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香菇多糖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994-2015年公开报道的22篇关于香菇多糖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可涉及多种器官,亦可导致全身系统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剂量、溶媒等因素有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用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全用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篇1: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分析

[摘要]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严重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关键词]药品;不两反应;安全用药;分析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讲的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互相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生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期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1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量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31){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用以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长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以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庭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与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4 结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正真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J].北京:军事医科出版社,2000,134.

[2]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J].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0,103.

[3]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剧毒反应[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作者:何谦

安全用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篇2:

43例香菇多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用药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香菇多糖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994-2015年公开报道的22篇关于香菇多糖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香菇多糖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可涉及多种器官,亦可导致全身系统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剂量、溶媒等因素有关。结论 使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时应注意对特殊人群的监护、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加强用药教育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

關键词:香菇多糖;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3.030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分离出的一种重要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临床主要用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以抑制实体瘤的生长,且在增强化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阴作用,减少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2]等。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有关香菇多糖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也日渐增多,甚至还出现较为严重的ADR。为探讨其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对其ADR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以“香菇多糖注射液”为题名,以“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1994年1月-2016年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剔除重复道及资料不全的报道,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2篇,计43例。

1.2 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进行分析,并在Excel2007中按《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3]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4]进行分类,对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情况、ADR出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43例ADR中,男性26例(60.47%),女性17例(39.53%);年龄最小36岁[5],最大87岁[6],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群最多(67.44%)。见表1。

2.2 原患疾病及过敏史

在43例ADR报道中,除有1例原患疾病为肺部感染[7]外,其余病例的主要原患疾病均为恶性肿瘤,这与香菇多糖注射液的适应证基本一致。在药物过敏史方面,不详者24例(55.81%),提及无药物过敏史的有18例(41.86%),有过敏史者(对青霉素和部分头孢菌素过敏)1例[8](2.33%)。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43例ADR均出现在静脉滴注期间,其中6例出现在连续多次用药之后,其余37例均发生在首次用药期间。ADR发生最快在首次用药3 min[9],最慢发生在连续使用9 d后[8],且均发生在用药25 min内。

2.4 用药情况

在43例ADR中,单次给药剂量为1 mg有7例(16.28%),其余均为2 mg(83.72%)。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28例,静脉推注15例。溶媒,24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7例,10%葡萄糖注射液2例。见表2。

2.5 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对43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最常累及的系统为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最严重者发生心脏骤停[10]、过敏性休克[11]。见表3。

2.6 不良反应转归

所有不良反应病例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以消失、好转。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知,香菇多糖所致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上看,ADR的发生率以60岁以上的人群最高(67.44%),这与老年人的患病增多、用药机会增加有关,而老年患者生理系统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速度降低,易引起药物蓄积而发生ADR。因此,老年患者使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时应注意观察,若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3.2 不良反应与原患疾病及既往过敏史的关系

香菇多糖所致ADR患者中,原患疾病主要为恶性肿瘤(97.67%),与说明书标注的适应证相符。而对于过敏史方面,仅1例既往有过敏史;41.86%的患者否认有过敏史,提示有近半数患者为首次发生ADR。因此,每次使用时均应警惕ADR发生。过敏史不详者达55.81%,提示仍有临床医护人员未充分重视患者过敏史,应当引起重视。

3.3 不良反应与发生时间的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所有ADR均发生在静滴后25 min内,因此建议对该时间段进行重点监护;另外,有6例在多次使用后才发生ADR,提示初次用药未发生ADR,并不意味以后也不发生ADR,ADR的发生有一定潜伏期。因此,建议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短时间内及多次或长期用药后的临床症状,及早发现和处理,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3.4 不良反应与给药剂量、溶媒、用法的关系

对于给药剂量方面,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每次1 mg,而本调查显示仅有7例患者使用了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其余36例(83.72%)用量为2 mg,超过剂量使用,表明增加使用剂量可增加ADR的发生率。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量。

