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银行个人理财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互联网金融”无疑是今年以来金融界最火的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必将极大地转变现有的金融生态,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机构银行个人理财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金融机构银行个人理财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的两条路径及发展空间分析

互联网具有公平、普惠、高效等特点,如今已经很大程度地融入并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金融拥抱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企业把更多的触角伸向金融业,很大程度上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冲击,在越来越多的业务、面向客户重叠的形势下,将促进传统金融业加速拥抱互联网,改革、升级以往的运作模式,寻求与互联网更多的合作,达到互利双赢局面。本文将以分析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公司具有的优势和局限为切入点,分析金融主导型和互联网主导型的互联网金融目标下两条路径最终如何殊途同归,在这一过程中两路径各自有怎样的优势和特点,又因此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未来金融业拥抱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拥抱金融最终殊途同归,都是为实现互联网金融,不同之处在于主导成分不同。我们可以分别将这两类命名为金融主导型互联网金融(下简称“金融主导型”)和互联网主导型互联网金融(下简称“互联网主导型)。金融主导型是以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基金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线下网点为基础,将互联网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引入金融系统内,并借此拓展业务类型和业务范围。互联网主导型是长期从事电商、社交、支付清算等互联网活动的公司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金融业,希望把自己积累的商业大数据在更大范围转化为收益。

对于其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的观点是:在发展初期,互联网公司侧重小微金融领域,拥有信息优势,传统金融机构侧重中高端金融领域,拥有专业优势。伴随双方的合作与竞争,传统金融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交叉渗透,最终完成实质性融合,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的唯一形态,效率大大改善。

一、金融主导型路径现状

传统金融机构形式众多,涉及银行、小贷公司、保险、券商等,分析其优势时,我们仅以传统金融机构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为例。在我国金融垄断的背景下,除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外,商业银行发展出庞大的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角度,跨区域的分支机构和较大的信贷规模分散了区域风险和个别风险,经营过程中和许多个人和企业建立了交易关系,具有先占优势;从惠及民众角度看,商业银行在民众心中象征着极高的安全性,其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提供了流动性。

未来金融业拥抱互联网是指在外部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其发展方向主要有二:一是业务线上化、移动化,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国金证券和腾讯合作的在線开户等。这部分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大便利,业务线上化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二是金融平台化。互联网精神是协同、共享,比如一些银行正在建设对企业用户完全开放、可以自由接入的信息平台,鼓励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在采购、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流程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高效的端到端供应链协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为上下游企业在采购到付款的各环节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以及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保险代理、税务管理等金融服务。这样的金融平台可以有效增加金融服务的业务量和质量,是金融机构开始主动、有针对性发掘金融需求的一个转变。

可以看出,金融主导型的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传统金融的产品结构、盈利模式,银行还是在做间接融资,保险公司还是在卖保险,基金公司也还是在卖基金。互联网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将过去庞大的线下机构后台化。所谓后台化就是将线下机构隐藏起来,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可以在网上下达指令,简单的转账、支付业务直接由电脑完成,复杂的贷款审批、理赔等任务则由工作人员审核后再将结果上传。互联网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没能改变金融业的封闭格局,消费者仍然是金融产品的被动接受者,金融业缺乏由产品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思维转变。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金融平台这样市场导向型思维下的新举措,虽然这样的举措目前还处于萌芽期,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二、互联网主导型路径现状

马云说:“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就是长期金融垄断背景下,“金融池塘”里的一条“鲶鱼”,它带来的“鲶鱼效应”可能使整个金融行业活起来。互联网主导型金融的特点是没有物理网点,全部业务线上化,注重服务小微人群。

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的代表是阿里巴巴、京东、腾讯,他们涉足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点:一是基于商业活动的用户大数据。阿里巴巴、京东拥有用户的消费数据、支付数据,腾讯掌握用户的社交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消费者的偏好、信用状况等。二是庞大的用户人群。互联网经济的一个特殊性在于边际成本几乎为0,因为只要拥有用户规模就能实现规模经济。余额宝的成功就在于其依托的支付宝平台。截至2020年,支付宝拥有活跃用户超十亿。三是互联网思维。不同于传统工业思维,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市场导向型,注重客户的体验和需求。互联网思维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

