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取样常规建筑材料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搞好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坚持保证建筑业材料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检测工作的经验,从检测项目、取样、环境温度控制、加荷速度、试验误差、数据处理几方面,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措施进行总结。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场取样常规建筑材料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场取样常规建筑材料论文 篇1:

建筑材料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摘 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能够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保障,是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个项目中,工程质量永远是建设的核心,而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该文对建筑材料的一般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取样处理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更好地保障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 检测 影响因素

在建筑的技术开发过程中、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实地施工时,都会用到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其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不光能够评定材料的质量,还能统一确保工程的总体质量。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检测项目和材料选择也有了更权威的规定,那么建筑材料检测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就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本文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希望对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 目前比较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手段

(1)对材料外观进行检测

对建筑材料进行直观的、针对性的检测,包括其型号、规格、类型等方面的专业检查,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材料进行外观和质量等缺陷的检测,保证其外观的正常。

(2)利用仪器进行检测

采用专业仪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项目为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

(3)检测无损化技术

保证建筑材料的完好无损,避免对其的破坏,同时采用射线、超声波等相关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成分检测。

2 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在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该以相关地区的差异为根据进行专业的、规范的检测。一般而言,常见的建筑项目材料检测有以下几种。

第一,建筑用钢材。对其检测项目有:钢材的断后伸长率、抗拉强度、冷弯程度、重量偏差等;第二,水泥:安定性、水泥凝结时间、工程强度;第三,细集料常规检测:表现密度、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堆积密度、贝壳含量等;第四,粗集料常规检测:含泥量、压碎值指标、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第五,建筑砂浆基本性能测试:浓稠度、分层度、强度、分层度;第六,混凝土:试配强度、坍落度、配合比、立方体抗压和抗折;第七,防水材料:固体含量、撕裂强度、尺寸变化、低温柔度、不透水性;第八,混凝土外加剂:泌水率比、抗氧强度比率、含气量、凝结时间、透水和吸水压力比、强度等。

3 对建筑材料进行取样检测

3.1 取样检测需要更加规范

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必须如实反映其成分和特性,并且样本要能代表整批材料的真实质量。而检测结论是否准确,与建筑材料的样本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在取样过程中能做到采集的规范化,那么相关检验人员就能对样本数据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把握材料的特性,最后做出正确无误的科学报告。

3.2 代表性取样

样本是由很多样品组成的,那么代表性取样则是研究样本的检测结论和取样对象本体之间的契合度。但是建筑材料并非均匀分布的,只能通过对其进行抽样,研究样本,从而确定材料本体的特性,只要样品接近实际,那么其结果也必定与总体数据差异不大,保证差异的最小化,那么材料样本也越有代表性。代表性取样能够从大局上反映材料本体的特点和数据,因而取样工作对材料的质量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建筑材料取样检测中,对于取样的方式、数量、质量等要求都有了切实的规定。那么在取样的同时,对样品的数量、质量、位置等项目都要进行耐心的检测,如果出现取样不足、取样位置或者方式错误等情况,对样品检测结果都会有负面影响,严重时还会得出与之完全相反的数据。一般性的取样方式为:定位每一批材料的总体数量,根据其实际情况随机在不同位置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例如,袋装的水泥可以实施连续取样,同样还可以找到20个以上的位置进行等量取样,只要将总重保证在12 kg之内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从某一包水泥中进行取样,那么检测结果就会出现偏差,没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4 影响建筑材料的相关因素

4.1 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一,环境温度的影响。如果材料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那么材料的强度也会随之升高;而如果材料周围温度过低,那么材料的强度会下降。因此可知,在对材料进行保存和养护的同时,必须遵循严格的环境要求。

第二,环境湿度的影响。以水泥的强度实验为例,其实验室内的温度应稳定在20 ℃左右,相对湿度应该在50%以上;而养护箱的温度也应稳定在20 ℃左右,湿度保持在90%以上。

如果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那么在条件不足的实验中,水泥强度就会产生变化,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会导致水泥强度过高;若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则会导致水泥强度不足,那么实验结果的误差也会相对增加。

4.2 检验误差

一般而言,在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会受到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技术熟练度差异、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差别、实验环境不同、设备仪器的精确度差异等。那么通常情况下,检测误差有以下几种。

第一,平行检测误差。指的是当材料样品被分为若干试样时,使用同一设备、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而得到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平行误差主要影响因素是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差别,且此误差范围较小。

第二,在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有所差异的条件下,同一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也会出现误差,在一定范围内,误差是能够被接受的,但一旦超过了最高范围,那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反复检测,直到得到最佳实验结果。

第三,对比检测误差,又称作再现性误差。指的是在材料、样品相同的时候,由于检测设备的差别而造成的检验结果偏差。这类误差的范围是最大的。一般而言,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设备差别、实验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对比检测误差。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是由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好坏决定的,只有做好建筑材料的检验,确保检验过的材料符合相关规定,才能为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并确保选取最合适的、最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验,在检测过程中对其余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就能最终确保对材料的检测更加顺利并且符合要求。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更多的误差,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进行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公正、客观、科学。

参考文献

[1] 昌文芳,王志霞.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的研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1).

