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男装课程产品设计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深入分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成果导向合理设计课程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有效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男装课程产品设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男装课程产品设计论文 篇1: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创新教育是现代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专业课程中引入创新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实际情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革,为高职信息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能力 产品设计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七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移动通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jgqn01);2020年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GZKZ2020160);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 2020 年度课题——先行示范区背景下ICT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K2020C040)。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5G技术的超高速、高连接数、低延时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催生了多种垂直业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相关岗位也开始往应用层转移,尤其是在深圳区域,学生就业也偏向从事软件相关岗位,所以在本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智能终端及应用方向为了适应5G+X产业变化开设了应用开发相关课程,而《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是针对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第一步产品设计而开始的课程,其后续课程是《安卓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基于产品经理或产品助理岗位,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产品分析与设计能力、产品运营能力,让学生从用户体验发出进行产品功能设计、界面设计等工作。而5G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业务,对应用的多样性、个性化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需求,这从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一、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教学现状及困难

我国信息类高职院校中开始专门针对产品经理岗位的专业相对较少。最近随着移动应用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垂直性应用类型的增加,在很多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相关课程,但是高职主要侧重在软件开发、UI界面设计等内容上,这些内容侧重在功能的重现上,而产品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由于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思维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传统互联网企业相关岗位对学历要求较高,故在高职专业中开设产品设计相关课程的学校较少。但随着许多微小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其对垂直领域的移动应用开发需求岗位逐渐往高职学历侧重,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也在逐年提升,所以在高职相关专业开始产品设计也是非常必要的。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是本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智能终端及应用方向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培养要求,产品设计有着完整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系统地学习产品设计过程和常用方法有利于加深对移动应用开发尤其是产品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的理解。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产品设计课程内容及教材缺乏。产品设计相关书籍都不是教材系列,都是一些产品经理针对其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撰写的,其中会涉及到产品设计过程,另外有交互设计类书籍如《交互设计精髓》《交互设计之下》等书籍也与产品设计相关,但是这些书籍都偏理论,不太适合高职学生进行学习。目前采用的应用型本科教材《移动互联网产品策划与设计》理论偏深,而且产品设计具体方法讲解不够 ,不太适合本专业高职学生。

(二)教师企业经验不足,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实践不够。该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开发经验,而本专业教师都未有过产品设计开发经验,讲授只能照本宣科,所以该课程理论讲解偏多,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手法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对产品设计方法掌握不足,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学生只能简单模仿,思维固化,很少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创新化改革,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全方位对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作为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之一。因此,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专业课创新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改革

(一)教学目标改革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对课程原有的目标进行调整。《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特征、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当前移动互联网现状、最新技术、产品设计流程等知识,能进行产品设计。原来的教学目标仅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要求,对创新素质方面没有进行细化和量化。所以教学目标需要进行调整,学生不仅仅要懂得相关知识与技能,而且需要具有提升创新能力的学习要求:例如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对现有传统产品进行互联网+改造;具有团对协助与沟通能力,能协作开发新产品;有批判性思维,能对已上线的产品进行反思,提出新的设想;有发散性思维,产品设计方面能举一反三,有效进行功能扩展。从而形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目标。

(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1.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

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中,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介绍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常用业务及其商业模式,后半部分才是介绍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具体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学习方式,先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再学习专业知识。在这种方法之下,学生虽然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但是无法与移动互联网产品结合在一起,会产生前后学习脱节现象。所以需要进行改革,将这些理论環节与产品设计环节进行挂钩,需要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内容沿着“调研→需求分析→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这一条产品设计工作流程进行,将原有的理论内容,如移动互联网介绍、支撑技术、商业模式,放在第一步调研工作环节中,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理论学习。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成果输出,前一个环节的成果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当所有工作完成后,最终输出“产品需求文档”,供该课程的后续岗位——开发岗位进行开发参考。

2.打造不同层级的教学案例,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产品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对能力要求较高,多数学生习惯进行模仿性学习,即就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移动应用产品进行功能结构还原、模仿进行功能与原型设计学习。但是这种方式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产品设计的过程,但是学生还是很难从无到有进行创新性设计,或者创新性设计的功能或结构可行性不高。基于该问题,需要打造不同层级的教学案例,从基本功能模仿案例、完整功能模仿案例、微创新案例、全创新案例,让学生先模仿,再进行微创新,最后打造全新产品,如图2所示,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逐步体会如何进行创新设计,通过这个逐级提高的方式,一步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已加入移动通信技术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所以建设了较为丰富的线上资源,包含课件、视频、题库等。通过线上资源的建设,为多种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以创新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學习,让学生多思、多想、多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从知识接收到知识创生的转变。目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可行的方法便是采用混合式教学,将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将一些非常理论的学习放在课前和线上、通过视频、小练习,让学生进行掌握,而线下更多的是进行案例分析、思想碰撞等一些实战性的训练,通过实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战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2.改进学生学习模式,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这门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设计实践,需要让学生能体会真正的设计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的方式,每个小组就是一个项目设计团队,教学情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按组抱团上课,方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头脑风暴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授课内容模拟真实设计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每个小组承接一个产品的开发工作,整个课程将整个项目拆成子项目,子项目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通过一步步完成子项目,从而完成小组最终项目。授课方式采用讲练结合的半开放方式,教师仅仅介绍需要完成的内容、要求、可能用到的方法,学生在已完成在线理论教学后,进行现场方案讨论、规划,提交阶段成果,然后老师进行分析与点评,学生再次进行改进后,进行下一个子项目。