目前互联网主导型金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传统金融业务的,包括众安保险公司、前海微众银行等。相较传统金融机构,其有三个主要优势:一是省去了物理网点的成本。数据显示,物理网点的单位成本是手机银行的50倍,网上银行的23.5倍。二是碎片化理财能力。个人理财长期以来就有门槛高的特点,高端客户有私人银行、信托公司为其服务,但中小投资者却缺乏关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起售点也要5万。互联网信息处理的低成本降低了理财的门槛,余额宝的目标就是让零花钱也具有增值能力,很少的钱就可以购买基金,它激发了数以亿计的长尾用户,使得这部分潜在需求化为真实购买力。三是大数据在个人信贷的应用。互联网公司可以将借款人的支付数据、消费数据、社交数据、搜索数据等信息输入风险控制模型,自动生成贷款金额和风险利率。在回收贷款方面,互联网可以实时收集贷款人的连续信息,及时发现贷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全自动化的贷款流程同时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另一类是做新型金融业务的,包括P2P、众筹等。不同于银行的间接融资,P2P、众筹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特性在平台上提供贷款人的信息,直接撮合贷款人和借款人达成交易意向,去中介化提高了融资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帮助很多不能通过间接融资渠道的企业和个人完成融资。

三、两路径的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网贷和P2P融资规模约为22485亿元,而仅中国银行一家贷款总额就高达13.8万亿。从总量看,传统金融机构仍是主要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的规模还很小。余额宝的碎片化理财概念催生出华夏银行的“普惠基金宝”,最低存入金额仅为1元;电商掌握的商业数据也迫使中国建设银行推出“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传统银行正秉承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不断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开拓未知领域。互联网主导型在短时间内也必须借用传统银行的银行卡完成支付清算。互联网与金融的共存与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的扩散性、渗透性,与金融产品服务独特的严谨性、保守性必然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不应是单向的过程,而应该是互联网涉足金融与金融拥抱互联网的双向过程。

(一)分野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互联网公司以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相对薄弱的长尾市场特别是草根用户作为切入金融领域的最佳突破口,实现对金融业务的搅局,震撼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则巩固既有优势领域,双方的经营范围产生了明显分野。监管层也在为要不要监管、由谁来监管、什么时候监管、怎么监管等问题而绞尽脑汁。

就发展空间来看,在个人用户领域,互联网主导下的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有优势,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传统金融的思维是边际收益要大于边际成本。金融机构办理存款、贷款、购买保险、基金等业务时,都需要人工完成,单位成本就非常高,单笔业务的利润很低甚至亏损,所以对小微用户缺乏关心。而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因此互联网思维是最大程度吸附用户,只有用户规模大了,才能分摊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二是商业大数据的运用。互联网公司在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了大量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使互联网公司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根据行为数据为每位消费者建立了诚信档案,诚信评分由风控模型根据大数据计算,“芝麻分”就是其中一种。消费者申请个人信用贷款时,系统就会根据其诚信档案自动生成贷款的最高额度和风险利率,自动化的审批流程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三是新型的直接融资渠道,如P2P、众筹有利于有潜力的高科技公司实现融资需求,而这些公司由于缺乏抵质押品通常很难通过银行融资。

通过对比阿里小贷和传统银行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流程可以体现互联网主导型的优势:

办理个人信用贷款时,银行要求个人提供身份证明和收入证明等材料。银行主要核查贷款人过去两年有无违约记录以及收入证明的真实性,银行根据收入或财产状况确定贷款额度。缺点是决策周期长,我国银行的个人贷款决策权多集中在省行,支、分行要先把信息上传到总行,总行作出决策后再传达到支、分行。一般个人申请信用贷款需要7-15个工作日才能得到回复,存在极大的不便利。

阿里小贷则以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平台内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为依据放贷,所有流程都在线上完成,贷款通过支付宝转账,基本不涉及线下审核,最短三分钟即可放贷。信誉度较高的客户还可以通过申请和人工审核获得超额贷款,金额在1000万以内。

