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基础分析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基于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当今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性创意和形式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明确了服装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主次关系。并就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服装设计基础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服装设计基础分析论文 篇1:

主题式教学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服装设计基础”是中职服装服饰设计类专业中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服装服饰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文章从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规划、课堂组织、安排实践等诸多方面入手,探讨了主题式教学在中职“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改革思路,以期对实际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改革

我国纺织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起来,许多中职校根据这一市场行情,纷纷开设了与服装服饰设计有关的专业。由于中职高一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还不是太强,新生在没有完全了解该专业的课程内容时,容易错误定位学习方向,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就是帮助刚开始接触这一专业的学生了解所在专业的课程内容等,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具备很好的引导优势,让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有了基础的了解和认识,专业且富有趣味性的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掌握。目前服装设计课程的内容并没有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有一定滞后情况出现。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当前服装和设计行业的发展。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教学重点侧重于理论方面,对实践方面的练习还不够,培养出的服装设计人才及其能力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目前服装服饰设计类专业方向主要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各中职校取舍有异。虽然专业上有不同之处,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有一致或相互关联的部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才能及水平有较高要求。第一学期造型基础知识和该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是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通常学生容易出现“重艺轻技”的情况,对于动手能力和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不够太重视。有些学生对艺术和时尚等把握还不够准确,而且设计方面缺乏创新点,不夠敏感,审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不够重视,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对本专业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是该专业教学的基础部分,能够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将艺术和技艺结合起来的信息平台。主题式教学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处在一种良性循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听讲和课下的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小组,小组内部进行与课程和设计实践等相关内容的讨论,加上课堂上的技能训练和课下的自主练习等,最终牢牢掌握课程的内容。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服装设计能力。

二、设计和规划教学课程的内容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是面向该专业学生的一类基础性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规划教学课程框架上,搭建起基础知识的逻辑结构。基础知识不同于系统知识,课程框架不必像系统课程那样紧密。看重服装艺术外在的表象,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忽略了服装设计技术的实践性和现实情况。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设计能力,并且有效降低了服装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差异。从另一方面讲,规划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的知识储备,形成正确的、与行业有关的就业意识。

具体规划时,应该将知识内容中各章节的知识点纵向连接起来,首先要详细讲解服装设计专业中涉及的基础概念和重要的设计实例,除了讲解与服装设计有关的知识点,还应该包含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帮助学生搞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划分重点和难点,逐个击破。课程内容规划和知识讲解能够把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中艺术和技术知识板块结合起来。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和未来要接触的课程,要形成系统的横向上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和技术区别。更重要的是,课程规划应该立足于当前服装产业的行业发展形势中,帮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服装行业的特点和职业环境,为学生树立起基本的行业认知和定位,确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努力学习的方向,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习中掌握与自己职业定位成正相关走向的知识体系。

三、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

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在有限时间内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努力方向和未来职业定位,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课下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解析。讲解理论知识,要将其内容转化成更加直观和贴切的表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些知识内容则需要具体的实例支撑才更具说服力。讲解服装产业和设计领域有关课程时,应该搜集具备重要意义的典型事例,尤其那些对时代和行业有重要意义的例子,更应该着重讲解。当然,实例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恰当选择本土化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地方服装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还应该将最新的设计成果与实例结合起来,分析其中的设计背景、设计环境等,为学生展示产品的设计思路,剖析设计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元素。表象的实例介绍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过多的帮助作用,要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差异等,并提炼实例中的精华。为了保证教学结果,应该在课前就做好相关的知识引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学校现有的资料素材、实验室和展厅等资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设计实践活动和实训

1. 课堂实践和课后训练两手抓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想要完全掌握知识点并在日常实践和训练中活用,仍旧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实践活动,有效的、适时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那些比较模糊的知识,比如服装设计中非常基础的点面等要素。课堂实践活动是一种梳理现学知识的训练过程,所以练习的难度不易过高,可以使用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而且练习应该限制在一定时间内,个人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也应该进行互评。在教师的纠正和指导下,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内容,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式成分,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课后训练应该具有一定难度,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因为题目相对来说难一些,学生需要准备的时间也增加了,因此课后训练的数量不应太多,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训练的质量上。安排训练时,可以根据服装设计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选择训练的类型和难易程度。训练过程应该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质量。

