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创新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创新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灵魂,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和代表了护士的护理思想,共同的价值标准,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因此护理文化与护理服务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护理服务是护理文化产生的前提,同时,护理文化对护理服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響。

第一篇:护理创新论文

康复科护理中护理创新的运用

【摘要】 在康复科护理工作之中护理创新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提升护理的效率和质量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康复科护理工作之中护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以更好的实现对工作水准的优化,不断的丰富护理项目的内涵,并且最大程度之上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使得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提升。

【关键词】 康复科;研究分析;护理创新;工作对策

引言

护理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其中护理创新对于切实的提升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的关键点,护理过程中需要很好的对患者进行引导,另外还应当提升工作环境的水准,为广大患者的有效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点是当前医疗事业不断向前發展的关键点,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创新的本质,就是从患者自身的角度着手,全面的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对护理工作的技巧、护理的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控制改进,同时配合治疗工作,以更好的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本院康复科创新护理的工作水准,还应当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研究,加强对成效的分析,多多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更好的提升工作水准。

1. 棉棒的使用

此外,患者在输液治疗结束之后还应当在留有留置针的肢体之上套上薄棉袜,这样可以使得留置针与患者衣物很好分离开。我科以脑卒中后遗症、椎间盘突出症等病人为多见,此类病人大多存在偏瘫或一侧肢体麻木疼痛,再加之使用通经活络的药物;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一般选择患者的健侧上肢,那么,输液后穿刺点的按压便成为了一大问题。

采用从棉签裸露部位折断后的医用棉棒,沿血管走行力向置于穿刺点的上力,再用医用胶布环形缠绕进行穿刺点按压5-10分钟的力法。大大减少了穿刺点出血、皮卜淤血的现象。又节省了护理人员为患者按压穿刺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2. 管理区管理模式的改进

针对管理区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相当关键。将病区之内的护理管理区域进行全面的划分,氛围治疗室、储存室以及注射室等等,同时还应当指派专门的责任管理人员和组长,对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在整个工作流程之中应当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真正意义上实施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为长期的、稳定的保证病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并且以此为条件打造出一种合理的长效机制。通过上述工作,不仅可以使得护士的行为得到全面的规范,同时还可以使得整个工作环境得到全面的优化和改进,不断的强化了区域性的管理质量,降低了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使得人员可以更好的珍惜其中的劳动成果,为广大患者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温馨的治疗环境。由于康复科患者的疾病恢复时间往往较长,所以在实践的护理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患者情绪的调节,避免其出现抵触的心理情况,另外,还应当不断的降低临床工作之中的风险,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针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开展相关疾病的会诊工作,对于一些心理护理效果较差的患者,也应当主动的进行心理干预,保证其最佳的治疗效果。

所以,总的来讲,加强管理区的管理,不断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改进,可谓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负而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率。实践证明,护理创新在我科护理工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应当制定出完善的专科护理登记本和工作信息登记本,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广大护士操作的规范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护士工作量的大小,进而减少了出现错误收费等情况的出现,为广大患者核查提供了全面的、稳定的、可靠的依据。表格的制作应当充分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制定,同时注重其中的内容安排,避免出现错误和缺陷,最后,还应当及时的对表格和登记本之中的信息进行归纳,以更好的实现对工作的调研,更好的提升护理工作的水准。

3. 改进临床护理带教模式

针对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改进,应当首先将实习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组,由于临床带教是广大护士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还应当对带教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护士生应当由相关带教组长进行统一的入院制度和规范讲解,并且向其传授一些相关的专科操作方式、安全细则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对实习生进行分组管理,由两位不同的责任组长进行管理。工作之中应当注重临床带教工作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的宗旨,保证患者及其家属达到最佳的满意程度,并且促进临床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而实习生则始终进行跟班实践练习,在组长的指导之下,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带教组长 还应当及时的对实习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和缺陷部位进行解答,参与至本组实习生护理查房以及各种类型学习工作之中,更好的、更加高效的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康复科护理工作之中创新护理的综合运用对策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相关工作的改革,更好的促进政策和理念的革新。总的来讲加强康复科综合护理水准意义重大,所以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高艳芳,梁霞英,陆少环,黄春梅,王夏恋,陈亚燕. 高校-社区合作开展乳腺癌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03)

[2] 周光霞.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01)