但在传统金融的优势领域,即高端个人客户和大中型企业范围内,互联网主导型金融机构是无法与之相抗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金融的先占优势,其过往客户就是这一群体,拥有深厚的客户关系网,且在金融人才的积累上也比刚刚起步的互联网金融更有底蕴。另一方面,传统金融的物理网点和线下操作确实比互联网的纯线上操作更让人有安全感。此外,互联网主导型赖以生存的商业大数据多为个人或电商型小企业,对大中企业缺乏了解,没有物理网点也导致其不可能实地了解,因此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较少的资本金也决定其为了分散风险必须以小额贷款为主,对较大规模的贷款的望而却步。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分野阶段,互联网主导型的发展空间为传统金融缺乏关注、较少涉足的小微金融领域,积极发展利用大数据的信用贷款技术和互联网下的直接融资信息平台。金融主导型的发展空间是巩固传统金融的优势领域,引入互联网技术加快业务处理速度,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监管层考虑的则是如何规范、监管新形势的金融活动,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监管的盲区和禁区,比如以P2P名义注册却提供担保和融资服务的监管套利行为,《公司法》禁止股权转让使股权众筹成为违法行为,“余额宝”的非法吸储等问题。在这一阶段,雙方的业务范围没有明显交际,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较低。关键是如何尽快弥补监管的缺失。

(二)形成交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备受冲击的传统金融逐步意识到中小客户的潜在价值,开始着手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客户群体下移。比如在网上银行、信用卡商城等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商乃至“类余额宝”产品等,建设和优化平台,逐步培育客户的粘性。互联网公司则完成用户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服务对象逐步从微型客户向中小型客户拓展。传统金融的下沉与互联网机构金融服务的抬升,使得双方的核心客户群体形成了交集。

目前双方核心客户形成交集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金融认识到金融脱媒背景下,小微金融的赢利能力,主动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小微人群,双方的争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客户人群的争夺,客户人群的争夺背后反映的是传统金融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的一系列举措。为了在小微贷款领域拥有与互联网公司相抗的竞争力,银行目前采用“信贷工厂”模式,而小贷公司更倾向于“信贷员”模式。二是商业数据的争夺,传统金融行业看到大数据蕴含的商业价值,希望有渠道可以获取消费者的大数据,于是积极布局电商领域,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善融商务”,中国交通银行推出的“交博汇”等。竞争之外也有合作,传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主要是在大数据方面,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就表示他们将来的业务之一就是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成为沟通银行与借款人间的桥梁。

传统金融机构关注小微金融,解决了一部分缺乏商业数据,无法在互联网公司贷款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让更多“草根”获得了金融服务。但在大数据领域,传统金融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其电商平台交易惨淡。究其原因,在于其忽视了互联网用户的黏性,如果传统金融沒有明显的长处,是不能说服消费者放弃使用淘宝、京东的消费习惯的,传统金融在互联网经营管理方面也缺乏经验。就发展空间而言,传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更应该加强合作而非竞争,因为双方各自有着在自己领域成功的经验和商业成果,属于合则两利,斗则两害。在巩固既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发挥自己的信息中介作用,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寻找用户,建设直接融资信息平台。传统金融的发展空间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传统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三)实质性融合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用户平台,对金融技术的掌握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较为成熟,从形式到实质的融合开启。竞争主体不仅限于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之间也开始出现竞争,所谓的“制度性合谋”一去不复返;竞争焦点已经超越了用户和数据规模,上升到了平台的粘性及数据的有效性。有效竞争的程度越高,合作意识也将越强,合作层面也越来越高。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各有优势,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如融资业务、支付业务、管理领域、风险控制等。

随着社会数据化程度不断增加,大数据不但可以应用于个人金融,同样可以应该于企业金融,根据企业的购销、纳税甚至水电费等数据就可以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我认为这一阶段会有两种走向:一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技术、业务范围相互渗透,两者同质化竞争越趋激烈,最终转变为服务质量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将成为金融的唯一形态,金融主导型和互联网公司主导型两种路径已不再有区分必要。二是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转变为专业的评级机构和直接融资平台,其余金融服务由已经完成互联网转型的传统金融负责。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数据化的脚步会不断加快,让更多经营数据线上化、数据化,这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加快速、低成本的获取信息,最终可以利用风控模型完成征信、授权、贷款全自动化处理。同时,我们应该逐步实现数据在更大范围内的交互,税务局、供电局、电子清算机构、银行等的商业数据可以互通,使社会不再有“数据孤岛”。这是我对金融主导型和互联网主导型两路径下的互联网金融的最终展望,那一天也是“普惠金融”最终实现的时刻。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牛桐

