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美术活动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文章围绕小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这一话题,探讨了以美术活动提升美术学习兴趣的四点建议,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关键词:美术活动;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文献标识码:A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对于美术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美术活动论文

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路径

【摘要】本文结合当代艺术语境下幼儿美术教育分析,论述将地域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路径及实施策略,提出以主题式探究、象征性艺术语言探究、审美分析为手段,发展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将广西花山岩画与大地艺术、铜鼓装饰元素与波普艺术、农民画与马蒂斯装饰色彩融入儿童美术活动,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和可行性借鉴,实现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当代艺术 民间美术元素 幼儿美术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资讯的爆发式呈现,让我们看到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同时,民族文化却被现代文明的思潮日渐冲淡。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记载着人类原始文明以及劳动人民在历史变迁与民族发展中遗留的文化记忆,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和保护着,并日益为当今社会所关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皮影、编织等,都是实用美术在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体现。同时,民族民间美术亦可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宝贵资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选择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民间美术资源,将民族民间美术与幼儿美术活动相融合,增加儿童对民间艺术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拓展儿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认知,使之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民间美术之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传承民间美术之美。幼儿教育应紧跟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拓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将地域民间美术元素与儿童美术活动相结合,促进儿童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幼儿美术教育

艺术来源于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思潮以开放性、多元性影响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当代艺术从内涵来说是指反传统的、具有现代精神和语言的艺术,体现当代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感受。因此,当代艺术具有当代性、多元性和新颖性。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体现在时间上,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的艺术。当代艺术的表现不同于传统艺术,是艺术家生活在现实的文化生活环境中,对当下时代、社会、生活及观念提出的独特见解和表达。因此,当代艺术具有根植于时代文化中,反映当代认知与经验的当代性。当代艺术具有多元性,体现在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是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所激发出的主观情感表达。当代艺术家从材料、形式、内容等方面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具有艺术风格的多元性。当代艺术的不确定性体现在美术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可视可触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和表达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非追求传统、学院派艺术的形式法则,而是在造型上的重组、挪用、拼贴、置换;形式上的新颖、怪异、创造性等,能够从观念和精神上体现艺术家追求而异于传统的艺术行为。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更重视艺术创作过程,而非最终作品,在这一点上,儿童美术的教育观念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儿童美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不是突然发生的,其相互的影响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艺术家从民族美术、儿童绘画、土著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力求像孩童一样表现纯粹稚拙的色彩、线条、造型等元素。由此可见,儿童美术对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当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能够接触到的美术教育方式,也伴随当代艺术的影响逐渐深入。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文化对儿童美术教育,尤其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或多或少打上时代的印记。那些进入美术馆的蕴含着传统与经典的美术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对于幼儿来说,虽经典却相对陌生。因此,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能够与时俱进开展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结合时代的体验和感受,更好地被儿童所接纳。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本身,既包含了精湛的制作工艺,亦集工匠精神于一体而被广为称颂,是根植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结晶,伴随人们的生活经历千年而传承至今。立足于时代需求,将社会文化在美术领域加以传递、保存和更新,而不悖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既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够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推动当代艺术语境下幼儿美术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多元化发展。

二、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引导路径

民间美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形态,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经历了劳动人民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漫长过程。民间美术是民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被视为幼儿教育的独特资源融入幼儿美术教育中。由于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珍贵的美术遗存,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风格多样,有的作品本身体现出劳动人民令人尊敬的工匠精神。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挖掘其中富有特色、易于儿童接受,且融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美术元素加以提炼运用,并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可以产生愉快情绪体验的作品内容。