[2] 周炫.2012年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重点企业检查结果分析报告[J].砖瓦,2013(1).

[3] 李娜.与无机胶粘剂成分相近的微孔保温建筑材料应用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3(1).

[4] 全世海.基于Lectora的建筑材料(A)在线作业系统的应用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作者:曹宝君

现场取样常规建筑材料论文 篇2: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摘要: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搞好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坚持保证建筑业材料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检测工作的经验,从检测项目、取样、环境温度控制、加荷速度、试验误差、数据处理几方面,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建筑材料 检测 质量 控制

1 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

1.1 检验项目。由于建筑业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众多,所以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就会很繁多,而且每种材料大多数是由不同的建筑材料商所提供的,他们的质量并不一定有所保证,因此每种材料用于工程前需要进行质量检测,而且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标准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保证各项试验指标都要符合建筑行业的有关规定。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强度、安定性、细度和凝结时间;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并对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进行检验项目。

1.2 取样试样。取样式样可以说是在建筑市场里最常见的一个检验建筑材料的方法,而且建筑材料的所有材料都要经过取样式样的检验。取样应该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的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并且数量上也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和取样部位及其方法将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有时会得出相反的结果。我们在实际检测中也会呈现一些例如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等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遵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和此行业的规则进行操作。

1.3 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标准中对材料的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例如夏天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拌合用水宜采用深井冷水,水温不应超过20℃。拌和站水管及水箱应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而且也应避免拌和用水在水箱中长期存放。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且环境温度较高时,可采用添加冰块的方法降低拌和用水的温度。

1.4 加荷速度。在常温试验的情况下,如果在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此时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例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就会有所提高;同样在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性能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试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地进行,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并接近破坏时,要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1.5 试验误差。试验方法须严格按标准规定的规程来进行。但在做钢筋拉伸试验时有个别试验人员只试验到试件出现颈缩就停机,而不将其拉至断裂,这种操作是不符合标准的,显然也是错误的,这样势必会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但这不是试验误差,而是人为造成的误差。若钢筋不拉断,其测得的伸长率较规定的试件断后伸长率要低,与标准规定相违背,这是不允许的(钢筋焊接件由于不需要测定伸长率,可在试件出现颈缩现象后停机)。试验要求必须准确,将误差降到几乎为零。

1.6 数据处理。在建筑材料的检验结果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在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的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差距,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要有取舍的要求。例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中,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10%的需剔除该数值时,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加以注意,切记不可简单的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进行计算,其尾数要按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有效位数。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较预期数据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出现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就需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2 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材料的质量監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组织管理、人员配备、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委托监理合同中也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等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合同。

2.2 制定监管程序及制度

监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监管程序及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步骤和手段,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等,完善各级行政部门,加大对建筑材料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伪劣建筑材料的打击力度,净化建筑市场。各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验收工作的检查力度,对不按规范、标准进行验收,不认真执行见证抽样制度,验收资料不真实,以及将不合格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保证建筑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3 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监管

材料进场前,监理人员会同施工方对材料生产厂家资质及质保措施进行审核,并要求提供所购产品样品的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再检验,对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采用其产品。对进场材料要加强现场的取样送检工作,首先检查各进场材料的出厂报告,再对材料见证取样送检,送检的批量、数量、取样方法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对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率较高的企业应亮红灯,停止其产品在工程中使用。如水泥,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包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要求施工单位尽量进同种同批水泥,以减少送检频率。经检验为废品的水泥,应坚决要求退场;对强度达不到标号的,可按实际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

3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检测工作的经验,从检测项目、取样、环境温度控制、加荷速度、试验误差、数据处理几方面,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进行总结以及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总之,建筑材料的检测是确保工程使用材料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施工之前,检测人员一定要严格遵照规程操作,注意检测试验的每个细节,努力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施川燕.《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2009年.

[2]梁慧敏.《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技术的探讨》.2008年.