[3] 吴时新,金水忠,裘灵洁,陆耀忠,杨丽琴,王春英,李妹芳,陈冬芳,李秀芳.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舒适度现况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上海护理. 2010(05)

[4] 童淑萍,张妍,胡菊芬,程敏.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13)

[5] 孙网凤,崔亚林,钱秋月. 全膝置换48例早期康复训练中的舒适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1)

作者:黄娟

第二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改革创新成效

【摘 要】目的:探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成效。方法:围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筹备启动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从护理工作模式、护理文书、护理服务流程、护士绩效考核、护士分层培训、护士排班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结果:激发护士工作热情,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病人呼叫铃声明显减少;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措施落实,病情观察准确及时,康复指导早期介入,明显减少并发症;护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推动护理科研;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递升;病区获院内和市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结论:改变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与薪酬挂勾、人性化动态排班、推行护士分层培训等,较好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护理水平提高得到医生充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改革;成效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护理部积极响应号召,在院内推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我科有幸成为院内首批四个试点病区之一,通过全科动员积极参与,结合科室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护理工作,从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简化护理文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与薪酬挂勾、推行护士分层培训、人性化动态排班等方面,经过一年多学习探索、实践尝试,收到很好的成效。

1 筹备启动阶段

1.1 全科动员,统一认识 护士长在全面理解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多次召开护士小组会议,动员全科护士,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是否就是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否等于洗头洗脚?”、“优质护理服务是否降低护士地位?”、“优质护理服务是否要摒弃专科护理?”,引导护士正确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实质,转变观念,使护士从“不接受”到“有所认识”再到“接受”最后转变为“自觉行动”的主动服务意识。

1.2 组织学习标准,规范护理行为 组织护士逐条逐项学习卫生部的下发要求《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内容,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护理质量。

1.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制订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完善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修订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1.4 外送学习,发挥骨干力量 选派护理骨干到区内外参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学习培训班,开阔视野,更新理念,积极协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2 组织实施阶段

2.1 改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服务

2.1.1 责任包干,扁平分工 实行责任组长与责任护士双包干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与病人相对固定,组内责任护士在一段时间内管理相对固定的同一组病人,利于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根据科室病床数和护理人力资源,将病区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责任组长,每组责任护士6~7名,白班每组保证有3名不同资质责任护士在岗。护士长每天根据病区病人数量、病情轻重和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动态排班,将病床分配到人,每名责任护士分管7~8名病人,责任组长分管危重、一级护理病人,责任护士分管病情稳定病人。让不同层级不同能力的护士共同服务病人,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互补,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1.2 选拔组长,合理用人 为了能发现人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科室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先确定护理组长的任职资格,然后采用个人申报,护士长从中选拔专科理论丰富、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强、有爱心、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好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

2.1.3 落实职责,拓展服务 床位责任到人,人人管床, 护士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责任组长直接负责管辖小组的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组内协调,督促责任护士全面落实病人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服务。护士长为护士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不出错的工作流程、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室提供老花镜、针线盒、微波炉、雨伞等便民服务,建立疾病知识宣传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制作手术、检查、服药、注射温馨提示卡和防压疮、防烫伤、防跌倒坠床、防管道滑脱等安全警示标识,对出院后病人开展电话和上门随访服务。

2.1.4 夯实基础护理,准确观察病情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1]。科室自行设计基础护理执行单,切实把病人的面部清洁、饮食、皮肤、会阴、排泄等卫生部规定的17项基础护理内容全面落实。护士长每天5次巡房(晨会交班前、晨间床边交接班、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后及晚交班时)检查指导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随时指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责任组长2次在为术后病情稳定仍持续吸氧的病人洗头、擦浴过程中观察到病人暂停吸氧后出现指脉氧饱和度下降趋势,意识到与病人病情不符,立即报告医生,经迅速检查、专科会诊发现2例病人均有大量胸腔积液,查明了氧饱和度下降原因,联系转科,病人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病人、医生满意。

2.2 推行层级培训,促进护士成长 科室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培训模式,对危重、大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和新开展护理业务技术等护士长带头先做,通过层级落实培训,护士长重点关注对责任组长与新护士的培训,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护士长制订了《专科急危重症护理观察与抢救配合指引》、《专科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每天早晚跟随床旁交接班,提出病人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时落实预防措施,高年资护士负责对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大大地促进了年轻护士的成长。