金融机构银行个人理财论文 篇2:

浅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摘 要】“互联网金融”无疑是今年以来金融界最火的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必将极大地转变现有的金融生态,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众多传统行业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革命,还是运用新技术对金融业的改造?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集中主要商业模式的介绍,分析其对于传统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要弄清楚互联网金融,首先要明晰金融的定义,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一般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是指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本文取狭义的金融,也就是说,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具体的解释: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二、互联网金融得以兴起的原因。

互联网自身的公立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中介性和平台性,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匹配、增强风险制约能力,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改造、完善金融模式和服务。互联网现在或未来会极大转变传统金融的运转模式,比如金融服务渠道的互联网化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等,对金融构成五要素(对象、方式、机构、市场及制度和调控机制)进行重塑。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其自身的理由,也有时代的理由。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金融需求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传统金融的边界和市场无法充分完成用户需求。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减低顾客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同时大幅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体系过于集中及庞大形成的低效率及覆盖盲区吸引民间机构尝试突破金融壁垒,由于没有严格监管及臃肿机构设置,这些机构的决策更贴近市场,而且对民众需求的敏锐度高,机制和模式优于传统金融机构,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理由和涉足传统金融低效率的部分领域。

三、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按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将其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三大类。

对于流行的互联网金融的观点,针对传统银行的业务进行了简化拆分,一个是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带有风险特征,核心是风险的管控;一个是非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不带有风险特征,主要是做渠道,对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主要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第三方支付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在此类支付模式中,买方在电商网站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待买方检验物品后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平台付款给卖家,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转至卖方账户。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络贷款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P2P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贷款的利率确定或者是由放贷人竞标确定或者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和银行的利率水平提供参考利率。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

四、互联网金融不同模式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开地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给银行带来挑战。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走向支付流程的前端,并逐步涉及基金、保险(放心保)等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蚕食。另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其系统中积累的客户的采购、支付、结算等完整信息,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为其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支付公司也开始渗透到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从P2P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的特点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利率市场化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其参与门槛低、渠道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的融资渠道。但从目前来看,P2P网贷暂时很难撼动银行在信贷领域的霸主地位,无法对银行造成根本性冲击。P2P针对的主要还是小微企业及普通个人用户,这些大都是被银行“抛弃”的客户,资信相对较差、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抵押物不足,并且因为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暂时没有对P2P企业开放等理由,造成P2P审贷效率低、客户单体贡献率小,以及批贷概率低等目前状况,并且很多异地的信用贷款,因为信贷审核及催收成本高的理由,不少P2P平台坏债率一直居高不下。P2P网贷平台还处于培育期,用户认知程度不足、风控体系不健全,是P2P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从短期来看,P2P网络贷款平台很难对银行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的可控行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将推动金融机构对更深入和透彻的数据的分析需求。虽然银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数据,但是各部门不交叉,数据无法整合,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促使银行开始对沉积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大数据将推动银行创新品牌和服务,做到精细化服务,对客户进行个性定制,利用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模式的分析浅析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都在自建电商平台,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电商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用户粘性,积累真实可信的用户数据,从而银行可以依靠自身数据去发掘用户的需求。建行推出“善融商务”、交行推出“交博汇”等金融服务平台都是银行信息化的有力体现。从经营模式上来说,传统的银行贷款是流程化、固定化,银行从节约成本和风险制约的角度更倾向于针对大型机构进行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理由,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直接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但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通过建设电商平台,积极打通银行内各部门数据孤岛,形成一个“网银+金融超市+电商”的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及挑战。

