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虽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论文 篇1:

浅析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摘   要:森林資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却非常有限。与此同时,森林资源还面临着很多威胁,特别是森林病虫害问题和人为乱砍滥伐等,对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为了有效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必须充分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实践探讨分析了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旨在有效控制和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森林建设与发展水平。

关键词: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森林资源在改善大气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单一树种和单一结构的纯林,由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在病虫害侵入后会出现快速蔓延,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为害。同时人为乱砍滥伐导致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破坏原有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对林业发展形成很大阻碍。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在分析森林病虫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   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1.1   害虫的种类较多,破坏性严重

森林资源中由于生物的多样性特点,导致森林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非常多。尤其是夏季阴雨天气,为有害生物的繁殖及细菌滋生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空间,导致害虫大量繁殖,对树木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威胁。在社会工程中应用的木材,其由于大量的虫洞和腐烂的现象影响无法使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1.2   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

当前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林区树木生长态势更加茂盛,与此同时,害虫的数量也在逐渐增长,虽然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森林、树木生长非常有利,也便于开展森林管理工作,但是,频繁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却对森林的健康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受干旱因素影响,进一步加重的病虫害在扩散和蔓延。为了更好地防止病虫害对森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关单位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手段,但是防治成效却不理想,仍亟待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1.3   暴发性频率增加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一些昆虫生命力极为顽强,虽然通过相应的捕杀以及防治手段,其为害程度有所下降,然而,这些害虫还广泛存在,遇有合适条件还会暴发流行,如蝗虫、蛾虫等,其很难彻底防治,且由于病虫害长期防治过程当中大量应用化学药剂,使其抗药性不断增加,过去病虫害防治过程当中应用的传统手段已很难满足当前病虫害防治需求,造成病虫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到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与持续发展[1]。

2   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2.1   生态入侵的威胁

相较于本地病虫害,生态入侵造成的为害更为严重,由于这些物种都是外来入侵,缺少天敌、繁殖能力较强,在本地暴发流行,还引发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于生态平衡构成很大威胁,特别是枣食蝇、松材线虫病以及苹果绵蚜等外来入侵物种,对森林树木生长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

2.2   不重视森林病虫害检测工作,引发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

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森林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森林管理工作中,一些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只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检测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致使病虫害的问题频繁发生,给森林树木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威胁。

2.3   用药不当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化学药物应用不规范。当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存在设备陈旧于老化现象,推广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同时,由于各林业部门之间缺少良好的协作性,病虫害防御机制不完善,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很大阻碍。目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主要的防治手段是通过农药进行防治,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有益昆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性,还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3   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提高森林工作人员的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更好地防治森林病虫害,首先,林业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并充分认识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加强领导建设,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和国家生态建设以及持续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对林业病虫害展开科学、合理的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因素对森林持续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助推森林产业稳步提升。

3.2   加强对森林的检测

加强森林病虫害检测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检测,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其尚未暴发流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进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对森林健康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2]。所以,应当充分重视森林病虫害检测工作,充分做好苗木调运、管理、抚育以及移栽等各个环节,委派专门人员展开病虫害检测工作。并对引进的苗木严格管理,加强检测,以免病虫害苗木流入和扩散,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对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强监测与预报,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突发病虫害的出现,控制损失。

3.3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合理利用农药

为了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森林、树木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进行种植,并搭配其他树种加强混交林营建,不断改善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还应当科学、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并严格控制施药量,避免病虫害对森林生长造成更大的影响。

3.4   保护森林,适当退耕还林

我国地域非常辽阔,在森林分布上,各地差异性较大,人均占有率还非常低,而且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人们没有充分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也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的退耕还林,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覆盖率,还能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降低病虫为害,另外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在森林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病虫害问题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森林树木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要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地展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天然林保护,提升天然林自然控制能力,抵御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林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陈伟琴.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基层建设,2018(7):

66-68.

[ 2 ] 刘效竹.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智富

时代,2018(8):180.

