防

(1)在操作易燃的溶剂时应注意:①远离火源;②切勿将易燃溶剂放在广口容器内直火加热;③加热必须在水浴中进行,切勿使容器密闭。

(2)在进行易燃物质实验时,应养成先将其他易燃物质移开的习惯。

(3)蒸馏易燃的有机物时,装置不能漏气,从蒸馏装置接受瓶出来的尾气出口应远离火源,最好用导气管引到室外。

(4)蒸馏易燃低沸点液体时,应注意:①应放数粒沸石或瓷片,以防暴沸;②严禁直接加热;③瓶内液量最多只能装至半满;④加热速度宜慢,避免局部过热。

(5)用油浴蒸馏时,必须注意避免冷凝用水溅入热油浴中致使油外溅到热源上而引起火灾。

(6)当处理大量的可燃性液体时,应在通风橱中或在指定地点进行,室内应无火源。

(7)不得把燃着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等乱抛乱掷,也不得丢入废物缸中。

2爆炸的预防

勿使易燃易爆的气体接近火源;使用乙醚时,必须检查有无过氧化物存在,若发现有其存在,应立即用硫酸亚铁将其除去后才能使用;对于易爆炸的固体不能重压或撞击,对于危险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

3中毒的预防

有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不许乱放;有些有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在用这些物质进行实验时必须戴橡皮手套,操作完后立即洗手;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的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后的器皿应及时清洗。在使用通风橱时,不要把头伸入橱内。

4触电的预防

为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即刻切断电源。

二、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1火灾的处理

实验室若发生失火事故,室内全体人员应积极而有序地参加灭火。一般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防止火势扩展。第二,灭火。灭火要根据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沙子覆盖燃烧物灭火,火势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2玻璃割伤的处理

玻璃割伤是常见的事故,受伤后要仔细察看伤口有无玻璃碎片,若有,将其清出,若伤势不重,让血流片刻,再用消毒棉球洗净伤口,涂上碘伏后包扎好;若伤口深,血流不止时,可在伤口上下10厘米处用纱布条扎紧止血,并立即到医院救治。

3药品灼伤的处理

(1)酸(碱)灼伤: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饱和硼酸溶液或1%醋酸溶液)洗涤,再涂上油膏,将伤口包扎好。

眼睛——先立即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酸(碱),然后用水冲洗,再用稀碳酸氢钠溶液(饱和硼酸溶液)洗涤。

(2)溴灼伤:立即用酒精洗,然后涂上甘油或硼酸凡士林。

4烫伤的处理

切勿用水冲洗。轻伤者在烫伤处抹上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膏,重伤者涂以烫伤油膏后即送医院诊治。

三、急救用具

1消防器材

泡沫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沙、棉胎等。

2急救药箱

碘伏、紫药水、双氧水、饱和硼酸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1%醋酸溶液、70%酒精、烫伤膏、硼酸膏等。

总之,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时时都要注意安全,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要自觉遵守安全守则,确保安全实验,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杨先昌编著.中学化学教学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刘江海

第二篇:强化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化学试剂是化学试验室使用和需要一定量储备的物品。在某些化学工作面宽量大的单位,需要有专人负责的化学试剂库。化学试剂品种繁多,其中大部分具有毒性、易腐蚀、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安全保管、安全使用是每个化学工作者的职责。近年随着恐怖份子的恐怖袭击、纵火、毁容、制毒等社会事件的上升,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保管越发显得重要而迫切。这也是国际上的一种趋势。

作者:章海荣 刘新妍

第三篇:化学实验要加强安全教育

【摘 要】化学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重点是通过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生的实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使广大师生在实验中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规范。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具魅力的教学方法,但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实验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但也不必谈虎色变,以致于不敢动手实验,安全实验的关键在于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就转为安全。现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以下几个方面常常会发生化学实验事故。

一、违反操作规定

(1)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前应检验其纯度。如: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瓶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子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瓶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2)实验完毕,应按规定有序撤除装置。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集气,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

二、用药过量发生危险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如果用药量稍大便会引发危险。

如:钠与水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时,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通常取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即可),不得随意用药,且要选用敞口较大的烧杯作反应容器,千万别放在像小试管等敞口较小的容器里反应,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我的学生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分组实验时,也曾发生过反应容器炸裂,其内液体四溅的事故。究其原因,是一位学生趁老师去指导其他学生的空挡,偷了几块金属钠放在盛有水的小试管里,因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在小的空间里得不到及时的逸散,使试管里空气急剧膨胀而爆炸。