(一)以主题式探究为引导,促进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由于地域、材料、手段各异而风格多样。在幼儿美术活动融入民间美术,可以采取主题式探究的方式引入有价值的美术元素,启发幼儿对这一主题的观察、想象和创造。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认为: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其审美偏爱和审美感知奠定基础。主题式探究的引导方式,能够启动“情境式体验”教学,教师要把生动的民间故事、生活场景图片、真实教具等,运用到幼儿体验民间美术的过程中,激发儿童对民间美术的审美判断,引起他们对具有民族美术特色元素的兴趣,如色彩搭配、纹样装饰、肌理质地等的感受、理解、共鸣。活动中,教师还应保证儿童有熟悉的、可利用的美术材料和自由创作空间,从而創作出生动而富有趣味的美术作品,促进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提升。

(二)以象征性艺术语言的探究,促进儿童创造性表达的提升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具有象征性的艺术特点。民间美术是在原始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并不注重表现对象的像与不像,在造型表现上体现以符号为基础的视觉语言。因此,以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为媒介,在儿童美术活动中进行民间美术元素的描绘、拼贴、堆积、重组等,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引导儿童了解美的形式规律。从象征性的艺术视角引导儿童表达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儿童在绘画、手工等美术作品的创造意识。在对艺术语言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更应重视儿童艺术作品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放开对儿童创造性表达的限制,肯定儿童的创造成果,而非对创造结果“成人式”的评价,从而真正促进儿童对民间美术创造性表达的自由。

(三)以审美分析为手段,促进儿童艺术审美判断能力

儿童的审美判断是建立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艺术語言的探究寻找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这种审美判断既可以是语言上的描述,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来表现。由于处在审美感知的过程中,相较于作品的整体性而言,儿童往往只注意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细节局部特征,且常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因而,在进行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描述所看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元素,在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方面如何展现;也可以让孩子联想创作者表现某一美术元素时,在形状大小、线条粗细、色彩冷暖等方面如何表达,并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观点,去判断、分析、评价和表达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从而循序渐进地增加儿童的审美评价能力,构建儿童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使儿童对民间美术的审美判断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三、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路径实施

(一)将广西花山非遗岩画与大地艺术融入儿童美术活动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绘制在骆越人聚居地的临江水畔,以悬崖峭壁为载体,如同将岩壁作为一张巨大的画布,崖壁上的图案以赭红色赤铁矿粉加以植物性胶结材料绘制。左江花山岩画体现了壮族先民宏大的原始宗教祭祀场景,崖壁上有造型古朴、简洁的人形、动物、器物等图案。这些图案既具有民族装饰性,又蕴含着原始艺术的象征性,是南方民族艺术之地域性的审美体现。

大地艺术,也称地景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有一批艺术家反对当时流行的波普艺术,而选择远离博物馆走向自然,在大自然中使用岩石、泥土、沙子等“大地”材料,创作体量巨大的艺术作品,形成了大地艺术。大地艺术中最著名的是保加利亚的美籍当代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他们的作品《包裹海岸》(1969年)、《包裹群岛》(1983年)、《包裹新桥》(1985年)、《包裹德国国会大厦》(1995年)是用织物来包裹建筑、自然界景物,又被称为“包裹艺术”。在他们看来,建筑、山体、岛屿等被织物包裹和捆扎后形成一种“陌生化”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觉力量。在儿童美术活动探索中,将立体形态的物体进行包裹,有利于加强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

以大地艺术中的“包裹艺术”为启发,探索绘画语言中肌理表现与民间美术元素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融入,如让儿童体验以书法用的毛边纸、浆糊对体积较大的纸箱进行包裹等。数张毛边纸在儿童无意识的粘贴过程中、在纸箱表面堆积随机形成了的褶皱,干燥后呈现出类似古老的花山岩体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儿童对壮族先民图腾崇拜的符号性造型元素进行归纳和模仿体验后,运用红色丙烯颜料以剪影平涂式手法描绘人形、器物、动物造型,最终创作出孩子眼中的“花山岩画”。通过纸质材料与左江花山图形元素结合的趣味性探索,增强儿童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以当代艺术视角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进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诠释,拓展儿童的艺术思维,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将铜鼓装饰元素与波普艺术融入儿童美术活动