作者简介:杜锋(1969-),男,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管理。

作者:杜锋

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论文 篇2:

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摘要: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虽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关键词:林业 病虫害 防治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作者:郑广才

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论文 篇3:

对林业科技推广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分析

摘要:受到我国林业项目和政策不断落实的影响,与林业有关科技在各区域营林和护林中得到高效普及,促使育林、营林护林价值和效果显著增强。而病虫害作为威胁林业健康和营林价值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因为林业树种的不同,使得有害生物品种和危害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如何在推广林业科技基础上,有效将各类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技术和手段进行落实,成为有关林业部门和人员重点课题。本文以防治病虫害为切入点,通过全面分析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价值和防治现状,探索各种高效、科学防治森林内部病虫害的措施和技术,并从多维角度来思考将科技防治手段全面推广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社会和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使得林业资源在不同领域中价值不断上升、舞台和机遇更加宽广,林业资源已经成为时代长远发展必要资源。但是要想让社会经济进步与提高过程中对于生态森林、经济林消耗量和需求量得到持续满足,就必须要推动林业科技和林业产业高效发展,不断增强林业产业生产成效,保证与林业有关产业能够在林木资源支持下发展势态更加健康。这也就要求及时解决林业生产以及科技发展推广中遇到影响问题,高效解决森林内部被有害生物侵蚀情况,结合各类防治有害病虫的技术来维护森林与林业生产状态。

1 推广林业科技中森林有害病虫防治工作重要价值

1.1 保证营林造林效益

随着各个行业对林业产业和资源需求和关注强度越来越高,林业资源在社会当中作用和经济价值逐渐增强。不过受到20世纪经济和不合理生产模式影响,我国大量自然森林资源被破坏或者开发,生态环境呈现出日益恶化的情况,生态灾害在社会中出现次数随之增多。进入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之后,政府与人民对林业生态进行高度、全面关注,并不断完善与林业保护有关机构、部门工作范围与内容,全面落实各类人工造林、保护自然森林等政策,每年营造与保护了大面积的人工林和自然林,促使我国生态正在恢复成原有状态[1]。不过在保护与造林时,因为面积过大、规划难度高,病虫害成为严重危害保护和造林政策落实的问题,再加上各地区防治森林内病虫害的技术不够同步,所种植的林木与原生态森林比较为单一,致使病虫害在森林和林业培育中出现概率较高。这也就需要结合辖区林业生产和病虫害情况,防控与处理辖区内不同类型病虫,落实病虫防治有关科学、高效技术,全面增强营林种植和森林维护具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 保证森林内部树种的多样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力度和水平不断增强,人类活动和涉及的范围也随之提高,尽量我国地域十分宽广和充沛,但是在人类大范围活动情况下自然环境难免会受到影响。对于这种问题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化发展和绿色经济建设,针对自然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而在建设和保护森林过程中病虫害是较为严重的限制问题,病虫害大量繁衍会造成森林生态出现改变。因此,必须要针对病虫问题展开及时、规范、科学的处理和防治,加大对森林内部树种和树木保护强度、可行性。特别是一些即将灭绝的树种在遇到有害病虫时将会十分危害,可充分合理推广与使用与病虫有关防治、清理技术,让森林内部樹种可以维持多样化状态,增强自然环境完整性、健全性、多元性。

1.3 保证生态平衡

一般自然形成森林内部都有一个专属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不同物种和病虫之间会相互制约与限制。而若是出现大量有害病虫或者新型病虫,会造成森林内部原有生态陷入到一个危险状态,导致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被打破和毁坏,从而产生难以挽回和解决的问题。必须要积极将各类、优异的病虫防治技术推广和普及到森林内部,全面将防治工作和防治任务进行落实,制定与森林生态有关的紧急应对方案与计划,可以保证生态平衡功能全面发挥,无论对自然森林还是人工营造的森林都有着十分重要价值。同时,因为森林内部大部分树木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期,在树木成长过程中防治、管控有害病虫,可以极大避免树木受到侵蚀和破坏,让树木能够全面增强自身对于外界有害病虫抵抗能力,为我国森林环境、树木资源提供保障。

2 森林有害病虫防控现状

一方面我国病虫害种类在林业保护、种植面积增加同时也在增多,虽然很好控制森林内部常见的有害病虫,但是各类新的有害病虫出现对于森林破坏程度加重。现今,随着各个行业对外货物和经济交易效果提高,部分有害病虫被引入到我国各地,这些外来有害病虫,大部分在我国并不处于生态链和食物链中,缺乏天敌与管控措施,致使其大范围在森林内繁殖,对林业生产和原有生态产生很大威胁[2]。另一方面与林业科技有关的发展和推广机制、体系仍处在完善中,我国与森林有关科技和技术在近几年呈现出一种较为积极的发展状态,但是受到人员意识和传统林业观念影响,在将林业科技实施中仍旧存在管理机制较为落后问题,许多与实际要求不符合的内容陆续出现,造成林业资源和资金被浪费。