2. 限定形式和自主形式同时存在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过程和训练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对课程的目标和课程最终的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应该在一定要求下制定,在一定条件和要求的约束下才能进行。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才能更加贴合实际而又超越实际。自主形式的实践活动虽然对学生没有束缚,但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总是抓不到重点,虽然捕捉到具体的解题信息,但是学生不会筛选,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时间就被浪费了。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刚接触服装设计基础教程的学生群体中。面对这种问题,在设计实践活动初期教师就应该提前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将知识点融汇在其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

3.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断引导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知识,要在课堂训练上积极运用,还应该在课下进行自发主动的学习。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初期,还处在不会学习的阶段中,而且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比较少,经常出现拖拉的情况。有些学生没有做课堂笔记的学习习惯,有些知识点当下记得比较清楚,事后又会忘得一干二净。有些学生虽然记了笔记,但是课后没有及时整理,时间久了又都忘了。这种无效的或者效率低下的学习习惯,直接降低了学习成果质变的可能性。從接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的第一天,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做笔记,并且在课下及时翻看笔记、巩固知识。在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中,也应该梳理清楚解题思路,并将不懂的问题收集起来。做过的训练应该反复查看,每次翻看都是温习前面知识点的过程。对于出错的训练和实践活动,应该多花时间搞清楚。这些训练也是评价学生表现、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专业课程教师的及时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与之能力匹配的学习目标。而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而主题式教学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欣.主题式教学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2):167-169.

[2] 郑彤.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路径之解析[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 饶蕾.“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63.

[5] 张一舟.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5):110-111.

(编辑:秦俊嫄)

作者:龚烨

服装设计基础分析论文 篇2:

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革新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当今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性创意和形式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明确了服装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主次关系。并就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服装设计基础;形式美法则;个性;创意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感知,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使人们能够自觉的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形式美法则适用于任何的艺术领域,在艺术感性的基础上给予艺术欣赏的理性分析。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群众艺术欣赏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为艺术的创作中的美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服装设计作为集艺术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门类。形式美法则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领域,相比于其他艺术领域,在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法则贯穿着服装设计的廓形、款式、结构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早在八十年代,服装设计专业进入中国的高教系统中以来,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一直是《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注重学生对于形式美法则的学习过程中,伴随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忽视,特别是学生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自我个性的發挥。这种相对僵化的教学模式,轻视了服装设计中的本质-----原创和个性。显然,这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国家所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不符合当下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课程教学中存在缺陷正在日益的显现出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正在逐渐的丧失原创的精神。他们的思维方式始终不能走出思维定势的束缚,不能让自己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里翱翔。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未来都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已到了迫在眉睫,时不我待的地步。

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形式美法则的教学内容,从某个特定的条件下看固然重要,但是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始终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从客观上分析,形式美法则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共性和趋同性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灵魂和生命,则在于每个设计师作品所表达的个性自我。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充当了抹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帮凶。这显然是与时代的需求脱节。《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本身确实也客观的存在着这两种矛盾之间的博弈和斗争。这种矛盾在客观上不但让学生们迷茫,也让任课的教师纠结。

首先必须要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培养人才和专业的培养方向。那么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形式没法则与个性发挥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平衡。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人才的宗旨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和启发学生勇于表达真实自我感受。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激发,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设计和技术完美体现于设计作品之上。而不是通过讲授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告诉学生如何设计作品。学生再将心中的创意物化为现实的服装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自觉的理解和运用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以及其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形式美法则是具有极大局限性的。它的局限性表现为:给予美的形式设定了几个框架。它在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假象,脱离了既定的框架的设计就是没有美感的。事实证明,这样的界定是不客观的。

其次,个性和创意的发挥恰恰是要突破所有的框架,自然包括了形式美法则这个固有的设计框架。只有打破框架才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自我的设计观念和设计体系,对于学生而言自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服装设计基础》课程过于关注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其教学的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逐点逐条的讲授形式美的各条法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任何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同学迷失了专业学习的方向,压抑了学生自我个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和我们的专业教学目的和本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如何化解创意思维的发挥与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进行《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程中形式美法则部分的内容我们不能回避,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明确课程的核心重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表达。因此,对于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必须要主观上给予明确的厘清。

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我们必须要把启发学生的个性发挥和自我设计创意的激发作为课程的重点。对于形式美法则部分不应该在课堂上刻意的强调,而是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中接受和掌握设计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也正是我们在摸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思路,也是当前相对先进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

作者:郑彤

服装设计基础分析论文 篇3:

《中国传统色彩搭配在服饰上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

[摘 要] 从说教学分析、说教学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四方面阐述《中国传统色彩搭配在服饰上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色彩搭配;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定教材《服装设计基础》第四章第四节——服装色彩依据。依据服装色彩情感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服装色彩的情感出发,以中国传统色彩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九大色系;再从建筑、绘画、工艺、宗教四个方面提取中国传统色彩,了解其搭配的依据并运用到服装色彩设计上。

(二)学情概况

本课授课对象为二年级服装班学生。

学生已学完一年素描,拥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已掌握色彩基本搭配原理,会简单的色彩搭配设计。

学生对中国传统色彩缺乏认识,缺乏对服装设计素材的搜集及应用,希望针对色彩的搭配依据,拓展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设计灵感和思路。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特点,基于岗位要求及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从历史、色泽、出处等方面了解中国传统色彩;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特有的搭配方式。(2)技能目标:从四个方面认识传统色彩搭配方法和内涵,并选取一组运用到服装款式设计上。(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今后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设计中。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传统色彩并应用在服饰设计上。

难点:中国传统色彩的搭配在服饰色彩中的体现。

二、教学策略

综合以上教学分析,我们借力先电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明确学习任务;利用虚拟博物馆开拓眼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仿真动画模拟配色实践效果;最后实训演练掌握职业技能,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

课前调研。课前,学生登录先电在线网络教学平台领取任务:阅读颜色,完成平台作业,教师查看作业,总结问题,带入课堂。

(二)课中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首先,教师将课前调研总结的“学生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认识方法只注重色彩色相,没有从文化背景、历史出处、产生材料这些方面认识中国传統色彩”这一问题带入课堂,讲解学生作业。学生反思作业答案。再由此引出学习中国传统色彩的认识方法,让学生带着正确的色彩认识方法进入虚拟博物馆自主学习中国传统色彩九大色系。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出处等方面。

通过虚拟博物馆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的九大色系通过仿真软件尝试将中国传统色彩搭配并应用到款式设计图上,说出色彩搭配的设计想法,完成学案一。

2.理论讲解,分组讨论。发现学案一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只认识传统色彩,没有掌握传统色彩搭配的规律。教师以“故宫”建筑为例,进行色彩搭配方法的理论教学,结合《故宫100》纪录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教师举例讲解后,请学生抽签分别从建筑、绘画、工艺、宗教四方面小组讨论传统色彩的搭配规律和原因。

讨论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前面课程学习能解答出色相搭配规律,但中国传统色彩搭配不仅有色相搭配方法还有一定的历

史文化原因。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进入虚拟博物馆四大主题场馆深入学习。

3.自主探究,巩固创新。任务一:在虚拟博物馆四类主题场馆学习传统色彩搭配原理,了解不同类别中色彩搭配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含义和文化背景,例如,工艺类学生了解东汉时期漆器都以红色为主色调点缀黑色,是受到了儒家思想中“礼”的阶级统治思想决定的,在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学中红色排位最高。学生从这种自主学习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色彩搭配方案。任务二:通过先电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传统色彩提取色块软件,找到搭配方案中出现的具体色卡。再利用先电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资料库找到对应颜色和所需的服装款式图仿真模拟训练,学生可快速直观地感受作品中配色是否恰当,对色块的区域分布可多做尝试,达到最佳的搭配效果。

4.作品创作,引导激励。学生将仿真软件中搭配好的服装色彩款式图手绘出来,将作品上传至平台进行展示,讲解设计思路,完成学案二。

教师分组点评。分析学案二中的设计思路时,要紧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奖励优秀的小组可将设计好的款式图发送到学校合作企业,寻求企业意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真正了解服装设计要从企业出发,立足于市场。

5.课堂小结,提纲挈领。只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贴合实际地运用到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虚拟博物馆真正认识了解中国传统色彩,从四大主题总结具有中国民族历史特色的传统色彩搭配方法,结合仿真软件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服装。

(三)课后

学生通过先电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等手段了解传统民族特色色彩,通过课堂学习色彩搭配方法,用仿真软件尝试各种服装色彩搭配。再次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对其他民族色彩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设计素材储备量。

四、教学效果

本课紧扣当今中国社会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意义、内涵进行认识和了解,利用虚拟博物馆、先电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色彩在服饰上应用的效果,充实设计元素理念。对中华民族深层的艺术底蕴,需要学生由培养兴趣到深入学习,最后钻研尝试在自己的服装设计中,通过本次课程给学生一个接近我国传统艺术的机会,为以后学生在

设计中运用各民族特色元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64.

[2]王小峰.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山西电教,2017(4).

作者:沈燕

上一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美术民间艺术论文