铜鼓是一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文物,铜鼓文化见证了中国岭南地区骆越族群的民族发展,如同一部无字的民族百科全书。铜鼓形制千姿百态,铸造工艺精湛,纹饰繁花似锦,深藏历史奥秘,是骆越族群的乐器、祭器、神器。铜鼓鼓面不仅有以“太阳纹”为中心由内向外扩散的同心圆,组成宽窄不等的图案圈带,还有各种不同的几何纹饰和具象图案,以及以青蛙为图腾崇拜的立体装饰物,表达了骆越先民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后流行于美国,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是一场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广泛的艺术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安迪·沃霍尔被誉为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作品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或者色相不同主题元素在同一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这一重复式的表现类似于儿童在涂鸦阶段对涂鸦象征符号的反复描绘,是儿童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过程中的自我感知能力、精细动作发育及秩序感的发展。

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讨论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后,鼓励儿童以铜鼓的鼓面装饰为表现对象,在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加上连续的几何纹样,如水波纹、云纹、圆圈纹、锯齿纹,简单的动物形象如鸟纹、蛙纹等,形成以线条为表现语言的吹塑纸版画。儿童在进行吹塑纸刻板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控制画面中各种形状的大小对比、线条刻画的手眼协调能力。儿童也可以在装饰铜鼓鼓面的同时,添加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元素或图案,最后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复制自己设计的铜鼓装饰画。借鉴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儿童体验到民间美术用当代视角进行表达的可能性,在复制过程中加深儿童对民间美术装饰元素的审美认知。

(三)将农民画与马蒂斯的装饰色彩融入儿童美术活动

农民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特定时间概念内形成的画种,是在中国民间美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绘画形式,具有“东方的马蒂斯和毕加索”之美誉。农民画在色彩应用、题材表现、图案造型上,具有率真的趣味性、色彩的主观性,是农民基于原始经验对现实、自然进行诠释与评价的民间艺术表现。农民画的色彩表现倾向于运用补色对比、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追求积极、热烈的色彩气氛,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农民画在构图与造型表现方面,以传统民间美术的平面化、装饰性、图案化等表现元素塑造画面形象。从农民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儿童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知,农民画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色彩丰富,易于儿童了解和接受,因而在融入幼儿美术活动有较大的可能性。

马蒂斯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革命的发起者之一,是野兽派运动的领袖人物。马蒂斯的艺术作品汲取东方绘画的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构图方面,他追求简洁明快的造型;在色彩方面,让单纯、奔放、强烈、平衡的色彩表达物象的自然本质,建立起独特的艺术风格。马蒂斯对色彩的表现带入20世纪的绘画领域,对现代艺术和表现形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将农民画题材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资源,是基于广西壮族农民画、壮锦、绣球、美食等内容,通过与幼儿讨论马蒂斯在绘画作品的色彩表现与农民画作品的异同,分析农民画的色彩组合、色彩对比、构图样式,鼓励儿童运用农民画的色彩元素装饰T恤、帽子、背包等生活用品,促进幼儿思考和探索民间美术的多种视觉表达形式。

当代艺术语境下,我们要利用好学校、社会广泛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美术馆美术教育等环境,寻求多元化、多角度、多途径的融合活动。教师应树立开放、包容、积极的美术教育观,不断提升个人对民间艺术、当代艺术等艺术素养学习的能力,鼓励在学校、教师、家庭教育中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共赏教育,潜移默化地将民间艺术融入生活,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创造力以及判断能力,使儿童美术教育成为多元与开放并存、传统与当代并重、人文与自然并举的多元化教育,最终实现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顾菁.当代艺术与美国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咏.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宋婷婷.当代艺术视角下民间美术与幼儿美育融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4)

[4]孙丽影.基于罗恩菲尔德工具论的美术教育思想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

[5]陈旺.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当代艺术定位[J].美術教育研究,2019(23)

[6]周慧.论当代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上),2019(10)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间美术元素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融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KY09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妍宏(1985— ),女,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作者:潘妍宏