3 林业科技推广下各类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创新内容

3.1 精准、针对性药物喷施技术

精准喷施药物是一种将先进科技、生产技术有机结合,针对森林有害虫害所研发的一种防治技术,其能够依据辖区林业环境,利用定位系统、传感技术以及有害生物防控系统,来展开精准化药物防治。通过森林内设立的传感技术来掌握森林内各类有害病虫,将其收集并传输给有关森林管理人员,结合病虫种类和繁殖情况来制定药物施加量和方案,由机械设备来依据药物施加方案喷施药物,不仅能够保证药物喷施量得到节约,还可充分增强森林防治病虫工作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各类防治手段和药物对森林生态与环境影响,让森林药物喷施具有针对性与精准性。并且这一技术涉及的机械和信息技术较多,能够让森林药物喷施和有害病虫防治自动化程度全面上升,各个区域实际喷施的药物剂量并不一致,所有区域药物喷施情况都是结合监控系统、传感技术以及病虫害季节性特征来决定,药物用量较为适宜,可解决因为森林面积大而造成森林药物喷施工作量多、难度高的问题[3]。

3.2 构建隔离有害生物的隔离区

主要是在森林某一区域出现病虫之后,有效利用药剂或者其他手段划分隔离区,避免病虫朝向森林其他区域继续进行扩散,之后针对这一区域内有害病虫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在大面积种植幼苗之后,也可构建隔离带来防治有害病害对幼苗产生影响,阻止有害病虫朝向幼苗蔓延,提高幼苗在培育过程中实际存活与生长速度。

3.3 注射药物防治有害病虫技术

在针对特殊病虫、树种展开防治与保护,或者林分密度非常大时,使用传统的防治技术与手段难以全面、有效处理有害病虫时,就可采取这种防治手段。其主要就是选取有一定程度危害的药物,将其利用各类技术注射到植物或者有关设备当中,药物注射量相对较大,且注射量和注射密度非常集中,以此来防治各类病虫问题[4]。例如:对于森林内部钻柱性的有害病虫,可将防治药物注射到被病虫侵蚀的部位当中,以此来清理这类有害蛀虫;对于竹蝗这类害虫,要有效配置药物,把其注入到虫害侵蚀区域内竹腔内部,以此来清理有害幼虫。

3.4 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过往在针对森林内部有害病虫,大部分都是在病虫高发季节或者病虫出现之后,利用各种药物和手段来防控与治理,防控手段大部分都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全面喷施,防控较为被动和单一,难免会对森林原有的生态和环境产生干扰、破坏,影响森林内其他生物存活与生长。而物理防治技术,其主要就是一种新型防治手段,在森林内出现病虫之后,使用各种诱捕工具和手段,利用害虫趋光特征对其进行诱杀和消灭。

3.5 TIT有害病虫防治技术

TIT有害病虫防治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病虫实行诱捕、接菌、传染,让病虫有效清除的新型防治方法,这一技术是通过改良TTR技术从而形成的,不仅可以让病虫蔓延速度得到减缓和管控,还可避免病虫出现变异问题或者抗药性。具体使用中,主要就是利用诱捕的形式来捕捉植被当中的病虫,并为有害的生物注入一定量的微生物,之后释放带有微生物的有害虫类,让其前往群体当中继续生活,微生物会在有害生物群体当中大面积传播和扩散,降低有害生物繁殖、活动能力,最终让有害生物死亡。此外,还可结合森林内有害生物的成长与生活习性、需求等,在生物经常出现的位置和空间当中,投放具有传染能力的农药,让有害生物之间互相进行感染,农药可以充分替换成为抑制繁育、兴奋剂等各类药剂。

3.6 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就是使用宣旋转压力来处理各类药品,将药品转换成为雾滴的形式,通过电极来针对药物进行处理,将雾滴当中存在电极的部分利用气流的形式展开二次雾化,最后使用气流的方式把雾滴传送到森林内部植被当中。由于这一技术主要是使用气流传输的方式,可以让液滴有着优异的穿透能力,降低森林保护者的工作强度、提高防治效果,充分解决药物使用中出现的局限性问题。并且雾滴状态的农药可以极大降低对于森林环境、植被的影响与破坏,避免病虫继续在森林内部繁殖和蔓延,雾滴当中电极成分可以让雾滴吸附在植被最表层,以此来消灭各类病虫。