在溶媒方面,药品说明书推荐用于静脉滴注可使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而静脉推注的溶媒只可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本次调查中,有8例患者静脉推注使用了生理盐水作溶媒、2例患者静脉推注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均不符合说明书要求。而且另有29例病例虽然溶媒种类选择正确,但溶媒的使用量不符合说明书规定,仅有4例使用了正确的溶媒种类和用量。溶媒选择不当可能会使药物发生理化性质改变,甚至产生不溶性沉淀,增加ADR的发生率[12]。因此,选择正确的溶媒可保证香菇多糖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3.5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分析

由表3可知,香菇多糖注射液所致ADR涉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反应复杂多样。其中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34.8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20.93%)。其原因可能为香菇多糖是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高分子葡聚糖,其多糖部分以甘露糖为主。多糖类物质进入人体与大分子结合后具有完全抗原性,在IgE介导下释放致敏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13]。

4 建议

香菇多糖注射液所致ADR可损害机体多个器官,可导致严重ADR。为减少香菇多糖所致ADR,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重视用药特殊人群。对老年人及有过敏史的特殊人群应多加重视,仔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家族史等,若高龄或过敏体质患者确需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其反应。②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给药剂量、溶媒种类和用量给药,同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合理制定给药方案,积极防治可能的ADR。③加强临床监护及用药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适症状,特别是用药25 min内,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丛阳,黄敏.香菇多糖抗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465-469.

[2] 吕国英,范雷法,张作法,等.香菇多糖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 2009,21(2):183-188.

[3] 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J].中国药事,2004,18(4):203-205.

[5] 李雪,张红菊,王黎明.2例香菇多糖注射液致迟发型变态反应病人的抢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181.

[6] 王德丽,王冬雪,钱先中.香菇多糖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J].中国药业,2015,24(19):134.

[7] 安静坤.1例静脉注射香菇多糖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43.

[8] 王爱民.香菇多糖注射液导致药物不良反应3例[J].临床合理用药, 2010,3(17):4.

[9] 邓牡红,王松峰,刘志明.香菇多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2010,7(5):321-322.

[10] 陈茜,杨玲,郑萍.静脉推注天地欣所致心跳骤停1例报告[J].华西医学,2000,15(1):105.

[11] 黄兰琴.静脉滴注香菇多糖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海南医学,2001, 12(1):82-83.

[12] 石浩强,许倍铭,葛覃.从溶媒的選择谈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药房,2012,23(43):4125-4126.

[13] 翁维良,林洪生,高蕊,等.24种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与意义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4):2649.

(收稿日期:2016-02-17)

(修回日期:2016-03-18;编辑:梅智胜)

作者:张雅兰 陈文发 王大璇 王热华 许文叹

安全用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篇3:

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情况与用药安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情况与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020年7例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片发生20次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处理方法、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给药途径、转归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共出现20次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5次(25.00 %)、发热3次(15.00 %)、脸颊潮红1次(5.00 %)、腹泻1次(5.00 %)、手指麻木1次(5.00 %)、双眼水肿1次(5.00 %)、瘙痒3次(15.00 %)、丘疹2次(10.00 %)、皮疹2次(10.00 %)、红斑1次(5.00 %)。7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0~30 min:4例(57.14 %);30~60 min:2例(28.57 %);>60 min:1例(14.29 %)。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4例(57.14 %);舌下含服:1例(14.29 %);阴道给药1例(14.29 %);直肠给药:1例(14.29 %)。转归情况为:痊愈5例(71.43 %);好转2例(28.57 %)。结论:院内需重视米索前列醇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医师、药师、护士、患者相互协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和处置,对高风险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干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前言

米索前列醇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主要用于药物性人工流产以及治疗和预防子宫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通过增加子宫平滑肌肌张力,使子宫腔内压力明显升高促进子宫收缩。同时该药物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刺激作用。米索前列醇片口服给药吸收迅速,1.5小时可吸收完全,血浆活性代谢产物达峰值时间为15分钟,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出。与其他合成前列腺素类似物相比,米索前列醇片的优势在于其低廉的价格、保质期长、无需冷藏以及全球使用面广[1]。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舌下含服、阴道给药、直肠给药。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颤、呕吐、腹泻、头晕、皮肤潮红、瘙痒等[2]。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7年-2020年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总结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情况,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共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14±7.15)岁。