2.3 简化护理文书,把护士还给病人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要求使用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在护理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设计并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表,仅需对病重、病危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要监护的患者进行书写记录,保证每班护理书写时间少于半小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纠正了重书写、轻护理现象,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病人。

2.4 优化流程,关注细节 对科室已有流程进行审视,规范已经比较合理的流程,让护士明确执行;如果流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或满足患者需求的问题,结合科室实际和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流程再造,使之更加合理。科室原来的管道护理流程,管道护理时间为07:30~08:00,由于管道护理比较多,护士完成管道护理和晨间基础护理一般要到09:00~09:30,病人每天输液时间在09:30以后,病人和家属常抱怨护士,针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将生活和晨间基础护理时间段提前,改为07:00~08:00,输液时间段安排为08:30~09:30, 09:30~10:00为管道护理时间(调整在输液后),病人满意了,护士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对缺如的流程进行补充,院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后勤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成立了住院病人陪检队伍,陪检员下到病区接送病人检查,科室制定了陪检队送检流程,责任护士必须在送检前后对病人的病情、管道、送检方式进行评估,规范送检,确保病人安全。

2.5 实施绩效考核与薪酬挂勾,调动护士积极性 护士绩效考核是目前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中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醫院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队伍及护理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2]。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对绩效管理进行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构建了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可行性强的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项目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技术难度、工作数量、加分项目五个模块,每月进行考评一次,先由护士进行自评,然后考核小组进行组评,考评结果公开,护士确认签字。考评结果与20%绩效薪酬、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激励基金挂勾,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重劳多得,护理量大多得,护理难度大多得,夜班多得。

2.6 人性化动态排班,满足护患需求 根据大部分护士意愿采用三班倒班方式排班,安排见习护士在07:00~07:30协助病人进行洗脸、漱口、梳头等生活护理,在中午送、接手术病人最繁忙时段增加护士2人,节假日排班考虑不同层次护士搭配;同时在排班本开辟护士排班需求栏,让护士为自己休息留言,排班时尽可能优先考虑安排,满足护士的生活、学习需要。

2.7 开展优质服务,推动护理科研发展 在开展优质护理一年多的实践中,护士主动接触病人,关爱病人,护士床边护理时间较前明显增多,能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临床护理需求,积极开动脑筋,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予以解决,提高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护士长作为立项负责人在2011年通过市科委立项三项护理科研《递减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尿管气囊水量对预防膀胱痉挛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尿管拔除方法改进的护理研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构建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应用研究》。

2.8 评价护理工作,接受督导检查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建立病友意见本、开展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的评价基础上每月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明星”评比;护士长每天三次以上巡视病人,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记录;病区一级质控组织每月2次、二级、三级质控组织每月1次按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科室在2010年、2011年接受自治区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专项督查,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各级考评结果为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总结交流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科室小组内、院内科室间互磋学习,交流经验,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病人呼叫铃声明显减少;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措施落实,病情观察准确及时,康复指导早期介入,明显减少并发症;护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有力推动了护理科研的发展;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递升,由91%上升到99%,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病区获得院级和市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护士长获得院级、市卫生系统和自治区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参考文献:

[1] 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2] 成翼娟,李继平.护理人员薪酬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2008,9(8):45.

作者:李冬梅 黄石群 高妍 覃小娟 黄施

第三篇:创新教育背景下护理文化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探讨

摘要: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灵魂,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和代表了护士的护理思想,共同的价值标准,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 因此护理文化与护理服务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护理服务是护理文化产生的前提,同时,护理文化对护理服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響。完善的护理文化对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滞后的护理文化必将制约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所以,促进护理文化的发展对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 医院文化;护理文化;护理服务

护理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全体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当代护理人员的形象, 整体上而言, 它包括价值观、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技能水平等;从个人而言, 是护理人员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知识技能、作风意识等。护理文化兼具育人、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等主要功能,对提高医院护理服务坚持质量、端正医德医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护理文化的含义

1.1护理文化的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标志,原意指耕种、加工、照料和栽培。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全体医务人员自觉奉行的一种观念、心态、意识、规范、准则、行为等的总称,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1]。护理文化的起源是基于人们对文化及其属性、范畴、价值的认识,是护理组织在护理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自身形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它反映了护士的思想、共同的价值标准、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文化素质,是全体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现。