第二篇:让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

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教育,吸收和利用我们传统优秀的文化资源,让幼儿感受民间美术的精华,不仅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民间艺术的种子,这也是现代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亲近生活,赏民间艺术的美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创作场所。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可感知、欣赏、体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笔者曾利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参观镇淮楼、文通塔、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府署、胯下桥等名胜古迹,感受民间建筑的美。利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幼儿充满新鲜感、亲切感,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采纳以往经验,选民间艺术内容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幼儿提供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便于儿童提高注意力和兴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遵循。如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层次性的教育目标:小班为初始层次,以民间绘画、撕纸、面塑为主。中班为发展层次,以面彩塑、泥彩塑、蜡染、扎染为主。大班为提高层次,以刺绣、编织、剪纸为主。

如:剪纸,那些贴在窗棂上的红窗花、新房中的并蒂红双喜,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都见过。幼儿剪纸时的心理动机和民间高手一样,自我表现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在稍微具有操纵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情趣的图像来,这种创作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游戏成分,因此幼儿非常喜欢,作品也有强烈的独创性和即兴感。

三、创设区域,享创造美之乐

在各区域设置民间艺术内容,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许多比较原始的材料,开展制作活动。如剪窗花、做灯笼、捏泥人、蜡染等。幼儿通过折折、剪剪、画画、染染这些较简单的、能够尝试进行的活动,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俗话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如美工区中,小朋友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眼睛”等;幼儿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大胆造型:孩子们在饭勺、锅铲上堆色画脸谱,在杯垫上描绘各色花纹,利用碎纸屑制作纸浆画,在鹅卵石上大胆造型,在快餐盆上描绘中华吉祥图案……他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的小手中变得精美异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四、结合民俗,家园互动

1.开展与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密切相关的民间美术活动

如花灯、年画、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家、园配合的途径,引导幼儿参加本地本社区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与家乡的民间艺术对话,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又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欣赏中国结、年画、剪纸等与春节节日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放寒假前,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向幼儿介绍春节习俗,关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及家家户户环境的布置,共同动手粘贴彩条,布置班级环境。放寒假中,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如逛花市、挂年画、贴春联、走亲访友拜年等。寒假后,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春节见闻,欣赏各自收集的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在浓浓的民俗节日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民俗活动

在结合民俗节日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形式,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双手展现民族节日文化,如中秋节,我们让幼儿“印月饼、做月饼、画月亮”,春节让幼儿“欣赏年画、包水饺”等活动,幼儿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增强了对家乡民俗节日的认识,也发展了创造力,提高了美术方面的能力。

作者:高美华

第三篇:利用美术活动,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摘要:文章围绕小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这一话题,探讨了以美术活动提升美术学习兴趣的四点建议,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美术活动;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对于美术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从诱发激情、培养兴趣人手,让小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让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乐趣重在创设宽松的环境,这是开展小学生美术活动很好的前提。创设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能诱发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1]。

1.1 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最宽松的状态下其创造力最强。注重宽松气氛的渲染,良好的气氛可以促进小学生活跃的思维,吸引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小学生的标新立异,肯定小学生的创新行为。

1.2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小学生可塑性强,美术活动中教师运用良性的心理暗示,让小学生走正确方向从而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小学生便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1.3 提供开放的美术活动,增强小学生自由度

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来做”。开展开放的美术活动,不要求小学生循规蹈矩地照做,能做的让小学生自己做增强小学生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度。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更多的动手机会大胆创作,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2]。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美术的表现手法十分繁多,丰富的材料提供能使小学生对美术活动产生好奇,愿意去创作愿意去体验,从而逐步产生对美术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湘美版《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可以使用各种材质不同的糖纸,将其与种子、棉签、树叶等结合,这些都是美术活动的材料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为小学生提供材料。如秋季的时候各种树叶很多,带领小学生到户外去欣赏秋天的美好,收集形状各异的树叶。小学生利用树叶可以拼贴、添画等。从收集落叶到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让小学生体验到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种子画、手指点画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小学生利用种子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去拼摆出各种画面[3]。自由的手指也能创作出美术作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新鲜有趣的活动。丰富材料的提供,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不同材质的运用也使小学生掌握了折、剪、拼、贴等多种美术技巧。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小学生大胆创作