本次调查研究所用米索前列醇片(生产厂家:武汉九珑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1102;规格:0.2mg/片)不良反应资料,均由我院的临床医师提供,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均属于我院上传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数据资料。

1.2方法

借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2020年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并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良反应报告中米索前列醇片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处理措施、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给药途径、转归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数据计算均应用SPSS 20.0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

2 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详情见表1。

2.1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类型

7例患者,共出现20次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5次(25.00%)、发热3次(15.00%)、脸颊潮红1次(5.00%)、腹泻1次(5.00%)、手指麻木1次(5.00%)、双眼水肿1次(5.00%)、瘙痒3次(15.00%)、丘疹2次(10.00%)、皮疹2次(10.00%)、紅斑1次(5.00%)。无严重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2.2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间

7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0~30 min:4例(57.14 %);30~60 min:2例(28.57 %);>60min:1例(14.29 %)。

2.3 给药途径

7例患者的给药途径分别为:口服给药:4例(57.14 %);舌下含服:1例(14.29 %);阴道给药1例(14.29 %);直肠给药:1例(14.29 %)。

2.4转归情况

采取处理措施后,7例患者的转归情况为:痊愈5例(71.43 %);好转2例(28.57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就诊人数的增多,且米索前列醇片具有其低廉的价格、保质期长、无需冷藏的优势,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良反应的出现也随之增多。研究中的7例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均符合在正常剂量要求,并且在患者用药前, 医护人员均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药品的药理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以及米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分析,米索前列醇片的药物作用机制为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压力,使机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体温下降到寒颤反应阈下值,因此会出现发热、寒战、脸颊潮红等[3]。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热、寒战、脸颊潮红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45.00 %。米索前列醇片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导致出现患者腹泻,发生比例为5.00 %。手指麻木、双眼水肿、瘙痒、丘疹、红斑、皮疹均由米索前列醇过敏反应引起的,发生比例为50.00 %。米索前列醇片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大多为给药后60 min以内。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症状可根据情况应用药物干预,干预后71.43 %的患者痊愈,28.57 %的患者情况好转。7例患者中无严重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根据给药途径分析,口服给药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例较高,舌下含服、阴道给药、直肠给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因口服给药具有给药方便、吸收效果良好、见效快的特点,容易被患者接受,所以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但口服给药需经过肝脏代谢后作用于靶器官,易出现全身毒副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 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引起胃肠道反应。舌下含服药物经颈内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消除作用,不会刺激胃肠道,所以不易发生不良反应。阴道给药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作用,且药物距靶器官近,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直肠给药的特点是药物可通过黏膜静脉丛直接吸收入血液循环,药物吸收缓慢而药效稳定,药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小[4-6]。

改善措施:院内组织开展米索前列醇片安全用药的相关座谈会,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重視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详细记录,完善监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医师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选择舌下含服、阴道给药、直肠给药。服药前医师与药师需详细告知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服用药物后,必须在医院留观2~3小时,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通过医生、护士、药师、患者的紧密协助,降低米索前列醇片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米索前列醇片的适应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做到规范、合理用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做好防御与处置措施,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范利华.米索前列醇在产科临床应用中对产后出血的疗效[J].北方药学,2020,17(12):87-88.

[2]魏冬梅.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临床研究,2020,28(03):68-69.

[3]杨传玉,杨磊,曾令荣,等.米索前列醇片不同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12):251-253.

[4]张晓霞.不同米索前列醇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J].系统医学,2020,5(07):25-27.

[5]袁偲偲,王月,冯欣,付娜.688例米索前列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1,18(01):68-71.

[6]邴霞.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127-129.

作者简介:陈锋(1972-08),女,汉族,广西陆川人,专科,副主任药师,陆川县妇幼保健院,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医院药学临床工作。

作者:陈锋

上一篇:村镇计生工作总结下一篇: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