1.2护理文化的内涵

护理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3个层次[2]。

1.2.1物质文化—护理文化的外壳 物质文化,是护理文化的外壳,即将抽象的护理理念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护理工作文化要素的外观表露[3]。包括医院的内在环境,护理人员的自身形象,护理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和品牌效应等。

1.2.2制度文化—护理文化的支撑 制度文化是护理文化的支撑,它是护理人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包括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也包括了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及程序。即通过护理质量的形成,把看不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制度[4]。

1.2.3精神文化—护理文化的核心 精神文化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是护理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础。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护理理念。

2护理文化对护理服务的作用

2.1护理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有助于将全院护理人员团结起来,使处于各个岗位上的护理人员能为共同目标而自觉努力[5],做出贡献,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同感,使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高涨,积极向上,有助于达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目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护理文化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它使护士都信奉一种精神既医院精神[6],这种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赢得患者的信赖,营造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2.3护理文化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具有激励作用,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得到归属、依恋,从而对工作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自觉维护护士形象,出色完成任务。

3护理文化的打造

3.1实施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文化护理的需要,是一种现代的护理模式,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按照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从而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需要。相关研究显示整体护理的实施,大大地提升了护理质量,营造了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7]。

3.2树立人文理念 人文服务理念是护理文化的关键,即在护理过程中,应体现出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并为之竭诚服务。人文服务需渗透在整体护理之中。护理工作应始终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着想,处处关注患者的权利与尊严,时时关心其身心的需求。

3.3重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文化的重点,护理文化的理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所以健康教育成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成为了护理文化的重点。

3.4采取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是打造护理文化的途径[8]。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延伸,护理工作已渗透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为其健康提供保健常识,预防疾病,在其患病时提供治疗与护理,使其康复,在其康复后,又进行跟踪护理,让其注意保健,防止再次患病。在疾病与健康不断交替的过程中,护理始终发挥作用,提供连续性的全程护服服务,有效地保证了人最大限度的健康水平。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提出,护理学已进入健康促进的时代,新的护理观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发展中的护理事业呼唤先进的护理文化,有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文化的认同和努力实践,护理文化才会有良好的人文底蕴,护理事业才会得到升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虹,曹和安.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4,18(11A):1884-1885.

[2]张彩虹,曹和安.护理文化探讨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5,20(8):68-70.

[3]金鑫,廖春英,刘巧珍,等.论护理文化建设与护理人才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382-383.

[4]王萍,杨庆玲.现代化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4.

[5]金鑫,廖春英,刘巧珍,等.论护理文化建设与护理人才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382-383.

[6]邓小岚.医院重组中的护理文化整合作用[J].现代护理,2005,11(1):60-61.

[7]邹宝俭.提升护理理念 融入人文关怀[J].护理与康复,2005,4(3):225-226.

[8]厉伟彩,孙西珍,刘勋华.物质文化建设在护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58-359.

作者简介:李萍(1985-03-12),女,汉族,籍贯:籍贯:山东青岛,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作者:丁宁龙

第四篇: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每个行业都在进行的改革,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也更注重对我国的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迫在眉睫。在现代的护理学校学校培养的护士要求能适应未来医学护理的发展需求,要求护理科研的学生除了对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更要求学生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能够主动探索新的护理手段和具有满足未来人们健康需求的能力。因此,在多年的护理教学实践中,对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和探讨,其做法是:改革教学方法、开发创新思维;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解和鼓励护生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护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学历、高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性人才。为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出创作能力强、专业知识掌握牢的护理人才,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对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重视护理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我国医学的创新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强化对的护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有目的培养护理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并且在临床的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临床的处理与判断能力。