3.7 做好卫生条件改善工作

随着森林防治基础工作重要性的提高和上升,造林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关键,但是如果单纯依据防治技术来解决病虫问题,难以保持可持续状态,病虫仍旧会继续出现和发作。为此,需要全面针对森林内部树木和林区卫生状态进行保持和维护,首先,需要控制树木之间的距离,让不同树木可以获取更多阳光和养分,满足树木根系对于养分大量吸收的需求,可以结合树木砍伐工作来优化卫生状况,这样可极大降低各类有害病虫危害程度,避免因为森林树木过于密集而滋生病虫。其次,在树木成长和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展开清理和维护等工作,适当清理树木附近杂草以及病死、枯死的树木,全面管控病虫滋生条件和空间,松土或者枯死树木处理需要结合林区实际情况、树木生长情况来进行决定,目的就在于让各个区域的树木都拥有均衡营养,降低各类有害病虫大范围、大面积出现几率和繁衍情况。最后,在使用农药或者病虫防治药剂之后,可结合林区卫生改善工作来针对植被当中残留药物进行处理,可以利用人工降雨形式来充分处理各类残留的药物,防治药物性质出现改变从而为病虫产生提供条件。

4 林業科技推广背景下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推广措施

4.1 做好指导,增强对病虫害防治认识

首先,需要将保护森林生态当做防治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明确了解防治有害病虫和森林发展战略全面实行的之间关联性,增强区域林业部门和林业人员对于病虫防治观念,为建设优异森林环境奠定基础。其次,保证林木资源能够与林业产业经济协调、平衡进行发展,不断增强林木生产和建设各方面质量,为林业产业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森林发展环境。最后,不断增强生态稳定与安全程度,可提高我国在国际中声誉和发展地位。

4.2 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与培训

在推广与林业有害病虫有关的防治科技时,需要针对各类科技来培训林业工作人员,切实增强林业工作人员对于各类技术运用强度。依据森林区域情况来部署防治工作,结合林业实际生长特征,来针对基层当中林农和技术人员落实教育和技术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深入分析林业科技在林区病虫防治中的应用措施和价值,依托林区互联网和构建的信息系统,采用线上防治技术培训和线下实践教育手段,来保证林业技术和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运用各类技术,提高森林内林业病虫实际防治成效,让科技和防治技术推广价值真正实现。

4.3 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投入程度

在推广与森林病虫防治有关的技术和设备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资金与资源,为确保技术推广质量与效果能够得到全面保障,需要增强对林区投入强度,让各项防治工作能够获取更多支持和帮助。结合区域林业技术和设备推广建设要求,完善林业技术推广有关专项资金,保证推广可以全面落实到基层林业工作区域,扎实、高效落实各种防控有害病虫的手段。针对森林内机制和技术薄弱、空白区域,结合国内外制度情况来优化这些薄弱点,克服在防治病虫时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实现技术具有的防治价值。

4.4 改善与优化有害病虫防治措施

首先,需要保证各类农药在森林内部可以得到正确使用,在选取农药时需要考量农药对于森林其他植物和生物危害与污染情况,保证农药有着良好药效。其次,不能持续使用一种药物配方和方案,这样会造成病虫逐渐对药物产生抵抗力,最后,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要保证药物利用与国家森林保护规定相符合,不能使用氧化乐果、甲胺磷等残留量和毒性都非常大的农药,将维生源、矿物性源等农药在森林防治中进行推广。此外可依据病虫害物种来引入与之相关天敌,在森林内设置诱虫灯以及隔离带,保证绿色林业科技能够在森林内得到高效利用,减少化学药剂对森林环境带来的危害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科技在经济、时代推动下正在快速进步,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和贸易交易带来十分有利局面,各种与林业生产和森林环保有关科研成果被全面推广。需要结合各项科研成果与科技价值来防治病虫问题,结合不同时期病虫流行情况以及病虫隐蔽性特征,来构建与病虫有关检测点和系统,利用是微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精准防治技术和手段,减少森林内各类有害病虫出现概率,维持林区内生态系统存在的均衡性。相信在林业病虫防治科技全面推广的影响下,我国森林系统和保护措施将会更多元化与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周亚琼.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3):136-137.

[2] 李建华,孙富永.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0(2):67-68.

[3] 黄宗宁.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9):34,36.

[4] 唐泽炜.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2):103-106.

作者:王丹阳

上一篇:公路安全总结三篇下一篇: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集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