(四)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原有教师单方面评价的弊端,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仅通过传统测试考核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还要通过小组阶段书面报告、小组作品展示演讲等环节,展示团队协作情况、创新高度、报告完成度、项目汇报情况等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作品不仅仅只有教师给出评价,而要展示所有小组的所有作业,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较、评价、互相学习,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终进行教师评价,结合测验分数,给出综合评分。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特点以及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改革,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范例,为专业课进行创新化教学改革,为当代信息化人才创新教育的培养提供一个思路。

参考文献:

[1]范保杰,徐丰羽.邮电类高校《机器视觉与应用》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探索[J].学周刊,2020(21).

[2]曹叶青.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3).

作者简介:

陈煜(1986年7月-),女,汉族,湖南省郴州市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移动通信技术。

作者:陈煜 夏林中 崔英杰

学生男装课程产品设计论文 篇2: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

[摘 要] 在深入分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成果导向合理设计课程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有效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工程教育;成果导向教育;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改革发展教育先行,在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艺工结合的新工科专业,其核心课程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适合工程教育及新工科的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知识体系内容陈旧,更新较慢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所涉及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教材侧重理论知识讲解,所选服装款式过于传统;有的教材侧重案例讲解,但知识点零散,不成体系;还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早已过时。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对服装核心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认识与掌控,难以跟上服装行业的发展。

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脱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服装產品从设计到成品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环节。但之前三大课程之间内容相互独立,各自自成体系,脱节严重,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的课程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难以在专业综合专题设计项目中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学实施方式传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采用PPT理论讲解及静态图片展示的方式,枯燥乏味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创新思维,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4 实践设施缺乏,实践环节简化,实践效果不佳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课程都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而过去的教学教师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上实践设备的缺乏,使得实践环节简化,很多学生实践项目的参与度不高,没有引发很好的专业兴趣,实践效果不佳,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是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的。成果导向教育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华盛顿协议》全面接受了OBE理念。“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在理念上,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在方法上,要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要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开展。

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1 明确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目标

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是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三大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主要通过学习服装创意、服装款式设计、服装色彩、服装图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进行女装、男装、童装的设计。服装结构通过学习服装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能够理解服装整体与部件结构设计、相关结构线吻合等原理,系统地掌握典型款式服装结构设计及制图。服装工艺通过学习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典型款式服装的裁剪与缝制的具体步骤及工艺方法。

2 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衔接

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去除陈旧的、重复的知识,在注重知识衔接基础上进行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大课程一体化设计,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3 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系统的理论知识内容还是需要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模式。课程教学形式方面也一改之前满堂灌的方式,形式灵活多样。

首先,专业核心知识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借助“学习通”APP,开课之前让学生扫码进课堂,实现电子考勤,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引发学生兴趣。辅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投屏功能将讲课内容投放到大屏幕,同时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形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兴趣,不再觉得枯燥。学习期间有任何问题可以利用弹屏功能及时提出,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更容易实现,有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程度,能够随时调整讲课进度及深度,更有利于学生预期学习目标的实现。

其次,基础的理论知识采取在线课程的方式。整合几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内容,形成适合在线课程的知识点体系,通过在线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还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弹题、章节测试及讨论区互动,对于正确做出题目或积极发帖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红包或礼品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对于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利用校内外实训场所,通过校企融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实施。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部分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内容覆盖从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等关键性环节,实现从课程实践作品到研发任务的教学成果转化。这种贴近市场实际的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创新性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结合,增强创新研发实践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设计研发服饰图案应用虚拟设计系统、拼布应用虚拟设计系统、服装虚拟试衣系统、口袋的虚拟缝制系统等虚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VR实验室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引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VR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上辅以虚拟现实教学设备和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在教室即可以体验又可以交互操作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以体验式、实践式、沉浸式的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使得虚拟现实教学真正的助力和落地于常规化课堂和实训教学,快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4 课程考核与评价

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的考核要能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考核采用每门课程单独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每门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及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作业成绩主要是平时的作业考核。终结性评价主要是由期末考试考核,包括理论测试和课程实践测试。所占比例为:课程成绩100%=过程性考核40%(平时成绩10%+作业成绩30%)+终结性评价60%(理论测试50%+课程实践测试50%)。该部分考核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实现课程目标,从而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综合考核主要是利用专业核心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项目设计的考核,主要以能够解决服装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为目的进行项目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综合考核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环节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及企业实践导师组成,学生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内)及小组互评的方式。评价内容主要是综合项目设计成果及有关设计思路、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的ppt讲演。所占比例为:综合考核评价100%=教师评价60%(校内专业教师30%+企业导师30%)和学生评价40%(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20%)。