1.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模式为专科3年教育,本科实行4年;研究生3年;在教育中,其中专科的主要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随后一年的学习主要在校外进行实习,在就业岗位进行学习;本科生3年的在校学习,除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以外更多的将进行岗位实习。在校的学习中的教导模式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中,缺乏了对学生的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在校的学习中多以讲授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际理论的灌输,在考核中以理论考试为主,更多的使用答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教育模式下的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主动认知,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对实际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再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临场的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心理,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索式学习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3.护理专业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在进行患者诊断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期的全心照料。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统计,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上,要远远超过其患者的主治医生,因此患者的康复周期的长短除了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外,更多的依靠护理人员的心细照顾。对护理学生的的培养不应该只满足与简单的护理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临床的判断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且思维水平和创意能力的提高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心不仅仅停留于会专业的护理方法,更应该重点要求创造知识、开拓文化,要专门训练和不断开发其创造潜能,让其在岗位上能有更多的创新,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身为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当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想法和见解时,老师应该用事实来验证是否正确与可行。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创作了一种名为“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其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实际中实现自己大脑中形成的想法,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实际情况发生,所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自我形成反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时候教师以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对学生的方法做出改进,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或思维中出现的错误。灵活机动地解决,力争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护理专业属于临床性较强的一门科学,很多知识都靠“从做中学”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试验课程,利用实验课大胆要求学生进行创新,鼓励与提倡学生说出自己思维中的新奇想法,从而发现护生的创新行为,给以认同、鼓励。比如,铺床法中,被盖与床头的距离,不同版本教材中说法不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睡到病床上试一下,要求保证两肩部不外露,保暖,脚不跖屈,病人感觉舒适,而外观平整,少皱折。又如,臀大肌肌肉注射,有的同学习惯于右手进针,右手推药,与书本上的左手推药有差别,但只要对病人安全,没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教师都应该给以肯定。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可以根据以前的经典护理案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头脑风暴”互相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加以总结,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当有出入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一个思想在一个人的大脑中形成初期是很容易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的,因此在这时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纠正,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真正工作中很难纠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目前我国的医疗教育还处在改革的初期,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有更多的学者与教师,也意识到了对护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背景问题等,因此,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以及国家卫生部的导引下,较快制定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一标准的建立,对于促进我国的医学教育有序化、全球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能有效地提高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志桂,闵磊. 探讨高等护理教育体制与护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继续医学教育,2013,05:20-22.

[2]余剑珍.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孙艳琴

第五篇:面向护理领域需求的护理类专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与服务的要求度越来越高,作为兼具两者性质的医疗服务行业,已不能适用原有的理论知识加教育实践类培育模式,而是应该向着产、学、研一体化均衡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因此,在今后护理专业的授课中(特别是专科护理学校),应当预设未来可能出现的护理需求,适当增添学生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快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本文将围绕目前社会的护理需求,探讨护理专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护理;创新;未来护理需求;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卫生医疗机构,而是向着家庭、社区、美容美体等社会性服务机构扩散,因此,原有的物理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专业护理的结构形式与创新能力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护理类专科生培养背景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知识储备等内容的高要求,作为人才输送单位的护理学校优先显现出紧迫感和压力。为了使学员毕业后得到更好的发展,重多相关护理学校开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拓展知识和实践作出了改革。

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为例,其护理系下设六个护理方向,对护理方向的细分,显现出学校针对社会护理需求变化的创新性改革。六个护理专业方向分别为:

口腔护理方向,老年护理方向,涉外护理方向,社区护理方向,及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

以济南职业护理学院为例,其下设护理课程包括:

公共基础课程部分:

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

专业技术课程部分:

(1)专业基础课程

设置 6~8 门。包括人体形态与结构、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 6~8 门。包括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儿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社区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精神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护理心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营养与膳食等。

通过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志在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各种护理需求,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社会需求分析及各种需求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毕业后的主要流向有,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家庭聘请,幼儿园保健医生,医药代表等,就专业知识而言,我国现有专业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以达到标准需求;但就实际操作来说,快节奏的医疗护理需求对于护理类专科毕业生而言,还充满着巨大挑战。

近年来,但患病种类和患病人数也在一直增加,特别是伴随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肝硬化等老人易得疾病的快速增长,及家人的关怀给护理人员的带来的高要求,都逼迫着护理人员护理素质,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

以下列举分析几个在社会环境变化下的主要护理需求。

2.1、重症监护

目前我国的急重症疾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的患癌风险增高,儿童患白血病的数量增多,中年心脏病患者持续增加,对护理人员多种人群人际处理,病情控制,用药风险监督,病人心理情绪的调节等技能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2.2、社区护理

针对慢性病病人,外伤病人,及卧床病人等不必长期住院的病人,社区上门护理是以上患者日常病情維护的最好方式。

社区护理人员需要为护理对象设护理档案,必要时需与主治医师联合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社区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或建议护理中必要的护理器材,以便更好地维护患者尊严,伤情。

社区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对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调节能力,预防与患者家属产生争执,社区人员应维护好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间的关系。