尊重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小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小学生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小学生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小学生。

以湘美版《绕绕涂涂》一课为例,美术活动结束时,小学生之间会主动进行作品赏析。期间有交流有评价,小学生的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小学生独特的创作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小学生的美术作品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小学生,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小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作品,鼓励小学生大胆创作。

4.在“玩”中尝试小学生美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在“玩”中尝试小学生美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是开展美术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4.1让小学生在玩中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在玩的时候,总是散发出一种天真、幼稚快乐。学中玩,玩中学,怎样科学地引导他们边学边玩。例如《奇妙的撕纸添画》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

(1)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內容:小学生对生活中自己玩过见过的事物感兴趣,教师把这些生活中随意的事物引入美术活动中,让小学生在玩中学。

(2)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材料: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小学生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小学生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小学生觉得这样的美术活动是在游戏。

(3)让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玩的“漂亮”:教师注重小学生创造出美的作品,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重视小学生的创作过程

(1)美术活动和语言的渗透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念儿歌,把语言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来,利用语言这一种交流工具帮小学生理解记忆绘画形象。小学生可以边念儿歌边绘画,儿歌念完了画也画好了,边念边想边画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美术活动和体育活动结合的新尝试

体育活动能锻炼小学生的体魄发展小学生的各项基本动作,它和美术活动的结合应该说是动静交替,既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开发了小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对教师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也很值得尝试。

5.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作为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加以重视,一方面可以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则可以创建良好的活动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学生以充足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瑛,利用情境,提高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03):102.

[2] 邹梅芳,小学生美术活动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 (01):274.

[3] 林山水,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 11):254.

作者:曾敏燕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活动的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活动的策略出发,并结合当下德育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进行阐述说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成长的主要黄金阶段,同时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在当前的广东省幼儿美术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教学的渗透,开展具有针 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使幼儿感受到生活当中的艺术美,使幼儿的艺术气息得到熏陶,从而促进广东地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德育渗透;教学开展;阐述说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在新课标的不断发展下,幼儿教育在整体的教育界当中都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但是,目前广东地区幼儿美术教学开展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美术作为一门外来的学科,生产经历上经历了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当前的幼儿美术教学来看,幼儿教师并没有加强对幼儿艺术气息的培养,导致幼儿能力的提升受到了限制。不仅如此,幼儿在幼儿园内所接受的美术教育就决定了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渗透德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美术是幼儿教师所必备的主要课程。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以及手工操作能力,在学习当中由浅到深的认识,感受美,欣赏美,从而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进一步促进幼儿德智體美劳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顺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全新要求。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当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一方面,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迎合幼儿对于学习的需求,从而也降低了幼儿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德育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对于美术的本质和内涵无法做到有效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使幼儿在美术的鉴赏过程当中,无法做到对美术情感和信息的有效获取和体会。同时,由于在美术活动当中,德育的融入不够深入影响了美术课程教学效果,没有做到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有效运用,从而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将德育的价值进行有效的体现。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的融入,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在美术当中,德育的有效融入,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提升幼儿对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使幼儿能够对于文化有更多的热爱。其次,可以增强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对于事物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来形成自身对于事物的辨别和判断。在德育融入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扩宽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促进发散思维的提升,增强幼儿的思维逻辑。最后,能够有效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美术可以提高自身的品质,逐渐形成顽强的意志,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幼儿的心理素质提升,为幼儿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改革,在我国的广东地区,虽然部分的教育单位以及对传统的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善,但是并不能满足当前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幼儿教师还在运用教师讲,幼儿听的方式,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并不能使幼儿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并且也限制了幼儿幼儿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应当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幼儿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促进对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活动的策略