五、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系统是一场革命,面对变革,商业银行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可以说,只有经历过互联网金融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银行业才会真正建立成熟健康的现代银行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在一些细节上的创新是出色的,但动摇传统银行的业务为时尚早。对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并没有创新新的风控技术来有效降低风险,或者应用范围有限,也没有动摇银行立行的根本,存款。对银行的影响不大,可作为传统信贷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对于非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是有潜质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建立一种崭新的渠道,而且,互联网金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对用户更友好,方便快捷,这也是传统银行需要借鉴的,这一方面,传统银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关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拥抱变化。

作者:赵芳卿

金融机构银行个人理财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必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金融生态,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集中主要商业模式的分析,揭示其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的公立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中介性和平台性,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匹配、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改造、完善金融模式和服务。互联网现在或未来会极大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比如金融服务渠道的互联网化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等,对金融构成五要素(对象、方式、机构、市场及制度和调控机制)进行重塑。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金融需求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传统金融的边界和市场无法充分完成用户需求。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减低顾客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同时大幅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体系过于集中及庞大形成的低效率及覆盖盲区吸引民间机构尝试突破金融壁垒,由于没有严格监管及臃肿机构设置,这些机构的决策更贴近市场,而且对民众需求的敏锐度高,机制和模式优于传统金融机构,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问题和涉足传统金融低效率的部分领域。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在此类支付模式中,买方在电商网站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待买方检验物品后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平台付款给卖家,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转至卖方账户。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络贷款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P2P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贷款的利率确定或者是由放贷人竞标确定或者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和银行的利率水平提供参考利率。

由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对P2P网贷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界定,其运营模式尚未完全定型。目前已经出现了以下几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部分业务)等,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此类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第三种,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现在还处于质疑之中,这种模式是公司作为中间人对借款人进行筛选,以个人名义进行借贷之后再将债权转让给理财投资者。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与银行的信贷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京东商城、苏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电商作为核心企业,以未来收益的现金流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为供货商提供贷款。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给银行带来挑战。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走向支付流程的前端,并逐步涉及基金、保险(放心保)等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蚕食。另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其系统中积累的客户的采购、支付、结算等完整信息,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为其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支付公司也开始渗透到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从P2P的特点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利率市场化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其参与门槛低、渠道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的融资渠道。但从目前来看,P2P网贷暂时很难撼动银行在信贷领域的霸主地位,无法对银行造成根本性冲击。P2P针对的主要还是小微企业及普通个人用户,这些大都是被银行“抛弃”的客户,资信相对较差、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抵押物不足,并且因为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暂时没有对P2P企业开放等原因,造成P2P审贷效率低、客户单体贡献率小,以及批贷概率低等现状,并且很多异地的信用贷款,因为信贷审核及催收成本高的原因,不少P2P平台坏债率一直居高不下。P2P网贷平台还处于培育期,用户认知程度不足、风控体系不健全,是P2P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从短期来看,P2P网络贷款平台很难对银行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的可控行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将推动金融机构对更深入和透彻的数据的分析需求。虽然银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数据,但是各部门不交叉,数据无法整合,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促使银行开始对沉积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大数据将推动银行创新品牌和服务,做到精细化服务,对客户进行个性定制,利用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模式的分析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都在自建电商平台,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电商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用户粘性,积累真实可信的用户数据,从而银行可以依靠自身数据去发掘用户的需求。建行推出“善融商务”、交行推出“交博汇”等金融服务平台都是银行信息化的有力体现。从经营模式上来说,传统的银行贷款是流程化、固定化,银行从节约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更倾向于针对大型机构进行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直接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但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通过建设电商平台,积极打通银行内各部门数据孤岛,形成一个“网银+金融超市+电商”的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及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系统是一场革命,面对变革,商业银行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可以说,只有经历过互联网金融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银行业才会真正建立成熟健康的现代银行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10,(4).

[2] 谢平,邹传伟.CDS功能的不可替代[J].金融发展评论,2011,(1).

[3] 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4] 叶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怎么做[J].金融科技,2013,(3).

[5]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互联网金融,2013,(10).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收稿日期:2013-08-17

作者简介:陈明昭(1989-),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研究。

作者:陈明昭

上一篇:公司工会半年工作总结范文2下一篇:三本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