所以,在学生做钠与水反应的分组实验时,一定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①此反应只能放在烧杯里做(事先准备好放在学生实验桌上的),不能放在小试管做。并讲清原因。②金属钠只能取一粒,不能多取(事先把钠切成绿豆大小放在讲台上,老师一定要站在旁边监督学生取钠。)。③只能用镊子取金属钠,且镊子一定要是干燥的。不能用手拿。

三、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不畅通

实验制取气体时,一定要保证实验仪器装置畅通,导管不得堵塞,否则会因气体无法排出而发生爆炸事故。

曾发生过学生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位学生在试管的导管口处把棉花放得太多又塞得太紧,导致加热后产生的氧气排不出去,试管内气压增大而把塞子冲飞,棉花随着氧气流冲出并燃烧,燃烧的棉花恰好落到另一位学生的头上,造成这个学生的部分头发被烧。为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在学生做这个实验之前,老师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①组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加热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流回试管底,从而引起试管炸裂。②加热时,均匀受热后酒精灯的火焰先固定在靠近试管口的药品处,然后慢慢地把酒精灯的火焰往试管底部移,若反过来,氧气流会把前部的高锰酸钾带向导管口,阻塞导管。③放棉花之前把棉花先拉松,且不要放得太多,尤其棉花不要用水弄湿。④要做到先“离”后“熄”。即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四、药品混入杂质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五、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实验室空气不畅通

在教学中有演示实验制取氯气、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制取可燃性氣体如制氢气、乙烯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为排除实验安全隐患,更好更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切实验要按操作规定进行。

(2)一切实验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有可燃性气体的实验,在点燃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并注意室内通风。

(4)做有毒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制取或进行能产生具有刺激性、恶臭和有毒的气体反应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5)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

(6)化学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如银氨溶液久置后再用易发生爆炸。

(7)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没做过的实验要向有经验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

(9)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总之,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就可做到安全实验。

作者:李振升

第四篇: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文字为辅的科学性学科,化学实验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无庸赘述,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既要夯实知识基础、规范实验操作,又要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实验是学习、体验和探索化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化学实验所需要的试剂又常含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属性,较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隐患。所以,要求实验者严格遵守实验规定,选择好通风性强的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安全意识淡薄。当今许多学校均都很看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甚至把它们当成是最重要的。然而,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关注。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都非常淡薄,双方都抱有各种侥幸心理,以为出事的概率很小,不出事就算安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第二,安全管理滞后,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随着课程改革的要求逐步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将列入中考的范围。实验室安全方面暴露出许多新问题,就目前相对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大多学校的安全管理体制十分复杂,缺少整套成体系的安全管理体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大多由其他人兼职,安全管理处在从属地位,不被重视,没能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面面俱到。

二、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方式策略有以下几点。

1.实验仪器使用方面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必须注意其使用的条件和要求,以适用为遵循原则。例如,粉末状固体与溶液的反应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在加热固体时需要将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稀释和溶解不能在细口容器中进行等,以上都是最基本的实验常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针对实验操作规范方面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化是实验安全的保证。无论是老师带领学生做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到实验室操作,实验前教师有必要给学生精讲细讲该实验容易出错的地方,把错误操作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既防止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了严谨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比如,进行氢气点燃的实验时,要谨记实验之前必须做“纯度检验”,因为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的爆炸极限是在与氧气混合4%到74.2%时,如果不能确定氢气中是否混有氧气,在点燃或加热时就可能发生爆炸。又例如,在制作乙烯时,将乙醇和浓硫酸加入大试管中加热,容易发生液体从试管中飞溅而出的事故。为了防止危险的产生,加热时必须加入适量瓦片来防止爆沸。此外,采用排水法收集乙烯完成后,若先撤掉酒精灯,冷水会倒流进装有浓硫酸的烧瓶,从而引起烧瓶的爆裂。这就是“非科学”判断和未妥善处置实验行为所造成的结果。

3.針对实验药品使用方面安全教育

第一,实验所用的各种药品剂量要适合于这个实验的本身情况,不要擅自增减。尽管有些反应十分剧烈,只要剂量合适还是相对安全的。比如,红磷在氧气中进行燃烧时,因反应十分剧烈,所以对剂量把控要求更加严格,宁少勿多。再例如,银氨溶液的配制,倘若加入的氨水超标,而该药品又并非新鲜配制的话,会在溶液里生成雷酸银,银氨溶液将失去灵敏性,受热或撞击时就有爆炸的危险,所以我们要告诫学生掌控好药品所占的分量,以及记住哪些是要随配随用的药品。第二,药品的纯净度在实验前必须检验好,要是药品的纯度不够,杂质较多,很容易引发危险事故。例如,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氧时,不小心错将碳来灭火的实验。如果所用的药品剂量偏多,就会造成气压增大,导致二氧化碳气体冲开瓶塞飞溅出酸性液体,因此烧坏衣服的情况就会发木炭粉当成MnO2放进试管中和KClO3混合,木炭形态以粉末出现就成了易燃物,在氯酸钾制氧气的环境中,恰好给木炭制造了迅速燃烧的温床,碳原子和氧分子在狭小的空间反应加剧,大量放热导致爆炸,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晰分辨好药物的种类再使用,切不可马虎大意。