2.3、老人护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8.7%。

老年人数量的增多,怎么养老也成为了时代的话题。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朋友组团养老等方式成为主流,老人护理也需要根据以上形式进行变化。

居家养老方式,需要社区人员提供养老策划及和相关护理人员达成合作,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服务不同家庭,应设计一套面对不同对象有兼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老人在家庭内防跌倒的可行方案,老人的营养卫生,忌口监督,运动锻炼,娱乐活动等方案。

朋友组团养老方式,几个朋友可以一起雇佣一个或几个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需对几位雇主建立详细档案,甚至可以指导组团养老房子装修建设中需预防的问题和预设的设施。平时朋友间可以相互帮扶监督健康问题。

养老院养老,若干护理人员对整个养老院负责,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对每个老人设立护理档案,和养老院医生联动,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应具备在患者危急情况下联合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

2.4、皮肤护理

在颜即正义的当下,大部分女性及部分男性开始使用化妆品,越来越多的人在乎自己的面部及皮肤保养。护理人员应适应时代需求,掌握基本的面部护理,按摩,护肤品推荐及使用指导等相关皮肤护理的知识技能,必要时应掌握相关皮肤护理设备,帮助爱美人士上门进行服务。

2.5、网络监管

对于有护理需求的家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护理咨询,社区护理人员可以一键上门服务,满足普通护理需求的应答。

2.6、预防宣讲:

护理需求的持续增长,但是人们对护理内容,方式,费用等项目并不了解,护理提供机构可以开展网络咨询,公益性宣讲护理知识,病情防护,安全防护等内容,让更多人受益,如公共卫生方面、癌症、传染病,慢性病的预防和发现等。

2.7、传染病

护理人员应了解关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致病原因,了解防护装备,使用方法,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保证自己的自身安全,尤其在目前新冠病毒肆虐下,医护人员应掌握日常消毒,隔离,病期营养搭配等内容。

2.8 环境致病分析能力

护理人员应对服务地区天气环境有所了解,如梅雨季,风沙天等。对季节性疾病进行预判,了解天气预报,随时提醒患者增添衣物,遮阳,防雨防潮,对雾霾等吸入性致病因进行检查,避免病情加重。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护理学员应提高应变能力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情况及护理需求,因此,除了掌握专业课程之外,医疗护理类的专业学生还应该具有:

3.1 资料的系统性整理能力和文档设计能力

帮助患者进行护理档案的设计、管理与分析,增强护理方案策划能力.

培养方式:联合地区性公益服务机构或社区,形成一对一互助帮扶,定期开展护理活动,在增加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本内容,将理论落到实处。

3.2 增强多人际沟通能力,有效培养情绪的缓解与控制能力

医疗服务也属于社会服务,服务过程中需要应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因此,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情绪管理尤为重要。

培养方式:可以以情景演绎的方式,预设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集合班级力量,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3.3 职业规划能力

认清自己能力优缺点,重点培养优势领域,细化专项知识结构并进行强化性学习,有方向、有重点的进行提升,如皮肤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

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并优化学习计划,开设选修课或线上课程,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针对学习目标一致的学员,可以分组进行护理手法的练习,探讨护理感受,增加专业实践。

3.4 熟练多媒体使用,提升专业科技创新能力

会使用直播,微课等形式进行网络咨询、宣讲,加强学生软件应用能力。

培养方式:鼓勵学生开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多媒体账号,让学生通过实践找到适合的专业护理提升方法。

3.5 开放性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链接护理与其他社会形态,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着手,提升自身护理能力。

培养方式:加强护理专业与其他社会机构的链接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行业角度找到专业护理的新方向,或原始专业护理领域的创新性解决办法。

四、结束语

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及护理人才需求发展目标要求:

优质护理服务应按照“基本技能—应用技能—综合技能”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进行整体规划,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扩大护理服务覆盖面积,同时,应将城市护理向基层护理延伸,增强基层医疗及非医疗机构护理认识,创建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为迈向新阶段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晓春;张海斌《护理专科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及干预途径探析》 2017.03.15

【2】李毅《长沙地区护理人员就业现状及成因探讨》 2011.01.21

【3】程雅玲、于海英《浅谈我院护理专科课程设置改革现状的体会》 2012.01.01

作者简介:朱丽(1993.7.27--),女,汉族,籍贯:资阳市雁江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作者:朱丽 李来杰

上一篇:管理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工业设计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