(一)在欣赏活动当中渗透德育,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在美术的时间课程当中,欣赏课程是促进美术渗透的最好时机,不仅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促进幼儿爱国意识的提升。通过美术的欣赏课程,可以使幼儿对美术的理解更加的透彻,从而增加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欣赏课程对幼儿的思想意识以及情感都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同时情感也是德育当中的重要部分。

在的美术欣赏课程当中主要包含了绘画、草编、脸谱、年画、建筑等等。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欣赏以及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幼儿感受到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的沉淀,并且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的过程中并不能运用走马观花的形式,应当让幼儿感受到每个艺术作品的特点,从而细心欣赏。

首先,教师应当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从而在深入的感受艺术特点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深入的明白作者的思想以及创作的意图。例如,在观看《开国大典》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欣赏画家将西洋画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民族画的绘画形式进行结合,并且通过宏伟的气势以及绚烂的色彩将开国大典宏伟壮观的场面呈现出来。从而引导幼儿深刻体会到这幅画的真实性,再次展现出开国大典在历史上宏伟壮观的场面,并且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似锦前程以及无限生机。教育幼儿应当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从而使他们明白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是通过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通过美术的欣赏课程,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渗透德育,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在绘画当中渗透德育,激发幼儿的审美灵感

美术绘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记忆、多想象,同时还应当不断开发幼儿的智力,开拓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渗透品德教育,从而使幼儿的道德认知以及情感得到有效的升华,创作出具有理想的美术作品。在幼儿的美术教材当中,绘画课程相对较多,有的课程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但有的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断的钻研,并且挖掘出有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幼儿展开诱导。例如,在《方形物品》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总结出方形的特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从而明确地告诉幼儿做人要正直,不能心怀不轨。这样一来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创作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这种德育与美术的相互结合,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更容易接受思想教育,促进幼儿对美术的进一步认知。

(三)在手工制作当中渗透环境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美术的手工制作是具有较大实践性的内容。通过一些碎布以及彩纸或者旧报纸、废旧饮料瓶,通过精心的制作就可以成为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并且通过手工时间制作,还可以使幼儿明白变废为宝,不仅可以美化空气,还可以使幼儿的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熏陶,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美术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可以充分的掌握制作的过程以及方式,同时应当对幼儿进行爱劳动以及爱集体额高尚情操进行不断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风景画的裁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彩纸来进行风景剪贴,从而使幼儿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并且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懂得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一切都是通过劳动人民的双手所创建的,为了保留住我们美好的生活,应当使幼儿养成爱劳动、爱人民、积极学习的良好品质,从而使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创建美好的未来。

通过手工制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通过大自然的美好风景来创建生活当中的美,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习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手工制作的课程内容更加具有艺术性、审美性以及形象性的特点,通过生活当中的生活美、艺术美来对幼儿的良好思想品德进行不断地渗透,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有效的熏陶,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使幼儿自身的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在美术的课外活动当中渗透德育,从而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德育的根本主要在于实践,因此,应当积极的开展相关的美术课外活动,促进美育、德育以及美术活动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幼儿在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启迪,使幼儿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寓德育于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课外的写生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展览以及野游等。

实践课是美术教学活动所开展的主要途径,在德育渗透的实践活动当中,促进了美术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自身的热爱解放军的精神,教师应当不断激发幼儿自身的特长,引导幼儿绘制完成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情感,更好的激发幼儿对解放军的敬畏以及向往之情,从而使幼儿树立良好的祖国信念。

(五)开展美术作品展,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榜样的力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课堂的作业展,以及作品展览等,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幼儿较强的荣誉感。

通过作品的展览以及收藏,不仅可以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生活,拓展幼儿的视野,对于幼儿审美意识的提升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育工作是课程当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在美术活动当中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美术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促进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幼儿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幼兒美术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24.

[2]叶敏,张金荣.社会建构视域下幼儿园整合主题美术教学活动模式的实施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2):107-111.

