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教学建筑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美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人员必备的技能,美术教育也就成为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以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与改革探索为论题进行研究探讨,论文首先指出了美术基础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又分析了当前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我国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论文最后给出了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美术基础教学建筑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美术基础教学建筑学论文 篇1:

浅谈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考生对建筑类专业的热捧,使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同时,美术基础课的课时也相应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教学问题:学生基础薄弱、时间短、任务重。正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工作谈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

一、 因材施教

近年来随着考生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热捧,招收学生入学文化课考试分数高,他们理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富有研究与探索精神,更是文理兼招,但相对来说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缺少形象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教学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在素描教学中,以严谨较科学的设计素描为主要教学,以形的本质为结构,排除物象的明暗色调关系,集中对物象形体结构进行研究,将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与综合贯穿干作画的始终,利用线的粗细、曲直、强弱、疏密的表现,运用穿插、重叠等手段来体现物体的形体结构。学生还可以在作画时可以大胆地发挥分析和想象的空间,不受某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学生在大量的设计素描训练中发现其造型变化规律,并学到各种独特的表现技法,有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性与空间认识和艺术表现手法相互融汇贯通。

与此同时,我们还以全因素素描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学习以面为主用明暗调子来表现,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空间的感觉,使学生了解物体的结构比例、透视关系和明暗关系,为以后的色彩教学提供教学保障。

在色彩课程训练时,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变化规律,训练学生对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理解应用,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针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应重视学习设计类专业中的色彩构成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关系进行掌握,对邻近色、对比色、类似色的了解掌握,对色调的明度九调把握,对明度灰度的应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色彩作品的学习与解读,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绘画大师高超的色彩运用能力与表现技法和创作热情,把这些转化为学习美术基础的热情。

二、快速提高

要想让没有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的学生迅速提高,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练,特别是对速写训练的加强。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速写课程中,采用集中授课强化训练的方法,授课中使学生强化学习,增强快速、准确地制作建筑设计方案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速写练习,画面效果要体现高度的整体与概括,要自始至终以塑造形体为目的。例如画复杂多变的树冠,不应着眼于局部的、琐碎的形体,需要用整体的眼光来观察与表现,在整体上要把树冠看成一个完整的球体,而这一球体是由不同形状的局部块面来构成的;又如在建筑中进行室内设计时房屋空间结构较复杂,把它可高度概括为一个大的形体空间,在其内部陈设的家具是由不同大小形状的体块构成的。我们视不同形体的家具为点、线、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这一整体的认识观念是有赖于美术基础课的长期训练,培养学生在绘画中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有助于对建筑形体结构与空间的正确认识,从而使学生技法迅速提高。

三、博览群艺

学生对美术基础课程的选修课热情还是比较高,选课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丰富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学生选修艺术专业的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学习中,能体会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相似之处与内在的关系;在造型、构图、色彩安排、POP字体、艺术美术字体等多方面,学生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实践,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很多课程与这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的课程是交叉的,通过选修学习,对建筑设计课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读史明志

不了解历史,就不知道未來。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开设中外美术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得到了更广泛的美学和绘画知识,美术史教学是科学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和乏味。关键在于授课老师的引导,其课上生动活泼精彩有内容,学生就能喜欢而产生兴趣。特别是大一时学生正在进行素描与色彩和速写的训练,而中外美术史与基础课同步教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在基础课素描与色彩创作时学生所表现的能力和个性追求清晰在目。例如在西方美术史的浩瀚海洋中,建筑有巨石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与洛克克的建筑风格,这些都会对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美术基础课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美术基础教学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有着特殊意义,也是我们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中还要积累经验,认真探索,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建筑专业美术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张小鹭1996年8月,厦门大学出版社

[2]《美术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萧逸飞2004年5月,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3]《对美术教育及大众审美的几点思考》徐思田2004年5月

作者:马创业,董颖

美术基础教学建筑学论文 篇2:

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与改革探索

摘要:美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人员必备的技能,美术教育也就成为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以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与改革探索为论题进行研究探讨,论文首先指出了美术基础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又分析了当前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我国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论文最后给出了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建筑学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21世纪的今天,经济、科技、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性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传统的建筑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已经落后和陈旧,要想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改变原有的建筑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探索一种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 美术基础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美术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美术教育一直是建筑学领域的重要部分,建筑与美术是同时并进的。首先,我们来看建筑审美。人不同于动物,不仅能够按照尺寸建造房子、作坊、学校等,还能在建造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来营造,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创造出美。自从人们有意识建造房屋,这种艺术形态范畴的审美观念就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了。再看建筑创作。建筑的创作需要通过美术造型训练,从视觉要素来看,造型训练在于分析形体、研究形体,从中领会到形体的一种内在美,这是建筑师的能力表现。悉尼歌剧院外形像是帆船,但又有贝壳的样子,这是建筑师从贝壳和帆船的造型中衍生出的一种再创造,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才构建出悉尼歌剧院这座举世闻名的优秀建筑。

(二) 美术教育与建筑学专业的关系

美术教育和建筑类美术都属于视觉艺术,表现方式都是用造型手段再现物象,绘画教学安排都有素描、色彩这两门课程,且教学进展安排也都相似。但是美术教育和建筑类美术教育又有着不同之处:建筑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高层次设计人才,而不是培养建筑画家的,纯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美术创作型人才的,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纯美术教育是为了单纯学习美术的,因此课时量比较大,建筑美术教学是知识基础课,课时量比较小,因而两者的课程内容、学时有所不同,并且生源的美术素质有别。

(三) 美术在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视觉审美是人的直觉对物体的感受,人们除了对建筑的功能看重之外,其次就是对它形态美的关注了。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决定了美术在建筑中的地位。建筑形态美是由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体现的,单调呆板的建筑是不会引人注意的,杂乱无序的建筑又让人觉得心烦气躁,所以形式美的规律即是多样化的统一。建筑和视觉艺术一样都是讲究构图的,构图过程中都讲究对称、比例、节奏、序列、符号、模式语言、均衡等等,绘画和建筑的技术部分又都是需要材料来表达的。所以,建筑和美术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美术在建筑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二、 当前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模式

由于各建筑学院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院校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所以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上都还没有摆脱掉旧的模式的束缚,很多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沿袭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就需要分析建筑学中的美术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如果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这种模式可以继续发扬,如果不能就要找出原因进行及时改革。

(二)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了课堂教学。大部分建筑学专业的美术基础素描课沿用的是全因素素描的教学内容,总课时是462学时,内容包括素描、色彩、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美术史以及美术实习,美术教学等,总共是两年,分为四个学期完成。这个教学内容对于学制五年制的本科建筑院校学生来讲是比较适合的,但对于仅有200学时左右的建筑院校学生就是不适合了。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继而寻找合适的教材方可。

(三)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在各个院校都有所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能够使教学资源共享,也能够将好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自己的课堂,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着形式僵化、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很多建筑院校的美术教学在阶段性的观摩和讲评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帮助。虽然是建筑院校的美术教育,但临摹和写生同等重要,临摹也是提高绘画的一种方法,不能只强调写生而忽视临摹。与专业的美术教育不同,建筑学院的美术基础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 建筑学学生学习美术基础课程的现状

很多建筑学学生没有弄清楚美术与建筑的关系,美术与建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真正的建筑工作者必须具备技术过硬的手绘表现能力方行。但是建筑学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工程,对美术和建筑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建筑学学生不用学好美术也照样能在建筑部门工作,很多建筑学学生认为学会建筑施工是重要的,而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认为美术课只要及格就行了,不认为学好美术是建筑专业学生该做的事情。

三、 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 教学内容

1.以素描为基础

素描是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是画家对客观世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研究,感性与理性互动,全面把握对象并通过素描语言再现对象的过程。素描作为培养学生造型基础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大都采用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两种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表现力和主观审美的创造力。在素描教学中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设计是我们的目的地,素描是我们的出发地,设计素描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2.注重速写训练

速写是绘画的基础能力之一。速写能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的勾勒出对象的形体、神态等,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功之一,是建筑设计的基础。速写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语言,能够主动的捕捉对象,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速写是感受生活,收集建筑素材的有力手段。速写是产生灵感的基础,也是记录灵感的手段。建筑学学生应该深入生活,大胆实践,加强素描基础训练,掌握一定透视原理,提高默写能力,最终提高速写能力。