4.针对无标签试剂使用方面安全教育

上述例子不光体现了杂质的危险性,还告诉了大家使用错误的药品也是造成危险事故的原因之一,不能使用没有标签以及未经鉴定的试剂。例如,把浓硫酸误当成盐酸来使用,危险是可想而知的。但凡没有或者丢失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成分再用或者干脆不用。

5.针对实验室通风效果安全教育

当实验要求必须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时,对不具备通风的设施或者通风性能不好的场室,千万不能勉强进行实验操作。但凡实验中涉及硫化氢、氯气或者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一定要保证实验室气体高效流通,不能让有毒的气体在实验环境中积累。另外,涉及到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也要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通风性 ,确保实验安全。

6.针对实验安全的简易救护措施教育

安全教导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导向,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导学生懂得使用简单的灭火设施,如灭火器。此外,还要他们弄清着火的原因,采用相应的灭火方法。例如,钠着火不能采用干粉灭火器或者水,要用沙来扑灭。被强碱强酸溅上,应立刻用大量清水反复清洗,如果是生石灰烧伤,必须用布揩去皮肤的生石灰后,再用水冲洗等。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实验中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我们应着力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实验和实验中的安全教育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解决“安全隐患”的最好方案。作为实验管理者必须完善、执行好各实验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强对实验者(如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其思想上高度重视,以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来进行化学实验,提前消除不安全的苗头。

参考文献:

[1]朱平平,冯红艳,金谷等.大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7(12): 48-52.

[2]张小嫚.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浅析[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7):10-11.

作者:林冬梅

第五篇:化学实验应重视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是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涉及的器材、药品、试剂种类繁多,一旦操作不當,将引发严重的教学安全事故。而中学生处于好奇心重、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年龄,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违反实验操作流程。因此,对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教育要保持连续性和经常性,必须贯穿整个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

例如,学生在实验室做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的实验,首先需要掌握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2SO4,具有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且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二是浓硫酸的危险性,浓硫酸的强腐蚀性会对人体皮肤、粘膜等组织造成严重的化学性烧伤,其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此外,浓硫酸的回收处置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浓硫酸的性质,教师要重点规范实验的操作过程,特别需要注意浓硫酸与水在使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将浓硫酸注入水时,需要沿容器壁缓慢注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在稀释过程中因硫酸溶液的发热现象导致水汽化而造成喷溅。这就是典型的化学实验案例,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义远大于实验本身。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化学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实验能力和防护能力。

制订实验规划。实验前,教师向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知识的讲解,主要包括实验步骤、相关化学试剂的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剧烈化学反应等,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因惊慌导致错误的处置。

实验中,根据实验项目规划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人身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其中对眼睛的保护尤为重要。在使用化学试剂、煤气灯、玻璃仪器和其他可能伤害眼睛的物品时,必须佩戴护目镜,如果佩戴了隐形眼镜,需及时向老师报告。其次,在使用腐蚀性化学试剂或其它污染环境的物品时,必须穿好实验服,取下所有首饰,保持实验服贴身,扎好长发,以防碰到化学试剂、火焰和仪器设备。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在拿加热过的容器时,先戴上隔热手套;在清洗实验仪器时,要先戴上耐腐蚀乳胶手套。

实验结束后,首先按流程关闭实验仪器,按要求对所使用的化学试剂进行妥当处理和回收,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关闭电源开关,将所用试剂封闭放回原处,恢复操作台和实验室环境,杜绝火灾、盗窃、漏电等安全事故隐患,最后关闭实验室大门。

在整个实验课程中,需要时刻注意的事项包括:实验人员需清楚实验室急救设备所在位置,会使用灭火器、沙篮等消防设备,熟知实验室布局以及安全通道位置,清楚急救电话位置及电话号码。

做好安全实验辅导。实验指导老师必须对授课学生进行所有实验项目操作流程的辅导,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有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特别提醒,在必要时进行讲解、示范。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必要方法。只有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正确认知自然规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实验渗透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双峰县永丰中学)

作者:匡小玲

上一篇:环境英语论文下一篇:环保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