[3]邢夏婕,聂红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233-234.

责任编辑  林百达

作者:陈红戈

第五篇:将民间美术带入幼儿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时期,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将教育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我们尝试将民间美术融入美术活动。本文为将民间美术带入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美术活动;策略

民间美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着最原始、最淳朴的民族审美理念,美学价值很高。学前教育具有启蒙的性质,将民间美术融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实现民间美术启蒙。但是现阶段教师、家长等各方对民间美术融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认识不足,孩子们与民间美术接触的途径受到局限。为了实现民间美术与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有机整合,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民间美术形式的无穷魅力,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对如何把民间美术融人幼儿美术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让民间美术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进行有机整合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并将美术欣赏活动与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培养幼儿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有的教师使用实物、图片来展示民间美术,有的教师使用表演的形式,都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了将民间美术真正融入美术欣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与园本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有的幼儿园长期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如有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年画博物馆、剪纸博物馆等,并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亲自制作一件简单的剪纸作品等。还观看民间艺人进行现场演示,甚至参与其创作过程。社会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观看实物、欣赏现场演示以及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大开眼界,充分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有的幼儿园会邀请民间艺人来园参与传统民间美术欣赏活动,并当场给孩子们进行演示,如剪纸、年画、吹糖人、书法、雕刻、皮影等,有条件的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熟悉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将幼儿园与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实现民间美术与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整合。同时,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熟悉地方特色,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合理选择民间美术内容,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民间美术大师,而是通过民间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融合,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体验民间美术活动的乐趣。但是并非所有的民间美术内容都适合幼儿,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与兴趣取向,选择适宜的民间美术内容,并运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规律的活动形式。

如蔚县剪纸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艺术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因为这里的“剪”实际是“刻”。由于真正的蔚县剪纸是用一种锐利的雕刀进行手工刻制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可以在将剪纸融入美术活动时进行创新。如教师提供大量的彩色手工纸,人手一把小剪刀,先让孩子们练习撕纸、简单地对折,然后让孩子们练习剪直线或沿曲线剪纸,掌握一些“剪”图形的方法,接下来,就可以鼓励他们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剪纸作品。民间美术剪纸自主性游戏,不但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有利于他们爱上剪纸这种艺术形式。

在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时,有很多幼兒园尝试将其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结合起来进行。在让孩子们了解了民俗风情、习惯的同时,在了无痕迹中渗透民间美术教育,让幼儿体验民间美术形式的魅力。如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开展剪窗花、画年画、做宫灯创意美术手工活动,并鼓励孩子们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性材料等进行大胆创意,实现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三、把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

在把民间美术带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创设富有浓郁民间美术气息的幼儿园环境,以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引发幼儿与民间美术艺术形式的积极互动。如有的幼儿园开发和利用本地剪纸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用剪纸作品来创设教学楼的环境,使孩子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被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深深吸引。当然这些民间剪纸作品可以是幼儿与家长共同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儿园邀请民间艺人创作的作品。把民间剪纸作品融入环境创设,不但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积累剪纸经验。

在室内环境方面,主要是主题墙饰的创设,以及各区域环境的创设。如围绕“年画”开展的民间美术活动中,师幼一起讨论主题墙分为几个板块并共同决定各板块的名称,如“年画资料区”“年画作品展览区”“年画探索区”。教师邀请孩子们一起搜集与年画有关的图文资料,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把孩子们的年画作品粘贴在展览区装饰主题墙,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把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对自己参与创设的环境的关注,充分发挥环境在民间美术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富有刺激性、挑战性的教育环境。因此在把民间美术带人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环境的创设,把环境以及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在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时,我们要考虑区域内的民间美术,从而使民间美术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调动他们参与民间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审美发展。民间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民间美术教育,通过综合教育课程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责编 杨菲)

参考文献:

[1]门捷.陕西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以西安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

作者:李淑桃

上一篇:农业展望论文下一篇:闽台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