总之,在深入分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成果导向合理设计课程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有效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通過课程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够主动的完成理论学习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习效果取得很大成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

[2]瞿振元.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

[3]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

[4]冯其红,杨慧,马建山,金玉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作者:王秀芝

学生男装课程产品设计论文 篇3: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男装课程改革实践

【摘 要】对高职院校男装课程改革现状分析,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等方面对高职男装课程改革与实践提出意见与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男装 课程改革 实践

前言

在重技能重实践重教学改革的今天,男装课程无论是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都与女装课程改革无法相比,男装课程环节较弱。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全国更多的以男装生产为重点经济发展的城市与企业,带动男装市场经济效益日趋扩大。本文以当前趋势下高职的教学改革目标,浅析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男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高职男装课程教学现状

(一)男装课程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内男装层次比较明显,在一线城市国外品牌居多,在二三线城市,国内大多数男装品牌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而男装设计教育明显跟不上市场。男装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市场经济效益日趋更大,因多数院校课程安排的侧重点在女装上,男装的课时明显不够,专业知识内容难以深入學习和掌握,学生就业面对男装企业岗位,由于缺乏较多的实践,很难适应男装企业的工作岗位。

(二)高职男装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以浙江省为例,所有的院校都大力发展服装教改科研课题,项目化教学改革,单元教学、企业合作,市场应用性强,实践操作强,对企业的深入增加了市场企业的实际运作,而男装部分的应用相对比女装较弱很多。近几年,男装项目加大改革,对于男装的课程改革虽然相继都推出精品课程,但是还是相对女装较弱。通过男装课程改革院校中,我们学到宝贵经验并实施男装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重技能重实践的高职院校,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重要途径与就业渠道。

(三)男装课程改革中的不足

男装课程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男装任务教学改革将服装专业的主干专业六门课程模块打通,连贯于男装设计(服装设计课程、服装材料学课程)--男装制版(服装结构课程)--男装工艺(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服装品质管理)--男装考证(服装定制工高级考证),将四大环节贯穿在六大课程中,多位老师共同指导设计、制版、工艺、检验、考证来实现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然而男装相对女装,款式变化小,工艺要求高,因为分组要直接做出成衣,学生在设计项目上故意设计很简单,严重影响设计实践技能的锻炼,工艺项目考级通过,可换个款式就差很多,无法举一反三。因此尽管改革教学效果有进步,还是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

二、男装课程改革与实践

男装课程改革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基于工作过程,根据岗位任务如何分解,能力划分和知识点渗透,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教—学—做”一体化?那么明确男装课程的培训目标更为关键,以将要从事男装企业的岗位任务,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的能力确定,基于工作过程分解任务划分、能力支撑任务、知识点渗透知识结构、任务评价、过程标准、特色教材、考核评价。教学模块的衔接,顶岗实习的单位和实习形式与时间、考级的衔接、考核评价,以确定的崭新的考核标准来评价教与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男男装款式设计方法,男装结构原理、工业样板、工艺制作、质检要点,让学生从而掌握男装设计—制版—推版—工艺—质检的五大工作岗位实践能力。

(一)典型产品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行业标准为依据

在项目学习中,以典型产品为载体,通过男装品牌产品分析市场调研及汇报、设计项目的风格定位、产品设计,(团队的形式)每人选出一款,教师团队辅助选布料,打板、样衣、修改、成衣照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组分工,模拟企业岗位分工,按照行业标准为依据作考核标准,这样使学生男装的专业知识内容深了一步,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自己感兴趣岗位去做。偏爱设计的加重设计,擅长工艺的加重工艺,分组的合作对整个企业流程都能全程熟悉,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平台

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学生分组按照岗位去模拟工作,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服装平面款式图的绘制能力、对服装尺寸及细节的把握能力、制版推版能力、工艺与检验能力。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实训基地关系,增强岗位实践技能。同时院校方面,要有一定的教学硬件设备来创设与完善学习环境,如多品种的产品实物、多媒体网络教室、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等等;在学校,教师既要精通教学内容,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强的教学管理、沟通能力等,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中,加大有长期参与男装企业工作岗位教师的比例。同时增加暑期定岗实训课程,学生必须完成课程合格,促进了学生提前接触男装市场企业,避免毕业面对男装企业岗位的陌生感。

三、结语

为了实现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深化教学改革体系,确保新专业特色和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针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岗位群改革男装课程,研究其课程体系,探索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琰,须秋洁. 实物教学法在《男装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1(4).

[2]陈玉红. 高职院校中男装设计课程的现状和改革[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4).

作者:刘玲

上一篇:中学教代会工会工作报告下一篇:乡镇网吧调研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