作者:范玉凤

现场取样常规建筑材料论文 篇3:

关于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探讨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除了从日常的管理之外,我们还应当从建筑施工的材料入手,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石,如何更好地把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力前提,文章论述了在日常的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列举了施工前材料检测与实验的基础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材料管理;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开始是取样工作,它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把好取样关,就无从谈起材料的检测,检测的结果也是无效的。这里所说的取样就是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试样(件),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出来的一部分,样本的属性可以有效的反映总体材料的特征。而总体的含义是全体检测对象所包含的元素,就是检验批,总体中的产品一般都有相同的等级、型号和种类(特性、成分、尺寸等等),而且总体中的产品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条件上也是一致的。在选择样本时,如果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就不能够得出正确的数据和结论,就不能够将总体材料的特性反映出来。

所以,必须要重视样本的选择,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制样和取样工作的技术性很强,所以对见证取样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负责试样采集和制备的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取样和制样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试样的代表性产生影响,检测人员应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和程序,现场随机抽取试样。

(2)在进行材料取样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取样要求,取样前设计好方案,然后按既定方案进行取样。从取样方法上讲,取样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样点的布置和数量。取样点的布置也应建立在随机的基础之上。

(3).取样人员要对取样结果和取样的基本情况加以记录,并合理保存以备检查。这样才有利于取样信息的利用。

一、建筑施工材料检测问题

1)一般运用建筑材料前都需要检测建筑材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抽样调查不及时,容易造成建筑材料检测漏检,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本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某些建筑材料没有经过检测,也半成品的状态使用,未能够及时检测,直接进行施工安装;

2)由于工程原因,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繁多,而且摆放凌乱等原因,给检测工作带来麻烦,所以除了导致漏检外,检测材料项目不能够按照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进行有效检测,往往造成材料的浪费。

另外,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的成本比较大,是整个工程造价的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失窃浪费严重;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各种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无法责任到人,造成成本失控。

3)建筑施工材料种类繁多,在检测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检测,不同的抽样方法会影响不同的检测结果。试样的数量和取样部位及其方法将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抽样过程中,往往为了检测方变而造成抽样数量过少,抽样部位不准确的事件发生,抽样数量不够,没有代表性,以及取样方法不规范是抽样检测过程中出現的主要问题;

4)建筑检测材料检测应该在具体的环境下实施,因为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下,其性质会发生化学或者是物理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到待检测材料的性质。

二、建筑施工材料检测预防措施

1)材料进场管理措施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前,需要对材料物理数据、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材料基本性能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首先是材料物理数据检测,检测的方向为材料外观、材料的尺寸以及数量;其次需要检测送入的建筑材料是否有国家颁发的质量检测证明文件;最后检测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状是否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因为对于特殊的建筑设计,对材料的性状要求不一。材料进场后,需要进行有规则的摆放管理,对于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的建筑材料需要做好防潮、防晒工作的处理;对于堆放的材料需要进行明确的登记处理,以便检测时能够方便寻找;

2)注意建筑施工材料管理项目

建筑施工过程涉及到的建筑材料繁多,为了建筑质量,为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对于每一个建筑施工材料都需要进行检测,而且检测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项目规定,以及建筑施工材料行业标准,而且检测的指标都必须在国家或者是当地政府的规定之内。比如,混凝土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根据国家规定,对于混凝土的检测需要检测其强度、细度以及凝结时间;除此之外,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并对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进行检验项目,如若用于≥C35的混凝土须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

3)钢筋的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必须提高对钢筋的检测工作。钢筋检测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虽然建筑工程的钢筋检测并不是很难,但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正确的取样,保证测试过程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各种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那么此钢筋检测过程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作用。只有对建筑材料钢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全面检测,才能确保工程中使用的钢筋符合质量标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钢筋的检测钢筋进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取样时,从任一钢筋端头,截取 500mm的钢筋去掉后。再进行取样。冷拉钢筋应进行分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20t的同等级、同直径的冷拉钢筋为一个检验批。钢筋焊接在建筑施工中一般分为:闪光对焊、电阻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预埋件 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钢筋气压焊。

4)注意材料取样试样

建筑检测材料的取样需要代表性,为了很好的表征出检测材料的总体性能,应该从不同批次的同种材料中进行不同的数量以及不同部分的随机抽取,比如钢材,需要从不同的部位进行截取。同样,取样的部位也应该按照规定进行。

5)建筑检测材料过程中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

建筑检测过程中,检测环境的变换会影响检测数据结果,所以在国家检测标准中,对检测材料温度与湿度环境都有明确的规定。如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中规定,试体成型时,环境温度应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0℃±1℃。

三、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效果评估

一个完整的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流程应该包括对最终检测和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这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实践中,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评估对提高我国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效果、提升我国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结果进行评估时应该按照以上流程进行。只有按照上述检测与试验流程操作才能保证检测与试验效果安全可靠高效

四、结语

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关系到建筑质量,关系到人生财产安全,所以我们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把握技术外,还应该把握细节,多思考,多总结。

参考文献:

[1] 邹俊根. 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探析[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03)

[2] 王燕萍. 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07)

作者:马维雄

上一篇:分层教学高中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医务公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