3.运用色彩教学

适当减少色彩写生内容增加色彩构成内容,革新色彩构成内容的教学方法。应该着重于思维方式训练,通过思维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新面貌,为以后的色彩设计打下基础。增加主题性设计内容,主题性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突出装饰绘画的作用,装饰性绘画在处理色彩关系上有更宽阔的自由度。

(二) 教学手段

1.互动式的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原则:(1)互动式触摸教学,让学生在黑暗中触摸形体,体会出黑暗中的形体的不同质感和肌理。(2)进行互动式的联想课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异想天开以及反向性思维的奇思妙想,让学生自由言说,充分讨论。(3)为进行审美素养进行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经典艺术品进行艺术批评和点评等。(4)结束之后让学生写讨论心得。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和解放,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宽阔的灵活空间。

2.集中授课方案

建筑专业集中授课方法,是指将建筑类专业的绘画课程部分(包括美术、设计初步、设计技法)集中时间,连续强化训练,以提高教与学双方的效能。集中授课法旨在探索一种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对专业有学习兴趣和信心,集中授课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教学实践中和分析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进行的。集中授课可以使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思考,专心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会受其他学科的影响;集中授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美术;通过集中授课强化训练使绘画技能技巧明显提高。

结语

建筑美术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美术教学,建筑美术教学有着自己突出的专业特点。建筑学美术教师应加强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能一味沿袭纯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应开拓思路,转变观念,采用多种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而后运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启迪他们学习建筑专业美术课程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蔡雪辉,殷宪玲. 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的思考与构想[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7,(02) .

[2]符宗荣. 建筑美术教学改革之断想[J]. 高等建筑教育, 1999,(S1) .

[3]张妮媛. 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高等建筑教育, 2004,(02) .

[4]华炜. 建筑学科美术教学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5) .

[5]王英文. 建筑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5,(03) .

作者:曹 鹏

美术基础教学建筑学论文 篇3: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方法,以优化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方法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建筑专业必须加快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质量,而且对应用型建筑人才培养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意义深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應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师以工艺美术类技能讲解为主,强调学生美学修养的提升和构图造型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业需要增强针对性训练,明确建筑构成的意义和概念。而工艺美术技能讲解通用于艺术设计,导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突出建筑特色。

2.过于注重表达技能

受传统建筑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多高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表达技能训练,强调学生所设计的建筑表达图面的效果,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建筑线条、制图、渲染、描绘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上。然而,随着三维虚拟空间和计算机制图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建筑模型制作和手工制图逐渐被取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仍以表达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3.缺乏对建筑空间的重视与理解

高校低年级建筑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较少,缺乏对建筑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经常在设计过程中模仿流行的建筑,过于注重建筑的形式,缺乏对建筑空间、建筑技术、建筑形式及其关系的重视。并且,很多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建筑形式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建筑空间体验,不利于学生建筑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提升。

4.忽视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进行建筑设计的关键思维,然而现阶段,受传统灌输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建筑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现有建筑的复制与模仿,要求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的建筑设计创新。

二、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1.完善课程作业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建筑专业基础,因此,学校应加强重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此,高校建筑专业应强调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的综合性,通过课程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对建筑设计的体验,加强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实际了解。并且,高校建筑专业应注重学生对建筑技能的学习和建筑空间形态的体验,强调学生建筑空间形态想象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建筑设计的形式化,强化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整体理解。

2.强调创造性思维培养

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足,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应积极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此,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应改变学生的模仿习惯和复制习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建筑设计知识进行创新,帮助学生积累创新设计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并且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应强调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创新重要性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建筑设计基础学习过程中自觉进行创新。

3.加强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应积极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模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为此,高校建筑专业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提问,寻求教师帮助,与教师共同探索建筑设计难题。并且,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作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重要场地,强化学生对学习难点和建筑设计重点知识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通过合作掌握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力,徐蕾.以学生认知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低年级设计课教学研究[J].华中建筑.2014(04)

[2]崔丽,茹克娅·吐尔地,肉孜阿洪·帕尔哈提.传承·发展·突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作者:王娅

上一篇:秘书处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检察院预防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